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起渠又名武镇百里长渠、 三道河长渠、荩忱渠,是战国时期修建的军事水利 工程,建设时间比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要早 23 年。这条长渠西起湖北省南 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蜿蜒 49.25 公里,号称“百里长渠”, 至今仍灌溉着宜城平原 30 多万亩良田。白起渠被列为湖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 历史历史 白起渠最早是秦将白起以水代兵、水淹楚国鄢城(为今宜城市郑集镇楚皇城遗 址)的战渠。因白起伐楚有功,秦王封他为武安君,湖北南漳的武安镇由此而 得名。长渠之名,最早见于中唐时期的元和郡县图志:“长渠在县南二十 六里。昔秦使白起攻楚,引西山谷水两道,争灌鄢城。”长渠志记载,公 元前 279 年,白起率兵进逼鄢城,久攻不下之时,于距鄢城百里之遥的武安镇 蛮河上垒石筑坝,开沟挖渠,以水代兵,引水破鄢。北魏水经注描述了这 场残酷的战争:“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战 后,周围农民用此渠灌田,“战渠”由此变为灌渠。在后来的一千多年,几经 兴废。史料记载,唐大历四年(769 年)、北宋咸平二年(999 年)、北宋至和 二年(1055 年)、南宋隆兴元年(1163 年)、元大德九年(1305 年)5 次对长 渠进行了较大规模地修整,明代中期以后渐废。民国 28 年(1939 年),国民 党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驻防宜城县,电请湖北省政府复修。民国 31 年(1942 年),长渠复修工程破土动工。为了纪念张自忠,曾将长渠更名为荩 忱渠(张将军字荩忱)。施工跨时 5 年,终因时局动荡未能修成。新中国成立 后的 1949 年 10 月 26 日,湖北省水利厅召开全省第一次水利工作会议,通过修 复长渠的决议。于 1950 年 1 月经水利部批准,并将其列为贷款工程项目予以支 持。1952 年 1 月,宜城、南漳两县投入 4 万劳力,动工修复。1953 年 5 月 1 日, 长渠修复工程完工。 特点特点 长藤结瓜独具特色长藤结瓜独具特色 与一般沟渠不同的是,长渠流经之处,沿线还串起了大量的水库和堰塘。以长 渠鲤鱼桥水库为例,水库与长渠以沟渠相连,中间安有闸门。水库平时收集雨 水,每年由长渠补充水源 34 次,确保水库可灌溉 2.5 万亩。如果说长渠是一 条藤,沿渠与之串通的水库、堰塘,就是一个个“瓜”。这些“瓜”包括 10 座 中小型水库,2671 口堰塘。长“藤”结“瓜”的灵感也来自古人的经验。大 元一统志载有“长渠起水门四十六,通旧陂四十有九”,即指长渠灌区有 49 口堰塘与渠道相通,常年蓄水,忙时灌田。千万别小看了这些“瓜”的作用, 在非灌溉季节,拦河坝使河水入渠,渠水入库、塘,农田需水时,随时输水灌 溉。做到常流水、地表水全面运用,常年蓄水,不让水源白白流走浪费,扩大 了水源。在灌溉季节,长渠供水给库、塘,多者三四次,少者一二次,库、塘 循环蓄水,提高了库、塘的利用率。这样一来,整体工程实现了以多补少、以 大补小、互通有无,平衡水量,充分发挥了工程的最大潜力。正是沿渠水库、 堰塘的有效利用,大大增加了长渠的辐射范围,使长渠的灌溉面积扩大了近 10 万亩。 层层提水直流地头层层提水直流地头 沿长渠一路下行,两边全是茂盛的庄稼。在沿渠多数地方,由于巧妙地运用了 节制闸和分时轮灌,渠水不仅可直接引到田边,还有效避免了浪费。在宜城市 朱市镇路边,渠水水位比稻田要低出近 2 米,如何提水浇田?这个问题,古人 早就已经解决了。很多史料都有记载,古时长渠有几十个“水门”,层层“把 关”,需水时就近抬高水位,直接灌溉。这一技术,到现在已运用得炉火纯青。 长渠重修后,内设了 4 个大型节制闸,顺流而下,将灌区分为 4 段,关闭闸门 即可抬高水位,就近供水。更让人叫绝的,是源自古时的“分时轮灌”技术。 以 9 天(216 个小时)为一轮,以各节制闸控制区域划分范围,分时轮灌。自 上而下,一段节制闸以上供水 48 小时,二段节制闸以上 56 小时,三段节制闸 以上 50 小时,四段节制闸以上 54 小时。为解决突出矛盾,还留有 8 个小时机 动供水时间,供水时沿线有专人负责管理。由于各段限时供水,极少发生浪费。 养育宜城二千年养育宜城二千年 “武安南伐勒齐兵,疏凿功将夏禹并。谁谓长渠千载后,蛮流犹入在宜城。” 唐代胡曾的这首咏长渠,在宜城市童叟皆知,讲的就是长渠历经沧桑岁月, 默默养育着一方百姓。宜城市郑集镇皇城村,是一个安宁的乡村。因为有了这 条渠,这个村没有遭过旱,从没为缺水发过愁。百里长渠灌范围包括宜城、南 漳 6 个乡镇及 4 个农场,面积达 978.28 平方公里,总人口达 33.74 万人。其中 绝大部分位于宜城。目前,宜城境内的长渠灌溉面积为 30.3 万亩,占全市农田 面积的一半。因为长渠的作用,宜城自古被称为“天下膏腴”之地,解放初就 出现了全国有名的“吨粮田”。 文化和学术价值文化和学术价值 北宋的欧阳修、郑獬等人都曾为白起渠留下了动人的诗篇,在唐代元和郡县 图志、北魏水经注等重要古籍中均有对长渠的记载。都江堰、郑国渠、 灵渠,是公认的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白起渠的历史比三者都要早,在世上却鲜 为人知。其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发掘。白起渠是我国著名的“长藤结瓜” 式的蓄水引水灌溉工程,灌区地形复杂,技术要求高,在水利技术史上有许多 重大创造,建筑物的设计、布局等都为后代称奇,极具研究价值。 又到插秧时节,长渠又开始滋养灌区内的数十万亩稻田。事实上,长渠的作用不仅仅是 “灌溉”,它已以其悠久的历史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中国水利之最将其列为 “我国最早的灌溉渠道”,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动人的诗篇。 2007 年 6 月 9 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为了记录农耕文明,追寻水利文化,本 报记者和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的几位成员一起,走进了百里长渠。 背景长渠原本为战渠背景长渠原本为战渠 长渠又名“白起渠”,现称“武镇百里长渠”,坐落在南漳县和宜城市之间,是战国 时期兴建的水利工程。 长渠之所以又叫“白起渠”,是因为此渠为秦将白起所开。据长渠志记载:秦昭 王于公元前 279 年,遣白起攻楚鄢郢(一说为楚国都城)。白起率兵进逼鄢城后,遇楚国重 兵把守,久攻不下之时,即利用鄢城及周围地理面貌、地势条件,于距鄢城百里之遥的武 安镇旁蛮河河段上垒石筑坝,开沟挖渠,以水代兵,引水破鄢。战事结束后,鄢入秦,秦 以鄢为县(宜城古名鄢)。之后,秦王封白起为武安君,武安镇由此得名。 从公元前 279 年算起,武安镇已有 2280 年的历史了。据“拾穗者”的一位成员介绍, 秦楚鄢城之战,是历史上最激烈、最残酷的战事之一。中国古代战争史、水经注 中都记载了当时的战况:“水溃鄢城西城墙,又决东城墙,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 万”战后,民用此渠灌田,“战渠”由此变“灌渠”。 唐、宋、元时期,长渠又经数次整治,曾发挥过很好的灌溉效益。明代中期以后渐废。 清末,宜城士民曾多次恳请修复长渠,皆因地域间利害冲突所阻未果。1939 年,国民党第 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调查了解长渠久治不废的基础上,电请湖北省府明令复修。 湖北省府于 1942 年动工复修,至 1947 年两度兴工修渠,终因时局动乱等因素半途而废。 新中国成立后,古长渠终于迎来了春天。1949 年 10 月 26 日,湖北省水利厅召开全省 第一次水利会议,会后通过修复长渠的建议。于 1950 年 1 月经水利部批准,并将其列为贷 款工程项目予以支持。1952 年 1 月,宜南两县投入 4 万劳力,动工修复。1953 年 5 月 1 日, 长渠修复工程完工,人们在渠首举行了隆重的通水庆典。据家住渠首的老人们回忆,当时 干渠两旁人山人海,渠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呼声,并在长渠边上连唱了几天大戏。 历尽沧桑的古长渠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得以复兴。 现状灌溉良田万余顷现状灌溉良田万余顷 6 月 2 日一大早,记者跟随“拾穗者”成员一起,来到长渠的渠首。按照计划,他们 打算在一天之内走完百里长渠,陪同前往的还有长渠管理处副处长王志元。王志元告诉大 家,长渠的渠首位于南漳县武安镇谢家台村,整个干渠全长 47.6 公里。此外,长渠有支渠 38 条,渠身建筑物 126 处,“结瓜”工程(主要是指水库、堰塘)等多处。 长渠渠首,是整个长渠的枢纽,长渠管理处就设立于此。据介绍,渠首先后经过 10 次 维修、护建和改建,包括现在的白起碑阁亭,亭内保存了大量的碑记以及一些文化名人的 题字。在渠首,有一个大型的冲刷闸(即泄洪闸),坝高 6 米,蛮河之水需经过这个闸流入 长渠。 王志元告诉大家,长渠从 1953 年重修通水后,可灌溉宜城 4 万多亩田。1965 年三道 河水库工程竣工后,长渠水源有了保障,上世纪 80 年代可灌溉 29 万亩田,现在可灌溉 26 万亩。 蛮河水进入长渠后,仿佛清澈了许多,记者看到附近不少居民都在渠边洗衣服。谢家 台村一位 72 岁的老人回忆道,以前人们吃水、洗衣服都是长渠的水。几十年来,长渠也发 生了很多变化。以前,长渠的水很清,在他小的时候,长渠里面到处都是鱼虾,人在渠里 “赶鱼”,一赶就是一篓子。可接下来,一年就比一年少了。再到后来,长渠里面流过的 都是黑水。今年经过治理,长渠又恢复了昔日的清流。 长渠经过的武安镇安乐堰村,是一个风景优美、文化厚重的地方。武安镇文化站站长 敖少华告诉记者,在安乐堰村的长渠附近,曾发现一个面积约 5 平方公里的古墓群。据说 是 1994 年安乐堰村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改田取土,墓葬封土被夷平,地表散落大量五花土、 白膏泥,墓葬群被发现。此外,1954 年修建安乐堰水库时出土大量椁板(已被毁),并在距 其不远处出土一件带铭文兵器戈(现藏襄樊市博物馆)。2000 年冬,修长渠的人们又 在该处发现椁板。 安乐堰古墓群自发现以来,先后有百余名专家学者亲临现场考察。武汉大学一位教授 在 3 次对该墓考察后认为,该墓群很可能是“楚夷陵”。2000 年 12 月,南漳县政府公布 该墓群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敖少华告诉记者,武安镇素有“小汉口”之称。如果能够把河堤修好,将百里长渠和 安乐堰连在一起,对该镇的旅游开发很有帮助。他说,南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长渠可能 就是楚人南迁之路。 在从武安镇前往宜城朱市镇杨岗村长渠管理一段的路上,但见两边的稻田大多已插上 了秧苗。“拾穗者”中不禁有人感叹:“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长渠,宜城会是一番怎样的 景象。万亩良田很可能是一片荒芜” 然而,到了长渠下段,情况就不容乐观了。过了宜城的郑集后,越往下,长渠的水量 越少,有的地方因为缺水,农民不得不把原来的水田改成旱田。而在长渠最后一段已经完 全干涸,渠内杂草丛生。据当地一位老人回忆,在 1988 年前,渠里一年四季都有水,现在 已经好多年没见到水了。 对此,王志元解释,一是因为渠底沙化,已无法过水。另外,上游的灌溉面积也有所 扩大。整个长渠约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已常年无水。 建议历史价值应珍视建议历史价值应珍视 “武安南伐勒齐兵,疏凿功将夏禹并。谁谓长渠千载后,蛮流犹入在宜城。”这是唐 代胡曾咏长渠中的诗句。说的是古长渠历经 2000 多年的沧桑岁月,依然在默默地灌溉 和养育着一方百姓。 然而,长渠不应该只是一个水利工程,她的作用也不应仅仅是灌溉,其历史价值和文 化价值更应受到人们的重视。“拾穗者”一行在走完长渠后说道。 据“拾穗者”成员李俊勇介绍,灵渠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透析枸橼酸钠抗凝方法
- 高强度间歇训练
- 毕业设计结构设计
- 广告拍摄计划流程
- 腹主动脉瘤内科保守治疗方案
- 射线检测流程标准化实施要点
- 凯迪拉克的车型介绍
- 汽车过户协议书范本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酒店用品设备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2届上海宝山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
- YY 0299-2016医用超声耦合剂
- GB/T 9695.13-2009肉与肉制品钙含量测定
- GB/T 25067-202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机构要求
- 常用钢材热处理工艺参数
-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 2023年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创新·实用)课件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同步练习(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