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性别意识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性别意识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1. 问题的提出 “社会性别” (Gender)是在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中出现的一个分析范畴。女权 主义学者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发展了“社会性别”的概念,提出社会性别是人类组织活 动的一种制度,同其他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一样,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社会性别制度, 即各种的社会体制习俗把人组织到规范好的“男人” “女人”的活动中去,社会性别的规范 无处不在,其内涵也不断在变化。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社会性别化的过程。不同的文 化中有不同的社会性别制度,同一文化中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性别的具体规范也会发生变化。 如中国的汉族文化中社会性别制度就是男尊女卑,虽然除了性别还有辈份年龄等等因素在 交叉起作用,因此在同等社会阶层中女性并非总是处于卑者的位置上。但是在文化层面, 社会性别的等级含义会不断被调动起来,从而不断巩固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观念。而这种 无处不在的社会性别文化观念、语言、符号又时时在有力地参与对人的主体身份的塑造, 构成人们对下述问题的基本认识和认同:自己要做什么样的男人或女人?作为一个男人或 女人应该是怎样的?对不符合主流社会性别规范的人持何种态度?虽然也有一些文化中性 别间的等级差异很小。如米德(Margaret Mead,1935)对新几内亚三个现代原始部落 性别角色的标准和行为的研究,在讨论性别差异问题时常被做为重要材料加以引用。 相对而言,人们对社会性别文化对自己的规范和塑造一般没有理性和意识层面的认识, 但任何人都被某种或几种社会性别话语所构造,人的主体是社会性别化的,并可能具有不 同社会性别话语所造就的矛盾性和多面性。比如, “男人是刚强的,有主见的,善战的;女 人是软弱的,无主见的,任人摆布的。 ” “无论做什么事,男人总比女人做得好。要说粗活 儿,女人没那力气;要说细活儿,比如修钟表,也是男人做得出色,就是绣花,也是男人 更有创意。 ” “古今中外,发明创造不都是男人的事情嘛?” “女人只能做点不起眼的家务活 儿,要成为大厨,还是男的做得好。 ” “女人是头发长,见识短。 ”许多人能够认同这些 说法。可以说,这些说法甚至已经根深蒂固在人们头脑的意识或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对 待日常工作的态度和方式。 社会中的男人和女人,都用社会所认同的男人和女人的标准塑造着自己。笔者从事心 理咨询热线多年,在接触到的咨询个案中,有部分心理问题是由于社会性别意识对女性的 多重标准产生心理矛盾冲突而导致的。在此提出来供同仁们探讨,如何降低社会性别意识 对个体生活的负面影响以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485. 2 2. 社会性别意识对家庭中女性的多重标准造成心理挫伤 首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的从属地位在现代家庭中仍有残余。 “女人要迁就丈夫” 的观念仍具有很强大的影响力。现代生活中,一方面男性希望妻子有工作,能挣钱,同时 又希望妻子小鸟依人,任凭丈夫的摆布。许多女性除了工作,还要照顾孩子, “天经地义” 地“承包”所有的家务劳动,这无形中增加了女性的工作量。现代生活中的女性在这双重 标准中其心理压力和劳动强度都明显比传统家庭增加。 其次,在贞操观方面,社会文化传递给女性的信息也是矛盾的。许多所谓“成功”的 男性在变相地实行“多妻制”的同时,却对女性的贞操念念不忘。 “女人要给新丈夫一个完 整的身体” ,为了帮助许多女性实现这个自欺欺人的梦想,处女膜修复手术应运而生。在这 种文化氛围下,女性被置于两难境地:不做修复手术,觉得对不起对方;若做了修复手术, 又感觉自己会因为欺骗了对方而内疚一辈子。这两种境地都会影响女性的心理健康甚至影 响家庭的正常生活。 其三,社会对两性的忠诚标准不同。女性要忠诚于丈夫,而男性寻花问柳则是“理所 当然”的特点而不是缺点。对于男性的这一“特点” ,做妻子的要能睁只眼闭只眼,只要能 保证有一个完整的家就算了。在这样的处境下,女性压抑了内心的不平,委曲求全,还要 恪守“妇道” ,其心理压力也容易超负荷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3. 社会性别意识的文化基础 当一个婴儿出生的时候,人们首先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于是根据是男孩或女孩来给 婴儿起名字,选择不同的礼物送给婴儿。是男孩,人们会买一些武器类的玩具给他,会选 择蓝色的小衣服送给他;如果是女孩,会给她买洋娃娃,送粉红色的小衣服给她。每个人 从一出生就受到了不同的对待,人们相对容易地从婴儿留的头发的长短,穿着的衣服判断 他的性别。正如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说的:“人并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逐 步变成一个女人的正是社会化的整个过程产生了这种东西我们称之为女性气质” (1952,267) 。个人生来是有生理性别分化的,但并没有社会性别分化,他们必须学习具 有男子气或具备女人味。 儿童学习走路、说话,并模仿他们所处的社会群体认为男孩和女孩应该有的模样。在 儿童早期,人类通过与父母的互动发展具有社会性别差异的个性结构和性倾向。到青少年 时期,他们按照社会性别分化了的参照系行动,学校、父母、伙伴和媒体引导他们进入社 会性别分化了的工作和家庭角色。成年以后,他们在社会的分层系统里找到相应的社会性 别地位。因此,社会性别既是天生的,也是后天获得的(West and Zimmerman 1987) 。 3 在教育上,父母和老师对不同性别的儿童的要求是有差异的。家庭中,父母对于女孩 的关心要多于对男孩的关心,男孩有探险的精神会受到鼓励,相反,女孩的这一想法往往 容易被父母“枪毙” 。对于男孩,父母更多地鼓励他要自立,要有成就;对于女孩,则要求 她要负责任,操持家务等。在学校,老师通常认为,女孩子听话,安静,但脑子不够灵活, 死读书;男孩子调皮,好动,灵活,只是容易粗心大意,懒惰。女生在学业上遇到难题, 老师的反馈是:女学生是笨些;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男生身上,老师则会把它归因于其他非 智力因素。其结果是,当女生遇到难题时,则认为是因为自己是女的,从而自暴自弃;男 生则对难题不以为然。由此而发展出适合于不同性别的活动和能力。 4. 文化是塑造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 社会性别规范内化在人们走路、动作甚至吃饭的方式里。在非洲的某个社会里,男 人被认为应该用“整个嘴吃饭,而且是痛痛快快地吃。女人则只用嘴唇吃饭,并且要有 所保留和节制,不能像男人那样只管吃个痛快” (Bourdieu 1980 1990.70) 。在这个社 会中,男人和女人还学着用不同的方式走路,以表明他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 有男子气的男人要挺直腰板面对他要走过去见或准备迎接的人。即使是在戒备状 态下,他也不能遗漏周围发生的任何事情相反,一个有家教的女人应该用小碎步 走路,要避免身体、头、手的任何不恰当的运动,低着头,眼睛盯着脚指头,尤其是当她 要经过男人堆的时候。 米德研究了新几内亚的三个现代原始部落的性别角色。这三个部落分别是阿拉佩 什(Arapesh,以下简称 A 部落) 、门杜古莫(Mundugmor,以下简称 M 部落) 、和特哈布 利(Tchambuly, 以下简称 T 部落) 。 研究发现,在 A 部落里和 M 部落几乎没有什么性别角色的差异。在 A 部落,那里的 女人和男人所显示的行为在其他社会里被认为是女性行为。比如部落里所有的人都是消极 的,合作的,不坚持己见的。这里的父亲和母亲都要负责抚养婴儿。而在部落,所有的 男人和女人所显示的行为在其他社会里被认为是男性行为。比如彼此互相敌视,好攻击人, 残忍等。 米德在部落发现了与一般社会文化传统截然相反的性别角色。那里的男人在交往上 是敏感的,懂得关心人,有依赖性,对艺术和手艺感兴趣。相反,女子是独立的,有进取 心的,对事情下决断时女子起决定性作用。这个研究表明,尽管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是最 普遍的现象,但所谓的男子行为和女子行为却是与特定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同时也说 明,男女角色的行为有很大的可塑性,男女角色的性格或个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 4 化。 5. 打破社会性别意识的负面影响,还男性和女性一个健康的心态 人的成长就是一个社会性别化的过程,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持续不断地参与完成, 可以把社会性别当作一种社会制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存在需要有劳动的分工,对资源进 行有组织的分配。对社会中不同工作的分工,可以通过人们在工作中所显示的能力比 如天赋、热情、和特殊的才能等为依据;也可以通过性别、种族、民族等先赋性成员资格 而定。尽管不同的社会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选择不同的方式对人们的工作进行分工,但每 一个社会都会用到性别和年龄等级作为分化标准,根据男女群体之内的相似性以及男女群 体之间的差异性,给人们安排不同的角色和责任。不同的社会经历能够造就不同的个性特 征、感情、动机和雄心,并导致不同的群体成员成为不同类型的人。这种社会性别化的过 程和结果被宗教、法律、科学和社会整个的价值观所认可和赞同。 男女两性的差异是事实存在的,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差异。这种差异本无所谓好坏, 人类是由男人和女人所构成,需要男人和女人和谐地结合,才能建构一个“太极”世界。 可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不同的分工,不同的资源分配,导致女性成为了男性的附属物。 如同前文中讨论到的, “女人要迁就丈夫”的观念在许多家庭中仍具有很强大的影响力,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极大地阻碍了女性去追求自身的完善发展。而社会性别制 度本身也是人类发展的一大障碍,它既制约了女性的发展,也压抑了男性的个性表现,进 而影响男性和女性的心理健康。女人要表现得“小鸟依人” , “柔弱无助” ,男人要表现得坚 强, “有泪不轻弹” ;女人要把一生交托给男人,男人负有养家糊口的义务;等等。 要打破社会性别意识的负面影响,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毕竟,人类几千年 积淀起来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可是,正如南希史密斯在诗中写到的,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 的地方,因而不愿意再伪装坚强。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定有一个 男人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望。” 社会性别制度不仅对两性的个性发展起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安全管理
- 大班家长会活动情况总结模版
- 山东省济宁市2025年高考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济宁三模)
- 浅析药品GMP修订草案邓海根老师-09-08-04
- 小学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总结模版
- 心房内传导阻滞的临床护理
- 统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公开课教学课件
- 学前儿童发展 课件 第10章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 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中学2025届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凤凰县联考2025年七下数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课件
- 中学生学宪法班会课件
- 医院后勤考试试题及答案
- 县人民医院老住院楼装修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编写
- 肾内科健康科普护理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
- 互联网运营思维
- T∕CACM 1085-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调神益智针法预防血管性认知障碍
- 装修销售培训课件
- 暗挖开挖技术交底
- 数据治理架构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