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珠三角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珠三角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互动共 进的良好格局,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产业进一 步优化升级,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一)珠三角的定义 1994 年 10 月,广东省政府提出了“珠三角经济区”的概念。珠三角经济区位于广东 省中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历来是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对外联 系的主要通道和我国的南大门。珠三角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 佛山市、江门市、惠州市的部分县区(市辖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和肇庆市的部 分县区(市辖区、高要市、四会市) ,陆地总面积 4.17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 23.2%,占 全国总数的 0.4%。2009 年,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 4634 万人,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 49.8%。习惯上“珠三角”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和肇庆共 9 个地级市之和。 (二)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 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09 年,珠三角地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据统计,珠三角全年完成 GDP 25450.22 亿元,占广东省 GDP 总量(28077 亿元)的 82.97%,约占全国 GDP 总量(246619 亿元)的 10.3%,与去年同比增长 17.72%,分别高出广东省(14.5%)和全国(11.4%)平 均水平约 3.22 和 6.32 个百分点。近 5 年来,珠三角 GDP 年均增长率为 18.1%,各市 GDP 均以两位数快速增长(见表 1) 。 从城市经济规模看,2009 年,广州和深圳两市分别以 7050.78 亿元和 6765.41 亿元占 珠三角 GDP 总量的 27.7%和 26.58%,继续保持绝对优势,而佛山和东莞也均突破 3000 亿元, 分别达到 3588.5 亿元和 3151 亿元。从经济增幅看,虽然只有珠海、肇庆两市增幅同比没 有回落,但是各市增幅仍超过 14%。 表 1 珠三角各市近 5 年 GDP(亿元)和 GDP 同比增速(%)情况 20052006200720082009 城市 GDP 增速 GDP 增速 GDP 增速 GDP 增速 GDP 增速 广州 3758.6215.24450.55155154.2312.96073.8314.87050.7814.5 深圳 3585.7219.24282.1417.34950.9115.15813.5616.66765.4114.7 珠海 476.7117.5551.6814.2634.9513.4747.716.4886.8416.5 佛山 1578.4917.41918.0418.32383.1819.42928.1619.33588.519.2 惠州 586.4612.2686.4515.1803.4315.8934.9616.61085.1114.1 肇庆 328.311.4390.5613.2450.5714.4516.0914.5616.5515.3 江门 617.8111695.6412.2805.3712.8941.8815.61095.3315 东莞 1452.5220.51806.03212181.6219.42626.5119.23151.0118.1 中山 572.0519.7704.321.5880.223.21036.3216.81210.6914.7 珠三角 12956.6817.015485.3919.518244.4617.821619.0118.525450.2217.7 注:本表数据已按经济普查口径修订,数据来源珠海统计信息网。 2、产业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升,结构趋优 2009 年,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3068.2 亿元,增长 17.6%;第三产业实现 增加值 11727 亿元,增长 18.5%;二、三产业间增幅小于 1 个百分点。从结构看,三次产 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2.6%、51.3%和 46.1%。与 2008 年的 2.82:51.42:45.76 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0.1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0.34 个百 分点。与全国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 9.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 高出全国 2.1 个、7 个百分点。数据表明,珠三角第三产业增长继续提速,第二产业则保持 平稳较快增长,形成二、三产业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见表 2)。 表 2 2009 珠三角各市三次产业增加值(亿元)及比例情况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城市 增加值增长%增加值增长%增加值增长% 三次产业 增加值比例 广州 161.0852816.8915.64072.814 2.3:40.0:57.7 深圳 6.23-17.33444.7414.53314.415 0.1:50.9:49.0 珠海 22.674501.419.5362.7713.4 2.6:56.5:40.9 佛山 80.412327.8322.71180.314.4 2.2:64.9:32.9 江门 82.760.5613.8819398.6912.3 7.6:56.0:36.4 东莞 12.28-101790.6815.5134822 0.4:56.8:42.8 中山 35.072.6738.8213.5436.817.7 2.9:61.0:36.1 惠州 85.72638.05361.34 7.9:58.8:33.3 肇庆 168.935.1195.9127.7251.7114 27.4:31.8:40.8 珠三角 655.147.513068.217.61172718.5 2.6:51.3:46.1 全国 289103.712138113.49632811.4 11.7:49.2:39.1 注:本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各市统计信息网,并已按统计口径修订,空格为缺少数据。 分城市看,2009 年,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是第三年为 57%以上,是珠三角 9 市 中最大;深圳第三产业比重为 49%,提高 2.4 个百分点,即将达到 50%以上;珠海、佛山、 江门三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继续下降,其余城市的三产比重比上年均有不同幅度的提 高。(见表 3)。 表 3 珠三角地区各市产业结构情况 城市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 广州 3.8:41.0:55.22.6:40.2:57.22.5:39.7:57.82.3:40.0:57.7 深圳 0.7:49.7:49.60.3:51.6:48.10.2:53.2:46.60.1:50.9:49.0 珠海 4.3:52.1:43.53.3:51.7:45.13.0:53.4:43.5 2.6:56.5:40.9 佛山 5.9:52.7:41.43.9:57.2:39.03.2:60.4:36.42.2:64.9:32.9 江门 13.8:46.6:39.611.1:47.9:41.09.0:53.0:37.07.6:56.0:36.4 东莞 3.2:54.9:41.91.3:56.3:42.50.9:56.7:42.40.4:56.8:42.8 中山 6.8:52.4:40.84.1:61.6:34.33.5:61.3:35.22.9:61.0:36.1 惠州 14.2:58.1:27.711.2:57.1:31.710.3:57.2:32.57.9:58.8:33.3 肇庆 26.5:38.8:34.727.4:31.8:40.8 注:本表数据来源各市统计信息网,并已按统计口径修订,空格为缺少数据。 3、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增幅略有回落 2009年,工业继续为珠三角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指标增长 稳中加快。珠三角工业增加值为12352.58亿元,增长18.1%,增幅回落3.1个百分点,是 2006年的2.14倍;20082009年,珠三角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分城市看,广州 2 (2600.22亿元) ,增长17.1%,增幅回落3.3个百分点;深圳(3270.05亿元) ,增长13.3%, 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珠海(471.93亿元) ,增长21.6%,增幅回落1.4个百分点;佛山 (2232.84亿元) ,增长26.2%,增幅回落2.5个百分点;惠州(597.99亿元) ,增长17.3%, 增幅回落3.2个百分点;肇庆(171.31亿元) ,增长33.1%,增幅回落3.2个百分点;江门 (586.7亿元) ,增长20%,回落2.1个百分点;东莞1717.85元) ,增长17.5%,增幅回落6.3 个百分点;中山(703.69亿元) ,增长16%,增幅回落2.7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趋稳,消费增长继续加快 2009 年,珠三角地区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903.34 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 17.2%, 增幅同比提高 1.6 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7.6 个百分点。分城市看,各市近几年投 资总额都保持了较大的增长(见表 4) 。 表 4 珠三角各市近五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城市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08 年2009 年 广州市 1157.771321.961360.131687.11 1863.34 深圳市 946.491090.141176.131286 1345 珠海市 141.05182.64218.51257.16 343.16 佛山市 388.15565.4753.26895.19 1089.69 惠州市 224.53288.84351.69307.67 484.23 肇庆市 113.85144.71177.86216.48 293.42 江门市 161.11197.88237.46267.55 324.47 东莞市 318.13427.84562.08698.17 841.11 中山市 261.07291.29318.77342.77 396.25 珠三角 3712.154510.75155.895958.1 6903.34 注:其他各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省口径,不包含跨区域项目,数据来源各市统计信息网。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看,2009 年,珠三角地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2231.1 亿元,占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31.96%。分城市看,珠海(98.6%)、惠州(98.9%)、江门 (88.33%)、肇庆(84.3%)和佛山(72.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居前;深圳房地产开发 投资出现负增长,比上年下降 0.2%(见表 5)。 表 5 2009 年珠三角各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金额单位为亿元) 城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更改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 总额增长%总额增长%总额增长%总额增长% 广州 1863.349.8800.64-3.7347.1415.3703.826.4 深圳 13455.6714.0511.6144.113.7461.04-0.2 珠海 343.1633.4183.061025.069.5130.2798.6 佛山 1089.6919.9587.32.6155.0422.2314.0272.5 惠州 484.2356.8137.3398.9 肇庆 293.4235.3125.5729.324.0327.446.9584.3 江门 324.4716.19148.4610.4559.514.0554.5488.33 东莞 841.1119.2344.8418.467.46-6.4209.4227.5 中山 396.2514.2156.49132.122.1173.7457.9 注:数据来源各市 2009 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报告,空格为缺少数据 2009 年,珠三角地区市场销售增长继续加快,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对经济增长的 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珠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7810.1 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 20%,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3.2 个百分点,增幅同比提高 3.6 个百分点,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2 个百分点(见表 6) 。 表 6 2009 年珠三角各市消费情况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城市 数额(亿元)增长%数额(亿元)增长%数额(亿元)增长% 广州 259518.92178.6518.8184.19116 深圳 1915.0314.61689.5515.6225.487.8 珠海 301.518 佛山 946.822746.9921.2199.825 惠州 353.9419.1306.1319.147.8118.9 肇庆 196.8317.2 江门 409.4716.2331.5614.476.5724.7 东莞 695.8919598.1119.297.7218.3 中山 395.6619.5342.5319.452.3820.5 珠三角 7810.1220 注:数据来源各市 2009 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报告,空格为缺少数据 5、外向型经济稳步增长,增幅略有回落 2009 年,珠三角地区继续克服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升温等不利因素影响,对外 贸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从出口情况看,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 3540.9 亿美元,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29%,比上年增长 26.8%,增幅同比回落 1.9 个百分点,但仍高出全国出 口增幅 1.1 个百分点。 分城市看,各市出口增长有所分化,深圳的外贸出口额突破 1500 亿美元,达到 1684.93 亿美元,增长 23.8%,增幅回落 10.2 个百分点,但仍占珠三角出口总额的 47.6%,继续保持绝对优势。东莞市也突破了 600 亿美元,达到 602.05 亿美元,出口总额 居珠三角各市第二位,增长 27.1%,增幅同比提高 12 个百分点。 从进口情况看,珠三角全年实现外贸进口总额 2550.5 亿美元。分城市看,除惠州、江 门和中山增长较低外,其他各市增长率都为两位数(见表 7)。全年珠三角地区外贸顺差 达到 990.16 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总额的 37.76%。 表 7 2009 年珠三角各市进出口贸易情况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进口总额(亿美元)出口总额(亿美元) 城市 金额增长%金额增长%金额增长% 广州 734.9415.8355.9213.4379.0217 深圳 2875.3321.11190.4171684.9323.8 珠海 398.7421.521419184.7424.4 佛山 378.4822.2116.5918.4261.8923.9 惠州 241.1313.695.076.2146.0618.9 肇庆 34.1922.812.4621.921.7323.3 江门 12314266.48717.4 东莞 1068.7326.9466.426.6602.3227.1 中山 246.636.673.662.1172.9710.8 珠三角 6101.172550.53540.66 全国 2173823.5955820.81218025.7 注:数据来源国家和各市的 2009 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报告 2009 年,珠三角地区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151.88 亿 4 美元,比上年增长 16.1%,增幅同比提高 0.6 个百分点,占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 20.3%。分城市看,深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规模继续领先,达到 36.62 亿美元,增 长 12.4%,增幅提高 0.4 个百分点。此外,广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32.86 亿美元,数 额紧随深圳,增长 12.4%;珠海增长 24.9%、佛山增长 38.3%、惠州增长 17.5%、肇庆增长 12.3%、江门增长 15.5%、东莞增长 17.1%,中山增幅最少,仅为 3.1%。 6、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 一是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见表 8) 。 表 8 2009 年珠三角各市主要工作指标 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11 月)百分点 利润总额(111 月) 增长% 广州 18.724.347.9 深圳 153.810.2 珠海 20.925.270.8 佛山 25.42957.3 惠州 16.419.3173 肇庆 34.52347.3 江门 20.714.8224.7 东莞 1613.823.9 中山 129.840.9 注:数据来源肇庆市统计信息网 二是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较快增长和企业效益好转也带动了珠三角地区财政 收入的加快增长(见表 9)。 表 9 珠三角各市近 5 年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情况(亿元) 城市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 广州市 274.77302.87371.26427.08523.53 深圳市 290.84321.47412.38500.88658.06 珠海市 34.8234.4648.9760.2775.82 佛山市 95.4495.29130.85157.06194.54 惠州市 24.1225.4234.7244.4562.06 肇庆市 14.4415.820.4424.9832.74 江门市 29.3728.9441.6350.6662.43 东莞市 67.4572.2103.97128.94186.45 中山市 36.6334.5454.2666.4586.12 珠三角 867.88930.991218.481460.771881.75 注:各年数据口径有变动,不能直接对比。数据来源珠海市信息统计网 三是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不但提供了 丰厚的税源,也增加了居民的收入。2009 年,珠三角城乡居民存款年末余额达 17748.8 亿 元,是 2005 年的 1.59 倍。从绝对水平看,2009 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20000 元的城市有:广州市(22469 元),增长 13.2%;深圳市(24870 元),增长 10.2%; 佛山市(21234 元),增长 12.4%;东莞市(27025 元),增长 6.7%;中山市(20317 元), 增长 7.5%。除肇庆市(12794 元)低于 15000 元外,珠海市(19290 元),增长 9.2%;惠 州市(17310 元),增长 8.2%;江门市(15149 元)。 (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加快 一是传统产业加速外迁。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出口退税调低、加工贸易政策调整、 人民币升值等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转型中的珠三角对消防、环保、用工规 范的要求日益严格。自 2009 年以来,珠三角产业转移改变了以电镀、皮革、印染等污染型 企业向外迁移为主的态势,制鞋、玩具、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企业也走上 了迁移之路并逐渐成为主体。在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快速延伸和综合投资环境的迅速改善 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佛山等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加速向周边“扇状转移” 的趋势。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传统制造业的外迁为珠三角加快向现代制造业、高端 服务业转型及产业升级,提供了资源与机遇。以深圳为例,2009 年包括德国西门子中压开 关公司、香港超捷造织、台资聚才集成电路设计等重大项目,以及意法集成电路芯片封装、 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中华映管等一批产业链中关键性项目顺利落户深圳,深圳新批投 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 243 个,显示了深圳以承接国际高级产业的转移加快本地产业 升级。而电风扇产量居全球第一位的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的成功转型是原有传统产 业转型的例子。公司过去以替国际品牌代加工为主,靠低廉的劳动力赚钱,随着劳动力成 本的提高,艾美特曾一度亏损,但自 2008 年公司大力拓展中国内地市场,拥有自我研发的 技术,并使用自有品牌,使企业扭转了败局。目前艾美特每年内销的产品已占到总产量的 四成以上。 3.2.2 产业正处于集聚与扩散并存阶段 虽然当前珠三角的传统产业外迁趋势增强,但并不能说明珠三角产业已到了扩散时期。 按照邱俊、张建梅参照工业化国家从集聚到扩散的转折点数据, 提出的广东各经济区域集 聚扩散临界点评判指标及参考值(见表10) 。 表10 工业化阶段经济区域集聚扩散临界点评判指标 评判指标单位临界点( 参考值) GDP 增长率 % 从长期高速增长( 8%以上) 转入中低速( 5%以下) 人均GDP美元 30005000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50 资料来源:邱俊张建梅集聚与扩散:基本规律定输赢广东区域发展差距综合评价报告,广东统 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年8 月第1版。 珠三角只有人均GDP指标达到了扩散区间,不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第三产业比重都仍 处于聚集区间,这就意味着珠三角正处于集聚与扩散并存的阶段。除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由 于当前面临高成本与国内外贸易环境恶化的影响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外,重化工业、新兴 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加速集聚阶段,并逐渐形成产业集群。一是 逐渐形成面向国际市场,产业链比较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二是逐渐形成以广州、深 圳、佛山机械装备工业为三大核心地区的机械工业产业集群;三是逐渐形成以广州本田、 广州丰田和东风乘用车公司等三大外资汽车公司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 6 珠三角核心区原有优势产业虽然出现“走出去”和产业转移的迹象, 但从总体看, 珠 三角尚未进入产业扩散阶段, 经济聚集发展的空间仍比较广阔, 资金、技术集聚仍在加强。 2、区域内部整合与外联趋势增强 近年来,珠三角积极推动区域内外的合作,使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推进,促进了区域 资源整合、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优化。 首先是珠三角增强区域内部的整合。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加快对珠三角资源要素的 重新整合,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城市间的交通、信息、航运、污水处理以至历史人文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先后出台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珠江三角洲航道建 设项目实施意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2006-2020) 等。一度阻碍珠三 角经济一体化的“诸侯经济”格局在未来将得到根本改变,区域各种要素将得到优化整合 和利用。 其次是积极增强与区外省区的合作。第一,借助 “大珠三角”的 发展,加快形成包 括港澳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2005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签署了关于建立更 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珠三角抓住粤港澳实施CEPA 的时机, 积极拓展吸引外 资新领域,与香港、澳门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二,增强了与泛珠 三角内陆省区的合作。一是传统“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从珠三角地区逐渐向经 济发展较慢的粤北及广东两翼地区渗透的同时, 内陆各省也开始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 二是泛珠各方签订了泛珠三角九省区劳务合作协议和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联席会 议章程,并确认举办了泛珠三角9省区劳务合作洽谈暨技术技能人才招聘会,达成职业资 格互认等共识。 3、技术创新比较活跃 2006-2008年间,在广东省被调查的896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珠三角地区企业数占全部 调查企业数的83.9%,有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数占全省4244家创新企业中的84.3%,技术创 新活跃程度较高。 2006 年, 珠三角4009 家大中型企业中, 只有26.6%的企业有科技活动, 有R&D活动的 企业只占15.4%, 有七成以上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而到了2008年, 珠三角 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比例达到47.6%,科技人员投入占全省80%以上。近几年全省围绕 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创办的7 个科技创新大平台均落户珠三角, 有54 个专业镇( 区) 建立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共申请专利4.58 万项, 获得专利授权 2.75 万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和R&D 经费投入分别占全省的89.3%和94.4%; 科技项目、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和R&D项目分别占全省的82.9%、86%和88.5%。 4、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珠三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各类环境功能区质量稳定, 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势头得到初步的遏制。重要江河湖库、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得到保护, 部分流经 城镇污染严重的河段水质明显得到改善。 珠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 生产能耗不断降低, 能源单耗低于全省水平(见表11) 。 表11 2007 年全省地级以上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 地区 单位GDP 能耗 ( 吨标准煤/万元) 单位GDP 电耗 ( 千瓦时/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 吨标准煤/万元) 全省 0.791195.31.08 广州 0.78825.91.30 深圳 0.59889.10.60 珠海 0.66969.90.96 佛山 0.951327.20.92 惠州 0.851309.70.61 东莞 0.861924.41.14 中山 0.781404.60.54 江门 0.881410.91.35 肇庆 0.951078.21.81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局、经贸委、发改委和能源联合发布2007年全省地级以上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 2008年7月10日。 二、珠三角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珠三角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产业转型升级和转移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阻 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从短期因素来看,有劳动 力结构性不足、原油价格上涨、煤电紧缺、人民币升值、企业生产成本加大、国际贸易纠 纷等制约因素;从长期来看,存在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升级不快、自主 创新能力不足、经济腹地较小等制约因素。 (一)经济增长模式仍属粗放,增长后劲乏力 一是珠三角的经济增长尚未完全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模式,经济 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靠粗放型外延扩大再生产来实现。首先,从全社会范围看,资金的 投入产出效益提升缓慢。20012009 年,珠三角的投资效果系数( 当年新增GDP/当年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分别为0.38、0.37、0.48、0.46、0.51、0.54、0.55,投入产出比 率( 当年GDP/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分别为 3.26、3.26、3.03、2.99、3.4、3.6、3.69。 二是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工业仍呈高消耗、低效率。2007 年,珠三角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占产值比重为26%,比2000 年同口径比重下降1.1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 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达20%以上,其技术含量有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率为26%,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2 个多百分点。 三是在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核心技术,承接高级产业转移不足等诸多因素 下,珠三角增长后劲乏力。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依靠外资和外力以及低素质的 人力资源发展低加工度、低附加值的低成本扩张模式已经遭遇了产出效益逐日下降的问题, 各种要素投入的获利空间将受到进一步的挤压,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 走到尽头,而谋求新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珠三角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二)比较优势效应日趋弱化 首先从国内看,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先发优势”已大大减弱。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对外开放已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发展,许多地区在承接国际大企业和新兴产业 方面走在了珠三角前面。据统计,2009 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为 374.51 亿美元, 占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 50.1%。,而珠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151.88 亿美元, 占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 20.3%。随着其他地区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资源 整合步伐更快,新税法 2008 年开始实行,内外资企业税率统一,珠三角的先发优势不再明 显。 其次从国际看,珠三角作为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后发优势”也逐渐弱化。进入 21 世 纪后,珠三角地区“电荒”、“油荒”、“劳工荒”接踵而至,要素供给不足,土地、劳 8 动力、能源配置等均出现瓶颈;国内通货膨胀较高,人民币升值,造成成本不断攀升;珠 三角缺乏创新与研发,仍是粗放的生产方式,一般制造业尚未走出模仿学习阶段,先进制 造业的基础又很薄弱, 致使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中,难以承接高层次的国际产业分工; 而低层次的产业,在追逐高额利润的目的下,逐渐向其他地区转移,如东南亚。后发优势 也不容乐观。 (三)资源环境约束力度加大,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 进入21 世纪后,“珠三角”地区“电荒”、“油荒”、“劳工荒”接踵而至,要素供 给不足,土地、劳动力、能源配置等均出现瓶颈。一是珠三角土地面积只有4.17 万平方公 里,发展至今可供开发的土地相当有限,深圳、东莞、佛山等市已基本没有土地可供大规 模开发。二是广东是资源稀缺省份, 煤、油、气、矿石等资源对外依赖性强。三是人力资 源成本上升,2008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18364元,广州、深圳分别以343428元、32476元 占全国城市排名第二、第四位。四是人民币升值,到2009 年12月25日,1美元兑人民币 7.3261元,按2007年7月汇改之时的汇率计算,人民币升值了约10.6%。五是污染治理积重 难返, 面临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环保成本上升。成本不断上升,环境治理压力日益增大, 令珠三角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技术升级受限 虽然近几年来,珠三角经济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有所提高,但仍不足以支撑珠三角经 济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技术升级仍受到自身发展不足和国外技术封锁的限制。 2006年,珠三角4009大中型企业中,只有26.6%的企业有科技活动,有R&D活动的企业 只占15.4%,有七成以上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在2006-2008年间广东省被 调查的896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珠三角地区按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本地区企业的比例仅 为47.6%。 由于珠三角的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为主,受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 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未能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既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 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又削弱了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再者以“三来一补”产业为主的珠三角,区内的“三资企业”技术研发多在境外进行, 而内资企业尚处于吸收、消化阶段。内资企业自身拥有的技术,大多以外观设计为主,自 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不多,关键技术仍受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限制而引进困难,自主研发水 平又提高缓慢。 (五)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日趋严峻,出口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增 多 从国内来看,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新劳动法和新税法颁布一系列旨在调 整外贸结构的从紧政策密集出台,令珠三角低端加工贸易企业面临出局的危险,而新的 加工贸易产品限制目录将对占全国加工贸易份额四成的珠三角地区产生巨大冲击,广 东的数万家港资加工贸易企业中,有4000余家面临停工危机。 从国际上看,次级债风波、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突然变化的 外部环境,让珠三角一些企业措手不及。近几年广东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日渐频繁, 贸易 摩擦案件呈上升趋势, 20042007 年针对广东企业的贸易救济案件累计71起, 占全国总数 的40%。欧美等发达国家频繁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等新型 贸易保护手段, 正成为广东外贸发展的最大障碍。到2008年, 广东对欧盟出口的机电产品 70%左右受制于欧盟关于报废电气电子设备的指令和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 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 由此可见,国内外贸易环境的改变,给珠三角外向型经济造成了越来越大生存与发展 压力,制约着珠三角出口增长。 (六)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不足, 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珠三角经济区缺乏深层次的分工,发展协调不足。长期以来, 珠三角并未形成各具特 色良性互动的产业分工格局, 重复建设, 恶性竞争现象愈演愈烈, 并渗透到每个领域, 而 工业结构雷同已成为珠三角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最大难点和障碍, 城市产业同构化趋势日益 严重。从企业间的联系来看,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 没法享受到有利于提升价值增值的纵向分工的好处。这种缺乏深层次的分工,使企业难以 享受到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珠三角“两大增长极”的广州和深圳除了在 金融、汽车和成套设备制造、石油等领域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外, 其他产业与东莞、佛山、 中山、珠海等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从2008年工业完成产值情况看, 排在前10 位的主要 工业大类, 广州与深圳的同构率达60%, 穗深与主要其他城市同构率也达60%以上。 3、珠三角经济主要优势产业 (二)珠三角经济区块概况 1、总体情况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 13 个市、县(区):广 州、深圳、珠海、佛山、 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 要市、四会 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面积为 4.17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 23.2%。2006 年末,常住人口 4446.94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2551.11 万人),约占全省的 47.8%。地区生产总值 21424.2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9%。三次产业比重为 2.451.7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联网行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金融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汽车行业汽车科技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压力容器安全培训心得
- 宁乡市2025湖南长沙市宁乡市老干部(老年)大学招聘中级编外人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增城区2025广东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招聘特殊专业技术类聘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第一批次招聘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双鸭山市2025黑龙江双鸭山饶河县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引进高学历人才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海市2025广西北海市涠洲岛旅游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招聘1人(截止5月24日)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抖音护肤行业白皮书
- 商铺转租赁合同范本
- 《足球裁判员培训》课件
- 浴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微商基础培训课件
- ISO9001:2024版质量手册资料
- 2023-2024年社会工作者之初级社会综合能力考试题库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民族宗教团日活动
- 新娘化妆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