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以提问为生 (2010 年 4 月 18 日杨澜座谈交流) 我从事媒体行业算是比较早的,到今年已经是第 20 个年头。 有时候碰到 4、50 岁的人,一见面就说,啊,你就是杨澜,我是看 你的节目长大的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埋头拉车的人,一种是仰望星空的 人,我属于前者。所以,对于今天的讲座,我也没有很系统的整理 和思考,仅就自己的经历和熟悉的内容讲一讲。 一、我的经历 我 1990 年从北外毕业。当时正值央视第一次对外招聘,我 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就问招聘者,为什么你们招主持人就一定 要是美丽清纯、善解人意的?难道主持人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 见解吗?当时也是不懂事,但也许就是因为这种不懂事,所以反 而在 1000 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央视工作。 四年之后,在我主持的正大综艺节目还比较受欢迎的时候, 我感受到了自己职业的危机感。因为当时虽然主持的还不错,但 也只是能够比较自然的把别人写的稿子念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 核心竞争力。我记得当时有一次我自己写了几句主持词,大致的 意思是:“我希望我 们 的节目能够为大家茶余 饭后的生活增加一 些情趣和快乐”。 结果当时就被台里领导 一层一层传达批评精神, “我们的节 目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怎么能够以增加情趣和 快乐为目的呢?”当时 自己也是很年轻,就很 紧张。后来还是政 协主席李瑞环说了一句,我觉得正大综艺节目很好啊,很轻松, 还能学到知识。才算是得到了认可。可见当时国内的氛围还是比 较压抑的,此外我也看到一些老主持人的艰难境遇,很有感慨, 于是决定辞职去哥伦比亚大学读书。 到国外读书,除了个人的原因之外,也有一些其它的因素。 1992 年我参加了中国第一次申奥,从中看到了中国与世界的差 距和鸿沟,感受到了西方对我们是如此地不了解,感到很悲愤。 记得当时有两个例子:一次是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北京市 当时的一位副市长,如果这次申奥失败你会怎么办?当时副市长 开玩笑的说了一句:那我就没脸去亚特兰大了。结果第二天西方 的报纸就登出来:“中国官 员声称,如果申奥失 败将抵制亚特兰大 奥运会”。 这 种曲解既让我们感到愤怒,也 说明彼此之间的沟通 存在巨大的鸿沟。另外有一次记者会,我们的官员对提问的记者 说, “这位记 者朋友,你所提的问题我们会后 单独谈” 。这也是完全 不符合新闻发布会的惯例的。 出于上述原因,我去了美国念书。在美国,有一位著名主持 人对我影响极深,他说过一句话,如果人类失去了对真理和真相 的追求,那么人类的认识将通向无尽的隧道。 (注:即永远看不到 光明之意)。 李安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的才华、机遇和坚持缺一不可,但 最关键的还是坚持。 我对这句话感受很深,从国外读书回来之后,我到凤凰卫视, 建立了杨澜工作室,做了一档节目叫做“ 杨澜访谈录” 。当时凤凰 卫视刚组建,没有什么名气,杨澜在香港也没什么人知道。所以 去采访别人的时候,常常碰壁,有时要通过朋友的朋友的小姨子 之类的关系,转弯抹角好说歹说,才能得到半个小时的采访机会。 如今十几年过去,我已经采访了 600 多人,包括政要、明星、学者 以及各类成功人士,也不再需要找各种关系来获得采访机会。美 国国务卿希拉里来中国访问时,唯一的独家专访就是杨澜访谈录。 我没有找任何人,只是将自己采访过的人的列表以及我采访前几 任美国总统的录像带送给了希拉里办公室,他们就点名接受杨澜 访谈录的独家专访。 我至今仍然很享受我的工作,每次采访之前我都会感到紧张, 这种紧张是正常而且有益的,西方人将其称为“creative tension”。 如果完全不紧张,要不就是轻车熟路到了懈怠的地步,要不就是 完全不在乎。我今年 42 岁,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采访 2000 人, 到那个时候,我的积累就会更加丰富,希望时间能够站在我的这 边。 二、提问关注点的变化 杨澜工作室最初只是关注成功者的故事,随着访谈的人越来 越多,关注点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主要有三次比较大的变化: 第一次变化发生在 99 年初我访谈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 者崔琦(音)的时候。当时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当时您母亲 没有坚持让您到香港读书,今天我会在什么地方找到崔琦”?这 个问题其实有些自作聪明,本以为崔琦会回答,是的,知识改变 了我的命运云云。结果崔琦说,我宁可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在 家里种地。但是我想,如果我当时在家,我的父母就不会饿 死听后很受震撼。我感到,如果访谈只是在探求一个人如何 取得狭义上的成功,那么这个节目的水准其实并不高。从那以后, 我每次访谈前都会问自己,难道仅仅是访谈对方的成功故事吗? 这有多大的意义呢? 第二次变化发生在访谈王光美的时候。王光美是我国第一个 原子物理专业女硕士生,是一个非常朴素而又有生活情趣的人。 她在接受访谈前,打开衣柜给我看,里面一共只有不到十件衣服。 然后她会问我,杨澜你看,我穿哪件衣服更漂亮?是这件绿色的, 还是红色的?文革期间,刘少奇被打倒,经常被红卫兵批斗,坐 “喷气式飞 机” ,她毅然走上前去,陪伴她的丈夫刘少奇一起面对 批斗和折磨。文革后她被平反,有人提出要追查当时诬告陷害刘 少奇和王光美的人,她表示反对。她说,即便追查,我们过去受到 的伤害也无法抹去,又有什么意义?何况现在我们已经恢复了名 誉,又何必冤冤相报,去伤害另一个家庭呢?对人性的谅解是极 高的境界,从王光美身上,我看到一个时代的碰撞、创伤以及弥 合。从那以后,我会问自己,访谈仅仅是记录这个人?还是记录 这个人以及与之相关的时代? 第三次改变发生在访谈林毅夫和黄秋生的时候。当时我问了 林毅夫一个问题:“您 觉得自己是否实现了父 亲对您救国济民的 期望?”这 个问题触到了林毅夫心中的痛处,他从台湾游到大陆 后,由于当时两岸关系紧张,直到父亲去世都没能再见上一面, 这一直是他内心最为愧疚的一点。这个问题使他陷入了深深的悲 痛之中,很长时间泪流如雨,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有一次是采 访黄秋生。黄秋生在成名之前,拍了许多部烂片。曾经有人问他, 你之前如果拍了 1000 部电影,烂片大概有多少?黄回答:至少 有 990 部。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他非常绝望,觉得自己的人生就 在这一部又一部的烂片中度过,毫无意义,甚至一度想到过要自 杀。这时 有一个和尚对他说了一句影响极大的话, “人生是什么? 人生就是一堆狗屎。但你要在这上面种出花来。 ”他一下子觉得豁 然开朗:上天给你的人生境遇也许并不理想,但如果你换个角度 看待人生,那么境遇也会发生转变。后来他当上影帝之后,曾说, 我要感谢我拍过的所有烂片,因为每一部烂片都给了我养料,使 我成长。正如叔本华所说: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为无意义的人 生制造出一些意义来,这就是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因此,从那 以后,我在访谈时,会更注重探究人的境遇。 三、提问的技巧 一般来讲,一次访谈大约一个小时,只能问 20 个左右的问 题,时间 非常宝贵,因此把握提问的技巧很重要。所谓提问,当然 是问未知的事情,但真正好的问题,一定是来自已知的素材,这 就需要在访谈之前花大量的精力做功课。 不做功课就问问题的情况也有,但往往就非常滑稽。比如曾 经参加一次论坛,有人问某知名作家:“我太崇拜您了,您是一个 大作家,请问您都写过哪些书?”还有人曾 问基辛格:“ 这是您第 几次来上海?您对上海有什么印象?如果让您以一种颜色来形 容上海的话,您会选择什么颜色?”前期准 备工作不充分,所提 问题的质量一定不会高,同时也是对提问对象的不尊重。 反之,充分有效的准备工作能有助于提出恰到好处的问题。 比如我有一次访谈哲学家周国平,问了许多问题,但围绕的核心 是第一个问题“在您的生活中,有什么 问题 是哲学所无法解决的? ”还有一次 访谈美国前 总统卡特,当时正 值中美建交 30 周年,在 我之前,阮次山、水均益都要采访他,我被排在第三个。如果我问 的问题与他们雷同,那么效果肯定不好,因此我需要考虑,什么 问题是他们不曾问到,而又有提问价值的?据我们了解,阮次山 主要问的是中美现状及发展趋势,水均益主要问的是中美建交的 过程。我们的团队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可以将卡特对当今国际局 势的看法作为提问的切入点。因为在美国,犹太人的势力是很强 大的,很多人都受其影响和左右,卡特是为数不多的有自己主见 的政治家,他也乐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说起这个问题就 滔滔不绝,秘书多次提醒时间都不在乎。另外有一次访谈姚明, 当时姚明正买下了上海篮球队开始自己做老板。因为球队发展的 原因,不得不将原来的教练,也是姚明的恩师辞退,这对他来说 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我在提问的时候,是从我自己的感受说 起的, “我在做主持人的时候,对自己以及所 负责的节目是基本可 以掌控的,也比较自由。但一旦我做一个企业,成了老板,我的自 由反而会因此受到限制,责任感会逼你做许多并不愉悦的事情。 ” 因为有着共同的感受,马上就打开了姚明的话匣子。还有一次, 我们做了一期关于相声演员的访谈节目,在全国收视率数一数二, 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成绩,是因为我们不是简单的采访某个相声 演员,而是分别采访了东北的赵本山、北京的郭德纲和上海的周 立波。并且经过精心设计,将他们的观点互相穿插引用,极大地 增强了冲突性和戏剧性,使得节目更加耐看。比如我在访谈郭德 纲时,就会告诉他,周立波说了,喝咖啡的怎么能和吃大蒜的凑 在一起?郭德纲的反应也很快:“他怎么知道我 爱喝咖啡?” 面对 赵本山时我问道:“您是否 觉得现在的小品演 员嗓门越来越高? 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问题 恰好赵本山很感兴趣, 并且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说:“的确如此。一个演 员,如果他对自 己的表演和包袱没有信心,那么就得向观众要掌声,而提高嗓门, 就是这样一种要掌声的方式,它是在告诉观众,注意了,此处有 掌声。 ” 提问的技巧一方面是要让对方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另一方面 是要让对方把不想说的话也说出来。因为有的涉及个人隐私或者 具有很强冲突性的问题,对方虽然不想说,但是观众想听,制片 人要求必须问,那么如何问就非常需要技巧了。一旦问得不好, 受访人一怒之下拂袖而去,连节目都做不成,更别说得到答案了。 一般来说,这类问题会放在节目的最后问,这样即使受访人愤而 离去,也不至于整个节目受太大影响。但这只是治标之策,运用 恰当的提问技巧就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有一次我在新加 坡采访李显龙,当时他是总理,他的夫人是淡马锡的总裁,很多 人对此都强烈质疑。但李光耀父子对媒体是很强硬的,曾经因为 类似的事情,将美国的一家媒体告上法庭并胜诉,直接提问无异 于捋虎须。因此,我换了一个角度来问:“ 李显龙总理,您的母亲 曾经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律师,但是为了您父亲的事业,她选择 了辞职。但您和您的妻子显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请问您 是怎么想的?”这样他就很 难拒绝回答。 还有一次,我访谈克林 顿,当 时克林顿已经离任,莱温斯基风波已经过去两三年,又是 非常尴尬的个人隐私,确实很不好开口,我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来 提问:“ 据我所知,美国每一位离任的总统 都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修 建一所图书馆,馆中陈列的书籍和物品由总统自行决定。在您名 下的图书馆里,专门有一间屋子陈列与莱温斯基有关的物品和材 料,您为什么会这么做?此外,您女儿马上就要结婚了,作为一 个在婚姻问题的处理上不算很成功的父亲,您打算给女儿什么建 议?”对这 两个问题,具体他 们是怎样回答的,我已 经记不清了。 事实上,对于很多观众而言,他们往往更关心你是否问了这些问 题,怎么问的。至于答案本身,他们未必非常关注。 最后,我想用我非常敬佩的一位美国著名制片人的话来作为 今天交流的结尾。当时他的一位崇拜者对他说:“我人生的理想就 是成为您。 ”他微笑着回答, “没错,我也是。 ” 四、回答的部分问题 在回答问题时,由于许多提问者引用的所谓出自杨澜之口的 话,事 实上她都没有讲过,因此她在回答时说道:“我现在对历史 的真相持相当怀疑的态度。我现在还并未成为历史,还活生生地 在现实生活中,就已经有这么多有意无意的曲解,更何况那些已 经成为历史的人和事呢?” 在回答关于中西方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时,杨澜提到,中国 的汉字以及汉字所构成的教育文化体系,就是以记忆为主的。中 国的孩子很少提问。而西方的教育更多是一种提问和沟通的过程。 甚至这一过程更重视提问的过程,而非寻求答案的过程。我刚到 美国的时候,有一门课得了 B,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去问老师:您 是认为我平时的作业不合格,还是对我的论文不满意?老师回答, 我认为你的作业和论文都很好,但是因为你平时从不提问,所以 我给你一个 B。可 见西方有多重视提问。 西方的教育,对于上进的孩子来说,能够激发其创造力和思 维能力,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对于不上进的孩子就不 一定适合。由于你的表现不管多不理想,但只要有一点点进步, 老师都会不遗余力地给你鼓励:“5+5=10 不会?那么 1+1=2 呢? 哦,做对了,你真棒,你真是一个无比优秀的孩子。 ”在这种氛围之 下,有的孩子到中学毕业时,虽然懂的东西很少,自我感觉却非 常良好。 问:您认为目前的中国,官本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