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订小柴胡汤合攻坚汤治疗乳腺增生185例探讨_第1页
新订小柴胡汤合攻坚汤治疗乳腺增生185例探讨_第2页
新订小柴胡汤合攻坚汤治疗乳腺增生185例探讨_第3页
新订小柴胡汤合攻坚汤治疗乳腺增生185例探讨_第4页
新订小柴胡汤合攻坚汤治疗乳腺增生185例探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订小柴胡汤合攻坚汤治疗乳腺增生 185 例探讨 发表者:韩振国 (访问人次:396) 乳腺增生以乳房肿物和疼痛为主要特点。研究数据显示,乳腺增生患者的乳腺癌 发病率是未患此病女性的 35 倍,且病理证明, 20%61%的乳腺癌患者并发乳 腺囊性增生病。治疗乳腺增生对于乳腺癌预防显得极为重要。现将近年来中药治 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病例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般数据 从 2009 年 6 月9 月共收集我院乳腺增生门诊患者 185 例,年龄最小者 18 岁, 最大者 55 岁,平均 32 岁。病程从 2 月到 15 年,平均 2 年。经钼靶摄影、B 型超 声检查证实为本病。 二、治疗方法 方药以新订小柴胡汤合攻坚汤为主,药物组成为:柴胡 15g 黄芩 15g 苏子 30g 党参 30g 川椒 10g 甘草 10g 大枣 10 个 王不留行 60g 夏枯草 30g 牡蛎 30g。 本法对乳腺增生主要分为两型: 1、肝气不舒:症见两胁胀痛,胸闷不舒, 精神 抑郁, 月经不调,乳房及少腹胀痛, 聚关脉。则加陈皮 30g 白芍 30g 川军 6g。 2、肝阳上亢:症见眩晕耳鸣, 头目胀痛,面红目赤 ,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口 苦咽干,舌红,溢脉。则加龙骨 10g 桂枝 10g 茯苓 30g 。 以上两个基本类型兼气血不足,则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 少华,心悸失眼,脉细弱或涩,加当归 20g 黄芪 30g 丹参 30g 五味子 15g;兼气 滞血淤,乳腺刺痛明显,症见经期超前,量多,或有血块,脉细涩,则加熟地黄 1 5g 川芎 8g 白芍 10g 当归 12g 桃仁 12g 红花 10g ;兼口苦咽干痛,实热明显者 加银花 30g 连翘 30g 蒲公英 30g;若乳房疼痛则加延胡索 20g。乳房增生明显严 重者则合用鸡内金 30g 炮甲珠 30g 薏米仁 30g( 研未 5 克/次,日三次吞服)。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温服,六十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避免精神刺激及过度劳 累,忌食辛辣油腻及刺激之品。 三、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乳腺肿物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乳腺肿物缩小 1/2 以上。好转:乳腺肿物减小,症状缓减,在经前或情绪波动时有增加。无效:乳 房肿物及症状无缓减。 四、治疗结果 治愈 89 例,占 48%;显效 78 例,占 42%;好转 14 例,占 8%;无效 4 例,占 2%。 五、典型病例 张某,女,38 岁。双侧乳腺重度增生伴两肋疼痛,少腹胀满,月经量大且有黑血 块,聚关脉。查:双乳肿物明显。既往有左乳纤维瘤手术史。钼靶片示:双侧乳 腺增生。用新订小柴胡汤,攻坚汤,陈皮、白芍、川军、地黄、川芎、当归、桃 仁、红花、延胡索,水煎温服。鸡内金、炮甲珠、薏米仁研未吞服。服药半月后 ,双侧乳腺变软,疼痛减轻。再次服药半月后乳房疼痛和月经血块消失。调整用 药,巩固治疗一月,诸症皆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六、讨论 乳腺增生在中医称为“ 乳癖” 、“ 乳痞” 、“ 乳中结核”等。现代研究认为乳腺增生 发病原因有以下方面:内分泌异常。比较认可的原因是雌激素和孕激素量及比 例失调。还有人认为乳腺雌孕激素受体异常也是引起乳腺增生的原因。刘胜1等 认为乳腺增生病患者不但存在卵巢激素的异常, 而且还涉及垂体激素和雄激素的改 变, 这些改变除激素分泌量的改变外, 还可能存在激素分泌节律的障碍。有人提出 本病并非单纯的黄体素分泌不足、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多所致, 而是整个下丘脑- 垂体-卵巢性腺轴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多个环节失调造成的2。精神因素 。各种压力造成的神经精神因素使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 功能,造成一种或几种激素的分泌出现异常3。有人认为,精神压力一方面使交 感肾上腺系统调控失调,引起血流变系统高凝倾向及血小板功能与聚集异常( 血小板 聚集增加与超微结构改变);另一方面外周各交感特异性通路调节功能紊乱引起心 血管功能的改变,尤其外周阻力血管运动功能的紊乱引起微循环障碍,血管活性物质 失衡,而致血液有形成分的凝聚状态4。其它:乳腺组织自身合成生长激素,分 泌的生长激素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于自身组织,促进自身组织的增殖5。有 些认为还可能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如:人乳头状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EB 病 毒、腺病毒等6。 作者认为在诸病因中,精神因素为始动因素。性格内向,心中有隐曲之事,不愿 言之于口,告之于人,长期隐藏于心中,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兴奋性 增高,通过对副交感神经的影响,进而改变机体内环境和内分泌系统,出现一系 列肝气不舒的临床表现。性格外向,脾气急躁,争强好胜,且自己对自己固有的 秉性有认识,处理问题,多用理智克制,或者违心地同意别人,长期如此,造成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进一步影响机体内分泌,内环境的改变,造成以头胸部症 状表现为主,溢脉,中医称为肝阳上亢。植物神经功能兴奋性改变可以影响心血 管系统和血液系统,出现血液循环不足或紊乱,血液性状改变,表现涩脉、月经 改变等症状,中医称为气血虚弱,进一步发展,出现气滞血瘀症状。如此,肝气 不舒和肝阳上亢为本病的基本症型,气血虚弱和气滞血瘀为合并症。在乳腺肿物 发展过程中,喜吃辛辣肉食为乳房肿物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代谢的基础。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治法提出以小柴胡汤为主,该方具有改善精神状态7,中枢 兴奋、中枢抑制的双重调节及维持机体稳定性的作用8,通过此改变植物神经功能 ,调整内环境和内分泌系统,从根本上治疗乳腺增生。攻坚汤去除乳房肿物,应 用加成药物治疗合并症。陈皮、白芍、川军实为大柴胡汤,对胆碱能受体有强烈 的抑制作用9,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治疗肝气不舒症状。加龙骨、桂枝、茯 苓实变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它治疗的疾病主要与精神刺激有关,且病程多较长 10,日本科研人员发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海马的单胺类物质无影响,可促进大 脑皮质和纹状体的 DA 系,抑制丘脑下部的 NE 系11,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达 到治愈本病的目的。桃仁,当归,红花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丹参改善血液循 环、抗菌和抗炎抗氧化、抗凝血和细胞保护作用尤为突出12。延胡索有行气止 痛之功,现在研究具有止痛和镇静、安定作用13。党参,甘草,大枣,白芍, 川军14 ,当归,黄芪有调节免疫力作用。鸡内金,炮甲珠,薏米仁对肿物积聚 有很强消解溶散功用。此方法从治本与治标两方面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 1刘胜,陆德铭,唐汉钧. 调摄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J. 辽宁中医杂 志,2000,27(10):445 2钱丽旗,裴晓华,许芝银. 中医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8,49 (1):72 3刘建国,徐生春. 解郁化痰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杂志.20 06,4(10):35 4李培英,宋爱莉.乳腺增生病肝郁血瘀证血流动学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 2003,19(12):29 5 Carine Courtillot, Genevive Plu-Bureau, Nadine Binart, Corinne Balleyguier, Brigitte Sigal-Zafrani, Vincent Goffin, Frdrique Kuttenn, Paul A. Kelly and Philip pe Touraine. Benign Breast DiseasesJ. Journal of Mammary Gland Biology and Neoplasia.2005,10(4):325-335 6王宇,赵勤. 乳腺增生病附 2581 例临床分析 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1):101 7 王文弟,常青,穆孜敏. 从中西医两方面认识小柴胡汤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 07,9(1):73-74 8谢乐. 小柴胡汤的药理研究及该方在发热性疾病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 07,23(19):2930-2931 9 吴晓珺,顾铁保,程翔. 大柴胡汤药理作用与临床运用综述J.湖北中医杂志.2003,2 5(8):54-55 10 卫向龙,孙世发, 瞿融 . 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的对比研究 J. 光 明中医,2009,24(3):3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