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_第1页
并发症_第2页
并发症_第3页
并发症_第4页
并发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3 糖尿病慢性糖尿病慢性 并发症防治并发症防治 一切为了糖尿病病人 1 1/53 2 糖尿病的三句话 p 病人剧增 p 危害巨大 p 可防可治 1/53 3 28.3 40.5 43% 16.2 32.7 102% 53.2 64.1 21% 10.4 18.7 80% 2007 = 246 million 2025 = 380 million 全世界增加 55% 24.5 44.5 81% 2007 2025年糖尿病患病状况 46.5 80.3 73% 67.0 99.4 48% 1/53 4 病人剧增 p 2010年病人 2.85亿,花费 3760亿美元 2035年病人 4.38亿,花费 4900亿美元 p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 5 6%,病人总数 约 6000万 1/53 5 代谢综合征的概念代谢综合征的概念 p 多种代谢紊乱集于一身 p 遗传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p 患病率高而且仍然在不断增高 p 其结果遍布全身,涵盖现代疾病的全部 p 有共同的病因和相近的防治策略 1/53 6 种子 : 遗传因素 土壤 : 环境因素 树干 : 肥胖胰岛素抵抗 花朵 : 高体重高胰岛素 高血糖、高血压 高血脂、高血黏 高尿酸血症 高尿白蛋白排泄率 高脂肪肝发生率 果实 : 糖尿病、高血压病 冠心病、脑卒中 脂肪肝、痛风 某些癌症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 1/53 7 1/53 8 危害 巨大 p 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以及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p 并发症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 甚至导致残废和早亡 p 巨大的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 1/53 9 急性并发症 p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p 高血糖高渗状态 p 糖尿病 乳酸性酸中毒 1/53 10 慢性并发症 p 大血管并发症:高血压、脑卒中、冠 心病、糖尿病足 p 微血管并发症:眼底病、肾病 p 神经并发症: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 10/64 1/53 11 糖 尿 病 神 经 病 变 1/53 12 糖 尿 病 肢 端 坏 疽 1/53 13 肥 胖 与 代 谢 综 合 征 1/53 14 中国糖尿病伴发疾病 疾病 比例 高血压 31.9 1/3 脑卒中 12.2 冠心病 15.9 糖尿病足 5.0 1/3 眼病 34.3 1/3 肾病 33.6 1/3 神经病变 60.3 2/3 总计 72.3 3/4 1/53 15 可防可治 p 一级防治: 非糖尿病者不得糖尿病 p 二级防治:糖尿病病人 不得并发症 p 三级防治: 有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不残 废或早亡 1/53 16 预防 糖尿病 的 五 个要点 p 对糖尿病 无知 : 多懂点儿 p 热量摄取过多 : 少吃点儿 p 体力活动减少 : 勤动点儿 p 心理应激增多 : 放松点儿 p 在必要的时候: 药用点儿 1/53 17 治疗 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p 教育心理 p 饮食疗法 p 体育疗法 p 药物疗法 p 病情 检测 1/53 18 治疗现代慢病的五驾马车 教育 运动 药物 监测 饮食 1/53 19 监测糖尿病的五项达标 p 体重达标: 减肥对付臃肿的杀手 p 血糖达标: 降糖对付甜蜜的杀手 p 血压达标: 降压对付无声的杀手 p 血脂达标: 调脂对付油腻的杀手 p 血黏达标: 降黏对付黏稠的杀手 1/53 20 体重达标 BMI 中年 1.1 (44) 1/53 24 血液流变学指标达标 p 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不高 p 血沉不快 p 纤维蛋白原不浓 p 红细胞压积、变形性、聚集指数正常 1/53 25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p 体重不宜过低,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病人 p 血糖不宜低于 3.9毫摩尔 /升 ( 70 毫克 /分升 ) p 血压不宜低于 100/60毫米汞柱 p 血脂不宜过低,否则可造成内皮损害 p 血黏不宜过低,否则可加重出血 1/53 26 糖尿病与并发症 p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p 如果糖尿病没有并发症问题,则它将不再是 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1/53 27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 1/53 28 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p 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者 1670万 (29.2%),我 国 260万( 41%),是主要死因 p 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正处于上升期,较 十年前增加 1倍,比 20年前增加 3倍 p 糖尿病脑血管病的 危害程度较西方国家更 严重 1/53 29 大血管病平均年发病率(大血管病平均年发病率( ) 男 /女 非糖尿病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19.1/10.2 39.1/27.2 冠状动脉疾病 14.9/6.9 24.8/17.8 心力衰竭 3.5/2.2 7.6/11.4 心血管死亡率 8.5/3.6 17.4/17.0 脑卒中死亡率 1.9/1.7 4.7/6.2 间歇性跛行 3.3/1.3 12.6/8.4 1/53 30 糖尿病脑血管病特点 p 脑卒中发病率高 3 4倍。其中 1/3的人 有过 1次以上非致死性脑卒中 p 阻塞性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占 80 90 , 在无症状性脑梗塞中 10 23 为腔隙性脑梗塞 p 脑出血患病率与非糖尿病患者相近 30/64 1/53 31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特点 p 发病早,进展快,可发生于糖尿病前 p 女性性别保护作用消失 p 病变范围广, 三支病变占 57.8%,非糖尿 病者仅 15.2% p 症状不典型,无痛性心梗 高达 50%-65% 1/53 32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判断 p 1/3以上患者脑卒中或心梗时 血糖升高 1/5为应激性高血糖 p 脑卒中或心梗者伴有高血糖时致残率及 致死率大大增高 p 糖尿病性脑卒中或心梗 指先有糖尿病, 或虽无糖尿病史 但脑卒中 或心梗 时达到 诊断标准,脑卒中 或心梗 恢复后 1个月 以上血糖仍高于糖尿病标准者 1/53 33 p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糖尿病家族史, 本人高血压史, 以发现糖尿病性心脑 血管病变 , 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脑血管 疾患 p 细致体检:以发现相应的体征 p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 白、血脂 、 血液流变学 、心肌酶谱 p 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 : 包括 12导联心 电图、超声心电图、头颅磁共振 、 CT 扫描、超声多普勒以及微循环 检查 检查 1/53 34 治疗 p 有效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 p 脑血管病变急性期:积极使用胰岛素,其 他同非糖尿病者,如扩容、改善微循环、降 低血小板聚集性、溶栓等, 应注意避免高血 糖高渗状态 或低血糖症的发生 p 中医活血化瘀疗法 p 部分患者可行 行介入治疗 1/53 35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常用药物 p 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 p 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 E、维生素 C、甘 露醇、去铁胺、金纳多等 p 其他:弗斯兰、己酮可可碱 、长春西汀、 二氢麦角碱(脑活素、都可喜)、素高捷 疗、爱维治等,凯彤可发挥较好的作用 p中药:丹参、川芎、葛根、安宫牛黄液等 1/53 36 糖尿病足 1/53 37 WHO( 1999) 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 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 溃疡和 /或深层组织破坏 感染 血管病变 神经病变 1/53 38 1/53 39 患者背景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高 龄 缺血引起的症状 功能低下 组织的溃疡化 坏死 Fontaine分类 血小板 动脉损伤动脉损伤 在损伤部位在损伤部位 聚集、结块聚集、结块 主干动脉的狭窄 狭窄 闭塞的进展 闭 塞 直径的 50%狭窄 面积的 75%狭窄 直径的 60%狭窄 面积的 82%狭窄 腹主 动 脉 总肠 骨 动 脉 内 肠 骨 动 脉 股深 动 脉 股 动 脉 后 胫 骨 动 脉 腓骨 动 脉 足背 动 脉 掖 窝动 脉 上腕 动 脉 桡 骨 动 脉 尺骨 动 脉 深掌 动 脉弓 浅掌 动 脉弓 (掌 侧 ) 膝 窝动 脉 下肢小 动 脉 总 股 动 脉 前腓骨 动 脉 足底 动 脉 静息痛 溃疡 坏疽 间歇性跛行 麻感 冷感 雷诺氏现象 (无症状) 动脉硬化闭塞症 1/53 40 Wagner分级法 级 临床表现 0级 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 1级 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 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 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 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 全足坏疽 40/64 1/53 41 糖尿病足治疗的 “五个结合 ” p 内科与外科的结合 p 整体与局部的结合 p 西医与中医的结合 p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疗法的结合 p 治疗与预防的结合 1/53 42 内科综合治疗 p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调脂 p 戒烟 p 改善周围循环药物的应用 654-2、 前列腺素 E1、西洛他唑、 Aspirin 潘生丁、己酮可可碱,安步乐克、诺保思泰 活血化瘀中药 p 营养神经药物:弥可保、腺苷钴胺、奥力保 1/53 43 糖尿病肾病 1/53 44 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 p 30的 1型糖尿病有肾病, 25的 2 型糖尿病有肾病; 30的慢性肾衰 者有糖尿病 p 并发症调查示患病率约 1/3,总计患 者 1300万,尿毒症 50万 p 糖尿病肾病患病率还在升高 1/53 45 糖尿病肾病分期 分期 改变 病程 特征 期 增生高滤 2年 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 期 早期肾病 10年 微量蛋白尿( 20-200g/分), GFR 高血压 50%,肾小球损伤 期 临床肾病 15年 显性肾病,持续蛋白尿( 200 g/分) GFR下降, Cr 正常,高血压 60% 期 终末肾病 20年 GFR10, Cr升高,高血压 90% 1/53 46 病型与病程的影响 p 1型: 5 年发病率很低,以后急 剧升高,发病高峰 15 17 年,患 病高峰 20 25 年,以后下降。 p 2型:随病程而增加。 5年 7 10, 20 25年 20 35 , 25年 57。 1/53 47 p水肿、高血压 p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95%同时存在 p大血管病变:有早期肾病的 2型患者 60死于心血管疾患。 p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于无糖尿病肾病者 p贫血:肾病严重者贫血常见,营养不良 和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 所致 p血糖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 临床表现 1/53 48 饮食疗法 p 减轻氮质血症,维持总氮平衡,减少糖 尿病并发症 p 保证充足的热量 、维生素和钙磷 p 限制蛋白质摄入 :多主张 早期限制蛋白 (0.4-0.6 g /公斤天 ) ,特别是植物蛋白 (如豆类), 尽量给予优质动物蛋白质 (如鱼肉) 1/53 49 p 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 受体阻断剂 p 可使用胰激肽原酶 (怡开 ),保护肾脏 微血管 p 可使用开同(复方 酮酸 -氨基酸) p 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和不卧床连 续 腹膜透析。 肌酐 超过 6mg/dl p 肾移植:根治措施 治疗方 法 1/53 50 糖尿病眼病 50/64 1/53 51 糖尿病眼病发病率 p 20-74岁人群最主要的致盲原因 p 涉及角膜、虹膜、眼压、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各层,主要是视网膜 p 20年病程的几乎全部 1型糖尿病和 60%2型 糖尿病均有视网膜病变 1/53 52 新视网膜病变分类法 p 无视网膜病变:无病变 p 轻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仅有微血管瘤 p 中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轻重之间 p 重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出血及静脉串珠 p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 视网膜前出血 1/53 53 2007年 ADA筛查建议 p 病程 3年的 1型糖尿病 p 明确诊断的 2型糖尿病 p 无视网膜病变的各型糖尿病每年有专科医 师检查,有视网膜病变需加大频率 p 方法:眼底镜、眼底造影、眼底照相 1/53 54 治疗原则 p 严格控制糖尿病,尤其是血糖、血压及 戒烟 p 药物: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ACEI、终末 糖基化产物抑制剂、蛋白激酶 C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抗氧化剂,凯彤有效 p 激光光凝:用于眼底出血、黄斑病变 p 手术: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1/53 55 糖尿病神经病变 1/53 56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生理 p 葡萄糖毒性作用 p 糖化终产物引起神经缺氧 p 醛糖还原酶作用 p 反复发作的低血糖 p 微血管病变所致的神经缺血、缺氧 1/53 57 周围神经: p 感觉神经:疼痛麻木,感觉过敏 p 运动神经:单神经麻痹, 运动障碍 p 自主神经: 出汗、血压、心率、 排尿、排便障碍,勃起功能障碍 周围神经 病变的 症状与体征症状与体征 1/53 58 周围神经 病变的 症状与体征症状与体征 p 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p 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p 自主神经系统和颅神经功能障碍 p 其他运动功能障碍:肌纤颤、肌痉挛、 痉挛和肌紧张不全等等 1/53 59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 p 病史、症状与体征 p 病原诊断:糖尿病诊断 p 神经电生理诊断 p 神经功能试验:心脏、胃肠和膀胱 1/53 60 神经电生理诊断 p 神经肌电图检查:有早期诊断价值,感 觉神经速度减慢更敏感,远端肌肉以神 经源性损害为主,近端肌肉以肌源性损 害为主 p 诱发电位检查:包括视觉、脑干听觉、 躯体感觉和运动诱发电位。可发现运动 和感觉电位波幅降低 60/64 1/53 61 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治疗 p 控制糖尿病:血糖、血脂、血粘、戒烟 p 纠正异常代谢: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肌 醇替代治疗,糖化蛋白终产物抑制剂(氯 喹脲、氨基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