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论宪法实施 论宪法实施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专业 研究生:文 露 指导教师:陈 驰 摘要:宪法实施是一种由静态宪法制度转化为动态宪政实践的运行过程, 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宪法实施的最终目的就是促使宪政的达成,宪法实 施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宪政服务的。 由于宪法自身的缺陷、 宪法监督机制的不完 善、 宪法未进入司法领域和宪法信仰缺失等诸多原因, 导致宪法在我国得不到 充分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宪法功能的发挥。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宪法实施过程 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更深层次的加强 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应有权威,从而提高宪法实施效果;将宪法纳入司法程 序中,提高宪法的有效实施,不断完善我国的宪法实施条件,提高宪法实施的 效果。 关键词:宪法实施 宪法权威 宪法意识 ii on the enforcement of constitution major: constitution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postgraduate: wen lu tutor: professor chenchi abstract: the constitutional enforcement is an operational process from the static state of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 to the dynamic state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extension. thu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constitutional enforcement is to prompt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 and all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nstitutional enforcement are serving the constitutionalism. because of many reasons, such as defects of constitution itself, the imperfect of the constitution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the inaccessibility of constitution to judicature field and the deficiency of constitutional belief, which cause the insufficient realization of constitution in our china, and consequently effects the exertion of the function of constitution.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above discussion, this thesis combines with many ques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itutional enforcement and offer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cultivating the constitutional sense of citizen, strengthening the enforcement of constitution in a deeper way; improving the good results of the constitutional enforcement through the way of maintaining the deserved authority of constitution;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effective enforcement of constitution, the implement conditions of our constitution by the way of bringing constitution into the judicial proceedings and enhances the result of the constitutional enforcement. keywords: constitutional enforcement constitutional authority constitutional sense iii 目 录 一、宪法实施相关理论 .1 (一)宪法实施的研究意义 .1 (二)宪法实施的概念及特点 .4 1.宪法实施的概念4 2宪法实施的特点.5 (三)宪法实施的评价 .8 1.宪法实施行为评价9 2.宪法实施结果评价.10 3.宪法实施评价机制.11 (四)宪法实施的条件 12 1.宪法实施的条件.12 2.宪法实施的条件构成.13 二、我国宪法实施的现状分析 18 (一)我国宪法实施的现状 18 1.宪法自身的缺陷,影响了宪法的科学实施.18 2.宪法诉讼制度的缺失,限制了宪法的有效实施.20 3.宪法信仰的缺失,影响了宪法的合理实施.21 (二)我国宪法实施有待提高的原因分析 22 三、提高宪法实施效果的措施 25 (一)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有效加强宪法的实施 25 (二)维护宪法应有权威,从而提高宪法实施效果 26 (三)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提高宪法的有效实施 30 (四)不断完善我国的宪法实施条件,提高宪法实施的效果 31 结语 35 参考文献 37 后记 39 本人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41 1 一、宪法实施相关理论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指导准则, 在宪法实施运行前处于法律条文上的 静止状态,对公民权利义务关系不予以任何调整。宪法的灵魂贵在实施,只有 把宪法所承载的条文落实为实际生活中的法律, 从静立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真 正的发挥其作用, 使公民真正体会到宪法存在的重要意义, 成为公民保障自己 权利的不可缺少的法律武器, 从而在此基础上去信仰宪法, 维护宪法的权威的 最终目的。 (一)宪法实施的研究意义 “如果说宪法是宪法规范状态的话, 那么宪政就是实践状态, 是行动中的 宪法” 。 萨孟武先生: “宪法是要实行,淡淡写得好看,那就失去了可行性。 纵令宪法只有一、二条文无法施行,亦必减低宪法的尊严,而令人民不信任宪 法。 ” 毫不疑问,一部以宪政为生命的宪法制定后,只有通过良好的实施,才 能把宪法的精神、本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宪法所应承的权利得到兑现。宪法 实施作为一种制度, 它的作用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得以实现, 有效地控制 公权力的滥用,为公民过上稳定的生活贮备条件、解决障碍,处理社会中的棘 手问题,促进公民良好品德的形成。 从某种研究意义讲,通过宪法实施的形式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不受公权 力机关的侵犯, 在公权力机关与公民之间得到更好的制约和协调。 宪法实施是 公民借以实现权利和自由的平台, 可以有效制止政府、 行政机关未得到法律授 权的情形下,干扰正常的合法权益的运作。可以说,宪法实施是宪法走向和谐 宪政的重要途径,使社会个体在良好的宪法中,保障人权制度的落实和贯彻, 在此基础上,使我国经济水平与社会发展相呼应,为我国和谐发展,构建和谐 宪政发展提供外在保障。 宪法实施不仅是宪法属性的内在要求还是宪法的一个潜在过程。 宪法是国 家的根本大法,无论是在普通法律体系中,还是在公民、社会团体生活中的地 位是至高无上的。 宪法实施这一适用过程是宪法属性的重要环节, 一切国家机 肖泽晟著: 宪法学关于人权保障与权力控制的学说 ,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422 页。 萨孟武: 中国宪法新论 ,三民书局(台北) ,1978 年版,第 311 页。 2 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必须向宪法看齐,都负有维护宪法的尊荣、保证宪法准确 实施的义务;普通法律以宪法为基本指导精神,并不得与宪法的原则相抵触; 国家的立法、 执法和司法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 不得与宪法背道 而行。从而有效地维护宪法权威,宪法的最高性不仅需要体现在宪法规范中, 还通过合理的实施宪法体现在宪法的实践中。 由此可见上述, 都是宪法属性的 内在要求。 宪法实施是宪法特征的根本属性, 在我国宪法大多学者更为关注的 是宪法理论上的研究, 可以说在宪法具体实践中的问题关注的较少, 我国宪法 在实施研究方面具有滞后性,从而从根本上的影响了我国宪法学的发展趋势, 导致了宪法的法律性较少人去关注,“带来了一个误区,即忽视了将宪法作为法 而去真正地实施它,在实践中宪法被架空。 ” 众所周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 法,宪法的价值和功能发挥,只有借助宪法的具体实施才能得到体现,但这点 常常被学界忽略,在宪法条文中虽已明确了它的至上性,但在具体的实践中, 宪法的充分实施却没有得到完全的显现出来。宪法是法,同时也具备和普通法 律一样的法律性特点,体现在具体的宪法执行、宪法遵守以及宪法适用中。列 宁曾说过: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 毫不疑问,公民的权利和自 由应该得到宪法的保障, 只有对违宪行为进行处理, 才能保障宪法的足够实施。 违宪审查在宪法实施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确定了凡是与宪法相悖而行的法 律、法规都被摒弃,这就要求了,其他法律、法规要与宪法具有统一性、一致 性,以致更进一步维护了宪法的权威性。由此可见,宪法具有和普通法律一样 的法律性特点,只有借助宪法的合理实施,才能使躺在纸面上的宪法文本成为 公民生活中的宪法具体规范,使宪法的价值得以发挥。宪法实施是宪法特征的 根本属性, 宪法特征只有通过宪法实施才能彰显出来,离开了宪法的贯彻落实, 宪法只是一个空壳,虚有其名,毫无实际意义。 宪法实施是实现宪政的必然过程,在宪政实践中: “普通法院或特设法院 在普通诉讼程序或特定程序中适用宪法,判断法律等规范性文件及其他直接依 据宪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的做法,有效保证宪法地位和权威、 维护宪法秩序和公民宪法权利、 协调各国家机关间及联邦与联邦各组成部分间 王磊著: 宪法的司法化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列宁全集第 12 卷,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50 页。 3 相互关系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宪法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从静态到具 体动态的适用环节,同时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一静到动的反复过程,体现 了宪法本身价值。 “宪法实施并非简单的指个别条文的实行,主要是宪法所确 立的民主制度得到落实, 一定的法治秩序得到实现, 人权的得到切实的维护。 ” 静态的宪法规范只是“宪法的躯体”模式,即使这种模式很完美,把民主、 法治、人权三者相结合之间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三要素,在此前提下建 构了具有反映宪政精神的政治秩序, 因为没有得到实际生活中的贯彻, 宪法相 当于被彻底摒弃的空文。 无从谈起宪法是用来限制公权力的滥用、 人权的保障, 也就更不可能实现宪政。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宪法的准确实施, 才可能建立宪政宪法实施,实现宪政的必然过程。 “如果有了宪法而不去实施, 使宪法的规定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那么宪法充其量不过是一套标语、 一种摆设。 只有把纸上的宪法转化为社会主体的行动指南和内在信仰, 宪法才能真正变成 物质力量, 立宪的目的才能实现。 ” 通常我们判断一个国家宪政建立的程度标 准, 往往是通过衡量该国宪法实施的程度, 因为宪政实现的好与坏直接与宪法 实施的状况相关, 甚至可以辨别出该国家是否对宪法实施的高度重视。 从某方 面讲,宪法规范的具体内容,由于实施监管力度不够,并没有真真正正落实到 公民具体实际生活中,以致并没有把宪法的优越性彰显出来。 注重对宪法实施的研究,有利于宪法功能的发挥。众所周知,只有在宪法 的实施过程中,宪法的功能才能得到逐步体现的。国家、社会团体和公民在依 据宪法功能对宪法实施的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宪法的旨意是发挥其基本功 能,限制公权力的滥用和保障基本人权,这一旨意的实现则需要借助宪法实施 来体现。 宪法只有通过在具体中的贯彻落实,宪法才能在实践过程实现其价值。 此外, 宪法的功能在宪法实施中不断得到改善和发展, 宪法功能与宪法实施是 相互促进,融会贯通的关系,两者优良的结合,倡导了宪政的必然实现。加强 对宪法实施的研究, 同时也促进了宪法文化的发展, 宪法的权威性是宪法文化 的核心。因为一个国家如果连宪法的条文都没有具体落实到公民具体生活中, 基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权利、自由、平等随时都会动摇,很难让公民从心目 胡锦光: 中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性探讨 ,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7 年第 5 期。 谢明: 宪法实施初探 ,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年第 7 期。 周叶中主编: 宪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350 页。 4 中真正去信奉宪法,去遵守宪法,宪法的之上也就无从体现,宪法的最高性和 权威性随时都会濒临瓦解,存在的只是宪法的空壳,而无具体的实质宪法。维 护宪法权威就是让宪法在具体适用中拥有至上地位,毫无疑问, 只有实施宪法, 才能维护宪法至上, 树立了老百姓心中的宪法信仰, 从根本上推动了宪法文化 的发展。 (二)宪法实施的概念及特点 1.宪法实施的概念 宪法实施是宪法学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基于不同的角度分析, 也就得 到不同的宪法实施定义, 对于该概念宪法学界的认识可谓见仁见智。 因此在将 宪法条文规范中的抽象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公民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之前, 有 必要先梳理宪法实施的定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蔡定剑先生指出: “宪法实施是相对宪法制定而言的概念,是指把宪法文 本转变为现实制度的一套理论、观念、制度和机制。宪法实施是很广义、宽泛 宏观意义上的概念,它包括通过立法使宪法法律化,行政机关执行宪法,司法 机关司行宪法等。 ” 笔者认为该定义范围太过广阔, 没有具体的体现出宪法实 施的最终目的宪政的达成。 从宪法学研究意义上来讲, 宪政的实现第一步 就是建立在宪法实施的前提下, 宪法实施的过程就是宪政建设的过程, 由此可 见,宪法实施是宪政达成的核心。 有学者明确主张: “宪法实施通常是指宪法实现的主体按照成文宪法的规 定来从事的一定行为, 有时也指基于成文宪法的规定而形成的制度。 ” 著名学 者周叶中先生认为: “宪法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落实, 即将宪法文字上的、 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 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并进而 将宪法规范所体现的人民意志转化为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行为。 ” 上述几种学者对宪法实施理论的观点, 具有共同性可以归纳为: 宪法实施 是一种制度机制, 是一种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的运行过程, 但本人更倾向于周叶 中先生指出的宪法实施的概念, 更为全面的把握了宪法实施广泛性的特点, 主 蔡定剑: 宪法实施的概念与宪法施行之道 ,载中国法学 ,2004 年第 1 期。 蒋碧昆主编: 宪法学 (修订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6061 页。 周叶中主编: 宪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349 页。 5 要调整国家与社会生活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一切都遵循宪法规范的指引, 由 抽象的静立型态的宪法规范文本转化为动态的公民的具体行为。 肯定了宪法实 施的最终目的就是促使宪政的达成,宪法实施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宪政服务的。 在此运行过程中,宪法主体的行为与宪法规范经历了从对立、冲突到合一、一 致。 宪法实施的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机关依照宪法的规定行使 国家权力和履行宪法职责;第二,公民依据宪法行使宪法权利履行宪法义务; 第三,特定国家机关对违宪行为的矫正和惩戒。 ” 宪法实现包括三方面的内 涵: “第一,宪法规范程序上的贯彻和实行,包括宪法规范实施的主体、实施 行为、实施方式和方法及实现程序,第二,宪法实体内容的实现,主要体现为 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 并根据立宪的要求形成具体的宪法关系 和宪法秩序;第三,宪法体现的应然精神和价值得到实现。 ” 宪法实施是有别于宪法实现, 宪法实施是一种将静态的宪法规范转化为动 态的具体行为的过程。 宪法实现是指把宪法的规范条件落实为具体的宪法主体 的一种方式。宪法实施强调的是一种过程,而宪法实现更为体现的是种结果。 没有宪法实施就无从谈起宪法的实现,可以说宪法实施是宪法实现的前提条 件,而宪法实现是宪法实施的体现形式,是过程与结果的联系。两者是相互制 约、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总体上讲,宪法实现的范围更广于宪法实施,宪法实 施是构成宪法实现的必要组成部分, 两者存在着相互紧密的联系, 是两个不同 的概念。 2宪法实施的特点 宪法在众多公民的观念里,是很神圣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宪法并没有真 正运用到公民的社会生活中来, 公民只是笼统的认为只要遵循宪法条文中的规 范就足以, 而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宪法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有效法律武器, 从 而导致了宪法停留在应然状态, 因此, 在科学理解宪法实施的基础上强化宪法 意识, 成为社会群众所真正耳熟能详所运用到的法律规范, 在观念上不仅要从 胡肖华、肖北庚主编: 宪法学 ,湖南人民、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433 页。 周叶中主编: 宪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351 页。 6 宪法本质角度去分析, 还要从宪法实施的角度去处理, 从根本上培养公民一切 从宪法思维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观念上,既强调了宪法的“权威性” , 更强调了宪法实施的“必要性” ,使宪法真正走进了广大群众的生活中,成为 必不可少的首要法律规范,同时也肯定了宪法在众多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宪法在内容、 规范方面具有专属的特殊性, 这就直接决定了宪法的实施有 别于其他法律实施的特点。宪法实施有如下特点: 宪法实施的普遍性。宪法调整的对象较为广泛,主要以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为主要调整内容,这就直接决定了宪法实施的普遍性。 宪法实施的基本表达形式是遵循宪法规范的条件转化为公民生活形态中的主 要方式。 宪法实施的对象与其他法律实施的对象相比更为宽广些。 主要表现在 几方面:其一,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是在宪法实施者的范围内, 都参与宪法的实施中。 无论这些社会主体有无意识, 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指 导活动准则。因此,在我国,实施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责 任,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是宪法实施的主体。其二,在一般情形 下,公民都是遵循普通法的条文去处理问题,但是在宪法实施中,社会组织和 公民,除了有守法的义务,还有监督宪法实际运行和适用的权利。 “在瑞士, “复决是一种由宪法所确立的宪法监督制度”.公民们参与复决既不是履行义 务的守法行为.也不是一般的主张权利,而是对宪法的实施发挥监督作用,行 使一种有具体的具有权力意义的监督权。 ” 宪法实施的形式多样性。 普通法律的实施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对该法律的 适用,再通过执行阶段,最后就是公民和社会团体对法律规范的遵守。宪法与 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浓厚的政治性色彩,宪法的初衷本着以利国利民、保障国 家长治久安的角度为出发点, 不会因其具有最高性和政治性而有所不同。 换而 言之,宪法的目的在于利国利民,而不是以拥戴宪法至上或宪法最高为目的。 因此,在运行中宪法与普通法不同。其一,宪法实施不是采用单一的方式,以 采用多种形式的宪法实施为主。 “立法机关、公民参与实施宪法不能不采用遵 守的方式。 行政机关参与与宪法的实施则一定要采取执行的方式。 而法院实施 宪法少不了对宪法作司法适用。 宪法的实施必须充分使用法律实施的所有各种 徐祥民、秦奥蕾、刘惠荣著: 论宪法实施的特点 , 当代法学(理论研究版) 2001 年第 9 期。 7 方式。 ” 事实上,所有法律、法规都具有纲领性和原则性的规定,相比下普通法律 法规所囊括的这类规定较少一些, 宪法则是包含这类规定相对较多的法律, 对 公民和社会团体都具有约束力, 可以通过下位法律规范得以实现, 同时也可以 直接通过将其使用于具体的对象中得以实现。 当然这种情形对于一个重视判例 法的国家是完全行得通的。因此,宪法虽不同于普通法律,具有独特性,这是 由于宪法本身就具有调整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宪法的实施的体现形 式也就具有多样性,宪法实施的形式远比普通法律复杂很多。在宪法中,有的 宪法规范是可以直接适用, 而有的宪法规范则需要通过间接适用才具有法律效 力,在宪法实施大多数情形中,是以间接实施为主,理所应当,宪法实施的原 则性和普遍性直接决定了宪法实施形式的多样性。 宪法实施的最高性和强制性; 宪法实施的最高性主要指宪法规范的地位和 效力高于普通法律规范。宪法在制定后,必须得到准确的实施,才能把宪法的 本质体现出来, 否者与制定宪法预设的目的相违背。 以制定宪法者制定宪法的 初衷和目标为角度分析, 宪法制宪者在制定宪法时, 预测宪法在实际中能得到 准确、有效的实施,使宪法所反映的人民意志和利益得以有效地实现,宪法的 最高权威才能得以维护,宪法的价值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公民的肯定。 “关 于宪法实施的的强制性, 学界对于该看法不一致, 有许多学者否认宪法有制裁 性或只承认宪法规范仅有一定之制裁性,且宪法的制裁方法与民法、刑法、行 政法相比较,制裁力量比较薄弱,制裁方式迂回曲折,故而主张宪法的维护与 推行, 有赖于公民尊重宪法的宪法意识, 以及从政者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加强。 ” 从上述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为宪法实施的强制性是比较薄弱的。宪法 实施要拥有最高性,并不取决于公民是否去遵循,而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有无真正执行。大胆的假设,如果国家和法律不凭借公权力使国家机关、社会 团体去服从宪法规范, 那么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得不到保障。 因此为了有效的保 障人权, 不是只建立在宪法规范本身必须强制力的, 还应取决于宪法实施比普 通法律具有更强的强制性, 这样才会使宪法规范在运行中得到比普通法律规范 徐祥民、秦奥蕾、刘惠荣著: 论宪法实施的特点 , 当代法学(理论研究版) 2001 年第 9 期。 林纪东著: 比较宪法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发行,第 355363 页 8 更为全面、 彻底的有效实施, 使触犯宪法规范的行为者所受到的惩戒比普通法 律、法规受到的惩戒更为严格,这就确保了宪法实施的强有力的运行。 宪法实施的原则性和统一性;宪法的内容和地位决定了宪法实施的原则 性。宪法研究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因而宪法在众多法律体系中处 于最高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对一切国 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活动具有最高约束力,以宪法规范为指导原则。除 此外,宪法调整的范围具有广泛性,在具体适用中调整社会关系的一般原则, 直接确定了宪法实施过程的实效性, 从客观上调整了宪法规范的适用对象。 一 方面体现在,宪法实施的主体对象和运行的标准。另一方面体现在,在适用过 程中, 对公民的表现形式从总体上给予评价, 以此为普通法律对公民的适用提 供了基础。 在实施方面, 宪法实施的原则性发挥了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相互 联系, 宪法实施为普通法实施做了铺垫, 普通法的的实施则是宪法实施的细化。 (三)宪法实施的评价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崇高性, 是各种统治阶级意志和精神的集 中体现。 宪法充分实施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全面发展。 宪法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动 态的过程。宪法实施的发展趋势与公民对宪法实施后给予的评价是紧密相关、 不可分割的,且还必须有机统一在一起,大多数情况下,宪法实施后所产生的 结果和信仰给于宪法的实施创造了有利保障。 毫无疑问, 社会主义国家依宪治 国离不开宪法的有效实施, 体现出其功能的发挥, 同理宪法的实施也依附在主 体对宪法实施后给予的评价之上的,从而彰显出给予宪法实施存在的肯定价 值。有学者指出“十亿人民养成人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观点和习惯,同违 反和破坏宪法的行为进行斗争, 这是一个伟大的力量。 ” 只有全体公民自觉地 维护宪法和遵循宪法, 同与宪法相冲突相抵触的行为做抵抗, 为宪法的有效实 施创造了条件。 总的来讲, 从理论上对宪法实施评价相关研究对宪法的实施具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宪法实施评价主要指 “国家有关机关或公民个人以宪法规范、 立宪价值取 向及社会发展需要等为标准, 对宪法实施行为和宪法实施结果所作的价值评判 彭真: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 9 和衡估。 ” 宪法实施评价主要针对宪法如何对宪法实施的状况作出的评论, 这 种评价更多的是关于宪法实施过程以及产生的结果而作出的。 在学界里常见的 分为宪法实施过程产生的行为和结果评价, 即宪法实施行为评价和宪法实施结 果评价。 宪法实施行为是宪法规范具体实施的行为, 在宪法实施过程中的动态 性,表明了公民遵循宪法修改的反复性。在法理学理论研究中,张文显教授曾 指出: “法律的直接目的在于影响(指引、约束、整合)人的行为或行为倾向, 使人们的行为达到法律规则或原则所预设,所表达的行为模式,进而达到它的 价值目标。 ” 所以从根本上决定了,在宪法的实施中,宪法实施行为起主导作 用,宪法实施行为使宪法规范所承载的条文落实为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宪 法真正走进社会生活中。 宪法实施行为评价对 “宪法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时所 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应的立宪、 行宪、 守宪和违宪制裁等行为是否符合这些原则 要求所进行的裁决、评估。 ” 在宪法实施评价中,通常把宪法实施结果视为是 衡量宪法实施的唯一标准,却忽略了宪法实施行为的评价和宪法实施过程的评 价同样是构成宪法实施的主要内容, 三者之间组成了紧密的联系, 是有机统一 的组合,缺一不可。 1.宪法实施行为评价 宪法实施行为评价构成了宪法实施结果评价的前提关系,没有前提的产生 无从谈起行为导致的结果。其次,从根本上分析,结果决定着过程是否有价值 意义.,因此宪法实施结果评价就是宪法实施过程的体现,宪法实施结果评价 促成着宪法实施过程的价值实现, 同理, 宪法实施过程评价是关系着宪法实施 结果评价的直接因素,从某种意义上研究,肯定了宪法实施行为评价和宪法实 施结果评价的价值意义。 在很大程度上, 宪法实施的多样性直接影响了宪法实 施行为的多样性。在具体宪法实践中,宪法实施行为有五个方面构成: 支配权 利行为的评价、实施权力行为评价、执行义务行为评价、恪守禁令行为评价、 惩戒违宪行为评价;其一,支配权利行为的评价,主要指公民在宪法规范中是 否真正实际享有到具体的权利行为, 在宪法上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根本的保 肖北庚: 宪法实施之评价 ,载法学评论 ,2001 年第 3 期。 张文显: 应当重视和加强法律行为研究 ,载中外法学1993 年第 1 期。 张艳: 论宪法实施评价的范畴 ,载前沿2006 年第 2 期。 10 障。其二,实施权力行为评价,主要体现在,国家权力机关遵循宪法条文中的 相关规定中具体其权力, 使宪法必须从具体实施中平衡了公民的自由权利和国 家权力。 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从根本上限制了国家权力的滥 用。其三,执行义务行为评价,指在宪法条文中明确的国家机关和公民应履行 的义务,其执行的状况,确保了宪法拟定的义务得到准确的贯彻执行,使国家 权力机关和公民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原则。第四,恪守禁令行为评价,指在 宪法规范的禁止性规定是否得到恪守, 从根本上保证了宪法规范的禁止性规定 得到落实,保证了社会主体有法可依,保证了宪法的充分实施。其五,惩戒违 宪行为评价,对违反宪法解释问题、法律不合宪的问题做出的惩戒行为。 2.宪法实施结果评价 宪法实施结果评价是主要针对宪法的调整对象和宪法具体实施行为结果 状况的评判。 宪法实施行为评价是建立在宪法实践活动中的具有合法性、 正当 性所作出的一种评判。 宪法实施结果评价体现了制宪者制宪时的初衷和宪政实 现,具有客观性,复杂性,在某种意义上讲,衡量宪法的制定是的周密性和宪 法实施的状况,衡量标准取决于宪法实施结果价值的评价,从而肯定了宪法实 施的功能价值体现, 只有通过宪法实施结果的评价, 才能针对问题对宪法在实 施过程中的不足做出合理的举措。 由于宪法实施的特点决定了宪法实施结果具 有客观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毫无疑问,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宪法实施结果, 其最终的结果也会不同。 宪法实施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本来没有生命的宪法条文鲜活起来, 使宪法 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它的功能, 让人们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宪法的价值所在, 从 而在社会中形成宪法社会关系。 宪法实施结果评价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首先就 是规范目标评价宪法实施结果, 顾名思义就是指评判宪法实施的结果是否达到 了宪法事先设定的目标。 在宪法规范的主题思想就是最大程度上实现公民的基 本权利和约束权力的强度, 最终以达到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目标。 但是在现实 情况中, 面对违宪行为的制裁力度是不足的, 这样的现状将严重影响宪法的有 效实施。 所以规范目标评价宪法实施结果不仅是对保障公民权利和制约权力的 程度为衡量标准,更应对违宪制裁程度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才是科学的、全 11 面的。其次,就是社会目标评价。宪法的价值不在于宪法条文的美轮美奂,而 在于宪法作为社会活动中的调节机制在实施过程中的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 宪 法调整的是宪法对象,宪法对象就是以社会为对象。因此,没有社会目标评价 的宪法实施评价机制是落后的。 最后就是最佳性评价。 最佳性评价就是指在宪 法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最高权威的综合评价。具体来说就是 指,对宪法信仰的状况、宪法是否拥有应有的权威的地位、宪政的实施贯彻状 况以及国家法制的水平, 进行综合的评估。 这种评价机制是最能表现宪法的实 施状况的。因为其评价的对象是多样、多层次的,这正和宪法实施结果的多样 性想适应。 3.宪法实施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宪法实施的具体活动带动了宪政的实现。 实现宪政的过 程是在不断发展中得到进步的, 合理的宪法实施评价机制有利于宪政实现程度 的状况提供基本依据,或者说可以作为一种判断标准。根据其属性,因此,宪 法实施评价机制可以定义为宪法实施评价机制中主要是指衡量宪法行为在具 体实施过程中达到的结果评判标准。 宪法实施评价机制主要由评价标准、 评价 效果和评价信息组成。宪法实施评价信息是一个抽象到具体的反复活动的过 程, 宪法实施评价标准是建立在宪法实施的评价信息基础之上的, 而宪法实施 评价效果是以宪法实施评价标准为根本目标而形成的评估。 从根本上讲, 三者 的结合构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 宪法实施的评价信息、 宪法实施的评价标准和 宪法实施的评价效果是不可分割、 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 三者的结合构成宪 法实施评价机制的重要内容。 宪法实施过程是建立宪政秩序和宪政精神的体现, 可以说宪法实施的评价 是宪政效果评价的基础。 宪法实施评价主要针对宪法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为 评价对象的, 当然宪法实施的评价活动主要以宪法实施评价标准进基础前提进 行评估的, 在具体宪法实施评价行为中, 宪法实施评价效果结合宪法实施评价 标准和宪法实施评价效果对宪法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遵守行为、 执行行为和监督 行为进行考察和评估, 具体的宪法实施评价对象包括立宪行为、 宪法解释行为、 宪法修改行为和违宪审查行为。 宪法实施评价信息在宪法实施评价机制中占有 12 举足轻重地位,因为宪法实施评价信息是宪法实施进行评价活动的源泉和保 障, 通过对宪法实施活动中所需的信息转化为宪法实施所需求的评估内容, 彰 显了宪法实施进行评价的具体性和根本性。 没有宪法实施评价信息就不能保障 宪法实施评价机制中的评价标准, 以致宪法实施评价效果无从评估。 宪法实施 评价机制从根本上为公民理清了实现宪政的思路和过程, 为宪法实施活动和宪 政建设运行程度的状况制定了评价标准。 其次, 对宪法实施过程中做出的评价 效果,公民根据宪法实施评价标准,更为有效地维护宪法的权威性,树立公民 心目中的宪法信仰。再次,宪法实施评价结果,找出了为宪法实施有待提高的 主要原因,以及为修改宪法,弥补宪法不足之处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宪法实 施评价机制对实现宪政包括宪政的实施, 宪政保障, 宪政环境等过程的完善和 加强准备了条件和依据。 由此可见, 更应该加强彰显宪法实施评价机制的价值, 使宪法实施评价机制趋向科学的评价标准,成为宪法实施中必不可少的评价系 统。 (四)宪法实施的条件 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里, 依法治国的主题永远是依宪治国, 而实现依宪治 国的核心必须维护宪法的权威, 充分保障宪法的实施, 从而有效的限制公权力 的滥用, 落实每一项基本权利到真正公民手里。 宪法的实施的不可能自己滋生, 只有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中,才能落实于现实生活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宪 法的完全实施是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发展。 如果制宪者没有合理地反映和 依靠这社会条件,很大程度上直接阻碍了宪法的实施,从本质上讲,宪法的制 定是建立在一定条件基础之上的, 单纯的脱离这些社会因素, 宪法的存在也只 是虚有其表。 1.宪法实施的条件 宪法实施条件本身具有其独特性,从根本上把握了宪法实施条件的属性,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全面的利用这些条件,充分的把宪法实施落实到实 处。从总体上来讲,宪法实施的条件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其一,宪法实施条件具有适应性。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不断变 13 化,宪法实施的条件要会随之发生变动。宪法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而正是 这些统治阶级决定了社会形势的发展,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科技 不断更新的今天, 科学技术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变化, 社会在不断的向前驱 使,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公民的思 想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 实施宪法之时被视为具有正当和适宜的宪法, 随着社 会、 科技的发展变化不能完全满足公民的需求, 而可能被认为宪法不具有适宜 性。 宪法文本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以致宪法在具体实施中存在 着矛盾和冲突, 在社会条件发展变化的此时, 各种国家权力机关也在时时刻刻 不断变化着,我们还苛刻的要求宪法要处于不变状态。众所周知,宪法具有适 应性,同理宪法实施条件也应具有适应性,随时适应公民所处的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的需要。 其二,宪法实施条件具有客观性。不同的国情,产生出的宪法的法律性也 是迥异不同的, 制宪者也会因此制定出的宪法文本, 反映出该国的国情性和具 体的现实性。宪法是一个经过特定的历史结合该国的国情长期形成的客观产 物。宪法实施就是在这样的国情和遵守历史前提下进行的。由此可见,这些因 素直接决定了宪法实施条件的客观性, 宪法的实施是不可能违背历史客观性 去运行。 其三, 宪法实施条件具有根本性。 宪法只有通过宪法的运作才能有效地展 现,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这种最高性决定了在宪法实施中,必须、应该 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这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 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和决定 了宪法的实施,宪法实施条件也会随之变动。不同的国情,产生出的宪法的法 律性也是迥异不同的,宪法实施的条件也随后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之更完善, 推动社会应有的革新。此外,由于我国国情具有特殊性,宪法的实施必须要从 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出发, 必须站在我国宪法实施条件的角度考虑。 在具体的宪 法实践中, 往往需要在宪法实施基础上对国家权力和公民之间的冲突进行有效 的协调, 主要针对的是利益衡量, 这就是宪法实施条件之所以具有根本性的特 点。 2.宪法实施的条件构成 14 宪法实施的条件主要由宪法实施的内部条件和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构成。 内因是指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外因则指事物发展引起变化的反应。宪法实施 可以具体运行, 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的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宪 法实施的内部条件。 1 宪法实施的内部条件构成主 首先, 宪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毛泽东同志在制定五四年宪法时说过:“一 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页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 本大法。 ” 由此可见:宪法与民主具有紧密的联系,从那时起,我国就孕育了 宪法与民主的关系,宪法时民主的集中体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着重划 分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根本性质问题, 同时也肯定了宪法是民主事实的表 现形式。 可以说是建国以后仅有的一次对制宪权的行使, 完整体现了宪法的科 学与民主性。台湾原大法官曾繁康先生曾指出那样: “何谓宪法?则以宪法发 生长成,其所经历时间之悠久,与其规定内容之不齐一,复以各国情况不同, 而每有其特殊意义之宪法,故无法归纳,加以简括之定义。因之,宪法学者乃 每从其个人所持之观点不同,或就宪法之某种特征,以说明其所谓宪法,于是 所谓宪法云者,其意义繁多,转而莫衷一是。 ” 宪法的民主性体现在,它不仅 是公民心目中崇高的理念,还是正义、自由、秩序、民主的基础,制约了公益 价值的首要来源。 宪法本身就具有价值理念的表现, 折射出了国家表达的最高 价值, 分为权力制约原则、 法治国家原则、 民主原则和保障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该原则传承了宪法的理念。宪法的科学性表现为制宪者的制宪时的全面性,这 种制宪时的科学性与民主性有助于维护宪法的有效宪法的实施起了决定性的 作用。再者,表现为制宪主体制定宪法时必须经过的环节(方式、步骤、时限 和顺序) 。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在程序上有 别于其他法律,它的程序更为严格,直接体现了宪法的基本精神。 其次宪法的适应性是宪法能够稳定实施的有利条件。 宪法的适应性主要指 宪法文本言简意赅,内容明了,富有弹性,宪法才能适应时限的需要,作出变 更,解释。宪法具有适应性,与时俱进,宪法的功能和价值才能够得到合理的 毛泽东著: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1954 年 6 月 14 日。 曾繁康著: 中华民国宪法概要 ,三民书局,1989 年 3 月 14 版,第 13 页。 15 体现,宪法的实施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建立起较之完善的实施机制模式, 同时也为宪法的充分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从根本上来讲,宪法解释、宪法 修改、宪法诉讼都是保障宪法充分实施的基本体制。由此可见,宪法的适应性 是宪法实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宪法具有法律体系中的完整性, “宪法实施有 赖于各部门法对宪法原则和宪法制度的具体化,因此根据宪法制定出与之配套 的法律并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对实施宪法至关重要。 ” 2 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构成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 首先具有具有一部体现宪政精神为原则的宪 法,并使之得到良好的实施。如果单纯的脱离了社会条件,宪法的实施就无从 下手,宪政就更无从产生 。一个国家宪法实施的好坏程度主要取决于该国政 体、经济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公民政治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国际环境等众多 素的影响。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宪法实施良好程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常会 受到宪法实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制约, 在学界里, 宪法实施的外部环境 具备的条件虽然很多, 但一般认为, 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扮演着重要角色至关 重要: 首先, 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 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讲, 宪法、 宪政都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民客观现实中实践活动的政治产物。建立社 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 就是要依宪治国, 那就要求具有一部真真正正反馈社会 政治面貌和政治民主性的宪法。 “建立社会主义宪政,不但要求在制定宪法过 程中必须真实、科学,而且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必须随着社会现实的变迁而不 断完善、发展,从而保证宪法与社会现实相一致,是宪法能在政治实践中切实 得到贯彻和落实。 ” 民主、 法治永远是宪法追求价值的核心, 从政治角度分析, 宪法层面所体现的公民的权益和意志, 从根本上取决于代表机关本身的民意基 础深厚和代表性的程度, 在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国家, 体现内容也会发生改变。 法律是用来统一和反映人民意志工具, “按照服从法律的人民就应当是法律的 创作者” 的意志制定法律。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中,民主、 法治构成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这些条件制宪者立宪时起了考虑性因素之一, 李湘刚: 宪法实施条件论 ,载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 年第 5 期。 肖泽晟著: 宪法学关于人权保障与权力控制的学说 ,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429 页。 卢梭著; 社会契约论 ,商务印书馆 1980 版,第 52 页。 16 同时也对宪法的实施状况起了决定作用。 “必须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 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 改变。 ” 因此,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建设,是宪法在具体实践中 发挥极其重要作用的至关环节, 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应有的保障, 从而缓和 了社会矛盾的冲突,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繁荣富强、和谐局面。 其次, 宪法实施的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宪法的实施 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就是法治经济, 加强公民对社会主义的认 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凭借资源实现有效的配置,从而促进了经济 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市场经济的根本性决定了商品经济与权力和人治 的力量对比,最终还是依据主体平等、意思自治、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规范来 调整市场。因此社会市场经济主要凭借法律的援引和指导。在众多法律中,宪 法居于核心地位,从普通法律、法规与宪法的关系角度分析,宪法是一切普通 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社会市场经济主要凭借法律的援引和指导,主要是对 宪法的援引和依据。 事实证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导致宪法制定的 根本依据,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水平,直接作用于宪法实施的状况,同理也是树立了宪法与法律的权威性。 由此可见, 只有在宪法规范里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 宪法实施才能 在经济方面建立更牢固的保证。 宪法实施的思想文化条件。 注重对宪法实施的研究, 同时也促进了宪法文 化的发展,宪法的权威性是宪法文化的核心,高度地树立公民心目中的宪法, 搭起了崇高的至上性,公民更能自愿的信奉宪法,去遵守宪法。 “宪法文化是 法律文化的一部分。 ” 宪法文化在一定的民族观念里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而形 成的,反映了特定的宪法思想、观念和宪法现象。萨维尼指出: “有文字记载 的历史初期,法律如同一个民族所特有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素质一样,都具有 一种固定的性质。 ” 宪法文化随着民族的兴亡而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路线图报告
- 2025年低空经济产业国际化人才流动数据报告
- 夫妻忠诚协议书有效模板
- 互碰自赔协议书
- 2026-2031中国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及器材制造市场分析预测研究报告
- 2026-2031中国槟榔市场发展策略及投资潜力可行性预测报告
-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适用条件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及评价
- 2025年发电集控值班员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及答案
- 输血不良反应及应急预案
- 《卧式拉力试验机》
-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
- (完整版)医学英语(阅读一分册)翻译及答案
- 2024湖北黄石市创新发展中心招聘政府雇员2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医药研发流程及质量管理手册
- 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与处理
- 九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六单元 23 范进中举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旅游经济学(第3版)》全套教学课件
- 蛋糕卡购买合同范本
- 电影音乐欣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农业大学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