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全论文一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1)_第1页
王占全论文一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1)_第2页
王占全论文一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1)_第3页
王占全论文一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1)_第4页
王占全论文一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学员姓名学员姓名 王占全王占全 学学 号号 1213004474526 2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一、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 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 40%以上。近 10 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6000 多万人,占同期转移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 50%.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推进中 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 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 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的中心。在东部地区,一些小城镇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 了一些中、西部地区县级市甚至地级市的水平。 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 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一些地方把推进城镇化片面地理 解为加强城镇建设,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举债建设大广场、 大马路和标志性建筑。还有一些地方通过修编城镇规划、设置开发区,以及 “县改区” 、 “乡改镇”等,把规划区做大,把开发面积做大,以获取土地开发 的短期收益。很多地方城镇规划面积的扩张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 有城无市的地方为数不少,没有把推进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如何促进农村富 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上来。 一些地区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原则绝对化。简单地将城镇化等同于 工业化,片面强调要在本市或本镇建多少工厂和制造业基地。反映在工作上, 就是不惜代价招商引资,盲目上工业项目,但却忽视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相互 促进、共同带动、互为前提的作用。还有一些城市脱离本地实际,贪大求洋, 追求高标准,试图建成国际性经济中心、国际大都市等;只重视现代服务业, 不重视那些能增加就业、吸纳农民进城的一般性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城镇化建设上,发展小城镇的推动源应当是产业行为,即市场行为。小 城镇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来支撑,即需要产业载体,这种产业可以是第二产 业,也可以是第三产业,或者二、三产业并重。但在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的就 业结构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员比例不同。小 3 城镇发展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的替代上。东部地区 部分小城镇已初步完成工业化,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仍很低,经济的 发展水平不足以支撑小城镇的发展。 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小城镇是非农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为非农产业 提供场地、设施、劳动力、市场等,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非 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内容,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力,使之规模扩 大。载体与内容的发展要相适应,否则会带来诸多问题。建国初期,我国的城 市发展在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下走了一条重内容轻载体的发展道路,把城市建 设成为生产基地,建设了许多工厂,而忽视了生活消费,造成城市基础设施滞 后,并因此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现在全国各地搞小城镇建设似乎又走到了 另一个极端,重载体轻内容,不少地方高标准搞基础设施建设,搞“五通一平” 甚至“七通一平” ,而非农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使小城镇建设没有经济支撑。 非农产业集中效果不好。东部发达地区业已分散的乡镇企业搬迁成本太高, 只好维持现状。中、西部地区则缺乏乡镇企业,许多乡镇可以说还没有真正意 义上的乡镇工业,或者说还没有开始农村工业化进程,也就没有集中的对象。 三、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 目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 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我认为,要 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 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就必须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具有正确的思想。 (一)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一)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 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促进小城镇健康 发展就缺少最基本的保证。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有阶段性与根本性之分,二者绝对不能混淆,这必须有清 醒和明确的认识。所谓目标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基础条件下、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小城镇各有不同的建设与发展目标。比如,有的是完成旧镇改造任务, 4 有的是搞好“几通一平” ,有的是建设安居工程,还有的是抓好基础建设、解决 绿化环卫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小城镇建设阶段性的目标。这种阶段性的目标 体现的是个性、特性与差异性,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 比较容易明确和做到的事情。 目前,最重要的是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这是现在的薄弱环节。 所谓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就是不管哪个小城镇,不管在什么时期,也不 管处于什么建设阶段,都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 本性目标。这种根本性目标体现的是共性和普遍性。因为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是, 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果居住在城镇(即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达到总人 口的 70%,就算基本实现了城镇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小城镇“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完善城镇功能,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 。所以说,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做 “花瓶” 、搞摆设,根本目的是集中人口居住,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到这里安家 落户,其他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 从我国许多地方的实际情况看,现在有一些领导特别是不少小城镇的领导 对此并不明确,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三个通病:重引进工商企业,轻吸纳 居民;重工业区开发,轻生活区建设;重经济效益,轻镇区居民生活质量。因 此,必须向相关领导特别是小城镇的领导进行宣传教育,使之明确小城镇建设 的根本目标。各级领导所制定的一切政策,所采取的一切工作措施,都要围绕 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一目标服务。同时,各级领导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部署、 检查与考核,都应当以人口集中这一根本目标为中心。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 明确了,这项工作就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健康发展。 (二)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二)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及性是重点性的基础,重点性是普及性的结果。 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择发展起来的。同样, 现在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远不能 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 择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5 目前的小城镇设置确实颇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全国共有 18000 多个, 山东省有 1000 多个,平均每个只有 3 万人左右。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 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现在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 设,既没有必要,又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务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当 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 从现实情况看,要在面上通过“撤镇建乡” ,减少小城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 阻力是比较大的,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可行的办法是,有选择地 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基本的选择思路为:首先是 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可以按 10 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来布 局,人口密度小的区域可以再少一点。其次要选择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 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集中精 力进行建设。再次是要尽早把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城镇合并到就近的强镇或 重镇。如果暂时不合并,也不要铺开基础设施建设,不再上大的企业项目,防 止造成更大的浪费。这样,把重点城镇突出起来了,再加上强有力的工作,小 城镇就能健康发展,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就一定会大大加快。 (三)承担小城镇基础建设组织的主体性与商业性(三)承担小城镇基础建设组织的主体性与商业性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有着良好的基础 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但是,基础设施投资是要花大钱的。 根据张家口小城镇建设的实践,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供 5 万到 10 万人口生 活的城镇基础设施,需要 3 亿元以上人民币。这么多的资金从哪里来?于是, 有的小城镇继续沿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城市建设办法,投资口号是“人民城市 人民建” ,投资来源是“国家拨一点、企业拿一点、群众出一点” ,结果很快没 了后劲;也有的小城镇为筹资,违章提高土地出让价格、征收各种杂费,甚至 违法集资,结果不仅不解决大问题,还带来若干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小城镇政 府自恃经济实力强,对各种基础设施大包大揽,甚至直接投资建设楼堂馆所和 商品批发市场等,但是当他们难以为继之时,却没有资格向银行借贷,结果陷 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甚至使小城镇建设被迫搁浅。 以上这些做法之所以行不通,甚至走入死胡同,根本原因是投资主体和投 资方式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建设。要进入小城镇基础建设的柳 6 暗花明之路,必须科学解决投资的主体性和商业性问题。正确的投资主体应主 要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投资方式应主要是商业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无偿性 的。小城镇的各类基础设施,包括各种商品批发零售市场、学校、幼儿园,甚 至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等等,都应该由企业来筹资建设。建成后,可出租、 出卖,也可以自己经营或利用其他形式收回投资。不管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 都可以参与投资,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真正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小城镇建 设中来,形成开放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小城镇政府的资金则集中用于确实无法 实施商业化投资和经营的纯公共设施项目,如街道整修、公共场所照明、环境 治理等等。这样做,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之路。 在明确了小城镇基础建设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同时,还要通过制定相关 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城镇建设提供中长期贷款。具体可以参考城市建设开 发的模式,大部分可以基础设施为抵押物向企业借贷,发挥国家商业化投资对 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拉动作用。这样,企业性的投资主体将更有活力,商业性的 投资方式将更有基础。 (四)小城镇产业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四)小城镇产业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良好的主导产业不仅有利于吸纳聚集农村人口,形成小城镇发展的雄厚财力 基础,而且它是决定小城镇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使小城镇更有生命力和延 续性的重要条件。但是,从全国的小城镇看,大部分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 往往是你有我有他也有,同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这些产业很不牢靠,随时 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这样的小城镇,一般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现在要重视的是,一方面,在选择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的时候,要考虑有主 导产业基础,而且其产业有生命力、有良好的延续发展前途,这样的小城镇才 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城市,达到我们建设小城镇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要 积极引导小城镇,尽早树立建造主导产业的强烈意识,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 自然、经济、区位、地理、人文、技艺、资源等等优势,扬长避短,尽快选择 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同时,还要帮助已经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的小城镇,不 断发展壮大,真正形成有广泛影响、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主 导产业。 为了使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的主导产业不撞车,要注重产业的多样性,在 7 更广的产业范围内进行选择。从我国的整体情况看,小城镇可选择确立的主导 产业有以下一些类型:一是基础农业型。主要是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系 列服务,形成农产品的贸工农和产加销城镇;在平原地区和城市远郊农业为主 的小城镇可着力向这方面发展。二是工业主导型。城市近郊有工业基础,特别 是已经形成拳头产品或形成工业集团规模的小城镇,应当以此为重点,培育主 导产业。三是商业贸易型。有自己特色商品资源的小城镇,可以通过建设或改 善市场设施,拓宽交易范围,增大市场容量,发展成为区域性小商城。四是旅 游开发型。有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遗产或靠山靠海的小城镇,可加强吃、住、 行、游、购、娱乐设施及软环境建设,形成休闲、度假、观光、购物的旅游型 小城镇。五是交通枢纽型。处于交通要道的小城镇,可凭借运输方便、信息快 捷、流动人口多的优势,建设产品集散基地或运输量大的工商企业,并搞好三 产配套,形成新型城镇。六是海洋开发型。沿海的小城镇可围绕海字大做文章, 诸如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等等,形成以海洋渔业为中心内容的主 导产业。七是资源采掘型。有矿藏资源的小城镇,应当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 商品优势,以采掘为龙头,带动运输、加工工业共同发展,形成矿务小城镇。 以上主导产业类型,仅仅举例而已,实际上大部分小城镇都可以依据各自的优 势,形成不同特色的主导产业,关键是善于发掘、组织和利用。 (五)小城镇人口的凝聚性与政策性(五)小城镇人口的凝聚性与政策性 小城镇的人口凝聚性差,主要是政策性原因。政策不对头,就不能吸引 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集中。具体表现为:一是户籍障碍。没有户口好多事情很麻 烦,而要迁移户口既有政策限制,又有各地不同的附加条件约束,诸如交纳增 容费、落户费等。二是承包地与资产障碍。多数农村现行的办法是,凡户口迁 移后,承包地就要收回,每个农民均有一份儿的集体财产更不能变现付给你。 三是宅基地障碍。农民进入小城镇,等于放弃原来不花钱的宅基地,再花钱购 买新宅基地,很多农民认为不划算。除此以外,更可怕的是领导意识障碍。一 些小城镇的领导不懂人口集中能带来商机与活力,错误地认为是增加小城镇负 担,从而对人口向小城镇集中采取限制行为。 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