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产后抑郁症临床现状及心理护理_第1页
探索产后抑郁症临床现状及心理护理_第2页
探索产后抑郁症临床现状及心理护理_第3页
探索产后抑郁症临床现状及心理护理_第4页
探索产后抑郁症临床现状及心理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 本科生毕业科研论文 题目:产后抑郁症临床现状及心理护理 学 生:吴春梅 指导老师:胜老师 二 O 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题目:产后抑郁症临床现状及心理护理 摘要:从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生物学因素方面介绍了产后抑郁症临 床现状,重点阐述了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 关键词:产后抑郁;临床现状;心理护理 1.前言 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孕产妇们的共同心愿。孕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 产褥期及哺乳、照料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 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1968 年由 Pitt 首先提出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已经有 4O 年的 历史,相关研究涵盖病因、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等多方面。产后抑郁症是 产后 6 周内发生的抑郁发作,在症状学方面与非产后抑郁症无明显差别,病人 情绪不稳,并常有严重焦虑、惊恐发作和哭泣。 故加强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 2.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样本选自 2006 年 1 月2009 年 12 月在我院精神心理科收治的抑郁产妇, 符合 CCND-3 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3,排除智力障碍、神经 精神病、内分泌系统及其他躯体疾病。其中轻度抑郁患者 6 例,表现为产后情 绪低落、忧郁、哭泣、饮食不佳、易怒;中度抑郁患者 4 例,表现为自卑、内 疚或厌恶婴儿;2 例为重度产后抑郁症,表现为严重的精神方面症状。机分为 干预组 6 例和对照组 6 例,干预组年龄 1835 岁,平均年龄 23.6 岁,对照组 年龄 1835 岁,平均年龄 23.7 岁。 2.2 方法 护理措施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病程和治疗用药剂量等方面均无显著 性差异(P0.05)。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从入院起进行系统的心理 护理干预。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致谢 7.参考文献 8.附录 1 产后抑郁症临床现状 1.1 流行病学特征 OHara 等分析得出,产后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分娩后并 发症,占产后女性的 13 .以美国为例,每年患 PPD 的妇女有 5O 万人,而被发 现者达 5O .PPD 不但影响患病的母亲,而且还会影响婴儿的认识和语言发展至 少 4.5 年;一般认为,产后抑郁症的预后较好,大多数产后抑郁症病人可在 3 个月5 个月康复,约 23 的病人可在 1 年内康复,如再次妊娠则有 2O 3O 的复发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国外报道为 3.5 33.0Y0l ,国内报道为 3.8 16.7 .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 2 周发病,产后 4 周6 周症状明显,8O 9O 的产后抑郁症病人可通过专业治疗,在 3 个月5 个月康复,且预后较好。 1.2 危险因素史新广等通过对近万名被试者的研究发现,产前抑郁情绪、 产前焦虑、易感个性、负性生活事件以及缺少社会支持会直接导致产后抑郁症, 而手术分娩、教育水平等危险因素不会直接导致产后抑郁症,但他们会通过其 他因素起作用从而加剧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产后抑郁症病人有情绪不稳定, 对外界反应敏感和性格内向等人格方面的缺陷,其中脆弱敏感、缺乏自信、神 经质型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高。一般来讲,产妇在孕期和产后 1 个月内均 有暂时性心理“退化”现象,她们的行为变得原始化,行为适应能力差。另外, 产妇本人在少年或青年时期与父母亲一方分离,或与双方分离等不良的青少年 时期经历对未来人格可能有一定塑造作用,从而决定了成年后有些生活遭遇会 产生致病性的应激影响。临床观察还提示,应对性、强迫性格和易于焦虑可能 与产后抑郁症有关。孕期以及分娩前后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患产后抑郁症 的可能性越大。特别是发生在怀孕期或产后 6 个月之内的重大生活事件(如离 婚、失业、亲人死亡、大手术、死胎、畸胎、生女婴被冷落等),使抑郁发生 几率增加到 6 倍以上口,这些事件都会使孕产妇产生应激性压力与负性情绪, 是促发产后抑郁的重要诱因。 陈起燕等调查显示,产妇的健康状况对产后抑 郁症的影响程度最大。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是发生产后 抑郁症的最强预测因子之一,部分年轻的母亲和孕产妇发生产前抑郁,是孕妇 对分娩及成为母亲的不稳定情绪造成的。 1.3 生物学因素 妊娠、分娩以及产后过程中性激素的波动已经是一个不争 的事实。国外从 2O 世纪 8O 年代起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性激素的波动与 PPD 的关系仍然无肯定的结论。 2003 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认为某一亚群女性对性激素变化敏感的存 在与普通人群不同的机制、推测这种敏感与遗传有关,从而提出性激素与基因 之间互相调节的机制,性激素受体基因等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当然关于甲状腺 与甲状腺抗体异常、免疫系统、相关神经递质(如氨基酸、神经肽、胆固醇及 其代谢产物等)尚无相关研究定论。 1.4 临床特征产后抑郁主要的临床特征为:睡眠障碍、压抑哭泣、悲观、 食欲减退、头痛、易疲劳、易于责备自己、无原则地担心、不能妥善有效地处 理事情、工作能力下降,甚至有自残自伤倾向。总体上症状程度较轻,持续时 间较短,部分病例可以自行缓解,但其造成的损害及影响却不容忽视,尤其是 社会功能受损及消极悲观厌世的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产妇产褥期的身体康 复,会影响到产妇履行母亲的职责,间接地影响到对婴儿的哺乳及婴儿情感等 身心的发育等,甚至整个家庭功能和气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心理护理及意义 2.1 心理护理 2.1.1 全面准确地评估产妇情况 收集资料包括经济状况、家庭婚姻关系、 本次妊娠期心理状态及分娩情况、婴儿健康状况;评估产妇的社会关系及家庭 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是否感觉到家人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严密 观察产妇言语、动作、行为以及非语言情绪反应,观察产妇 Et 常生活行为及表 情是否有异常、情绪波动;观察产妇与他人的交流、接触情况,是否有孤独感; 询问产妇对分娩的感觉,是否有失望、悲哀的感觉;观察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 情况,了解产妇对婴儿性别的态度。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不同的情绪表现采 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2.1.2 提供社会支持 物质支持:充足的物质支持是减轻产妇生活负担与 压力、防止产后抑郁的有效途径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产妇经历阵痛、分 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应加强护理,治疗、 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落实陪伴制度,特别是亲朋好友的 探视。 从生活上关心她们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初产妇通常将丈夫积极参与照顾 婴儿及家务作为爱的体现。故要多与其丈夫交流,鼓励其多参与照顾。同时, 尽可能考虑产妇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因经济负担过重 而促使病人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 精神支持:主动关心产妇及婴儿,耐 心倾听其诉说,并鼓励产妇把引起抑郁的原因表达出来,使其减轻心理压力, 得到精神解脱。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初为人母,对如何喂养好自己的孩子, 应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表现出同情心,主动关心她们, 鼓励她们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保持愉快的心情。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 识和技能,消除产妇自认为无能的心态,运用母亲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婴 儿。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的效应。 信息支持:开设孕妇学校,进行 孕期有关知识(如妊娠、分娩、胎儿等)的宣教,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和如何为 婴儿更换尿片、衣物,从而帮助她们学习如何照顾婴儿,如何护理自己。鼓励 有经验、恢复好的产妇介绍自身体会。进行通俗易懂的专题讲座,组织观看婴 儿沐浴和育儿影像宣教,以便于掌握和强化有关知识。评价支持:不轻易否 定产妇行之有效的行为,运用积极语言对产妇的任何努力和进步的行为给予充 分肯定和鼓励。如“你恢复得很快”“你的奶水很充足”“孩子长得胖嘟嘟, 真可爱”等,并运用点头、微笑、轻声应答等方式鼓励产妇的积极行为,帮助 产妇树立信心,使其感觉到有能力承担母亲这一角色,体现自我价值。 2.1.3 心理适应治疗 鼓励产妇做好自我调节、保持愉悦心境,对产妇进行 放松训练,自信心训练,提高应对各种应激问题的能力。 个别放松训练:强 调通过在静坐和静卧姿势下有意识地对身体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肌肉进行收缩 一放松训练,配合产妇喜欢的舒缓音乐,最终达到可以有意识地放松紧张部位 肌肉的目的。通常训练时间为每天中午和晚入睡前各 3O min.个别认知行为 治疗:为产妇制订活动计划,其中包括认知排练、自我独立排练、角色扮演、 积极配合转移技术(bY 育锻炼、社会交往、工作、游戏、感觉想象训练),确 立治疗目标,明确孕妇的现象学世界的不同方面(如认知、行为与人际因素) 均与抑郁的发作和维持密切相关,强调解决“此时此地”的问题和治疗医生的 积极干预。 家庭治疗:这种在家庭治疗师指导下全家人一起参与的心理治疗, 不仅对产妇本人有直接的治疗作用,对其家庭成员也会有所帮助,从而促进整 个家庭建立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互动关系,间接地使每个家庭成员获益。通 过治疗,让产妇了解抑郁同家庭生活之间存在复杂而强有力的关系,认识家庭 能够影响抑郁症的发病和病程,家庭成员对待抑郁症病人的方式不但影响每个 成员的生活,也影响作为一个整体的家庭的存在。 2.2 心理护理意义 对产后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改变病人不正确的 认知,消除负性情绪,促使其病理心理向正常心理转变,改善护患关系,提高 依从性,有利于症状缓解。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提高对产后抑郁症病 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心理护理,但在心理护理 的措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综上所述,怀孕和分娩是女性一生中的重大改变,这段时间不仅面临身体 形象的改变、潜意识的内在冲突以及初为人母所需的情绪调整,还有家庭关系 改变、经济来源需求等,对产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情境。在此期间,护士密切 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她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