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第1-5章同步练习(打包29套)北师大版选修2-2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18399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85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30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 关 键 词:
-
学年
高中数学
同步
练习
打包
29
北师大
选修
- 资源描述:
-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第1-5章同步练习(打包29套)北师大版选修2-2,学年,高中数学,同步,练习,打包,29,北师大,选修
- 内容简介:
-
- 1 - 分析法 同步练习 1. 设 ,2,0,0,则 的关系是( ) A. B. C. D. 不确定 2. 已知 )2(2,21 242 ( ) A. B. C. D. 3. 若 26,37,2 则 ,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4. 求 证: 10183 5. 求证: 2222 6. 已知 0, 求证: 32 7. 设 0,0 求证: 21223133 )()( 。 8. 若 ,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 2 - 求证: 参考答案 1. B 2. A 42,2)2(224,42212 222 3. C 4. 证:要证 10183 即证: 22 10183 即 10102182423 即证 102242 - 3 - 由于 1024 显然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0不等式显然成立 若 0要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要证 22222 , 即证 222222222222 2 b c 即证 0)( 2 此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6. 证:因为 0, 所以 0, 要证 32 即证 2 即证 22 3 即证 22 3)( 即 0)2)( 由于 0)(2,0 所以 0)2)( 立, 故原不等式成立。 7. 证:因为 0,0 要证 21223133 )()( 只要证 322233 )()( 即证 )(32 222233 即证 )(32 22 - 4 - 即证 0)()(22)(3 22222 上式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8. 证:要证 只需证 222由于 02,02,02 且 , 不全相等,等号不全成立, 所以 222成立, 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 1 - 反证法 同步练习 1. 证明: 2 不是方程 012 x 的根。 2. 求证: 中不可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3. 证明: 2,3,1 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 4. 若 , 都是小于 1 的正数,求证: 1(,)1(,)1( 三个数不可能同时大于41。 5. 已知 , ,若 1则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1。 6. 方程 022,0)1(,0344 2222 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7. 已知直线 a 与 b 不共面, , 面 , , 求证: A、 B、 C 三点不共线。 8. 已知: , , 求证: /l 9. 已知: /,/, , 求证: / 10. 已知 , 均为实数且62,32,22 222 求证: ,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0 。 - 2 - 参考答案 1. 证明:假设 2 是方程的根,则 0122 ,但是 5122 ,产生矛盾,所以 2 不是次方程的根。 2. 证:假设 中, 90 则 1809090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相矛盾,所以假设错误,即三角形不可能有两个直角。 3. 证:假设 2,3,1 是 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则 2132 ,但是 2132 ,所以假设错误,所以 2,3,1 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 - 3 - 4. 证 1:假设 1(,)1(,)1( 同时大于41,由于 , 都是小于 1 的正数,有 232 )1(2 )1(2 )1()1()1()1(23 原命题成立。 证 2 : 假 设 1(,)1(,)1( 同 时 大 于41,41)1(,41)1(,41)1( 则641)1()1()1( 又41)1(,41)1(,4121)1( 2 所以641)1()1()1( 出矛盾,故原命题成立。 5. 证:假设 都小于21,即21,21 1这与 1盾,故原命题成立。 6. 解:假设三个方程都无实根,则 000321 可得123 a , 所以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的 a 的范围是 123 。 7. 证:假设 A、 B、 C 三点共线于直线 l , , l c 与 l 确定一平面 M ,又 a 同理 b 共面,与 不共面矛盾 - 4 - A、 B、 C 三点不共线。 8. 证:假设 l 不平行于 ,则 ,若 ,则与 矛盾,若 ,则 l 与m 是异面直线, 这与 矛盾,所以, /l 。 9. 假设 c ,由于 /, ,所以 ,同理 ,于是过面 上点 M 有两条直线与 c 平行,这与平行公理矛盾,所以 / 。 10. 假设 , 都不大于 0,即 0,0,0 则 0 而 03)1()1()1()62()32()22( 222222 以 ,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0 。 - 1 - 归纳推理 同步练习 1. 从 )4321(16941,321941),21(41,11 概括出第 n 个式子为 _。 2. 第一届漳州琯西蜜柚节上,展会主办方用蜜柚堆成一个正三棱锥“金字塔”,从上向下看,第一层放了 1 个柚子,第二层放了 4 个,第三层放了 10 个,第四层放了 20 个若第 1n 层放了 220 个柚子,则第 n 层放了 _个柚子。 3. 平面中,凸四边形有 2 条对角线,凸五 边形有 5 条对角线,凸六边形有 9 条对角线由此猜想,凸 n 边形有 _条对角线。 4. 数列 )()1(1,2,1 *221 ,则 _100 S。 5. 已知数列 中 11,6112,则 ( 1)求431 , ( 2)求 6. 设数列 235,35,1 1221 ,令 1,求数列 7. 用推理的形式表示等差数列 ,12,5,3,1 n 的前 n 项和 参考答案 1. 2 )1()1()1(16941 121 - 2 - 2. 共 286 个,由题意可归纳出2 )1()1()( 3. )4,(2 )3( 4. 2600 ; 由题意,当 n 为奇数时,nn 2,故 199531 , 当 n 为偶数时, a 为首项,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 所以 26002 )1002(5050)()( 1004299531100 。 5. ( 1) 28,15,1431 2) )12( 5)(323235 111121 ,故数列 321 b故 32 。 7. 此等差数列的前 6 项和分别为: 262524232221636119753152597531416753139531243111。 - 1 -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同步练习 (一 ) 1. 观察右图的规律,在其下面一行的空格内画上合适的图形,应是( ) A. B. C. D. 2. 如图,把三角形数中三角形内的点去掉形成了下列数列,则第 8个三角形点数是( ) ( 5 )( 4 )( 3 )( 2 )( 1 )A. 15 B. 21 C. 27 D. 28 3. 数列 5, 13, 25, x, 61, 中的 ) A. 35 B. 39 C. 41 D. 53 4. 已知 , ,若 为异面直线,则( ) A. 都与 l 相交 B. 至少有一条与 l 相交 C. 至多有一条与 l 相交 D. 都不与 l 相交 - 2 - 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当 x+1 能整除 1的第二步假设递推过程时,正确的证法是( ) A. 假设当 )( *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1命题也成立 B. 假设当 ( k 是正奇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1命题也成立 C. 假设当 )(12 *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1命题也成立 D. 假设当 ( k 是正奇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2命题也成立 6. 在否定结论“至 少有三个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至多有两个解 B. 至多有三个解 C. 有一个或两个解 D. 有两个解 7. 类比边长为 正三角形内的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对棱长为 正四面体,正确的结论是( ) A. 正四面体内部的一点到六条棱的距离的和为 B. 正四面体内部的一点到四面的距离的和为 C. 正四面体的中心到四面的距离的和为 D. 正四面体的中心到六条棱的距离的和为 8. 已知, 321 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公比 1q ,则( ) A5481 B5481 - 3 - C5481 D81 与54 的大小关系不能由已知条件确定 9. 某个命题与自然数 n k ( k N ) 时该命题成立,那么推得当 n k 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当 n=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 ) A当 n=6时该命题成立 B当 n 6时该命题不成立 C当 n 4时该命题成立 D当 n 4时该命题不成立 10. 等差数列 0,前 200,则 它的前 3 ) A 170 B 130 C 260 D 210 1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2)()33)(22)(11( *n 时,从“ ”到“ 1需要增添的因式是 _。 12. 已知 )1( 类比方法写向量的“定比分点公式”_ 13. 若数列 9116,718,514,312 ,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_。 14. 若函数 )( , , k 是 的小数点后第 n 个数字,例如4)2( f ,则 _ _ _ _ _ _ _)7( (共 2005个 f )。 15. 已知: ,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 - 4 - 求证: 3c 如图, 求证: C=D 由下列各式: 211131211 237161514131211 215131211 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并进行证明。 18. 证明:若 1, 则 22121 - 5 - 19. 已知: , 为正角,且 1s 22 求证: 90 参考答案: 1. B 2. B ,从图中可观察出从第 2 个开始,点数都是 3 的倍数,且第 n 个三角形有 3( 点。 3. C ,相邻的数字之差(后项减前项)形成的数列为: 8, 12, 61而 616,猜想这 个新数列是 4的倍数构成的,则 6, 610,刚好满足条件,所以选择 C。 4. B 5. D 6. A 7. B - 6 - 8. A ,可用具体的 q 代入求解,如将 2q 和21 9. D 10. D 11. 22 k 12. 113. )12 12()1( na 1 15. 由 , 不全相等,得 所以 2,2,2 )1()1()1( 16. 连接 因为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 是同弧的圆周角,所以 ,又因为, 以 90所以 90 C ,故 ,所以,即 C=D 。 17. 归纳得一般结论: )(212 131211 * 。 证:当 1n 时,结论显然成立, 当 2n 时, 2)2121(2121)212121()21212121()4141(211121312113333所以命题得证。 18. 分析法: - 7 - 4114121212142121222121 立,所以命题成立。 综合法: 由于 12212122121222 2121 19. 用反证法:假设 90 ( 1) 90 ,由于 , 都是锐角,则 1s i ns i ns i i n)c o s ()c o s (1s i n)c o s ()c o s (1s i n)2c o o s(211s i o o i ns i ns i ( 2) 900 ,不妨取 90 其中 90 则引用( 1)的结论得 1s i ns i ns i ns i ns i ns i n 222222 - 8 - 这与已知矛盾, 综上所述,原命题成立。 - 1 -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同步练习 (二 ) 1. 根据下列图案中圆圈的排列规律,第 2008 个图案的组成情况是( ) ( 1) ( 2) ( 3) ( 4) A. 其中包括了 120081003 个 B. 其中包括了 120081003 个 C. 其中包括了 20081004 个 D. 其中包括了 20081003 个 2. 观察表中数据的规律,右下角应填入的数是( ) j h 1 3 4 0 2 8 16 2 8 32 64 5 64 256 A. 128 B. 256 C. 512 D. 1024 3. 实数的乘积运算和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类比中不成立的运算率是( ) j - 2 - A. 类比 B. )()( 类比 )()( C. 22 类比 22 D. )( 类比 )( 4. 已知函数 22)( ,则 )3(,)2(,)1( 1 的大小关系为( ) A. 没有一个小于 1 B. 至多有一个不小于 1 C. 都不小于 1 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1 5. 数列 2111 ,),2(,设nn 2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2,100100B. 2,100100C. 100100 ,D. 100100 ,6. 命题“若函数 )(于定义域 R 内任意实数 x 都有 0)( 且对于任意 , ,恒有 )()()( 成立,则对于任意 都有 0)( 立”,用反证法证明时,结论的否定是( ) A. 存在 0,有 0)(0 任意 ,有 0)( C. 任意 ,有 0)( D. 存在 0,有 0)(0 用 数 学 归 纳 法 证 明 不 等 式 : )2,(12 131211 * ,从 - 3 - “ )2( 到“ 1需要增添的项是( ) . 12 11 )211212(212121 1 共 C. )1212(12 112 12 1 11 个项共 D. )1212(12 122 12 1 11 个项共 8. 命题“对于任意角 s 44 ”的证明过程: “ c o s 2s i nc o s)s i nc o s)(s i nc o s(s i nc o s 22222244 ” 应用了 ( ) . 分析法 B. 综合法 C. 综合法、分析法结合使用 D. 间接证法 9. ,( , 均为正数),则 的大小为( ) A. B. C. D. 不确定 10. 已知函数 )( ,对任意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21,都有 )()()( 2121 成立,且 0)0( f ,则 )2 0 0 6()2 0 0 5()2 0 0 5()2 0 0 6( 的值是( ) A. 0 B. 1 C. !2006 D. 2)!2006( 11. 设 0,0 且 22,1 ,则 k 的最大值为 _。 12. 水中有 ( 0,若要添 ( 0m ),则糖水变甜了,是根据 - 4 - 这一事实,提炼出一个不等式 _。 13. 已知函数 )2(),(),2(,2 1)( * ba x ,则 ,的大小关系为 _。 14. 用 反 证 法 证 明 命 题 “ 直 线 与 双 曲 线 至 多 有 两 个 公 共 点 ” 时 , 假 设 为_。 15. 平面内有 n 条,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设这 n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个区域,试推导 )(表达式。 16. 已知 , , , 互不相等,且 1 求证:11 17.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112 112 14131211 - 5 - 18. 如图,三棱锥 的底面 锐角三角形,且 在平面 证: H 不可能是 的垂心。 1. A ;从图中可观察出,它们是以为中心,以 n 条边( n 是大于 0 的自然数)向外扩散的,且每边的点数以相邻,有每次每边增加 1 个点的变化特点。 2. C ;从每个格的数字进行猜想: 3515423212404303101 2256,264,264,232,28,2216,228,222 , - 6 - 所以最后一个应为 51222 945 。 3. B 4. D 5. A 6. D 7. C 8. B 9. B 10. B 11. 21;提示: 212222 12. mb 13. ,由于ba 22,且1)( 在 R 上单调 减。 14. 直线与双曲线至少有三个公共点。 15. n 条直线把平面分成 )(区域,那么新增加直线1线1n 条直线都相交,设交点为, 21 ,则这 n 个点就把直线1n 条部分,这时,每个部分把原来区域分成里两个部分,则 )1( )(基础上增加了 1n 个区域,所以1)()1( 可求得 )2(21)( 2 16. 由于 1所以 222, - 7 - 2)(2)(2)(222111又因为 , 互不相等,所以取不到等号,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17. ( 1)当 1n 时,左边 11 121211右边,等式成立。 ( 2)假设 时,等式成立,即 121112 112 14131211 则当 1, 左22 112 12 112 14131211 211212121)1(21111212121221121212111所以当 1等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等式对于任意正整数都成立。 18. 假设 H 是 的垂心,则 ,又 ,则 , 所以 ,所以 ,又由于 所以 , 故 ,得 ,从而得 是直角三角形,与条件矛盾。 所以假设错误,即 H 不可能是 的垂心。 - 1 - 数学归纳法 同步练习 1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 20 分钟分裂一次 (一个分裂为二个 ),经过 3 小时,这种细菌由 1 个可以繁殖成( ) A 511 个 B 512 个 C 1023 个 D 1024 个 2. 一个与正整数 n 有关的命题,当时,命题成立,且由 时命题成立可以推得 2( ) A. 该命题对于 2n 的自然数 n 都成立 B. 该命题对于所有的正偶数都成立 C. 该命题何时成立与 k 取值无关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3. 某个命题与自然数 n 有关,若 )(, 时该命题成立,那么推得当 1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当 5n 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A当 6n 时该命题不成立 B当 6n 时该命题成立 C当 4n 时该命题不成立 D当 4n 时该命题成立 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312)()3)(2)(1( n ,递推步从 到 1,右边应增乘的式子是( ) A. 22 k B. )12(2 k C. 112 132 差数列 前 m 项和为 30,前 2m 项和为 100,则它的前 3m 项和为 A 130 B 170 C 210 D 260 6. 凸 n 边形有 )(对角线,则凸 n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 _)()1( 7.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2 131211 ,第一步应验证的不等式 - 2 - 是 _。 8. 证明: )(2 121112 112 14131211 9. 求证:当 n 为正整数时, 3 能被 6 整除。 10. 求证: )()11(2131211 考答案 1. B 2. B 3. C 4. B 5. C - 3 - 6. 1n 7. 231211 8. 证:( 1)当 1n 时,左21211 ,右21,等式成立; ( 2)假设当 时,等式成立,则有 121112 112 14131211 成立 当 1, 2211212121)1(21111212121221121212111221121211214131211所以当 1,等式成立。 综上有等式对 立。 9. 证:( 1)当 1n 时, 6513 ,命题显然成立; ( 2)假设当 时, 3 能被 6 整除, 当 1, 6)1(3)5(55133)1(5)1(3233 整除,即 3 、 )1(3 6 都可被 6 整除,所以当 1,命题也成立。 综上所述,对于任意正整数,命题都成立。 10. 证:( 1)当 1n 时,左 1 ,右 1)122( ,不等式成立; ( 2)假设当 时,不等式成立,即 )11(2131211 立。 - 4 - 当 1, 01121112211)12(211)12(211)11(2)12(211131211以当 1不等式成立。 综上所述,不等式对于任何正整数都成立。 - 1 - 类比推理 同步练习 1. 将下列平面内成立的结论类比地推广到空间,并判断类比的结论是否成立。 ( 1) 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和另一条相交。 ( 2) 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2.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 3)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4) 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该点是三角形内切圆圆心。 3. 类比平面内正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内角相等”的性质,可推出正四面体的下列哪些性质,你认为比较恰当的是 _。 ( 1)各棱长相等,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 ( 2)各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相邻两个面所成二面角都相等; ( 3)各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 4. 在 中,射影定理可以表示为 ,其中 , 依次为角 , 的对边,类比以上定理,给出空间四面体性质的猜想。 5. 在等差数列 010a,则有等式 ),19( *192121 成立,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 19 b,则有等式 _成立。 6. 若 1 , ,则有不等式 221222122 立,请你类比推广此性质。 - 2 - 参考答案 1. ( 1)如果一个平 面和两个平面中的一个相交,则必和另一个相交。结论是正确的。 ( 2)如果两个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结论错误。 2. ( 1)四面体任意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大于第四个面的面积; ( 2)四面体的六个二面角的平分面交于一点,且该点是四面体内切球的球心。 3 ( 1)( 2)( 3)。 4. 四面体 中, ,321分别表示面 A B B , 的面积, , 依次表示面 面 面 底面面 成的二面角大小,则空间中的射影定理可表示为: c o sc o sc o 。 5. ),17( *172121 。 6. 232123222133 22122221 或 321323122 222121 答案不唯一, n 可取任何的正整数。 - 1 - 合法 同步练习 1. 11,若 )( ,则 )( ) A. b B. b C. . 15 ) A. 2 B. 32 C. 4 D. 3343. 已知12 2)12()( 奇函数,那么实数 a ( ) 4. 已知 ,10,10 ,则 , 22 中 最 大 的 是_。 5. 若 ),0,(,1 ,求证: 2)( 。 6. 已知: 是正数,且 1求证: 411 7. 已知 0求证: 8. 设 23)( 2 ,若 0)1(,0)0(,0 求证:12,0 - 2 - 9. 已知22 ,求2的范围。 - 3 - 参考答案 1. B ;由 )()( 可得。 2. C ;原式 430s i n 215co i n 15co i 。 3. 由 0)0( f 可得 1a 。 4. 最大。 5. 1,0, )(2)(2 6. 1,0,0 21 4111 0 2 2 即 2)( 8. 0)1(,0)0( 023,0 - 4 - 又 0 02,0,0 12 22 424,424 424 222 0 022 - 1 - 第二章 变化率与导数 同步练习 (一 ) 1. 某地某天上午 9: 20 的气温为 ,下午 1: 30 的气温为 则在这段时间内气温变化率为 ( / ( ) A. B. C. D. 2. x )()(00x( ) A. )(21 0B. )(0. )(20. )(. 若曲线 4的一条切线 l 与直线 4 8 0 垂直,则 l 的方程为 A 4 3 0 B 4 5 0 C 4 3 0 D 4 3 0 4. 曲线 32 2 点 1x 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14 B. 54 C. 14 D. 54 5. 曲线x 点 )0,(P 的切线方程是( ) A. 0 B. 022 C. 022 2 D. 022 2 6. 已知 )1)(2)(1( 则 y ( ) A. 22 23 B. 143 2 - 2 - C. 243 2 D. 343 2 7. 设210 , xy 在2,4,0 ( ) A. 210 B. 120 C. 012 D. 201 8. 函数 4)12 导数是( ) A. )1 2 B. )12x C. )1 2x D. )1 2 9. 过点( 1, 0)作抛物线 2 1y x x 的切线,则其中一条切线为 ( ) A. 2 2 0 B. 3 3 0 C. 10 D. 10 10. 函数 的导数为( ) A. B. C. D. 11. 曲线122 x 1,1(P 的切线方程是 _。 12. 曲线 2212)( 与 241)( 3 _。 - 3 - 13. 求导:( 1) 2)3( 则 _y ; ( 2) ,则 _y 。 14. 函数121)( 3 _。 15. 设 )( 是二次函数,方程 0)( 两个相等的实根,且 22)( 求)(的表达式。 16. 已知函数 23 )(,2)( 的图像都过点 )0,2(P ,且在点 P 处有公共切线,求 )(),( 表达式。 17. 设曲线 23: 在 )1,0(A 点的切线为 1:1 在 )4,3(B 点的切线为 102:1 求 , 。 18. 设函数 32 ()f x x b x c x x R ,已知 ( ) ( ) ( )g x f x f x是奇函数,求 b 、 c 的值。 19. 已知曲线 66: 23 求 S 上斜率最小的切线方程。 - 4 - 参考答案 1. B 2. B 3. A 4. C 5. D 6. B 7. C 8. D 9. D 解析: 12 设 切 点 坐 标为 ),( 00 则切线的斜率为 12 0 且10200 于是切线方程为 )(12(1 00020 ,因为点 )0,1( 在切线上,可解得40 x 或 00 x ,代入可验证 D 正确。 10. C 11. 1y ; - 5 - 12. 3 联立方程得 0162 23 得交点 )0,2( ,而 12243)2(,2)2( 221 由夹角公式得 3t a na r g,31t a n 21 21 13.( 1) ;( 2) 。 14. 232)12(23。 15. 12)( 2 解析:设 2)()( ,则 2222)(2)( 解得 1,1 所以 12)1x()( 22 16. 164)(,82)( 23 解 析 : 由 题 意 知 22)2(826)2(,04,8 2 得16,4,8 17. 1,1,1,31 2)3(,4)3(,1)1(,1)0( 式求得。 18. 32f x x b x c x , 232f x x b x c 。 从 而3 2 2( ) ( ) ( ) ( 3 2 )g x f x f x x b x c x x b x c 32( 3 ) ( 2 )x b x c b x c 是一个奇函数,所以 (0) 0g 得 0c ,由奇函数定义得 3b 。 19. 1313)2(31123)( 22 所以最小切线斜率为 13 ,当 2x 时取到。 进而可得切点 )12,2( ,得切线方程为: 01413 - 1 - 第二章 变化率与导数 同步练习 (二 ) 1. 曲线 y=3 在点( 1, 1)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y=3x 4 B y= 3x+2 C y= 4x+3 D y=4x5 2. 函数 )1()1( 2 2x 处的导数为( ) A. 5 B. 6 C. 7 D. 8 3. 如图,已知质点 P 在半径为 圆上做匀角速度运动(逆时针),角速度 1 ,设 )0,2(A 为起点,则在时刻 )(3 时,点 P 在 x 轴上的摄影点 M 的速度是( ) A. B. C. 3 D. 4. 已知函数 2)( 的图像上一 点( 及邻近一点( )2,1 则 ) A 3 B. 2)(3 C. 2)(3 x D. x3 5. 汽车在笔直公路上行驶,如果 )(示时刻 t 的速度,则 )(0意义是( ) A. 表示当0汽车的加速度 B. 表示当0汽车的瞬时速度 C. 表示当0汽车的路程变化率 D. 表示当0汽车与起点的距离 2 - 6. 若曲线 12 与 31 在0的切线互相垂直,则0A32B. 361 C. 3 61 D. 32 或 0 7. 如图,当点 )4,3,2,1()(,( ( 趋近于点 )(,(000 数 )(点 ) 40201030 40302010 30102040 40302010 8. 已知命题 )(: 导函数是常数函数,且命题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 q 不可能是( ) A. 3)( B. 2)( C. )( D. 3)( 9. 函数2x 的导数为( ) A. 4)x B. 4)x C. 42 )c o s2(s i n2)s i n2(c o sx D. 42 )c o s2(s i n2)s i n2(c o sx = f ( x )0 3 - 10. 函数 2)( 的导数为 34)( ,则 _ 11. 已知曲线 y=314,则过点 P( 2, 4)的切线方程是 _。 12. 过点 P( 1, 2)且与曲线 y=34x+2在点 M( 1, 1)处的切线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_。 13. 函数 y=曲线上点 A 处的切线与直线 3x y+1=0 的夹角为 45,则点 A 的坐标为_。 14. 半径为 (r) 长 C(r)=2 r, 若将 0, ) 上 的变量, 则 ( 2 r , 式可以用语言叙述为:圆的面积函数的导数等于圆的周长函数。 对于半径为 若将 0, )上的变量,请你写出类似于的式子: , 式可以用语言叙述为: 。 15. 已知曲线 ,求 曲线上与 42 行的切线的方程; 过点 P( 0, 5) 且与曲线相切的切线方程。 16. 曲线 y=3, 27)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多少 ? 17. 已知曲线 C: y=3x,直线 l: y= 直线 相切于点( 0), - 4 - 求直线 18. 点 y=x+32上移动,设点 ,求 的范围。 19. 曲线 y=x 10 的切线中,求斜率最小的切线方程。 20. 已知 22 )(,)( ,又 )(4)12( ,且 )()( , 30)5( f ,求 )4(g 。 参考答案 1. B - 5 - 2. C 3. C 4. D 5. A 6. B 7. A 由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大小关系可得 A。 8. B 9. D 10. 3 析:由于 312 4)2()( , 则3124)2( 解得2111. 4x y 4=0 12. 2x y+4=0 13.(41,161)或( 1, 1) 解析:设点 x0, = f ( x )0 6 - 则100 2)( , 又直线 3x y+1=0 的斜率 , = 1 =|1|1212 =0061 23 解得 1或 1 即 1,161)或( 1, 1)。 14. 由于 334 球,又 23 4)34( 。 所以填 23 4)34( ,用语言叙述为“球的体积函数的导数等于球的表面积函数。” 15. ( 1) 225 x,代 入函数方程得切点 425,1625 , 切线方程为 )1625(2425 025816 ( 2)设切点 ),(00 切线方程为 255 ,所以有000 255 , 又因为00 5 ,联立得切点坐标 )10,4( ,切线方程为 02045 16. 解析:曲线在点( 3, 27)处切线的方程为 y=27x 54, 此直线与 x 轴、 y 轴交点分别为( 2, 0)和( 0, 54), 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 S=21 2 54=54。 17. 解析:直线过原点,则 k=001), 由点( 曲线 y0=3点( 直线 y= k=00xy=3 又 y =36x+2, 在( 曲线 k=f ( =36 - 7 - 3=36 整理得 23 解得 3( 0) 这时, 83, k=41因此,直线 y=41x,切点坐标是(23,83)。 18. 解: =31, 1, +) 当 0, +)时, 0,2) 当 1, 0)时, 43, ) 0,2)43, ) 19. 解: y =3x+6= 3)1(3 2 x , 当 x = 1 时 切线最小斜率为 3, 此时 y=( 1) 3+3( 1) 2+6( 1) 10= 14 切线方程为 y+14=3( x+1),即 3x y 11=0。 20. 解:由题意知 5541424,2 ( g。 - 1 - 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 同步练习 1在曲线 12 图象上取一点( 1,2)及邻近一点( 1+ x,2+ y) ,则为( ) A 21 21 2x D 12物体的运动规律是 )(,物体在 ,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t )()(当 0t 时, 0)()( t 质点的运动方程是 235 ,则在一段时间 t1,1 内相应得平均速度为:( ) 63 t 63 t 63 t 63 t 在求平均变化率中,自变量的增量 x ( ) 0x 0x 0x 0x 将半径为 R 的球加热,若球半径增加 R ,则球的体积增量 V 等于( ) 342 24 24R 4 若物体的位移公式为 )(,从0t到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00 叫做物体的位移 )()(00 叫做位置增量 t )()( 00叫做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一定与 t 无关 求 2 在 2 到49之间的平均变化率。 - 2 - 求 xy 在区间 6,0内的平均变化率。 求在0x到 0之间的平均变化率。 国家环保总局对长期超标准排放污物,污染严重而又未进行治理的单位,规定 出一定期限,强令再次期限内完成排污治理。下图是国家环保总局在规定的排污达标日期前,对甲乙两企业连续检测的结果( 哪个企业治理得比较好?为什么? 高台跳水运动中, t 2 试估计在下列时刻运动员高度的瞬时变化率: ( 1) t = 1 ; ( 2) t = - 3 - 参考答案 答案: C 解析: 2)11(1)1( 2 答案: 答案: 解析: )2(32)(31)1(3 222 tt 案: 解析: x 是自变量的改变量,他可以大于零也可以小于零,但不能等于零。 答案: 解析: 33233344434)(34 。 答案: - 4 - 解析:4924922249249249)2(49 22 析:)23(3612360co s 答案:)(1110000 答案:甲企业的排污效果显著,因为同样的时间内它排污量降低的多(函数值减小的快)。 答案:() ; () (过程略)。 - 1 - 导数的乘除法法则 同步练习 1. 函数 )2(3 2 导数是( ) 63 2 x 26x 69 2 x 66 2 x 2. 函数8354 ) A. 34 53 243)83()34(5 C. 0 D. 243)83()34(53. 函数 的导数为( ) A. co ss B. C. D. 4.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