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 告 期中進度報告 發展學校本位為基礎之九年一貫課程 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生命教育教學活動模組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1MOE S415001X3 執行期間:91 年 1 月 1 日至 92 年 3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林樹聲 共同主持人: 計畫參與人員:高宗賢、張若翎、蘇素燕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精簡報告 完整 報告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處理方式:除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提升產業技術及人才培育研究計畫、 列管計畫及下列情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一年二年後可公開查 詢 - 27 - 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所 中 華 民 國 92 年 5 月 30 日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發展學校本位為基礎之九年一貫課程 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生命教育教學活動模組 Develop life-education course modul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rea in elementary school 計畫編號:NSC 91-MOE-S-415-001-X3 執行期限:2002 年 1 月 1 日至 2003 年 3 月 31 日 主持人:林樹聲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所 一、中英文摘要 教育部於民國 90 年推行的兩項重 大計畫 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 和生命教育 ,若能相互融滲與配合, 將可獲得加成的效果。本研究以學 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出發,協助 與本研究合作的國小教師,發展出具 該校特色的九年一貫課程中自然與生 活科技領域之生命教育教學活動模組 和相關教材。研究以文獻分析、教 學實驗、師生晤談、填寫問卷、教室 觀察等方法進行資料的收集,所得 結果如下:(1)以學校本位課程設計 之理念為基礎,配合九年一貫課程自 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綱要,規劃出國 小四年級拜訪自然單元之生命教 育融入活動;(2)完成教學活動的實 驗,評估成效,發現實現組的學生較 對照組學生更能表達對生命情意的感 受。根據所得結果,修正教學活動和 教材,並提出相關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科學課程、科學教學、生命 教育、情意學習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velop life-education course module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rea in elementary school.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quasi-experiments teaching research、semi-structured interview、questionnaire method、classroom observation are included to collect data.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framework and topics, design out one of the life-education course modules with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at grade 4 in 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rea;(2) Finish the teaching experiments and evaluat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s much more affective learning than control group. Science curriculum、Science instruction、Life education、Affective learning 二、緣由與目的 教育部有鑑於近年來台灣社會出 28 現傷害自我或他人的事件日漸增多, 而認為教學中應引領學生走出對生命 的迷惑和挫折,使其更加珍惜和尊重 自己及萬物的生命。因此於民國八十 九年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動委員會 , 且積極於各教育層級中推動生命教育 (鄭金川,民 89) ,更宣示民國九十年 為生命教育年 (教育部,民 90a) 。 同時,教育部在教育鬆綁的 前提下,也積極推動國民義務教育 九年一貫課程 ,其中生命教育就被 列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內的指 定內涵 ,其活動的主旨就標示:讓 學生從生、老、病、死之感受的過程 中,體會生命意義及存在的價值,進 而培養尊重和珍惜自己與他人生命的 情懷。 (教育部,民 90b)也就是說, 每所學校都必須根據這樣的定義,安 排學生參與生命教育的活動。 然而,因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標榜 著提供學校統整各學習領域之認 知、情意與技能等學習內容的機會, 且包括輔導、童軍教育等活動,在太 多領域可結合的情況下,雖然指定內 涵佔至少 10%的時數,但生命教育 是否受到重視則有待追蹤。此外,若 爭取獨立開課,不僅將牽動整體課程 時數的重新調整和安排,也將招致不 必要的批評和反彈。再者,生命教育 的影響並非立竿見影,因此學習者需 要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接觸和陶冶才 能發揮功效(吳庶深、黃麗花,民 90) 。 所以,在無法增加時數或獨立成 科,又期望生命教育能在教育體制中, 獲得更多、更長期的實踐機會,勢必 要以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此一問題。 由於生命教育的本質就有跨學 科、跨領域的統整性質,且若 能以各校需求為考量,設計出符合各 校條件的生命教育教學活動,正足以 反映九年一貫課程中發展學校本位課 程的理念和精神。因此,將生命教育 融滲於各學習領域中,進而發展 符合該校理念的教學活動,不但是生 命教育較理想的實踐進向,同時也擴 展了只有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 才能接觸到生命教育的限制。 尤其是若能與生命本身有直接關 連的自然學科中的生物面向切入 設計,更能讓學生在與各種生物之間 的互動裡,漸次達成了解生命、關 懷生命、愛護生命、尊重生命、欣賞 生命等認知與情意兼顧的生命教育 目標(吳永裕,民 90) 。 所以,正值九年一貫課程和生命 教育共同推展之際,本研究即試圖結 合二者,針對自然和生活科技領域, 在思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基礎下, 藉由研究者與教師合作的力量,共同 發展與設計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 領域的生命教育教學活動與教材,期 望能對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和生命教 育的推動有雙重的貢獻。 有鑑於上述的理念和動機,本研 究旨在根據九年一貫的課程大綱 和學校本位的課程理念 ,結合合作 之國小資源與其教師,設計融入國小 四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生命教 育教學活動與相關教材,完成教學活 動的實驗,評估學生在情意方面的成 效,並藉此修正教學活動與相關教材。 三、結果與討論 - 29 - 由研究者與彰化縣某國小之三位 在職自然科教師共同組成研究小組, 根據文獻探討和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 生活科技綱要先完成下列要項:(一) 界定出本研究生命教育涵蓋的認知、 情意、技能範疇(附件一) ;(二) 擬出善用既有活動單元和學校資源, 並考量教師能力和經驗 、 分析既有 課程,找出可融入或可強調出生命教 育的部分,並確認生命教育單元目標 、 兼顧認知和情意的調合 、 與學生 生活經驗做連結,並提供與生命互動 的機會等四項活動設計原則;(三) 就該校四年級上學期採用的康軒版 拜訪自然之單元和其內容為基礎 (版權使用同意書見附件二) ,配合該 校的校園資源和進度,設計為期六週、 共十六節課的融入式生命教育活動三 個模組(教案見附件三、四、五) ,以 及模組一之各子活動的學習單(附件 六) 。其中,模組一為教學實驗所採用, 包括六個活動,其中三個為外加式的 生命教育教學活動,分別是矇眼找 樹、建造一棵樹、我是黃鵪菜 。實驗 組和對照組之教學流程如附件七、八 所示。 教師和學生樣本選自研究小組中, 一位教學年資達 18 年(任教自然科 8 年)的資深教師,及其任教的兩個班 級,以隨機方式選定實驗組和對照組。 兩組學生除了同時進行紫茉莉種籽的 種植外,實驗組會藉由活動內容強調 出生命方面的情意體會,同時也較對 照組多進行三個融入式的生命教育活 動;對照組則依教師平時上課的方式 進行教學,並不強調對生命的感知。 收集的資料包括各活動單元的學習 單、學習心得總結單、教室觀察記錄、 師生個別的訪談內容、教師日誌等。 而比較兩組學生九十學年第二學期的 自然科與國語科之總成績,統計上未 達顯著差異(p0.05 ) ,這表示兩組學 生在自然科和語文能力的表現相當。 教學實驗為配合學校進度,時間 由 91 年 10 月 24 日進行至 11 月 29 日, 共六週,16 節課,每週三節課。由於 生命教育重視對生命的覺知和體驗, 除了認知的成份外,多屬情意方面的 體會,故本研究的分析重點將以學生 表達的情意面向為主。重要的研究結 果如下: 學習單元一、四、五 ,以及 種植紫茉莉為兩組學生皆進行的 活動,故可作為強調生命教育對兩組 學生學習成效影響的比較基礎;學習 單元二、三和六只有實驗組經歷,再 輔以其他資料,則反映學生對生命教 育活動的感受和意見。 而本研究收集的資料以文字內容 的質性資料為主,因此先針對學習單 上的文本進行情意語詞的編碼和 登錄。編碼的根據為文本上的語詞使 用內容,以及本研究於生命教育情意 目標的分類。分類後的語詞可區分為 欣賞、尊重和關愛、反省和自覺 三大項,編碼系統如附件九。由研究 者與一名碩士級的研究生共同執行登 錄,經多次討論後,評分者信度達 0.90。 (一)兩組學生情意表現的統計和比 較 1.情意文字語詞的表達 根據編碼系統,將學習單一和五 分別就欣賞、尊重和關愛、反省和 自覺三方面分別做情意語詞的登錄, 一方面統計各組情意語詞出現的次數, 30 另一方面也進行 t 考驗,比較兩組學生 的差異。 結果發現實驗組(N=34)和對照 組(N=35)的學生在欣賞、尊重和 關愛、反省和自覺三方面之情意語 詞的統計次數上,就學習單一而言, 實驗組分別是 33、130、32;對照組分 別是 35、124、55,t 考驗後並無顯著 差異。而經過十節上課後所填寫的學 習單五,就實驗組而言分別是 69、127、91;對照組則為 39、117、72,經 t 考驗後,只有欣 賞的層次達到顯著差異(p0.01) , 其餘並無顯著差異(表一) 。顯然地, 整個生命教育融入活動之初,兩組學 生的生命情意表達並無明顯差異,但 到了活動五即呈現出一些不同,這表 示生命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的設計,在經過四週的時間後,整體 來看確實出現些許的成效。 表一 學習單 1、5 統計分析表 學習單 學習單 1 學習單 5 分類/組別/ 統計值 實驗組 N=34 對照組 N=35 實驗組 N=34 對照組 N=35 出現總數 33 35 69 39 平均 0.97 1.00 2.03 1.11 標準差 0.72 0.84 0.97 0.90 欣 賞 t-test -.156 4.067 * 出現總數 130 124 127 117 平均 3.82 3.54 3.74 3.34 標準差 1.88 1.56 1.73 1.26 尊 重 和 關 愛 t-test .675 1.075 出現總數 32 55 91 72 平均 0.94 1.57 2.68 2.06 標準差 1.37 1.75 1.43 1.63 反 省 和 自 覺 t-test -1.661 1.678 *p0.01 2.生命一詞的使用 若進一步就學習單一和五之文本, 出現生命一詞做統計和比較,可 以獲得如表二的結果。對照組在兩份 學習單上皆沒有人次提及生命一 詞,而實驗組的學生在學習單一時, 只提及六人次,之後的學習單五則增 加至 23 人次,且與對照組比較下,達 到顯著差異(P0.01) 。 表二 學習單一和五中生命一詞的使用統計 學習單 學習單 1 學習單 5 統計組別 實驗組 N=34 對照組 N=35 實驗組 N=34 對照組 N=35 總人次數 6 0 23 0 平均 0.18 0.00 0.68 0.00 標準差 0.63 0.00 0.88 0.00 生 命 一 詞 顯著性 0.110 0.000 * *p0.01 整理實驗組使用生命一詞的 文句如下: SE14-1(指實驗組學生第 14 號 學習單 1 ):我們有生命,樹 也有生命,所以我們要愛護它們。 SE33-1:因為樹和人一樣也有生命, 有生也有死。 SE03-5:我以後不會去它或踐 踏它,因為我知道野花野草也是有 生命的。 SE08-5:我不會去拔除它們,因為 它們也有生命。 SE23-5:野花野草也有生命的,所 以我們要好好對待它們。 會造成對照組在填寫學習單時皆 未用到生命一詞的原因,與教師 於對照組中上課時未強調對生命 的欣賞、關愛、反思和自覺有關。教 師在教學後的訪談(91/11/15)中就說: 實驗組在上自然課期間,為了強調 出融入生命教育的理念,我就常常用 到生命一詞來形容生物個體,但 對照組則盡量避免,因此我發覺到後 來,實驗組學生比較會用生命一 詞去表達他們的想法。 而由研究者的 教室觀察也發現教師在教導對照組學 - 31 - 生時,都是以直呼樹或花或草名的方 式進行上課,並未提及生命一詞; 相對地,實驗組在上課中,教師除了 直呼具體的生物名稱外,也會適時地 以生命的概念涵蓋所提及的生物 物種。 3.兩組學生對生命的體驗 至於反映在欣賞、尊重和關愛、 反省和自覺各層次的生命體驗,雖 然兩組學生都有情意方面的展現,且 敘述的語詞都很簡短,例如很美麗、 很漂亮、要好好愛護我、對待我 等等,但強調生命教育的實驗組就較 對照組表達出更多元和豐富的感受和 想法。此點除了可由學習單一和五上 的文句敘述分析出外,學習單四中對 各題的回答內容也能說明融入生命教 育的一些成效。例如:野草(野花) 長得如何?為什麼? SE05-4:野草長得很舒服,因為它們 都綠綠的,有生命,外表也很漂亮。 SE04-4:密密麻麻的一眼看過去, 有的全部都是,有的只一棵長在牆邊, 它們自由的生長,好奇妙喔! SE11-4:像人一樣有生命,也有美的 地方。 SE23-4:很美麗。心情不好的人,看 一看花就會很高興。 值得一提的是,就自覺和反省 的層面而言,學習單一和五上你曾 對樹或花草做過哪些事、做時的心裡 感覺和現在的感受 、 假如你是一棵 樹或花草,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 、 活動後你會如何對待樹木等問題, 即是在促進學生對自身行為的自覺和 反思。而從兩組學生回答的內容中, 可以發現實驗組較對照組有更多這方 面的體會,也展現較多同理心的 敘述。 SE15-1(以前隨便摘樹葉):我本來 沒有想過樹有痛的感覺,我覺得應該 向它說對不起。 SE02-5(以前隨便摘花):原來它們 也是有生命的,我也知道還有更多不 會傷害它的事。 SE03-5(以前隨意踐踏):很後悔, 因為我那時候不知道野花野草有生命, 踩它它也會痛,所以我現在不會隨意 踐踏它了。 SE16-5(以前會拔除):很難過,因 為草是有生命的,我們也有生命,我 們對不起你們(野草) 。 相對地,對照組的學生在未強調 生命教育下,雖然也進行一些反思, 但多僅止於說自己很難過 、 以後 不會摘了 ,甚至表示沒有感覺 、 沒什麼大不了等簡短的語詞,不 像實驗組學生有較深入的體會和敘述。 由此可知,對小朋友而言,透過活動 引領他們學習尊重和愛護生命不但有 其必要,而且也不能忽略潛移默化的 成效。 此外,從教師本身的教學日誌裡 可找出一些反映實驗組學生較對照組 學生較投入活動的訊息,且平時有較 多對生命的領略。由第二週 (91/11/1)和第五週(91/11/22)的教 師訪談記錄可以了解此點: I:你認為兩組學生在領略生命教育 上,兩週(五週)以來有沒有什麼差異? T(第二週的訪談):大概是因為才 上兩週,所以目前還看不太出來,不過因 為實驗組多了一個融入活動建造一棵樹 ,感覺上學生玩得很盡興,但秩序有些亂。 32 T(第五週的訪談):上了一個多月 以來,我覺得有些差異出現了。像實驗組 的小朋友會在平時跑來跟我說一些平常發 生跟生命有關的小事,例如蝴蝶飛進教 室,他們合力把它趕出去。 我問他們: 為什麼要把它趕出去?他們跟我說: 因為蝴蝶有生命,會幫忙花傳粉,會讓 它們結果等。 而且,不止一個小朋 友,也不止一次跟我說。另外,在我 自己的觀察裡,實驗組的小朋友在觀察植 物上,也比較小心。我記得帶學生到校園 中觀察植物,只要有人用力踩野花野草, 就有人會大聲制止。諸如此類的小地方, 是在對照組中是看不到的。 (二)種植活動心得的比較 除了學習活動外,兩組學生於教 學實驗活動開始的第一週,每個人在 教師指導下,種下紫茉莉的種子數顆, 並於當天起,每週寫下兩次觀察記錄 和心得。同樣地,實驗組的學生在記 錄上,仍有較多關於生命情意的展現。 但由於此活動兩組都進行,所以大部 分學生或多或少都流露著對植物的關 懷和愛護,這顯示一方面學生並非完 全對生命無任何的感受,另一方面也 說明只要提供適當的活動,且加入一 些引導,就能將學生對生命的情意感 受激發出來。從種植活動心得和植物 生長觀察記錄表上,可以支持這樣的 推論,舉例如下: SE27:很高興能為它們澆水、除草。 SE23:我可以種到你真是我的福氣, 我會每天幫你澆水,讓你快快長大。 SE33:幫植物澆水很開心,因為看它 們天天長大,我真的好高興。 SE30:很有心情幫它澆水和施肥,我 覺得很快樂。 SC31:它現在長大了,我很開心,因 為這是我第一次種花成功,也是我努 力得到的。 SC08:本來是一個幼苗,想不到長大 後竟然這麼漂亮。 SC28:因為沒種過花想種一種,想自 己已經把花種成功了,很快樂。 (三)外加活動對實驗組的影響 實驗組除了原課程之外,還融入 了矇眼找樹、建造一棵樹、我是昭 和草等三個活動,學生在經歷此三 個活動後,也紛紛體會到對生命的知 性和感性面。這些結果可以反映在 觀察、同理心、知識建構三方面 上: 1.不只會運用眼睛做觀察 SE06:地上的野花還有一些香味,讓 人聞起來很舒暢。 SE17:我現在也會用摸的或聞的來感 受葉子。 2.引發出同理心 SE03:如果是需要摘葉子,我會少摘 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去摘一些,樹的 葉子就會變得很少,樹木有可能會枯 死。觀察花的時候,我絕對不會 摘下來,因為摘一朵花就少結一個果 實,少結一個果實就會少一棵樹。 SE20:觀察野花野早時不要動它,因 為它們也有生命,所以不能傷害。 SE23:摘一片葉子來觀察就好,不要 摘太多片,如果摘太多片,對葉子會 有傷害。 SE27:觀察時不把野花野草拔起來, 因為它們也有生命的。 SE30:摘葉子都只要摘一次就好了, - 33 - 摘很多片的話,樹會很痛、很難受, 它沒辦法行光會作用。 3.加深對知識建構的印象 I:在建造一棵樹的活動中,你扮演樹 的什麼部位? SE02:木質部。 I:你有什麼感覺或感想? SE02:木質部可以把水送上去,一定 要把水送上去,才能製造養分。本質 部是很重要的部位。 I:老師以前教過這些,你想起來了嗎? SE02:嗯 不知道。 I:你扮演時有什麼感受啊? SE02:很有趣,好玩!我希望以後還 能再玩,再從裡面學東西。 四、結論 Krathwohl, Bloom 和 Masia(1956 )對教育中情意目標的分 類裡, 接受 (receiving or attending) 初列為第一個層次,他們認為學習者 願意參與一些已發生的現象或已出現 的刺激,並注意到自己所經歷的事物 和經驗,即是所謂的接受 (引自 Frazee & Rudnitski, 1995) 。所以,提 升學習者接受的知覺和敏銳度, 即是促進學生體會和領略情意方面的 首要任務,而生命教育活動正是以此 一目標為依歸而進行設計,希望學生 在非教條式的啟發下,親身體驗和表 達自我對外在生命的感受。 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學生在經歷 六週生命教育融入原自然科課程單元 拜訪自然後,較控制組表現出更 多對生命的體會、情意上的學習。這 除了表示融入活動是可行的,不能忽 略其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且值得 推廣外,同時也說明只要經過適當的 設計和安排,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和強 調,在經歷一段時間後,學生的行為 表現就能顯現出一些生命教育學習上 的成效。而事實上,學生在進行活動 前就已從過去的學習經驗裡,帶著或 多或少有關生命的知識和經驗;同時, 有關生命的情意體會是需要時間去孕 育的,因為情意發展是連續、漸進 和動態的內化過程(Edwards, 1990) 。 所以,如何藉著融入的活動和充足的 時間來強化、修正和導引他們經歷正 向的生命教育,正是生命教育活動設 計上必須多加考慮和注意的地方。 五、成果自評和未來研究建議 本研究所獲致的成果與原計畫之 目標相符,且所開發的教案可直接提 供小學教師應用與參考,然而實驗上 仍有一些待改進的地方: 1.教師本身:從活動設計完成,到 真正能將活動的理念與精髓落實,其 關鍵就在教師 。參與本研究的教師 雖然意會到生命教育的重要,也親自 參與活動內容的設計,但由於其在過 去的教學經驗中,甚少引領學生去體 會生命教育情意的部分,所以他 在訪談中提及:雖然實驗前曾花許 多時間消化教材,提醒自己在實驗組 要多注意情意方面的引領,但因之前 沒有做任何的演練,所以教起來還是 會忘東忘西的,尤其在教室管理方面 的問題一浮現,往往就會忽略把握生 命教育上可發揮的地方 (91/10/25) 。 而從觀察筆記的記錄中, 教師剛開始 有些生疏,對提醒生命教育的部分表 達的不太自然,直到下課時間,與老 師做溝通後,次一節教學時,才比較 進入狀況 (91/10/30)的記載,正呼 34 應了此點。這表示教師也必須經過多 次練習才能更自然且熟練地將生命教 育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引導 出。 2.設計的內容過多:生命教育方面 的情意體會需要充分的時間,但對於 一次上課只有四十分鐘的小學課程, 往往整頓小朋友專心就已耗去一些時 間,再加上原本認知的部分不能跟著 減少,所以造成授課教師若花時間引 領學生體會生命教育情意部分時,往 往耽心認知部分沒上到的狀況,以致 於有幾次觀察到教師情意部分草草收 尾,反而回到其較熟悉的認知部分進 行教學,或是匆匆結束生命教育的活 動。顯然地,在上課時數不變的情況 下,生命教育的融入活動設計必須做 出更彈性的調整,以因應實際教學狀 況。 3.小朋友語彙表達的限制:多數學 生對生命情意的抒發只能訴諸於短句 或簡單的用詞,例如很美、很漂亮、 很好玩、很可愛等,這使得學生對 生命的情意感受的外顯表達,受到很 大的限制,也因此在分析結果時,即 使學生已有更深入的感觸,也往往不 易在文字或口語上檢視出。 總之,生命教育的融入是值得開 發且可行的,在潛移默化中從小影響 學生對生命的體驗。至於未來的研究 上,在理論方面,可朝向更深入的生 命教育與情意教育理論基礎做探究, 或者分析現有課程中,生命教育的潛 在內容;實務上,則可繼續設計更多 元的活動模組,融入現有中小學課程 或師資培育課程;或是探究教師對生 命的信念,如何影響其在生命教育的 實踐等。 六、參考文獻 吳永裕(民 9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基 礎概念。出自生命教育論叢,何福 田主編,頁 29-37。台北:心理。 吳庶深、黃麗花(民 90),生命教育概 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台北:學 富。 教育部(民 90a),教育部網站電子公 告 (.tw/bbs) 。 教育部(民 90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 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鄭金川(民 89),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 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生命 教育全球資訊網 () 。 Krathwohl, D. R., Bloom, B. S., & Masia, B. B.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 Affective domain. New York : David Mckay. Edwards, L. C. (1990). A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creative arts.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Frazee, B. M. & Rudnitski, R. A. (1995).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s: Theory, classroom application and field- based connections. Boston: Delmar Publishers. - 35 - 附件一:本研究生命教育認知、情意、技能之範圍圖 生命教育 出生 死亡生、死之間 認知目標 尊重關愛分享觀察 欣賞 主動觀察動物、植物 反思過去對待不同生命體的行為 尊重、關懷、愛惜不同的生命體 欣賞各種生命體 知道不同生命體之型態、特徵、食性、行為知道不同生命體生長與維持生命所需之條件知道不同生命體之各器官功能及繁衍子代方式瞭解人與其他生命體是生命共同體瞭解生命多樣性對大自然的重要 情意目標技能目標 人與自己 人與他人 人與自然 人與宗教 生物 環境 比較照顧 能分辨各種生命體間的異同會照顧動物、植物 認識瞭解 分享對待不同生命體的感受 反省 36 附件二:版權使用同意書 - 37 - 附件三:教學活動模組一 生命教育融入拜訪自然單元教學設計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 單元名稱 拜訪自然 教材來源 康軒版第三冊第三單元 教學年級 四年級第一學期 設計者 高宗賢 教學者 高宗賢 教學時間 16 節(640 分鐘) 指導者 林樹聲 教 學 研 究 (一)單元位置 (二)教學重點 1.觀察自然的方法 2.植物各有其外形特徵與特殊構造 3.動、植物相互依存的關係 4.製作校樹名牌 5.野花野草生長的環境 教 學 注 意 事 項 1.觀察植物時,應儘量避免選擇有毒的樹種;另外,應提醒學生不可隨便食 用植物任何部位,以免誤食有毒植物;要小心植物有沒有刺或毛毛蟲;不 可以驚擾在樹上發現的小動物,以免自身受到攻擊,或是危害小動物的生 命,若是發現有虎頭蜂的蜂巢,則可以通知附近消防隊來處理。 2.不可透過放大鏡、望遠鏡對著太陽看,以免傷害眼睛。 3.在觀察的過程中,對於所有的動植物請儘量維護原貌,不要蓄意加以傷害, 培養孩子尊重生命的態度。 4.對於被我們觀察的植物,要引導學生心存感激。 拜訪自然 水生家庭 植物的根莖葉 有趣的植物 大家來種菜 植物的花和果 - 38 - 教 案 說 明 1.紅色字體出現在教學活動欄,表示融入生命教育之教學活動內容。 2.紅色字體出現在生命教育目標欄,表示現有教材內容可連結但該教材 未強調之生命教育目標。 39 學 習 目 標 (一)對應能力指標: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 2-1-2-1 察覺不同植物各其特徵,可資辨認;並察覺動物做什麼活動。 2-2-1-1 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工具如放大鏡、望遠鏡來 幫助觀察。 2-2-2-1 實地種植一種植物,並彼此交換經驗。藉此栽種知道植物各有其 特殊的構造,學習安排日照、提供水份、溶製肥料、選擇土壤等 種植的技術。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 ,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二)教學目標 原有教材單元目標 生命教育目標 認 知 1-1 透過實地觀察,察覺樹木、野 花野草各有其外形特徵與特殊 構造。 1-2 瞭解植物與動物之間彼此其有 相互依存的關係。 1-3 由栽種植物過程中,知道植物 生長過程的變化。 2-1 認識不同生命體之型態、特徵。 2-2 瞭解不同生命體之間,有相互 依存及互相影響的關係。 2-3 知道不同生命體生長與維持生 命所需之條件具有獨特性。 2-4 藉由播種花的種子,長出新生 命體,而認識生命。 2-5 瞭解生命多樣性對大自然的重 要。 情 意 1-4 由觀察與體驗自然活動中,獲 得與發現新知,培養信心、樂 趣及關心自然的情操。 1-5 由長期種植的過程中,培養細 心、耐心。 2-6 喜歡親近植物,並主動關心生 長狀況。 2-7 於觀察植物的過程中,欣賞生 命與尊重生命。 2-7 培養學生愛護花草樹木的心, 進而愛惜生命。 2-8 分享對生命的各種感受 技 能 1-6 會以感官 看 、 摸 、 聽 、 聞 來觀察校園植物。 1-7 透過討論與實地觀察校園中的樹木、 野花野草,學會觀察植物的方法 1-8 製作校樹身分證能把握樹木的特徵 1-9 使用調查表,記錄觀察樹木、野花 野草的結果。 1-10 由栽種植物過程,學會照顧植物 方法。 1-11 會利用圖書館或網路搜尋資料。 2-9 會觀察植物。 2-10 會照顧植物。 - 40 - 教 學 資 源 教師:校園常見植物掛圖、植物圖鑑、放大鏡、望眼鏡、皮尺、 學生:放大鏡、望眼鏡、皮尺、製作名牌之工具與材料、舊報紙 41 教學 目標 教 學 活 動 生命教育 目標 評量方式 備註 1-1 1-6 2-1 2-7 1-1 2-8 準備活動 播下花的種子 每位學生給予紫茉莉種子 3 粒種植於 花盆中,豎立牌子標明種植者、日期。 學生每日照顧植物,長期觀察並作紀錄。每週上課 前 3 分鐘詢問學生照顧情形,並請學生口頭發 表心得。 第 1 節開始 活動 1-1:和樹交朋友 引起動機 教師:小朋友,喜不喜歡到教室外面上 課? 教師:在樹下上課的感覺如何? 教師:你曾經發現跟樹有關的有趣事情? 教師:閉上眼睛,給你一分鐘,感覺你 的週遭有什麼自然的聲音? 發展活動 教師:對於樹木,我們可以從哪些部位 來認識一棵樹? 先讓學生各小組自由討論,再分別發表。 教師將學生有創意的想法記錄在黑板上, 再逐漸歸納到從樹幹 、 樹葉 、 樹的 花和果實等三個部位來觀察。 觀察樹的枝幹 教師: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式來觀察樹 的枝幹? 讓學生自由發表可以用怎樣的方式來觀察 樹的枝幹,請學生示範一下觀察的方式 教師:遠遠看一棵樹,外形接近什麼形 狀? 教師:樹皮的紋路讓你有何感覺?美不 美? 讓學生看看樹皮的紋路,並摸一摸,說出觸感 會照顧植 物 關心生命 感受其他 生命體的 存在 欣賞生命 觀察、作紀 錄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小組討論、 發表 自由發表 小組討論、 發表 能說出感覺 開學 初種 植 上課 地點: 一棵 大樹 下 - 42 - 教學 目標 教 學 活 動 生命教育 目標 評量方式 備註 1-2 2-2 1-7 2-7 2-7 2-9 2-5 1-6 1-1 及觀察結果。 教師:樹皮有什麼功能? 教師:人類用刀子割樹皮或釘釘子,你 覺得樹會怎麼樣? 讓學生用放大鏡或望遠鏡看看樹幹上有沒有其 他植物生長;有沒有昆蟲或小動物在活動;有 沒有鳥窩、蜂窩、蟻窩等。 教師:哪位小朋友瞧見樹上有其他生物? 說說看。 教師:這棵樹木與這些生物之間有何關 係? 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不可透過放大鏡或望遠鏡 對著太陽看,以免傷害眼睛。 量樹圍:學生站在樹幹前,在與自已的胸 部等高的樹幹上利用皮尺測量樹圍。 教師:觀察樹木時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教師:如果發現樹上的小動物時,要怎麼 做? 教師:看到鳥巢裡有可愛的幼鳥時,要 怎麼做? 教師:如果發現虎頭蜂的蜂巢時,要怎 麼做? 觸摸樹幹時,要小心樹幹有沒有刺或毛毛蟲。 若是發現虎頭蜂的蜂巢,馬上通知老師, 請消防隊來處理。 教師:經過這些觀察活動後,你有什麼 心情感言向大家分享? 教師:人類該如何與其他生物相處? 第 1 節結束 第 2 節開始 觀察樹的葉子 教師: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式來觀察樹 葉? 先請學生思考並自由發表可以用哪些方式觀察? 再歸納學生的發表。 教師:所有葉子的顏色和形狀都相同嗎? 感受植物 生命體 知道不同 生命體相 互影響 關心生命 關心生命 關心生命 分享經驗 尊重生命 體 感覺生命 說出感受 自由發表 說出相互依 存關係 測量出樹圍 小組討論、 發表 自由發表 自由發表 自由發表 說出感受 自由發表 小組討論、 發表 自由發表 說出異同處 43 教學 目標 教 學 活 動 生命教育 目標 評量方式 備註 2-1 2-7 1-6 1-2 1-6 1-2 2-7 1-6 1-6 2-9 1-6 1-6 1-7 教師:小朋友請收集地上的落葉,看看 落葉的形狀和顏色與樹上的葉子有 什麼異同? 教師:落葉與樹上的葉子,摸起來有什 麼不一樣? 提醒學生注意安全:有時葉子上有毛毛蟲,不 要直接用手去觸摸。 教師:葉子就像樹的衣服,除了有特殊 情形,不要摘樹上的葉子,想想看, 如果你的衣服被別人剝光,你的感 受如何? 教師:有哪些特殊情形?我們可以摘葉 子? 教師:所有葉子摸起來的感覺都一樣嗎? 教師:葉子上面有小動物活動的痕跡嗎? 有小動物住在上面嗎? 教師:可以利用放大鏡觀察葉子的正反 兩面,是否有小動物活動的痕跡? 教師:找一找樹上有沒有捲起來的葉子, 剝開來看看裡面是否有小動物? 教師:找到小動物後,你要如何處理? 教師:葉子的氣味都相同嗎? 教師:各組摘一片葉子,揉一揉葉子, 聞聞看有什麼氣味? 引導學生不隨便摘葉子,各組只摘一片葉子,減 少對植物的傷害。激發學生感激之心,感謝 樹先生的犧牲讓我們得以做研究。 教師:經過這些觀察活動後,你有什麼 心情感言向大家分享? 第 2 節結束 第 3 節開始 觀察樹的花與果實 教師: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式來觀察樹 木的花和果實? 教師:小朋友,校園裡有哪些樹正在開 體的不同 狀態 尊重生命 愛惜生命 關心生命 分享經驗 說出異同處 說出感受 小組討論、 發表 說出不同之 處 利用工具觀 察 發表並行動 自由發表 自由發表 說出感受 說出觀察的 方式 自由發表 - 44 - 教學 目標 教 學 活 動 生命教育 目標 評量方式 備註 2-7 1-6 2-7 2-3 2-8 2-8 1-2 2-8 2-9 1-7 1-9 1-9 2-7 1-1 1-2 花?哪些樹已經結果? 用望遠鏡觀察樹上的花,問學生你發現 了什麼? 教師:用望遠鏡看看,樹上的花或果實 上有沒有小動物在活動? 教師:觀察時要注意什麼? 教師:如果發現小動物在樹上活動,我 們要怎樣做? 教師:小朋友,請撿拾落花,聞一聞有 什麼氣味? 教師:你覺得這些花美不美?為什麼? 教師:你認不認為花也是有生命的?為 什麼? 教師:請撿拾掉落的果實,聞一聞有什 麼氣味? 教師:可不可以摘取樹上的花和果實? 為什麼? 教師:剝開果實看看裡面,你發現了什 麼?有沒有種子?有沒有小動物 教師:剝開果實後,如果發現裡面有小 動物時,要怎樣處理? 教師:經過這些觀察活動後,你有什麼 心情感言與大家分享? 第 3 節結束 第 4 節開始 實地觀察一棵樹 應用前面所學到的觀察方法,實地觀察一 棵樹。 請學生依據之前的學習活動,檢視習作一 (p12 - 14)中觀察一棵樹的紀錄內容,提出 不了解的地方或提出有哪些需要調整,由教師 統一說明。 讓學生實地到校園觀察樹木,並做紀錄。 提醒學生觀察記錄時,可以順便收集一些與這 棵樹有關的落葉、花或果實,以利後續的學習 活動。 教師:實地觀察樹的時候,如何對待 尊重生命 欣賞生命 認識生命 愛惜生命 愛護生命 愛護生命 分享經驗 關心生命 欣賞生命 關懷生命 利用工具觀 察 自由發表 說出不干擾 小動物 說出氣味 說出理由 說出理由 說出氣味 說明原因 說出觀察結 果 說出將果實 放回原處 說出感受 能細心觀察 一棵樹,並 將觀察結果 記錄在習作 裡。 說出正確方 式 分組討論、 45 教學 目標 教 學 活 動 生命教育 目標 評量方式 備註 1-7 1-7 1-7 2-8 2-3 2-6 2-8 2-9 2-8 樹木本身與其他生物? 歸納 學生分組發表活動 1-1 之學習 觀察一棵樹可以從樹的枝幹、葉 子、花和果 等三個部分來進行。 觀察時可以藉由五官來進行觀察,並且應注意 到樹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關係。 探索樹幹時,可以對樹形、樹皮、 樹幹上的 其他動、植物等進行觀察。 探索樹葉時,可對形狀、顏色、觸感、氣味、 小動物活動的痕跡等進行觀察。 探索樹的花和果實時,可對花和果的氣味、內 部構造以及在上面活動的小動物等進行觀察。 進行觀察時,儘量減少對植物本身的傷害。 進行觀察時,應注意安全,並愛護其他的生命。 第 4 節結束 第 5 節開始 融入活動(一):建造一棵樹 教師:小朋友,經過前面的觀察活動, 我們已了解樹的構造,現在讓我們 全班小朋友來模仿、建造一棵大樹。 學生依樹的構造分成四組(主幹、木質部、韌 皮部、樹根) ,組成一棵樹,再依老師口 令喊出口號並做動作。 活動過程詳見附錄二之一。 教師:一棵大樹是如何長成?需要多久 時間? 教師:大樹生長過程會遇到什麼困境? 教師:樹會如何應付這些困境? 教師:樹的成長是如此的漫長、辛苦,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樹木? 教師:經過這個活動後,你有什麼心情 感言與大家分享? 第 5 節結束 關懷生命 愛惜生命 了解生命 成長之可 貴,進而 愛護生命。 分享經驗 關心、愛 發表 說出自己的 意見 能說出自己 的感受 - 46 - 教學 目標 教 學 活 動 生命教育 目標 評量方式 備註 2-9 1-8 1-8 1-8 1-8 2-8 2-8 第 6 節開始 科學閱讀 讓學生閱讀課本 p46樹醫生的故事 。 教師:故事中主角為什麼想當樹醫生? 教師:樹醫生對樹木來說,重不重要? 為什麼? 教師:對於這篇故事你們有什麼樣的感 想?說說看 第 6 節結束 第 7 節開始 活動 1-2:製作校樹身分證 發展活動 教師:校園的樹大都沒有名牌,現在我 們為校樹製作身分證並掛在樹上, 好不好? 製作校樹身分證 教師:我們要如何製作校樹身分證? 學生自由發揮創意或依學生觀察的結果創作。 教師:校樹身分證要包含哪些內容? 根據習作一的觀察紀錄內容,校樹身分證大致 應包括樹名、樹幹、樹葉、花和果實的特徵、 樹圍等。 教師:校樹身分證要如何設計,才會吸 引別人來認識這一棵樹? 設計上最好能圖文並茂,文字敘述不要過多, 要強調每棵樹獨特或令人印象深刻之處。 動手做校樹身分證 依據習作一的調查紀錄,繪製一張校樹身 分證。 教師:如何使校樹身分證能保存久一點? 學生利用課後時間為校樹身分證添加保護措施。 護生命 分享心得 經驗 愛惜生命 愛惜生命 自由發表 自由發表 能說出感受 自由發表 自由發表 說出製作校 樹身分證時 應注意的事 項 製作校樹身 分證 說出保存方 法 將名牌保護 自由發表 說出不傷害 樹的方式 將校樹身分 47 教學 目標 教 學 活 動 生命教育 目標 評量方式 備註 2-1 2-9 2-3 1-6 2-3 2-7 教師:要如何將做好的校樹身分證掛在 樹上? 教師:用釘子將名牌釘在樹上的方法好 不好?為什麼? 教師:想想看,如何以不傷害樹的方式, 將校樹身分證掛到樹上。 將自己所做的校樹身分證掛置於樹上。 第 7 節結束 第 8 節開始 融入活動(二)矇眼找樹 兩個人一組,一人戴上眼罩,一人不戴眼罩把 蒙眼的人帶到自己喜歡的一棵樹前。 矇演的同學探索這棵樹,發覺這樹與眾不同之 處。 探索好了,挑一條迂迴的路線把他帶回到起點。 摘下眼罩,張開眼睛去找剛剛探訪的那棵樹。 詳細活動內容見附錄二之二。 教師:小朋友,這個遊戲好不好玩? 教師:你如何分辨尋找的樹與其他的樹? 教師:你有沒有覺得每一棵樹都是那麼 地獨特、那麼與眾不同!說說你的 感受? 第 8 節結束 第 9 節開始 活動 2-1:校園裡的野花野草 引起動機 教師:校園裡除了高大的樹木之外,還 有許多自然生長的野花、野草。野 花野草不是經人為刻意栽種,而是 自然生長的植物。 教師:你曾經仔細的觀察過它們嗎?走! 我們去拜訪它們。 分辨生命 異同 分享、探 索生命的 經驗和感 受 知道生命 體生長環 境之異同 證置於樹上 找出正確的 樹 有自己的方 式 感受生命的 獨特性 說出可找到 野花野草的 環境 - 48 - 教學 目標 教 學 活 動 生命教育 目標 評量方式 備註 1-7 2-7 1-11 2-9 1-7 2-8 發展活動 訪查校園的野花野草 教師:校園中哪裡可以看到野花、野草? 矮樹叢下方、樹木的下面、陰溼環境中。 校園實地訪查:帶學生到校園中有野花野 草的校區作實地的觀察。 教師:為什麼這些環境中會有野花野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镗工职业技能鉴定试卷(理论知识模拟)
-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ASPnet程序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建筑表现基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煤气领域求职者必-备面试题预测与实战解析
- 2025年市场营销师考试营销策略案例分析集
- 2025年财务经理面试指南与常见问题解答
- 下叉车岗位规范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4年浙江省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测试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物业行业高频问题与解答初级从业者常见问题解析
- 《全媒体营销》课件-10.2构建服务营销一体化与服务公关一体化的新型服务体验
- 废旧钢模板翻新工艺技术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产品散热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
- 2025-2030中国烟花爆竹市场竞争动态分析及前景销售格局研究报告
- 公司监控视频管理制度
- T/CECS 10103-202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铅锌、铁尾矿微粉
- T/CCASC 4003.1-2022氯碱工业成本核算方法第1部分:氢氧化钾
- 消防接警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级消防员技能鉴定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2025年中国TPU环保薄膜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智能客服运营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