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退出蒙牛误入歧途_第1页
牛根生:退出蒙牛误入歧途_第2页
牛根生:退出蒙牛误入歧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根生:退出蒙牛误入歧途牛根生:退出蒙牛误入歧途 中粮集团对蒙牛乳业的收编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蒙牛乳业彻底褪去了民营企业的 外衣,穿上了“黄马褂”。当初牛根生从国有企业体制中挣脱出来,没想到绕了一大圈最 终还是钻进了国有企业的怀抱。 7 月 11 日,中粮集团斥资近 36 亿港元再次购入蒙牛乳业 1.42 亿股,持股比例上升至 28.04%,从而继续巩固了其作为蒙牛乳业单一最大股东的地位。而昔日呼风唤雨、获得无 数荣誉的创业偶像牛根生也于 6 月 10 日正式辞去蒙牛集团董事会主席一职,仅保留非执行 董事的职务。 从 1999 年创立蒙牛,到 2004 年在港交所上市;从 2008 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危机, 再到 2011 年全身退出蒙牛,牛根生如同坐过山车一般,经历着巅峰与谷底。 牛根生出生于 1958 年的饥荒岁月,经历了悲惨的少年生活;在被效力了 16 年的伊利 免职后,1999 年毅然在呼和浩特市一间 53 平方米的民房里白手起家;仅用 5 年时间,就把 蒙牛打造成乳制品行业老大;2008 年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危机把他打入谷底,从此便 黯然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在 2008 年 9 月的“三聚氰胺事件”中,蒙牛遭遇了牛奶下架、股价暴跌、现金流陷 入危机的重挫。面对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的蒙牛,牛根生向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和长江 商学院的同学求救,并在 10 月 19 日写了一封万言书。信中牛根生高举民族企业大旗,呼 吁众企业出手援助蒙牛渡过难关。 牛根生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不过,最终蒙牛在牛根生的手中起死回生。2009 年 7 月, 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投资 61 亿港元收购蒙牛乳业 20%的股权,蒙牛的资金链就此保住。 但是作为一家曾经产权清晰的企业,作为一个中国乳业市场有一定附加值的品牌,蒙 牛的国有化多少会让民营企业家心生一丝悲凉,挫败他们打造品牌的积极性。 “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这对矛盾一直贯穿于新中国发展的历史中。1949 年以 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政府全面实施了国进民退,建立了计划经济的模式。而在后 来的改革开放的 30 多年中,两者开始交替出现,每次都伴随着不安和争论。 自 1979 年以来,中国体制转轨先是中央“放权让利”,再是多种经济成分迅速发展。 而非公经济的地位是在不断得到承认又被否定的螺旋式过程中得到确认。我们可以简单地 梳理一下:1978 年至 1989 年中,“民进”禁区被逐渐打破、个体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私 营经济得到认可。1989 年至 1991 年,是清理整顿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民进”出现收 缩,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民退”现象。在这三年时期,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停滞, 甚至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有的私营企业主担心成为第二次被改造的对象,干脆把企业 交给集体,交给国家。有的则积极找靠山,想方设法戴上集体的“红帽子”,以作掩护。 “红帽子”企业成为那一特定时期的独特产物。 1992 年至 2004 年,这是一个“民进”重新抬头并且大发展的年代,但也存在较大波 动。在这个过程中,民营经济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发展中都有巨大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 民营企业甚至成为不景气的国有企业的“拯救者”。虽然其中有“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论, 但从总体上说,民企通过各种方式并购了处于破产边缘的国有企业,得以发展壮大,并由 此开始了“民企重型化”的历程。 但 2004 年之后,形势又急转而下。以“铁本事件”为标志的宏观调控,让民营经济 遭遇重大打击,“国退民进”的趋势逆转,“国进民退”开始冒头。民营经济的代表德隆 系、鸿仪系、涌金系、明天系、格林科尔系、青鸟系、斯威特系、顺驰、托普都爆出资金 链断裂消息。其中,铁本的戴国芳、德隆系唐万新、鸿仪系鄢彩宏、格林科尔系顾雏军都 身陷囹圄。 此时国有企业反身成为民营企业的“拯救者”:潍柴投资接手湘火炬,中国非金属接 手天山股份(31.21,0.76,2.50%),重庆渝富接手 ST 重实(12.20,1.11,10.01%),海信空调 接手科龙电器,四川长虹(3.25,-0.10,-2.99%)接手美菱电器(7.18,0.15,2.13%)等等。 细心者不难发现,自 1981 年改革开放之后的首轮宏观调控(当时叫治理整顿)以来, 30 年的时间里,几乎每次宏观调控和经济低迷,都伴随有“国长民消”现象的发生。 因此,我们可以说,蒙牛的国有化其实不是牛根生所能左右的,它是时代的产物。中 粮集团掌门人宁高宁要打造的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这几年,在食品行业都有 中粮的影子,惟独乳制品中粮没有掺合进来。中粮要想进入乳制品行业,要么依托蒙牛发 展,要么另辟蹊径。如果单干,中粮没有任何优势。收购就成为中粮进入乳制品行业的最 佳选择。 对于牛根生退出蒙牛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