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版-国家星火课题1执行总结-香饮所_第1页
压缩版-国家星火课题1执行总结-香饮所_第2页
压缩版-国家星火课题1执行总结-香饮所_第3页
压缩版-国家星火课题1执行总结-香饮所_第4页
压缩版-国家星火课题1执行总结-香饮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经济林下热带香辛饮料作物复合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 承担单位(盖章):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海南省万宁市兴隆热带植物园 邮政编码: 571533 传 真:089862551083 电子邮箱: 编写日期: 2014 年 08 月 15 日 组织验收单位: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2 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一、任务书规定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1、主要内容 (1)经济林间作热带香辛饮料作物种植密度优化 针对目前生产上经济林间作热带香辛饮料作物种植密度不同,导致经济 效益参差不齐等问题,拟通过研究槟榔、椰子经济林间作热带香辛饮料作物 等模式作物光能利用率、作物生长情况、养分竞争、病虫害为害情况及产投 比,确定适宜种植密度。 (2)经济林间作热带香辛饮料作物配置方式优化 通过评估槟榔、椰子与热带香辛饮料作物不同配置方式下的作物生长状 况、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确定适宜经济林与热带香辛饮料作物配置方式。 (3)经济林间作热带香辛饮料作物养分综合管理技术优化 根据间作体系中养分需求与单作条件下的差异,研究间作体系中热带香 辛饮料作物养分需求规律,总结提出适宜养分配比、施用时期及方式,制定 养分综合管理技术。 (4)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 系统集成间作体系中各单项关键技术,并在海南省琼海、文昌、万宁等 主产区,建立槟榔、椰子主要经济林间作热带香辛饮料作物高效栽培技术示 范基地。 采用“科研院所 +公司+农户”、 “科研院所+农户 ”、 “示范基地+农户” 等推广 模式进行示范推广,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特派员和海南省农业科技 110 香料饮料服务站,建立由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培训系统和网络系统组成 3 的一体化科技推广体系,培训一批农技骨干和农户。 2、考核指标 (1)解决经济林间作热带香辛饮料作物关键技术 45 项,优化间作栽培 技术,总结提出配套高效栽培技术 34 套; (2)编写实用技术培训资料 34 套,发表论文 58 篇。 (3)在海南省琼海、万宁、文昌等地区建立示范基地 34 个,培 育示范户 100 户,示范面积 20003000 亩,辐射面积 5 万亩以上; (4)举办培训班 1216 期,培训科技骨干及农户 2500 人次以上。 二、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1 经济林间作热带香辛饮料作物种植密度优化 1.1 胡椒园间作槟榔种植密度优化 开展了胡椒园间作槟榔适宜种植密度研究。试验在海南琼东胡椒优势产 业区试验基地进行,以常规种植密度的胡椒园间作槟榔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 以间作体系中槟榔密度为处理,分别为 33 株、41 株、51 株、56 株、67 株 和 1 11 株,共 6 个处理,每处理 10 个重复;每个处理均以常规种植密度单 作胡椒和单作槟榔(株行距为 2.0 m3.0 m,密度为 1665 株/公顷)为对照。 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胡椒园间作槟榔具有明显产量优势,平均间作优 势为 2466 kg/hm2;各处理土地当量比为 1.152.38,均大于 1,平均值为 1.78(见表 1) ;以间作纯收入为适宜种植密度筛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正 常种植密度胡椒园间作槟榔以槟榔密度 8401005 株/ 公顷为宜,以槟榔密度 840 株/ 公顷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可达 11.60 万元/ 公顷(见图 1) 。 表 1 胡椒园间作槟榔产量及土地当量比 处理编 号 带型配置 (胡椒:槟榔) 间作优势 I(kg/ha) 间作优势 (土地当量比) 4 T1 2:1 403 f 1.15 T2 3:1 1225 e 1.61 T3 2:1 1449 d 1.94 T4 1:1 4173 a 1.97 T5 1:1 3993 b 1.63 T6 1:1 3551 c 2.38 平均值 2466 1.78024680124956175840156间 作 体 系 槟 榔 密 度 ( 株 /公 顷 )间作纯收入(CNY/ha) 图 1 胡椒园间作槟榔纯收入 1.2 槟榔间作香草兰种植密度优化 试验设置 3 个处理,槟榔株行距分别为 2.0 m2.5 m、2.0 m3.0 m、2.5 m2.5 m,通过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香草兰光合作用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 等。结果表明:槟榔株行距 2.0 m2.5 m,香草兰光合速率最高(图 1)。该 条件下香草兰 PSII 的潜在活性(Fv/Fo)、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 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最大(D1 表示 2.0 m2.5 m 槟榔株行距, D2 表示 2.5 m2.5 m 槟榔株行距,D3 表示 2.5 m3.0 m 槟榔株行距,见表 3、图 2)。 5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4月 14日 4月 19日 4月 24日 测 定 时 间 光合 速率 ( mol m- 2 s-1) 2.0 m2.5 m 2.0m 3.0m 2.5 m2.5 m 图 1 光合速率比较 表 3 不同密度槟榔复合栽培对香草兰叶片 Fo、F m、F v/Fm、F v/Fo 的影响 处理 初始荧光 (F0) 暗适应下的最大 荧光 (Fm) Fv 最大光化学量子 产量 (Fv/ Fm) Fv/ F0 D1 0.1220.007b 0.4320.016b 0.3100.022b 0.7170.025a 2.5530.317a D2 0.1210.014b 0.4070.033b 0.2860.047b 0.6980.059a 2.4140.702a D3 0.2730.037a 0.7130.072a 0.4400.037a 0.6180.016b 1.6230.108b Ba a b 0 0.1 0.2 0.3 0.4 0.5 D1 D2 D3 实际 光化 学效 率( Yie ld) A c b a 0 5 10 15 20 25 D1 D2 D3 表观 光合 电子 传递 速率 (ET R) 图 2 不同槟榔密度对香草兰 ETR 和 Yield 的影响 1.3 槟榔间作咖啡种植密度优化 不同密度槟榔咖啡间作模式试验设计见表 3,分为株间间作和行间间作。 6 通过分析不同间作模式下 3 年平均产值及土地利用率,结果表明,槟榔株间 间作咖啡,槟榔株行距 3.0 米2.5 米,每亩种植槟榔 88 株,咖啡株行距 3.0 米2.5 米,每亩种植槟榔 88 株,收益最高,亩产值可达 2680 元/亩, 土地利用率提高 45.5%;其次为槟榔行间间作咖啡,槟榔株行距 2.2 米2.5 米,每亩种植槟榔 121 株,咖啡株行距 2.2 米2.5 米,每亩种植咖啡 121 株,亩产值可达 2660,土地利用率提高 100%。 表 4 不同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株行距 地点 间作模式 (槟榔) 咖啡 槟榔 产量 (Kg/ 亩) 咖啡产 量 (Kg/ 亩) 产值 (元/亩) 土地利用 率提高 南林农场红 英队 槟榔咖啡 株间间作 2.02.0 (166 株 /亩) 2.02.0 (166 株 /亩) 830 20 2060 100% 三亚田桥农 业技术开发 公司 槟榔咖啡 株间间作 3.02.5 (88 株 / 亩) 3.02.5 (88 株 / 亩) 840 50 2680 45.5% 南林农场金 利公司 槟榔咖啡 行间间作 2.22.5 (121 株 /亩) 2.22.5 (121 株 /亩) 830 50 2660 100% 南林农场金 利公司 槟榔咖啡 行间间作 35(44 株/亩) 32.5( 88 株/亩) 352 80 2304 9% 槟榔按鲜果计算 2 元/公斤,咖啡按干豆计算 20 元/ 公斤。 1.4 椰子间作可可种植密度优化 开展椰子间作可可条件下,种植不同密度处理的可可对试验区土地当量比(LER)等 经济指标的影响研究。试验共设 7 个处理:在椰园内间作 3 种种植密度可可 2.0m2.0m,3.0m2.0m 和 3.0m3.0m,以单作椰子 6.0m6.0m 和单作可可 2.0m2.0m,3.0m2.0m 和 3.0m3.0m 为对照。结果表明,以 3.0m3.0m 的种植密度 间作可可对提高椰园 LER 最有利,使 LER 提高 12.5%,虽然差异水平未达显著,但对椰 园中间作适宜种植密度可可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解决了椰园间作可可种植密度的关键 技术。 表 5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经济效益比较 7 处理 总产出(万元/公顷) 总投入(万元/公顷) 纯收入(万元/公顷) 产投比 土地当量比 A 16.38 a 1.57 14.82 a 10.43:1 abc 2.40 a B 13.86 ab 1.24 12.63 ab 11.18:1 abc 2.45 a C 12.56 abc 1.01 11.54 abc 12.43:1 ab 2.70 a CA 7.84 bcd 1.15 6.70 bcd 6.82:1 bc CB 5.04 d 0.82 4.22 d 6.15:1 c CC 3.39 d 0.59 2.79 d 5.74:1 c CN 6.42 cd 0.42 6.00 cd 15.28:1 a 表中数据为 3 年数据平均值,A、B、C 分别表示间作可可种植密度: A:2.0m2.0m; B:3.0m 2.0m;C:3.0m 3.0m;CA、CB、 CC 分别表示单作可可种植密度:CA:2.0m2.0m ; CB:3.0m 2.0m;CC :3.0m 3.0m;CN 表示 单作椰子。同列小写字母表示在 5%水平下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2、经济林间作热带香辛饮料作物配置方式优化 2.1 胡椒园间作槟榔配置方式优化(杨建峰) 胡椒/槟榔优化 单双行、品字型 2.2 槟榔间作香草兰配置方式优化 开展了槟榔行上间作和槟榔行间间作 2 种不同方式的香草兰光合作用与 产量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槟榔行间间作香草兰,叶面积、叶绿素含 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指标均高于槟榔行上间作的香草兰,但从叶面积 和叶绿素含量等表征上看,差异并不显著。综合考虑成本和管理投入,在生 产上槟榔间作香草兰建议在行上种植,而香草兰园内间作槟榔建议行间种植 槟榔并呈“”形为好。 0 10 20 30 40 50 60 70 4月 15日 4月 20日 4月 25日测 定 时 间 叶面 积(c m2) 行 上 行 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4月 15日 4月 20日 4月 25日测 定 时 间 叶绿 素( mg/g ) 行 上 行 间 8 00.5 11.5 22.5 33.5 44.5 5 4月 15日 4月 20日 4月 25日测 定 时 间 光合 速率 (m olm -2 s-1) 行 上 行 间 -1.00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4月 15日 4月 20日 4月 25日 测 定 时 间 蒸腾 速率 (m olm -2 s-1) 行 上行 间 图 3.不同配置方式对香草兰光合特性的影响 2.3 经济林间作咖啡配置方式优化 在海南省万宁、琼海、三亚布置经济作物下间作咖啡试验,其中经济作 物选择海南种植面积较大的橡胶、槟榔和椰子,在原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基 础上,在经济作物行间定植咖啡,连续 3 年测定各种植模式下咖啡与间作物 的产量,分析经济效益和土地当量比。结果表明,咖啡与槟榔、橡胶、椰子 间作,每亩总产值均比单作高。咖啡椰子、咖啡 槟榔复合种植模式土地当 量比、亩产值均比咖啡橡胶种植模式高,发展经济林下复合种植提高土地 利用率及综合经济效益,选择咖啡椰子、咖啡 槟榔为适宜搭配模式。 不同搭配方式经济效益分析 株行距(米) 种植模式 经济作物 咖啡 经作产量 (千克/亩) 咖啡产量 (千克/亩) 总产值 (元/亩) 土地当 量比 咖啡槟榔 3.02.5 3.02.5 840 50 2680 1.39 咖啡橡胶 3.010.0 2.52.5 95 20 2062.5 1.10 咖啡椰子 7.510 2.52.5 405(个) 80 2815 1.41 单作咖啡 2.52.5 / 100 2000 / 单作槟榔 3.02.5 931 / 1862 / 单作橡胶 3.010.0 100 / 1750 / 单作椰子 6.010 660(个) / 1980 / 咖啡豆价格 20 元/公斤,槟榔价格 2 元/公斤,橡胶价格 17.5 元/公斤,椰子价格 3 元/个。 调查万宁南林农场 15 年咖啡槟榔间作基地,咖啡株行距 2.53 米,槟榔 9 53 米,即在咖啡行间每间隔 2 株咖啡种植 1 行槟榔,咖啡适宜的荫蔽度为 30%40%,达到充分利用槟榔的荫蔽为咖啡创造适宜的荫蔽度,槟榔与咖 啡树冠生长空间合理,互生性较好,间作槟榔株距比单作加宽,光照充足, 使槟榔生长更粗壮,单株产量提高,取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3 年平均槟 榔间作咖啡种植模式产值 2304 元/亩,比单作咖啡 2000 元/ 亩和单作槟榔 1862 元/亩分别高 15.2%和 23.7%。 南林农场槟榔间作咖啡基地 2.4 ?间作可可配置方式优化 (赵溪竹重写) 经济林间作可可配置方式优化 开展椰子间作可可条件下净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等光合特性研究, 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空气温度、叶片温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等环境因子日 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间作降低了可可叶片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可可的净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双峰曲线,椰子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单峰曲 线。在光照强度较大时,间作可可光合特性表现为较适应光强(见表 7) 。 10 表 7 环境因子日变化 环境因子 栽培模式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单作可可 29.10 32.94 34.16 36.10 31.85 30.60 单作椰子 32.40 33.64 35.73 37.59 33.61 32.05 间作可可 28.74 32.56 33.83 35.99 31.59 29.72 空气温度/ 间作椰子 31.44 33.11 35.96 37.05 34.26 31.70 单作可可 27.14 31.92 32.08 33.59 31.70 29.23 单作椰子 30.94 32.72 33.49 34.95 32.57 29.31 间作可可 26.50 30.86 32.51 33.77 30.47 28.49 叶片温度/ 间作椰子 29.77 31.09 32.77 33.81 31.83 28.43 单作可可 70.45 218.83 577.34 1391.34 1216.51 118.30 单作椰子 119.59 224.64 900.35 1193.17 1187.90 171.95 间作可可 65.28 182.30 466.68 472.47 173.97 94.34 光合有效辐射 /molm-2s-1 间作椰子 82.34 110.13 896.48 1058.07 689.24 132.88 3、经济林间作热带香辛饮料作物养分综合管理技术优化 3.1 胡椒间作槟榔施肥技术研究 开展了胡椒园间作槟榔模式下 3 种施肥量处理(见表 1)对胡椒产量 性状影响研究,每处理 3 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见表 2),不同施肥量 处理对胡椒单株鲜果重、果穗数有显著影响,对其他产量性状影响不显著; 各处理单株鲜果重、果穗数的大小顺序为处理 213,说明采用农户施肥 量+芝麻饼施肥量较为适宜。 表 1 试验处理 处理编号 处理描述 N、P、 K 施用量 (千 克/株) 施肥时间 1 农民习惯施肥量(对照) 0.275、0.286、0.1 76 2 农户施肥量+芝麻饼 0.475、0.518、0.2 28 分别于 8 月、10 月、 第 2 年 2 月和 5 月 施肥 11 3 农户施肥量+鸡粪 0.313、0.279、0.2 16 表 2 不同施肥量对胡椒产量性状的影响 处理 单株鲜果重/kg 鲜干比 稔实率 果穗数/个 穗长/cm 1 7.46 ab 2.86 a 43.3 a 2064 ab 8.5 a 2 8.30 a 2.87 a 45.8 a 2288 a 9.1 a 3 6.18 b 2.87 a 46.0 a 1578 b 8.3 a 3.2 槟榔间作香草兰施肥技术研究 以单作香草兰为对照,以不同施肥量为试验处理,开展槟榔间作香草兰 养分管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槟榔间作香草兰体系中,施肥量为 1.5 吨/亩 商品有机肥(有机质 45,全氮 1.7,P 2O5 1.7,K 2O 2.2)的处理, 香草兰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显著高于施用 1 吨及不施肥的处理,而真菌数量则 相反。另外,施用 1.5 吨有机肥的处理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与施用 2 吨及 1 吨有机肥的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这说明施用 1.5 或 2 吨商品有机肥可改善 土壤微生物环境,为节约成本,以施用 1.5 吨为宜。 020 4060 80100 120140 单 作 不 施 肥 单 作 1吨 间 作 不 施 肥 间 作 1吨 间 作 1.5吨 间 作 2吨 处 理 细菌数 量( 105cfu /g土) 05 1015 2025 3035 单 作 不 施 肥 单 作 1吨 间 作 不 施 肥 间 作 1吨 间 作 1.5 吨 间 作 2吨 处 理 放线菌 数量( 105 cfu/g 土) 12 05 1015 2025 3035 40 单 作 不 施 肥 单 作 1吨 间 作 不 施 肥 间 作 1吨 间 作 1.5 吨 间 作 2吨 处 理 真菌数 量( 104cfu /g土) 图 3 不同施肥处理对香草兰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3 槟榔间作咖啡施肥技术研究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在槟榔间作咖啡地块开展肥料试验,并分别对 槟榔、咖啡进行营养诊断。结果表明,不同地块肥料需求量不同,营养诊 断结果得出的适宜施肥量为:单个槟榔咖啡组合年施有机肥 20 kg30 kg、尿素 350600g、氯化钾 400700g、钙镁磷肥 200300 g,叶面喷 施 0.5%尿素水溶液、0.2% 0.3%磷酸二 氢钾水溶液各 1 次。适宜施肥量 的诊断结果见表 9、表 10。 表9 间作园咖啡叶片营养状况 养分含量(g/kg) 养分分级(%)分析项目 范围 均值标准差 缺乏 适宜 高量 N 25.90-33.70 30.112.56 0.00 50.00 50.00 P 1.19-1.38 1.270.09 0.00 100.00 0.00 K 3.85-20.07 15.502.80 25.00 50.00 25.00 Ca 10.85-20.40 12.155.39 25.00 75.00 0.00 Mg 2.05-2.97 2.350.33 25.00 75.00 0.00 表10 间作园槟榔叶片营养状况 养分含量(%) 养分分级(%)分析项目 范围 均值标准差 缺乏 适宜 高量 N 1.14-1.27 1.180.15 0.00 50.00 50.00 13 P 0.09-0.13 0.100.02 0.00 100.00 0.00 K 0.70-0.85 0.770.07 25.00 50.00 25.00 Ca 0.54-0.79 0.620.04 25.00 75.00 0.00 Mg 0.29-0.32 0.300.02 25.00 75.00 0.00 3.4 椰子间作可可养分管理技术研究(施肥量,施肥时间?请补充) 以单作可可为对照,开展椰子间作可可条件下土壤 pH 值、土壤养分含 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等研究,分析间作体系中土壤质量与单 作条件下的差异,提出椰子间作可可条件下适宜的施肥方案,并通过田间 施肥试验验证,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技术。 表 11 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较 处理 Treatment 真菌 Fungi (105 cfu/g) 细菌 Bacteria (105 cfu/g) 放线菌 Actionmyees (105 cfu/g) 菌数量比 Ratio 单作可可 椰子/可可 10.33 b 5.09 a 78.90 a 167.80b 16.33 a 44.89 b 1:8:2 1:33:9 注:小写字母为方差分析 P0.05 为显著水平,下同。 表 12 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 pH 值和养分含量比较 处理 pH 有机质 (g/kg) 速效 N ( mg/kg) 速效 P (mg/kg) 速效 K (mg/kg) 单作可可 椰子/可可 4.74 a 5.47 b 13.23 a 23.67 b 68.17 a 176.66 b 2.77 a 74.26 b 48.06 a 56.98 ab 表 13 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酶活性比较 处理 磷酸酶 ( mg/kg) 蔗糖酶 ( mg/g) 脲酶 ( mg/g) 多酚氧化酶 ( mg/g) 过氧化氢酶 ( mL/g) 14 单作可可 椰子/可可 1.60 a 4.72 b 0.01 ab 0.01 a 0.01 b 0.01 a 9.44 b 6.92 a 3.57 a 3.57 a 4、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 4.1 编制并出版槟榔间作香草兰综合管理技术、 槟榔间作可可栽 培技术、 槟榔间作咖啡综合管理技术、 椰子间作可可高效栽培技术培 训小册子4份。 4.2 举办培训班 20 期,培训农技骨干 2500 人次以上。 可可复合栽培技术培训 可可复合栽培技术培训 香草兰复合栽培技术培训 香草兰复合栽培技术培训 15 咖啡整形修剪技术培训 咖啡复合栽培技术培训 胡椒复合栽培技术指导 4.3 在海南省建立 经济林间作香料饮料作物示范基地 4 个,示范面 积 2050 亩。 (文昌市文城镇建立槟榔-胡椒示范基地 450 亩;万宁市龙滚 镇农场,胡椒- 槟榔示范基地 650 亩;五指山槟榔-香草兰示范基地一个, 50 亩;椰子- 可可示范基地?300 亩;澄迈槟榔-咖啡示范基地?300 亩, 万宁槟榔- 咖啡示范基地?100 亩。 ) 槟榔间作胡椒 椰子间作可可 槟榔间作香草兰 16 槟榔-可可示范基地 槟榔间作咖啡 三、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3.1 解决经济林间作香料饮料作物关键技术 45 项,优化间作栽培技术, 总结提出配套高效栽培技术 34 套; 完成情况:解决关键技术 4 项、配套技术 4 套。具体如下: 解决的关键技术 1、胡椒/槟榔复合栽培种植密度 针对目前海南省胡椒/槟榔复合栽培模式缺乏统一规范的种植管理技术, 导致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经济效益差等问题,通过在海南琼海、文昌和万 宁市等胡椒优势产业区选择7种不同配置方式,研究胡椒/槟榔复合体系中胡 椒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枝序数、养分吸收规律以及产量性状等参数,分析 总结出胡椒/槟榔适宜配置方式:每亩133株胡椒间作4167株槟榔,以56株为 最佳,胡椒株行距1.82.2 m2.32.7 m,槟榔株行距3.64.4 m2.32.7 m,胡椒种植行和槟榔种植行交替种植(见下 图),槟榔种植行位于相邻两个胡 椒种植行的行间距1/3处,此栽培模式利润约为 8600元/ 亩,比胡椒单作(利润 约6000元/ 亩)提高40%以上。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B 2.5m 2m 2/3 1/3 B B H H H B B BB 胡椒园间作槟榔种植模式田间图 说明:H 代表胡椒单株,B 代表槟榔单株. 17 2、槟榔/香草兰复合栽培种植密度 针对生产上槟榔间作香草兰栽培模式缺乏统一规范的种植管理技术,导 致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前期投入差异较大等问题,通过选择不同槟榔密 度(2m2.5m , 2m3m, 2.5m2.5m)和不同配置模式(行间、行上),在海南 琼海、定安和万宁市等香草兰优势产业区调查6种不同配置方式,研究香草兰 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荧光特性以及产量性状等参数,分析总结出槟榔株行 距为2.0m 2.5m为宜,行间间作香草兰为最佳,此栽培模式利 润约为9300元/ 亩,比香草 兰单作(利润约6700元/亩)提高40%以上,自然资源利用率显著提 高,推动香草 兰和槟榔种植产业稳定发展。 3. 槟榔/咖啡复合栽培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 针对目前生产上槟榔间作咖啡复合栽培模式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不同, 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经济效益差异较大,缺乏评估比较等问题,研究不同 种植密度对作物生长、养分含量、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总结提出海南槟 榔间作咖啡适宜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采取以下两种方法。槟榔株间间作咖 啡,槟榔株行距 3.0米2.5米,咖啡株行距 3.0米2.5米, 槟榔与咖啡在同一种植 行上交替排列,见图1。 槟榔行间间作咖啡, 槟榔株行距2.2米2.5米,咖啡 株行距2.2米 2.5米, 槟 榔与咖啡在田间均为井字形排列,见图2。这两种种植 18 模式产值分别为2680元/亩、2660元/亩,是综合经济效益较高的种植模式。 4、椰子/可可复合栽培种植密度 针对目前生产上椰子间作可可复合栽培模式种植密度不同,导致生产管 理水平参差不齐、经济效益差异较大,缺乏评估比较等问题,通过研究不同种 植密度对作物生长、养分含量、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总结提出海南椰子 间作可可适宜种植密度,即椰子行间可可以3.0m3.0m为宜。 2008年2010年, 此栽培模式土地当量比(LER)比高密度间作可可( 2.0m2.0m)LER提高 12.5%,利润约为7695元/亩,比椰子单作(利润约3997元/亩)提高90%以上,自 然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推动椰子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可可产业快速发展。 已解决的配套栽培技术 1、胡椒园间作槟榔栽培技术 定植规格:胡椒株行距为 22.5-3.0 米,密度以 111-133 株/亩为宜;槟榔定 植于胡椒行、株间,种植行位于相邻两个胡椒种植行的行间距 1/3 处,远离梯 田排水沟一侧,株行距 2-48-2.5 米,密度以 41-67 株/ 亩为宜。 定植时间:胡椒与槟榔应同时定植,每年春季(3-4 月)或秋季(9-10 月) ,春 B K B K B B K B K B B K B K B 2.5 米 图 槟榔间种咖啡种植模式田间图 B:槟榔 K 咖啡 3.0 米 B B B B B B B BB B B B BB K K K K K K K K 图 槟榔间种咖啡种植模式田间图 B:槟榔 K 咖啡 B 2.2 米 2.5 米 19 节干旱缺水地区以秋季定植为宜。定植应选在阴天下午进行,雨后土壤湿度 过大不宜种植。 定植方法:胡椒、槟榔分别挖穴定植,胡椒定植方向应与梯田走向一致, 或在排水沟反方向一侧,胡椒头应在远离槟榔一侧。 田间管理:按照单作胡椒、单作槟榔田间管理措施进行管理。 施肥管理:围绕胡椒进行施肥,施肥位置在胡椒头及其左右两侧轮流施肥。 幼龄胡椒施肥方法和施肥量与单作胡椒一致;结果胡椒在 8 月、10 月和第 2 年 2 月的施肥量为 0.5 公斤芝麻饼(或当量有机肥)沤制的水肥约 15 公斤、2 两过磷酸钙、 1 两氯化钾、1.5 两尿素,在第 2 年 5 月的施肥量为 5 公斤芝麻 饼(或当量有机肥)沤制的有机肥、2 两过磷酸钙、1 两氯化钾、1.5 两尿素。 病虫害防治:按胡椒、槟榔单作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 2、槟榔/香草兰复合栽培技术 该技术涵盖并规范了槟榔园选择、定植前准备、荫蔽度调节、水肥管理等 关键环节。 槟榔园选择:槟榔园为平地或缓坡地,槟榔树龄在 5 年以上,株行距为 2.02.5 m2 m2.5 m。株行距大于 2.5 m3 m 的,生 产上需加盖遮光网。 定植前准备:在槟榔行上起畦,全垦翻晒、风化、耙碎、除净杂草杂物,用 石灰粉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畦面龟背形,走向与槟榔行向一致,畦面宽 80 cm,高 1015 cm,槟榔株在畦面中间,用废旧车胎等物品保护槟榔树引拉攀 缘铁线。 荫蔽度调节:每年 11 月中上旬,清除槟榔下垂叶片并覆盖于香草兰根部。 有条件者每隔 1 个月测量香草兰上方荫蔽度,大于 70%则清除部分槟榔叶片, 20 小于 60%则按照香草兰的走向加盖遮光网。 水分管理:田间持水量降至 60%以下应及时浇水;灌溉方式以渗灌或喷灌 为主,不应 大水漫灌。在土壤缺水时,两种作物可同时灌溉。有喷灌条件的成 龄香草兰园,在 57 月份每天傍晚喷水 510 min,维持田间湿润小气候。 覆盖物及肥料管理:覆盖物椰糠施用量为 3 立方米/亩,有机肥施用量为 4 立方米/亩,施用时间为每年的 45 月和 1112 月。 槟榔/香草兰复合栽培示范基地 3、槟榔/咖啡复合栽培技术 定标挖穴:槟榔株间间作咖啡,先按株行距 3.0 米2.5 米的密度定好槟 榔种植穴位,再分别在两株槟榔种植穴位中间定出咖啡种植穴位。提前 3 个 月挖穴,种植穴长 宽 深为 606040 米。 槟榔行间间作咖啡,先按株行距 2.2 米2.5 米的密度定好槟榔种植穴位,再分别在槟榔种植行间 4 株槟榔中 心点定出咖啡的种植穴。挖穴的方法同上。 定植:在春季 2 月3 月或秋季 8 月9 月定植均可。定植前每个种植穴 放有机肥 5 公斤与表土混匀。 种植临时荫蔽树:在定植后的最初几年,根浅芽嫩,为了保护幼嫩的槟榔 苗和咖啡不受烈日暴晒和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可在行间种植覆盖植物。最好 提前种植临时荫蔽树,临时荫蔽树如木豆、山毛豆,提前半年种植。 21 土壤覆盖:在咖啡和槟榔幼苗期,为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 分,可用矮生豆科绿肥、蔬菜等作活覆盖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对改良土壤和 保持水土均有良好的作用。 灌溉: 在咖啡开花和幼果发育初期和槟榔开花期和壮果期,均需要充足 水分。没有降雨的地区,在花期和幼果发育期内必须灌溉,才能使咖啡正常开 花和提高稔实率,满足槟榔生殖生长,提高坐果率。在雨水较少季节,应加强 灌水。在多雨的季节,要注意排水,避免 积水,造成病害蔓延。 灌溉方法可用喷灌、沟灌、滴灌等方法,视天气情况决定灌溉的次数。灌 水时使吸收根生长的该层土壤(深度约 2030 公分)渗湿为度。 肥料管理:1. 幼龄树施肥 定植 12 年内,幼树主要是营养生长,应以 氮肥为主,适当施用磷钾肥,以促进树冠的形成和根系的发育。人畜尿或绿叶 沤肥亦可施用,特别在旱季,效果更好。 第一次施肥在定植后 2 个月,以后每隔 12 个月施肥一次。人畜尿单施 或加入尿素、硫酸铵等速效肥料混合施用。如单施化肥,在雨后在树冠外 15 公分处挖浅沟施,幼树施肥要掌握勤施薄肥的原则。 投产树施肥 根据咖啡不同生育 时期叶片养分变化规律,在咖啡果实成 熟期 1112 月,花期、幼果期 35 月应及时施肥 23 次,每亩施尿素 1015 公斤, 钾肥 1520 公斤;在幼果生长、枝条大量生长期 69 月施肥 2 次,以氮、钾肥为主, 钙镁 磷肥酌情施用,以 补充植株生长及果实发育所需养 分,每亩施尿素 1015 公斤,钾肥 1520 公斤。10 月次年 1 月施肥 1 次, 以氮、钾肥 为主,及 时补 充果实成熟所消耗掉的养分。结果树每年 5 月应施 1 次有机肥,每亩施 5001000 公斤,加入 1015 公斤的磷肥混匀,沿树冠外 挖深 30 公分, 宽 20 公分的浅沟施入。镁肥在 45 月、79 月,幼果、幼叶 生长期各施 1 次。 22 槟榔结果树施肥。成龄树槟榔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对钾素 的需求较多,故成 龄树应以增施钾肥、磷肥为主,氮肥为辅。一般每年施 3 次。 第 1 次为花前肥,在 2 月开花前施下,施农家肥或塘泥 15 公斤/株、氯化钾 0.15 公斤/ 株;第 2 次为青果肥,此期叶片生 长旺盛,果实迅速膨大,需要较多 氮素,施农 家肥 1015 公斤/株、尿素 0.2 公斤 /株、氯化钾 0.2 公斤/株,或施 氮磷钾复合肥 0.3 公斤/株;第 3 次为冬肥,以施 钾肥为主,在 11 月施农家肥 15 公斤/株、磷肥 0.51.0 公斤/株、氯化钾 0.2 公斤/株。 整形修剪:咖啡定植后植株长至1.5 m高,打顶20 cm30 cm,打顶后选留 顶端1条生长健壮的直生枝作为延续主干,翌年45月再次打顶,控制树体高 度在1.8 m左右,及时剪除一级分枝上过密的、细弱的、太过荫蔽的二级分枝, 仅保留靠近树冠外围的二级分枝12条,要求二级分枝分布均匀。及时剪除 其余直生枝、虫枝、干枯枝。 4、椰子/可可复合栽培技术 该技术涵盖并规范了荫蔽树配置、种植密度、定植、园地抚管、整形修剪、 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关键环节。 荫蔽树配置:宜在可可定植前至少 1 年种植椰子。可可定植前 6 个月,如 椰子遮荫尚未起作用,可在可可植穴的行间种植香蕉、木瓜、山毛豆等临时荫 蔽树。 种植密度:根据椰子种植密度不同,在椰子行间种植 23 行可可,可可 距椰子 2m 以上,可可株行距宜为 3.0m3.0m。 定植:海南可可定植季节一般为 410 月,但以雨水较为集中的 7 月9 月为宜。定植前每穴施腐熟的有机肥 10kg15kg。 23 园地抚管: 土壤覆盖:幼龄可可周年树盘覆盖,覆盖物厚 10cm15cm,在其上压少 量泥土,覆盖物不应接触树干。 灌溉:幼龄可可定植后适时淋水、保持土壤湿润,直至抽出新梢。成活后 遇旱需灌水,一般在旱季(11 月次年 4 月)每月灌水 12 次。成龄可可树 在抽梢期、开花高峰期、果实生长发育期,如遇旱期应及时灌水,一般 10 天左 右灌水一次。 肥料管理:可可成龄后,间作椰子施肥量可比单作椰子减少 50%,可可施 肥量与单作可可相同。 整形修剪: 实生树的整形:实生树保留 34 条间距适宜的健壮主枝。如果主干分枝 点高度适宜,须将从主干上抽生的直生枝剪除;如分枝点部位较低,可保留主 干分枝点下长出的第一条直生枝,促进其形成第二层树冠,同时控制以后抽 生的直生枝。 芽接树的整型:修除低的分枝,留下较高的 34 条健壮分枝。 修剪:剪除主枝上过密的、较弱的、已受病虫为害的分枝,除去徒长枝。一 般每年轻度修剪 35 次。 病虫害防治:按可可单作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 果实采收:海南可可主要收获期为 24 月与 911 月。绿果成熟时变成 黄色或橙黄色,红果成熟时变成淡红或橙色即可采收。采果时应小心地用钩 形锋利刀或枝剪刀从果柄处割断,切忌伤及果枕,以免影响次年结果。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