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2013大纲copy_第1页
国际经济法2013大纲copy_第2页
国际经济法2013大纲copy_第3页
国际经济法2013大纲copy_第4页
国际经济法2013大纲copy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 际 经 济 法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主要参考资料主要参考资料主要参考资料 1、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法律出版社。 2、余劲松、吴志攀主编:国际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传丽主编:国际经济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曹建明、贺小勇著: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出版社; 5、曹建明、 陈治东主编:国际经济法专论各卷,法律出版社; 6、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刊各期,北京大学出版社; 7、陈安著: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15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 8、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9、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1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12、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等 。 主要教学资源网站主要教学资源网站主要教学资源网站 国际经济法网“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 htt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条法司、公平贸易局) http:/ /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集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中心: 国际商会: 第一编第一编第一编 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第二章 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第四章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一、国际经济法的含义 (一)狭义说: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新分支 1、基本观点 国际经济法是“经济的国际法” ; 调整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 各国冲突法和涉外经济法不属国际经济法的内容。 2 2 2、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持这种观点的国外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施瓦曾伯格(scharzenberger) ,日 本的金泽良雄,法国的 卡罗(carreau)等 。 施瓦曾伯格施瓦曾伯格施瓦曾伯格: : :最早阐述最早阐述最早阐述“ “ “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 ” ”的概念(的概念(的概念(IELIELIEL,1948)1948)1948) 我国改革开放早期也有学者(王铁崖、史久镛)持此种观点。 (二)广义说:国际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二)广义说:国际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二)广义说:国际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1、基本观点 不专属于单一的国际公法范畴; 调整对象为广义的跨越一国国境的经济关系; 为跨学科的包括国际法、国内法的边缘性综合体。 2 2 2、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美国学者:杰塞普( Jessup )、斯泰纳 (Steiner)和瓦格茨( Vagts )、杰克逊(Jackson )、洛文菲尔德 (Lowenfield)等。日本的樱井雅夫、松下满雄也趋向广义说。 杰克逊:杰克逊:杰克逊: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 杰克逊:调整国际(跨越国境)经济交往的法律大体上划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有关国家用以调整跨国经济交易的私法,包括有关两国的合同法、货物买卖法、 冲突法、保险法、公司法、海商法等; 二是有关国家的政府用以管理跨国经济交易的公法,包括关税法、进出口管制法、 商品质量和包装标准法、国内税法等; 三是有关国际公法或国际经济组织机构法,这部分法律虽大多约束国家或国际经济 组织,但对私人交易也具有深远影响。 在我国,多数国际经济法学者也持此观点。 (三)对两大学说的分析(三)对两大学说的分析(三)对两大学说的分析 狭义说的缺陷: 忽略了“国际”一词的另一种涵义 。 脱离当代国际经济交往的客观实际 。 逻辑上难以自圆其说。 无法全面深入解决实际法律问题。 广义说的进步(略) 结结结 论论论 我们认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国际经济组织、不同国家的自然人和法人 之间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它是一个新兴的、独立的、 综合的法律部门。 其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等,调整对象则是广义的国际 经济关系(纵的关系+横的关系)。 二、国际经济法的外延(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二、国际经济法的外延(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二、国际经济法的外延(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 (一)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的关系 用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公法规范,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用以调整国 际政治关系以及其他非经济关系的国际公法规范,不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 (二)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关系 国际私法中涉及经济方面的冲突规范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国际私法中与经 济关系无关的冲突规范并非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三)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的关系 在经济立法“涉外涉内统一”的场合,国内法既属于内国经济法范畴,同时也属于 国际经济法范畴。 在经济立法“涉外涉内分流”的场合,单纯调整经济领域中内国关系的国内法,不 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学者在国际经济法如何产生和发展的问题上也有不同看法。 我们认为,国际经济法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是在19世纪末后才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 一、早期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一、早期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一、早期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罗得法、古罗马法中的万民法 中世纪的商法 17世纪,商人习惯法被纳入各国的民法典或商法典 17世纪以后,双边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为典型的国际贸易条约得到较快发展 。 特点: 1、数量少而零散; 2、以商人法和民商法为主,领域单一而狭窄; 3、尚未形成一整套调整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则 ; 4、总体上未构成独立的法律部门。 二、国际经济法产生的基础二、国际经济法产生的基础二、国际经济法产生的基础 (一)经济基础 1、资本输出与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2、国家干预经济。 3、国家间经济矛盾的加剧和尖锐化。 (二)经济理论基础(二)经济理论基础(二)经济理论基础 1、重商主义学说(托马斯孟) 2、绝对优势学说(亚当斯密) 3、比较优势学说(大卫李嘉图) 4、贸易保护理论(李斯特) 三、国际经济法的沿革三、国际经济法的沿革三、国际经济法的沿革 (一)国际经济法的形成阶段 变化: 一是调整的主体范围扩大; 二是涉及的领域更广泛; 三是渊源更丰富。不仅包括传统的私法和通商条约,还包括有关涉外经济法、 各类经济条约等。 一整套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则基本产生 (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阶段(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阶段(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阶段 1、国际经济三大支柱的法律确立。 2、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国际法规范的兴起。 3、多边国际商务专题公约、国际商务惯例和涉外经济法的发展。 4、区域性或专业性经济条约和组织的发展。 5、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2010.92010.92010.9国际经济法年会国际经济法年会国际经济法年会 本届年会的会议主题为: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与国际经济法,具 体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国际经济法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 2国际贸易法与WTO法的新进展(例如,应对贸易摩擦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对 策); 3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与法律机制(例如,减排、碳关税、环境保护法、能 源法与碳交易等); 4主权债务危机与国际金融新秩序; 5国际投资的国内法制与国际法制(例如,跨国公司、海外并购与应对投资保护 主义); 6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 7国际经济贸易争端解决的新思路、新方法; 8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教学中的问题、对策、经验和成果。 2011.112011.112011.11国际经济法年会国际经济法年会国际经济法年会 本届年会的会议主题为“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与国际经济法”,具体议题包括 但不限于: 1WTO十周年纪念讨论专场 2国际金融法专业委员会讨论专场 3区域性经济贸易合作与自由贸易区新发展(例如:金砖国家合作、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 4国际投资法专题 5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国际经济法研究 6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教学专题 2012.112012.112012.11国际经济法年会国际经济法年会国际经济法年会 本届年会的会议主题为“中国与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的变革”,具体议题包括但 不限于: 1国际贸易法与WTO(比如,中国贸易地位的变化与WTO规则的谈判、与国际 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规则的重大变化和中国的对策); 2国际投资法专题(比如,中国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防范、应对与中国海外利益 的保护); 3国际金融法专题(比如,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路径与措施); 4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与进程(比如,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建构、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的法律问题与对策、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的经验与展望); 5环境保护与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比如,海外投资的环境风险评估与法律 对策); 6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机制(比如,中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作用与对策、商 事仲裁规则的变化趋势); 7国际经济法的新观察、新问题与新领域(比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贸易问题、 知识产权问题、税收问题等、保税区功能的多元化与法律规制、中国在海外资 源开发中遭遇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8. 反垄断法域外管辖权的理论与实践。 (三)国际经济法的变革和调整阶段(三)国际经济法的变革和调整阶段(三)国际经济法的变革和调整阶段 1、新贸易保护主义问题 2、贸易、投资与环境的国际协调制度 3、投资保护主义问题(如跨国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等) 4、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变革 5、跨国电子商务下的税收制度 6、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 7、区域性经贸合作与自由贸易区的新发展 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作为一个综合的法律部门,国际经济法既有国际法的渊源 ,如国际经济 条约、国际经济惯例、重要国际组织的有关规范性决议等,又有国内法的渊源, 如各国涉外经济法和有关的冲突规范等。 一、国际立法 (一)国际经济条约 (二)国际经济惯例(二)国际经济惯例(二)国际经济惯例 1、习惯国际经济法,主要指调整有关国家国际经济关系的习惯性原则、规则。最 具代表性的是国有化及其补偿原则。 2、国际私人商务惯例,主要指调整私人之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惯例。 目前编纂的国际私人商务惯例主要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 跟单信用 证统一惯例 、 托收统一规则 、 国际备用信用证惯例 、 约克安特卫普规则 等。 国际私人商务惯例一般只具有任意法的效力,并可由当事人修改。 (三)重要国际组织的有关规范性决议(三)重要国际组织的有关规范性决议(三)重要国际组织的有关规范性决议 国际组织的决议能否作为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应该具体分 析。 国际组织的决议包括联合国大会制定的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等文件。 二、国内立法二、国内立法二、国内立法 (一)涉外经济法 内容包括商事法中的涉外规定,也包括对外贸易法、外资法、外汇管理法、涉 外税法等涉外的经济法。 国内涉外的经济法作为国际经济法的渊源,通常具有强行法的性质,从事国际 经济交往的当事人不能规避其适用。 国内涉外的民商立法主要是规范私人交易关系的法律,多是任意性规范,允许 当事人选择或变通适用。 (二)与涉外经济法有关的冲突法 三、其他辅助性渊源三、其他辅助性渊源三、其他辅助性渊源 (一)判例 国际法院判例 国际仲裁裁决 WTO争端解决机构裁决 国内司法判例 (二)学说 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一、国际商事法的基本原则 1、意思自治 2、诚实信用 3、公共秩序 4、维护交易简便、迅捷、公平 二、国际经济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1 1 1、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根据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1、2、10条,国家经济主权的主要内容: (1)经济自决权 (2)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主权、 国家对其一切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国家对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管理监督权。 国家对境内的外国财产有国有化或征收的权利。 (3)国际经济事务的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 (三)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发展与挑战(三)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发展与挑战(三)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发展与挑战 自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各国 经济合作的需要,国际社会对经济主权原则的限制明显增加。 美国“301条款”、“201条款”等单边主义与WTO多边主义的交锋 “ “ “ 301301301条款条款条款” ” ” 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第301节。根据301条款,美国可以对它认为是“不 公平” “不合理”的其他国家的贸易做法进行调查,并可与有关国家政府协商,最 后由总统决定是否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停止有关协定等报复措施。 1988年,美国国会修改301条款,增加了“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 “超级301条款”主要针对那些限制美国产品和劳务进入其市场的重点国家,“特别 301条款”则针对那些对知识产权没有提供充分有效保护的国家。 “201“201“201条款条款条款” ” ” 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201节。根据201条款,如果国内行业受到由于进口增 多而造成的实质性损害或威胁就可以要求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实施补救性措 施。ITC负责认定进口增多是否造成损害。如果委员会得出肯定性的结论,即向 总统推荐紧急性的补救措施。美国总统决定是否实施补救性措施。 2001年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201条款下启动有关钢铁进口对美国国内钢 铁产业影响的调查,其后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对10个进口钢材品种加征8%30% 的关税。 2 2 2、公平互利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公平互利原则 公平互利原则强调的是实质上的平等,赋予了平等互利原则新的内容。 公平互利原则的实践:普惠制(GSP)和WTO协定中给予发展中国家140余项 的特殊与差别待遇。 普惠制方案(普惠制方案(普惠制方案(GSPGSPGSP SchemeSchemeScheme) 给惠产品范围 关税削减幅度 保护措施 原产地规则 受惠国家和地区 有效期 3 3 3、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 发达国家应在可行的领域内给予发展中国家普遍优惠的、非互惠的和非歧视的 待遇(南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它们相互之间的南南合作 。 国际经济法的三层次和两部分(国际法和国内法两部分)研究方法国际经济法的三层次和两部分(国际法和国内法两部分)研究方法国际经济法的三层次和两部分(国际法和国内法两部分)研究方法 国际经济法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这样,就有三层法律关系、三层法律 规则和三层法律解决。那么,要想解决一个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就必 须掌握国际经济法的知识、理论、思维、方法和技术,就得知道这个问题属于 三个层次中的哪个层次,涉及哪些法律,如何着手解决。这是学习国际经济法 以及学会像国际经济法律人那样思考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编 国际贸易法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第一章 国际货物贸易法 第一节 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 第二节 国际货物运输法律制度 第三节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律制度 第四节 国际货物买卖支付法律制度 第一节 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 一、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概述 (一)国际货物买卖的含义及特点 特点: 1、国际货物买卖具有国际性; (1)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营业地标准 公约第1条第1款(略) 公约第1条第3款:当事人的国籍和当事人或合同的民事或商业性质,应不 予考虑。 (2)何为“营 业 地”? “营业地”是指固定的、永久性的独立进行营业的场所。 代表机构(如外国公司驻中国办事处、代表处、联络处、代办处等)所在地不是 “营业地”。 (3)多个营业地如何确定? 公约第10条:如果当事人有一个以上的营业地,则以与合同及合同履行关 系最密切的营业地为其营业地。 如果当事人没有营业地,则以惯常居住地为营业地。 2、国际货物买卖的标的物是货物; “排他法”确定货物的范围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条规定六种交易排除适用: (1)购买 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销售;(2)以拍卖方式进行的销售;(3)根据 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4)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 的销售;(5)船舶、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6)电力的销售。 3、比国内货物买卖更具复杂性。国际货物买卖的复杂性 涉及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国际支付等诸多问题。 经济风险 政治风险 (二)调整国际货物买卖关系的法律规范 1、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各国国内立法 (1)西方各国的货物买卖法 大陆法系: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的立法。 英美法系:英国货物买卖法、美国统一商法典等。 (2)中国有关货物买卖的法律 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商法典。 我国调整货物买卖的法律主要是民法和合同法。 此外,还有票据法保险 法海商法等。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简称公约 ,CISG ),于1980年 3月在维也纳外交会议上正式通过,1988年1月1日生效。目前共有76个缔约国 (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和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等英美法系国家,但英国除外)。 (1)CISG的宗旨和结构 (2)CISG的适用范围(第1、2、3条) 公约第1条(1)a规定:如果当事人的营业地在不同缔约国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 同,适用于公约。b规定,如果当事方的营业地处于非缔约国,但国际私法规则导 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公约也适用。 注意:一是如果看不出合同当事人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事实,则合同不适用公 约。(第 1 条第 2 款 );二是营业地在不同缔约国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适用 公约。但这种适用不具有强制性。即当事人可以明确选择某个国家的法律来全部或 部分排除公约的适用。如果未作选择,则公约当然适用合同。(第 6 条) (3)公约未规范的内容(第4、5条) 合同的效力,或其任何条款的效力,或任何惯例的效力; 合同对所售货物所有权可能产生的影响; 卖方对于货物对任何人所造成的死亡或伤害的责任。 (4)中国加入时的保留 我国1986年12月11日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参加核准书。根据公约第95条 和第96条规定,我国提出了两项重要保留: 关于公约适用范围的保留; 关于合同形式的保留。 公约第11条规定:“销售合同无须以书面形式订立或书面证明,在形式方面 也不受任何其他条件的限制。销售合同可以用包括人证在内的任何方法证明。” 我国提出该保留的背景和原因 是否应撤回该保留? 3、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托收统一规则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 例等 4、 1997年国际商会标准国际货物销售合同 5、2004年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4、5为准法律规范)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制度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程序 询 盘 买方询盘 卖方询盘 询盘即要约邀请 1、要约 (1)要约的含义及构成要件 公约第14条第1款:“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 议,如果其内容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价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即构 成发价。” 通常将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可以是买方也可是卖方),接受要约的一 方称受要约人。 有效要约的构成要件: 表明订立合同的意旨; 要约必须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人提出(公约第14条第2款); 分析:商业广告的性质 “本广告构成发盘” “广告所列商品将售给最先支付货款或最先开来信用证的人” “在某年某月某日前按所列价格汇到价款,保证供货” 广告 要约内容必须十分明确肯定。 “实盘” 与“虚盘” “实盘”三项要求: 一是交易条件完备。 公约第14条第1款:一项建议“如果写明货物,并且明示或暗示地规定数量和 价格或如何确定数量和价格,即为十分确定。” 二是交易条件肯定。 虚盘:“参考价” 、“可能接受的价格”、“数量视我供货可能” 等。 三是不得附有保留条件。 虚盘:“须以我方最后确认为准”“以我货未先售出为准”或“仅供参考”等。 “实盘”的有效期限 规定原因: 规定方式:规定一段接受的期限或规定最迟接受的期限 思考:口头发盘的有效时间如何?未规定有效期如何处理? 要约须传达到受要约人方能生效。 (公约第 15 条第 1 款 ) 传达是指将要约内容通知到受要约人本人或其营业地或其惯常居住地。要约 在传递途中遗失,该要约失效。 (2)要约的撤回和撤销 要约的撤回 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人将尚未到达受要约人(即尚未生效)的要约予以取消 的行为。 公约第 15 条第 2 款: “一项发价,即使是不可撤销的,得予撤回,如 果撤回通知于发价送达被发价人之前或同时,送达被发价人。 ” 要约有效撤回的条件 要约的撤销 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人将受要约人收到的(即已经生效)要约予以取消的行为。 公约第16条:“在未订立合同之前,发价得予撤销,如果撤销通知于被发价 人发出接受通知之日之前送达被发价人。但在下列情况下,发价不得撤销: (a)发价写明接受发价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发价是不可撤销的;或(b) 被发价人有理由信赖该项发价是不可撤销的,而且被发价人已本着对该项发价 的信赖行事”。 小结:要约的撤回和撤销的区别: 撤回 撤销 要约人 受要约人 发出承诺之时 (3)要约的失效 要约因超出有效期限而失效 ; 要约因要约人的撤销而失效; 要约因受要约人的明示或暗示的拒绝而失效。 2、承诺 (1)承诺的含义和构成要件 公约第18条第1款规定:“被发价人声明或做出其他行为表示同意一项发价, 即是接受” “缄默或不行动本身不等于接受。 ” 有效承诺的构成要件 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承诺必须在要约规定的有效期内送达。(公约第18条第2款 ) 如要约没有规定承诺的有效期,则受要约人应在合理时间内承诺。 口头要约则要立即承诺,除约定外。 逾期承诺(Late Acceptance)的效力 一是受要约人的原因。逾期承诺原则上无效,构成一项新要约,除非原要约人 毫不迟延地口头或书面通知仍然接受。 二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邮递延误的原因。逾期承诺原则上有效,但要约人 也可毫不迟延地口头或书面通知拒绝。 小结:逾期承诺的效力取决于要约人的选择。 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内容一致。 实质性变更 公约第19条第3款:“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质量和数量、交货地点和 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等的添加或不 同条件,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发价的条件”。 实质性变更属于无效承诺,构成反要约。 实质性变更即实践中的“还盘”。 非实质性变更 如对包装条件进行更改,要求增加提供装箱单、重量单、原产地证、商检证等 单据,要求增加提供某些单据的份数等等。 非实质性变更不构成反要约,仍为承诺,但要约人毫不迟延地口头或书面通知 反对其差异的除外。 公约第19条第2款 承诺的传递方式必须符合要约所提出的要求。 承诺须传达到要约人时生效。(公约第23条) “投邮主义”(英美法)和“送达主义”(大陆法) 承诺到达地、时=承诺生效地、时=合同成立地、时 (2)承诺的撤回 承诺不存在撤销问题。 按照公约第22条规定,“如果撤回通知于接受通知之前或同时送达发价人,接受 得予撤回。”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 1、品质条款 表示货物品质的方法 (1)用文字说明表示(Sale by Description),也称作“凭文字说明销售” ; 凭规格销售(Sale by Specification) 凭等级销售(Sale by Grade) 凭标准销售(Sale by Standard) 凭牌号或商标销售(Sale by Brand or Trade Mark) 凭产地销售(Sale by Origin) 凭说明书或图样销售(Sale by Description or Illustration) (2)用样品(或实物)表示(Sale by Sample),也称为“凭样品销售” 样品的提供 凭样买卖的法律责任 样品无论由哪一方提供,一经双方确认便成为履行合同时交接货物的品质依据, 卖方承担交付与样品完全一致货物的责任。 “参考样品”的性质 “品质机动幅度” 具体订法有: (1)规定一定范围。 (2)规定一定极限。 (3)规定一个增减范围。 “品质公差” 卖方所交货物质量在品质公差范围内,不属于违约,买方不得拒收货物,也不 得要求调整价格;在品质机动幅度内,买方也不得拒收,但可以按照交货时的 实际品质状况调整价格。 2、数量条款 (1)计量单位 (2)计量方法 毛重(Gross Weight) 净重(Net Weight) 以毛作净(Gross for Net) 公量(Conditioned Weight) 理论重量(Theoretical Weight) 法定重量(Legal Weight) “数量机动幅度” 的做法 “约”量 (about)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将其解释为不超过10的增减幅度。 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 如“500公吨,卖方可溢、短装5”。 注意:在数量机动幅度内,多装或少装的货物,一般按合同价格结算货款 。但可 在合同中规定,多装的货物按装船时的市价计算,以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 3、包装条款 (1)包装标志 运输标志(Shipping Mark),又称“唛头” 指示性标志(Indicative Mark) 警告性标志(Warning Mark) (2)包装条款的订立 作具体规定。 作笼统规定。如“提供适合海运的包装”、“卖方习惯包装”等。 4、价格条款 “每公吨300美元CIF伦敦” 单价由计价数量单位、单位价格金额、计价货币和价格术语四项内容构成。 计价货币的选择: 一是选用自由可兑换货币 二是出口时选用“硬币”,进口时选用“软币” 三是订立保值条款 价格术语(国际贸易术语)价格术语(国际贸易术语)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与2000的主要区别 2010通则主要是以下方面的区别: 1、加入两个新的贸易术语DAT和DAP, 取消了4个:DAF、DES、DEQ和DDU; 2、所以2010术语分类为11种;分为 两组:“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和“水运”;取消了“船舷”概念,卖方承担货物装上 船为止的一切风险; 3、加入了术语的使用范围,强调也适用与国内贸易; 4、加入电子交易的内容; 5、保险的险别引入了ICC2009版本; 6、加入与反 恐有关系的内容; 7、加入终端处理费用的归属,以保证不出现真空; 8、加 入连环贸易(或称销售)条款,对2000通则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 (2)六种主要价格术语 分FOB、CFR、CIF和FCA、CPT、CIP两组。 FOBFree On Board( named port of shipment),中文名为装运港船 上交货( 指定装运港),又称离岸价格。它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 运期内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船上,并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或 装上船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 FOB下卖方的主要义务 负责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限内,在指定转运港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 并给予买方充分通知; 负责办理货物的出口手续,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 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或装上船为止)的一切费用及货物灭失或损 坏的风险; 负责提供商业发票和证明货物已交至船上的通常单据或具有同等作用的电子信 息。 FOB下买方的主要义务 负责租船订舱,支付运费,并给予卖方充分通知; 负责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办理货物的进口手续; 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或装上船)后的一切费用及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 险; 负责接受卖方提供的货运单据,并按合同规定支付货物价款; 负责办理货物的保险手续,并支付保险费。 使用FOB术语应注意的问题 风险转移界限问题 船货衔接问题 CFRCost and Freight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 中文名为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它是指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 在装运港装将货物装上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负担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为止 (或装上船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并负责租船订舱,支 付抵达目的港的正常运费。 CFR下买卖双方义务与FOB基本相同,只是卖方增加了一项义务:负责租船订 舱,支付运费;而买方缺少这项。 使用CFR术语应注意的问题 租船订舱问题 卖方必须按照“通常条件、惯常航线、租适当船舶”。除非双方有约定,买 方不得限制船舶的国籍、年龄、船级,不得指定某公司的船只。 (卖方)装船通知问题 时间上“毫不迟延” ;内容上 “详尽”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 中文名为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又称到岸价格。 它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限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 的船上,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或装上船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 坏的风险,并负责办理货物运输和保险手续,支付运费、保险费。 CIF下买卖双方义务与FOB基本相同,只是卖方增加了两项义务:负责租船订舱, 支付运费;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保险,支付保险费。而买方缺少这两项。 使用CIF术语应注意的问题 象征性交货问题 象征性交货方式下,卖方是凭单交货,买方是凭单付款。CIF是典型的“象 征性交货”合同 租船订舱问题(与CFR同) 办理保险问题 CIF的卖方投保属代办性质 除非有相反的明示协议, CIF卖方只须按保险条款中最低责任的保险险别 投保。最低保险金额应为CIF发票金额加10% ,并以合同货币投保。 FCAFree Carrier ( named place) 中文名为货交承运人( 指定地),它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交货期内 在指定地将已出口清关的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监管,并负担货物交由承 运人监管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 CPTCarriage Paid to(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 中文名为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它是指卖方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 的运费,在货物被交由承运人保管时,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在货物 交给承运人后发生的事件而引起的额外费用,即从卖方转移至买方。 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 中文名为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它是指卖方除了须承担在 CPT术语下同样的义务外,还需对货物在运输途中灭失或损坏的买方风险取得 货物保险,订立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 两组贸易术语的区别 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 交货和风险转移的地点不同 运输单据不同 贸易术语的选择 我出口企业可按具体交易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选用FCA、CPT和CIP术语。一可 减轻我方风险责任;二可提前我方交单结汇的时间。 (3)其他价格术语 DAP(delivered at place) 目的地交货 类似于取代了的DAF、DES和DDU三个术语,指卖方在指定的目的地交货,只 需做好卸货准备无需卸货即完成交货。术语所指的到达车辆包括船舶,目的地 包括港口。卖方应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地的一切风险和费用(除进口费 用外)。本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DAT(delivered at terminal) 目的地或目的港集散站交货 类似于取代了的DEQ术语,指卖方在指定的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卸货后将 货物交给买方处置即完成交货,术语所指目的地包括港口。卖方应承担将货物 运至指定的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的一切风险和费用(除进口费用外)。本 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5、检验条款 检验证书作用 : 是证明卖方所交货物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依据。 是海关验关放行的依据。 是卖方办理货款结算的依据。 是买方办理索赔和理赔的依据。 (1)检验机构 在我国主管出入境商品检验、鉴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机构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 检疫总局及其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02年修订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2006年进出口商品检验种类表 (2)检验的时间和地点 在出口国检验。包括: 在产地检验 装运前或装运时在装运港(地)检验 注意:货物运抵目的港(地)后,买方如对货物进行复验发现问题一般无 权再表示拒收或索赔。对买方不利,但对卖方有利。 在进口国检验 在目的港(地)卸货后检验 ; 在买方营业地以及最终用户所在地检验(这种做法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安装调 试进行检验的成套设备、机电仪产品等) 。 注意:对买方有利,但对卖方不利。 在出口国检验,在进口国复验 兼顾买卖双方利益,较为公平合理。 即以装运港(地)的检验证书作为卖方议付货款的依据;货到目的港(地) 后买方有复验权,如复验证明货物存在任何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情形,且这种不 符情形不属于承运人或保险公司的责任范围,则卖方应负责任。 但应有复验时间的限制,否则丧失索赔权。 公约第38条规定:“最短时间内”,可理解为根据商品的性能和检验所需时间 长短而定。 6、装运条款 (1)装运时间 装运时间条款有三种: 规定具体的装运期限。 规定收到信用证后若干天装运。 规定“立即装运”、“即期装运”、“尽快装运”等术语。 (2)装运地点 装运港(地)一般由卖方根据便利货物装运出口的条件提出,经买方同意 后确认。 7、保险条款(略) 8、支付方式条款(略) 9、不可抗力条款 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 在国际公约中通常称为“免责”的原因之一:“障碍” ,而在英美法系则称为“合 同落空” ,大陆法系则称为“情势变迁” 。 不可抗力的构成条件:(1)不可抗力事件是在合同成立以后发生的;(2) 不是由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3)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后 果是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控制、无法克服的。 不可抗力的范围: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前者如洪水、暴风、干旱、地震等 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界力量所引起的灾害;后者如战争、罢工、政府禁令等。 不可抗力的后果:一是免除不履行合同的责任;二是免除不完全履行合同的 责任。 10、仲裁条款 包括仲裁地点、仲裁机构、仲裁费用、仲裁裁决的效力等内容。 样式:“凡应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 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应提交仲裁。仲裁在被申请人所在国进行。如 在中国,则由中国国际经济仲裁委员会根据该会仲裁规则进行仲裁。如在 国,由(仲裁机构)根据该机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 对双方都有约束力。” 11、法律适用条款(略) (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履行(卖方、买方义务) 1、卖方的义务 公约第30条规定:“卖方必须按照合同和本公约的规定,交付货物,移交与 货物有关的单据并转移货物所有权。” (1)交付货物和移交单据 交货地点 公约第31条规定,卖方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在第一承运人所在地、货物存 放地或货物生产地、卖方营业地等交货。 交货时间 公约第33条: A、有约定的交货日期,则从约定。 B、如果合同规定一段交货时间,或者从合同可以确定一段交货时间,除非情 况表明应由买方选定一个日期外,应在该段时间内的任何时候交货。 C、在其他情况下,应在合同订立后合理时间内交货。 移交单据 公约第34条:“如果卖方有义务移交与货物有关的单据,他必须按照合 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移交单据。如果卖方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前已移交单 据,他可以在约定时间到达前纠正单据中任何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情形,但是该 权利的行使不得使买方遭受不合理的开支。同时,买方保留要求损害赔偿的权 利。” (2)担保义务 瑕疵担保,也叫品质担保 A、有约定的从约定。 (明示品质担保) 公约第35条第1款规定, 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 量和规格相符,并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B、当事人未约定时,公约第35条第2款分四种情况处理: (默示品质担保) 货物符合通常使用目的。 货物符合特定目的,即货物适用于订立合同时曾明示或默示地通知卖方的任 何特定目的,除非情况表明买方并不依赖卖方的技能和判断力,或者这种依赖 对他是不合理的。 货物符合样品,即货物的质量与卖方向买方提供的货物样品或样式相同; 货物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 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C、品质担保责任的免除 公约第35条第3款规定,如果买方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不可能不知道 货物不符合同,卖方就无须按上一款()项至()项负有此种不符合同的 责任。 D、承担品质担保义务的时间 公约第36条 所有权担保 公约第41条规定,卖方应保证第三方对其出售的货物不提出任何权利和 要求,具有完全的所有权。除非买方同意在这种权利或要求的条件下收取货物。 知识产权担保 公约第42条规定,卖方应保证提交的货物没有第三方主张工业产权或其他 知识产权。 此义务有地域限制和其他限制。 (公约第43、44条) 地域限制。第三方只有依据以下法律提出有关知识产权的权利或要求,卖方才 承担责任:A依据货物的预期转售地法律;B依据买方营业地所在国法律。 其他限制 A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此项权利或要求; B(第三方)此项权利或要求的发生,是由于卖方要遵照买方所提供的技术图 样、图案、款式或其他规格,则应由买方自己承担责任。 C买方擅自将货物销卖方不知道的国家或地区而引起侵犯第三人的知识产权, 卖方不承担责任。 D、买方在获悉第三方的权利要求外,应在合理期间内,将此项权利或要求的 性质通知卖方,否则买方丧失权利(公约第43条)。 2、买方的义务 公约第53条规定,买方要按照合同和本公约规定支付货物价款和收取货 物。 (1)支付货物价款 办理必要的付款手续。(第54条) 价格的确定 公约第55条,首先按照合同,否则按照合同订立时的通常销售价格确 定。第56条规定如果有疑问按净重计算。 支付地点 公约第57条:(1)如果买方没有义务在任何其它特定地点支付价款,他 必须在以下地点向卖方支付价款:()卖方的营业地;或者()如凭移交 货物或单据支付价款,则为移交货物或单据的地点。(2)卖方必须承担因其营 业地在订立合同后发生变动而增加的支付方面的有关费用。 支付时间 公约第58条,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在卖方交货或交单时付款。 卖方可以支付价款作为移交货物或单据的条件。 (2)收取货物 公约第60条规定,买方应按时间按地点提取货物。 具体包括两项:一是采取一切理应采取的行动,以期卖方能交付货物;二是接 受货物。 (四)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违约救济方法 1、卖方违约的救济方法 卖方违约主要包括卖方不交付货物、单据或迟延交付;交货不符;第三方主张 权利。 公约第45条规定可以采取若干救济措施 。 (1)要求实际履行 英美法国家不主张实际履行,只有当损害赔偿不足以弥补损失时,才采取实际 履行。大陆法系和我国比较重视实际履行,认为这样才能达到合同目的。 公约第28条和第46条第1款规定,一方提出实际履行时,法院没有义务支持, 而是根据该国国内法判决。如果买方已经采取了其他与实际履行相抵触的补救 措施(如宣告合同无效),法院不能判决实际履行。 (2)要求交付替代物 公约第46条第2款规定,如果货物不符合同,买方只有此情形根本违反合同 时,才可以要求交付替代货物,而且关于替代货物的要求,必须与依照第39条 发出的通知同时提出,或者在该项通知发出后一段合理时间内提出。 交付替代物有严格条件:卖方交货不符构成根本违约;必须在提出不符合 同的同时或之后的合理时间内。 (3)修理货物 公约第46条第3款规定,如果货物不符合同,买方可以要求卖方通过修理对 不符合同之处做出补救,除非他考虑了所有情况之后,认为这样做是不合理的。 修理的要求必须与依照第三十九条发出的通知同时提出,或者在该项通知发出 后一段合理时间内提出。 (4)给予宽限期 公约第47条规定: 买方可以规定一段合理时限的额外时间,让卖方履行其义务。 除非买方收到卖方的通知,声称他将不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履行义务,买方 在这段时间内不得采取任何补救办法。但买方并不因此丧失他对迟延履行义务 可能享有的要求损害赔偿的任何权利。 (5)解除合同 依据公约第49条: 买方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宣告合同无效: (a)卖方不交货构成根本违约; (b)卖方交货迟延构成根本违约; (c)卖方交货不符构成根本违约; (d)宽限期满卖方仍违约。 (6)减低价格 公约第50条 条件:货物不符合合同规定;即使已经支付价款,货物不符合合同,买方 照样可以提出减低价格的要求;减价按照交货时的价值和当时价值的差额计 算;如果卖方已经做出补救,或买方拒绝卖方作出补救,买方不能要求减低 价格。 (7)损害赔偿 公约第74条规定,损害赔偿数额是直接损失,包括预期利润,但不包括间 接损失。 不得要求赔偿“未尽责任而扩大的损失”。公约第77条规定,寻求救济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