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_第1页
关于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_第2页
关于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_第3页
关于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_第4页
关于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 窦 娥 冤 【背景资料】 一、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 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 他一生“不屑仕进” (元朱经青楼集序 ) ,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 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 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 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 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 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 “通五音六律滑熟” , “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 会打围,会蹴踘,会围棋,会双陆”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 当一粒铜豌豆” ,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 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 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 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 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 窦娥冤与“东海孝妇”的故事 窦娥冤的题材取本于“东海孝妇”的故事。 “东海孝妇”的故事在中国古代长期 流传于民间。 说苑贵德 汉书于定国传和搜神记中都有关于“东海孝妇” 故事的记载。元代的杂剧作家王实甫、梁进之也都作过于公高门杂剧,颂扬替东海 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关汉卿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并参考了当时 有关的戏曲创作,完成了这部著名悲剧的创作。经过关汉卿的改造和天才创作, 窦娥冤 已不再是民间传说中的“东海孝妇”故事的翻版,而是一部深刻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激 动人心的著名悲剧。它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的残酷、社会 的混乱、官府的黑暗。成功地塑造了悲剧女主人公窦娥的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 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谷云义等中国古代文学问题解答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三、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 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 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 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 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 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 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 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 , “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 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 C 调 D 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 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 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 【端正好】 ,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 宫】 。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 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 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 、孤(官员) 、卜儿(老年妇女) 、 孛老(老年男子) 、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 “白” “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 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 的称“末本” ,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 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 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 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有散 白、韵白, ,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叫作“科范” ,简称“科” ,如“再跪科” “鼓三通、锣三下科” 。 四、传统戏曲文学塑造人物的四个特点 戏曲与其他样式的戏剧一样,都以塑造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为首要 任务。这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戏曲文学要求在刻画人物时,通过对周围客观景物的描述来抒发剧中的感情, 即所谓传情。同时戏曲文学对戏剧行动的把握,往往同对剧中人思想感情的揭示紧紧结 合在一起。戏曲还通过对抒情的个性追求,进一步解决了抒情性与戏剧性的矛盾。 其二,戏曲文学在塑造人物上的第二个特点是“传神” 。传统戏曲与写实戏剧(如话 剧)在塑造人物时都要追求神似,但是两者在对神、形关系的处理上存在很大的区别: 写实戏剧不仅要掌握戏剧人物的独特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表达方式,还要掌握他的独特 声容笑貌和穿着风度,甚至他的独特生活习惯和职业习惯。这种形似讲究逼真,它摹写 真实,以形传神,形神并重。传统戏曲以神似作为先决条件,从思想感情方面着手,多 侧面、多层次地揭示戏剧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从戏剧人物的品格、气节、襟怀、气质、 意志、气度等方面着眼,展开人物的行动,刻画人物的性格,追求神似,神形兼备。 其三,戏曲往往以第三者的全知视角叙述、描写和抒情,形成剖析式叙述模式,表 现在戏曲剧本里是那大量的叙述性的独唱、独白、旁白、自报家门、上场引子、下场诗 等。这与写实戏剧是很大的不同的。戏曲作家不像写实戏剧作家那样,精心设置某种戏 剧情境,让剧中人能够合情合理地自报家门。戏曲作家是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让读者知 道这是谁,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戏曲剧中人的自我剖析与话剧的内心独白有相同的一 面,都是剧中人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特定心理表白,都是剧作家设身处地的一种体验; 但与话剧的内心独自又有不同的一面,它们不是剧中人出声的潜台词,不是剧中人心理 活动的艺术体现,而是剧中人面向读者和观众所做的自我心理剖析。 其四,戏曲文学在塑造人物上往往利用行当的作用。戏曲行当是一种人物类型,是 一种刻画人物的程式体系和技术体系。不同的行当生、旦、净、丑,各有自己的一 套唱、念、打、扮的程式,这种刻画人物的特殊方法把程式与生活联结起来,使得不同 行当的演员能够运用各自的程式和技术体系突出和强化人物的性格。 (据戏曲名著汇粹前言缩写) 【示范教案】 窦 娥 冤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 ,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 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2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 2 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 戏剧吏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 大家” 。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箫弹琴,歌唱 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 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生创作杂剧有 60 多部, 但大都散失,现仅存 15 部。 窦娥冤 救风尘 望江亭 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 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 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 ,通常在 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 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 ,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 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 、外末(老年男子) 、小末(少 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 ,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 ,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 、卜儿(老妇人) 、孤(官员) 、徕儿(小厮) 。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 、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 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 ,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 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正说明这 一点。 指导阅读 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 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 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 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 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 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戏剧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剧作家在剧本中,除了精心构思戏剧的矛盾冲突 外,还要匠心独运地安排曲牌、唱词、说白,以便创造条件,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演 出。 4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 10 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 10 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按“思考和练习”一 的要求) 明确:10 个曲牌有 3 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 泪下。 第 1 层是【端正好】 【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 2 层是【倘 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第 3 层是【耍孩儿】至【煞尾】 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6分析第 1 层。齐读第 1 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 。又因为窦娥的冲 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 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 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 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7背诵【滚绣球】一曲,然后作“思考和练习”五。 明确: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于,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 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 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 做天尸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 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 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 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 8小结:这两个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 残酷压迫的反动本质。又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 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为此,这两个曲牌,就已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布置作业 1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 2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 2、3 两个层次。 3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阅读分析第 2 层内容,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 2体会第 3 层中作者: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及在当时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 复习检查: 1学生背诵【滚绣球】 。 2复述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研究阅读: 1提问:从“左侧右偏” “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 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 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请看她与婆婆的一段对白,并试作分析。 (原文略) 3提问: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明确: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 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 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 地动容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