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对话录_01_乾卦_第1页
易经对话录_01_乾卦_第2页
易经对话录_01_乾卦_第3页
易经对话录_01_乾卦_第4页
易经对话录_01_乾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乾卦刚强者的进取哲学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译文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有利,正固持久。(贞:持正而坚固。) 提示指出乾的四种本质特征。 徒:请你讲解六十四卦。我已下了决心,要啃这六十四个酸果。 师:好吧,我们从乾卦说起。乾坤两卦是六十四卦之首,是六十四卦的根本,也可称为“祖卦” 。历来研读易 经者,特别重视这两卦。乾卦以天为象征形象,表述了阳刚之气和强健本质的特征、作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从中揭示了刚强者的进取哲学。我认为这就是乾卦的精神实质。 徒:就是说,要效法天的刚健精神,奋发进取。我记得著名的古代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就来自 乾卦的大象传。 师:这正是法天而行。 徒:我感到奇怪的是,此卦既然以天为象征,为什么不命名为“天”,而命名为“乾”呢? 师:“天”表示的是实体,“ 乾”表示的则是“天”的本质作用。一为“ 体”,一为“ 用”。正如你刚才引用的大象传 中所说,天体运行是亘古如斯、刚健不息的,是健于运行的,故“健” 为“天”的本质作用。而“ 乾”正是“健”的意思。 徒:也就是说,乾之“体”为天,乾之“用” 为健。或者说,乾之“象”为天,乾之“意”为健? 师:你弄明白了。 徒:你上次说,单卦“乾”的卦形为三,意为三阳并升。两乾相叠得出了重卦 “乾”,与单卦“ 乾”的含义是否有些区 别? 师:重卦“乾” 是乾而又乾,故称“ 重乾” ;其性质是健而又健,故称“ 至健”。由两个相同的单卦组成的重卦,总共 有八个,称为八纯卦。八纯卦与相应的八卦含义是一致的,谈不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当然八纯卦也可以理解为 相应单卦意象的加强,如乾的单卦象征天,重卦则象征天外有天;坤的单卦象征地,重卦则象征地下有地;坎 的单卦象征险陷,重卦则象征险而又险,如此等等。 徒:现在请解释一下卦辞吧。为什么把元、亨、利、贞说成是天的四种本质特征呢? 师:这是古人对大自然的直观感受的总结。认为“天” 的本质是沛然刚健、运行不息 的阳气,体现出元始(元)、 亨通(亨)、和谐有利( 利)、正固持久(贞)这四种特征。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故称为“元”;能使万物品类 流布成形,无不亨通,故称为“亨 ”;并能使物性和谐,各得其利,故称为 “利”;又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 故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自然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富 利、正固的“功德”,故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 徒:就是说,卦辞用元、亨、利、贞四字赞美了天的阳刚之气的四大功德。 师:是的,并希望学易者从而效法,法天而行。关于四德,彖传发挥得比较详尽。我们先看彖传。 彖传是相传孔子为易经所作的七种易传之一,是解释卦辞的文字。“彖”(音 tuan)意为断,断定一 卦之义,故名为“彖”。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译文彖传说: 浩大啊,天的元始之气,万物依靠它起始产生,它主宰着宇宙自然。浮云飘行,雨水降落,各种物类变化成形。 (统:统领,主宰。) 提示解释卦辞“元” 、“亨”。 徒:这段话写得很优美,很有诗意。 师:可以说是对天的礼赞。这几句同时解释了“元” 和“亨” 这两个本质特征。“ 元”即天的元始开创之功,强调了创 生万物、主宰自然的正是“乾元”天的元气,也就是乾阳元始之气。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则是乾之“ 亨” (亨通)的表现。天道运行于天地之间,无处不通达。万物经过雨露滋润,各自生长变化成形,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岂不是一派亨通气象。“元 ”是元始开创,“亨” 是亨通顺达。元始开创之后继之以亨通顺达。这正是天之 道的大功大德。再看彖传下文。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译文太阳西降东升,终而复 始。乾卦六爻按照不同的时机形成,就像按时乘着六龙在天上运行。(大明:太阳) 提示指出人事的发展变化 也像天道运行一样有规律。 徒:乾卦的六爻是取龙为象的,这里的“六龙” 便是指乾卦六爻而言吗? 师:是的,这里的“六位”、“ 六龙” 均指乾卦六爻而言。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像太阳的升降一样,有开端, 有终局,这是由各个阶段组成的完整的历程,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乾卦六爻正是如此,设置六位,取龙为 象,通过龙在六位上的潜、见、惕、跃、飞、亢的六种不同动态,说明人事中的行为主体在不同的时机条件下 的不同的升降变化,并以此体现事物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 徒:彖传在解释卦辞中所述天的本质特征之时,怎么突然扯出了乾卦的六爻? 师:易经讲天之道是为了说明人之道。彖辞在阐述天之道时往往引申到人之道,依据天道谈人事,通 过人事观天道,互相印证,融会贯通。此处正是这样,指出人事的发展变化也正像天道运行一样,是有其规律 可循的。 徒:这也是出自天人合一的观念吧? 师:可以这样理解。下文继续论天,继续解释发挥卦辞中的“利” 、 “贞”二字。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 乃利贞。 译文由于天道的变化,一一赋予万物以各自的本性和生命,而太和元气得以保全、融合,这样就使 得物性和谐,各有其利,万物都能正固持久地成长。(太和:阴阳和合之气。) 提示解释卦辞“利”、“ 贞”。 徒:这一小段不甚好懂。 师:解其大意就可以了。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和合的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使得一切生命体都能和谐生存,皆 受其益,这就是“利”;使得万物都能长久地延续生命,不致夭折,这就是 “贞”。“ 元”、“亨”、“ 利”、“贞” ,便是天 的四种本质特征,也是天的四大功德。天之所以为天,也正由于此。 徒:如此看来,天真是至高无上的了。难怪孟子中说:“性天为大,惟尧则之。” 圣人是以天为法则的。 师:天正是客观的自然法则。人与天的关系是,人应与天相应,法天而行,不可违抗自然规律。所以彖传 在最后的结语中又与开头呼应,仍以对天的赞颂收束全文: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译文天居于万物之首, 犹如国君居于众民之首,使得天下都获得安宁。(庶物:万物。) 提示 指出天是主宰万物的。 徒:这是强调天在宇宙万物中的主宰作用,并以帝王君临天下作为比方。是否还可以这样理解:君临天下的统 治者,也应效法天道的元、亨、利、贞,以此恩泽天下,才能求得万国咸宁。 师:当然可以这样理解,也应该这样理解。法天道并应用于人事,这本来就是乾卦的基本精神。到此为止,从 卦辞到彖传,只讲了“元”、“ 亨” 、“利”、“ 贞”四个字,借此阐发了乾天产生并哺育万物的基本原理。让我们 接下去看象传吧。 徒:请问象传与彖传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 师:象传也是相传为孔子所作的七种易传之一,旨在解释卦象、爻象的象征意义(“象”字意为“形象” 、 “象征”)。 象传又有大、小之分,大象传每卦只有一条,解释卦象;小象传则有六条,分别解释六 爻爻象。大象传与彖传虽然都是针对全卦而言,但二者有很大不同。彖传解释卦名、卦辞及一卦 大旨,并往往取卦象、爻象来作说明;大象传解释卦象,则专取卜下两象来立义,从卦象申推衍出切近人 事的象征意义。彖传总是由论天道而论及人事,大象传则只讲人事,并且多以“君子”的言行、道德为 喻。二者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在研读各卦的彖传和大象传时可以看得很清楚。 徒:小象传附在各爻的爻辞之后,专门解释爻象吗? 师:是的,小象传根据每爻的特点,分析爻义的吉凶利弊之所以然,所以通行本易经都把小象传 附在各爻的爻辞之后,以便对照爻辞阅览。 徒:现在请你讲解乾卦的大象传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象传说:天的运 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永不停息地发愤图强。(以:以此,因此。) 提示指出君子应该观之象天而自强。 师:这就是你刚才提到的著名格言,是从卦象中推衍引申出的人生哲理。请你试作解释。 徒:这句话大概是古人直观自然的心得体会。看到天绕地转,昼夜更迭,四时交替,永无止息,永不懈怠,因 而想到君子应该效法天象的笸于运行,永不停息地发愤自强。 师:很准确。大象传正是如此,是古人在行为哲学方面对易理的推衍、发挥和运用,其中包含着许多意味 深长的格言警句。下面让我们考察乾卦六爻的爻辞吧。 初九,潜龙勿用。 译文初九,龙潜水中,暂不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文象传说:龙潜水中,暂不发挥作用,说明阳气初生,居于下位。 提示指出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徒: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却以龙为象征,这是什么缘故呢? 师:乾卦的卦辞要说明本卦的特点健,即元、亨、利、贞,取天为象是最贴切的。而乾卦六爻则是从变化 的动态中反映健的特点,在变化的各阶段中有潜有见,有升有降,有飞有跃,六爻爻辞再取天为象就不便于说 明问题了,取龙为象就非常合适。龙是神话中最高贵的动物,足以象征乾阳的至高无上;同时龙又是善变之物, 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所以乾卦六爻取龙为象以明变化。由此可见,只要能确当地表意,取象 是灵活的,不必拘泥,能达到假象喻意的目的就行了。 徒:乾卦六爻标志着乾阳发展变化的六个阶段吗? 师:是的,事物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乾卦六爻以龙为喻,从潜龙到现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形象地 展示了阳气萌生、增长、盛壮,直至穷极衰亡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暗示了人生奋斗的六个阶段的行为策略。我 们认为,乾卦是刚强者的进取哲学,主要就体现在这六个阶段的过程中。 徒:第一爻初九,应该是阳气初生的阶段吧? 师:正是。阳气初生,位卑力薄,一切还刚刚起步,需要养精蓄锐,有待于逐渐发展。这时只能潜藏待时,像 卧龙一样潜伏水中,不宜有所作为。此时还不是崭露头角、跃跃欲试、发挥作用的时候,万万不能性急。待形 势许可,时机已到时,再求发展可也。 徒:这使我想起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在他势单力微、依附曹操之时,一点也不敢露出胸中大志,更不敢出 风头,“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煮酒论英雄,指出他是当今英雄,他 大惊失色。三国演义中有一首诗说这件事:“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 应变信如神。”刘备可算得是藏器待时的潜龙了吧? 师:历史上此等人物不胜枚举,这对于我们的人生修养确有启发。当学行未成、人微言轻之时,不可强行出头, 多管闲事,因为你还没有兴云作雨的能力和条件,只宜潜伏。让我们再看第二爻,潜龙要初露头角了。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文九二,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见:同“ 现 ”。)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译文象传说:龙出现在田间,说明贤人的恩德可以普遍推行。 提示指出进取者应及时显现。 徒:潜龙这么快就出来活动了吗? 师:这是由主客观条件决定的。从主观因素上看,九二为阳爻,气质刚健,同时又居于本卦下体之中位(得中) , 具备“刚中” 之德。这意味着它既有足够的雄心和魄力,又能守持中道,妥善行事,品格修养已经成熟,具备了 成功的素质,故被称为“大人”。再从客观形势上看,九二已经崭露头角,其才干和品德已为大众所发现。卦 有天、地、人三才,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九二居第二爻,位置正是地之上。说明阳刚渐增, 纯阳之气已从地下升出地面。这是主客观情势使之然,是事物发展必然结果,这就不必再掩饰躲藏了。 徒:这时候就应该一展身手,洒甘霖于世间,施恩德于百姓,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你的抱负、你的事业。 师:就像诸葛亮被刘备发现之后,三顾于草庐之中,请出山来。就应该奋其智能,大有作为。于是三国演义 在“三顾草庐” 之后就续上了“ 诸葛亮火烧新野” 这一回。 徒:到了下一阶段,更应该一飞冲天、大展鸿图了吧? 师:不然,事情的发展并不是那样简单直截,请看下一爻。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乾:健行不息。若:语助词。厉:危险。) 译文九三,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也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译文象传说,整天勤奋不息,说明需要反复地遵行正道。(道,合理的行为。) 提示指出进取者处于微妙阶段,必须更加小心勤奋。 徒:九三为什么忽然如此戒备谨慎、心怀疑惧呢? 师:你这一问十分要紧。因为九三的处境很特殊,处于下卦之上、上卦之下,是个多凶的危厉之地,很容易动 辄得咎。事业将成而未成,正如龙刚刚飞起在半空,上还没有直趋云天,下又脱离了地面。既不能凭借崇高威 望获得尊重,又失去了立足保身之地。进不能只顾向上飞,因为事业的成就尚未得到公认,恐怕会被讥为小人 得志;退又不能返回地面,使事业半途而废,甚至还会有不测之灾。怨不得有人说:人生最尴尬、最难捱的时 期。是那种不上不下的时候。 九三所处,正是这样。幸亏九三以阳爻居阳位,是个刚健而又得正的君子,“终 日乾乾,夕惕若”,能够健而又健地勤奋工作,并且小心谨慎,即使到晚上也不敢松懈。九三能如此作为,有 咎才转变为无咎,这可以说是履险如夷的真本事。天之降大任于斯人也,必然要反复地磨炼他,有志之士皆有 此思想准备。 徒:所以象传中说“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 师:乾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能直线上升。九三处于乾卦的上下二体之间,正是在或上或下的反复阶段(自 上而下为反,自下而上为复),必须反复地坚持遵正道而行。 徒:九四的地位也有些类似,居上体之下,又临下体之上,这地位也比较难处吧? 师:你的推测是对的。我们现在就研究九四。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文九四,应相机而动,或者跃起上进,或者退处在渊,则无咎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译文象传说:或者跃起上进,或者退处在渊,说明相机前进没有害处。 提示指出处九四之位应相机而动。 师:“或”是不定之辞。或者跳跃而离渊,或者潜伏在深渊不动,要审时度势,灵活处理。因为九四的处境也很 特殊。“三多凶” ,“ 四多惧”。四迫于君位五,是多惧之地,不可轻举妄动,以免招受疑忌。形势可进则进,不 可进则安居不动,进退掌握时机,则可免咎矣。由于九四正在从下体初入上体之时,地位未定,进退两难。有 志之士在此阶段如何自处,自当慎重。 徒:客观形势如此,确实令人为难。不过,从主观条件这方面看,九四是能够应付自如的。九四以阳爻居阴位, 因不当位有不利的一面。但也应看到有利的一面,阳主进,阴主退,阳居阴位,能够随时进退,见机而动,故 无咎。这使我想起了汉代刘秀在屈居更始帝刘玄之下时的艰难处境和明智对策。 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九四已经开始进入上体,不能总是无所作为,总的指导思想还是要待时而进,伺机 奋进。只是要求“待时”、“ 伺机”,不可盲目冒进罢了,不是要你不进。所以象传进一步强调说:“ 进无咎也。 ”刘秀在更始帝杀死其兄刘缜之时,不得不深自贬抑,委曲图存。一旦得到了巡抚河北的机会,他立刻乘机而 起,独树一帜,终于奠定帝业。 徒:这样分析就更全面了。 下面一爻,就是大名鼎鼎的“九五之尊 ”,九四就要度过难关登上尊位了。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译文九五,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见:同现)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译文象传说:龙飞上天,说明到了大德大才之人大有作为之时。(造:有所作为。) 提示指出阳气发展的最佳状态。 师:九五为阳爻,故刚健;处于上卦之中位,故居中;五为阳位,阳爻在阳位,故得正。所以九五在所有卦里 都是最吉之爻,旧称此爻为“君位 ”。皇帝通称为“九五之尊” ,就是这么来的。乾卦之九五更是非同小可,因为 乾卦全部由阳爻组成,是纯阳至健之卦,所以乾卦九五不仅刚健中正,同时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徒:九五与九二都称为“大人”,有何区别? 师:九二之大人虽有高德而无高位,九五之大人便不同了,德高位亦高,其品德、才智、地位兼备。壶客观条 件都已尽善尽美,这才是一飞冲天、大展鸿图的时候。这也是一切志士仁人、-一切事业家最向往的境界。 徒:象征着进取者的这条龙,而今已飞腾上天,以后又将如何发展呢? 师:物极必反,穷极将变。请看下爻。 上九,亢龙有悔。 译文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亢:音 kang,极高。)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译文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说明盈满过分,不能长久。 提示指出盛极则衰,盈满易倾。 师:盛极必衰。上九之爻,龙已亢,阳已极,不仅在客观形势上处于极盛,在主观意识上也满盈了,到了止进 而退的时候。如果进而不知退,往而不能返,就要走向反面,必有过悔,所以本爻的爻辞予以告戒。正如朱熹 所说:“当极盛之时,便须虑其亢。”“易之大义,大抵于盛满时致戒。”(朱子语类) 徒:所谓“蛲蛲者易折”,就是这个道理吧? 师:是啊。历史上有不少英雄人物,在艰苦创业之时并没有失败、倒下,而在大功告成、得意志满之时,却摔 了大跟斗,甚至一蹶不振。 徒:唐玄宗就是一个。此人颇有雄才大略,也很明智,将唐帝国推至极盛的顶峰,从此就变得刚愎自用,昏庸 腐败,招引起安史之乱,差一点断送了江山,悔之无及,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先明后暗的典型人物。 师:盈则易倾,如何能久!上九爻辞,确实是警世良言。站到令人眩目的高度,而能保持清醒头脑,不致晕头 转向,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大英雄啊。 徒:这样的奇才在历史上极其罕见,唐玄宗的曾祖父唐太宗,大概可以算是一个吧。 师:上九如有太宗的英明,居安思危,慎终如始,警惕戒惧,悔而能改,庶几可以善始善终了。 到此为止, 六爻的爻象、特征都已分析了。各卦的卦爻辞都到此结束,唯独乾、坤二卦,下面多出一条“用九” 、“用六”。 徒:这是何故? 师:这与古代的占筮有关。乾卦“用九” ,意味着六个阳爻全部变为阴爻,则乾变为坤。坤卦 “用六”,意味着六 个阴爻全部变为阳爻,则坤变为乾。这里表现了乾坤互相转化的思想。我们研究一下“用九” 辞就明白了。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用“九” 数,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用“九” 数,说明天的美德是不以首领自居的。 提示指出天德应该刚而能柔,兼具阳刚阴柔之美。 徒:“用九” 是怎么一回事? 师:“用九” ,是指占筮得到六个数都是“九” ,奇数“九”为阳爻,故所得之卦为“乾”;“ 九”又为变爻,六个阳爻都 要变为阴爻,那么整个乾卦将变而为坤。值得注意的是,“用九” 所得之卦既不完全是乾,也不完全是坤。是乾, 却将变为坤;变坤,却又仍然是乾。就是说,处在乾坤转变之中,兼有乾、坤二者的美德。 徒:乾德刚健,坤德柔和,二者兼备,就是刚而能柔了。这二者倒是难得双兼的。 师:刚健者勇于进取,其弊则咄咄逼人;柔和者亲切宽厚,其弊则软弱被动。兼具阳刚阴柔之德,真可谓尽善 尽美了,故称为“天德”。 徒:这与“群龙无首”有什么关系? 师:“群龙” 是乾卦的六个阳爻,性质刚健,一往无前;当“用九” 之时,它们全部变为阴爻,除了保持阳刚本性 外,同时又兼得阴柔之美。其重要表现是:越是强大,越有地位,越是谦逊谨慎,越是不为物先;处于首领地 位,却不以首领自居,这就是“群龙无首 ”。这一批首领都有此风范,这真是大吉之兆。须知,自为人首者,人 们偏偏不愿以为首;不以首领自居者,人们偏偏愿意推戴他为首领。 徒:这与老子“贵以贱为本”、“后其身而身先” 的观点倒是一致的。 师: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里蕴含的哲理 确实是深刻的。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领袖尧、舜,不以首领自居,与人民同甘共苦,以谦让精神治理天下,确 实得到了万民拥戴。这历来是人们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