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1-1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 1.硬體介紹硬體介紹 1-4 1.1.tr-518fe 系統規格 1-4 1.1.1.開關電路板元件:cmos relay.1-4 1.1.2.測試點數 1-4 1.1.3.測試步驟 1-4 1.1.4.測試時間 1-4 1.1.5.量測範圍 1-4 1.1.6.隔離點電路 1-4 1.1.7.ic 開路測試 .1-4 1.1.8.可測電路板尺寸 1-4 1.2.tr-518fe 設備安裝 1-4 1.2.1.機械部分組裝 1-4 1.2.2.細部連接 1-6 1.2.3.tr-518fe 系統組裝圖 1-7 2.ict 治具介紹與安裝治具介紹與安裝 2-8 2.1.治具種類 2-8 2.1.1.單面治具&hp 天板(一般天板).2-8 2.1.2.雙面治具 2-9 2.1.3.真空治具 2-10 2.1.4.in-line 治具 .2-10 2.2.治具安裝 2-11 2.2.1.單面治具+hp 天板(一般天板) .2-11 2.2.2.雙面治具 2-11 2.2.3.程式安裝 2-11 2.3.治具相關配件及測試針種類介紹 2-12 2.3.1.一體成型針 2-12 2.3.2.兩段針(套筒針)2-12 2.3.3.治具保護板 2-13 2.3.4.testjet 天板2-13 2.3.5.自動蓋章 2-14 2.3.6.計數器 2-15 2.3.7.counter board.2-15 2.3.8.diodecheck 繞線注意事項 .2-24 3.ict 程式發展程式發展 3-26 3.1.基本測試原理 3-26 3.1.1.開路及短路(open/short)的量測原理 .3-26 3.1.2.隔離效果(guarding)測試原理.3-26 3.1.3.電阻測試原理 3-27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1-2 3.1.4.電容測試原理 3-30 3.1.5.電感測試原理 3-32 3.1.6.jump 測試原理.3-34 3.1.7.二極體(diode)測試原理3-35 3.1.8.齊納二極體(zener diode)測試原理3-35 3.1.9.電晶體(transistor)測試原理3-36 3.1.10.fet 測試原理 3-37 3.1.11.二端電容極性(capacitor polarization)測試原理3-37 3.1.12.三端電容極性測試原理 3-38 3.1.13.光耦合元件(photo-coupler)測試原理3-40 3.1.14.ic 保護二極體測試原理 .3-40 3.1.15.diode check 測試原理 3-41 3.1.16.agilent testjet 測試原理(lead frame 的電容效應)3-42 3.2.治具程式撰寫與偵錯 3-44 3.2.1.治具程式撰寫與偵錯程序 3-44 3.2.2.治具安裝 3-45 3.2.3.測試參數設定 3-45 3.2.4.open/short 學習設定.3-45 3.2.5.編輯欄位定義說明 3-45 3.2.6.常用編輯功能說明 3-48 3.2.7.電阻 debug 要領3-54 3.2.8.電容 debug 要領3-56 3.2.9.電感 debug 要領3-57 3.2.10.二極體 debug 要領3-57 3.2.11.電晶體 debug 要領3-58 3.2.12.場效電晶體(fet)debug 要領.3-60 3.2.13.閘流體(scr,triac)debug 要領.3-61 3.2.14.跳線,保險絲,開關 debug 要領3-62 3.2.15.光耦合元件 debug 要領3-62 3.2.16.編輯零件穩定度測試 3-63 3.2.17.ic 保護二極體設定與學習 .3-63 3.2.18.ic 空焊設定與學習 .3-65 3.2.19.開始測試 3-69 3.2.20.多聯片測試要領 3-70 4.系統定期保養系統定期保養 4-73 4.1.主機保養 4-73 4.2.壓床保養 4-73 4.3.治具保養 4-73 4.4.電腦程式保養 4-73 5.ict 主機定期校驗程序主機定期校驗程序 5-74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1-3 5.1.ict 校驗程序與追朔.5-74 5.2.ict 校驗步驟.5-75 6.ict 故障排除故障排除 6-76 6.1.開機系統檢查錯誤流程圖 6-76 6.2.開關電路板檢測不良流程圖 6-77 6.3.壓床動作異常流程圖 6-78 6.4.治具測試不良排除流程圖 6-79 7.提昇治具可測率之提昇治具可測率之 pcb 設計佈線建議設計佈線建議 7-80 7.1.pcb 設計佈線規則建議7-80 7.2.fabmaster 轉換所需的 cad file 檔案7-81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1-4 1 . 硬硬 體體 介介 紹紹 1 . 1 . t r - 5 1 8 f e 系 統 規 格 1.1.1.開關電路板元件: cmos relay 1.1.2.測試點數 標準配備: 256 點 開關電路板種類: 128 點, 256 點 5u 主機最大擴充點數:1792 點 8u 主機最大擴充點數:3584 點 1.1.3.測試步驟 標準配備: 12288 步驟 1.1.4.測試時間 開路 /短路測試:每1000 點約 1.5sec 零件測試:每一零件約1msec 至 40msec 1.1.5.量測範圍 電阻: 1.0 至 40m,精密度: 0.1 電容: 1.0pf 至 40mf,精密度: 0.1pf 電感: 1.0h 至 60h,精密度: 0.1h 電晶體 /二極體: 0.1v 至 9.99v zener 二極體:標準配備0.1v 至 9.99v 選購配備 0.1v 至 48.0v* 1.1.6.隔離點電路 隔離點自動選取,每測試步驟5 點 1.1.7.ic 開路測試 ic 測試數量:標準配件64 顆,最大擴充960 顆。 * 測試時間: 2.5msec/pin 1.1.8.可測電路板尺寸 標準壓床: 380mm(l)*280mm(w)*130mm(h) 特大壓床: 500mm(l)*350mm(w)*130mm(h) 1 . 2 . t r - 5 1 8 f e 設 備 安 裝 1.2.1.機械部分組裝 1. 將防靜電桌墊平攤在測試桌面上。 2. 將壓床置於測試桌上。 3. 打開測試桌旁邊的門,將電腦主機置入。 4. 將旋轉臂裝在測試桌的右上角。 5. 將彩色監視器及鍵盤置於旋轉臂上。 6. 將印表機置於桌面右前方。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1-5 機械部分組裝完成之後,系統應如下圖所示。 彩色監視器 壓床 蜂巢板 鍵盤 旋轉臂 印表機 測試桌 tr-518fe 測試主機 電腦主機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1-6 1.2.2.細部連接 1. 將 ict 測試主機、電腦主機、彩色監視器及印表機電 源供應器的電源線分別接到測試桌內部後方下面的插 座上。 2. 檢查主電源之電壓規格是否正確(110v/220v),以 免造成設備損壞。將主電源線插入位於測試桌左側方 的主電源供應插座上。 3. 將彩色監視器的訊號線接到電腦主機後方的監視器插 座上。 4. 將鍵盤連接到位於電腦主機後方的鍵盤插座上。 5. 將 34-pin 排線由位於電腦主機擴充槽上的digital i/o 卡接到 tr-518fe 測試主機上的控制電路板。 34-pin 排線的方向要注意。 6.將印表機訊號線由印表機接到電腦主機上的印表機埠 (lpt 1)。 7. 利用 15-pin 訊號線將壓床後方的15-pin 信號埠連 接到 tr-518fe 測試主機上的直流量測電路板上。 8. 將 10-pin 的控制線從 tr-518fe 測試主機上的ic 空焊控制板連接至蜂巢板上的ic 空焊狀態板 (若 有選購 ic 空焊測試設備 )。 9. 測試桌後面有一條接地線,應確實接地,避免因靜電 或放電不確實造成主機損壞或待測板故障。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2-7 1.2.3.tr-518fe 系統組裝圖 j1 j14 鍵盤 印表機 彩色監視器 鍵盤 滑 鼠 34-pin 排線 64-pin 排線 切 換 電 路 板 交 流 量 測 電 路 板 壓 床 控 制 / 直 流 量 測 電 路 板 控 制 電 路 板 電腦 印 表 機 監 視 器 d-type 15-pin 信號線 切 換 電 路 板 ic 空 焊 控 制 板 高 壓 量 測 電 路 板 底板治具 j14,j13, ,j2,j1 壓床 digital i/o card 1 2 3 4 15 16 17 天板治具 10-pin 排線 蜂巢板 ic空焊狀態板 s1 s2 s3 test retest em/ sw reject abort accept down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2-8 2 . i c t 治治 具具 介介 紹紹 與與 安安 裝裝 2 . 1 . 治 具 種 類 2.1.1.單面治具 &hp 天板 (一般天板 ) 治具製作時,測試針之選擇以集中於pcb 之單面頂 針為最優先,如此不僅可以降低治具成本,方便治具檢 修,提高測試穩定性。若要提高smd ic 之空焊可測 率,可以配合testjet 天板架設。 (參考圖 2.1, 2.2) (圖 2.1 單面治具&一般天板) (圖 2.2 單面治具&testjet 天板)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2-9 2.1.2.雙面治具 治具製作時,待測板因為pcb 兩面皆有零件 pcb 兩面皆有預留測試點,造成測試針須pcb 兩面皆植 針才能得到最佳測試效果。為提高雙面治具之水平穩定 度,通常會在壓床上加裝雙面定位架一併使用。(參 考圖 2.3, 2.4) (圖 2.4 雙面定位架) (圖 2.3 雙面治具)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2-10 2.1.3.真空治具 真空治具利用真空幫浦將治具抽成真空再進行測試,目 前 tr-8001 便以真空治具為主,ict 仍以壓床式為主。 2.1.4.in-line 治具 in-line ict 著重於 ict 自動化測試,從pcb 進入測 試到測試結束離開,都不需人員協助,治具機構之精密 度要求較高,治具安裝也儘量配合自動化設計,根據正 確的安裝程序,從控制面板操作。若要在壓床上使用須 加裝轉接座。 (圖 2.5:真空治具) (圖 2.6:in-line 治具)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2-11 2 . 2 . 治 具 安 裝 2.2.1.單面治具 +hp 天板 (一般天板 ) 將總電源打開,電腦進入ict windows 版主程式, 首先進行系統自我檢測,關閉自我測試,進入 ict 主畫面。 將治具對稱置於壓床之平台上,用螺絲固定(不要 轉緊 ),利用 test+down 鍵使壓床下降,壓床下 降快接觸到 hp 天板時,便停止壓床下降動作,調整 治具左右位置,利用蝴蝶螺絲將hp 天板與蜂巢板 固定轉緊。 按 abort 鍵使壓床上升,反覆使壓床上下動作幾次, 確定 hp 天板與治具完全密合,再讓壓床下降使 hp 天板與治具密合,將治具之固定螺絲轉緊,主機 上之 cable 按順序插入治具之cable 座。 將壓床上升,進入測試畫面,選擇正確電路板名稱, 開始 ict 測試。 2.2.2.雙面治具 將總電源打開 (同 2.2.1 第一段 ) 將下治具放入雙面定位架中,若無法平放,可將雙面 定位架之擋塊用六角板手轉鬆調整。 將上治具順著滑軌推到底,壓床慢慢下降使上治具與 下治具完全密合,再將上治具滑軌4 顆蝴蝶螺絲轉 緊,主機上之cable 按順序插入治具cable 座,須 注意上治具之cable 長度,避免因壓床上升使 cable 毀損。 將壓床上升,進入測試畫面,選擇正確電路板名稱開 始 ict 測試。 2.2.3.程式安裝 若治具在 ict 曾經使用過,在主畫面完成治具 程式安裝。 若治具在 ict 為第一次使用,在主畫面進入、,於 選擇 ,利用 選擇適當的治具程式路 徑(注意要進入到有file 為止 ),輸入正確的電路板名稱(不得超過 15 個字元 ), 選擇 完成治具程式安裝。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2-12 2 . 3 . 治 具 相 關 配 件 及 測 試 針 種 類 介 紹 2.3.1.一體成型針 一體成型針規格以3、2 為主,當大部份測試 點為 dip 零件腳,它的行程有15-18mm,較不易因 為行程太短造成測試針損壞。 一體成型針外型以3 叉針為主 (如附圖所示 ),因為 pcb 上零件密度與漸漸以smd 零件為主的設計概 念,目前一體成型針較不為治具廠商使用,僅 power supply、ups 產品仍有使用。 圖面說明: 一體成型針之3、2 是指套筒外徑。 2.3.2.兩段針 (套筒針 ) 兩段針規格以100mil、75mil、50mil 為主,行程 為 8mm,因為 smd 零件大量使用,測試點間距愈 來愈小,使兩段針漸漸成為測試針主流。 兩段針之規格100mil 是指測試點中心與最近之測試 點中心距離須大於100mil,可以選用 100mil 針。 兩段針外型種類眾多,有尖針、爪針、t 型針 等,配合測試點不同可以選用正確的測試針,提高測 試的穩定度。 常用的測試針型號與使用時機如下: 皇冠針 :常用於 dip 零件腳的測試點,依零件腳粗 細、長短,可以選用皇冠針、四爪針、九爪針。 探針套筒 x 測試針 x100mil100mil 100milx75mil 75mil 75milx50mil 50mil x 2. 3.選擇開 /短路區 間。 開路測試 (open test)時,在任一短路群 (short group)中任何兩點之阻抗不得大於55,否則即是 開路測試不良 (open fail)。 短路測試 (short test)時分成三種情況,若有以下其 中之一的情況發生,則判定短路測試不良(short fail): 1. 在短路群中任何一點與非短路群中任一點之阻抗小 於 5。 2. 不同短路群中任兩點之阻抗小於5。 3. 非短路群中任兩點之阻抗小於5。 3.1.2.隔離效果 (guarding)測試原理 在 ict 內部電路中,利用一顆op 放大器當做一個 隔離點(最多可有五個隔離點),若是: 1.以電流源當信號源輸入時,則在相接元件一之另一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27 腳加上一等高電位能(guarding point),以防止電流 流入與被測元件相接之旁路元件,確保量測的精準性。 此時隔離點的選擇必須以和被測元件高電位能腳 (hi-pin)相接之旁路元件為參考範圍(如附圖 3.1)。 2.以電壓源當信號源輸入時,則在相接元件二之另一 腳加上一等低電位能(guarding point),以防止與被 測元件相接之元件所產生的電流流入,而增加量測的 電流,影響量測的精準性。此時隔離點的選擇必須以 和被測元件低電位能腳(low-pin)相接之旁路元件為 參考範圍 (如附圖 3.2) 。 被 測 元 件 相 接 元 件 一 相 接 元 件 二 v a v a op guarding point 被 測 元 件 相 接 元 件 一 相 接 元 件 二 隔 離 點 v b op guarding point v b hi-pin low-pin hi-pin low-pin v i v a v b 電 壓 源 隔 離 點 電 流 源 3.1.3.電阻測試原理 3.1.3.1. 固定電流源 (constant current)模式 (mode0) 對於不同的電阻值,ict 本身會自動限制一個適當 的固定電流源做為測試的訊號源使用,如此才不會因 使用者的選擇不當,因而產生過高的電壓而燒壞被測 試元件,故其測試方式為:提供一個適當的固定電流 源 i,流經被測電阻r,再於被測電阻r 兩端,測 量出 vr,由於 vr 及 i 已知,利用 vr=ir 公式,即 可得知被測電阻r 值(如圖 3.3)。 rangecurrent 1- - 299.995ma 300- - 2.99k500a 3k- - 29.99k50a 30k- - 299.9k5a 300k- - 2.99m0.5a 3m- - 40m0.1a (圖 3.1:電流源測試圖)(圖 3.2:電壓源測試圖)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28 3.1.3.2. 低固定電流源 (low constant current)模式 (mode1) 該測試方法和上述固定電流源模式一樣,只是在被測 電阻於電路上若有並聯(parallel)著二極體 (diode) 或是 ic 保護二極體 (ic clamping diode)時,對於 該電阻兩端測量電壓值若超過0.5v 至 0.7v 左右 時,因為二極體導電的關係,該電阻兩端電壓將被維 持在 0.5v 至 0.7v 左右,固無法量測出真正的vr 值,為解決此問題,只要將原先的電流源降低一級即 可(如附圖 3.4)。 rangecurrent 1- - 299.99500a 300- - 2.99k50a 3k- - 29.99k5a 30k- - 299.9k0.5a 300k- - 2.99m0.1a (圖 3.3:固定電流源方法) i r vr vr=ir (圖 3.4:低固定電流源方法) d vr i r vr=ir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29 (圖 3.5:快速測試方法) v=ir*r r 0.2v ir c 3.1.3.3. 快速 (high-speed)測試模式 (mode2) 假如被測電阻並聯一顆0.3f 以上的電容時,若使 用上述固定電流源測試時,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讓 電容充飽電荷,再去測量出vr 值,而得知 r 值, 如此測試方法將增加ict 測試時間,為解決此問題, 可以將固定 dc 電流源改為 0.2v dc 固定電壓源, 直接接於被測電阻兩端,如此電容將會在短暫時間內 使其 ic=0,故電路上所有電流將流經電阻r。其 測量方式為:提供一個0.2v dc 電壓源,當 ic=0 時,再測試流經電阻端的ir,因為 v=irr,而 v 及 ir 已知,即可得知電阻r 值(如附圖 3.5)。 3.1.3.4. 交流相位 (ac phase)測試模式 (mode3、mode4、mode5 ) 由於電路設計關係,被測試電阻,將會並聯著電感等 元件,對於此電阻值測量,若使用固定電流源方式測 試,電阻值將會偏低而無法測量出真正的電阻值,故 使用 ac 電壓源,利用相位角度的領先,及落後方式 而得知被測電阻值。故其測試方式為:提供一個適當 頻率的 ac 電壓源 v,同時在被測電阻兩端測量出 iz,由於 v=iz*zr1,因為 v 及 iz 已知,故可得知 zr1,又因為 r=zr1*cos,而 zr1 及 cos 已知, 故即可得知被測電阻r 值(如附圖 3.6)。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30 modesignalrange(l)range(r) 31khz600h - - 60h5- - 300k 410khz60h - - 600mh5- - 40k 5100khz6h - - 6mh5- - 4k 3.1.4.電容測試原理 3.1.4.1.固定 ac 電壓源 (constant ac voltage)測試模式 (mode0、mode1、 mode2 、 mode3) 對於不同阻抗的電容,ict 本身會自動選擇一個適 當頻率 (frequency)的 ac 電壓源,作為測試使用, 其頻率計有: 1khz,10khz,100khz,1mhz, 對於極小阻抗值的電容將需要較高頻率的ac 電 壓源,再測量被測元件兩端的電壓源,由於 v=ic*zc,而 v 及 ic 已知,故得知 zc=1/2*f*c,又因 f 已知,故即可得知電容 c(如附圖 3.7)。 debug modesignal source capacitor range 01khz1pf - - 39.99f 110khz1pf - - 2.99f 2100khz1pf - - 29.99nf 31mhz1pf - - 299.99pf (圖 3.6:交流相位測試方法) v=iz*zr1 r=zr1*cos r l v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31 3.1.4.2. 向位 (ac phase)測量模式 (mode5、mode6、mode7 ) 對於電容的測試,若並聯電阻時,則利用相位角度的 落後方式來測量出阻抗值,故其測量方式為:提供一 個適當頻率的ac 電壓源並在被測元件兩端測量出 iz,由於 v=iz*zrc,而 v 及 iz 已知,故可得知 zrc,又因 zc=zrc*sin,而 zrc 及 sin 已知,故 可得知 zc,又因 zc=1/2*f*c,而 zc 及 f 已知, 故即可得知電容c 值(如附圖 3.8)。 debug modesignal source capacitor range 51khz1pf - - 39.99f 610khz1pf - - 2.99f 7100khz1pf - - 29.99nf v=ic*zc zc=1/2*f*c (圖 3.7:固定 ac 電壓源測試方法) ic zc v v=iz*zrc zc=zrc*sin zc=1/2*f*c (圖 3.8:ac 相位測試方法) c v iz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32 3.1.4.3. dc 固定電流 (dc constant current)測試模式 (mode4, mode8) 對於 3f 以上電容值的電容,若使用上述ac 電 壓源模式測試時,將需要較低頻率來測試,而增加 ict 測試時間,故可利用電容充電曲線的斜率方式得 知電容值,故其測試方式為:提供一個固定的 dc 電流源,並在t1 時間測量電容兩端的v1 值, 及 t2 時間測量電容兩端的v2 值,由於 slope=(v2-v1)/(t2-t1)=v/t,而 v1、v2 及 t1、t2 已知,故得知slope,又因 slope*c=constant,而 slope 及 constant 已知,故 即可得電容 c 值(如附圖 3.9)。 3.1.5.電感測試原理 3.1.5.1. 固定 ac 電壓源 (constant ac voltage)測試模式 (mode0、mode1、mode2、mode3 ) 對於不同阻抗的電感,ict 本身會自動選擇一個適 當頻率 (frequency)的 ac 電壓源,作為測試使用, 其頻率計有: 1khz,10khz,100khz,1mhz, 對於極小阻抗值的電感將需要較高頻率的ac 電 v t v2 v1 t1 t2 vc c i slope=(v2-v1)/(t2-t1)=v/t slope*c=constant (圖 3.9:dc 固定電流測試方法)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33 壓源,再測量被測元件兩端的電壓源,由於 v=il*zl,而 v 及 il 已知,故得知z1=2fl,又 因 f 已知,故即可得知電感l 值(如附圖 3.10)。 debug modesignal sourceinductor range 01khz800h 60h 110khz1h 799.99mh 2100khz1h 79.99mh 31mhz1h 799.9h 3.1.5.2. ac 向位 (ac phase)測量模式 (mode5、mode6、mode7 ) 對於電感的測試,若並聯電阻時,則利用相位角度的 領先方式來測量出阻抗值,故其測量方式為:提供一 個適當頻率的ac 電壓源並在被測元件兩端測量出 iz,由於 v=iz*zr1,而 v 及 iz 已知,故可得知 zr1 值,又因 z1=zr1*sin,而 zr1 及 sin 已知, 故可得知 z1,又因 z1=2*f*l,而 z1 及 f 已知, 故即可得知電感l 值(如附圖 3.11)。 debug modesignal sourceinductor range 51khz80h 60h 610khz1h 799mh 7100khz1h 79.9mh ic v zl v=i1*z1 z1=2*f*l =2*f*l (圖 3.10:固定 ac 電壓源測試方法)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34 i vx vx=ir (圖 3.12:固定電流源方法) r(x) 3.1.6.jump 測試原理 ict 提供一個 0.1ma 的直流電流源量測兩測試點之間 的阻抗值,測量出vx,由於 vx 及 i 已知,利用 vx=ir 公式,即可得知被測兩端之量測電阻值(簡稱 x),系統把兩測試點間之阻抗值,於不同mode, 分別顯示如下: 量測值(x) mode x55 (mode0) 255 (mode1) x10 (mode2) x正常情況下,測試值140200ff 開路不良時,測試值4.5ff a 檢測器 ac 電壓源 0.3v, 10khz cframe cframe 等效電路 a 檢測器 ac 電壓源 0.3v, 10khz cframe cframe 等效電路 cfault cfault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44 3 . 2 . 治 具 程 式 撰 寫 與 偵 錯 3.2.1.治具程式撰寫與偵錯程序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45 3.2.2.治具安裝 治具安裝請參考2.2.ict 治具安裝,將治具正確安裝 於壓床平台上,進入、選擇 ,利用 選擇適當的治具程式路徑(注意要進入到有file 為止 ), 輸入正確的電路板名稱(不得超 過 15 個字元 ),選擇 完成治具安裝與治具程式 設定。 3.2.3.測試參數設定 進入 選擇 設定 測試順序 不良的重測次數 測試有不良時顯示方式等功能。 選擇 設定治具上 第 1 支測試針編 號最後 1 支測試針編號 (若 open/short 測試時間太久, 可調整短 /開路範圍設定 )。 選擇 設定印表機列印方式與範圍,包括自 動或手動 開路 /短路測試不良列印模式等。 選擇 設定不良零件位置圖範圍(可 參考治具點圖 ),若客戶有使用自動蓋章功能,可以 選擇良品蓋章。 選擇 將測試參數設定資料save,選擇 離開測試參數設定。 3.2.4.open/short 學習設定 進入 將待測板放在治具上,壓床下 降至定位,檢查開始與結束測試針編號是否正確,若有 問題可以至測試參數修改,選擇開始待測板 之開 /短路學習,視窗中顯示學習到的短路點資料,再 進行單獨 正常,完成 open/short 學習設定。 3.2.5.編輯欄位定義說明 選擇編輯 icon 進入編輯畫面,編輯欄位說明如下: 1. 步驟:步驟是零件測試時的執行順序,每一個步驟 代表一個零件的量測,零件測試時是從設定的 第一個步驟逐一測試到最後一個步驟。 2. 零件名稱:基本上零件的名稱並無限制,但建議使 用如下表中的代號。系統根據第一個字母自動 產生零件的類別。零件名稱最多不能超過 13 個字元。 第一個字母零件單位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46 r, pr, vr 電阻、排阻、可變電阻 ,k,m c 電容、可變電容pf,nf,f l 電感(線圈) 、變壓器h,mh,h d 二極體 v q,t 電晶體 v i,u, m ic 保護二極體 v z 齊鈉二極體 v pc 光耦合二極體 v j, f, w 跳線、保險絲 dc 電容極性 ma px 電容極性三端測試 v 3. 實際值: 實際值就是零件表上的零件值。各類零件 的單位如上表所列。 4. 標準值: 在零件測試時判斷零件好壞的數值,通常 零件標準值與實際值一樣。如果量測值因為無 法找到合適的隔離點而不能與實際值接近時, 方才修改標準值。 5. 補償值: 在判斷零件好壞前以 (量測值 -補償值 ) 取代量測值再和標準值比較。當無法找到合適 的隔離點而標準值與量測值不能接近時,可修 改標準值或補償值。 6. 上限 %:零件量測值誤差的上限百分比。量測值誤 差百分比 = (量測值 -標準值 )/ 標準值 *100。零件量測值誤差百分比如果超過此上限 百分比即為不良零件。上限的範圍是從1 到 999。在此欄鍵入 -1,可忽略上限。 7. 下限 %:零件量測值誤差的下限百分比。零件量測 值誤差百分比如果低於此下限百分比即為不良 零件。下限的範圍是從1 到 99。在此欄鍵 入-1,可忽略下限。 8. 模式: 選擇零件量測的信號模式。 9. 型態: 表示零件的類別,若零件名稱符合規定,本 欄位的初始值為零件名稱第一個字元。 類別測試零件種類單位 r 電阻、排阻、可變電阻 ,k,m c 電容、可變電容pf,nf,f, mfl 電感(線圈) 、變壓器h,mh,h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47 d 二極體、齊鈉二極體、電容極性 v q 電晶體 v u 保護二極體、並聯測試 v pc 光偶二極體 v px 電容極性三端量測 v j 跳線、保險絲 qh 電晶體hfe qfmosfet,fetma qsscr,triacma o crystal頻率khz,mhz v 電壓測試 v i 電流測試 a 10. 高點: 高點即高電壓點,零件測試時,量測電流由 此測試點流入待測零件。 11. 低點: 低點是低電壓點,零件測試時,量測電流由 此測試點流出待測零件。 12. 位置: 位置是零件在電路板的對應位置。電路板的 橫向最多可分為 a b c d e f g h 共 8 區, 縱向最多可分為 1 2 3 4 5 6 7 8 共 8 區。 每個零件有各自對應的位置,以2 個字母表 示,如 a3,d1。 13. 延遲: 零件測試的延遲時間。將信號源流入待測零 件時,有些零件因為線路的特性,必需較長的 延遲時間,量測值才會穩定。一般延遲時間最 大是 150msec。 14. 隔離點 (1-5):零件量測時加隔離點可使該零件的 量測不受周圍零件的影響。每個零件量測最多 可加 5 個隔離點。部分零件量測的隔離點限 制如下: 1. 小於 10 之電阻,不允許有隔離點。 2. 跳線及保險絲,不允許有隔離點。 3. 小於 150f 之電容使用模式4,只允許 有二個隔離點。 4. 大於 150f 之電容使用模式4,不允許 有隔離點。 5. 二極體測試非使用模式5 或模式 6 者, 只允許有一個隔離點。 6. 二極體測試使用模式5 或模式 6,不允 許有隔離點。 15. 刪略: 若刪略設定為1,在零件測試時這個步驟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48 將不會被測試。實際要測試的步驟其刪略應設 定為 0。被刪略的步驟以綠色顯示。 16. 平均: 平均是將多次量測的平均值做為零件量測值。 17. 重測: 重測是設定該步驟重測的次數。每次量測後, 如果測試不良,該步驟會重新量測。一但量測 值是在上限百分比與下限百分比之間時,則不 再重新量測。此欄位最多不能設定超過5 次。若在此欄輸入 “d” ,表示測試前先進行 放電,並且重測次數內定為 5 次。當該測 試步驟測試前需先放電才能得到穩定的量測值 時可使用此功能。一般單獨測試步驟(f8)時 正常,連續測試 (f5)發生零件測試不穩 fail,可以使用此功能。 18. 中停: 中停用於需即時調整的零件測試。若中停設 定為 1,測試該步驟時會先暫停,並顯示該量 測值,目前部份客戶利用此設定量測 on/off 開關。 19. 量測值: 在編輯模式可執行每一個步驟的量測。零 件量測值顯示在此欄位。若測試不良,此步驟 以紅色表示。若測試正常,此步驟以藍色表示。 此欄位只能顯示,不可編輯。 20. 偏移: 偏移是零件量測值與標準值的誤差比率。此 欄位只能顯示,不可編輯。 3.2.6.常用編輯功能說明 在編輯主畫面中有一個下拉式功能表,包含許多編輯器 可使用的功能,方便測試資料之編寫與偵錯。在以下的 說明中,每個功能後的鍵盤碼是該功能的快速鍵。 1. 檔案 1.a 開啟全部測試資料 (shift+f1) 將全部 (不含高壓及 fun) 測試資料納入編 輯器。 1.b 存檔 (f2) 將正在編輯中的測試資料存檔,但不離開編輯 器。 1.c 存檔後結束 (f3) 將正在編輯中的測試資料存檔,並離開編輯器 回到主畫面。 1.d 結束測試資料編輯 (f4)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49 離開編輯器回到主畫面。若測試資料已修改, 系統會詢問使用者是否儲存測試資料。 2. 編輯 2.a 區塊步驟修改 (ctrl.+b) 當使用者欲同時修改多個測試步驟時,可輸入 開始步驟、結束步驟及欲修改的內容即可。選 擇此功能後顯示以下視窗並依以下步驟操作: 1. 輸入開始步驟、結束步驟。 2. 設定欲修改的內容。系統設計七個欄位可執 行區塊步驟修改,實際值、標準值、補償值、 延遲時間、上限 %、下限 %和刪略。實際值 和標準值需再設定單位,補償值的單位和標 準值一致。欲設定某欄位時需在該欄位對應 的小方塊內以滑鼠左鍵點選。 3. 選擇 確定 。 以 38 上圖為例。修改步驟1-165,下限皆設為 10%,不刪略。 2.b 刪除測試步驟 (ctrl.+d) 同時刪除多個測試步驟,設定開始步驟及結束 步驟,將目標區內之測試步驟全部刪除。 2.c 插入測試步驟 (ctrl.+i) 同時插入多個測試步驟,設定開始步驟及結束 步驟,在目標區內插入空白的測試步驟。 2.d 高低腳位交換 (ctrl.+c)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50 高點的測試針編號與低點的測試針編號互換。 有些零件,高點與低點互換後,所得到的量測 值可以更接近標準值。 2.e 多聯片測試資料複製 當待測電路板是多聯片時,只要準備好第一片 電路板的測試資料,其他的測試資料可使用多 聯片測試資料複製功能取得。選擇此功能後顯 示以下視窗並依以下步驟操作: 1. 測試針 offset 值:第一片電路板的第一 個測試點和第二片電路板的第一個測試點其 測試針編號的補償值。 2. 每一列電路板個數:在一橫排上,共有幾片 電路板。 3. 每一行電路板個數:在一縱排上,共有幾片 電路板。 4. 每一電路板在位置圖所佔行數:不良零件位 置圖在橫排上可以分成a 到 h (8 行)。如 果第一片電路板的位置是a 到 b,則設 定所佔行數為2。 5. 每一電路板在位置圖所佔列數:不良零件位 置圖在縱排上可以分成1 到 8 (8 行)。如 果第一片電路板的位置是 1 到 2,則設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51 定所佔列數為2。 6. 電路板排列順序:設定多聯片電路板的排列 順序,有兩種排列順序:一種是多聯片先由 左到右排列,再由上而下排列。另一 種 是多聯片先由上到下排列,再由左而右排列。 7. 高壓電路板測試針 offset 值:第一片電 路板的第一個高壓測試點和第二片電路板的 第一個高壓測試點其測試針編號的補償值。 若沒有裝設高壓量測電路板,則設定為 0。 8. 刪略電路板編號:測試多聯片時,如果只想 測試其中的幾片電路板,可以設定不要測試 的電路板編號。此時測試資料並無任何改變, 只是在測試電路板時,刪略標明不要測試的 電路板。 多聯片複製時,短路點資料、零件測試程式及ic 保護二極體測試程式會一併複製,所以在執行多聯片 複製前,需先確定已學習短路點資料及ic 保護二 極體測試程式,零件測試程式已除錯完成。製作多聯 片的治具時,必須注意到每一聯片上每個零件的測試 針號碼均是有固定的offset 值。 2.f 多聯片測試資料刪除 將已經複製的多聯片測試資料刪除,只留下第 一片電路板的測試資料。 3. 尋找 3.a 測試步驟: (ctrl.+j) 將游標移到特定尋找的測試步驟上且該特定的 測試步驟會移到編輯器的最上一行。 3.b 測試不良步驟: (ctrl.+f) 將游標移動到下一個測試不良步驟上。 3.c 測試刪略步驟: (ctrl.+s) 將游標移動到下一個測試刪略步驟上。 3.d 零件: (ctrl.+n) 將游標移到特定的零件名稱上。輸入零件名稱 時,若並不清楚零件名稱的全名,可以僅輸入 前幾個字元。例如欲尋找前二字元為“rp“的 零件,可鍵入 “rp“,則系統會從目前步驟往下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52 尋找第一個符合零件名稱前二字母是“rp“的 測試步驟。 會再往下尋找下一 個符合零件名稱前二字母是“rp“的測試步驟。 3.e 測試針步驟: 將游標移到特定尋找的高點或低點上。例如欲 尋找測試針高點或低點為30 的測試步驟,可 輸入 “30“,則系統會從目前步驟往下尋找第一 個符合高點或低點為30 的測試步驟。 會再往下尋找下一個符合高點或低點為 30 的測試步驟。 3.f 測試針編號 (ctrl.+p): 在編輯器內可使用探棒接觸治具上的測試針, 而偵測其測試針點號碼。將未裝零件的空板放 在治具上,使用探棒去接觸銅泊上每個零件的 兩端,即可知道每個零件的高點與低點。使用 探棒做零件的測試針點尋找時,必須用空板; 如果使用實板,則實板上的電容會影響到測試 針點的尋找。 4. 隔離 4.a 單一步驟隔離點 (f7) 單一步驟隔離點自動選擇。當執行隔離點自動 選擇時,系統會自動選擇隔離點 適當的 高點、低點 適當的模式,使得量測值與標準 值最接近且穩定。 4.b 單一步驟隔離點 (不自動選高低點 )(ctrl.+f7) 同上,當執行隔離點自動選擇時,系統會依據 目前設定的高點與低點來選擇隔離點,不自動 選高低點,也不會自動選擇模式。 5. 測試 5.a 單一步驟 (f8) 執行游標所在步驟的測試。量測值及偏移會顯 示在對應的欄位上。如果是測試正常,則以藍 色顯示該步驟。如果是測試不良,則以紅色顯 示該步驟。 5.b 單頁步驟 (ctrl.+f8) 執行游標所在的整頁所有步驟的測試。在零件 測試時,有時候前幾步驟零件的測試,會影響 到該零件的量測值。執行整頁測試時,可以看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53 出每個零件的量測值,是否受到前幾步驟零件 量測的影響。 5.c 全部測試: (f5) 執行從第一步驟到最後步驟的測試。 5.d 重複測試: (ctrl.+f5) 重複多次執行全部測試。重複多次測試同一片 電路板再查看測試統計分佈圖表可以看出有那 一個零件的測試值不穩定而必須修改該零件的 測試資料。 6. 檢視 6.a 測試失效步驟 (ctrl.+o) 顯示所有測試不良的步驟。 6.b 刪略步驟 顯示所有刪略的步驟。 6.c 測試值分布圖 (f9) 顯示游標所在步驟的測試值分佈圖。將同一片 待測板重覆多次測試後,由測試值分佈圖可以 看出該零件的測試值是否穩定,延遲時間是否 須加長,標準值是否須修改,上下限是否須修 正,重測的次數是否需增加等。 6.d 測試值分布表 (f10) 顯示所有測試步驟的測試值分佈表。將同一片 待測板重覆多次測試後,由測試值分佈表可以 看出每個零件的測試值是否穩定,延遲時間是 否須加長,標準值是否須修改,上下限是否須 修正,重測的次數是否需增加等。 6.e 清除測試值: 清除儲存於記憶體內的測試值統計資料。當重 複多次測試所有零件時可以先清除測試值統計 資料,以便看到測試資料編修後每個零件的測 試統計分佈。 6.f 並聯 /聯接零件: (ctrl.+x) 檢視並聯 /聯接零件的功能在於編輯測試程式時 提供與待測零件相連接的零件資訊。這些資料 可以初步的顯示待測零件的線路環境,節省查 閱線路圖的時間,方便使用者編輯測試程式及 隔離點的選擇。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54 例如以下狀況,我們可以適當的修改測試程式。 1. 測試電阻時,隔離點是選擇與高點相連接的 零件的另一個測試針點。 2. 測試電容與電感時,隔離點是選擇與低點相 連接的零件的另一個測試針點。 3. 當大電容並聯小電容時,小電容將無法測試。 4. 當電阻與電感並聯時,電阻將無法測試。 5. 當大電阻與大電容並聯時,大電阻的量測值 將不準確。 6. 當電阻與電阻並聯、電容與電容並聯、電感 與電感並聯時,需修改標準值。 7. 自動選擇隔離點時若量測值不穩定且偏移過 大,無法找到合適的隔離點時,可以參考並 聯/聯接零件資料使用人工的方式選擇隔離點。 8. 如為無法測試的零件,刪略的欄位可以設定 為 1。 3.2.7.電阻 debug 要領 3.2.7.1.電阻並聯電容:使用模式2 快速充電。因為電容之充放電效應, 電阻之測量值較標準值為低,此時可 加延遲時間或以重複測試加以解決。 如果測量值依舊偏低,可以更改標準 值與放寬上、下限之限制。延遲時間 不可超過 150msec。重 覆測試設定不可 超過 5 次。 a b r c i tr-518fe 訓練教材(windows 版)3-55 3.2.7.2.電阻並聯二極體:若使用模式 0 v=ir=1v 造成二 極體導通,使跨在 電阻之電壓只有0.7v 測量值,量測值 為 r=0.7v/0.5ma=1400。此時可選擇 模式 1,使用低一檔電 流源,則 v=ir=50a2k=0.1v 無法 使二極體 導通,量測量值為 r=0.1v/50a=2k。 3.2.7.3.電阻並聯電阻:測量值 rx=r1r2/(r1+r2)=500。標準值需 改為 500 做為測量之 基準。可查看電 阻串、並聯的情況再修改標準值。 3.2.7.4.電阻並聯電感:電感在直流信號 源下是近似於短路,所以電阻無法被準 確測出。此時必須用交流電信號以相位 分離法檢測,因此可以選用模式 3:1k 相位 (r/l)、模式 4:10k 相位 (r/l)、或模式 5:100k 相位 (r/l)測 量。 3.2.7.5.可變電阻:實際電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池厂废料处理流程管理规定
- 松原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年度产品购销合同(设备与信息技术)
- 油墨厂原料库防静电接地制度
- 2025民事诉讼授权合同
- 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探索手工空竹的制作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劳动技术
- 中医师考he试题及答案
- 2025秋季云南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学期基础教育银龄教师招募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代理公司注销及后续事务处理协议
- 柴油发电机施工安装技术方案详述
- 民警培训安全驾驶简报课件
- 十年(2016-2025)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析版)
- 2025年大数据应用工程师认证考试预测题详解与实战指南手册
- 2025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 俄罗斯礼俗课件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 2024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 T-CES 153-2022 电力巡检无人机边缘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 《中国金融学》课件 第4章 信用形式与信用体系-课件
- 新版2026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6课《争做未来科学家》第2课时 做个小小科学家 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