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集合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打包26套)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打包26套).rar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集合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逻辑联结词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解三角形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算法的含义与程序框图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等比数列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椭圆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数列的通项及求和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抛物线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导数的概念与运算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综合应用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双曲线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函数的基本性质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函数的值域与最值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解法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三角函数的最值与综合应用提分训练 文 新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841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6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30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关 键 词:
高考 数学 二轮 专题 复习 温习 打包 26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打包26套),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温习,打包,26
内容简介:
1 三角函数的最值与综合应用 高考试题 考点一 三角函数的最值 1.(2013年天津卷 ,文 6)函数 f(x)=2在区间 0, 2上的最小值为 ( ) (A)B)- 22(C) 22(D)0 解析 :由 x 0,2得 24, 所以 - 22,1. 即 f(x)在 0, 2上最小值为 - 22. 故选 B. 答案 :B 2.(2012年山东卷 ,文 8)函数 y=260 x 9)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 ) (A)2- 3 (B)0 (C)D) 解析 :当 0 x 9时 ,676, 所以 - 3 26 2, 所以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2- 3 . 答案 :A 3.(2011年天津卷 ,文 7)已知函数 f(x)=2 x+ ),x R,其中 0, 0,时 ,递增区间为 3,6(k Z). 又 |b|0),且 y=f(x)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到最近的对称轴的距离为 4. (1)求的值 ; (2)求 f(x)在区间 , 3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解 :(1)f(x)= 32- 3 x = 32- 3 1 2 x x = 32 x 9 = 因为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到最近的对称轴的距离为 4, 又 0, 所以 22=4 4, 因此 =1. (2)由 (1)知 f(x)= 当 x 32时 ,53 283. 所以 - 32 1. 因此 f(x) 32. 故 f(x)在区间 ,3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32,6.(2013年四川卷 ,文 17)在 角 A,B,a,b,c,且 -B)-B)+C) =(1)求 的值 ; (2)若 a=4 2 ,b=5,求向量 向上的投影 . 解 :(1)由 -B)-B)+C)=得 -B)-B)=则 )=- 35, 即 =又 0b,则 AB,故 B=4. 根据余弦定理 ,有 (4 2 )2=52+5c 35,解得 c=1或 c=值舍去 ). 故向量 向上的投影为 |= 22. 7.(2013年湖南卷 ,文 16)已知函数 f(x)=x (1)求 f 23的值 ; (2)求使 f(x)0),若存在 x1,0, 4,使得 f(g(立 ,则实数 . 解析 :f(x)=x+2 3 =x+ 3 (x+1)- 3 =x+ 3 x =2x+3) 0 4, 3 23 56. 1 f( 2. 又 23, 12 1, g( . 又存在 x1,0,4,使得 f(g( 1 2或 1 2, 23 m 43或 1 m 2, 23 m 2. 答案 :23,2 考点 二 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1.(2013安徽蚌埠高三第一次质检 )函数 f(x)= x)在区间 0,2 上的零点个数是( ) (A)3 (B)4 (C)5 (D)6 解析 :f(x)= x)=0, 则 x=k Z),x=k(k Z), x= 1或 x=0, 13 又 x 0,2 , 则 x=0或 x=或 x=2或 x=2或 x=32, 即有 5个零点 . 答案 :C 2.(2013广东深圳高三第一次调研 )函数 y=ln|图象与函数 y= x(x 4)的图象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 ( ) (A)8 (B)6 (C)4 (D)2 解析 :作出 y=ln| y= x(x 4)的图象知 , 两函数图象有 3对交点 ,且每对交点关于 x=1对称 , 横坐标之和为 2 3=. 答案 :B 3.(2013重庆第一中学高三月考 )设平面向量 a=(x,x),b=(x+2 3 ,x),xR. (1)若 x (0,2),证明 :a和 (2)若 c=(0,1),求函数 f(x)=a (最大值 ,并求出相应的 (1)证明 :假设 a与 则 x(x+2 3 )=0, 即 x=0,与 x (0,2)时 ,x0,矛盾 . 故 a与 (2)解 :f(x)=a c = 3 x+x =1x+2 3 x =1. 所以 f(x),x=26(k Z). 综合检测 1.(2012浙江金华十校期末 )M、 y= y= 则 |最小值为 ( ) 14 (A) (B) 2 (C) 3 (D)2 解析 :两函 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图中 |小 , 设 M(x1,N(x2, 则 4,4 , | , | = 22 + 22 = 2 , | 22 2 = 3 . 答案 :C 2.(2013安徽望江四中高三月考 )已知定义域为 f(x)既是奇函数 ,又是周期为 3的周期函数 , 当 x ( 0,32) 时 ,f(x)= x,f 32=0,则函数 f(x)在区间 0,6上的零点个数是 ( ) (A)3 (B)5 (C)7 (D)9 解析 : f(x)是定义域为 f(0)=0. 又周期为 3, f(3)=f(6)=f(0)=0, 又 f(1)= =0, f(4)=f(1)=0, 又 f(1)=f(f(2)=f(5)=0, f 32=f 92=0, 零 点为 0,1, 32,2,3,4,92,5,6,共 9个 . 答案 :D 3.(2011吉林质检 )已知函数 f(x)=x+x=53,则函数g(x)=x+ ) 15 (A) 223(B)233(C)43(D)263解析 :f(x)=x+x= 2 1a x+ )( =211 a) , x=53为函数 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 53 + =2(k Z), 又 0, 取 =则 6=211 a, 2 1a =233. g(x)= 2 1a x+ )( =21 , g(x)2 1a =. 答案 :B 4.(2012江南十校联考 )函数 y= 222 的值域为 . 解析 :令 t=2x+3 1,5, 则 x= 32t, 所以 y= 223 3922t = 229 182 =9 1t2 1t +12 , 又 1t 15,1, 16 所以 y . 答案 : 5.(2013重庆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 )已知向量 a=( , ),b=( 3 ,1),其中 (0, 2 ). (1)若 a b,求 和 的值 ; (2)若 f( )=(a+b)2,求 f( )的值域 . 解 :(1) a b, - 3 =0, 求得 = 3 . 又 (0, 2), =3, = 32, =12. (2)f( )=( + 3 )2+( +1)2 =2 3 +2 +5 =4 +6)+5. 又 (0, 2), +6 (6,23), 12 +6) 1, 7f( ) 9, 即函数 f( )的值域为 (7,9. 1 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解法 高考试题 考点一 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 1.(2013年北京卷 ,文 2)设 a,b,c R,且 ab,则 ( ) (A)acB)1D)a3析 :当 c=0时 ,选项 当 a0,b 0时 ,选项 当 , 其中所有的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 (A) (B) (C) (D) 解析 :由 ab1可得 0 正确 ; 结合幂函数 y=ab1时 , 若 ,故 也正确 ,因此选 D. 答案 :D 3.(2011年浙江卷 ,文 6)若 a,则“ 01a,反之 ,若 . 答案 :D 4.(2010年广东卷 ,文 8)“ x0”是“ 3 2x 0”成立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 解析 : x0 3 2x 0, 3 2x 0x0或 “ 3 2x 0”成立的充分非 必要条件 . 答案 :A 2 5.(2010年江苏卷 ,12)设 x,满足 3 8,4 29,则 24 . 解析 :由 4 29,得 16 4281, 又 3 8, 1821 13 , 2 3427, 又 x=3,y=1满足条件 ,这时 347. 347. 答案 :27 考点二 不等式的解法 1.(2013年重庆卷 ,文 7)关于 解集为 (x1,且 5,则a=( ) (A)52(B)72(C)154(D)152解析 :由题意知 x1,的两根 ,所以 x1+a,8(=(x1+26 5,可得 3652,又 a0,则 a=. 答案 :A 2.(2012年重庆卷 ,文 2)不等式 120的解集是 ( ) (A)( ) (B)(1,+ ) (C)(- ,1) (2,+ ) (D)( - ,- 12) (1,+ ) 3 解析 :由 2得 (2x+1)(0,解得 x1或 - , (1,+ ). 故选 D. 答案 :D 4.(2012年湖南卷 ,文 12)不等式 0的解集为 . 解析 : 0,即 ( 0,故 2 x 3. 答案 :x|2 x 3 5.(2012年江苏卷 ,13)已知函数 f(x)=x2+ax+b(a,b R)的值域为 0,+ ),若关于 x)0x1或 x)的 . 解析 :满足 f(1f(2x)分两种情况 : 221 0,0,12 0 C) 22) ,cc,a0,即 1a0,可得 ba选项 选项 又 ) (A)xy (B)xy0 (C)时 , 但 时 0,不一定有 xy0. 故选 B. 答案 :B 5 3.(2012湖南师大附中月考 )若关于 的解集为 (1,+ ),则关于 0的解集为 ( ) (A)() (B)(- , (2,+ ) (C)(1,2) (D)(- , (1,+ ) 解析 :由 的解集为 (1,+ )知 a0且 , a=b, 故2ax 0(ax+b)(0(x+1)(0, x2或 显然 m+1=0,即 m= 当 m+1 0时 , 1 0.0,m解得 z,且 x+y+z=0,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xyB)xzC)xyD)x|y|z|y| 解析 :由题意可得 x0,故由 yz,得 xy答案 :C 2.(2011日照一模 )函数 f(x)=bx+c(a 0)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不等式 ax a0, ,即 b=c=2a, 则不等式 ax ab,则 . 解 析 :( 1a b 0, 由 a0, 从而 ab()0, 所以 或 1 4.(2012北京东城模拟 )定义在 x*y=x(1若不等式 (x+y)1对一切实数则实数 . 解析 : (x+y)=(1=1, -y+y2,要使该不等式对一切实数 则需有 -y+)4, 解得 y32. 答案 : 13,22 1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高考试题 考点一 二次函数 1.(2013年浙江卷 ,文 7)已知 a,b,c R,函数 f(x)=bx+c.若 f(0)=f(4)f(1),则 ( ) (A)a0,4a+b=0 (B)a+b=0 (D),可得函数图象开口向上 ,即 a0,且对称轴 ,所以 4a+b=0,故选 A. 答案 :A 2.(2010年安徽 卷 ,文 6)设 ,二次函数 f(x)=bx+ ) 解析 :由 知 ,a、 b、 当 c0时 , f(0)=c0,对称轴x=图象知选 D. 答案 :D 3.(2009年天津卷 ,文 8)设函数 f(x)= 2 4 6 , 06 , 0 ,x x 则不等式 f(x)f(1)的解集是( ) (A)() (3,+ ) (B)() (2,+ ) (C)() (3,+ ) (D)(- , (1,3) 解析 :法一 f(1)=121+6=3, 20,4 6 3 0,13 或0 0,63 0,3)的解集为 () (3,+ ). 法二 f(1)=3,画出 f(x)的图象如图所示 , 易知 f(x)=3时 ,x=,3. 故 f(x)f(1) 2 答案 :A 4.(2013年江苏卷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定点 A(a,a),y=1x(x0)图象上一动点 , 2 ,则满足条件的实数 . 解析 :设 P 1,(x0), 则 |=(+ 21 =1x +2 x+1x=t(t 2), 则 |=(+ a 2,当 t= 2=, 解得 a= 10 . 若 上恒成立 ,则实数 . 解析 :不等式 a0在 R 上恒成立 , 即 =(f(x)=ln x0;f(x)= 的定义域是 x0;f(x)=|x|的定义域是 x R;f(x)=x . 答案 :A 3.(2010年安徽卷 ,文 7)设 a= 2535,b= 3525,c= 2525,则 a,b, ) (A)acb (B)abc (C)cab (D)bca 解析 :y= 25x 在 x0时是增函数 ,所以 ac;y= 25x在 x0时是减函数 ,所以 cb,故 acb. 答案 :A 考点三 函数 模型的综合应用 1.(2012年重庆卷 ,文 10)设函数 f(x)=,g(x)=3合 M=x R|f(g(x)0,N=x R|g(x)0, 令 t=3原不等式等价于 0,解得 t3或 示的曲线上 ,其中 炮的射程是指炮弹落地点的横坐标 . (1)求炮的最大射程 ; (2)设在第一象限有一飞行物 (忽略其大小 ),其飞行高度为 试问它的横坐标 炮弹可以击中它 ?请说明理由 . 解 :(1)令 y=0,得 +k2),由实际意义和题设条件知 x0,k0, 故 x=2201 = 201 202=10,当且仅当 k=1时取等号 . 所以炮的最大射程为 10千米 . (2)因为 a0,所以炮弹可击中目标 存在 k0,使 3.2=+k2)关于 4=0有正根 判别式 =(4) 0a 6. 所以当 千米时 ,可击中目标 . 模拟试题 考点一 二次函数 1.(2011安徽蚌埠二中模拟 )设二次函数 f(x)=bx+c,如果 f(f(则 f(x1+于 ( ) (A)c (D) 244ac 析 : f(f( f(x)的对称轴为 2122得f(x1+f- =a 22b +c=c,故选 C. 答案 :C 2.(2013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 )已知函数 f(x)=bx+c,且 abc,a+b+c=0,则 ( ) (A) x (0,1),都有 f(x)0 (B) x (0,1),都有 f(x)0 解析 :由 abc,a+b+c=0可知 a0, =3且在 (0,+ )上单调递减 ,则原不等式等价于 1 0 ,3 2 0 ,1 3 2 , 解得 230,f(x)2 则 f(f(x)2f(x)4x; 若 因 f(0)=10,当 2 0即 00,则不等式 f(f(x)x 对一切实数 若 若 a+b+c=0,则不等式 f(f(x)x(a0)或 f(x)f(x)x或 f(f(x)0,则不等式 f(f(x)f(x) 若 若 a+b+c=0,则 f(1)=01,可得 a0,因此不等式 f(f(x)x 对一切实数 易见函数 g(x)=f(与 f(x)的图象关于 所以 g(x)的图象和直线 y=综合知正确的结论为 . 答案 : 1 几何证明选讲 高考试题 考点一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2013年陕西卷 ,文 15B)(几何证明选做题 )如图 , 交于点 E,过 A= C,则 . 解析 :由 C= 又 A= C, 得 A, 所以 D 由 , 得 ,6 . 答案 : 6 2.(2011年陕西卷 ,文 15B)如图 , B= D, 0 ,且 ,2,则 . 解析 :由 B= D, 0 知 =6412 =2. 答案 :2 3.(2012年辽宁卷 ,文 22)如图 , O相交于 A,B 两点 ,过 、 连结 延长交 (1)D (2)E. 证明 :(1)由 O相切于 A,得 同理 所以 而 2 即 D (2)由 ,得 又 从而 即 D 结合 (1)的结论 ,E. 考点二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2013年天津卷 ,文 13)如图 ,在圆内接梯形 作圆的切线与 B=,则弦 . 解析 :因为 所以 D=, 又 , 则 B 9=36, . 由 即 得 则 54=152. 答案 :1522.(2012年陕西卷 ,文 15B)如图 ,在圆 直径 垂足为 E,足为 F,若 ,则 . 解析 : F 又由相交弦定理得 E 5=5, . 3 答案 :5 3.(2012年天津卷 ,文 13)如图 ,已知 过点 作 平行线与圆相交于点 E,与 ,2,则线段 . 解析 :由相交弦定理知 F 又 ,2, , 又 4, 3, 又 1, 又由切割线定理知 C 283=4 3. 答案 :434.(2010年陕西卷 ,文 15B)如图 ,已知 C, B 交于点 D,则 解析 :法一 , . 如图 ,连接 由射影定理得 D 即 42=5 65( 法二 0 , , D 42=5 4 65( 答案 :1655.(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 ,文 22)如图 ,直线 切点为 B,点 ,E 交圆于点 D. (1)证明 :C; (2)设圆的半径为 1,3 ,延长 ,求 (1)证明 :连接 . 由弦切角定理得 , 而 故 E=又 所以 直径 , 则 0 , 由勾股定 理可得 C. (2)解 :由 (1)知 , B=故 所以 32. 设 ,连接 则 0 . 从而 0 , 所以 故 2. 6.(2013年辽宁卷 ,文 22)如图所示 ,直线 ,D 于 C,连接 5 (1) (2)D 证明 :(1)由直线 得 由 得 从而 2; 又 2, 从而 故 (2)由 F 得 所以 F. 类似可证 :得 F. 又在 故 F 所以 D 7.(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 ,文 22)(选修 4 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 ,E、 C 上的点 ,且 C 、 E、F、 (1)证明 : (2)若 E=过 B、 E、 F、 (1)证明 :因为 所以 A,由题设知 所 以 因为 B,E,F, 6 所以 0 . 所以 0 ,因此 径 . (2)解 :连接 为 0 , 所以过 B,E,F,E. 由 E,有 C. 又 B 所以 而 B 故过 B,E,F,圆的面积与 2. 8.(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 ,文 22)如图所示 ,D,B,且不与 已知 m,n,的两个根 . (1)证明 :C,B,D, (2)若 A=90 ,且 m=4,n=6,求 C,B,D, (1)证明 :连接 据题意在 AB=E 即 又 而 因此 80 , C、 B、 D、 (2)解 :m=4,n=6时 ,方程 的两根为 ,2,故 ,2. 取 ,分别过 G、 C、 两垂线相交于 连接 因为 C、 B、 D、 C、 B、 D、 ,半径为 由于 A=90 ,故 F 从而 G=5,2 (125, 故 C、 B、 D、 2 . 模拟试题 考点一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7 1.(2012广东东莞高级中学二模 )如图所示 ,的 ,若 ,则 . 解析 :连接 O,可得 ,. 又 D=3, 0 , 2 0 . 答案 :30 2.(2012衡水中学期末 )如图所示 ,已知 直径 于 D 交 点 F,交 . (1)求 (2)若 C,求 解 :(1) 的切线 , B= 又 B+ 又 圆 0 , 2(180 - 45 . (2) B= C, B= 0 , 在 =0 = 33, 33. 8 3.(2012河北省高三模拟统考 )如图所示 ,弦 ,且 A 证 : (1)(2) 0 . 证明 :(1)连接 在 A 又 又 0 ,即 (2)由 (1)知 0 , 0 , E、 F、 A、 又 则 0 , 0 . 考点二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2013北京市海淀区斯末 )如图所示 ,相切于点 C,直线 圆 ,弦,则下面结论中 ,错误的结论是 ( ) (A) B) C)E D)A 析 :由切割线定理可知 A 以选项 故选 D. 答案 :D 2.(2013东阿一中调研 )如图所示 ,过 切点为 C, 3 ,若 0 ,则 . 9 解析 :连接 为 3 , 0 , 所以 3 0 =2,则 , 由切割线定理得 B B (A), 解得 . 答案 :2 3.(2013云南师大附中检测 )如图所示 ,在正 点 D,C, 且 323D,. (1)求证 :A,E,F, (2)若正 ,求 A,E,F, (1)证明 : 3 3又 3B= E. 又 C, , A,E,F, (2)解 :如图所示 ,取 中点 G,连接 E=12 3 E=133. 33, 0 , G=3,即 E=3, 所以点 且圆 3. 由于 A,E,F,即 A,E,F,其半径为 23. 综合检测 10 1.(2013北京市通州区期末 )如图所示 ,已知 , 10 ,则圆 C 的长为 . 解析 :取 ,连接 B, 则 为 ,所以 B=4,+4=9, 所以 0,所以半径 22M = 9 16 = 25 =5,即 . 答案 :5 2.(2012天津质检 )如图所示 ,圆 B=8,过 的切线 l,过 D,交于点 E,则线段 . 解析 :如图所示 ,连接 C. 直线 相切于 点 C, l. 又 l, 又圆 B=8, 0 , 0 , A=4. 答案 :4 3.(2013云南师大附中检测 )如图所示 ,已知圆 ,作圆 M,过,作割线 圆于 A、 连接 交圆 ,连接 于点 D,若 C. 11 (1)求证 : (2)求证 :四边形 证明 :(1) 的切线 ,的割线 , A 又 即 C, (2) 的切线 , 四边形 4.(2012东北师大附中质检 )如图所示 ,锐角三角形 ,过点 垂足为 H,点 与边 (1)求证 A,I,H, (2)若 C=50 ,求 解 :(1)由圆 点 E 合 0 ,所以 A,I,H, (2)由 (1)知 A,I,H,所以 2 2 12 ( 12 (180 - C)=90 C,结合 0 - 0 - (90 C)=12 C,所以 2 C=50 得 5 . 1 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高考试题 考点一 函数的最值 1.(2009年宁夏、海南卷 ,文 12)用 a,b,c表示 a,b,设f(x)=x,x+2,10x 0),则 f(x)的最大值为 ( ) (A)4 (B)5 (C)6 (D)7 解析 :f(x)=x,x+2,10x 0)的图象如图所示 . 令 x+2=10 x=4. 当 x=4时 ,f(x)取最大值 ,f(4)=6. 故选 C. 答案 :C 2.(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 ,文 16)设函数 f(x)= 221 的最大值为 M,最小值为 m,则M+m= . 解析 :f(x)= 221 2 s x =1+22 , 令 g(x)=22 , 则 g(x)为奇函数 ,有 g(x)g(x), 故 M+m=2. 答案 :2 3.(2010年江苏 卷 ,14)将边长为 1 其中一块是梯形 ,记 s= 2梯 形 的 周 长梯 形 的 面 积,则 . 解析 :如图所示 ,设梯形上底边长为 x(00,u(x)单调递增 ; 当 130, 3x+11, x+1)0. f(x) (0,+ ). 4 答案 :A 2.(2010年天津卷 ,文 10)设函数 g(x)=x R),f(x)= 4 , ,g x x x g xg x x x g x 则 f(x)的值域是 ( ) (A) 9,04 (1,+ ) (B)0,+ ) (C) 9 ,4 (D) 9,04 (2,+ ) 解析 :由题意 f(x)= 222 , ,2 , ,x x x g xx x x g x = 222 , , 1 2 , ,2 , 1 , 2 ,x x xx x x = 2217 , , 1 2 , ,2419 , 1 , 2 ,24 所以当 x (- , (2,+ )时 , f(x)的值域为 (2,+ ); 当 x 时 ,f(x)的值域为 9,04, 故选 D. 答案 :D 3.(2011年上海卷 ,文 14)设 g(x)是定义在 以 1为周期的函数 ,若函数 f(x)=x+g(x)在区间 0,1上的值域为 ,则 f(x)在区间 0,3上的值域为 . 解析 :设 0,1,f(x1+g( . 函数 g(x)是以 1为周期的函数 , 当 1,2时 , f(f()=+g( , 当 2,3时 ,f(f()=+g( 0,7. 综上可知 ,当 x 0,3时 ,f(x) . 答案 : 模拟试题 考点一 函数的最值问题 5 1.(2012黑龙江重点中学质检 )已知 f(x)是定义在 且当 x0时 ,f(x)=ex+a,若f(x)在 则实数 ) (A)1 (B)(C)D)2 解析 :依题意得 f(0)=0, 当 x0时 ,f(x)e0+a=a+1, 若 f(x)在 则有 a+1 0,a 因此实数 1,故选 B. 答案 :B 2.(2011桂林调研 )已知函数 f(x)=|正实数 m、 m0,a 1,函数 f(x)= 1,1,a x 若函数 f(x)在 0,2上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 52,则 a 的值为 . 解析 :若 a1,则函数 f(x)在 0,1递增 ,1,2递减 , f(x)f(1)=a, f(x)f(0)=1或 f(x)f(2)= 1 2,51,2 或 1 2 ,52,2 6 故 a=72. 若 00, 121x (0,1), 故 0 4记梯形 f(x),求 f(x)的解析式及最大值 . 解 :过点 E , 则 OE=x(0x1), x2+, 22 1 = 22x , f(x)=2+2x+2 22x (0x1), 令 22x =t, 则 2x=2t 2 ). f(x)=4t=-(+5 5, 当 t=1,即 x=12时 f(x)有最大值为 5. 1 函数的基本性质 高考试题 考点一 函数的单调性 1.(2013年北京卷 ,文 3)下列函数中 ,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 (0,+ )上单调递减的是 ( ) (A)y=1x(B)y=C)y= (D)y=x| 解析 :y=1选项 y=非奇非偶 ,选项 y=lg|x|是偶函数 ,但在 (0,+ )上单调递增 ,选项 只有选项 0,+ )上单调递减 . 答案 :C 2.(2012年陕西卷 ,文 2)下列函数中 ,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 ( ) (A)y=x+1 (B)y=C)y=1x(D)y=x|x| 解析 :若为奇函数 ,排除 A,若为增函数 ,排除 B、 C,故选 D. 答案 :D 3.(2010年北京卷 ,文 6)给定函数 y= 12x , y=12x+1), y=| y=2x+1,其中在区间 (0,1)上单调递减的函数的序号是 ( ) (A) (B) (C) (D) 解析 :显然幂函数 y= 12x 及指数型函数 y=2x+1在 (0,1)上单调递增 ,对于 y=12x+1)可看作是y=12u=x+1的复合函数 ,由复 合函数的单调性知 y=12x+1)在 (0,1)上递减 ,对函数 y=|其图象是偶函数 y=|x|的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 ,y=|x|在 ()上递减 ,则 y=|(0,1)上递减 . 答案 :B 4.(2012年浙江卷 ,文 10)设 a0,b0, ) (A)若 a=b,则 ab (B)若 a=b,则 D)若 a0,b0,则当a=一定有 ab,此时 a. 答案 :A 5.(2012年安徽卷 ,文 13)若函数 f(x)=|2x+a|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3,+ ),则 a= . 2 解析 :函数的图象是以 ,02a为端点的 2条射线组成 ,所以 ,a=答案 :点二 函数的奇偶性 1.(2013年山东卷 ,文 3)已知函数 f(x)为奇函数 ,且当 x0时 ,f(x)=x,则 f(于( ) (A)2 (B)1 (C)0 (D)析 :因 x0时 f(x)=x. 所以 f(1)=1+1=2, 又 f(x)为奇函数 , 所以 f()=故选 D. 答案 :D 2.(2013年湖南卷 ,文 4)已 知 f(x)是奇函数 ,g(x)是偶函数 ,且 f(g(1)=2,f(1)+g(4,则 g(1)等于 ( ) (A)4 (B)3 (C)2 (D)1 解析 :由题意 :f(x)是奇函数 ,g(x)是偶函数 , 得 f(),g(g(1), 1 1 2 ,1 1 4 , 1 1 2 ,1 1 4 , 解得 g(1)=3. 故选 B. 答案 :B 3.(2013年天津卷 ,文 7)已知函数 f(x)是定义在 且在区间 0,+ )上单调递增 f(f(12 2f(1),则 ) (A)1,2 (B) 10,2 (C) 1,22(D)(0,2 解析 :由题得 f(f( 2f(1), 即 f( f(1), 则 1, 所以 12 a 2,故选 C. 答案 :C 4.(2012年广东卷 ,文 4)下列函数为偶函数的是 ( ) (A)y=x (B)y=C)y= (D)y= 1x 3 解析 :选项 A、 选项 对于 x)= 2 1x= 1x =f(x). 答案 :D 5.(2012年天津卷 ,文 6)下列函数中 ,既是偶函数 ,又在区间 (1,2)内是增函数的为 ( ) (A)y=x,x R (B)y=x|,x R且 x 0 (C)y=2 ,x R (D)y=,x R 解析 :函数 y=x|为偶函数 ,且当 x0时 ,函数 y=x|=所以在 (1,2)上也为增函数 . 答案 :B 6.(2011年上海卷 ,文 15)下列函数中 ,既是偶函数 ,又在区间 (0,+ )上单调递减的函数是( ) (A)y=B)y=C)y=D)y= 13x 解析 :选项为偶函数的是 A、 C,其中 y=0,+ )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 答案 :A 7.(2010年山东卷 ,文 5)设 f(x)为定义在 当 x 0时 ,f(x)=2x+2x+b(,则 f(于 ( ) (A)B)C)1 (D)3 解析 :因为 f(x)为 定义在 所以有 f(0)=20+2 0+b=0, 解得 b=所以当 x 0时 ,f(x)=2x+2即 f()=-(21+2 1. 答案 :A 8.(2013年江苏卷 ,11)已知 f(x)是定义在 当 x0时 ,f(x)=不等式f(x) . 解析 :设 x0,f(x, 所以 得 x5, 当 解得 f(x)=1时 以 f(1是也有 f(-f(x).又 f(0)=0,故函数 f(x)是一个 奇函数 ;又因为当 x0时 ,f(x)=1当 f(x)=2010x+在 f(x)=0的实根个数为 ( ) (A)1 (B)2 (C)3 (D)4 解析 :因为 f(x)是 所以 f(0)=0.当 x0 时 ,函数 y=2010y=知 2010x+有 唯一的实根 当 f(1f(x),又 f(0)=0,所以函数 f(x)为奇函数 ,易知函数在 (0,+ )递增 ,故函数在定义域内递增 . 答案 :A 2.(2012北京朝阳模拟 )已知函数 f(x)是定义在 且对任意的 x R,都有f(x+2)=f(x) x 1时 ,f(x)=y=x+y=f(x)的图象在 0,2内恰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 ,则实数 ) (A)0 (B)0或 )12(D)0或 f(x+2)=f(x), T=2. 又 0 x 1时 ,f(x)=画出函数 y=f(x)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图所示 . 显然 a=0时 ,y=x与 y=0,2内恰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 . 另当直线 y=x+a与 y= x 1)相切时也 恰有两个不同公共点 , 由题意知 y=(=2x=1, x=12. A 11,24, 又 y=x+ a=综上知选 D. 答案 :D 3.(2012浙江台州模拟 )函数 y=f(奇函数 ,y=f(x+1)为偶函数 (定义域均为 R)m)n)成立 ,那么在下列给出的四个不等式中 ,正确的是 ( ) (A)m+C)析 :将 f(m)-f(n)f(f(形为 f(m)+f(f(f(n),当 mf(n)且 f(f(反之亦成立 . 答案 :C 3.(2012琼海一模 )已知定义在 f(x)和偶函数 g(x)满足 f(x)+g(x)=(a0且 a 1),若 g(2)=a,则 f(2)等于 ( ) (A)2 (B)174(C)154(D)析 :由题意得 f(g(g(x)-f(x)=, 联立 f(x)+g(x)=, 求解得 g(x)=2,f(x)=故 a=2,f(2)=22. 答案 :C 1 双曲线 高考试题 考点一 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1.(2012年大纲全国卷 ,文 10)已知 : 的左、右焦点 ,点 上 ,|2|则 ) (A)14(B)35(C)34(D)45解析 :由 知 ,c2=a2+, a= 2 ,c=2. 又 |2a,|2| |4 2 ,|2 2 . 又 |2c=4, 由余弦定理 得 22 24 2 2 2 42 4 2 2 2=34. 故选 C. 答案 :C 2.(2010年大纲全国卷 ,理 9)已知 :的左、右焦点 ,点 上 , 0 ,则 P到 x 轴的距离为 ( ) (A) 32(B) 62(C) 3 (D) 6 解析 :由双曲线方程可知 ,a=1,b=1,c= 2 ,|2 2 . 由双曲线定义有 |=2a=2, 在 由余弦定理有 : 8=|+|0 联立解得 |4,设点 P(x,y), 则122|0 =12|y|, 解得 |y|= . 答案 :B 3.(2010年大纲全国卷 ,文 8)已知 :的左、右焦点 ,点 上 , 0 ,则 | |( ) (A)2 (B)4 (C)6 (D)8 解析 :如图 , 2 设 |m, |n. 则 2 22 122,2 2 2 c o s n m n F P F 222 4 ,8.m m n nm m n n . | |. 答案 :B 4.(2013年辽宁卷 ,文 15)已知 : 2916y=1的左焦点 ,P,上的点 长的 2倍 ,点 A(5,0)在线段 则 . 解析 :由题知 ,双曲线中 a=3,b=4,c=5, 则 |16, 又因为 |6, |6, 所以 |12, |28, 则 4. 答案 :44 5.(2012年辽宁卷 ,文 15)已知双曲线 ,点 点 若 |值为 . 解析 :设 |x(x0), 则 |2+x. (x+2)2+2c)2=8, 即 :, 解得 :x= 3 -1,x+2= 3 +1. |2 3 . 答案 :2 3 3 6.(2010年江西卷 ,文 15)点 A(x0,双曲线 2432y=1的右支上 ,若点 . 解析 :由 2432y=1可知 ,2, 6,c=6, 右焦点 F(6,0), 由题意可得 22002 20 0 01,4 3 26 2 ,y x 解方程组可得 5或 . 点 2, . 答案 :2 7.(2009年辽宁卷 ,理 16)已知 412y=1的左焦点 ,A(1,4),则 |最小值为 . 解析 :由 2412y=1知 +12=16, c=4. 左焦点 F(),设双曲线右焦点为 F (4,0), 点 |=2a=4, |4+|, |4+|+| 由图可知 ,当 A、 P、 F 三点共线时 ,|+|小 ,此时 , (|4+(|+|4+| =4+ 2 21 4 4 =4+5 =9. 答案 :9 考点二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求法 4 1.(2012年湖南卷 ,文 6)已知双曲线 C: 22 221的焦距为 10,点 P(2,1)在 则 为 ( ) (A) 2205y=1 (B) 2520y=1 (C) 28020y=1 (D) 22080y=1 解析 : 22 221的焦距为 10, c=5= 22. 又双曲线渐近线方程为 y= P(2,1)在渐近线上 , 2,即 a=2b. 由解得 a=2 5 ,b= 5 ,故选 A. 答案 :A 2.(2011年山东卷 ,理 8)已知双曲线 22 221(a0,b0)的两条渐近线均和圆C:x2+=0相切 ,且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圆 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 ) (A) 254y=1 (B) 245y=1 (C) 236y=1 (D) 263y=1 解析 :双曲线 22 221的渐近线方程为 y= ba x, 圆 +, 圆心为 C(3,0). 又渐近线方程与圆 即直线 与圆 2232, 5 5 又 22 221的右焦点 22,0)为圆心 C(3,0), a2+. 由得 ,.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254y=. 答案 :A 3.(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 ,理 12)已知双曲线 F(3,0)是 过 相交于 A、 且 (15),则 ) (A) 236y=1 (B) 245y=1 (C) 263y=1 (D) 254y=1 解析 : 153 12=1, 直线 y=由于双曲线的焦 点为 F(3,0), c=3,. 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22 221(a0,b0), 则 22 223=得 (. 设 A(x1,B(x2, 则 x1+2226=2 ( 4 5又 a2+, ,. 双曲线 45y=. 答案 :B 4.(2012年天津卷 ,文 11)已知双曲线 22 221(a0,b0)与双曲线 24x - 216y =1有相同的渐近线 ,且 ( 5 ,0),则 a= ,b= . 6 解析 :与双曲线 2416y=1有共同渐近线的双曲线的方程可设为 2416y= ,即24x- 216y=1. 由题意知 c= 5 ,则 4 +16 =5 =14, 则 ,又 a0,b0. 故 a=1,b=2. 答案 :1 2 考点三 双曲线离心率的求法 1.(2013年重庆卷 ,文 10)设双曲线 ,若有且只有一对相交于点 O,所成的角为60 的直线 2112中 1和 2分别是这对直线与双曲线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 (A) 23,23 (B) 23,23(C) 23,3(D) 23,3解析 :设双曲线的焦点在 则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斜率 k=题意知 满足 330,b0)的两个焦点 ,若 (0,2b)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A)32(B)2 (C)52(D)3 解析 :由 23 ,令 b= 3 ,则 c=2, a=1, e=. 答案 :B 6.(2013年陕西卷 ,文 11)双曲线 2169y=1的离心率为 . 解析 :由 6,得 c2=a2+5. 离心率 e=4. 答案 :547.(2013年湖南卷 ,文 14)设 2是双曲线 C, 22 221(a0,b0)的两个焦点 上存在一点 P,使 0 ,则 . 解析 :设点 由题意 ,在 |2c, 0 , 得 |c,| 3 c,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 :|2a,( 3 -1)c=2a, e=231= 3 +1. 答案 : 3 +1 8.(2012年重庆卷 ,文 14)设 y=32 221(a0,b0)左支的交点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 e= . 解析 :由2222,31, 消去 y,得 x= 324a. 9 又 324a=c, e=24. 答案 :3249.(2009年湖南卷 ,文 13)过双曲线 C: 22 221(a0,b0)的一个焦点作圆 x2+y2=切点分别为 A、 20 (,则双曲线 . 解析 :如图 ,由题知 B 20 , 0 . 又 OA=a,OF=c, 0 =12, . 答案 :2 考点四 与渐近线有关问题的解法 1.(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 ,文 4)已知双曲线 C: 22 221(a0,b0)的离心率为 52 ,则 ) (A)y= 14x (B)y= 13x (C)y= 12x (D)y= x 解析 :离心率 e=22222= 221 52, 所以 2. 又双曲线 C: 22 221 的渐近线方程为 y= . 10 答案 :C 2.(2013年福建卷 ,文 4)双曲线 的顶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 ( ) (A)12(B) 22(C)1 (D) 2 解析 :双曲线 的渐近线方程为 x y=0,双曲线 的顶点坐标为 ( 1,0),顶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 答案 :B 3.(2011年湖南卷 ,文 6)设双曲线 22 29y =1(a0)的渐近线方程为 3x 2y=0,则 a 的值为( ) (A)4 (B)3 (C)2 (D)1 解析 :由渐近线方程 3x 2y=0,得 y= 32x, 又由双曲线 22 29y =1 得渐近线方程 y= 3a x, a=. 答案 :C 4.(2009年天津卷 ,文 4)设双曲线 22 221(a0,b0)的虚轴长为 2,焦距为 2 3 ,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 (A)y= 2 x (B)y= 2x (C)y= 22x (D)y= 12x 解析 :由题意知 2b=2,2c=2 3 , b=1,c= 3 ,a2=,a= 2 , 渐近线方 程为 y= 12x= . 答案 :C 5.(2009年全国卷 ,文 8)双曲线 263y=1的渐近线与圆 (+y2=r2(r0)相切 ,则r=( ) (A) 3 (B)2 (C)3 (D)6 11 解析 :双曲线 263y=1的渐近线方程为 y= 22x, 则圆心 (3,0)到 2 y+x=0 的距离为 r, r= 33= 3 . 答案 :A 6.(2013年江苏卷 ,3)双曲线 2169y=1的两条渐近线的方程为 . 解析 :令 2169y=0, 解得 y= 34x. 答案 :y= 34x 7.(2011年北京卷 ,文 10)已知双曲线 21(b0)的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 y=2x,则b= . 解析 :由 21知 a=1,又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 y=ba x=2x, b=2. 答案 :2 8.(2010年北京卷 ,文 13)已知双曲线 22 221的离心率为 2,焦点与椭圆 225x + 29y =1的焦点相同 ,那么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 ;渐近线方程为 . 解析 :双曲线的焦点与椭圆的焦点相同 , c=4. e=, a=2, 2, b=2 3 . 焦点在 焦点坐标为 ( 4,0), 渐近线方程为 y= 即 y= 3 x,化为一般式为 3 x y=0. 答案 :( 4,0) 3 x y=0 12 考点五 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简单应用 1.(2013年湖北卷 ,文 2)已知 00,b0),离心率 e= 52 ,顶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255. (1)求双曲线 (2)如图 ,上一点 ,A、 的两条渐近线上 ,且分别位于第一、二象限 . 13 若 1,23 解 :(1)由题意知 ,双曲线 0,a)到渐近线 的距离为 255, 22255,即 55. 由 2 2 225,55,2,a b 得2,1, 双曲线 4. (2)由 (1)知双曲线 y= 2x, 设 A(m,2m),B(n),m0,n0. 由 2,11, 将 4,化简得 214 . 设 , 22. =12, =45. 又 | 5 m,| 5 n, S 2| | =212 1 +1, 记 S( )= 12 1 +1, 1,23. 14 则 S ( )= 12 21 . 由 S ( )=0得 =1. 又 S(1)=2,S 13=83,S(2)= 94, 当 =1时 , ,当 =13时 , 3. 2,3. 模拟试题 考点一 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1.(2013浙江杭州一模 )设双曲线 243y=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2,过 线左支于 A、 则 |最小值为 ( ) (A)192(B)11 (C)12 (D)16 解析 :由 243y=1知 , ,c= 7 , 7 ,0),7 ,0), 又点 A、 |4,|4, |4+|4+| |8+| 要求 |最小值 ,只要求 |最小值 ,而 |小为 2 32=3. (|+3=. 答 案 :B 2.(2013北京市东城区高三 12月综合练习 )已知 : 24 的左、右焦点 ,点 上 , 0 ,则 P到 ) (A) 55(B) 155(C)2 155(D) 1520解析 :由双曲线的方程可知 a=2,b=1,c= 5 , 15 在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 (2c)2=|+| |0 , 即 4|2+| | 所以 4 | 所以 | |40, 所以 =12| |0 =12 4 32= 3 , 设 1h, 则 S=12 2 h= 3 ,所以高 h= 35= 155, 即点 P到 . 答案 :B 考点二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求法 1.(2013福建厦门高三上质检 )已知 中心在原点 ,焦点在 2,实轴长为 4,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解析 :由 2a=4得 a=2, 由 e=2,得 c=3, b2=, 又双曲线焦点在 双曲线标准方程为 245y=1. 答案 : 245y=1 2.(2013江苏南通高三第一次调研 )已知双曲线 22 221的一个焦点与圆 x2+的圆心重合 ,且双曲线的离心率 等于 5 ,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解析 :圆 x2+的圆心坐标为 (5,0), c=5, 又 e=5 , a= 5 ,b2=0, 16 双曲线标准方程为 2520y=1. 答案 : 2520y=1 考点三 双曲线离心率的求法 1.(2013北京市海淀区北师特学校高三第四次月考 )已知双曲线 22 221(a0,b0),过其右焦点 ,若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A) 132(B)132(C) 152(D)152解析 :由题意知三角形 所以 |c,所以点 M(c,c), 当 x= 22 221,得 |y|= 2 所以由 |y|= 2ba=c得 b2=即 ac, 所以 , 解得离心率 e=152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4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打包26套)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18412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