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 修订版_第1页
大学生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 修订版_第2页
大学生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 修订版_第3页
大学生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 修订版_第4页
大学生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 修订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生就业倾向及现状研究毕业生就业倾向及现状研究 杨韵 安庆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安庆 246133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运用随机抽样和描述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即将毕业 大学生的就业倾向进行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院大学生有明显的深造意 向,35%直接继续考研意向,及20%的先工作再深造倾向;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城 市也倾向于大城市,就业单位倾向于政府机关,企事业机关;我院毕业生的自 主创业倾向率相对不高,在7%左右,我院毕业生在择业时较为看重薪酬待遇和 个人发展机会;最后,从整体上看,不难发现我院大学生的就业信心不是很足, 但对未来的就业都有一定的规划和打算。 关键词: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倾向 一、引言一、引言 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高教规模得到了 前所未有的发展。据统计,2O0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91。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Trow)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2,我国高等教育 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但与此同时,由于高教规模的不 断扩大,使得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2OO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指出,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 33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 ,初次就业率(6月初)为 7263。2OO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75万人,增 幅达224。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一时之间大学生 “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学术界的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从不同角 度进行了剖析。有从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关系角度分析,认为我国目前的劳动力 二元市场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有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与 就业关系的角度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并不大,而产业 结构调整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作用相对而言更明显,也就是说,要想解决就业 问题就要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以扩充就业市场的容纳力;还有从高等教育与就业 的关系来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表明高等教育供给结构与劳动力市场 需求结构不一致是造成就业难的现象 ;此外,有些学者还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的 若干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因素、社会资本因素、学历因素等5。 尽管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进行了分析,但我们并不是十分清 楚为什么有些学生会在这样的情形下选择就业,或者是说哪一类型的学生会在 “就业难”的情况下选择就业,是什么因素导致他们的这一行为?以往对于大学 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毕业生群体,而忽略了对整个大学生就业倾向的 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着重对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大学生的就业倾向或者说是就业意愿进行了分析,尤其要重点分析和解释大学 生在毕业时选择就业的可能性。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一)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本调查挑选了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毕业生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形 式进行被试挑选,使各专业被抽取的人数比率基本相同。调查共发放问卷 100 份,剔除部分 不完整和无效问卷,最后进入统计分析的有效问卷为 90 份,问卷有效率 90%。被试男女 比率分别是 32%和 68%,城乡比率分别是 43%和 57%。 (二)(二)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毕业生就业倾向问卷 ,共 20 个条目 ,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未 来工作就业的预期,对就业的相关态度与需求,以及就业相关行为等。 (三)(三)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 对所得到的有效问卷在采用 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进行数据的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三、结果与分析 (一)(一) 、影响大学生就业倾向的因素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倾向的因素分析 1、你是否考虑过自己的就业问题 A、考虑过 B、偶尔想过 C、很少考虑 D、到时候再想 毕业生对就业问题的考虑情况 A、考虑过 61% B、偶尔想过 12% C、很少考虑 13% D、到时候再想 14% 由上表可知,我院 86%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问题都有考虑,61%的毕业生对自己的 就业有过较认真的思考,14%的毕业生对就业问题没有明确的打算和计划。 2、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 A、乐观,有信心 B、感到迷茫,没有信心 C、没想过 毕业生对其就业前景的信心状态 A、乐观,有信心 36% B、感到迷茫,没有 信心 60% C、没想过 4% 由上表可知,我院毕业生中的 60%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没有信心;36% 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乐观有信心,此外还有 4%的毕业生并未认真考虑过这个 问题。整体来说,毕业生的就业信心不是很充足。 3、 您毕业以后打算 A、直接就业 B、继续深造 C、自主创业 D、先工作后深造 E、暂无打算 毕业生的打算 A、直接就业 33% E、暂无打算 3% B、继续深造 35% C、自主创业 9% D、先工作后深造 20% 由上表可知,我院毕业生有有 33%是直接就业的打算,35%的毕业生想要继续深造, 20%的毕业生有先就业再深造的意向,另有 9%有自主创业的倾向。 4、你的就业单位意向 A、政府机关 B、企事业单位 C、民营企业 D、外资或合资企业 E、自主创业 毕业生就业单位倾向 A、政府机关 25% B、企事业单位 42% C、民营企业 17% D、外资或合资企 业 9% E、自主创业 7% 由上表可知,我院毕业生有 25%倾向于政府机关单位工作,42%的倾向于进入企事业 单位,26%的毕业生倾向在民营及外资合资企业,还有 7%的倾向于自主创业。 5、毕业以后,选择的就业地区倾向于 A、北京等大城市 B、沿海发达城市 C、省会城市 D、中小城市 E、家乡 毕业生就业城市倾向 A、北上广等大城市 28% B、沿海发达城市 45% C、省会城市 13% D、中小城市 10% E、家乡 4% 由上表可知,我院 45%的毕业生倾向于在沿海发达城市,28%的毕业生倾向于在北上 广等大城市就业,13%的毕业生倾向到省会城市就业,10%倾向于就业在中小城市,仅有 4%的 毕业生倾向于回家工作。 6、您对个人就业渠道的选择是 A、自己找 B、亲戚朋友关系 C、依靠学校推荐 D、自主创业 E、其他 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A、自己找 37% E、其他 2% B、亲戚朋友关系 31% C、依靠学校推荐 23% D、自主创业 7% 由上表可知,我院毕业生有 37%的就业渠道是靠自己寻找,另有 31%的毕业生靠朋友 亲戚推荐,23%的毕业生倾向于先接受学校的推荐,7%的自主创业,另有 2%的其他渠道。 7、择业时,你将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工作地点 B、薪酬待遇 C、个人发展机会 D、专业对口 E、单位性质 F、工作环境 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A、工作地点 8% B、薪酬待遇 34% C、个人发展机会 33% D、专业对口 9% E、单位性质 6% F、工作环境 10% 由上表可知,我院毕业生对于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34%的考虑在薪酬待遇,33%的 考虑在个人发展机会,9%的毕业生考虑专业对口,8%的看重工作地点,10%的更看重工作 环境,仅有 6%的人考虑单位性质。 8.对于国家鼓励支持岗位的选择倾向 A、基层发展 B、入伍 C、自主创业 D、无此想法 毕业生对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倾向 基层发展 23% 入伍 13% 自主创业 26% 无此想法 38% 由上表可知,我院毕业生对于国家支持的岗位倾向其中有 38%对此并无考虑,有 23% 的有意愿在基层发展上,26%的毕业生考虑了自主创业,13%的毕业生参考了入伍的选择。 四、讨论与建议四、讨论与建议 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时,大学生将何去何从,哪一类的大学生在 毕业时会选择就业?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西部大学生的就业倾向以及影响因素进 行了分析。 (一)学生的家庭背景会显著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倾向 分析表明,学生中父母教育水平越低、来自贫穷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 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可能性要比其他的学生更大,家庭经济条件好、父母教育水 平 高的学生在毕业后就业的可能性更小。这一研究结果正好说明了目前激烈的就 业市场竞争的状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大学生凭借自己有力的经济后盾 在 毕业时更有可能选择继续学习深造(读研或出国留学),以推迟就业而不是直接 就业 16,17;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希望毕业后立即工作来承担家庭责任,以 减 轻家庭的重担。 (二)不同大学,不同学科以及不同专业影响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倾向 分析表明,来自研究型大学、又出身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他大学和学科 的学生毕业后,他们选择就业的可能性更小。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中表 示毕业后就业的可能性大大低于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 “985”、“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又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其学生的入校成绩 以及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都略高于陕西师范大学。因此,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在 毕业后更有可能选择治学之路。 (三)学生在学校的学业情况也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倾向 如果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平时很低,特别在英语方面不是很过硬的话,这些 学生相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英语水平很高的学生而言很可能在毕业后选择 就业。此外,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校大学生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与有些学 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所得的结论不一致。例如,有研究认为,“211”重点 大学比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性别对于毕业生找寻工作有显 著影响,男性比女性找到工作的概率明显要大;而且毕业生中学习成绩和英语 水平越高的学生相比其他学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更大引。本研究认为国家 “211”重点大学,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的就业倾向比普通院校学生的就业倾 向要低;性别 对大学生的就业倾向没有显著影响;而且一般在学校中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更 倾向于在毕业后选择就业,相反地,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更希望在毕业后继续学 习深造。实际上,这种情况正好从反面印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供给与劳动力就 业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的现象。一方面,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而且学习成绩平平 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更希望能够在毕业后能找到工作,但情况却恰恰相反, 他们一旦进入劳动力市场其本身的劣势在对比中更加明显,找到工作的机会相 对很小,而如果他们选择学习深造其付出的代价远非我们所能想象;另一方面, 家庭经济状况富裕且学习优良的学生在毕业生时更倾向于避开激烈的劳动力市 场竞争选择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但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仅促进了本科 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未跟上 。因此,相对于庞大的考研队伍,考 上研究生的机会变小,而考不上研究生的学生自然会转而就业,无疑会增大劳 动力市场竞争。可见,我们除了对毕业生群体的研究外,还要注重对在校大学 生的就业倾向的研究,以便做出有效的反应。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教育和科技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2 马丁特罗从精英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 资料,1999(1):3034。 3 周济。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06 0628。人民网www。people。 4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召开EBOL儿20061120。 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orn 。ca。 5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01(4):6970。 6 岳昌君,丁小浩。受高等教育者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3(8):2430。 7 岳昌君。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1216。 8 莫荣,刘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发展,2003(8):52 56 9 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10 丁小浩人力资本与社会关系网络对高校毕业生工作找寻的影响J。北 大教育经济研究:电子季刊,2004,2(3)。 11 岳昌君,丁小浩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 院学报,2004(2):8086。 12 岳昌君,文东茂,丁小浩求职与起新: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 析J管理世界,2004(11):5361 13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3): 112119 14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 学教育评论,2005(3):5964。 17 Peter S。Li,Li Zong and Li Liming。PostGraduate Educationa Aspirati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Case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Western China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 2OO7,29(2):143158 18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 学教育评论,2005(3):5964。 AnAn EmpiricalEmpirical AnalysisAnalysis onon UniversityUniversity StudentsStudents PropensitytoPropensityto EmploymentEmployment afterafter GraduationGraduation andand itsits AfectingAfecting FactorsFactors LILI XiaoXiao1ing1ing ,PeterPeter S SLiLi (1(1SchoolSchool ofof HumanitiesHumanities andand SocialSocial SciencesSciences,XiXi anan JiaotongJiaotong UniversityUniversity,XiXi anan 710049710049,ChinaChina;2 2UniversityUniversity ofof SaskatchewanSaskatchewan,Canada)Canada) Abstract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mploys Bivariate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to study the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uch aspirations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two sets of factors that afect university students occupational aspiration (1)parents education,financial capacity,and origin,as well as(2)student 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influencing employment propensityThe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 cannot be restricted to understanding graduating students as a collective cohort alone,but it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understanding students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since experiences throughout the university years tend to influence such aspirations KeyKey wordswords: higher education;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factor analysis 调查结论: 1、学生就业意识淡薄,信心不足,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就业积极性。 有关题目:1、2、14 在对自己就业关心选项中仅仅有 61%的学生,同时对自己就业感到迷 茫和没有信息的占到 60%,同时,在对就业准备时间选项中 50%的学生 选择了毕业前半年,通过这三项说明毕业生就业意识淡薄,就业观念落后, 没有给予就业足够的重视。 原因分析:(1)社会接触机会少,对社会就业形势缺乏了解 (2)个人规划缺失,未形成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2、在价值观念方面,收入成为了学生择业过程中关注度最高的要素。 有关题目:3、4、8、9、10、13 在对职业选择方面,薪酬待遇成为了大部分人的核心关心要素,而个 人发展空间、机会、平台、个人价值等因素落后于其它选项。 原因分析:(1)社会各方面成本增加,影响到学生基础生活条件,社 会现实影响高。 (2)学生对社会就业现实缺乏真实了解,就业期望值高。 (3)价值教育在课堂和生活班会中缺失,个人价值观念偏 离主流价值观。 3、在就业选择方面,创业成为了大部分学生的选择。 有关题目:5、16 通过本项目调查,创业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占 39%,支持或准备创业的占 87%。 原因分析:(1)现在各行各业创业机会增多,为进行创业提供了机 会;而学生的思想解放和思维活跃、或家庭条件也 成为了进行或正在准备创业的先天条件。 (2)从国家政策还是地方支持方面,提倡创业,为学生 创业提供了条件和支持。 (3)部分学生不了解创业的困难和艰辛,创业成为年轻 人的盲目选择。 4、在就业单位选择倾向方面,政府、企事业单位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有关题目:6 此选项也印证当今社会“公务员热”等现象,由于各种原因选择公务员 或带编制的工作还是成为了 89%学生的选择。 原因分析:(1)公职工作的现实性是社会实际情况的体现,自然趋 之若鹜。 (2)工作的稳定性成为了大多人的选择。 5、在就业区域选择倾向方面,大城市、经济发达城市成为大部分的选择。 有关题目:7 在就业区域选择方面,大城市占据了 86%的比例,而中小城市和家乡 占据了 1%。 原因分析:(1)大城市的就业环境及机会成为了大多数的认同。 (2)年轻人的激情、闯劲是选择大城市的主要动力。 6、在择业自我认知方面,个人能力因素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共识。 有关题目:11、12 在择业自我认知方面,学生逐渐脱离了依赖的思想,个人因素逐渐占 据重要地方。 原因分析:(1)当前的就业制度及就业形势,个人因素突出是社会的 选择。 (2)在当前开放的教育环境下,个人价值成为了每个人的 选择。 7、在个人就业求职渠道选择方面,通过亲戚朋友和学校推荐的成为 54% 人的选择。 有关题目:15 个人求职渠道选择上,依赖性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个人选择占据 37%,比例持平。 原因分析:(1)求职渠道或求职信息限制了毕业生求职的选择范 围。 (2)人情网的现实使得许多人还是依赖于周围亲戚朋友。 (3)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摆脱一定的依赖、等、靠的思 想。 8、在基层就业方面,学生意愿表现关注度高,但是对于参军入伍兴趣低, 有关题目:17、18、19 基层就业方面,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关注度,但意愿不强烈,特别是 对参军入伍。而对“三支一扶”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比例占到 46%。但在 实际学院报名中,比例人数低。 原因分析:(1)学生对基层就业项目缺乏了解。 (2)学生对部队及个人参军缺乏正确的认识。 (3)学生到基层、到一线的工作兴趣不高,缺乏从基层做 起、到基层锻炼的信心。 9、在学院提供就业服务方面,职业生涯及就业指导成为大多数人的关注。 有关题目:20 就业服务上,生涯发展占据了 38%的比例,说明学生越来越关注个 人的发展及职业规划,表现出了对自己整体安排的愿望。就业心理咨询占据 1%的 比例,比例有些低。 原因说明:(1)个人发展观念的转变,使得学生更注重个人的有规划 发展,目标倾向性开始突出。 (2)对于个人求职的具体技巧性和政策性,学生表现得比 例相对较低,说明这些东西可以通过个人学习获得。 (3)就业心理比较低,可能源于部分学生认识不到或者其 他原因,就业心理成为了求职者的普遍现象,应该引起重 视。 建议和措施: 1、在日常学生管理与教学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价值观念等 内容,强化学生就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2、继续完善和加大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就业指导教研室作用。 3、加大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强化辅导员就业服 务角色。 4、增强宣传力度,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在学生就业咨询中的枢纽中心作用。 5、重视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 参考资料:调查分析 1、通过调查和毕业生的交谈我们可以得知,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谁 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就将赢得择业的主动权,因此,很多同学通 过各种类型的网站、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各种有关的新闻媒体以争取得到更多 的信息。但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无论多少就业机会、多少种选择,我们都只可 能选择一个岗位,所以怎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筛选处理,是个值得引导、 帮助的问题。 2、面对薪酬问题,通过以上数据表明有很多同学还是比较实际的,但仍然 有相当的一部人还是期望过高的,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 要求,没有及时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改革开放初期, 由于高考刚刚恢复,社会发展又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知识青年,于是大学生 成了天之骄子。只要一毕业,不管是什么学校,不管有无真才实学,都被一个 个单位抢着聘去,委以重任,最不济也弄个技术人员干干。于是在人们眼里, 上大学就等于谋取了拿高薪的好工作。尽管目前社会发生了变化,但人们仍然 以这样的眼光看待大学生,如果有个大学毕业生没有成为白领或主管,而是成 了服务员,就会被看成没出息,这也导致了很多大学生不肯从底层做起,一步 一步往上爬。 一位硕士生毕业,曾经有过勤杂工经历、如今已经是大企业高管 的李先生,谈起对“奔奔族”、“啃老族”的看法时说,创业的过程不可能一 帆风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知彼知己。知彼,要了解目前就业市场的现状 和自己可能遭遇的困难。知己,要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少能量,如果自己没有很 大的能量,那就不要好高骛远。如果自信自己有很大的能量,那也不妨从底层 做起,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不管能量大小,都应该先把可能得到的工作做 起来,因为总是在择业路上奔走,总是怨天尤人地在家啃老,就会远离社会, 失去机会。 3、由于持续升温的考研热,考研升学受到一部分本科毕业生的热捧。一方 面是由于各高校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就业市场目前对学 历程度的偏好趋势,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倾向于将升学作为回避就业 压力的重要选择。其次,自主创业的人比例相对较低,这与政府的政策和个人 的家庭条件还与个人的能力密不可分的。自主创业的资金大多数都是来源于父 母的支持,来自商业险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很少,所以纵使有很多同学想创 业但对于很多人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就促使了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是一毕业 就直接找工作的,尽量找到能使自己相对满意的职位。 4、大学生对国企、机关单位、外企的青睐形成新的“独木桥”现象。应届 往届大学生都对这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三者所占比例接近 70%,大学生就业 选择上“扎堆”现象突出。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国企比较注重员工素质,可以学 到不少东西,很能锻炼人,同时有些行业工作相对安逸,心理压力相对较低。 而在政府部门工作则可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权限,职业轨迹确定,工 作没有太大的浮动性,同时国家机构员工,本身带有荣誉性质。私企则相对较 自由,发展空间大。外企则福利待遇好,有利于培养自身能力以及搭建人脉。 所以这些都受到多数大学生的追捧。 建议和对策 毕业生择业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单单依靠哪一方的力量都无法圆满解 决,尤其是在当前大学生泛滥,经济发展不稳定的情况下。因此,应该积极发挥 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和学生等各级主体的作用,共同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 这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1、 大学生自身方面 (1)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 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正确认识自我,到最适合自己的岗 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 “眼高手低” , 盲目 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避免“扎堆”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 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2)努力提升个人能力。注重自身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同时,重视校内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