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异常与疾病_第1页
染色体异常与疾病_第2页
染色体异常与疾病_第3页
染色体异常与疾病_第4页
染色体异常与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染色体病染色体病 1 本章重点 1、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及分类 2、核型及 丹佛体制丹佛体制 3、染色体显带核型的描述 4、 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类型及形成机制 5、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6、 常见染色体病的核型及形成机制常见染色体病的核型及形成机制 2 第一节 人类正常染色体 3 一、人类中期染色体形态结构一、人类中期染色体形态结构 4 人类染色体按照着丝粒的位置,分为三种类型 : 1/25/8 5/87/8 7/8 中 部 亚 中 部 近 端 部 末端处 中央着丝粒 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 染色体 近端着丝粒 染色体 5 二、人类正常核型二、人类正常核型 核型核型 ( karyotype) 一个体细胞中的全一个体细胞中的全 部染色体,按其大部染色体,按其大 小、形态特征顺序小、形态特征顺序 排列所构成的图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就称为核型。就称为核型。 核型分析核型分析 (karyotype analysis) 将待测细胞的全部将待测细胞的全部 染色体按照丹佛体染色体按照丹佛体 制经配对、排列,制经配对、排列, 进行识别和判定的进行识别和判定的 分析过程,称为核分析过程,称为核 型分析。型分析。 6 正常男性: 46, XY正常女性: 46, XX 7 8 1960,在美国丹佛 ( Denver ) ; 1963,在英国伦 敦; 1966,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三次人类细胞遗 传学的国际会议:制定和修订了描述有丝分裂中 人类染色体的一套标准命名系统 Denver体制 (一)丹佛体制(一)丹佛体制 ( Denver体制) 主要依据:染色体大小、着丝粒位置。 9 (二)、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及识别 组号 染色体号 形态大小 着丝粒位置 随 体 次缢痕 鉴别程度 A 13 最大 中央着丝粒 无 常见 1 可鉴别 B 45 次大 亚中着丝粒 无 C 612+X 中等 亚中着丝粒 无 常见 9 难鉴别 D 1315 中等 近端着丝粒 有 偶见 13 难鉴别 E 1618 小 中央着丝粒 无 常见 16 F 1920 次小 中央着丝粒 无 G 2122+Y 最小 近端着丝粒 有 10 11 染色体总数,性染色体 正常男性核型:正常男性核型: 46 , XY 正常女性核型:正常女性核型: 46 , XX 核型的描述: 11 (三)染色体显带与(三)染色体显带与 显带染色体的命名显带染色体的命名 G-显带:是最常用的显带方法显带:是最常用的显带方法 1、染色体显带技术 12 Q-显带:荧光显带,同 G显带带纹 13 所显示的带纹与 G带的深、浅带带纹正好相反,故称 为 R带( reversed band)。 R显带 14 C-显带:着丝粒显带 15 特异显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N带( NOR): 16 2、 染色体显带核型的命名 1p12 1号染色体 界标、区、带命名示意图 1971年巴黎会议公布人类细胞 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 (InternationalSystem for CytogeneticNomenclature, ISCN) 以染色体上的某些明显而 稳定的标志将染色体臂分 成区 (region),区再分成 带 (band)。 17 显带染色体(人类显带染色体(人类 1号染色体)号染色体) 带的描述:带的描述: 染色体号染色体号 臂的符号臂的符号 长臂长臂 q;短臂短臂 p 区的序号区的序号 带的序号带的序号1q32 1q32 18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19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 :是指染色体发生:是指染色体发生 数目数目 和结构和结构 上的异常改变。上的异常改变。 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 染色体结构畸变染色体结构畸变 20 一、染色体数目异常一、染色体数目异常 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 整倍体异常 非整倍体异常 21 (一一 ) 整倍体异常及其产生机制整倍体异常及其产生机制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 n为基数成倍地增 加或减少,形成多倍体或单倍体。 三倍体三倍体 (triploid): 3n 69 四倍体四倍体 (tetraploid): 4n 92 22 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的草莓 (上 ) 野生状态下的草莓 (下 ) 无籽西瓜 (三倍体西 瓜 ) 23 四倍体葡萄 二倍体葡萄 24 1、三倍体、三倍体 (triploid) 指体细胞中有指体细胞中有 3个染色个染色 体组,体组, 3n 69 人类全身性三倍体是人类全身性三倍体是 致死的,绝大多数三致死的,绝大多数三 倍体胚胎流产。倍体胚胎流产。 25 26 27 三倍体易于流产的原因:胚胎发育的 有丝分裂中,形成 三极纺锤体 ,染色体 在中、后期分布、分配紊乱 ,子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异常,严重干扰胚胎的正常 发育。 28 迄今只有 10余例胎儿活到临产前和出生时的报告。 核型有: 69, XXX; 69, XXY; 69, XYY 及二倍体 /三倍体 症状:智力低下,身体发育障碍、多发的畸形、外 生殖器畸形。生命力低下,多在生后一周内死 亡。 29 三倍体三倍体 产生机制:产生机制: 双雄受精双雄受精 双雌受精双雌受精 30 2、 四倍体四倍体 (tetraploid) 指体细胞中有指体细胞中有 4 个染色体组,个染色体组, 4n 92 临床上较三倍临床上较三倍 体更罕见,多体更罕见,多 以流产告终。以流产告终。 产生机制产生机制 : 核内复制 核内有丝分裂 31 第一次复制 第二次复制 核内复制 (连续复制两次): 4n=4 2n=2 肿瘤细胞 较常见 32 核内有丝分裂 (核没有消失) 2n=2 4n=4 复制 姐妹染色单体 分离而核膜未 消失 33 (二)非整倍体异常及其产生机制(二)非整倍体异常及其产生机制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了一条细胞内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了一条 或数条,形成非整倍体。或数条,形成非整倍体。 是临床上最常见 的染色体畸变类型。 亚二倍体亚二倍体 (hypodiploid) 超二倍体超二倍体 (hyperdiploid) 46条 34 1、非整倍体改变的类型、非整倍体改变的类型 单体型单体型 (monosomy) 三体型三体型 (trisomy) 多体型多体型 (ploysomy) 复合非整倍体复合非整倍体 35 ( 1)单体型)单体型 (monosomy): 某一号染色体某一号染色体 少了一少了一 条条 ,使细胞内染色体,使细胞内染色体 总数为总数为 45条。条。 常染色体单体型个体 一般难以存活,在流 产儿和死婴中常见 。 临床上只能见到 x染 色体单体型的个体 36 45, X 37 ( 2) 三体型三体型 (trisomy): 某号染色体增加了一某号染色体增加了一 条,使细胞内染色体条,使细胞内染色体 总数为总数为 47条。条。 最为常见的是最为常见的是 : 21三体型和性染色体三三体型和性染色体三 体型体型 ;其次是其次是 18三体和三体和 13三体。三体。 惟有 17号未见报道 绝大多数见于流产胚胎 或胎儿;少数存活,但 寿命短、伴严重畸形 38 21三体综合征 先天愚型 39 ( 3)多体型)多体型 (ploysomy): 某号染色体增加某号染色体增加 了两条或两条以了两条或两条以 上。上。 临床上只能看到临床上只能看到 性染色体性染色体 多体型多体型 的个体。的个体。 如: 48, XXXX 49, XXXXX 40 ( 4)复合非整倍体:)复合非整倍体: 细胞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色体数发细胞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色体数发 生异常。生异常。 假二倍体:细胞内有两种以上染色体数假二倍体:细胞内有两种以上染色体数 目发生异常,但增加和减少的染色体数目发生异常,但增加和减少的染色体数 目相等,结果染色体总数不变,还是二目相等,结果染色体总数不变,还是二 倍体,但不是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倍体,但不是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如: 48, XX, +21, +22 46, XX, -21, +16 41 2、非整倍体异常产生机制、非整倍体异常产生机制 一般与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染 色体分离机制异常有关。 染色体不分离 染色体丢失 42 ( 1)染色体不分离 减数分裂不分离 有丝分裂不分离 细胞分裂时, 某些染色体没 按正常的机制 分离,从而造 成两个子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 的不等分配。 单体型 三体型 造成嵌合体出现 43 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精子(卵子) 精(卵)原细胞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示减数分裂) 44 l 减数分裂 I不分离 减数分裂 II不分离 l 减 I不分离 l l 减 II不分离 n+1 n+1 n-1 n-1 n+1 n-1 n n 减数分裂不分离 45 2N N N 1 N 1 2N 1 2N 1 2N 1 2N 1 N 1N 1 N 1N 1 2N 2N 2N 1 2N 1 N N NN N 1N 1 2N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 不分离不分离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 不分离不分离 减数分裂不分离 46 2N+1 N 2N 2N 2N 1 2N 1 N N 1 NN N 1N 1 次级不分离 47 减数分裂不分离减数分裂不分离 初级不分离 (primary non-disjunction) 如果父母表型正常如果父母表型正常 ,但在形成生殖细,但在形成生殖细 胞(减数分裂)时胞(减数分裂)时 发生不分离,这是发生不分离,这是 一种新发生的染色一种新发生的染色 体数目异常,叫初体数目异常,叫初 级不分离。级不分离。 次级不分离 (secondary non-disjunction) 由于父母一方为三由于父母一方为三 体型,其生殖细胞体型,其生殖细胞 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在减数分裂时发生 的不分离,称为的不分离,称为 次 级不分离。级不分离。 48 是指是指 发生于受精卵的卵裂早期或在体细胞 的有丝分裂过程中 的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的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即可形成嵌合体,即可形成嵌合体 (mosaic)。 2N 2N 2N 2N 2N 2N 1 2N 1 2N 2N 1 2N 1 47/45嵌合体个体嵌合体个体 46/47/45嵌合体个体嵌合体个体 有丝分裂不分离 49 (2) 染色体丢失染色体丢失 (loss)或后期延迟或后期延迟 (anaphase lag) 46 丢失 46 45 46 46 45 45 46/45 嵌合体 在减数分裂或有 丝分裂中,一对 同源染色体或一 对姐妹染色单体 中的一条没能进 入任何一个子细 胞中,结果造成 其中一个子细胞 少了一条染色体 ,称染色体丢失 。 染色体丢失可导致亚二倍体 50 受精卵 核型: 45, X/46, XX 着丝粒未与纺锤丝相连 46 X X 中期 后期46 X X X 45 51 45, X 46, XX 行动迟缓、发生后期延迟 X X 52 53 染色体丢失发生在减数分裂中 MI分裂同源染色体丢失 MII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丢失 54 46 46 46 后期迟滞所致染色体丢失与嵌合体 形成 45 45 46 46 染色体丢失发生在 早期卵裂过程中,导 致 嵌合体 55 嵌合体 (mosaic) 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核型的细胞系所组 成的个体 例: 46, XX / 47, XX, +21 45, X / 46, XX / 47, XXX产生机理: 受精卵卵裂染色体不分离 受精卵卵裂染色体丢失 56 例: 第二次卵裂中 X染色体不分离 47, XXX 45, X 45, X / 46, XX / 47, XXX 合子( 46, XX) (图示两条 X染色体) 第一次有丝分裂 第二次有丝 分裂后期染 色体不分离 46, XX 46, XX 57 例:第二次卵裂中 X染色体丢失 46, XX 45, X46, XX 合子( 46, XX) (图示两条 X染色体) 第一次有丝分裂 46, XX 45, X / 46, XX X染色体 丢失 58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二、染色体结构畸变 基础:染色体断裂和基础:染色体断裂和 /或断裂后的异常重接或断裂后的异常重接 衍生染色体衍生染色体 (derivative chromosome): 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异常重接形成的各种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异常重接形成的各种 结构异常的染色体称为衍生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染色体称为衍生染色体。 分为平衡的畸变 和不平衡的畸变 59 (一)、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 1、缺失 deletion( del) 3、易位 translocation(t) 4、插入 insersion(ins) 2、倒位 inversion( inv) 60 7、双着丝粒染色体 dicentric chromosome(dic) 6、等臂染色体 isochromosome( i) 5、环状染色体 ring chromosome ( r) 61 1、缺失 deletion( del) 部分单体型部分单体型 (partial monosomy) 染色体断裂后,断片不再与断端相接,造 成染色体片段丢失。 末端缺失末端缺失 中间缺失中间缺失 62 1 2 3 4 5 6 7 5 1 2 3 4 6 7 1 2 3 4 5 6 7 中 间 缺 失 末 端 缺 失 63 末端缺失末端缺失 (terminal deletion) 简式: 46, xy, del( 4)( q27) 详式:详式: 46, xy, del( 4)( pter q27:) 4q27 64 46, XX(XY), del(5)(qter p 15:) 65 中间缺失中间缺失 (interstitial deletion) 4q25 4q13 简式: 46, XX, del( 4)( q13q25) 繁式: 46, XX, del( 4)( pterq13 : q25qter ) 66 2、倒位 inversion( inv) 一条染色体发生两次断裂,两断裂点中间 片段旋转 180重接, 造成染色体上基因顺序 的重排。 臂内倒位 臂间倒位 67 臂内倒位臂间倒位 68 倒位倒位 (inversion, inv) 69 倒位倒位 (inversion, inv) 70 由于无遗传物质的丢失,表型一般无影响 ,故称倒位携带者。但其配子在同源染色 体配对时会形成倒位环,如发生交换,可 形成有缺失或重复的配子。 71 倒位环 (inversion loop) 臂间倒位臂间倒位 (pericentric inversion) 72 臂间倒位臂间倒位 (pericentric inversion) 倒位环 (inversion loop) 73 染色体臂间倒位是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在人 群中发生的概率约 1%-2%,其中最常见的是 9号染色 体臂间倒位。已有报道亚洲人群中, 9号染色体臂间 倒位在新加坡胎儿中发生率为 1.2%,韩国新生儿中 发生率为 1.9%,日本人群中发生率为 1. 95%,中国 新生儿中发率为 0. 82%。 74 75 臂间倒位 76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1 7 6 5 4 3 2 8 1 2 3 4 5 6 7 8 1 7 6 5 4 3 2 8 1 7 6 5 4 3 2 1 8 7 6 5 4 3 2 8 倒位环 正常染色体 重复 1,缺 8 重复 8,缺 1 倒位染色体 四种配子 77 两条染色体分别发生一次断裂,相互交换 片段后重接。 R A B 1 2 3 4 5 6 7 R A B 1 2 3 4 5 6 7 7 B 3、易位 translocation(t) 78 4q25 20q12 ( 1)相互易位)相互易位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46, XY, t( 4; 20)( q25; q12) 46, XY, t( 4; 20)( 4pter4q25:20q1220qter ; 20pter20q12:4q254qter ) 平衡易位携带者 平衡易位携带者 表型正常,但其 后代可能患病。 with no loss of genetic material 79 (四射体照片) 相互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 1时将形成四射体。 易位 四射体 A B C D 四射体形成的 18种类型配子,受精后只有一种为正常 人( AB, CD);一种为易位携带者 (AD, BC)。其他均含 有不平衡染色体。 80 A B C D 对 位: AB CD AD CB 邻 位 1: AB CB AD CD 邻 位 2: AB AD CB CD 3: l: AB CB CD AD CB CD AD AB 3: l: CD AD AB CB AD AB CB CD 相互易位形成的配子 81 A B C D 四射体四射体 相互易位相互易位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82 只发生于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的一种易位形式 R A B 1 2 3 R R A B 1 2 3 R R R A B A BA B A BB A 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只有 45条染色体,但表型一般正常 14 21 ( 2)罗伯逊易位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rob;着丝粒融合 ): 83 v 罗伯逊易位罗伯逊易位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84 85 罗伯逊易位罗伯逊易位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86 正常 14/21平衡 易位携带者 易位型 先天愚形 21单体型 (流产 ) 14单体型 (流产,未 发现 ) 14三体型 (可能致死 ,未 发现 ) 14 21 87 88 两条染色体发生三处断裂,一条染色体的断两条染色体发生三处断裂,一条染色体的断 片插入到另一条染色体中。可插在同源染色片插入到另一条染色体中。可插在同源染色 体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体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 4、插入 insersion(ins) 89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重复( duplication, dup)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6 7 5 6 7 同源染色体 90 91 l 一条染色体的长短臂同时各发生一次断裂后, 两断端彼此重新连接。 5、环状染色体 ring chromosome ( r) 92 环状染色体环状染色体 (ring chromosome, r) 2q31 2p21 93 p21 q31 2q31 2p21 环状染色体环状染色体 (ring chromosome, r) 94 6、等臂染色体 isochromosome( i) 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时着丝粒产生错 误的横裂。 一条衍生染色体的两个臂在形态、遗传 结构上完全相同,称为等臂染色体。 95 等臂染色体等臂染色体 (isochromosome, i) 96 等臂染色体等臂染色体 (isochromosome, i) X染色体 简式: 46,X,i(X q);详式: 46,X,i(qter cen qter) 97 等臂染色体等臂染色体 (isochromosome, i) 98 7、双着丝粒染色体 dicentric chromosome(dic) 二条染色体分别发生一次断裂后,二个 具有着丝粒的染色体的两臂断端相连接 ,即可形成一条双着丝粒染色体。 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条,并 产生缺失。 99 6q22 11p15 双着丝粒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 (dicentric chromosome, dic) 100 B;末端缺失 C:中间缺失 D:环状染色体 E: 插入 F:重复 A B C D E F 101 A B C D E F A: 相互易位 B: 罗伯逊易位 C: 臂内倒位(短臂) D:臂内倒位(长臂) E: 臂间倒位 F: 等臂染色体 102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的传递 1、有丝分裂的传递 稳定型结构畸变 不稳定型结构畸变 染色体型畸变 染色单体型畸变 103 104 105 倒位环 (inversion loop) 由平衡倒位携带者传递: 形成倒位环 2、减数分裂的传递 106 107 108 109 (四射体照片) 相互易位染 色体在减数 分裂时将形 成四射体。 易位 四射体 A B C D 四射体形成的 18种类型配子,受精后只有一种为正常 人( AB, CD);一种为易位携带者 (AD, BC)。其他均含 有不平衡染色体。 2、减数分裂的传递 110 111 112 (三)、染色体畸变的后果 : 染色体异常是造成流产的重要原因,在 流产儿中约 65有染色体异常。 在染色 体异常的流产儿中以 x单体型最多。 1、自然流产 113 类 型 近 似 非整倍体 45,X 20 常染色体单体 1 常染色体三体(总计 ) 52 16三体 16 18三体 3 21三体 5 22三体 5 其它三体 23 三倍体 16 四倍体 6 结构重排 4 自发流产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自发流产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 114 2、先天缺陷 单体型、三体型、部分单体型、部分三 体型。 最常见的是三体型,其中 21三体和性染 色体三体最多;单体型主要是 X单体型 。 115 3、携带者 带有染色体结构畸变但表型正常的个体 。 婚后常有较高的流产、死胎率和新生儿 死亡率,并可生育各种畸形儿。 116 第四节 染色体病 117 染色体病 是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具有一 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染色体病达 100多种。 常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病 118 常染色体病 智力低下、生长 发育迟缓、 伴有 五官、四肢、内 脏及皮纹等方面 的多发畸形。 性染色体病 性腺发育不全、 两性畸形、生育 力下降或者智力 低下等。 119 一、常染色体病一、常染色体病 (一)、唐氏综合征(一)、唐氏综合征 (先天愚形,先天愚形, 21三体综合征,三体综合征, Down syndrome) 是发现最早、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染色体病 具有母亲生育年龄偏大和单卵双生的一致性两个特点 1866年由英国医生 J Down首先描述,故命名为 Down综合征 (Down Syndrome, DS) 120 1、先天愚型发病率、先天愚型发病率 出生婴儿发生率 1/600-1/800 半数以上病例在妊娠早期自然流产 据估计我国目前大约有据估计我国目前大约有 60万以上的万以上的 21三体综合三体综合 征患儿,按目前的出生征患儿,按目前的出生 率我国平均率我国平均 20分钟就有分钟就有 一例一例 21三体综合征患儿三体综合征患儿 出生,全国每年出生的出生,全国每年出生的 唐氏综合征患儿将达唐氏综合征患儿将达 27000例左右。例左右。 121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智力低下智力低下 生长发育迟缓生长发育迟缓 特殊面容特殊面容 多发畸形多发畸形 眼裂小 眼距宽 小耳垂 两眼裂外 侧上斜 鼻梁低平 张口伸舌 流涎 ,又称 “ 伸舌样痴呆 ” 122 皮纹特点: 通贯手: 患者 50% 正常人 2% atd角增大 58 123 124 男性患者没有生育力,而极少数女性患者可 生育; 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易患先天性心脏病; 患者白血病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 15倍,也 是患者死亡原因之一。 患者的平均寿命约为 30岁。 50的患儿在 5 岁前即死亡。其他年龄组的死亡率比一般 人群高 56 倍。只有 8的患者活过 40岁, 2.6活过 50岁。 125 年龄 20岁 25岁 30岁 35岁 38岁 40岁 42岁 45岁 风险 1/1400 1/1100 1/1000 1/350 1/175 1/100 1/65 1/25 随母亲年龄增加发病率升高? 126 先天愚型 核型 嵌合型嵌合型 2-4% 21三体型三体型 95% 易位型易位型 2-2.5% 3、 主要核型及产生的原因 : 127 ( 1) 21三体型 核型: 47, XX(XY), 21 原因: 由于减数分裂时 21 号染色体不分离所 致。 95 来源于母 亲,其中有 80 是 第一次减数分裂时 的不分离。 (标准型、游离型,占 95 ) 128 129 130 Normal meiotic division and fertilization 131 Nondisjunction in Down syndrome 132 ( 2)嵌合型)嵌合型 (约占 2 4 ): 核型为: 46, XX( XY) /47, XX( XY), +21 原因: 受精卵早期卵裂时发生 21 号染色体不分离,形成嵌 合体。 嵌合体的临床表现较纯合体轻嵌合体的临床表现较纯合体轻 133 嵌合型核型 :46,XX(XY)/47,XX(XY),+21 形成机制 134 (约占 2 2.5)( 3)易位型 患者核型中多余的是 21号染色体的长臂片段。 常见核型: 46,XX(XY), 14, t(14;21)(p11;q11) 135 形成原因 亲代生殖细胞 形成过程中产 生染色体易位 ( 55%) 双亲之一为 平衡易位携 带者( 45% ) 45, XX(XY), 14, 21, t (14;21)(p11;q11) 136 正常 14/21平衡 易位携带者 易位型 先天愚形 21单体型 (流产 ) 14单体型 (流产,未 发现 ) 14三体型 (可能致死 ,未 发现 ) 14 21 137 图 注:母亲为 14/21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所生的两个 14/21易位型先天愚型患儿。 138 139 携带者核型: 45, XX( XY), -21, -21,+t( 21; 21)( p11; q11) 21/21平衡易位携带者及其子女核型图解平衡易位携带者及其子女核型图解 140 141 142 (二 )、 18三体综合征 (Edwards syndrome) 发病率 1/4 000 1/5 000 活婴 男女比例为 1 : 4 大多数大多数 18三体的胚胎发生流三体的胚胎发生流 产,出生儿的平均寿命只有产,出生儿的平均寿命只有 两个月,但有个别个体可存两个月,但有个别个体可存 活数年甚至活数年甚至 15年以上年以上 1960年 Edwards首次报导。 143 主要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 智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 头长而枕部凸出,小眼,眼距宽头长而枕部凸出,小眼,眼距宽 ,内眦赘皮,嘴小,小颌,耳位低,内眦赘皮,嘴小,小颌,耳位低 ,耳廓畸形。,耳廓畸形。 95%的患者有先天性的心脏病。的患者有先天性的心脏病。 144 特殊握拳姿势 : 3、 4指向掌心,指向掌心, 1、 2、 5重叠其上。重叠其上。 指指 甲发育不全,手指甲发育不全,手指 弓形纹过多,约弓形纹过多,约 1 3患者为通贯掌患者为通贯掌 。 下肢最突出的是下肢最突出的是 “ 摇椅样底足摇椅样底足 ” 。 145 146 核型核型 : 46, XX( XY) /47, XX ( XY),), +18 易位型易位型 占占 80%47, XX( XY),), +18 发生与母 亲年龄增 大有关 占占 10% 147 148 图注:嵌合型图注:嵌合型 18三体患者(三体患者( 46, XY/47, XY, +18)及其母亲。)及其母亲。 149 p1960年由年由 Patau首先描述此病,又称为首先描述此病,又称为 13三体综三体综 合征。合征。 p新生儿发病率约为新生儿发病率约为 1/4000-1/10000,女性多于,女性多于 男性。母亲高龄可能是原因之一。男性。母亲高龄可能是原因之一。 p13三体是一种严重的疾患,三体是一种严重的疾患, 99%的的 13三体型胚三体型胚 胎导致流产,出生儿大多在胎导致流产,出生儿大多在 6个月内死亡。个月内死亡。 (三)、 13三体综合征 (Patau综合征 ) 150 主要临床主要临床 表现表现 严重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 存活率低,多死于婴儿期。存活率低,多死于婴儿期。 颅面部畸形:小头,前脑发育差颅面部畸形:小头,前脑发育差 ,眼球小,常有虹膜缺损,眼球小,常有虹膜缺损, 2/3患儿患儿 有有 上唇裂,并常伴有腭裂上唇裂,并常伴有腭裂 。 常见多指(趾),常见多指(趾), 手指弯曲变手指弯曲变 形、通贯手,马蹄内翻足。形、通贯手,马蹄内翻足。 151 152 153 核型:核型: ( 1) 47, XX( XY),), +13, 80 ( 2) 46, XX( XY) /47, XX ( XY),), +13 , 5% ( 3)易位型,)易位型, 46, XX( XY),), -14, +t( 13q; 14q)。)。 10 15 154 155 (四)、 5p 综合征 (猫叫综合征, Cri-du-chat syndrome) 1963年由年由 Lejeune等首先报道,因患儿具特有的猫等首先报道,因患儿具特有的猫 叫样哭声,故又称为猫叫综合征叫样哭声,故又称为猫叫综合征 发病率约为发病率约为 1: 50000 核型与遗传学核型与遗传学 :本病是:本病是 5p15缺失引起(缺失引起( 80为单为单 纯缺失)纯缺失) 核型:核型: 46, XX(XY), del(5)(p15) 配子形成过程中或者受精卵卵裂时 5号染色体断裂。 156 临床特征 智力低下非常严重 ,发育迟滞 ,小头、 满月脸、眼裂过宽、内眦赘皮、下颌小且后 缩。约 20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死 亡率低,许多能活到成年 157 158 159 (一)、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 Klinefelter Syndrome) 在男性中在男性中 1/850 ;在精神病患者或;在精神病患者或 刑事收容所中占刑事收容所中占 1/100,在不育的,在不育的 男性中占男性中占 1/10。 又称为原发性小睾丸症,患者性染色体为又称为原发性小睾丸症,患者性染色体为 XXY,故亦称之,故亦称之 XXY综合征。综合征。 1942年,年, Klinefelter首先报道。首先报道。 发病率:发病率: 二、性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 X或 Y发生数目或 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临床表现较常染色体病轻。 性染色体病占所有染色体病 的 1/3。总发病率为 1/500。 大多数到青春期因第二性征 发育时才显现出症状。 性染色体病的共同特征: 性征发育不全或畸形、智 力较低。 160 患者身材高,四肢长;患者身材高,四肢长;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61 睾丸小而质硬,曲睾丸小而质硬,曲 细精管萎缩,呈玻璃细精管萎缩,呈玻璃 样变。样变。 97%患者不育患者不育 。 162 患者男性第二性征发育差患者男性第二性征发育差 ,有女性化表现,如无胡须,有女性化表现,如无胡须 ,体毛少,阴毛分布如女性,体毛少,阴毛分布如女性 ,生殖器小等,约,生殖器小等,约 25%患者患者 有乳房发育。有乳房发育。 163 Klinefelter syndrome 一部分患者有智力低下,一一部分患者有智力低下,一 些患者还有精神异常及患精神些患者还有精神异常及患精神 分裂症倾向。分裂症倾向。 实验室检查可见雌激素增多。实验室检查可见雌激素增多。 164 核型与遗传学 占占 80l47, XXY 占占 15l嵌合型嵌合型 l其余:其余: 48, XXXY;48,XXYY;49,XXXXY等等 165 l 卵子发生中 XX染色体不分离 (60% ) XX Y XXY 47, XXY l 精子发生 中 XY不分离 X XY XXY 47, XXY 47, XXY 166 167 1961年,年, Sandburg首先描述首先描述 核型为核型为 47, XYY 发病率为发病率为 0.11男性男性 男性精神病患者中占为男性精神病患者中占为 3/100 180 cm: 1/200 190 cm: 1/30 200 cm: 1/10 (二 )、 XYY综合征 表型一般正常,身材高大 ,常超过 180cm,偶见尿 道下裂、睾丸发育不良、 生育力下降,但大多数可 以生育。 易于兴奋,易感到欲望不 满足,厌学,自我克制力 差,易产生攻击和反社会 行为。在监狱中调查发现 本病患者较多。 168 核 型 169 精子形成过程中 ,YY不分离 23,X 24,YY 47,XYY 原 因: 170 1938年,年, Turner首先描述首先描述 1954年,发现患者的年,发现患者的 X 染色质呈阴性染色质呈阴性 1959年,年, Ford证实患者核型为证实患者核型为 45, X 发病率为发病率为 1/2 000 1/5 000女性,女性, 原发 闭经中占 1/3, 在自发流产胎儿中可在自发流产胎儿中可 高达高达 18%20%,本病在怀孕胎儿中占,本病在怀孕胎儿中占 1.4%,其中,其中 99%流产,在子宫内不易流产,在子宫内不易 存活。存活。 (三)、性腺发育不全(三)、性腺发育不全 (Turner syndrome, Turner综合征综合征 ) 171 l 身材矮小 (120m-140m), l 性发育幼稚, 外生殖器和 乳房幼稚型,乳间距宽, 性腺为纤维条索状,无滤 泡,子宫、 不育。 l 肘外翻,上眼睑下垂,后 发际低, l 50%有蹼颈,皮肤色素增 多。 l 智力正常或轻度障碍。 临床表现: 172 173 核型与遗传学 : x染色体缺失或部分片段的缺失。 ( 1) X单体型: 45, X(约占 60 ) 起源于减数分裂 x染色 体的不分离。其中 80 源于父亲减数分裂。 174 :(约占 30 ) 175 176 本征患儿多数智能发育正常,因此,改善其最终 成人期身高和性征发育是保证患儿心理健康的重要 措施。 诊断明确后,即可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每 日 0.15U kg皮下注射,可使患儿身高明显出长。 如合并口服司坦唑醇( stanozolol,康力龙),每 日 25 50g kg,则效果更显著。 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和骨龄发育情况。 当患儿骨龄达 12岁以上时即可给予口服小剂量雌激素治 疗,以促使乳房和外阴发育,如:妊马雌酮( premarin),自每日 310g开始,根据临床效果逐步 增加剂量;或乙炔雌酚( 10 20g d);或己烯雌酚 ( 0.1 0.5mg d)。极少数嵌合型患者可能有生育能 力,但其自然流产率和死胎率极高,且 30活产子代患 有染色体畸变,以 45, X 46, XX和 47, XX(或 XY ), 21多见。 177 (三)、(三)、 X三体综合征三体综合征 v又称为超雌征,发病率约为又称为超雌征,发病率约为 1/1250。 v多数女性外形、性功能与生育力多数女性外形、性功能与生育力 都是正常的,只有少数患者有月经都是正常的,只有少数患者有月经 减少、继发闭经或过早绝经。大约减少、继发闭经或过早绝经。大约 2/3病人智力稍低,并有患精神病病人智力稍低,并有患精神病 倾向。倾向。 v核型核型 47, 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