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_第1页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_第2页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_第3页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_第4页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着力改善民生着力改善民生 促促进进社会和社会和谐谐 “国计”与“民生”的高度统一,是党的十七大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十七大报告辟出专题论述民生问题,充分表明中央对民生问题的 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 要求,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民生 在改善民生中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们沭阳县委、县政府依据县情实际、顺应时代要求、 响应民众呼声,走出了一条“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 中加快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 只有充分就业,群众才能富裕,民生才有保障。关注民生,就 要从就业入手,着力解决“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作为 全省第一人口大县,几十万名富余劳力后面跟着几十万个家庭、一 百多万张嘴,对于县委、县政府来说,这是天大的责任、山一样的 压力。因此,保障和促进就业,是我们最重要的施政目标之一。 一是“两翼”齐飞创造就业岗位。有项目才有岗位。近年来,我 们坚定不移地实施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 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在加快发展中拓宽群众就业空间。 2005 年,全县平均不到 4 天就引进 1 个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06 年,平均不到 3 天就引进 1 个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今年以来,平 2 均不到 2 天就引进 1 个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平均不到 8 天就引 进 1 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经过 5 年多建设,县经济开发区基础设 施配套面积已达到 24.5 平方公里,承载各类项目 420 个、投产 281 个,其中亿元以上 57 个、10 亿元以上 5 个、上市公司投资的 11 个, 总计用工 4.88 万人。此外,我们还在乡镇规划建设了 38 个工业集 中区,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调动群众创业积极 性,努力将民间资本由“休眠态”激活为“市场态”,促进储蓄变投资、 资金变资本、 “死钱”变“活钱”。目前,全县个体工商户达 2.1 万户, 民营企业达到 4663 家,民营企业吸纳劳动力达 16.8 万人,民营经 济直接税收占国税、地税收入的 80%左右。 二是大力提高劳动者创业和就业技能。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 渔。坚持对“两后”新增劳力进行全员培训,多渠道加强社会劳动力 技能培训,近 3 年累计培训 65 万人次,发展各类职业教育机构 132 家,在校生 3 万人以上。通过培训,全县外输内转劳动力 51 万 人,花木等特色产业经纪人突破 6 万人,从传统农业转移出来的劳 动力超过 80%。 三是优化就业和创业服务环境。给钱给物不如给环境。我们成 立了县诚信服务监督局,推行“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严格规 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行经济、公安、新闻、安监“110 联动”, 治理不作为、狠抓乱作为、整顿慢作为,让群众在正常创业时感觉 不到政府存在,在创业遇到困难时感到政府无处不在。 3 二、安居是民生之需 中国老百姓多数有“家园”情结。 “家”和房子联系在一起, “园”和 环境联系在一起。关注民生,就要让群众住得起房子、在良好的环 境中生活。我们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过程中,始终坚持把 “安居”作为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 一是坚持和谐拆迁。和谐拆迁是顺利建设的前提。为了维护好 拆迁群众的利益,我们出台了补偿、安置、特困户救助等一系列惠 民措施,特别是先后规划建设了 7 个共 140 多万平方米的安置小 区,以 800 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成本价安置拆迁户,以先入住、10 年后再按原价付款或缴纳房租(市场房租价的 50%)的方式安置困 难户,赢得了群众对拆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2003 年以来,沭阳城 区先后拆迁房屋 318 万平方米,今年以来就完成了 101.5 万平方米, 未引发一起上访事件,形成了令人关注的“和谐拆迁沭阳现象”。 二是实施低房价战略。农业人口占比高、城市化任务重以及地 域广、生产要素少且分散的县情实际,要求我们必须迅速昂起县城 龙头,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实现以城带乡统筹发展。为此,我们综 合运用市场、服务、政策和法律等多种措施,使沭阳房价始终比周 边县区低 30%以上,走出了一条房价越低需求越旺、需求越旺开发 越多、开发越多城市化进程越快、城市化进程越快对工商业支撑能 力越强的良性发展之路。2004 年以来,在科学布局的基础上,沭阳 城区规划建设各类小区 95 个,总建筑面积 784.4 万平方米,建成 面积 284.4 万平方米。其中,12 层以上楼房有 39 栋已建成,105 栋 4 正在快速推进。 三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环境。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稳步推 进康居示范村建设。持续实施以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和 清理干道两侧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四清工程”,深入开展改水、改厕 活动,农民群众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2006 年以来,沭 阳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绿色 小康县”称号,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 三、交通是民生之要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是发展的前提、富民的基础。关注民生, 就要高度重视路网和运输体系建设,让群众共享交通畅达之利、出 行快捷之便。 “要想富,先修路。 ”我们坚持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 大力发展交通事业。 一是加强农村路网建设。2003 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 5.32 亿元(其中对上争取 2.93 亿元),先后实施了 546 个农村公路 项目,新建农村公路 1490 公里,初步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现 在,西瓜、蔬菜等农产品可以从田头直接送到周边大中城市的瓜菜 市场,过去遇到阴雨瓜菜便会烂在田里的情况永远成为历史了。 二是加强城乡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我们多措并举,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城乡公交为主体的公共客运服务系统。目前, 全县共有公交客车 1427 辆,2.41 万座,其中,县内城乡公交 582 辆, 8500 座。另有出租车 579 辆,2316 座。全县每天跨县客运能力达 5 万人次以上,每天城乡客运能力达 10 万人次以上。沭阳到上海、南 5 京等大城市只要 34 小时。各乡镇到县城不到 10 分钟就有一班 公交,即使最偏远的乡镇,农民进城也不要 1 个小时。这就大大缩 短了城乡的时空距离,为农民进城就学、就医、经商、购物和休闲 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是加强城乡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血脉。近 年来,我们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积极鼓励群众发展 交通运输业。现在,全县各类货运车辆达 5247 辆、5.45 万吨,运输 业已经成为群众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2006 年,全县申考驾照人 数达 1.2 万人,今年全县 12 家驾校更是期期爆满,预计培训数量 将突破 1.5 万人。截止目前,全县私家车已达 1.23 万辆,接近全市 1/3。 四、教育是民生之基 赢得教育才能赢得未来。教育既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德政 工程,更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事业。关注民生,就要分群众 教育之忧,解孩子上学之难。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 强县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 一是深化教育改革。沭阳是人口大县,更是财政弱县。巨大的 教育需求和短缺的教育资源之间所形成的“剪刀差”,一直是让党 委政府尴尬、百姓抱怨的民生难题。为此,我们从动员和鼓励社会 力量办学入手,拓宽投资渠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纵深推进 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共有民办教育机构 215 所,教职工 5900 人,在校生达到 14.7 万人(占全县在校生的 6 37.3%),固定资产总额 6.2 亿元,不仅解决了县内教育资源短缺问 题,而且成为教育资源输出大县,实现县外办学 54 所,省外办学 16 所。 二是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为了教育的投入,再多都是值得的。 2005 年,我们克服多种困难,投入 6556 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 481 个“六有”工程项目,彻底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在所有乡镇办起 了寄宿制小学,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寄宿上学,解除了外出务工 经商人员的后顾之忧。在沭阳召开的全省“六有”工程现场会上,国 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领导称赞沭阳“办成办好了经济发达地区都没 有做到的大事情”。今年,我们在其它方面紧缩开支的情况下,投 资 3 亿多元,大手笔建成了占地 1000 多亩、办学规模万人以上的 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使沭阳拥有了自己的培养高级技能人才 的大学,有了助推工业化进程的人才基地。另外,我们还先后在新 城区和开发区新建了第一、第二实验小学新校区和 5 所中学,实现 了学校的优化布局,促进了教育公平,也带动了新城区和开发区的 发展。 三是抓好贫困生救助。县财政专门建立了贫困家庭子女解困 助学基金,近几年,每年都拿出数百万元,用于资助特困大学生完 成学业。发动全县党员干部每人资助 1-2 名困难女童,办起了 164 个“春蕾班”,帮助 7200 名贫困女童重返校园。发挥县慈善基金会 等各类民间组织的作用,让他们和党委政府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 助学活动,确保沭阳大地上没有一个孩子因贫辍学,确保每一个贫 7 困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五、就医是民生之急 生、老、病、死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联,与 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注民生,就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群众 就医难和就医贵等问题。我们坚持从改革入手,从源头上、根本上 解决问题,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和医疗保障体系。 一是扩大医疗服务主体,引入竞争择优机制。有无竞争或竞争 是否充分是影响医疗市场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我们按 照“政府办公卫、民资办医疗”的原则,把该管的公共卫生事业管好, 把该放的医疗服务市场放活。一方面,对包括县人民医院在内的全 县 40 所公立医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另一方面, 鼓励县内外优质资源兴办规模医疗机构。目前,沭阳仅城区就有各 类综合医院 8 家,专科医院 7 家。不仅给群众就医带来多样化的选 择,而且促使各医疗机构在竞争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现在, 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医疗价格也明显降低,仅手术费 用沭阳就比周边县区低 1/4 至 1/3。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改制后, 医疗价格稳中有降,但年总业务收入却由原来的 4700 万元和 1300 万元增长到 9400 万元和 6200 万元。 二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是群众健康的预警和预防 系统,既是民生大计,也是政府职责。我们在全省成立了第一家县 级卫生监督所,实现了执法监督与技术监测服务的分离。在城区成 立了 22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村开展“甲级社区服务站”创建活 8 动。投入 8000 多万元,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中心、 县乡 30 个世代服务中心。县财政每年安排 600 万元作为防保专项 经费。 三是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是防止群众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我们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参保率达 97.84%;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困难企 业大额医疗费用统筹制度,参保率达 98.69%。另外,对特困家庭, 还另有一整套应急救助措施,确保城乡群众全部实现“病有所医”。 六、文化是民生之魂 群众在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同时,必然产生对精神文化 的需求。关注民生,既要高度重视物质层面,也要高度重视精神层 面,一着不让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我们坚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文 化工作,像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样抓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增强县域文 化软实力。 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们按照适度超前的原 则,先后投入 1.55 亿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电视接收 和转播大楼、苏北一流的文化艺术中心、高标准的妇女儿童活动中 心,完善并积极创建省二级文化馆和图书馆,新建或扩建 11 个公 园、52 个市民文化广场,重建了 34 个乡镇的文化站,远程电化教 育网络覆盖全县 473 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城区覆盖率达到 100%, 农村通达率达到 60%以上。 二是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重要的财富。我们积极筹 9 措资金,对古城墙、虞姬禅寺等历史古建筑进行了修复性保护或恢 复性重建;对地方戏等非物质文化项目进行了整理和保护, “淮海戏” 、 “淮海鼓锣”被批准为江苏第一批“非保”项目;对县内文化遗址、古 迹和古树名木等进行了重点保护;对沭阳藉历史名人生平事迹进行 了整理汇编;启动了花乡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积极打造群众休闲、 度假、娱乐健身的“绿色氧吧”。这些文化资源,在教育、熏陶、引导 和愉悦群众过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是注重培养文化人才。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采取专职与兼 职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了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文化工作人才库, 并实行政策扶持和跟踪培养。加大人才外引力度,先后多次面向全 国公开选聘特殊文化人才。坚持从娃娃抓起培养文化人才,县第二 实验小学少儿京剧艺术团先后多次赴京表演,并多次在国家和省、 市比赛获奖。 四是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有活动才有活力。近年来,我们坚持 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农村文化一起抓,把重点放在社区和乡 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上。突出和谐、创业、生态三大主题,先 后举办了 2 届中国沭阳花木节、10 多次大型广场文艺演出、20 多 次商业文艺晚会、30 多场自编自演的主题文艺晚会,赴京举办书 画展 2 次,举办县内书画展 30 多次。多主体、多形式开展“送文化 下乡”活动。通过培养骨干、典型引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 文体活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牢牢占领城乡文化阵地, 城市社区走出了“一杯茶、一支烟、一副麻将打一天”的“文化沙漠”, 10 乡村也告别了“早上听鸡叫、白天听牛叫、晚上听狗叫”的“文化贫 困”。 七、保障是民生之依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群众生产生活的“保护伞”,社会发展的 “稳压器”。关注民生,就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让群众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面对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我们不 等、不靠,积极探索建立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更多精 力转移到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领 域。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 100%、98%和 97%。 二是完善社会救助网。针对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坚持定期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动员全县干群和社会各界积极 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专门成立了县慈善总会,筹集慈善基 金 5379 万元,招募了一批慈善事业志愿者,建立了城乡特困家庭、 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特困生档案和台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 社会救助网络体系。 三是完善社会帮扶网。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千村万户帮扶” 工程的机遇,将帮扶工作纳入全县加快发展大局和全面小康建设 总体规划。目前,仅“千村万户帮扶”工程就已经投入各类开发资金 6073 万元,启动实施扶贫项目 428 个,发展特色产业近 40 个,培 训贫困劳动力 5540 人,帮扶贫困户 1863 户。不断完善“双帮双扶” 11 工作机制,实行 126 个县直单位、3550 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 126 个经济薄弱村、5000 多户贫困户,形成了全县人民携手共进、齐奔 小康的生动局面。 八、稳定是民生之盾 和谐稳定是投资创业的环境、经济发展的条件、群众安居乐业 的保证。关注民生,就要积极作为,确保群众在安定祥和的环境中 生产、生活。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 的观念,千方百计化解老问题,千方百计避免新矛盾。 一是真心实意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稳定的关键是走近群众、了 解情况、解决问题。为此,我们一直坚持县级领导干部信访接待制 度,热情接待群众来访,限时办结访诉问题,对不能办理的事项, 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实行“一线工作法”和工作会办制度,坚持 到一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现场解决问题。开通书记、县长热线 与电子信箱,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实行“信访快车”赴乡镇巡 回接访制度,开展领导干部“大走访”和干群对话质询活动,变上访 为下访,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从 源头上化解不稳定因素。 二是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县信访案件中有 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反映历史遗留老问题的。今年以来,我们将“两 个中心”下岗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对乡镇农具 厂、合作商店、运输站及农机站达到退休年龄职工、破产关停企业 中五六十年代精减下放人员全部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对未享受公费 12 医疗的伤残军人、带病回乡军人、老复员军人全部实行民政医疗保 险和农村大病统筹“双保险”;对低于生活最低保障线的城乡居民实 行“应保尽保”;对历史上政府拖欠的工程款全部按合同全额兑付; 县财政安排 1800 多万元彻底解决沂南基金会和乡镇农村合作基金 会股金兑付问题。从而,为历史遗留问题“清了一次淤,见了一次底” 。 三是创新维稳工作机制。大力推行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基 层、抓基础、抓主要对象、主要领导抓的“七抓”维稳工作机制,推 进由“救火式”、 “被动式”化解社会矛盾向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 超前化处理问题转变。同时,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 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机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对重点人头、特 殊群体和热点问题落实包保责任。近年来,我县到市上访量全市最 低,已连续 15 个月无到省集访,连续 4 年保持进京上访零登记。 四是创造良好治安环境。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集中打击什么, 哪里治安混乱就集中整治哪里”的原则,经常性开展专项严打整治 活动。在全县万人警力比仅为 3.26 处于全省最低的情况下,2006 年全县可防性案件和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分别下降 10%和 13.6%,万人发案率低于全省 3 个百分点,群众治安满意率高于全 省 1.8 个百分点。 群众需求不断发展民生问题是永恒课题 民生问题的本质是对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 13 群众需求的永续存在并不断发展,决定着民生问题是一个永恒课 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和一蹴而就。面对新时期、新阶段所赋予的新 的民生课题和任务,下一步,我们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 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肩负起改善民生新的历史责任。 第一,进一步改善民生,需要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以经济社 会大发展带动民生事业大进步 近年来,我们沭阳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纵 向比,进步很大。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横向比,特别是与发 达地区比,我们也存在明显的差距,仍然处于追赶型发展阶段,加 快发展速度是区域发展的内在呼唤,是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因此, 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好中求快,越快越好。 一要在加速工业化上求突破。坚持以主攻亿元以上大项目统 领招商引资工作,集主要精力突破 5 亿元乃至 10 亿元以上项目, 争取用 2 到 3 年时间建成一批骨干工业项目,初步形成具有沭阳 特色的工业体系。 二要在发动大创业上求突破。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努力形成全民创业的铺天盖地之势。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力 度,促进骨干民营企业加快实现二次创业。 三要在推动城市大开发上求突破。瞄准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 发展定位,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集聚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促进三产繁荣,提升人气、汇聚商气。 四要在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上求突破。坚持以亮点带动重点、以 14 重点带动全局的思路,不断放大花木、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优势,做 大做强高效特色农业板块。 第二,进一步改善民生,需要根据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与时 俱进解决好新时期新阶段的民生新问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下一步,我们将突出解决以下五个方面 重点问题。 一是要重点解决好稳定房价问题。目前,沭阳城区房价调控 在 1500 元/平方米左右,是全省的“房价盆地”。但是,区域内房价 水平越低,上涨的潜在空间也就越大,速度可能越快,因此,稳定 房价、维护民生面临着巨大压力。我们将在综合运用好法律、政策 和服务之手的同时,按照规划要求,继续推出一批新的改造和建设 地块,并加快新规划的 50 多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提前做好平抑 明年房价的准备工作,确保沭阳房市始终处于低价热销的良性调 控状态。 二是要重点引导好外出务工人员“凤还巢”。引导 31 万外出务 工人员有序实现“凤还巢”,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有机结合较为现实的策略选择。目前,快速崛起的县经济开发区和 蓬勃发展的乡村工业为“凤还巢”人员提供了“岗位”,低房价战略又 为他们提供了安居“床位”,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大规模“凤还巢”的时 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将加大宣传、引导和组织力度,引导更多 在外务工的技能型人才回沭发展,共建家乡。 三是要重点解决好改善交通状况的问题。区划调整以后,沭阳 15 历届县委、县政府对交通事业都相当重视,做了大量工作。但是, 沭阳今天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机动车辆成倍增长, 当初前瞻性设计的道路有些已经动态滞后了,老城区一些路段已 经出现堵车现象,农村部分道路也难以负荷越来越多的车辆。我们 将花大力气对城区重点路段进行改造,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交通 管理,同时,通过拓宽路面、加宽路肩等方式,提高农村公路通行 能力,畅通发展的经络血脉。 四是要重点解决好城市管理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镇原有社区网络在拆迁过程中被打破,开始出现居委会找不到 居民、居民找不到居委会的现象,再加上大批农民和外地人进入县 城定居,城市管理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将创 新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措施,合理划分社区范围,动态掌控人口信 息,科学进行社区管理,积极探索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要求 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五是要重点解决好“空心村”的问题。随着青壮年农民结构性洗 脚离田,很多村落变成了“空心村”。 “空心村”现象不仅带来诸如“留 守老人”养老、 “留守儿童”就学、病残孤寡户救助等民生问题,而且 对“三农”实现历史性跨跃提出了新的课题,实现对离田劳动力的 资本替代和技术替代,不仅成为一种可能,而且成为迫切的现实呼 唤。我们将呼应群众需要,适应发展要求,在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 流转方面大胆探索,逐步打破一家一户小农经营格局,努力探索区 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新模 16 式。 第三,进一步改善民生,不仅要注重解决面上共性问题,也要 注重解决特殊群体的个性问题 对于沭阳来说,下一步,要重点关注“体制外”三大特殊群体的 利益。 一是要重视解决外来人口的民生问题。随着城市发展和开放 化程度的提高,外来投资创业、就业务工、定居安家的外来人口逐 渐增加。要像重视本地群众一样重视外来人员和家庭的民生问题, 帮助外来群体融入本地社会,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是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保障问题。探索建筑工程“工资预 留专户”制度,每个建筑工程单位中标后都要先向“工资预留专户” 打入工资保证金,一旦出现拖欠工资现象,就由劳动保障部门启用 专户预留资金,发放工人工资。对城乡所有企业实施欠薪预警制度, 用人企业每月上报工资发放情况,劳动部门进行汇总分析,对疑点 单位进行核查并下发欠薪预警通报,确保县内不发生一起因欠薪 而引起的群访案件。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老板,稳步推行企业职 工养老保险制度,提前为未来民生问题“埋单”。 三是要维护好民办教育机构师生的合法权益。沭阳民办教育 机构比较多,如果监管乏力,很可能导致群体性不稳定问题。因此, 要整合力量,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指导、帮助和监督管理,维护 师生权益。要重点加强对全县民办教育机构资金账户的监控和管 理,防止办学主体将资金抽逃脱壳,将痛苦留给师生和家长,将包 17 袱丢给政府。 第四,进一步改善民生,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站得更高一点,考虑得长远一点 当前,要特别注意三方面问题。一要特别重视城乡规划、建设 的前瞻性。国内外城市建设中一些遗憾工程的出现,不是没有规划 或不执行规划,而是规划受到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因此,我们不 仅要强化执行规划的严肃性,更要强化制定规划和开发建设的前 瞻性,真正以“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标准规划和建设我们的县城,确 保城市建设多留赞叹、不留遗憾,努力建“不拆迁的房子”。对于农 村来说,还要努力做到不建“空关的房子”。要组织力量逐村考察未 来 1020 年人口成长的趋势,而后修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