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亲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关于单亲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关于单亲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关于单亲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关于单亲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单亲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关注未来,让父母远离的孩子真正感 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给予他们温暖,让 他们享受更多的关爱,享受幸福的童年,这是我们努力的 方向,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 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关于单亲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研究调查目的 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加强 与留守儿童的就留,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增加 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能力。 二、研究调查前期准备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他们 或是被交付给爷爷奶奶抚养,或是跟从父母到处流浪。从此,他 们的生活比其他普通孩子少了许多,也多了许多。现在社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 守儿童数量的增加。 这些儿童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或忙于工作,他们大都 由祖辈或亲戚照顾,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面临着 安全失保、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缺失等问题,直接影 响了他们的生存、保护与发展。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 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理缺陷,老人溺爱 或亲友疏于管教又使他们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以后 的发展真的很令人担忧。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头脑风暴,想 该怎么办,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当然也从网上面借鉴了一 些经验。于是在准备差不多时,属于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 会实践之旅也要开始了!我从弟弟那得知杨兴宇是留守儿童。 他和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务工。 三、研究调查过程 第二天早上,我就去了 xxx 的家里。他奶奶已经上山干 活了,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才放心地出去了。于是,我就和 他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我主动和他说话,他好像没听 到似的,脸上一片茫然,眼睛盯着电视。万事难开头,我下定 决心,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要让他活泼开朗起来,要让他 的小脸上洋溢着小孩子应该拥有的可爱笑脸。 慢慢的我就和他聊起来了,我问他的年龄,他在哪里上 学,以及关于他父母的一些问题,他的回答很是被动,让我不 禁想到他平时肯定很少与别人沟通吧。后来我问他想不想 他爸爸妈妈时,他的声音哽咽了,只看他呆呆地望着电视。 他一定很想念他的父母吧!唉!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孩子, 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吧!我又问了好多关于他学习上的一些琐 碎小事,并且和他说了一些我的成长的故事,告诉他要坚强, 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我们要更坚强。看着他那带着迷茫的 眼神,我很欣慰,因为我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真诚和对幸福 的渴望。 我还告诉他,父母在外打工,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生活、 学习、要学会理解父母,对父母感恩,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 我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虽然他们现在不 在你身边,但是他们的心一直陪着你,所以你要坚强勇敢点, 让你的父母以你为荣!我希望他可以记得我说的话,然后我 给他讲了几道题。过了一会儿,他奶奶回来了,奶奶大概 60 多岁了,头上白丝胜过青丝,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看着他 我有种很心酸的感觉。又说了一会儿的话,我就准备回家了。 临走时,他很不舍。他奶奶说我的到来让他快乐了不少,希 望我能经常去他家,和他聊聊天。我向他保证以后有时间就 会来看他。 四、研究调查结果 1、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1)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 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大量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3)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 2、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 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 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 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 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 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 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 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 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具 体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 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 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3、疏于照顾,人生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 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 害的对象。 五、研究调查建议与思考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 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 来,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 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习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 展。为了保证疏于留守儿童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采取 以下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 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 者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 2、加大对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 道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给予支持帮助,使一些家长多有 些实践来照顾自己的子女。 3、学校加强教育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各科 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谈心、疏导 教育、进行家访等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4、大力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5、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 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是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 孩子亲情关怀。 六、研究调查活动总结 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对我的触动很 深,从一开始准备调查留守儿童情况后,到准备进行后,再到 现在整理资料和分析实践的成果,感觉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少 的收获。其实感觉自己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实践分析调查,只 是自己一个人的一次和留守儿童的相处而已,毕竟我一个人 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但是有一点让人很欣慰,从 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整个 中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正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我知 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还有很多社会人士及大学生 正在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幸福努力着。想到这里我就很开心, 心里满怀希望。 关于单亲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人口流动的产物。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监管和关爱,大多数留守儿童出现了 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 XX 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农业县,全县总人口万 人,农业人口约占%。全县在外务工人口为 43043 人,其中 农村留守儿童达 7317 人,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 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 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巨大影响。为全 面了解 XX 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 庭教育工作,XX 年以来,XX 县妇联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现 状及监护情况先后两次做了调查,一是对劳务输出量较大 的乡镇下发了调查问卷,二是对全县 267 所中小学及幼儿 园全面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县留守儿童共计 9545 人, 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 7317 名,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已超过 在校生总数的 50%;这些孩子中 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 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 照顾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 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县 45740 名儿童中,有 7317 名农村留守儿童,占 16%,其中女童有 3624 名。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 4643 名,占留守儿童 的 6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 2674 名,占留守儿童 的 37%;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 783 名。为了增收致 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 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 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 一方在家。其中 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 及抚养孩子。其中有 31%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 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 宿。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 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 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 理能力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 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 行为习惯好的占 35%,中等占 55%,其中,说谎、打架、好 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 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 10%。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 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 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 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 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 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 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 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 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 现,全县 7317 名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 10%,70%以上 成绩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 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 50 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 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 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 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 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 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 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 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 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 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 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 烦恼与冲突。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 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 的机会。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 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 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 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 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 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 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 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 力。 三、形成的因素 由于我县留守儿童存在的量大,涉及的面广,近而在 开展的留守儿童的工作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社会多方 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我们县对留守儿童工作做了一定 的努力,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 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 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 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 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 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 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 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 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 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 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 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 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 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 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 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 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留在 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 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 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 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 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教学原因。由于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 展不相适应,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 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 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 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 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 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 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 制教育。而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 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 是必要的。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政府 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 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 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 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 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 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 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 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 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 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 XX 年国务 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