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ppt课件_第1页
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ppt课件_第2页
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ppt课件_第3页
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ppt课件_第4页
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鼻腔、鼻窦病变的 CT/MR诊断 1 鼻腔、鼻窦良性肿瘤 2 鼻腔、鼻窦良性肿瘤 种类多,分类不统一 鼻腔、鼻窦囊肿:粘液囊肿、粘膜囊肿、面部裂隙囊肿、 牙源囊肿及皮样囊肿 上皮组织肿瘤:乳头状瘤、腺瘤 纤维组织、原始间叶组织及肌组织肿瘤:纤维瘤、粘液瘤 脉管组织肿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内皮瘤、血管外 皮瘤 骨骼组织肿瘤:软骨瘤、骨瘤、巨细胞瘤 神经组织肿瘤:神经鞘膜瘤、脑膜瘤、鼻神经胶质瘤 3 鼻腔、鼻窦良性肿瘤 n 鼻窦骨瘤、骨化纤维瘤、鼻窦骨纤维异常 增殖症、上颌骨囊肿、坏死性肉芽肿、脑 膜脑膨出、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瘤、鼻 咽纤维血管瘤、动脉瘤破入蝶窦、 4 鼻窦骨瘤 -一般情况 n 是常见的鼻窦肿瘤 n 来自胚性软骨残余 n 男性多 n 好发于额筛交界区,额窦最多 n 病理分为三型:密质骨型、松质骨型及混合型 n 生长缓慢,成年后有自行停止生长的趋势 n 骨瘤小时,无症状,大后面部畸形、鼻堵、鼻溢 、头疼, n 侵入眼眶出现眼球突出移位、视力障碍 5 骨瘤 CT表现 n CT采用骨算法成像技术,不需 MRI检查 n 边缘清楚的骨密度肿 n 目的观察骨瘤范围及继发改变,如颅内眶内改变 6 骨瘤鉴别诊断 n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变范围广泛,同时累及多个 颅面骨,病变骨质呈毛玻璃样改变,与正常骨质 分界不清 n 骨化纤维瘤也多累及鼻腔鼻窦,一般较大,其内 见不规则钙化及液化坏死区,边缘可见蛋壳样钙 化 7 骨瘤 -经验体会 n 总结 8例具有明显临床症状且经病理学证实的骨瘤 的 CT表现 n 额筛窦 4例,额窦 2例,筛窦 1例,鸡冠 1例 n 骨瘤最大达 544cm n 侵及颅内 3例、眶内 6例 n 密质骨型 6例,混合型 2例 n CT值 3001000Hu n 鼻窦窦壁骨质常有增厚或受压移位表现 8 小骨瘤 9 筛窦骨瘤 10 骨瘤 -眶内生长 11 骨瘤 -眶内生长 12 骨瘤 -鼻及眶内生长 13 骨瘤 -鼻及眶内生长 14 鸡冠骨瘤 15 骨化纤维瘤 -一般情况 n 是一种良性骨纤维损害性疾病 n 好发于青少年,可累及任一面骨 n 筛窦多见,上颌窦次之 n 膨胀性,生长缓慢 n 病理以细胞成分为主,内含纤维性间质和 骨样组织,基质中含钙化 n 大时压迫邻近骨质 16 骨化纤维瘤 - CT表现 n 骨算法成像技术,不需要增强扫描 n 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含 有不规则骨化,骨化呈斑点状或团块状,形态不 一。 n 肿块边缘可见蛋壳样骨化(钙化),其下方可见 环状或弧线状低密度影 n 增大向颅内或眶内侵犯并继发眼球突出、眼外肌 移位 17 骨化纤维瘤 -经验体会 n 总结 16例病理学证实的鼻窦骨化纤维瘤资料 n 筛窦 12例,上颌窦 4例 n 最小 2.411.2cm, 大达 7.875.5cm。 n 侵及眼眶 9例 n 侵及前颅窝底 5例 n 12例压迫鼻中隔 n 类圆形、边界清楚、部分光滑,密度不均匀肿块,有毛玻 璃样或不规则钙化、不规则低密度区 n 边缘出现蛋壳样钙化及其下方低密度环征 9例 18 骨化纤维瘤 19 骨化纤维瘤 20 骨化纤维瘤 21 骨化纤维瘤 22 骨化纤维瘤 23 骨化纤维瘤 24 骨化纤维瘤恶变 25 骨化纤维瘤恶变 两年前 两年后 恶变 26 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n 幼年期发病,青少年期出现症状,男多于女 n 临床表现:面部畸形,突眼、鼻塞、听力下降、 头痛头晕,少数伴内分泌症状,发展缓慢 n 病理是正常的骨组织被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代替 ,由成熟程度不同的纤维组织和新生骨组织构成 ,可有液坏死 n HRCT表现骨增厚,毛玻璃状及不规则底密或钙化 n 累及范围广泛,与正常骨质分界不清 27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28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29 骨 纤 维 异 样 增 殖 症 30 骨 纤 维 异 样 增 殖 症 31 上颌骨囊肿 32 上颌骨囊肿 33 上颌窦嗜酸细胞腺瘤 34 坏死性肉芽肿 n 恶性肉芽肿,又称坏死性肉芽肿,是一少见的进行性坏死 性溃疡,破坏性甚于恶性肿瘤。 此病始发于面部中线器官,尤以鼻部多见,从而毁损面 容,并向下累及咽、喉,但不累及舌头;亦有少数病例始 发于咽、喉,而无损于外貌。 个别病例虽可暂时自行缓解,但一般均于数月或数年后 死于大出血、脓毒血症、尿毒症或全身衰竭,预后恶劣。 病因不明,目前有肿瘤学说、自身免疫学说、感染学说 、外伤诱发等。 35 n 病理可分为两大类: 1类肿瘤型:相当于旧称恶性肉芽 肿或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即 Stewart氏型),多始发于鼻腔 ,死于大出血或极度衰竭。 2变态反应类: Wegener 氏型 即属此类。破坏性较类肿瘤类为轻,其破坏和修复可同时 进行。又分两型:典型者其病变以呼吸道为中心,累及多 种内脏,合并肾炎;不典型者主要侵犯鼻部和肺。可死于 尿毒症。 n 诊断依据主要有七条: 多发于颜面中部的进行性肉芽性 溃疡; 病理切片检查呈现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 局部破坏严重,全身状况尚佳; 局部淋巴结一般不肿 大; 有关的特殊性肉芽肿(如结核、梅毒等)检查阴性 ; 白细胞计数偏低; 可能有高热。 坏死性肉芽肿 36 坏死性肉芽肿 37 坏死性肉芽肿 -CT 38 坏死性肉芽肿 -MRI 39 脑膜脑膨出 n 颅底骨质发育不全,脑膜脑组织疝出到颅 外 n 见于青少年, n 鼻根或眶内侧软质肿块,随年龄增长 n CT检查应横断及冠状位结合观察 n CT表现为颅底骨质缺损,颅底孔道形态异 常及脑膜或 /和脑组织疝出 n 增强扫描可区分脑膜或 /和脑组织膨出程度 40 脑膜脑膨出的类型及部位 分 型 : 颅骨缺损及疝口: 鼻额型 额骨与鼻骨之间 鼻筛型 额骨鼻骨上颌骨额突与筛骨之间 鼻眶型 额骨筛骨上颌骨额突与泪骨之间 蝶咽型 蝶骨筛骨上颌骨额突与泪骨之间 蝶眶型 眶上裂 鼻内型 筛骨眶板 蝶筛型 蝶骨筛骨之间 蝶颌型 眶下裂 41 脑膜膨出 42 脑膜膨出 43 脑膜膨出 44 内翻性乳头状瘤 -一般情况 n 常见,占鼻部新生物的 3 n 男女比例为 2-7:1, n 多发生于 40-50岁, n 鼻塞、流涕、鼻部出血、失嗅、溢泪 n 病理属良性,常复发,且可侵犯骨质 n 2-3可发生恶变 45 内翻性乳头状瘤 - CT表现 n 发生于中鼻甲游离缘,中鼻道及筛窦多见 n 直接征象:软组织密度肿块,小时呈乳头状 n 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 n 骨质增生或骨质吸收破坏 n 复发者同时有术后改变 n 继发性鼻窦炎改变 n 肿瘤迅速增大,骨质破坏明显时,提示恶变 46 乳头状瘤 -经验体会 n 作者分析病理学证实的 89例资料 n 45例为原发, 44例为复发, 1-8次不等 n 74例肿瘤局限于单侧, 15例侵及双侧 n 累及鼻腔及筛窦 83例,上颌窦、额窦及蝶窦 少见 n 肿瘤侵入眼眶 8例,侵入颅内 4例 n 骨质破坏 29例,骨质增生硬化 40例 n 恶变 4例 47 小乳头状瘤 48 乳头状瘤 49 典型乳头状瘤 50 乳头状瘤 -鼻道生长 51 乳头状瘤术后复发 52 下鼻道乳头状瘤 53 乳头状瘤恶变 54 乳头状瘤恶变 55 乳头状瘤恶变 56 乳头状瘤恶变 57 血管瘤 -一般情况 n 为血管组织先天性异常 n 病理分为毛细血管型及海绵状血管瘤 n 鼻腔、鼻窦内的血管瘤多起源于粘膜,少数可原 发于骨内 n 鼻腔、上颌窦多见 n 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 n 表现为反复鼻出血、鼻阻,增大后引起突眼、眼 球移位、视力下降及继发性鼻窦炎改变 58 血管瘤 -影像表现 n 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 n 边界清楚 n 密度均匀 n 增强后肿块轻到中度强化 n 肿块膨胀性生长 n 窦壁骨质受压移位或骨质吸收改变 59 上颌窦血管瘤 60 上颌窦血管瘤 61 鼻腔血管瘤 62 鼻腔上颌窦血管瘤 63 蝶骨大翼血管瘤 64 鼻咽纤维血管瘤 -一般情况 n 发病率占耳科住院人数的 0.3 -0.7% n 好发于 10-25岁的青少年 n 男女比例为 13.4:1 n 进行性鼻阻塞与反复性顽固性鼻出血 n 增大邻近骨质压迫、吸收与破坏 n 可侵入眼眶或颅内 65 鼻咽纤维血管瘤 - CT表现 n 鼻咽部软组织密度肿瘤 n 显著强化 n 具有侵袭生长特性,肿瘤生长表现为: 1.向前形成鼻腔内肿块,可侵入鼻窦 2.向上侵及颅底,颅底骨质破坏,侵入颅内 3.蝶腭孔扩大,肿瘤侵入翼腭窝,并向颞下 窝发展 4.破坏眶壁骨质或沿眶下裂向眼眶侵及 66 鼻咽纤维血管瘤 - CT分期 Chandler分期法 n 期:肿瘤局限于鼻咽腔 n 期:肿瘤侵及鼻腔或 /和蝶窦 n 期:肿瘤侵及筛窦、上颌窦、翼腭窝、 颞下窝、眼眶及颊部 n 期:肿瘤侵及颅内 67 鼻咽纤维血管瘤 - MRI表现 n 与肌肉信号相比, T1WI呈低至中等信号, T2WI中 等高信号 n 富血管,可见多个信号流空影,为鼻咽纤维血管 瘤的特征性表现 n 明显强化 68 鼻咽纤维血管瘤 - DSA表现 n 颈外动脉供血,为上颌动脉和咽升动脉 n 侵及颅内时,颈内动脉的鼓室支、脑膜垂体干等 细小分支可参与供血 n 供血动脉增粗,明显肿瘤血管形成及肿瘤染色 n 术前行供血动脉栓塞,减少出血,有重要意义 69 鼻咽纤维血管瘤 -经验体会 n 总结病理证实鼻咽纤维血管瘤 12例资料 n 均有鼻咽部软组织肿瘤,密度均匀,平扫 CT值平 均为 41.5Hu, 增强后平均达 123Hu n 10例明显骨质破坏 n 侵犯蝶窦 9例,筛窦 8例,翼突 8例,蝶骨大翼 5例 ,眶壁 3例,颅底 3例,翼腭窝 6例,眶上裂 3例, 破裂孔 1例 n 18例行 DSA, 上颌动脉供血, 5例颈内动脉的细小 分支供血,术前行动脉栓塞,出血量明显减少 70 鼻咽纤维血管瘤 -CT 71 鼻咽纤维血管瘤 -CT、 DSA 72 鼻咽纤维血管瘤 -CT、 DSA 73 鼻咽纤维血管瘤 -CT 74 鼻咽纤维血管瘤 -MRI 75 鼻咽纤维血管瘤 -DSA 76 动脉瘤破入蝶窦 -CT 77 动脉瘤破入蝶窦 -MRI 78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79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n 发病率为 0.7-4.3/10万 n 分为上皮性恶性肿瘤、非上皮性恶性肿瘤 及鼻窦转移瘤 80 n 上颌窦癌、鼻腔及筛窦癌、鼻腔腺样囊性 癌、筛窦软骨肉瘤、额窦癌肉瘤、额窦乳 头状腺癌、蝶窦巨细胞瘤、嗅神经母细胞 瘤、异位鼻腔嗅母细胞瘤、鼻腔、鼻窦恶 性淋巴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脊索瘤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绿色瘤、横 纹肌肉瘤、鼻窦转移瘤 81 上皮性恶性肿瘤 n 50-60上颌窦, 15-30鼻腔, 10-25筛窦 , 0.1-4额窦或蝶窦 n 鳞癌最常见,其次是腺癌、未分化癌 n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 包括鼻堵、血涕、头痛、面部肿胀不适; 晚期面部畸形、肿胀、牙痛、牙齿松动、 突眼、复视、运动受限、张口困难、三叉 神经痛、面部感觉障碍,颅神经症状及体 征 82 恶性非上皮性肿瘤 少见,但种类多,分为以下几种: 起源于神经组织恶性肿瘤:嗅神经母细胞瘤、神 经鞘瘤、脑膜瘤 起源于软组织的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 瘤、血管外皮细胞瘤 起源于骨、软骨组织的骨肉瘤、软骨肉瘤 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有淋巴瘤、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83 CT扫描方法 n 常规采用横断及冠状位扫描 n 扫描范围:常规横断齿根至额窦,冠状额 窦至蝶窦后壁,应包括病变累及范围 n 行增强扫描 n 高分辨率 CT扫描或重建 84 CT基本征象 n 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有液化坏死或钙化 n 侵袭性生长,侵及邻近结构如眼眶、翼腭窝、颞 下窝、面部软组织甚至颅内 n 骨质破坏 n 增强大多数中度或明显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85 上颌窦癌 n 鳞癌最多 n 好发于上颌窦下半部分 n 初期窦内软组织肿块 n 破坏窦壁骨质后侵犯到窦外,前面部软组织肿,下经牙槽 骨硬腭入口腔,上入眼眶、眶下管、眶下沟,后侵犯翼腭 窝和颞下窝,内侵及鼻腔、筛窦,晚期可侵犯全组鼻窦、 眼眶及颅底 n 增强后肿瘤呈中度或明显强化 86 上颌窦癌 CT分为 4期 n 期:局限于上颌窦内,骨质无侵蚀或破 坏 n 期:侵及或破坏上颌窦前下方结构,包 括腭和 /或中鼻道 n 期:侵及下列部位:面颊部皮肤、上颌 窦后壁、眶底或眶内壁、前组筛窦 n 期:侵及眶内容物和 /或下列任何部位: 后组筛窦、蝶窦、鼻咽部、软腭、翼突上 颌窝、颞窝或颅底 87 上颌窦鳞癌 88 上颌窦鳞 癌 89 鼻腔及筛窦癌 n 鳞癌、腺癌、未分化癌均可见 n 向内破坏鼻中隔侵及对侧筛窦, 向外破坏 眶壁侵入眶内,向外下侵及上颌窦,向上 侵犯额窦、筛板及前颅窝底,向前侵犯额 鼻管,向后侵及蝶窦、鼻咽部及颅底 n 肿瘤阻塞窦口,导致分泌物滁留或鼻窦炎 。 90 鼻腔鳞癌 91 鼻腔鳞癌 92 鼻腔鳞癌 93 鼻腔鳞癌 94 筛窦癌 95 筛窦未分化癌 96 鼻腔腺样囊性癌 97 腺样囊性癌 98 腺样囊性癌 99 筛窦软骨肉瘤 100 少见鼻窦癌 n 蝶窦癌 原发罕见,较常见的是鼻咽癌、筛 窦癌向蝶窦内蔓延。 CT示蝶窦内软组织肿 块及蝶窦骨质破坏,常侵及中颅窝 n 额窦癌 罕见,破坏后壁累及前颅窝及额叶 n 鼻腔癌 分为上、下两组,上鼻甲下缘水平 以上为上组,易侵及筛窦及眼眶内壁、前 颅窝底。以下为下组,易侵及上颌窦 101 额窦癌肉瘤 102 额窦乳头状腺癌 103 蝶窦巨细胞瘤 104 恶性上皮肿瘤 MRI表现 n T1WI、 T2WI与脑组织信号相比呈低至中等 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 n GD-DTPA增强后肿瘤强化 n MRI较好地显示肿瘤侵犯周围结构,如眶内 容物、颞下窝、翼腭窝、颅内脑膜、脑实 质等 105 DSA检查 n 多为富血管性肿瘤 n 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 n 同时行动脉灌注局部强化化疗或肿供血动脉栓塞 106 嗅神经母细胞瘤 n 又称为鼻腔神经胶质瘤、嗅神经上皮瘤 n 发病率占鼻腔肿瘤的 3 n 发生于各年龄段,以 11-20岁和 50-60岁两个 年龄段为发病高峰 n 男性占 46,女性占 54 n 临床表现有鼻塞、鼻出血、嗅觉丧失 n 继发性鼻窦炎表现 107 CT、 MRI表现 n 起源筛板、鼻中隔上 1/3、上鼻甲和前组筛窦的嗅 神经上皮,位于鼻腔顶部,少数可原发于蝶窦、 鼻咽部 n CT: 鼻腔内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轻度强化, 可见骨质破坏 n MRI: 与脑组织信号相比 , T1WI低信号 , T2WI呈 高信号,信号均匀,少数有囊变坏死,中度至明 显强化 n 后期可侵及邻近结构 n 继发性鼻窦炎改变 108 Kadish分期 A期:肿瘤局限于鼻腔内 B期:肿瘤侵及鼻窦 C期:肿瘤同时还侵及眼眶或颅内 109 经验体会 n 总结 7例病理学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 CT 表现 n A期 2例, 1例位于中鼻道及鼻前庭, 1例位 于中、下鼻道 n B期 1例肿瘤位于鼻咽腔,并向蝶窦内侵及 n C期 4例,位于鼻腔、筛窦并向前颅窝内侵 犯 n 6例见骨质破坏, 1例见反应性骨质增生 n 4例伴发鼻窦炎症改变 110 鼻腔嗅母细胞瘤 111 鼻腔嗅母细胞瘤 112 异位鼻腔嗅母细胞 瘤 113 异位鼻腔嗅母细胞瘤 114 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 n 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n 预后较好,五年生存率达 80 n 最常见于鼻腔、上颌窦 n CT表现为窦腔内软组织肿块,少数伴有骨 质破坏,常累及鼻翼软组织 。 CT表现缺乏 特征 n MRI T2WI呈中等信号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