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1页
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2页
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3页
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4页
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考点 1:1::实践及其特点:实践及其特点 1.1.实践的概念: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练习题:练习题: 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构想 C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D经济体制改革 22009 年 6 月 11 日,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主任介绍了未来几十年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 术、空间应用三大发展战略目标。确定未来目标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3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 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误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4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 是( )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5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在中非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中国与非洲国家政府和 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下,中非在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迅速发展。在 2006 年 11 月召开的中 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领导人就进一步发展中非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全面规划了 双方未来在各领域的合作,为中非友谊和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段材料充分体现了( )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 B C D 考点考点 2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 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例题】47 2.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 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 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例题】2009 年 6 月 25 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尽管马克思已经提出了“世界 历史理论”,初步奠定了全球化理论的哲学基础,但是,由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现代信 息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视野,也提出 了许多具体的新课题。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而这就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 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 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例题】广东省委、省政府 2009 年 4 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 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实践作结论”。这是强调 ( )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如果脱离实践,不 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例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 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5.5.(本课重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本课重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方法论: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 践的紧密结合,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践的紧密结合,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例题】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 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 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 到批判。从 1962 年到 1972 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 3 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 世 纪 70 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 21 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 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 分)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 分)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 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 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 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 分)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 发展。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 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2 分) 练习题:练习题: 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对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 2.宋代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 损失其实。唯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 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老百姓利用蚂蚁治虫说 明( ) 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 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 B C D 3.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使 指导实践的认识( ) 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 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 更好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检验 在虚拟环境检验中变成直接现实 A B C D 4.科学理论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 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买点,相反,这正 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 B、 C、 D、 考点考点 3 3:真理: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2.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 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 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 ) 否认了真理是有条件的 否认了真理都是具体的 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歪曲了判断真理的标准 A B C D 考点考点 4 4:认识过程: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 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 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例题】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 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 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 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走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 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 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 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 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A B C D 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 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 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 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点透析要点透析】 1.1.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2.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 践的产物。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是直接经验,另外,通过 读书等渠道学习他人实践的经验即间接经验,也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时 间、精力是有限的,凡事都亲自获得认识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实践不是获得认 识的唯一途径,要把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分开来。 3.3.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个人的认识、权威的观点、多数人的意见不 能用来检验认识;同样,被实践证明其科学性的理论,也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科学理论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它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获得成功,但人 们的实践活动是否获得成功,不能靠理论本身来检验,而要靠实践活动的结果来检验。 (2)客观事物也不能回答认识的正确与否。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加以对 照。指导实践获得成功的认识,是正确认识,是真理性认识;否则是错误认识,是需要修 正的认识。 4.4.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 (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客观性。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只能看它是否 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而绝不能因人而异,或以某些人的主观需要为转移。真理的客观性是 任何权势都抹煞不了的。 (3)某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认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理有 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4)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 会地位、职业状况等如何,只要他的认识和客观对象相符合,就是真理。 5.5.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1)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 极认识。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每一个具体认识都只能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 次上、一个方面上、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 也总是有限的,人类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所有的事物,对每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也达不到 终极认识。 (2)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 改造世界,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而且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是机械重复的,而 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不断发展,为实践发展提供不断的认识指导。事物是 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的认识能力会无限发展下去,不断深 化对世界的认识。 (3)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一、客观题一、客观题 1.2010年2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的一条 重要体会,就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工作机 制。从哲学上看,这一工作机制的产生体现了(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A B C D 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3.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销量增加; 现在有了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4.2011年1月,国家预防腐败局印发2011年工作要点。要点指出,2011年要着力推进预 防腐败制度建设,推动社会廉洁文化建设,推进条件成熟地区成立预防腐败机构。这一做 法体现了( )。 A.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D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5.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认识到仅有敬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 到“精业”。这表明( )。 A.对同一事物人们没有统一的认识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C.真理具有无限性 D真理具有反复性 6.2009年12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 接续暂行办法,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尤其针对“农民工”跨省就业面临的新问 题而采取新的规定,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终于实现“全国漫游”。这说明( ) A.实践是人类的一切活动 B.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来源 C.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7.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发表讲话说:“气候变化是当 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 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 实践的对象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A. B. C. D.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9年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 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具体部署 了明年经济工作。据此回答8-9题。 8.材料中“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说明了(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9.之所以要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从哲学角度讲是因为 ( )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 10.2009年1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说:“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今年3月份以后,逐渐上行,各项措 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前11个月工业累计增速10.3%,预计全年增长11%左右。”这段话蕴 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A.人的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人的预见水平越高,事物变化发展越快 D.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农业”、“非农业”这两个词,在沈阳市居民的户口簿上,将彻底消失。2009年12月 31日,沈阳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实行“一元化” 户口管理制度。这意味着,在沈阳市,阻碍居民在城乡间流动的制度性“壁垒”终于被打 破。 11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A. B. C. D. 12.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从实践的角度看,这有利于( ) A.促进就业 B.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C.进一步提高生产实践水平 D.改变实践的基本形式 一千多年来,曹操的墓所在地一直扑朔迷离、疑云重重,民间流传有“七十二遗冢” 之说。河南官方于2009年12月27日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最终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 村被发现。 13.对于历史人物曹操的墓究竟在何方,专家学者说法不一。我们应该坚持的观点是( ) A.根据权威专家的定论最终确定曹操墓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需要历史考古等证据不断证明 C.用历史书籍判断一切 D.必须回到三国时期才可以最终确定 14.曹操墓考古队领队潘伟斌针对学者提出魏武王石牌字迹粗糙,可能伪造,以及曹操墓真 伪的问题表示,学术界有不同意见很正常,欢迎争鸣,只是希望争鸣的人拿出充足的证据。 “谁不相信,都可以亲自来看一看。”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 要坚持实践的观点 检验认识是否正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亲身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有效方法 只要亲自看到的现象就一定是真实的 A. B. C. D. 2009年12月12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上指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在实践。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与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到经 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去。 15.之所以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在实践。”从认识论角度讲是因为( ) A.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6.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去,目的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 导经济社会发展。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A.发挥科学认识对实践的特殊决定作用 B.实践与认识是彼此孤立,毫无关系的 C.科学认识是检验实践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D.科学认识能够有效指导实践,提高实践水 平 17. 顺应“网络微时代” 对 “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 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 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晚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 7 亿次,为这家原来 仅有 12 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 500 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 神话。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 B. C. D. 18. 2011 年 9 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 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 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 A. B. C. D. 19.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 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 B. C. D. 20.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 200 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 “永恒定律”。20 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 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答案:ADDDC CBBAB DCBAC DBBAA 二、主观题:二、主观题: 1.2010 年 10 月 15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 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我国就业 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清 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党在制定建议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解析】本题以十七届五中全会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要从实践 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以及认识的发展等角度结合材料针对性回答 【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建议是在新形势下研 究新变化新特点的情况下制定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的 发展,建议的制定指导了经济建设的实践。(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逐步深化和发展的。 2.(2011广东文综 T37)(25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 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 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 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 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 2010 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 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 业化”的观点。(6 分) 【解析】从设问讲,本题有三点限制,一是知识范围明确而具体,二是材料信息指向 明确,三是评析某种观点,属于辨析类试题。首先应明确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的内 容;其次根据材料信息,明确观点中“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最后, 要对观点进行简单评价和提升。考生须展开原理且结合材料分析得当,才能给相应的分数。 【答案】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 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 分)文化产业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 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2 分)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3.(12 广东卷 36)材料三: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 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 共识。2012 年 2 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 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 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现实意义。(13 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3 分)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3 分)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 一认识的真理性。(3 分) 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 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1 分)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