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读书笔记_第1页
王维诗歌读书笔记_第2页
王维诗歌读书笔记_第3页
王维诗歌读书笔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静融画意 王维诗歌读书笔记 对许多诗人的了解仍旧止于书目上刻板公式化的简介以及课本中零星诗句任 务性质的背诵,王维便是其中之一。而之所以会选他的诗来读皆因苏轼那句“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事实上,在未细读他那些带有禅性画意的 诗之前,我更喜欢他的“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 犹闻侠骨香。 ”不为别的,就为那股隐含的盛唐气象。也喜欢他的“唯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情真意切,语调柔婉。就连那句已经“口语化”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读来情感上也比“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厚美些。也正是如此, 才会在读到他的山水田园诗的时候不觉一愣,空山明月,鸟惊花落,抬头回味间突然 的安静加强了视觉的敏感,心绪宁谧中青松红萼、落日孤烟被诗句摹成了画,编成了 卷 (一)空静 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最直观的感受便是“空静”二字。环境的感受是很容易影响 到心境的,而内心的状态又会反过来影响对环境的描绘,王维说自己“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 ”正是这种心态和天性(当然不能排除部分政治因素)外化到诗中才有了 那些让人为之清心平和的诗境。因此,在“景”和“意”的关系上,我根据自己的感受将 其诗中的“空静”之意分为了两类:一类为“貌空静”即是空静之感侧重在直观景物中, 主要以景物的描绘营造出诗境。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中新雨之后顿生凉 意,一个“空”字,既点出山中人迹罕至,又下接初秋天气的静爽,诗境澄澈。 “深林 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等也都是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写凸 显诗境的宁谧悠远。另一类则为“意空静”即是空静之感主要侧重于自身的行为和感 受以凸显内心状态,营造出内心空静的境况。如:“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心的娴 静反映到山水所见便是清川净水,无尘无染。又如“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禅。 ”“行到 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非心静不能放达随意如此,风中细微的蝉声、天上白云悄然的 流变亦只有在空静无碍的心中才会被放大凸显。 所述两者虽在“空静”的表现上侧重不一样,但却有着必然的联系, “景”因“情”而 遇, “情”因“景”而生。无景之情,寡味而失却美感,无情之景,板滞而失却意味,因此 二者虽可区分却不可分割,情景交融,相互渗透,也正是这样王维诗歌中的“空静”才 显得圆融纯粹。 而从诗的发展来看,王维诗中自然恬淡、静远寂寞的诗境却是上承陶渊明而来, 但又有区别。陶渊明说“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王维则感“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 期。 ”陶渊明言“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王维则笑叹“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陶 渊明“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王维则“依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然而,在寂 寞这一观点的叙述上,两人却存在着差别。陶渊明寂寞时,看到的是“白日沦西阿, 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叹咏的是“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念 此怀悲戚,终晓不能静。 ”日落冷月,气象虽阔,情景却不免凄冷。而王维寂寞时,清唱 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即使是“独自”一人,琴空 响,无知音,然而密林之中,仍然有明月来和。两首诗中都有月,陶渊明的月是“素月” ,清高遥远,幽冷凄清,举杯邀酌,却只能形影相吊。而王维诗中的月却是“明月”,究 竟此月“明”到何种程度,王维诗中并没有进行描述,但从整首诗的意境来看,此月绝 不会让人觉得凄冷,诗人清啸感怀之间,明月应声而来,多少是带着暖意的。 王国 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那月有何不同,我之心境不同矣。 而他们的差别一方面也许在于时代的不同,唐朝的平和安定与魏晋南北朝的动 荡差异之大,世人的心理状态自然不会相同,唐朝人乐观积极的心态在有意无意间 决定了唐诗的基本基调。另一方面可能就是自身性格原因和接受思想的差异了,陶 渊明的思想在于儒道之间,而王维的思想则在于儒释之间,也许正是佛家的“寂灭” 观使得王维能安于寂寞、甘于寂寞,能于寂寞中察觉出自然外物之美,营造出“空静” 的意境,而在我看来“寂寞”对于陶潜更多的是着意堪破而并非自然接受吧。 (二)画意 王维的生平简历中说:“他是杰出的画家,又擅长音乐,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 于诗。 ”晁补之云:“右丞妙于诗,故画意有余。 ”个人觉得最能印证这两句的是过积香 寺中那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着一“咽”一“冷”字,音声画意尽出。 写景状物最忌讳的便是凝而不动,徒有其形,而王维的山水诗,却静中含动,意 态悠远宏阔。如其千古佳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直”一“圆”简单而又深切, 既有大漠苍茫之感,又融入作者孤寂情绪。又如其“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动 衬静的辨证眼光描物状景,那一缕柔柔的月光也能将宿鸟唤醒可见山中之静,此以 无声之光写静又自有种通感的趣味,而鸟儿的鸣叫之声却是在以“动声”凸显“静声”, 体物细微,韵致悠远。而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则运 用光影的的变幻交替,写出景物的流变之美。他的“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气象 更是宏阔而又不失灵动,一壮胸中气魄。 而个人最喜欢的却是他那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每次读到,都会想起笑 傲江湖里那曲清心普善咒,心神为之一荡,神魄为之一舒。想那山路上本来无雨, 翠绿的色泽又岂可湿衣?细想之下,定是那绿色太过纯粹浓郁且相连成片,人身在 那一片绿色之中,便像被绿烟包裹,连衣衫似乎也被染成了绿色,画中的晕染之法化 于诗中,清爽之意顿生,想来一句诗便能消暑,实则夏日必备必吟之佳句。 在王维的一些诗中,往往又加入人事,从而使画面更富有生气。如白石滩“清 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朗月舒照,景物清晰可见,干净明 快。末句“浣纱明月下”则意境优美灵动,虽写俗世可读来却令人忘俗。于是便想起歌 里唱的“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内容相异,情致却是一般。 王维诗中“空静”和“画意”有时虽未同处一诗,但就其山水田园诗的整个思想情 感来看,却是组成其诗整体基调必不可少的部分。正是有了那种“空静”的状态,体物 状景才会细致而悠远,画意才会浓厚。亦正是画意存在胸中, “空静“之感才显得传神 精微。 另外,王维被称为“诗佛”,其诗中的禅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其“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