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业五_第1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业五_第2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业五_第3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业五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 5:2009 年 4 月的凤凰周刊以“中国癌症地图”为题报道了中国各地 区环境污染与癌症发生的现象。例如: (1)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古河镇洋桥村。因为靠近一家农药厂、两家化 工厂,该村于 20012004 年有 20 多人死于癌症(以肺癌、食道癌为主)。因 空气和水污染,村民睡觉时以湿毛巾捂口鼻,鸭子不在水边而在猪圈里放养。 (江南时报2004 年报道) (2)江西省玉山县岩瑞镇关山桥村。村子附近的 6 个石灰窑常年外喷灰 粉末、煤烟,导致关山桥村 100 多亩粮田减产,即使在下雨天,菜叶上也一层 白灰。近年 60 余户的小组有 10 多人死于癌症。(人民日报2006 年报道) (3)河南省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等 21 个村庄)。沈丘黄孟营村 14 年(1990-2004)间因癌死亡逾百人,占死亡总人数近半。癌症源于沙颍河上 游工业、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所造成的严重水污染。沈丘全县 21 个乡镇全部被 污染,村民只得赊账买纯净水。(西安晚报2004 年报道) (4)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刘庄,著名的“癌症村”。近年有 66 人死 于癌症,当地的水“黄得像牛尿”,被称为“致命水”。(人民网2001 年报道) 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析: (1)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缺陷? (2)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怎样将资源环境成本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中? 要求篇幅在 3000 字以上 (1) 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忽略了对环境的影响,只求经 济发展迅速,不寻求经济的长远发展,而不在乎对环境的破坏,最终导 致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遇到艰难瓶颈。过去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 环境、资源、能源透支性消耗基础上的,其危害性已成为社会共识。 (2) 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应该是经济与环境、资源、社会的协调发展。即 达到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做到与环境的协调, 合理适度的开发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达到人们对适宜的 生存环境的要求。而转对某个区域来说,应重视当地的地理环境,因地 制宜,形成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和谐循环发展的经济体制。 (3) 在当今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了如此的负面影响后,资源环境成本融 合到经济发展成本中已是必然趋势。我觉得推行绿色 GDP 核算是一个 不错的方法。推行绿色 GDP 核算体系,从实物量和价值量两方面核算资 源环境损耗,不仅是改善中国资源环境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是一项世界 级的新课题。资源耗竭理论揭示:为使社会对资源保持最优耗竭速度, 资源产品价格应等于环境成本、生产成本与时间成本之和,而资源价值 理论则为我们核算资源环境成本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对自然资 源数量、质量和变化的真实、可靠和连续统计,是资源核算的前提,对 资源资产价值量的核算要建立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在价值量核算中, 能够进行市场交易的资源用市场交易价格来估价,不能交易的按净现值 方法,通过未来收益估价。 建立绿色建立绿色 GDPGDP 核算体系核算体系,是落实新一届政府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所谓绿色 GDP,是指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剩下的部分,又称 为国内生态净产出(EDP) 。推行绿色 GDP 指标核算体系的关键,是将自 然资源纳入资产化管理,按资源类别设置资源环境帐户,从实物量和价 值量两方面统计资源资产的收益和负债。 新中国成立 50 多年来,我国的 GDP 增长了 10 多倍,与此同时,矿 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 40 多倍。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开始面临严峻的资 源瓶颈制约,水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资源的缺 口日益扩大,全国有 11 个省(市)的一百余座县级以上城市供水短缺, 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占 56。缺电省市由去年的 19 个省市今年扩大到 24 省市。资源短缺已成为中国经济亟待破解的难题。 (百度所得数据) 与资源的高消耗相伴随的是,大量的工业“三废” (废渣、废气、废 水)排放,对江河湖泊地下水、空气和土壤都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污染, 酸雨、沙尘暴、土水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环境灾害接踵而至,恶性污染 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从广义上来说,环境也是一种资源,并由资源要素所构成,且大多 数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如水环境与 水资源的关系即如此。由材料即可得。无论是从自然资源的数量上、还 是质量上考察,也无论是相对于资源本身地域分布的有限性,还是相对 于人类需求永无止尽的无限性,以地质年代为成矿周期的能矿资源水资 源等都是绝对稀缺的,它们被称为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资源的稀缺 性警示我们: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支撑,以牺牲资源存量和环境为代 价,片面追求 GDP 的经济增长方式终究是难以为续的,尽快推行绿色 GDP 即 EDP 核算体系势在必行。具体的核算方法举例如下:对水资源的 物质损耗(改善)价值的计算,既可运用资源功能成本法,也可运用机 会成本法。前者是对资源的各种功能(如提供饮用水、养殖水产品、农 田灌溉、工业冷却、净化污染等)进行估价,再通过汇总求出总货币值 来计量收益或损失。而机会成本法运用较多,在资源经济学中,一般将 资源使用方案中能获得的最大经济利益作为该资源的使用成本,这种机 会成本,可以作为其经济损失。如某城市工业用水 100 吨,可创造 GDP10 亿元,若因水体污染,城市供水减少 20%,则这部分水体污染的经 济损失为 2 亿元,即水资源的成本为 2 亿元。 以上是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优化评估来达到将资源环境成本纳 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中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目光放在企 业上,在区域发展中,当地的企业占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引导企业良性企业良性 的成本核算的成本核算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把生产 产品所需的环境成本纳入其市场价格,以作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的 补偿,这对于我国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只有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 成本,才会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防范手段加强对环境污染的 控制。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 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在权责 发生制原则下,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条件。 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 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当前我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 订了一系列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 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必 然要发生一些环保设备投资及营运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 问题,起到了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二是国家在实 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 征收环境保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我国在这方面还亟 待加强。 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计量或估计。由于计量是会计的属性,因此作 为环境成本也必须是可计量或可估计的。如采矿企业所产生的矿渣及矿 坑污染,每年需支付相应的回填、覆土、绿化的费用就很容易确认和计 量;而有些需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的治理费用, 则需要通过合理的估计。环境成本的确认是环境会计的基础,有助于环 境会计的核算。 环境成本只有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才能加以控制。会计核算体 系则应根据环境成本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科目设置、账 务处理。 而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的总体要求则是而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的总体要求则是: 实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实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实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杜绝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坚持环 境“三同时”制度,坚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工作必须责 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做到废水、废气、废渣、噪声达标排放。 在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同时,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 循,有法可依。 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运用现有的成本控制方式进行成本控制, 并在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中充分考虑环境支出。同时,设立专门化成 本控制系统,主要涉及能源、废弃物、包装物、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本 控制。 大力推行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大力推行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对于那些资源消耗较大、污染严重、 环境成本较高的必需品的生产项目,除加强企业管理以及最大限度地提 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外,最重要的是淘汰那些落后的技术工艺而采用 先进清洁的生产工艺。 政府对环境成本控制的支持政府对环境成本控制的支持:通过环境区域治理规划,采用集中排 污治理的方式来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相关的经济政策 必须完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