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 副本_第1页
春风化雨 - 副本_第2页
春风化雨 - 副本_第3页
春风化雨 - 副本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风化雨,雁过无痕 观摩王崧舟执教孔子游 春有感 (2013-11-15 15:26:18) 转载 标签: 王崧舟 课例观摩 教育 分类: 学习日志 (课文) 孔子游春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 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 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 风是他甜蜜的絮语 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 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 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 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 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 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 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 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 师生情谊。 过了一会儿,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 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 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 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 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 表功的人。” 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 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 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春风化雨,雁过无痕 观摩王崧舟执教孔子游春有感 接到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高晓玲校长的通知,11 月 15日上午,我来到华 工附小观摩王崧舟老师执教孔子游春,整堂课听起来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让人流连忘返。王老师把语言的感悟跟积累、应用整合,使语言的积累化成了 在语用视野下的一种无痕积累。 “春风化雨,雁过无痕”。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 课文,从写景入手,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 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的育人智慧和对弟子的关爱,以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课文不但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泗水河畔的美 景,而且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 描述,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内涵十分丰富、厚重,这有利于激发学生了解其深 层的人生哲理。课文的教学难点就是启发学生对孔子所说的一段饱含哲理的论 水的话语的理解。 对于这类具有较强情节性的说理文章,许多教师会以“赏春、品水、言志” 为思路展开教学活动,拘泥于对道理的理解,把“理解”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而忽视了对文本语言特色的分析与借鉴,忽视了对人物个性特征的感悟与提升。 王老师的这节课出人意料地让学生去寻找、比较孔子的课堂、课文与我们 现在的课堂、课文的不同,以此作为各个板块的主抓点。他紧紧抓住课文中描 写“课堂”和“课文”两个部分,依托课文的重点句段,极富创意地将“看到 的”与“想到的”对应起来,设计成课堂练习,通过自己跌宕磁性的声音,一 遍又一遍地带着同学们引读、和着优美的古典乐曲品读,把孩子们带到了孔子 的课堂上、书本中,从熟读成诵中感受和理解水的品格,进而感受和理解君子 的品格,感受到孔子这位老师的伟大形象。 孔子作为课文的灵魂人物,他的君子形象和教师形象,在王老师一次次的 引导中,在学生的心灵上高大地竖立起来。整堂课,王老师没有过多的对字词 的理解,没有太多的朗读指导,这一节课就在王老师创设的语境渲染之下,孩 子们学会了太多太多也让所有在场听课的老师感受到太多太多 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我们总能借着美妙而恰当的背景音乐,循着他跌宕起 伏的语调,在回环复沓、余音绕梁的诵读中,体验着王老师人如其课、课如其 人的境界。王老师的课堂体现出来了整体的“诗意”的享受。无论是授课者还 是听课者,都完全沉浸在了课文文本所营造的氛围之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够 给我们带动无穷的信息和思考。王老师的课堂不矫揉造作,没有煽情和绚丽的 画面,所有的只有语言和文字的表述。王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就是语言的魅力, 诗意的教学。 课后,王老师指出,课的定位决定教学方向,我们的教学应体现人文性与语文 性。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能运用好语言文字,但是语用教学应从 表层到深层,将感悟、积累与应用进行系统设计,不可割裂,同时要将语言的 积累与情感的陶冶、学法的指导融合在一起,只有在语用视野下的积累才是积 极、灵活有效的语言学习活动。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许多老师都曾发出这样的追问。王崧舟老 师这样回答:“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 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 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听、说、读、写、品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语感,涵养学生的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润泽学生的情感。 是啊!语文课区别于品德课和简单的故事课,必须透过语言文字,习得表达方法。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更要知道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 么要这样写。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