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用水和总有机碳测定ppt课件_第1页
制药用水和总有机碳测定ppt课件_第2页
制药用水和总有机碳测定ppt课件_第3页
制药用水和总有机碳测定ppt课件_第4页
制药用水和总有机碳测定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水与药品质量 水的制药用途 制水系统的验证与监控 总有机碳测定法 制药用水的质量标准 电导率测定法 2 水是制药工业和药物调剂中使用最多的物料 制药用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 1、饮用水 生产制药用水的原水 制药器具的粗洗 中药材的漂洗,有时也可用作中药饮片的提取溶剂 饮用水的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759- 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2、纯化水 由饮用水经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 备,不含任何附加剂 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 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的溶剂或稀释剂 非灭菌制剂中药材的提取溶剂,也可作为中药注射剂、 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中药饮片的提取溶剂 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清洗用水 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3、 注射用水 由纯化水经蒸馏而得 配制注射剂和滴眼剂的溶剂或稀释剂 注射用容器的精洗 4、 灭菌注射用水 按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的注射用水 主要用作注射用无菌粉末临床使用时的配制溶剂和注射剂的稀释剂 7 制水系统应经过验证,并建立日常监控,检测和报告制度 ,有完善的原始记录备查 制药用水在生产,储藏和分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防止被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污染。提倡进行在线、实时 流程监控 生产设备应定期清洗和消毒,消毒可以采用热处理或化学 处理等方法,事后,消毒剂的去除应经过验证 1、纯化水 ChP2005 BP2008/EP6.2 USP2009 ChP2010 酸碱度 酸碱度 氯化物 硫酸盐 钙盐 硝酸盐 (60ppb) 硝酸盐 (2ppm) 硝酸盐 (60ppb) 亚硝酸盐 (20ppb) 亚硝酸盐 (20ppb) 氨 (0.3ppm) 氨 (0.3ppm) 二氧化碳 易氧化物 TOC或易氧化物 TOC TOC或易氧化物 不挥发物 (1mg/100ml) 不挥发物 (1mg/100ml) 重金属 (0.3ppm) 重金属 (0.1ppm) 重金属 (0.1ppm) 微生物限度 (100个 /1ml) 微生物限度 (100个 /1ml) 微生物限度 (100个 /1ml) 电导率 电导率 电导率 铝盐 (10ppb) 细菌内毒素 (0.25Eu/ml) 2、注射用水 ChP2005 BP2008/EP6.2 USP2009 ChP2010 pH5.0-7.0 pH5.0-7.0(加 KCL) 氨 (0.2ppm) 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硝 酸盐,亚硝酸盐,二氧化碳 ,易氧化物,不挥发物与重 金属均同纯化水 硝酸盐 (2ppm) 铝盐 (10ppb) 硝酸盐,亚硝酸盐 ,不 挥发物与重金属均 同纯化水 细菌内毒素 (0.25Eu/ml) 细菌内毒素(0.25Eu/ml) 细菌内毒素(0.25Eu/ml) 微生物限度 (10个 /100ml) 微生物限度 (10 个 /100ml) 微生物限度 (10 个 /100ml) TOC TOC TOC 电导率 电导率 电导率 3、灭菌注射用水 ChP2005 BP2008/EP6.2 USP2009 ChP2010 pH5.0-7.0 酸碱度 pH5.0-7.0(加 KCL) pH5.0-7.0(加 KCL) 氯化物 氯化物 氯化物 氯化物 硫酸盐 硫酸盐 硫酸盐 硫酸盐 钙盐 钙盐和镁盐 钙盐 钙盐 硝酸盐 (60ppb) 硝酸盐 (2ppm) 硝酸盐 (60ppb) 亚硝酸盐 (20ppb) 亚硝酸盐 (20ppb) 氨 (0.2ppm) 氨 (0.2ppm) 氨 (0.2ppm) 氨 (0.2ppm)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易氧化物 易氧化物 易氧化物 易氧化物 不挥发物 (1mg/100ml) 不挥发物 (1mg/100ml) 不挥发物 (1mg/100ml) 重金属 (0.3ppm) 重金属 (0.1ppm) 重金属 (0.1ppm) 细菌内毒素 (0.25Eu/ml) 细菌内毒素 (0.25Eu/ml) 细菌内毒素 (0.25Eu/ml) 细菌内毒素 (0.25Eu/ml) 电导率 电导率 无菌,可见异物, 不溶性微粒 无菌,可见异物 无菌,可见异物 无菌,可见异物, 不溶性微粒 4、新版中国药典关于制药用水的质量标准,除适当减少了某些化 学检查项外,主要是增加了两项检查: a) 电导率检查:用于控制各种阴阳离子的污 染程度 b) 总有机碳检查:控制有机污染(有机小分 子,微生物) c) 上述两项的在线检测可对制水系统进行实 时流程监控 1 原理: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后,通过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间接 测量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2 方法: a.氧化 :燃烧、氧化剂、光照 b.检测:直接电导、薄膜电导、非色散红外 c.本药典对各种检测技术不做任何评价,只强调技术要求 3 对仪器的技术要求 a、能区分水中的有机碳与无机碳,并能排除无机碳的干扰 b、应满足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 85% ( rss-rw) /( rs-rw) 100 115% c、具有足够的灵敏度( 0.05mg/L) 4 TOC测量的意义 控制化学污染与微生物污染 A TOC measurement is not a replacement test for endotoxin or microbiological control.While there can be a qual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food souce (TOC) and microbiological activity.there is no direct numerical correlation. 5 判定标准 rurs-rw (0.5ppm) 1、对电导率仪的一般要求 a、仪器的最小分辨率和读数精度 0.1S/cm b、电导率仪须定期校正 ( a)采用电导标准溶液校正电导池常数,实 测电导池常数应在规定值的 2% ( b)与校正过的仪器进行间接比对 2、影响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的因素 主要有温度、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溶入、水的 pH值等 3、判定标准 ( 1)纯化水 表 1 温度与电导率限度(纯化水) 采用内插法计算表未列温度的电导率 温度 (C) 电导率 (S/cm) 10 3.6 20 4.3 25 5.1 30 5.4 40 6.5 ( 2)注射用水 表 2 温度与电导率限度(注射用水) a、以小于测定温度的最接近温度所对应的电导率值即为限度值 b、调水样(不少于 100ml)温度至 25 ,剧烈搅拌,每 5分钟测一次,当变化 0.1S/cm时记录读数,读数应不大于 2.1S/cm(合格) 温度 (C) 电导率 (S/cm) 0 0.6 5 0.8 10 0.9 15 1.0 20 1.1 25 1.3 30 1.4 c、如 b步读数 2.1S/cm,则依法测定水的 pH值,由表 3查得对应的电 导率限度,并与 b步实测值比较,如 b读数不大于对应的限度值,则为 合格,如 b读数大于限度值或 pH值超出 5.0-7.0,则不合格 表 3 pH值和电导率的限度 PH 电导率 (S/cm) 5.0 4.7 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