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兼论儒释道三家对“身”的态度_第1页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兼论儒释道三家对“身”的态度_第2页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兼论儒释道三家对“身”的态度_第3页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兼论儒释道三家对“身”的态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既 明 且 哲 , 以 保 其 身 兼 论 儒 释 道 三 家 对 “身 ”的 态 度 中 庸 二 十 七 章 曰 : “故 君 子 尊 德 性 而 道 问 学 , 致 广 大 而 尽 精 微 , 极 高 明 而 道 中 庸 , 温 故 而 知 新 , 敦 厚 以 崇 礼 。 是 故 居 上 不 骄 , 为 下 不 倍 ; 国 有 道 其 言 足 以 兴 , 国 无 道 其 默 足 以 容 。 诗 曰 既 明 且 哲 , 以 保 其 身 , 其 此 之 谓 与 ”? “明 哲 保 身 ”现 在 的 意 思 是 : 明 智 的 人 善 于 保 全 自 己 。 这 个 成 语 已 经 成 了 贬 义 , 不 仅 曲 解 了 “明 ”与 “哲 ”, 对 “身 ”字 的 理 解 也 是 错 误 的 。 “明 ”与 “哲 ”本 是 大 智 慧 , 如 果 仅 为 自 己 的 切 身 利 益 去 考 虑 算 计 , 就 成 小 聪 明 了 。 其 实 子 思 在 本 章 引 用 诗 经 “既 明 且 哲 , 以 保 其 身 ”一 句 承 接 上 文 , “其 此 之 谓 与 ”之 “此 ”, 不 仅 针 对 “国 无 道 其 默 足 以 容 ”一 句 , 而 是 至 少 包 括 “是 故 居 上 不 骄 ”以 下 四 句 , “明 哲 保 身 ”从 褒 义 词 沦 为 贬 义 词 , 完 全 是 后 人 断 章 取 义 的 结 果 。 通 常 所 理 解 的 明 哲 保 身 与 儒 家 的 一 贯 主 张 是 背 道 而 驰 的 。 如 孔 子 曰 : “志 士 仁 人 , 无 求 生 以 害 仁 , 有 杀 身 以 成 仁 ”; “见 义 不 为 , 无 勇 也 ”。 孟 子 曰 : “生 亦 我 所 欲 也 , 义 亦 我 所 欲 也 ,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 舍 生 而 取 义 者 也 ” 。 孟 子 批 评 杨 朱 “拔 一 毛 而 利 天 下 , 不 为 也 ”, 而 赞 赏 伊 尹 以 天 下 为 己 任 , “思 天 下 之 民 匹 夫 匹 妇 有 不 与 被 尧 舜 之 泽 者 , 若 己 推 而 内 之 沟 中 ”。 孔 子 痛 恨 乡 原 , “乡 原 , 德 之 贼 也 ”, “恶 紫 , 恐 其 乱 朱 也 ; 恶 乡 原 , 恐 其 乱 德 也 ”。 子 贡 问 曰 : “乡 人 皆 好 之 , 何 如 ? ”子 曰 : “未 可 也 ”。 “乡 人 皆 恶 之 , 何 如 ? ”子 曰 : “未 可 也 。 不 如 乡 人 之 善 者 好 之 , 其 不 善 者 恶 之 ”。 孔 子 曾 对 颜 子 说 : “用 之 则 行 , 舍 之 则 藏 , 唯 我 与 尔 有 是 夫 ”。 孟 子 曰 : “穷 则 独 善 其 身 , 达 则 兼 善 天 下 ”。 中 庸 “国 有 道 其 言 足 以 兴 , 国 无 道 其 默 足 以 容 ”, 应 与 这 两 句 话 相 结 合 来 领 会 其 义 理 , 而 不 能 望 文 生 义 。 “用 之 则 行 ”与 “舍 之 则 藏 ”不 是 截 然 对 立 的 两 种 状 态 , 而 是 相 互 贯 通 的 。 “用 ”还 是 “舍 ”在 人 , 但 君 子 反 求 诸 己 , 能 “行 ”能 “藏 ”在 我 , 无 论 是 “用 ”还 是 “舍 ”, 对 我 来 说 都 是 “一 以 贯 之 ”。 同 样 , “穷 则 独 善 其 身 ”与 “达 则 兼 善 天 下 ”, “穷 ”“达 ”虽 外 在 表 现 有 所 不 同 , 但 内 在 的 境 界 是 一 样 的 。 “有 天 民 者 , 达 可 行 于 天 下 而 后 行 之 者 也 ; 有 大 人 者 , 正 己 而 物 正 者 也 ”。 “正 己 ”是 “独 善 其 身 ”, “正 己 而 物 正 者 ”便 是 “兼 善 天 下 ”。 其 实 , 中 庸 曰 “言 而 世 为 天 下 则 ”“言 而 民 莫 不 信 ”, 又 曰 “君 子 不 动 而 敬 , 不 言 而 信 ”, 已 经 把 “国 有 道 其 言 足 以 兴 ”与 “国 无 道 其 默 足 以 容 ”贯 通 了 。 此 外 , 中 庸 还 说 : “诚 者 自 成 也 , 而 道 自 道 也 ”; “君 子 笃 恭 而 天 下 平 ”。 孟 子 所 谓 “独 善 其 身 ”, 不 同 于 杨 朱 “取 为 我 , 拔 一 毛 而 利 天 下 , 不 为 也 ”。 在 “穷 则 独 善 其 身 , 达 则 兼 善 天 下 ”一 句 之 前 , 孟 子 说 : “故 士 穷 不 失 义 , 达 不 离 道 。 穷 不 失 义 , 故 士 得 己 焉 ; 达 不 离 道 , 故 民 不 失 望 焉 。 古 之 人 , 得 志 , 泽 加 于 民 ; 不 得 志 , 修 身 见 于 世 ”。 “独 善 其 身 ”是 “不 得 志 , 修 身 见 于 世 ”, 而 “修 身 见 于 世 ”落 实 在 德 行 上 。 在 古 代 不 能 得 君 行 道 , 还 可 以 觉 民 行 道 , 即 通 过 推 行 教 化 来 唤 醒 民 众 内 心 的 觉 悟 。 可 见 , “独 善 其 身 ”不 是 自 私 自 利 , 不 是 只 管 自 己 , 不 顾 他 人 。 “独 善 其 身 ”是 “穷 不 失 义 ”, “义 ”字 把 “独 善 其 身 ”与 杨 朱 之 “为 我 ”区 分 开 了 。 孟 子 曰 : “大 人 者 , 言 不 必 信 , 行 不 必 果 , 惟 义 所 在 ” 。 “穷 不 失 义 , 故 士 得 己 焉 ”, 此 “己 ”是 真 我 、 大 我 , 无 内 外 人 我 之 别 , 而 不 是 自 私 自 利 的 小 我 。 所 谓 “得 己 ”, 即 是 尽 其 心 。 在 尽 心 上 篇 , 孟 子 说 得 更 清 楚 : “广 土 众 民 , 君 子 欲 之 , 所 乐 不 存 焉 ; 中 天 下 而 立 , 定 四 海 之 民 , 君 子 乐 之 , 所 性 不 存 焉 。 君 子 所 性 , 虽 大 行 不 加 焉 , 虽 穷 居 不 损 焉 , 分 定 故 也 。 君 子 所 性 , 仁 、 义 、 礼 、 智 根 于 心 , 其 生 色 也 , 睟 然 见 于 面 , 盎 于 背 , 施 于 四 体 , 四 体 不 言 而 喻 。 ” “君 子 所 性 , 虽 大 行 不 加 焉 , 虽 穷 居 不 损 焉 ”, 故 “穷 则 独 善 其 身 ” 与 “达 则 兼 善 天 下 ”是 一 以 贯 之 。 “广 土 众 民 ”是 说 一 国 之 君 , 孟 子 用 “欲 ”字 与 之 对 应 。 “中 天 下 而 立 , 定 四 海 之 民 ”是 对 天 子 而 言 , 与 之 相 应 的 是 “乐 ”字 。 “欲 ”、 “乐 ”、 “性 ”三 者 是 有 层 次 递 进 关 系 的 。 “得 己 ”是 尽 心 知 性 , 即 是 “君 子 所 性 ”。 “君 子 所 性 ”虽 与 “穷 ”或 “达 ”无 关 , 但 却 体 现 在 “身 ”上 , “睟 然 见 于 面 , 盎 于 背 , 施 于 四 体 ”, 3 文 言 所 谓 “美 在 其 中 , 而 畅 于 四 肢 ”。 “四 体 不 言 而 喻 ”, 后 人 多 不 解 其 意 , 朱 子 说 : “言 四 体 不 待 吾 言 , 而 自 能 晓 吾 意 也 ”。 其 实 “喻 ”即 是 “自 诚 明 ”之 “明 ”, 即 是 “道 ”行 于 天 下 。 世 尊 拈 花 , 无 上 甚 深 微 妙 法 已 经 传 出 去 了 , 故 迦 叶 会 心 破 颜 微 笑 , “四 体 不 言 而 喻 ”也 是 此 义 。 用 口 宣 说 道 理 , 这 是 “教 ”而 不 “化 ”, “四 体 不 言 而 喻 ”则 是 “君 子 所 过 者 化 , 上 下 与 天 地 同 流 ”的 境 界 。 子 张 问 善 人 之 道 。 子 曰 : “不 践 迹 , 亦 不 入 于 室 ”。 孟 子 曰 : “形 色 , 天 性 也 , 惟 圣 人 然 后 可 以 践 形 ”。 善 人 天 生 质 美 , 但 还 需 要 通 过 “践 迹 ” 来 修 行 , 才 能 登 堂 入 室 。 孟 子 说 “惟 圣 人 然 后 可 以 践 形 ”, 显 然 “践 形 ” 高 于 “践 迹 ”。 “睟 然 见 于 面 , 盎 于 背 , 施 于 四 体 ”, 正 是 “践 形 ”。 “形 色 , 天 性 也 ”, 这 是 自 然 之 天 性 , 所 谓 “性 也 , 有 命 焉 , 君 子 不 谓 性 也 ”。 儒 家 说 的 “身 ”或 “形 ”有 两 种 意 义 。 当 “身 ”与 “心 ”相 对 举 时 , 这 是 从 “始 ”位 言 , “身 ”是 小 体 , “心 ”是 大 体 。 孟 子 曰 : “体 有 贵 贱 , 有 小 大 ; 养 其 小 者 为 小 人 , 养 其 大 者 为 大 人 ”。 如 士 “尚 志 ”, 即 使 无 恒 产 也 有 恒 心 , 小 人 被 躯 体 欲 望 驱 使 , 唯 利 是 图 。 对 于 君 子 来 说 , “学 问 之 道 无 他 , 求 其 放 心 而 已 矣 ”。 小 人 则 “不 知 类 也 ”, 所 谓 “指 不 若 人 , 则 知 恶 之 , 心 不 若 人 , 则 不 知 恶 ”。 “形 色 , 天 性 也 ”, 即 是 从 “始 ”位 言 “身 ”。 此 外 , 儒 家 还 从 “终 ”位 言 “身 ”, 当 修 心 养 性 而 德 性 扩 充 于 身 时 , “身 ”“心 ”就 不 再 对 立 了 , “身 ”也 不 是 “心 ”的 作 用 对 象 , 而 是 “身 ” “心 ”合 一 。 “践 形 ”类 似 于 西 方 基 督 教 所 谓 “道 成 肉 身 ”, 是 从 “终 ” 位 言 “身 ”。 大 学 曰 : “自 天 子 以 至 于 庶 人 , 壹 是 皆 以 修 身 为 本 ”。 “修 身 ” 不 是 养 其 小 体 , “修 身 ”是 明 明 德 于 身 , “身 ”是 “主 ”而 不 为 “客 ”。 黄 梨 洲 曰 : “盈 天 地 皆 心 也 ”; “心 无 本 体 , 工 夫 所 至 , 即 其 本 体 ”。 “修 身 ”之 中 蕴 含 着 弘 道 的 事 业 , 齐 家 、 治 国 、 平 天 下 包 含 在 其 中 。 同 样 , “既 明 且 哲 , 以 保 其 身 ”, “身 ”也 应 从 “终 ”位 的 角 度 去 理 解 。 道 家 追 求 长 生 久 视 , 主 张 性 命 双 修 , 所 谓 “只 修 命 , 不 修 性 , 此 是 修 行 第 一 病 ; 但 修 祖 性 不 修 丹 , 万 劫 阴 灵 难 入 圣 ”。 道 家 重 视 修 命 功 , 修 气 脉 , 我 国 传 统 医 学 的 发 展 与 道 家 的 贡 献 分 不 开 。 但 在 儒 家 看 来 , 此 心 与 天 地 万 物 为 一 体 , 阳 明 先 生 所 谓 “言 心 则 天 地 万 物 皆 举 之 矣 ”。 从 功 夫 论 上 说 , “君 子 笃 恭 而 天 下 平 ”, “尽 其 心 者 , 知 其 性 也 ; 知 其 性 , 则 知 天 矣 ” , 尽 心 则 天 下 可 以 平 治 , “修 身 ”也 自 不 待 言 , 因 为 “明 明 德 于 天 下 ”正 是 从 “修 身 ”扩 充 出 去 的 。 由 此 可 见 , 道 家 虽 反 复 申 说 “性 命 合 一 ”, 但 其 修 性 不 修 命 之 说 在 逻 辑 起 点 上 即 把 “性 ”“命 ”割 裂 为 二 。 告 子 做 “不 得 于 言 , 勿 求 于 心 ; 不 得 于 心 , 勿 求 于 气 ”的 功 夫 , 从 而 养 得 此 心 不 动 。 孟 子 认 为 “不 得 于 心 , 勿 求 于 气 , 可 ; 不 得 于 言 , 勿 求 于 心 , 不 可 ”。 孟 子 虽 认 同 告 子 “不 得 于 心 , 勿 求 于 气 ”, 但 告 子 养 气 是 以 心 观 气 , 比 孟 子 集 义 以 养 浩 然 之 气 还 差 得 远 。 “尽 其 心 者 , 知 其 性 也 ; 知 其 性 , 则 知 天 矣 ”, 这 是 “诚 者 , 天 之 道 也 ”, 其 次 是 “存 其 心 , 养 其 性 , 所 以 事 天 也 ”。 孟 子 曰 : “君 子 所 以 异 于 人 者 , 以 其 存 心 也 , 君 子 以 仁 存 心 , 以 礼 存 心 ”。 “以 仁 存 心 , 以 礼 存 心 ”的 境 界 显 然 不 及 “君 子 所 性 , 仁 义 礼 智 根 于 心 ”。 礼 记 礼 运 曰 : “故 君 者 所 明 也 , 非 明 人 者 也 ”。 这 句 话 其 实 是 以 “唯 天 下 至 诚 ”来 审 视 “其 次 致 曲 ”。 同 样 , 站 在 孟 子 养 浩 然 之 气 的 高 度 看 告 子 之 养 气 , “心 ”离 开 自 身 而 去 养 气 , 对 “心 ”来 说 是 “失 位 ”。 孟 子 养 浩 然 之 气 , 如 大 程 子 所 言 : “性 即 气 , 气 即 性 , 生 之 谓 也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