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预案2011_第1页
地质灾害防治预案2011_第2页
地质灾害防治预案2011_第3页
地质灾害防治预案2011_第4页
地质灾害防治预案20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市市 XXX 煤矿煤矿 二二 00 八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八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为了搞好我矿 2008 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防治灾害的发生, 尽可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 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一、矿区基本情况 XXX 煤矿位于 XX 东南部,属 XX 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 10628081062656,北纬 27382527 3712。矿井位于 G326 公路北侧。距 XX 市平距 40 公里,距 XX 约 8 公里,距遵义市 58 公里,距鸭溪电厂 32 公里,交通较为 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图 1) 。 矿区范围由以下 6 个拐点圈定: 拐点号 X Y 0 3058910.00 35643625.00 1 3059125.00 35644290.00 2 3058345.00 35644590.00 3 3057650.00 35644600.00 4 3057590.00 35644170.00 5 3057720.00 35643610.00 面积 S2=1.2584 km2,开采深度+1266 至+625 米 (一) 、气象、水文 - 2 - - 3 - 1、气象 XXX 煤矿位于 XX 市 XX 镇南东部,属中亚热带温湿气候,多 年均气温 15.6,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8%,多年平均降水量 1033mm,雨季多集中在 49 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75.3%,日最大 降雨量 101.2 mm。 2、水文 矿区内属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评估内无地表水体,南西面最 低标高 1050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二) 、地形地貌 矿区地貌形态属构造剥蚀低中山浅切割地貌景观,矿区总体 地貌形态为一个由北西向南东倾斜的高原斜坡,中部高耸呈陡崖, 走向北东,坡度 5075。山体走向与沟谷展布方向的延伸方向 基本一致,总体地势北高南低,矿区最低海拔 1056m,最高海拔 1350.0m, 相对高差 294.0m。 (三) 、地层及岩性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Q)、下三叠统夜郎组(T1y)、二 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龙潭组(P3l)及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将 地层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主要为残坡积粘土、碎石等。厚 0m5m,一般为 1m2m。与 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2、下三叠统夜郎组(T1y) - 4 - 分布于矿区 83%以上区域,岩性为深灰灰绿、紫红色碎屑岩 夹灰色碳酸盐岩,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厚度 384m541m 左 右。根据该地层结构、岩性和厚度特征划分为三段: 三段(T1y3): 紫红色叶片状泥岩、页岩夹中厚层灰岩,厚度 258m387m。 二段(T1y2): 灰色中厚层钙质较重夹薄层状及扁豆状泥质灰岩, 厚度 116m145m。 一段(T1y1):灰色中厚层钙质泥岩夹薄层状及扁豆状泥质灰岩, 厚度一般小于 9m。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分布于井田中部地段,岩性为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状含燧石团 块灰岩、粉晶灰岩夹钙质粉砂岩,含腕足类、腹足类等化石。厚约 55m。 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分布于井田南部边缘,是矿区的含煤岩系,厚度约 79m。共含 煤 9 层。岩性由灰、灰黄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 泥岩、泥岩及煤层构成。其中可采煤层 3 层,分别为 C5、C7、C12,局部可采煤层 2 层,分别为 C6 和 C13。可采煤层主 要分布于含煤岩系的中部和下部。 5、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矿区仅出露茅口组(P2m)的顶部地层,为浅灰灰色厚层状、 块状细晶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顶部为 - 5 - 5m8m 厚的深灰色硅质灰岩,厚度 165m。含腕足、蜓类化石。 (四)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地质构造 XX 市 XXX 煤矿在区域上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 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具体处在 XX 向斜南东翼。岩层走向 NESW,倾向 NW,倾角 16。矿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 矿区内地层呈单斜产出,地层产状缓且变化不大,倾向 310330,倾角 1418,一般 16左右。总体上,矿区地 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2、区域地壳稳定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提供的地震 烈度资料,矿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周期 0.35s(相当于基本烈度度区域) 。矿区地壳自古生代以来,已进入 稳定阶段,古断裂基本愈合,区域性挤压断裂已无明显的新构造运 动痕迹,地壳稳定性好。 (五) 、水文地质条件 XXX 煤矿位于 XX 向斜南东翼,总体地势北高南低,矿区最低 海拔 1056m,最高海拔 1350.0m, 相对高差 294.0m。地表水呈片流和 沟流汇于五马河中,五马河是该地区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再由南向 北排泄:地下水由北东向南西迳流,在低洼处排出地表。 1、地下水类型 依据矿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及其富水性等特点,将矿区内地下 - 6 - 水的类型划分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等三种类型;现 将其地下水特征分别阐述如下: (1) 、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斜坡、沟谷地带各类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潜 水,其富水性严格受控于大气降水及地表流的变化。 (2) 、基岩裂隙水 在矿区内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夜郎组一段(T1y1)砂岩、粉砂 岩和夜郎组二段(T1y2) 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以及龙潭组三段 (P3l3)上部细砂岩的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其富水性与相对含水层 (岩石)的厚度及裂隙发育情况有关,通常表现出极不均一的含水 性,富水性弱至中等。 (3) 、岩溶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夜郎组二段(T1y2)和茅口组(P2m)中至厚层状灰岩 中,碳酸盐岩中的岩溶裂隙发育,其富水性受溶蚀裂隙发育程度的 控制,因而在各岩石中的富水程度也不均一,其富水性中至强。 2、含(隔)水岩组的划分及富水性 主要含水岩组为下三叠统夜郎组(T1y)、二叠系茅口组(P2m) 、 长兴组(P3c) 。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二段(T1y2):分布于矿区 83%以上区域,岩 性为深灰灰绿、紫红色碎屑岩夹灰色碳酸盐岩。节理裂隙较发育, 主要基岩含裂隙水和少量岩溶水,泉水流量 5/s10/s,为富水性 中等的岩溶裂隙含水层。 - 7 - 长兴组(P3c):浅灰色中厚层厚层状含燧石团块灰岩,以溶 洞、管道为含水介质,赋存溶洞、管道水,矿区厚约 55m。发育落 水洞、岩溶洼地,一般泉水流量 1/s30/s,地下河流量 10/s50/s,地下水枯季迳流模数 2/s3/s.km2,为强富水性岩 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 型。 茅口组(P2m):浅灰色厚层块状细晶灰岩,以含水介质为 溶洞、岩溶管道,含溶洞、管道水,岩溶十分发育,多以落水洞、 岩溶洼地、溶洞、地下河、岩溶泉等为出露形式。一般泉水流量 1/s50/s,地下河流量 30/s100/s,地下水枯季迳流模数 5/s10/s.km2,为强富水岩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 型。 3、隔水层 上二叠统龙潭组(P3l):以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泥岩为主夹少量灰色薄至中厚层泥灰岩。含水微弱,可视为相对隔 水层。 4、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矿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由于矿区内无地表河水、 水库等地表水体,因此不存在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迳流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的控制,地下水总体上由北 东向南西运动,排泄于矿区外。矿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 1050m。 5、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 8 - 根据矿山对井下涌水量的监测,该矿井下最大涌水量为 20m3/日, 正常涌水量为 15m3/日。其充水原因有: 顶板渗水:煤层上覆含水层水通过导水裂隙、地面塌陷、地 裂缝等进入矿坑,这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 矿井积水:由于东西部均有矿井,均为斜井开拓,其采区标 高均高于 XXX 煤矿现采面标高,矿井中可能有积水。 (六)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矿区内出露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可划分为硬质岩组、硬 质夹软质岩组和第四系松散岩组。 硬质岩组:由长兴组(P3c) 、茅口组(P2m)灰岩、白云质灰岩组 成。岩石力学性能较好,稳固性也较好,抗风化能力强,一般不易 垮塌。但当采空区过大,岩石中节理裂隙发育时也会发生垮塌。 软质岩组:由上二叠统龙潭组(P3l)的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 泥岩为主夹少量灰色薄至中厚层泥灰岩、煤层及煤线组成,岩石力 学性能及稳固性较差,在矿区东部、南部大面积出露,引发塌陷等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 松散岩组:系第四系残积物和坡积物,主要由砂、砾及亚粘土 组成。结构松散,在降雨等因素作用下,易于滑塌或泥石流。 矿区煤层倾角 1418,属于缓倾斜煤层,煤岩性脆,结构 较简单,节理发育中等;煤层顶、底板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 质泥岩;煤层直接顶、底板多为薄中厚层炭质页岩,稳定性较差。 特别是在祼露区,极易造成井巷冒顶、及地表塌陷。 - 9 - (七) 、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矿区地形北西高南东低,多为农用耕地和荒山,覆盖率在 1020%,人类工程活动主要表现在农业耕作和煤矿开采活动。 采煤活动已经造成 14 个塌陷和 1 处地裂缝,致使脆弱的地质环境遭 受破坏,矿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八) 、社会环境 矿区范围内无国家和地方划定的自然保护区,也无名胜、古迹 和重要设施分布,矿区内无集中居民居住地。 综上,XXX 煤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 预计最大涌水量为 20m3/h,正常涌水量为 15m3/h。矿界内无河流通 过。矿井涌水主要受地表水和采空水的影响。为防止地表水及采空 水通过断层、地表裂隙、塌陷坑渗入井下,要搞好雨季的“三防” 工作。加强探放水工作,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切实加强 2008 年我矿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力度,矿成立防灾 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和协调防灾及抢险救灾工作。并设立 宣传组、信息监测组、调查组和抢险救灾组等五个工作小组,负责 日常具体工作 。 - 10 - 防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 针,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确保防灾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 、宣传组: 组 长:XXX 成 员:XXXXXXXXXX (二) 、信息监测组: 组 长:XXX 成 员:XXXXXXXXXX (三) 、调查组: 组 长:XXX 成 员:XXXXXXXXXX (四) 、抢险救灾组: 组 长: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 三、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防灾救灾领导小组履行各自工作职责,紧紧围绕“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主动积极开展工作,确保完成防灾工作任务。 1、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矿安全科。 2、矿井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除防 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及成员外,针对现场灾害事故发生 的类型和特征,按照预案的要求,还须及时组织召集具有相应业务 专业资质的现场救援人员。 - 11 - 3、各有关人员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的职责: (1) 、矿长: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2) 、副矿长:是组长应急救援指挥的第一助手,负责分管职责 范围的救援工作的落实,在矿长的领导下,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措施, 并负责调集事故现场救援所需人员及时待命,调集救援所需设备、 工具、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现场救援人员,签定救援 人员深入现场的特别许可证。 (3) 、总工程师:根据矿长命令,并负责落实有关采掘方面的 应急救援技术工作,协助矿长、副矿长进行事故救援处理工作。 (4) 、副总工程师:根据矿长命令,落实有关的地质测量工作, 负责提供救援所需的工程图纸资料,协助矿长、副矿长进行事故救 援处理工作。 (5) 、掘进队长、机运科科长:根据救援预案要求,监督救援 的各项工作及措施的落实,并根据各类事故救援特征和事故救援进 展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救援建议,由矿长裁决执行。 (5) 、通风科科长:对“一通三防”方面的事故救援,根据矿 长的命令负责落实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整改善,注视矿井主扇工作状 况,落实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救援措施。 (6) 、安全科科长:负责救援措施的监督落实。 (7) 、矿调度室主任:负责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原始记录,并及 时按程序向矿山救护队、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及主管部门汇报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等状况,负责通知相关部门及人员按 - 12 - 预案要求到制定救援岗位。随时完成矿长布置的有关救援任务。 (8) 、材料员:负责及时准备必须的救援器材,并按矿长的命令 落实迅速运达指定地点。 (9) 、后勤矿长和矿办公室主任:负责落实救援人员和遇险人 员的住宿安排和有关生活事宜。 (一) 、矿井水防治的重点主要是岩溶裂隙水、老窑采空区积水 和大气降水通过地表裂隙渗水,矿井生产期间将采取以下防治水措 施: (1) 、在靠近老窑采空区、断层等有突水危险附近掘进巷道时, 应先探后掘,防止突水事故,为此本矿配备了相应的探水钻。 (2) 、在雨季到来前,对直通地面的地表裂隙要采取封、填和 夯实等措施,防止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渗入井下;对地表塌陷坑要进 行回填夯实,保证一定的流水坡度,防止积水涌入井下。 (3) 、定期清理水沟,维护好水泵及排水管线,确保井下水流 畅通。 (二) 、地表水防治:矿区地表水的主要防治对象是雨季山洪暴 发形成的冲沟水,为防止雨季山洪威胁矿井的生产和安全,在主斜 井、副斜井、工业广场和回风井周围修筑排(截)水沟,将山洪水 排出场外。 四、地质事故发生后的汇报程序: 事故发现人 调度室 矿长、其他矿领导及科(队)长 XX 镇安监站 XX 市安监局 - 13 - 五、事故抢险的应急救援队伍: 1、矿山救护队伍: XXX 煤矿救护工作由 XX 市矿山救护队服务,签定有救护协议。 对地质灾害事故实施救援。 矿山发生水灾、地面地质灾害,主要由 XXX 煤矿自行实施自 救,上述各类事故如兼有瓦斯及毒害物质危害时,以矿山救护队为 主、矿协助参与实施救援。 矿山自救队伍,按采、掘、机、运、通,分专业部门及其职责 范围,根据各类事故特征和业务技术特征。由相关人员组成,各专 业队伍间相互协作联系,实行全员参与自救。具体救援队伍构成: 矿长是矿山自救队伍的第一领导,副矿长和总工程师为其助手;各 业务分管领导负责本专业小组业务范围内的自救事宜;成员由矿属 相应专业区队(组)长构成;现场施工班组长及安全员、瓦检员负 责自救现场应急临时指挥;现场施工人员及时参与实施自救。 2、医疗救治队伍: XXX 煤矿事故伤害医疗救治,主要由 XX 镇卫生所、XX 市人 民医院和遵义医学院承担,具体医疗救治人员具有相应的医疗救治 资质;现场创伤救急主要由现场施工人员承担进行,负责受伤人员 的临时包扎、止血、人工呼吸、抬运护送伤员到医院等救急事宜。 六、通讯系统: 1、矿指挥调度通讯总机,日常应根据生产通讯状况,明确了解 通讯信息传送情况,对存在通讯的场所、地点,应及时汇报,安排 - 14 - 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处理,保障矿内外、井上井下通讯正常。 2、本矿科(队)长以上领导必须配置矿内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 以备事故时联络。 3、通讯维护单位(机运科)按照矿长指挥要求,及时安装调整 救援通讯电话,井下电话必须是本质安全型防爆电话,地面无防爆 要求场所的救援通讯联系可采用移动电话或固定电话。 4、在任何情况下,矿调度都必须做好指挥救援的通话原始记 录。 七、地面地质灾害事故: 1、地面裂隙类地质灾害如发生在有人活动区域,必须进行封堵, 裂隙区有居住房屋,应予搬迁;如裂隙区域无人活动可能时,经调 查研究,确认对矿井无危害时,可不予封填,但需定期进行观察其 发育变化状况,一旦对矿井造成危害可能时,须采取措施封填。 2、进行封填裂隙工作时,要防止人员坠落跌进裂隙,要随时检 查裂隙内是否有瓦斯等可燃、易爆气体溢出。如有须避免火源靠近 裂隙区。 3、地面塌陷类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伴随有人员掩埋压塌陷坑内, 要先采取清挖措施,寻找救援遇难人员。 4、被埋压遇难人员救出后,及时采取用泥土石料填实塌陷坑, 填料尽量捣实,充填区应稍高于原地表,表面夯实,以防雨水浸入 再度沉陷。 5、调查塌陷原因,如因井下开采造成,应尽量充填采空区,并 - 15 - 改进巷道开拓和井巷围岩支护形式,提高围岩支部承能力。 6、地面山体滑坡类地质灾害发生时,首先要疏散转移附近可能 再度滑坡受威胁区域的居住人家,设立警戒区域,防止与救援无关 人员进入。 7、滑坡伴随掩埋人员伤害时,要设法清理,挖除掩盖物,寻找 救援遇难者,清挖时采取相应固土固坡措施,防止再度滑坡或塌方。 八、后勤保障: 由分管后勤保障工作的矿领导和矿办公室主任,负责落实相关 单位和人员,保证遇险人员和救援人员的住宿安排及有关生活事宜, 保证运送遇险人员和救援人员的食宿安排及有关生活事宜,保证运 送遇险人员和救援人员的用车及安全行驶;保证各类救援物资的准 备和运送到位。 九、应急救援设施、装备、材料: 1、各单位按XXX 煤矿 2008 年度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及安全 生产责任要求,做好应急救援所需设施、装备、材料、工具的日常 准备工作,保障其完好可靠并运到相应的指定地点备用。 2、机运科要做好主供、排水系统设施管道的日常检查维护,以 保障救援用水或排水工作可靠性运行。 十、疏散路线: 井下按XXX 煤矿 2008 年度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撤人路线 撤离,地面与 XX 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相结合一致; - 16 - 十一、加强纪律约束,确保防治工作抓实抓好: (一) 、报告制度: 一般情况下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即每月一次,由信息监测组组 长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领导小组应经常向矿法人反映情况。紧急 情况下实行随时报告制度,即监测人员如发现监测范围有明显的致 灾隐患,应以最快的速度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二) 、值班制度: 领导小组实行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地面按成员每 2 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