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_第1页
第二章: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_第2页
第二章: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_第3页
第二章: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_第4页
第二章: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第二章: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时,一般情况下要给出系统的数学模型,因此有必要掌 握一定的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在动力学系统中,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使用微分方程 来表示系统的动态特性,也可以通过微分方程可以将原来的系统简化为状态方程或 者差分方程模型等。在这一章中,重点介绍建系统动态问题的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把系统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连续系统;其数学模型一般 是高阶微分方程;另一种是离散系统,它的数学模型是差分方程。 2.12.1 动力学系统统基本元件动力学系统统基本元件 任何机械系统都是由机械元件组成的,在机械系统中有3种类型的基本机械元 件:惯性元件、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 1 1 惯性元件惯性元件:惯性元件是指具有质量或转动惯量的元件,惯量可以定义为使加速 度(或角加速度)产生单位变化所需要的力(或力矩)。 惯量(质量)= )加速度( 力( 2 / ) sm N 惯量(转动惯量)= )角加速度( 力矩( 2 / ) srad mN 2 2 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它在外力或外力偶作用下可以产生变形的元件,这种元件可以通过 外力做功来储存能量。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通常等效成一 弹簧来表示。 对于线性弹簧元件,弹簧中所受到的力与位移成正比,比例常数为弹簧刚度 。k xkF 这里称为弹簧刚度,是弹簧相对于原长的变形量,弹性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弹kx 簧的原长位移,出了弹簧和受力之间是线性关系以外,还有所谓硬弹簧和软弹簧, 它们的受力和弹簧变形之间的关系是一非线性关系。 3 3 阻尼元件阻尼元件:这种元件是以吸收能量以其它形式消耗能量,而不储存能量,可以 形象的表示为一个活塞在一个充满流体介质的油缸中运动。阻尼力通常表示为: xcR 阻尼力的方向总是速度方向相反。当,为线性阻尼模型。否则为非线性阻1 尼模型。应注意当等于偶数情况时,要将阻尼力表示为: 这里的“-”表示与速度方向相反| 1 xxcR 第二章 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30 2.22.2 动力学建模基本定理动力学建模基本定理 1 动力学普遍定理 对于大多数力学问题,可以使用我们熟知的牛顿动力学基本定理来解决, 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和动能定理,以及其他变形形式,普遍 定理的特点是比较直观,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力学定理,在一般情况下 利用普遍定理可以得到大多数动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 1 1)动量定理与质心运动定理:)动量定理与质心运动定理: 设系统在任意瞬时的动量矢为,作用在系统上的外力矢量和为,则K i F 任意瞬时的动量对时间的导数等于作用在系统中所有外力的矢量和构成了动量 定理。 (2-1) F dt dK 通常将该式投影到直接坐标轴系、自然坐标轴系等,(更详细的情况请参阅理 论力学有关知识) 利用质心坐标的计算表达式,可以将动量定理转化为质心运动定理,即: 或: (2-2) ic FaM icii Fam 其中:是系统的总质量,是系统的质心;是分刚体是质心,是M c a i m ci a 分刚体的质心。 2 2) 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定理 : 系统在任意瞬时的动量矩对时间的导数等于作用在系统 中所有外力矩的矢量和。 (2-3) )( 0 0 FM dt dH 其中,是系统对固定点的动量矩, 力F对O点的矩. 0 Ho)(FMO 除了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外,还有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对速度瞬心的动 量矩定理和对加速度瞬心的动量矩定理。 3 3)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 : 动能定理的导数形式: 系统在任意瞬时的动能对时间的导数等于作用在系统中所有力的功率的 代数和。 (2-4) N dt dT 动能定理的积分形式:系统在任意两瞬时的动能的变化等于作用在系统中 所有力的功的代数和。 WTT 12 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 31 2 2 动力学普遍方程动力学普遍方程 将达朗伯原理与虚位移原理相结合,得到了建立动力学模型的另一种方法。 1)1) 达朗伯原理达朗伯原理 达朗伯原理提供了研究动力学问题的一个新的方法,即借 助于惯性力( )的概念,可用研究静力学平衡的方法来研amQ 究动力学问题,这种方法常称为动静法。即:在任意时刻,质点在主 动力、约束力和惯性力的主矢作用下处于平衡; (2-5)0 iii QNF 以及主动力、约束力和惯性力对某点的矩矢等于零,即: 0)()()( iOiOiO QMNMFM 通常先计算惯性力的主矢和主矩,从而得到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 2)2) 虚位移原理虚位移原理 虚位移原理本身是通过虚功的引入,提出了求解静力学问题的一种方法, 它与达朗伯原理相结合得到了建立动力学模型的另一种方法。 对于理想约束的完整系统,质点(质点系)在其给定位置上处于平衡的必 要充分条件是作用在该质点(质点系)上的所有主动力在其作用点的虚位移 i F 上所做的虚功和等于零,即: i r 0 ii rF 或 0)( iiziiyiix zFyFxF 3 3) 动力学的普遍方程动力学的普遍方程 受理想约束的系统,作用在质点系上的所以主动力和惯性力在各自的虚位 移上所做的虚功和等于零,即: 0)( 1 ramF iii n i 或 0)()()( 1 iiiziiiiyiiiixi n i zzmFyymFxxmF 在具体应用这个方程的时候,可以先引入广义坐标,使得问题处理简单。 例例2-12-1 质量为均质的杆可以绕O轴定动,m a a3 k c x o )(tf 第二章 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32 试求系统做微幅振动时的微分方程。 解:杆绕O轴做定轴转动,水平位置为系统的平衡状态,取杆绕O轴转动的 角度为坐标,可以方便的使用动量矩定理来建立动力学方程。(假定在微小 转动情况下) aakacatfJ3)33()( 这里是杆绕O轴转动的转动惯量。J 这是关于的二阶线性微分方程。如果不计杆的质量,则微分方程为: )(99tfkaca 这个方程是关于的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称该系统模型为一阶系统。 例例2-22-2 悬浮摆的动力学建模 下图所示为 小型起重机简图,是吊车和吊重的质 21,m m 量,吊绳长为 且不计质量,吊车的驱动力l 为F,考虑轨道的阻力为,试以为广x c , x 义坐标,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控制方程。 利用水平方向的质心运动定理,即: (1) )sin( 2 2 21 xcFlx dt d mxm 或: xc- )sincos( 2 21 Fllxmxm 重物做平面曲线运动,则可以直接利用牛顿定律得到切线方向的动力学方程: (2) sin)cos( 22 gmxlm (1),(2)两式是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 当系统被限制在附近运动时,可将其在处线性化处理,则可以00 得到系统的方程为: )( 221 Flmxcxmm )( 2 21 Fllxmxm 当给定时,可以建立仿真模型。)(tFF 请读者考虑,如果要考虑摆杆的质量,则动力学方程如何? 例例 2-32-3: 车辆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考虑图 2.2 所示的汽车悬架系统示意图。设计悬架缓冲系统的 的目的是减小车辆在崎岖道路上行驶时产生的震动,因为道路表面的不 2211 ,;,ckck 平坦会引起悬架沿垂直方向的移动和绕某个轴的转动。 1 m 2 m F l x 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 33 m 1 k 2 k 1 c 2 c o AB y a b m 1 k 2 k 1 c 2 c o AB y a b 图 2.2 悬架系统示意图 图 2.3 架系统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我们将整个系统的质量中心作为坐标的原点,因此系统在不平道路上的振动运 动可以看作是质心的沿垂直方向的平移运动以及绕质心的旋转运动。车架质量为 m,转 动惯量为 J。输入车轮的位置信息、表明路况信息。 1 y 2 y 假设每个车轴的缓冲系统由具有阻尼特性的弹簧构成。忽略轮胎的质量,每个 车轮受到的外力为弹簧弹力与阻尼力之和,即 )()()( 1111AAAA ykycsyk dt d cF )()()( 2222BBBB ykycsyk dt d cF 其中: 1 yayyA 2 ybyyB 和分别表示每个弹簧距离参考位置的瞬时距离。代入上式后 A y B y )( 111 yayk dt d cFA )( 222 ybyk dt d cFB 根据质心运动与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得: BA FF dt yd M 2 2 或者: )()()()( 22221111 ybykybycyaykyaycym 整理后得到: 22112211 21212121 )()()()( ykykycyc bkakbcacykkyccym 用和分别表示系统质心的平移位移和沿质心的旋转角度。)(ty)(t 上式中假定在很小的角度位置条件下满足,并且取顺时针的旋转方sin 向为正方向。 再根据系统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可得: y ay y 1 y 2 y by A F B F 第二章 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34 aFbFaFbF dt d J abAB coscos 2 2 其中是车驾相对于质心的转动惯量,将上式整理后可得:J ayayk dt d cbybyk dt d c dt d J)()( 111222 2 2 或: 22112211 21 2 1 2 22112 )()()()( bykaykybcyca ybkakakbkyccacbcJ 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写成矩阵形式: 2 1 22 21 1211 2 1 222 1211 2221 1211 2221 1211 0 0 y y FF FF y y EE EEy CC CCy BB BBy J m 简写为: 2 1 2 1 y y F y y E y C y B y A 其中: J m A 0 0 bcacb cac bcaccc B 2121 2121 bkab kkak bka kkk C 2121 2121 bcac cc E 21 21 - bkak kk F 21 21 - 2 11 2 1111 y y FA y y EA y CA y BA y 当为非奇异阵时,可以通过矢量信号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A 2-5) 。 图2.5 悬架系统仿真框图 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 35 以上系统中假定、是系统两个相互独立的输入变量,但实际上,后轮与前 1 y 2 y 车轮的位置时间相差 t=L/V 时间。这样,实际系统满足。由于借助)( 12 ttyy 了拉斯变换,将微分方程换成了代数方程,如果要得到时域响应则需要借助拉斯反 变换。根据第一章的基本知识,给出基于微分方程的仿真模型,具体计算过程留给 读者练习。 例例 2-4 机构运动学建模机构运动学建模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学仿真建模(速度 分析与建模) 曲柄滑块机构如图所示:该机构只有一个自 由度,首先给出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模型, (1)机构的封闭的矢量方程 21 rrr (2)矢量方程的分解式 rrr 2211 coscos 0sinsin 2211 rr (3)关于机构速度问题的运动学方程; rrr 222111 sinsin 0coscos 222111 rr 机构的输入运动量为 ,输出量为 ,写成矩阵形式 11, r r , 22 1 11 112 22 22 cos sin 0 cos 1 sin r r rr r 可以写成显式表达式 1 11 11 1 22 222 cos sin 0 cos 1 sin r r r r r Simulink 仿真模型建立 在该仿真模型中,设系统的输入角速度为:150 弧度/秒,通过一次积分 1 可以得到角度,将这两个输入量通过一个信号混合器(以向量形式混合为一路 1 信号) ,输入给 MATLAB FCN 模块,通过该函数模块中的代码入 ,从而可以得到 输出量() ,再进一步积分后,得到位移量。 r , 2 )(),( 2 trt r B A D A B D 2 r 1 r 2 1 1 2 1 r 2 r r 第二章 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36 在 MATLAB FUNTION 模块中写上函数过程文件名:Compv,其它不变, 建立 m 脚本文件如下:(函数子程序) functionx=compv(u); x输出, (u)输入。 % 参数说明:r1 曲柄长度,r2 连杆长度 % u(1)曲柄角速度;u(2)曲柄角度,u(3)连杆角度 r1=15; r2=55; a=r2*sin(u(3) 1; r2*cos(u(3) 0; b=-u(1)*r1*sin(u(2); cos(u(2); x=inv(a)*b; 将该文件名储存为 compv.m,然后运行仿真模型,得如下结果。 图 2-10 图 2-11 连杆的角速度与角度的变化规律 滑快的速度与位移变化规律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学仿真(加速度分析) 加速度表达式 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 37 rrr )sin(cos)sin(cos 22 2 22211 2 111 0)cossin()cossin( 22 2 22211 2 111 rr 机构的输入运动量为 ,输出量为 ,写成矩阵形式 111 , rrr , 222 2 222111 2 111 111 2 222 2 1112 22 22 sincossin sincoscos 0 cos 1 sin rrr rrr rr r 2 222111 2 111 111 2 222 2 111 1 22 222 sincossin sincoscos 0 cos 1 sin rrr rrr r r r 和速度仿真一样,请读者建立机构的加速度仿真模型。 如果要对此机构的动力学仿真,可以再列写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与运动学 方程联立求解。 例例2-2- 5 5 建立如下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并使 用子系统封装技术。 111112212211 )()(xcxkxxcxxkxm )()()( 12212222 tfxxcxxkxm 改写上式为: 1 111112221222 1 1 xcxkxcxcxkxk m x )( 1 12221222 2 2 tfxcxcxkxk m x 设:, , ,kgm21 1 kgm9 2 mNscc/2 21 , ,mNk/400 1 mNk/600 2 )sin()(ttf 利用子系统技术,我们可以建 立相应的仿真模型,利用摸态分析 方法可以得到系统的解析解和仿真 解进行比较。 若将激励作用在左边质量块上, 取,并分析当取)5sin()(ttf 2 m 值为多大时,质量的振幅接近于 1 m 1 c 2 k 1 m 1 k 2 m 2 c 1 x 2 x )(tf 第二章 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38 零(动力消振器原理) 。并进一步分析,当时,主系统的消振效果。0 21 cc 说明有阻尼消振效果好还是无阻尼消振效果好。 2.32.3 HamiltonHamilton 动力学建模体系动力学建模体系 除了使用牛顿力学的基础理论建模,还可以使用有关HamiltonHamilton力学体系的建模 方法,这些建模的基础理论有 Lagrange第二类方程,Hamilton原理、Hamilton正 则方程、APPELL方程和凯恩方程等. 1.1.LagerangeLagerange第二类方程第二类方程 j jj Q q T q T dt d )( 其中,是系统的总动能,是对应于第j个广义坐标的广义力。T j Q 即: 2 n 1 2 1 ii i vmT j i i n i j q r FQ 1 如果系统受到的力全是保守系力,则Lagerange可简化为: 0)( jj q L q L dt d 其中: 称为Lagerange函数。VTL 这里:是系统的总动能,是系统的总势能。TV 对于具有保守力作用和非保守力作用的混合系统,其方程为: (2-2- * )( j jj Q q L q L dt d 其中 是对应非保守力的广义力。 * j Q 拉格朗日方程式是一组关于个广义坐标的二阶微分方程,它有统一的格式m 和步骤,因此在动力学建立模型时经常采用。 2 2 系统有耗散元件的拉格朗日方程系统有耗散元件的拉格朗日方程 在工程实际问题中,如果存在有与速度有关的阻力。例如当物体在空气、液 体中运动时会受到流体介质的阻力作用。实验表明,流动介质的阻力与相对速度有 关,并且使系统的总能量不断减少。这种阻力统称为耗散力,将这类元件统称为耗 散元件。 作用于系统的耗散力一般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 , , , 2 , 1( )(ni v v vfkF i i iiii 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 39 其中表示第i个质点的速度,表示第i个质点受到的耗散力,是阻力系 i v i F i k 数、是与广义速度有关的函数,其中的负号表示阻尼与速度方向相反。)( ii vf 在系统中如果存在有耗散力时,只需将耗散力的广义力添加在拉格朗日方程 的右边即可。关于耗散广义力计算可参考下式: 根据广义力的定义 j i i i i n i ii n i j i ij q r v v vfk q r FQ )( 11 考虑到,则有: j i j i q r q r j i i i i n i ii n i j i ij q v v v vfk q r FQ )( 11 其中 j i i j i ii jj i i q v v q v vv qq v v 2 2 1 )( 2 1 因此有 i v iii n i i jj i i n i iij dvvfk qq v vfkQ 0 11 )()( 令 i v iii n i i dvvfkD 0 1 )( 称D为系统的耗散函数,于是耗散力的广义力为: j j q D Q 这样容易得到具有耗散系统的拉格朗日方程为: jjj q D q L q L dt d )( 或者: 0)( jjjj q D q U q T q T dt d 因此对于耗散系统,只需将耗散力的广义力加进Lagerange方程的普通广 义力中即可。 例如,在线性动力学系统中,一般当阻尼力是广义速度的一次式,即: 则对应的耗散函数为:,对应的广义力为:, v v kvF 2 0 2 v k vdvkD i v 。kv v D Q 例例2-62-6 一旋转摆如图所示,摆长为,摆锤质量为m,用光滑铰链连接在铅L 直轴上,如果要考虑Om构件的质量为M,当铅直轴以任意角速度转动时求出对应的 第二章 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40 动力学模型。 解: 当为任意时,此时系统有两个自由度, 分别取和为广义坐标,其动能和势能分别 为: cos )sin( 2 22222 mglVll m T Lagerange函数为: cos)sin( 2 22222 mglll m VTL 在通常情况下,在转轴上作用有外加力偶矩,根据Lagerange方程:M : M LL dt d )( Mml 22 sin : 0)( LL dt d 0sinsin 2 1 2222 mglmlml 以上两式仍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方程。 (1)如果要考虑AB杆的质量,则动能为: 33 sin 2 sin 2 )sin( 2 22222 22222 0 2222 llm d l mdm T l (2)如果考虑多转轴与轨道之间的摩擦阻尼,即,耗散函数为: kM ,耗散力的广义力为: 2 2 1 kD k D Q 3 3 HamltonHamlton原理原理 原理是以变分为基础的建模方法,设系统的动能为,势能为,HamiltonTV 非保守力的虚元功为,则Hamilton原理可以表示为:w 其中: 称为拉格朗日函数0)( 1 0 dtwL t t VTL 原理常用来建立连续的质量分布和连续刚度分布的系统(弹性系Hamilton 统)的动力学模型。 例例 2-72-7 弹性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所谓的弹性系统是指具有连续的质量分布和连续刚度分布的系统,下面通过梁 O l x y z m O l x y z m 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 41 的横向振动来说明弹性体的建模方法。 x y ),(txy o A x l 设梁的长度为 ,截面的弯曲刚度为常数,单位长度质量为,在lEI 截面形心处横向位移为,忽略剪切变形,x),(txy 则梁的动能表达式为:dx t y xT l 2 0 )( 2 1 势能为:,dx x y xEIV l 2 2 2 0 )( 2 1 拉格朗日函数为: VTL 当系统无外力作用时,根据原理有:Hamilton 0)()( 2 1 22 0 1 0 1 0 dtdxyEIyxLdt lt t t t 当为常数时,则上式积分为:)(x dtdxyEIyyy lt t )( 0 1 0 dxdtEIy x yEIy x yyyy t lt t )()()( 0 1 0 0 )()()( 0 0 1 0 1 0 2 2 00 dxyEIy yEIy x ydxdtEIy x yydxyy t t t t lt t t t l 根据原理,满足时间端点的条件当: 和 时有: Hamilton 0 tt 1 tt 0)()( 10 tyty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0)( 2 2 0 1 0 ydxdtEIy x y lt t 根据的任意性,满足上式条件为:y 0)( 2 2 2 2 2 2 x y EI xt y 0)( 1 0 t t yEIyyEIy x 第二章 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42 第一式为梁的自由振动方程,第二式是变分问题中自然满足的边界条件。可 以使用模态分析方法,将偏微分方程化为常微分方程,然后就可以利用前面的方法 来建立数学模型。 当梁上作用有分布载荷力和分布力偶时,如下图:则,系统的虚功可以表示 为: dxytxmydxtxqw ll )(),(),( 00 其中: ydx x m ytxmdxytxm l l l 0 0 0 |),()(),( 这里第一项积分为零,代入原理Hamilton 中有可以得到: x m txq x y EI xt y ),()( 2 2 2 2 2 2 如在梁上某点处作用集中力和点处作用有集中力偶矩时,这时,其aPbM 右边的广义力可以表示为: ,和 )(axP x bxM )( 并注意到: )( )( bxM x bxM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连续系统的动态特性可以用一个高阶微分方程 或微分方程组来表示; uc dt ud c dt ud cya dt yd a dt yd n n n n n n n n n n 1 2 2 1 1 1 0 1 1 1 (2-1) 其中: y是系统的输出,u表示系统的输入量,如果引进微分算子 n n n dt d p 则有: ucupcupcyaypaypa n nn n nn 1 2 1 1 01 1 10 . 即: upcypa n j j jn n j j jn 1 0 1 1 0 1 一个动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起来以后,还需要对该系统响应规律进行分析, 以便揭示真正的运动规律。或者通过建立仿真模型来揭示运动规律。 2 24 4 一维弹性体有限元建模一维弹性体有限元建模 F a C m b )(xq m )(xm 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 43 有限元的基本思想是先把结构分割成个不同单元,分别对单元和节点编号N 1,2.。单元划分越细,计算精度越高,但是计算工作量也越大,因此,要根据N 具体情况合理的划分单元数,本节将介绍一维梁单元有限元建模方法。 12 N 2.5.12.5.1 梁单元质量矩阵与刚度矩阵梁单元质量矩阵与刚度矩阵 设梁单元中的第 个单元的坐标(局i e x 部坐标),单元长度为 ,该单元有两个节l 点,而每个节点有两个广义坐标,这样一个 梁单元共有4个广义坐标,分别的左界面的 位移与转角和右截面的位移和转角 21,ee qq ,有: 43,ee qq ;, 01 | ),( e xee txwq 02 | ),( e x e e e x txw q , lxee e txwq | ),( 3lx e e e e x txw q | ),( 4 设单元的位移模式为 43 2 2 3 1 ),(cxcxcxctxw eeee 将单元边界条件带入上式,可得: )22( 1 4321 3 1eeee lqqlqq l c )333( 1 4321 3 2eeee lqqlqq l c 23e qc 14e qc 整理后可得: 4 3 2 1 1111 )( )( )( )(),( e e e e eeeee q q q q xxxxtxw 其中:, ,) 23 1 ()( 3 3 2 2 1 l x l x x ee e ) 2 ()( 3 32 2 l x l x xx ee e , ) 23 ()( 3 3 2 2 3 l x l x x ee e )()( 2 32 4 l x l x x ee e 设梁的单位长度质量为,系统的动能为 ee T eejeiij ji l qMqqqmdx t w T 2 1 2 1 )( 2 1 4 1 4 1 2 0 l ),(txw 2 q x 1 q 3 q 4 q i 第二章 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44 其中: eeji l ij dxxxm)()( 0 可得单元质量矩阵为: 2 22 4 22- 156 3- 13 4 13- 54 22 156 420 l l lll ll l Me 系统的势能为; ee T eejeiij ji e l e qKqqqkdx x w EIU 2 1 2 1 )( 2 1 4 1 4 1 2 0 其中: eejei l ij dxxxEIk)()( 0 可得单元刚度矩阵为: 2 2 22 3 2 3- 6 3- 2 3 6- 3 6 2 l l lll ll l EI Ke 将动能和势能带入大拉格朗日方程中,即: ; j jj Q q T q T dt d )( 4 , 3 , 2 , 1j 其中的广义力可以利用虚功原理导出。设作用在单元体上的外力为 ,其),(txf e 虚功表达式为: jj j l ejej j e l eee qQdxqxtxfdxtxwtxfW 4 1 0 4 1 0 )(),(),(),( 其中: eeje l j e dxxtxftQ)(),()( 0 这样就可得到系统的单元微分方程为: eeeee QqKqM 这里: dxxtxf dxxtxf dxxtxf dxxtxf Q ee l ee l ee l ee l e )(),( )(),( )(),( )(),( 4 0 3 0 2 0 1 0 2.5.22.5.2总体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总体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 以上仅仅给出了单元系统的微分方程,通过个单元的对接条件,我们可以得 到总体坐标下的动力学微分方程,为了得到总体坐标系中的动力学方程,先引入总 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 45 体节点位移向量:对于两单元,有:个位移 T 21n qqqq) 1(2Nn 分量,与单元节点位移向量, q q qqq T eeeee 4321 设局部位移向量与总体位移向量的关系为: , qsq iei Ni2 , 1 则系统的总动能为: qMqqsMsqqMqE T ie T i T N i eie T ei N i 2 1 2 1 2 1 得: , 其中: ei N i iei T i N i MsMsM iei T iei sMsM 同理:, 其中: ei N i iei T i N i KsKsK iei T iei sKsK 激励列阵为 其中: ei N i ei T i N i QQsQ 11 ei T iei QsQ 这样可以得到总体坐标下的动力学方程 QqKqM 如果结构有的零边界条件,可以得到降阶方程。 例例2-92-9试用有限元法建立如下简支梁的动力学方程试用有限元法建立如下简支梁的动力学方程 tFsin 0 l l A B C 解,将该梁化为两个相同单元 共有三个节点6个自由度,总体位移向量为: ,单元质量和刚度矩阵如前, T 654321 qqqqqqq 单元的与总体坐标之间的变换关系为:,qsq e 11 qsq e 22 容易得到: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s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2 s 易得: 1 23 2 q 1 q 3 q 4 q 5 q 6 q ll 第二章 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4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0 0 22- 156 0 0 3- 13 4 0 0 13- 54 22 156 420 2 22 1 l l lll ll l Me 22 22 12 4 22- 4 13- 0 0 22- 156 13 54 0 0 3- 13 4 22 0 0 13- 54 22 15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20 llll ll llll ll l Me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3- 6 0 0 3- 2 0 0 3 6- 3 6 2 2 2 22 3 1 l l lll ll l EI Ke , 2 2 22 3 0 2 2 0 0 3- 6 0 0 3- 2 0 0 3 6- 3 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l l lll ll l EI Ke 广义力: 0 0 0 0 )()(sin )()(sin )()(sin )()(sin 400 0 300 0 200 0 100 0 1 dxxlxtF dxxlxtF dxxlxtF dxxlxtF Q ee l ee l ee l ee l e 0 0 0 sin )()(sin )()(sin )()(sin )()(sin 0 40 0 30 0 20 0 10 0 2 tF dxxxtF dxxxtF dxxxtF dxxxtF Q ee l ee l ee l ee l e 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 4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111e T e QsQ 0 0 0 sin 0 0 0 0 0 sin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222 tF tF QsQ e T e 根据以上,可以得到总体坐标下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以及激振力列阵 22 222 22 2 4 22 3- 13- 0 0 22 156 13 54 0 0 3- 13 8 0 3- 13- 13- 45 0 312 13 54 0 0 3- 13 4 22 0 0 13- 54 22 156 420 llll ll lllll ll llll ll l MM ei i 22 222 22 3 1 2 1 2 3- 3 0 0 3- 6 3- 6- 0 0 3- 4 0 3 3 6- 0 12 3 - 6- 0 0 3- 2 3 0 0 3 6- 3 6 2 llll ll lllll l llll ll l EI KK e i 第二章 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48 0 0 0 sin 0 0 0 2 1 tF QQ ei i 由于总体坐标中的边界条件中有,则划去1、5行和1、5列,最后0 1 q0 5 q 得到缩减的动力方程 0 0 sin 0 2 3 0 4 0 3 0 12 3 - 0 3- 2 2 4 3- 13- 0 3- 8 0 3- 13- 0 312 13 0 3- 13 4 420 6 4 3 2 22 222 22 3 6 4 3 2 22 22 0 2 tF q q q q lll lll l lll l EI q q q q lll lll ll lll l 2 25 5 SIMULINKSIMULINK高级积分器的仿真模型建立高级积分器的仿真模型建立 积分器是仿真过程中最常使用的重要模型之一,在前面使用积分器模型中,积 分的初始值仅在初时条件一拦(Initial Condition)设计即可,但是在复杂问题中往 往需要在运行中不断改变积分初始值,这就需要应用高级积分器,高级积分器有多 个端口。 1 定义外部初始条件初始条件(external) 在积分器的 Initial condition sources 有两种选择(internal external ) ,如 果选择 internal ,则直接可以在 in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