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论坛  老年人素质分析_第1页
大学生论坛  老年人素质分析_第2页
大学生论坛  老年人素质分析_第3页
大学生论坛  老年人素质分析_第4页
大学生论坛  老年人素质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论坛 关注社会热点,剖析事件真相。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 到每周二下午的大学生论坛 ,我是,我是。 刚刚过去的这个月,关于老人的新闻层出不穷。先是唐山老人 的广场舞打扰到附近学校,高中生站立抗议,却遭到了老人的羞辱; 紧接着,广东汕头两名高三学生扶起了骑电动车摔倒的老人,反而 被老人诬陷讹诈,报警后才获清白;更有甚者,西安一位老人因为 女孩不肯为其让座,竟然一屁股坐在女孩身上大江南北,莫不 如此,让人疑惑中国老人为何集体变“坏”了 事件事件 11 月 16 日早上 7 时许,网友“该是时候”和另外一名女同事 搭乘 202 路公交车上班,上车后她们顺利找到座位。一名后来上车 的老人向她们“索要”座位,因为觉得受到了侵犯, “该是时候”的 同事并没有向老人让出座位,没想到这位老人竟然口出脏话,并一 屁股坐到了女孩的身上。 这位老人居然在公交车上“索要”别人的座位,这本身就很荒 唐;至于他口出脏话,并一屁股坐在一位女孩的身上,就更是耍流 氓的做派。难怪网民们对这位老人指责之声此起彼伏, “如果属实, 这老家伙就是个老流氓,这已经超出道德的底线。可以报警” , “不 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 ,诸如此类的言语 老人坐在了不让座女孩子身上,已经不是第一回了。上次出现在 石家庄 49 路公交车上,一名 63 岁老人为抢座位,坐到一穿短裙的 青年女子的腿上,并在该女子让座后因言语不和扇其耳光。此事经 愤怒的网友放到网上后,在网民中引起了异常热烈的反响,几乎是 一边倒地对老人进行了指责。老人是该得到尊敬的,但为老不尊, 肯定是不行的,不会因为人老了就不会受到谴责。 年轻人为老人让座,这属于道德的范畴,其核心内容就是“相互 理解”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难处,毕竟工作太累,有时候给老年人让 座,身体吃不消;而老年人也有自己的苦衷。在公交车上站着,车 如果开得不稳,容易摔倒,再加上身体的原因,也很希望有一个座 位,希望年轻人能够让个座。但让座毕竟是自愿的行为,不能倚老 卖老,强迫年轻人让座。不过,事情发展到老人坐在女孩的身上, 就不是让座的问题了。 从报道分析,当时车上并非没有空位。而女孩也并没有坐在橙色 的特殊座位位上,可以说老人和女孩根本就没有“交集” 。换言之, 当时根本就不存在让座的问题,然而,这位老人却是无事生非了, 非要坐在女孩子的位置上,甚至提住她肩膀的衣服,让她站起来, 给自己让个位置。这是毫无道理可言的,是对女孩子的侵犯,而直 接坐在女孩的身体上,还骂了很多不堪入耳的脏话,这是对女孩的 人格侮辱。 车上有空位置,却硬要坐女孩的位置,如果真的因为身体的原因 有需求,也应该和女孩好好商量,而不是强迫人家让座。强行坐在 女孩身上,是一种无理取闹的行为,涉嫌性骚扰或猥亵妇女,已经 超出了让座的行为讨论,也超出了道德的层面,而该进入了法律的 层面。 对老人应该尊敬,但老人也要自律的,不能触犯底线,不能违反 法律。如果老人倚着年老,就想胡作非为,法律和道德都是不允许 的。我觉得,这起事件,不该在让座的层面上讨论,应该建议警方 介入调查,给女孩一个清白。 老人坐在女孩身上,说白了就是耍流氓。这与个别老人为老不尊 有关,也与老人缺乏家庭关爱有关,为了寻找刺激而做出有损老人 形象的事,当然,也有触犯法律的嫌疑。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 道德,老人坐在女孩身上,还是由法律解决吧。 但通过媒体曝光的诸多因为年轻人不让座而被言语或肢体暴力 对待的现实事例来看,尤其是一些老人为了座位而向不让座者大打 出手的情况看,似乎很多老人出于一种极度自私的习惯并没有意识 到自己的暴力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而基于大多数人觉得让座是社 会公德而并不会将此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也并不会真正控告打人者, 所以更多的人倾向于批评老人继而同时劝告年轻人应该让座,事实 上就纵容了类似随意侵犯他人的违法行为。 XX 也记得有次我和朋友一起坐公车,这时候来了一个大妈,那大 妈看着车上没有空座位就盯着我朋友用了一个很讽刺的语言说,现 在的年轻人就是没有让座的美德。而我朋友那时候生病了不舒服想 要休息一下,就跟大妈说明了情况。结果大妈又来了讽刺,年纪轻 轻就有病了啊。那时候我朋友别提多委屈了。 YY 嗯,是的每个人都会变老,但并不意味着变老之后就可以藐视 法律、藐视公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 国传统社会之美德。现在的中国,坐公交车仍然是大多数人的出行 选择,尤其是城市上下班高峰期,既然车少人多,坐公交车就意味 着可能要站着,无论老幼概莫能外,年轻人让座是美德,应该感谢, 不让座也不是过错,那是他的正当权利。 中国老人变中国老人变“坏坏”了?了? 中国每个时代都对年轻一代持悲观态度,总是指责、抱怨和担 忧年青一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国将不国,然而现在,部分老 年人的所作所为才真正令人感到了担忧。 中国人眼里,老人应该是明事理、辨是非、德高望重中国人眼里,老人应该是明事理、辨是非、德高望重 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里呢,每当谈到老年人一般都代表着处事 讲规矩,待人有礼貌,把品行看得很重的长者。年长的人不随地吐 痰,不乱丢垃圾,不高声喧哗,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制止小孩子们 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灯,更不准打架骂街。 在农村亦是如此,不少受传统社会环境熏陶过的老人,无论 “成分”如何,也不管识不识字,对读书、对文化,从眼神里都透 出一股敬仰之意。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良言三冬暖,恶语 六月寒” ,等谚语呢,都是很多农村老人直至一生的信条。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蛮不讲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蛮不讲理 然而,到了最近两三年,情形又大不相同了。吐痰、吵架、骂 街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横道,长者的数量在增多;将救人诬为撞人 的,也是一把年纪;在城市里的小区门口,总看见有人白发皤然, 却双手抓住树干来回晃悠,自称锻炼。在公交车上遇见经常会的一 幕,一排 4 人的座椅,有一对老夫妇占了 2 个半,请他们挪动一下, 不料被老太太骂了 15 分钟。 是啊,很多中国人在美国和欧洲旅游,多次看到同行的小孩在 不断提示爷爷奶奶,过街要走人行横道啊、说话不要那么大声啊、 吃自助餐别浪费啊!而这些,原本应该反过来提醒才合乎情理的。 于是,不少人开始怀念过去,怀念过去的老年人是多么有教养, 多么讲道理,怀念过去的社会是多么的“平静与安详” ,不似现在这 般“赤裸裸” 。而老年人不讲道理、 “变坏”的原因也被归咎于社会 的发展,认为正是因为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复杂甚至浮躁,才造 成以前那么纯朴的老年人现在变得如此这般的不讲道理。 可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教化并不差,现在的困境不能赖账到老 祖宗;这也不能怪西方文化的传入,不能说改革开放让大家学坏了。 随着越来越多人出国,大家都知道了西方社会的道德水准社会风气 并不低。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人变“坏”呢? 这些老人家的缺陷从何而来?这些老人家的缺陷从何而来? 原因原因 1. 老人变“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时期他们的生活、经历 已经所接受的教育,而把责任推给他们成年后的社会开放,显然是 不公平的。 很多老人在成长时期都经历过数次的政治运动,而这些运动曾 经把人性中最恶的部分激发了出来。 众所周知,近几年出现的“新晋老人”大多出生于 1949 年前 后,在他们的成长时期,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匮乏” 。在他们长身 体的时候,却正好遇到“三年困难时期” ,食品短缺和饥饿感很大程 度上影响了他们物质观念的形成。哪怕到了物资充裕的时期,记忆 中的“匮乏恐慌”还是会使他们试图占有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源,而 为了物质甚至不惜大打出手甚至铤而走险。 与物质相对应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了,只是物质的匮乏并不代 表精神层面的富足,相反精神层面的“匮乏”则更甚。在物质长期 匮乏的背景下,人类的活动唯一目的几乎就是生存下去,为了达到 这个目的,并且伴随着历次的政治运动,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 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观念又不存在,为了生存下去可以无所不用其 极。就像是曾有文学作者描述苦难时期的生活。 “谁不偸谁就活不下 去” 。 原因原因 2. 基础教育:狼奶喂养出丛林式价值观基础教育:狼奶喂养出丛林式价值观 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环境下,这一时期的人们也并没有得 到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他们是喝着狼奶完成启蒙和基础 教育,得到的是一种丛林里比划谁的拳头大的价值观。而最要紧的 是,没有什么禁忌也没界限。想想看,道德的底线在哪里?尊老爱 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这些就是底线。很不幸,老人家们成长 的年代正是恶没有底线的年代。 而狼奶教育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理智和知识的缺陷。老人 家们都不适应多种声音的局面,不知道如何理性地辩论,他们习惯 一人独语的一言堂。诉诸理性,宽容异己,这种理智和道德上的品 质,恰好是洞穴教化无法造就的。而知识上,老人家们当年成长时 期的中西经典诵读几乎空白,没有一点诗书礼乐的熏陶,这导致他 们的粗野无知。 当初种下的恶果,如今就到了“收获”的季节。于是,他们不 觉得广场舞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困扰,不觉得让座是一种关爱而并非 理所应当,甚至可以颠倒是非、诬陷他人,成长时期基本公共教育 的缺失,使他们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甚至可以不择手段的利己。 当然,除了教育之外,还与另一种他们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 原因原因 3. 政治运动:把人性中最恶的部分激发了出来政治运动:把人性中最恶的部分激发了出来 很不幸,老人家们成长的年代正是恶没有底线的年代。历次的 政治斗争激发出人性中最恶的因素。同学们想一下当一个人,如果 连自己的父母师长都可以批斗,连同床共枕的夫妻之间都可以相互 揭发,还有什么可以信任?还有什么坏事不可以作? 无论他们之后还经历过什么,在价值观形成期所经历的一切已 经足够影响到他们中的很多人了。老人是看着父辈的背影长大的。 品行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和周围的长辈言传身教,靠的是 耳濡目染。恰恰是这一代人,成长期间有许多空白,也有很多盲点, 最该接受道德哺育、情操导引、汲取文明的时候,不是浩劫,就是 反其道而行之,结果,等到当了父母辈或者祖辈,以身作则,也就 无从谈起了,而为老不尊,则更成了一景。 很显然,每个时代都会有为老不尊的老人家,但这个时代尤甚。 这不是说这些长者更坏,而是说,他们成长的烙印使他们无法摆脱 一些局限。虽然他们后来经历了痛苦的幻灭觉醒和更新知识,但喝 狼奶长大的痕迹是根深蒂固,这沉重烙印,不是他们所能去除的。 老人对社会的影响老人对社会的影响 部分老人的举动可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坏所以,我们应该可以 看出,其实并不是因为社会多元化和氛围的变化而使得原来淳朴、 善良的老人变坏了,恰恰是成长阶段存在着严重缺陷的那一代人步 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再加上越来越发达的媒体, “老人变坏”也就越 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大众的眼前。 而现在这些老人的行为呢,对于未来社会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 的正如 YY 所说,这些老人多是崇尚丛林式的价值观,并且缺少基 本公共意识以及辩论的规则和知识,这就导致在纠纷解决时社会的 底线会向下拉平。比如,唐山的中学生们用安静站立的方式抗议广 场舞对正常教学秩序的骚扰,换来的却是老人们言语的羞辱;而几 个月前,北京昌平的一男子用鸣枪和放藏獒的方式驱赶广场舞,效 果明显,当然该男子也受到了法律惩处。如果解决问题的方式,不 是辩论、协商,而是以暴制暴,那么对于整个社会运行无疑是非常 危险的。 对于突破底线的行为,社会也该勇于纠偏对于突破底线的行为,社会也该勇于纠偏 中国传统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老人要象个老人 的样子,不然不但得不到尊重,还给痛骂“老而不死” 。 所以,当今的中国社会,对于老人所存在的问题,该纠正的还 是要纠正,不能因为在“尊老”之下,就近乎无条件的服从。当然, 很多时候人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是难以更改的,更何况六七十岁的 老年人,所以,有些问题也只能交由时间来解决。 发展中的中国,最大的改变是由过去的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 人社会。过去乡里乡亲,谁不认识谁呢?在一个举目望去,人人相 熟的社会里,道德目光的规范力量无比强大。而随着人口大量迁徙, 陌生的城市里,人们也就不拿面子当回事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 公交车上抢座的路人,都是只见一面的缘分,打过这一架,我们不 用再相见,于是撕破脸皮成了常态,自我利益最大化成了一些人行 事的基本准则。 人性本善说和人性本恶说,其实都在强调教化和社会规范的力 量。要改变少数人“为老不尊”的现实,检讨曾经的道德沦陷,全 民疯狂的运动,反思历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改变当 下的环境。实现“为老者自尊” ,一方面要创造出自尊的条件,一方 面要对不自尊者进行惩罚。 如果“为老不尊”者,缺乏道德底线,那么就要由社会给他们 划出一条底线。如果“为老不尊”者,没有禁忌没有界限,那么就 要由社会让他们在道德、法律的规制下,有所敬畏、有所畏惧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导,现在中国已经有超过二亿的老人。老人 问题是 18 届 3 中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那么,中国老人是不是集体 变坏了呢?是不是人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是难以改变的呢?而老年 人就更难改变呢?是不是只能交由时间来解决呢? XX 以为,所谓“大江南北,莫不如此”的说法不一定对。现 在也有很多老人也在天天 “三省吾身” ,年轻时不太完美的价值观 经过岁月的历练变得逐渐成熟起来,过去的处事方式率僵硬现在变 得略为圆滑世故,这就是“与时俱进” 。 大学生应该怎么样看待大学生应该怎么样看待 我们应该看到,老人“为老不尊” ,终究是全社会之痛,不但我 们的社会遭遇了不应有的伤害,老人们其实也是其中的受害者。再 说,老年人也是当下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也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 力,我们不能因为一些老人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倚老卖老、为老不 尊,就一棍子打翻一船人,而是应该更多地体谅那些身处社会底层 的老人们,设身处地替老人们着想,尽量包容面对困境的老人,方 能化“负能量”为正能量。 我们可以把这些老人的负面行为看作他们与这个社会的“冲突” 。随着我们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和社会的“冲突”会越来越 多,但老人的问题又从来都不仅仅是老人的问题 他们成长时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匮乏”精神的匮乏、 物质的匮乏,这些“匮乏恐慌”很可能会导致修为的匮乏。于是, 我们的大妈们在跳广场舞时缺乏公共意识,很少注意自己的行为是 否干扰了他人;于是,公交车上某些老人面对年轻人不让座很可能 会“以暴制暴” 。 但是,如果大妈们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她们还会不会再去干扰 别人?如果乘坐公交车的老人始终能融入在一个平和、友善的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