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范围及其答案_第1页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范围及其答案_第2页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范围及其答案_第3页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范围及其答案_第4页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范围及其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答案 12-2 解 (1)在金属棒上任取一线点,方向从指向,则dl ON 0 0 0 ddd 2 MMl OO I vBlvB lll r 2 0 0 4 I l r 方向从指向。OM (2)在金属棒上任取一线元,方向从指向,则dl OM d d NN OO vBlvB l 000 0 0 00 d(ln) 2()2 l IIrl lllr rlr 方向从指向。ON 12-3 解 12 () d() d() d CA BD NvBlNvBlvBl A 12 00 11 2 01 2 7 3 (dd ) 22() 11 2 4 105.0 0.2011 1000 3 20.10.1 0.1 3 10V CA BD NvBlvBl II NvLL aaL IL Nv aaL 12-13 解 利用大学物理学学习指导例 7-4 的结果,有 2 3d 412d B R t 235 3 0.13.0 102.08 10V 412 的方向从 A 指向 B。 12-14 解 设时长直导线电流 I 的方向向上。sin0t (1)由长直导线电流 I 产生的通过矩形线圈 ABCD 回路面积的磁通为 33 0000 222 00 2 dddln3 2222 aaa a IIIIa a ra ra r rrr 所以 0 ln3 2 a M I (2) 00 0 d(sin)d ln3cos dd2 ItaI MMIt tt 当时,表示其方向为逆时针绕向;当,表示其方cos0t0cos00t时 向为顺时针绕向。 12-21 解 设圆柱形导线半径为 R,当时,由安培环路定理可得,磁能密度为rR 0 2 2 Ir B R 222 0 24 0 1 28 m I rB w R 取体积为 d21 d2 dVrrr r 则有 222 00 24 00 d2 d 816 RR m I rI WwVr r R 第十六章习题答案 16-3 解 简谐振动的振动表达式:x=Acos(t+) 由图可知,A=410-2m,当 t=0 时,将 x=210-2m 代入简谐振动表达式,得 1 cos 2 由 vAsin(t+),当 t=0 时,vAsin 由图可知,v,即 sin0 即 0.12=0.24cos, 1 cos, 23 而 vAsin0,sin,取,故 3 mtx) 32 cos(24. 0 (2)如图所示坐标中,在平衡位置上方 0.12 m,即 x=0.12 m 处,有 2 1 ) 32 cos( t 3332 或t 因为所求时间为最短时间,故物体从初始位置向下运动,v0。 16-10 解 (1)由振动方程知, A=0.6 m,=5 rad/s 0.60sin 5 2 xt 故振动周期: 2 1.26sT (2)t=0 时,由振动方程得: x0=0.60 m 0 0 d 3.0cos 50 d2 t x vt t (3)由旋转矢量法知,此时的位相: 3 速度 -1 3 sin0.60 52.6 m s 2 vA 习题解答 16-3 图 习题解答 16-6 图 加速度 22-2 1 sin0.60 57.5 m s 2 aA 所受力 F=ma=0.2(7.5)=1.5 N (4)设质点在 x 处的动能与势能相等,由于简谐振动能量守恒,即: 2 kp 1 2 EEEkA 故有: 2 kp 11 1 22 2 EEEkA 即 22 111 222 kxkA 可得: 2 0.42 m 2 xA 【16-14】解:(1)据题意,两质点振动方程分别为: mtxP) 3 cos(1000 . 5 2 mtxQ) 3 cos(1000 . 2 2 (2)P、Q 两质点的速度及加速度表达分别为: 21 d 5.00 10sin m s d3 P P x vt t 21 d 2.00 10sin m s d3 Q Q x vt t 222 d 5.00 10cos m s d3 P P v at t 222 d 2.00 10cos m s d3 Q Q v at t 当 t=1s 时,有: 22 4 5.00 10cos2.5 10m 3 P x 22 2 2.00 10cos1.00 10m 3 Q x 221 4 5.00 10sin13.60 10m s 3 P v 221 2 2.00 10sin5.44 10m s 3 Q v 2222 4 5.00 10cos24.68 10m s 3 P a 2222 2 2.00 10cos9.87 10m s 3 Q a (3)由相位差 3 2 ) 3 ( 3 )()( QPQP tt 可见,P 点的相比 Q 点的相位超前。 3 2 【16-15】解:(1)由题意得初始条件: 0 2 1 0 0 Ax 可得: 3 在平衡位置的动能就是质点的总能量 JAmkAE 5222 1008 . 3 2 1 2 1 可求得:srad m E A / 2 21 则振动表达式为: mtx) 32 cos(1000 . 5 2 (2)初始位置势能 ) 32 (cos 2 1 2 1 2222 tAmkxEP 当 t=0 时, 3 cos 2 1 222 AmEP JJ 622222 1071 . 7 3 cos)1000 . 5 () 2 (1000 . 1 2 1 【16-16】解:(1)由初始条件: 0 102 . 1 0 1 0 mx 可知, 3 且 2 2 v 则振动表达式为:mtx) 32 cos(24 . 0 当 t=0.5s 时, mmx 2 1000 . 6 ) 32 1 2 cos(24 . 0 (2)t=0.5s 时,小球所受力: f=ma=m(-2x)=1.4810-3 N 因 t=0.5 s 时,小球的位置在 x=6.0010-2 m 处,即小球在 x 轴负方向,而 f 的方向是沿 x 轴正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3)从初始位置 x0=1.210-1 m 到 x=1.210-1 m 所需最短时间设为 t,由旋转矢量法知, 3 , 0 处x 3 2 ,处x 则从 x0到 x 最短相位变化为: 3 所以 st 3 2 (4)因为 =Asin(t+) 32 sin(24 . 0 2 t 2 2 cos()0.24cos 323 aAtt 在 x=1.210-1m 处, 2 s 3 t 11 2 0.24sin3.26 10m s 2 233 v =2.9610-1m/s2 2 2 0.24cos 4233 a (5)t=4 s 时, 22 ) 32 sin( 2 1 2 1 tAmmEk J) 3 4 2 (sin24 . 0 ) 2 (01 . 0 2 1 222 =5.3310-4J ) 32 (cos 2 1 2 1 2222 tAmkxEp J) 3 4 2 (cos24 . 0 ) 2 (01 . 0 2 1 222 =1.7710-4J E总=Ek+Ep=5.3310-4+1.7710-4=7.1010-4J 第 17 章习题答案 17-2 解 (1)如图所示,可知, 波长 =0.8 m 振幅 A=0.5 m 频率 100 125 0.8 u 周期 3 s 1 108T (2)平面简谐波标准波动方程为: cos x yAt u 由图可知,当 t=0,x=0 时,y=A=0.5 m,故=0。 将 A、(v)、u、代入波动方程,得: 0.5cos 250m 100 x yt 17-3 解 (1)如图所示,对于 O 点,t=0 时,y=0,故 2 再由该列波的传播方向可知,v00 取 2 由图题 17-3 可知,且 u=0.08 m/s,则0.4 mOP 1 0.082 222 rad s 0.405 u 可得 O 点振动表达式为: 0 2 0.04cosm 52 yt (2)已知该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u=0.08 m/s,以及 O 点振动表达式,波动方程为: 习题解答 17-2 图 习题解答 17-3 图 2 0.04cos+m 50.082 x yt (3)将 x=0.40 m 代入上式,P 点振动方程为 22 0.04cos m 53 P yt (4)图中虚线为下一时刻波形,由图可知,a 点向下运动,b 点向上运动。 17-4 解 (1)平面简谐波标准波动方程为: cos x yAt u 由图可知,A=0.2 m 对于图中 O 点,有: x=0,y=0.2 m, 3 4 tT 代入标准波动方程得 2 3 0.20.2cos 4 T T 3 cos1 2 故 2 对于 O 点,t=0 时的初始相位 0 2 图中 P 点相位始终落后 O 点时间,即相位落后,故 t=0 时,P 点初相位P=0。 2 T 2 (2)由 u=36 m/s,=0.4 m 知, 1 2 =2180 rad s u 故根据平面简谐波的标准波动方程可知,该波的波动方程为 0.2cos 180m 362 x yt 17-9 解 (1)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平均能量,有:P 2 31 2.7 2.7 10 10 10J s W P t (2)I 为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平均能量,有: 2 3 212 2.7 9 3.00 10 10 10J sm P I S (3)据平均能量密度和 I 与 u 的关系,有: 2 42 9 10 2.65 10J m 340 I w u 17-13 解 (1)由 O 点的振动方程及波长得入射波波动方程: 3 10cos 5002 4.4 5m 1 x ty 该波在 B 点的振动方程为:(x=L=2.1 m) 3 3 2.1 10cos 5002 41.4 5 10cos 5003 5 m 4 B t t y 由 B 点为波节知,反射波在 B 点的振动方程为: 3 3 10cos 5003 4 7 5 10cos 500m 4 5 B ty t 反 由反射波在 B 点的振动方程,以及任一点 P 与 B 点的位相差,可得反射波 xl 2 波动方程为: m x ty 4 . 1 1 . 2 2 4 7 500cos105 3 反 m x t 4 . 1 2) 4 3 500(cos105 3 式中,原点初位相最后取小于 2的值。 (2)由及 B 点为波节,而相邻波节间距为,可知 OB 之间波节位置分别 2 3 L 2 为: x=0,0.7 m,1.4 m,2.1 m (3)入射波及反射波在 x=0.175 m 处引起分振动的相位差为: 24 . 1 175 . 0 2 44 . 1 175 . 0 2 4 3 故 D 点的振幅为: cos2 21 2 2 2 1 AAAAA 1 3 27.1 10mA 17-16 解 相干波合成后从极小值到相邻极大值之间,即声音减弱一次的相位差为,相应的波程差为 ,C 管每伸长 h=8 cm,声音减弱一次,则 2 2 h 所以=2h=16cm=0.16m 声波的频率为: 340 2125 Hz 0.16 u 17-19 解 (1)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故s应取负值,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为: HzHz uu u s s 1 . 97100 10340 340 1 (2)波源向着悬崖运动,应取正值,从悬崖反射的声音频率为: s v HzHz uu u s s 0 . 103100 10340 340 2 (3)拍频HzHz9 . 5) 1 .97 0 . 103( 123 理论上应有 5.9 拍,但因为强弱相差太悬殊,事实上可能听不出拍频。 第十八章答案 18-1 解:(1)从 S1和 S2发出的相干光到达屏上 P 点所对应的光程差为 对于零级明纹,有 0 因此有 0) 1( 12 hnrr 说明原来的零级明纹至屏中央向下移动。 (2)对于原来第 k 级明纹,有 krr 12 当插入介质片时,原来的零级明纹移到 k 级处,因此应当满足 khnrr) 1( 12 最后得 h k n 1 要注意由于零级在屏中央以下,所以式中的 k 应取负值。 18-3 解:在不加透明薄膜时,屏中央处的相位差为零。而在插入透明薄膜后,虽然两相干 光在薄膜中的几何路程相同,但光程却不同,因此在屏中央处相位差不等于零。 插入透明薄膜前光程差 121 rr 在屏中央 12 rr 插入透明薄膜后屏中央的光程差 所以两束相干光在屏中央的相位差 221 2 () 2 nn e 18-6 解:(1)由几何关系可得两玻璃片间的夹角 12 )(rnhhr 1 S 2 S 1 r 2 r h 习题解答 18-1 图 P ennrnren)()1()1( 121222 1 4 0.48 4 10 rad 120 d L (2)因为两相邻明条纹的光程差为 所以,有 2 sin l 得 9 4 4 632.8 10 7.91 10 m 2sin2 4 10 l (3)由于劈尖的棱边处出现暗条纹,所以在 120 mm 范围内呈现明条纹数为 2 .1525 . 0 1091. 7 10120 2 1 ) 1( 4 3 l L k 即呈现 152 条明条纹。 18-8 解:(1)牛顿环中第 k 级暗环半径为 (1) 1k rkR 依题意有 (2) 12 (1) k rkR 又 1kk rr 由式(1) ,式(2)得 (3) 21 2 k 将式(3)代入式(1)得 1010 10102 21 21 104500106000 1045001060010190 R r =1.85m 3 10 (2)又牛顿环的明环半径为 2 ) 12(Rk rk 据题意有 1122 (21)(21) 22 kRkR r 所以 40915000 162 152 12 12 1 2 1 2 k k 18-10 解:本题也是一种牛顿环干涉现象,由于,故油膜上任一点处两反射相干光的 321 nnn 光程差.(1)令 d=0,由干涉加强或减弱条件即可判断油膜周边是暗环还是明环. 2 2n d (2)由,且令 d=dm可求得油膜暗环的最高级次(取整),从而判断油膜上完整 2 ) 12(2 2 kdn 暗环的数目. (1)根据分析.有 暗条纹 明条纹 2 ) 12( )( 2 2 k k dn , 2 , 1 , 0 k 油膜周边处 d=0,即符合干涉加强条件,故油膜周边是明环.0 (2) 油膜上任一暗环处满足 (k=0,1,2,) 2 2(21) 2 n dk . 令 d=dm,解得 k=3.9,可知油膜上暗环的最高级次为 3,故油膜上出现的完整暗环共有 4 个,即 k=0,1,2,3. 18-11 解:迈克耳孙干涉仪可以精确地测量长度。当反射镜 M1移动距离,就有一条干涉条 2 纹从视场中移过。所以 M1移过的距离为 9 4 780 632.8 10 22 2.468 10 m N d 18-16 解:设空气的折射率为 n,则光程差的改变量为 相邻条纹或条纹移动一条对应光程变化为一个波长 则有 第 19 章答案 19-2 解 (1)单缝衍射的中央明纹的宽度就是级暗纹的中心间距1 2 (1)107.2l n 107.253.6 11 2 n ll 22nll 故有中央明纹的宽度 6 2 500 10 2tan25005 mm 0.10 xff a 半角宽度为 6 3 1 500 10 5 10rad 0.10a (2)水中的波长为 n n 则水中的半角宽度为 3 1 0.005 3.75 10rad 4 3 n anan 19-6 解 (1)由明纹条件 2 ) 12(sin ka 得 (k=1,2,3,) a k a k 2 ) 12( 2 ) 12( arcsin 第 k 级明纹在屏上的位置 a fk ffxk 2 ) 12( tan 而 , fk axk ) 12( 2 设 1=6000, 2=6500 ,由 1 2 即 21 ) 12( 2 fk axk 得 , 2 1 2 1 12 f ax k f ax kk 代入数据 a=0.6 mm , xk=1.40 mm , f =400 mm 和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