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药物动力学 习题_第1页
第十六章 药物动力学 习题_第2页
第十六章 药物动力学 习题_第3页
第十六章 药物动力学 习题_第4页
第十六章 药物动力学 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 药物动力学 一、最佳选择题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哪项符合多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 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 C、达稳态时的 AUC0-T大于单剂量给药的 AUC0- D、多剂量函数与给药剂量有关 E、理想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一般是通过调整给药剂量 X0 及给药时间 来获得的 2、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 A、AUC B、Cl C、k D、 E、V 3、欲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可采取的给药方式是 A、单次静脉注射给药 B、单次口服给药 C、多次静脉注射给药 D、多次口服给药 E、首先静脉注射一个负荷剂量,然后恒速静脉滴注 4、静脉注射某药 1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 1gml,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5L B、20L C、75L D、100L E、150L 5、静脉注射某药 1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 1gml,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5L B、20L C、75L D、100L E、150L 6、某药静脉滴注经 3 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A、50 B、75 C、88 D、94 E、97 7、某药静脉注射经 3 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A、12 B、14 C、18 D、116 E、132 8、已知某药口服肝脏首过作用很大,改用肌内注射后 A、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B、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 C、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 D、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 E、t1/2和生物利用度皆不变化 9、某药物的 t1/2为 1h,有 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 转化速度常数 kb 约为 A、0.05h-1 B、0.78h-1 C、0.14h-1 D、0.99h-1 E、0.42h-1 10、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 0.3465h-1,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 A、4h B、1.5h C、2.0h D、0.693h E、1h 11、对于清除率的概念,错误的叙述是 A、清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 的药物 B、清除率的表达式是 Cl=(-dXdt)C C、清除率的表达式是 Cl=kV D、清除率包括了速度与容积两种要素,在研究生理模型时是不可缺少的参数 E、清除率没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 12、对于一级过程消除的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与生物半衰期的关系是 A、t1/2=0.693/k B、t1/2=k0.693 C、t1/2=1/k D、t1/2=0.5/k E、t1/2=k/0.5 13、关于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 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 C、与病理状况无关 D、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 E、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14、关于二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有 A、二室模型是将机体看成药物分布速度不同的两个单元组成的体系 B、中央室是由血液和血液非常丰富的组织、器官组成 C、周边室是由血液供应不丰富的组织、器官组成 D、药物在中央室和周边室之间不存在交换与分配 E、血液中的药物向周边室分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分布上的平衡 15、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 A、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 B、单室模型中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组成 C、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 D、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 E、符合一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一室模型药物 16、关于隔室的划分正确的叙述是 A、隔室是随意划分的 B、隔室是根据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多少和药物分布转运的快慢确定的 C、为了更接近于机体的真实情况,隔室划分越多越好 D、隔室的划分是固定的,与药物的性质无关 E、药物进入脑组织需要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对所有的药物来说,脑是周边室 17、为方便起见,隔室模型中常把机体划分成由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单元构成的体 系这些小单元称为 A、功能体 B、组织 C、器官 D、房室 E、细胞器 18、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 A、隔室模型 B、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 C、统计矩模型 D、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E、药动-药效链式模型 19、用数学模拟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速度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称 为 A、药物动力学模型 B、隔室模型 C、统计矩模型 D、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E、药动-药效链式模型 20、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 A、给药剂量 B、血药浓度 C、尿药浓度 D、唾液中药物浓度 E、粪便中药物浓度 21、关于药物动力学的概念错误的叙述是 A、药物动力学是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B、药物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 变化 C、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要达到定量的目标还需很长的路要走 D、药物动力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E、药物动力学在探讨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有重要作用 22、可认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Cmax 范围是 A、70110 B、80125 C、90130 D、75%133% E、85143 23、可认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AUC 范围是 A、70110 B、80125 C、90130 D、75115 E、85125 24、关于生物利用度试验设计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 B、参比制剂应首选国内外已上市的相同剂型的市场主导制剂 C、受试者男女皆可,年龄在 1840 周岁 D、服药剂量应与临床用药一致 E、受试者禁食过夜,次日早晨空腹服用受试制剂或标准参比制剂 25、生物利用度试验中如果不知道药物的半衰期,采样应持续到血药浓度为 Cmax 的 A、1315 B、1517 C、1719 D、110120 E、120130 26、生物利用度试验中两个试验周期之间不应少于药物 A、1 个半衰期 B、2 个半衰期 C、5 个半衰期 D、7 个半衰期 E、10 个半衰期 27、生物利用度试验中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 A、12 个半衰期 B、23 个半衰期 C、35 个半衰期 D、57 个半衰期 E、710 个半衰期 28、生物利用度试验中受试者例数为 A、68 B、812 C、1216 D、1824 E、2430 29、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中两个最重要的常数是 A、K,k B、Km,V C、K,V D、K,Cl E、Km,Vm 30、静脉注射某药,Xo=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 15gml,其表观分布容积 V 为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31、静脉滴注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99所需半衰期的个数为 A、8 B、6.64 C、5 D、3.32 E、1 32、关于单室静脉滴注给药的错误表述是 A、k0 是零级滴注速度 B、稳态血药浓度 Css 与 k0成正比 C、稳态时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恒定不变 D、欲滴注达稳态浓度的 99,需滴注 3.32 个半衰期 E、静脉滴注前同时静注一个 k0/k 南的负荷剂量,可使血药浓度一开始就达稳态 33、关于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的错误表述是 A、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为:年龄一般为 1840 岁,体重为标准体重4的健康自愿受试 者 B、在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时应首先选择国内外已上市相同剂型的市场 主导制剂为标准参比制剂 C、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两个试验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药物的 10 个半 衰期 D、整个采样期时间至少应为 35 个半衰期或采样持续到血药浓度为 Cmax 的 l10120 E、服药剂量一般应与临床用药一致,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最好为等剂量 二、配伍选择题二、配伍选择题 1、 、达稳态血药浓度的分数 A、 B、 C、 D、 E、 、稳态血药浓度 A、 B、 C、 D、 E、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A、 B、 C、 D、 E、 、尿药排泄总量 A、 B、 C、 D、 E、 2、 、平均滞留时间 A、 B、 C、 D、 E、 、Wagner-Nelson 法计算公式 A、 B、 C、 D、 E、 、绝对生物利用度 A、 B、 C、 D、 E、 、相对生物利用度 A、 B、 C、 D、 E、 3、 、n 次给药后的多剂量函数 A、 B、 C、 D、 E、 、达稳态时的多剂量函数 A、 B、 C、 D、 E、 、单室模型 n 次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A、 B、 C、 D、 E、 、单室模型 n 次血管外给药后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A、 B、 C、 D、 E、 4、 、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联合给药后,体内药量经时过程方程式 A、 B、 C、 D、 E、 、为使静脉滴注的血药浓度立即达到稳态浓度所需静脉注射的负荷剂量 A、 B、 C、 D、 E、 、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 A、 B、 C、 D、 E、 、二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中央室药量与时间的关系 A、 B、 C、 D、 E、 5、 、波动度 A、 B、 C、 D、 E、 、多剂量函数 A、 B、 C、 D、 E、 、达峰时间 A、 B、 C、 D、 E、 6、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尿药排泄亏量法公式 A、 B、 C、 D、 E、 、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A、 B、 C、 D、 E、 、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A、 B、 C、 D、 E、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尿药排泄速度法公式 A、 B、 C、 D、 E、 7、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 A、 B、 C、 D、 E、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 A、 B、 C、 D、 E、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 A、 B、 C、 D、 E、 、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 A、 B、 C、 D、 E、 8、 、表示弱酸性药物在一定 pH 条件下分子型与离子型的比例 A、 B、 C、 D、 E、 、用于判断线性药物动力学隔室模型 A、 B、 C、 D、 E、 、用于描述药物从固体制剂中的溶出速度 A、 B、 C、 D、 E、 、用于栓剂基质重量的计算 A、 B、 C、 D、 E、 9、A.t1/236h 、短半衰期药物 A、 B、 C、 D、 E、 、长半衰期药物 A、 B、 C、 D、 E、 10、A.药物动力学模型 B.隔室模型理论 C.单室模型 D.二室模型 E.多室模型 、 A、 B、 C、 D、 E、 、药物进入体循环后迅速地分布于可以达到的各个组织、器官和体液中,此模型称为 A、 B、 C、 D、 E、 11、A.残数法 B.速度法 C.统计矩法 D.Wagner-Nelson 法 E.AIC 法 、可同时求算 k 和 ke A、 B、 C、 D、 E、 、用于计算 MRT A、 B、 C、 D、 E、 12、A.MRT B.VRT C.MAT D.AUMC E.AUC 、零阶矩 A、 B、 C、 D、 E、 、一阶矩 A、 B、 C、 D、 E、 、平均吸收时间 A、 B、 C、 D、 E、 13、A.Cl=kV B.t1/2=0.693k C.GFR D.V=X0C0 E.AUC=FX0Vk 、生物半衰期 A、 B、 C、 D、 E、 、曲线下的面积 A、 B、 C、 D、 E、 、表观分布容积 A、 B、 C、 D、 E、 、清除率 A、 B、 C、 D、 E、 14、A.肠肝循环 B.生物利用度 C.生物半衰期 D.表观分布容积 E.单室模型药物 、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的药物 A、 B、 C、 D、 E、 、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新吸收的现象 A、 B、 C、 D、 E、 、服用药物后,主药到达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 A、 B、 C、 D、 E、 、体内药量 X 与血药浓度 C 的比值 A、 B、 C、 D、 E、 三、多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 1、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有 A、残差平方和判断法 B、拟合度法 C、AIC 判断法 D、F 检验 E、亏量法 2、缓释、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试验方案设计叙述正确的有 A、须进行单剂量、双周期交叉试验 B、无须进行单剂量、双周期交叉试验 C、须进行多剂量、双周期稳态研究 D、无须进行多剂量、双周期稳态研究 E、至少要测量连续 3 天的谷浓度 3、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 A、F B、V C、tmax D、Cl E、Cmax 4、有关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A、是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B、完整表述一个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需 AUC,tmax 两个参数 C、生物利用度的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 D、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制剂应做生物利用度测定 E、与给药剂量和途径无关 5、关于生物利用度测定中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A、首选色谱法 B、检测限至少能检测出 35 个半衰期样品中的浓度 C、特异性要求能测定出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总含量即可 D、绝对回收率要求在 90110之间 E、标准曲线应覆盖高浓度范围,低浓度范围可以外推 6、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中参数与剂量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A、一般情况下,t1/2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B、k 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C、AUC 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D、AUC 与给药剂量的平方成正比 E、Cl 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7、关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都可能有非线性过程存在 B、非线性的原因在于药物的体内过程有载体的参与 C、非线性过程可以用 MichaelisMenten 方程来表示 D、血药浓度随剂量的改变成比例地变化 E、AUC 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8、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无关的参数有 A、Xu B、ka C、t1/2 D、Cmax E、tmax 9、生物利用度试验中,采样点的分布应为 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峰前部至少取 4 个点 B、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峰前部至少取 6 个点 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峰后部至少取 6 个和 6 个以上的点 D、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峰后部至少取 8 个和 8 个以上的点 E、总点数不少于 12 个点 10、生物利用度试验中,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应包括 A、吸收相 B、平衡相 C、代谢相 D、排泄相 E、消除相 11、用“亏量法”从尿药资料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时应注意 A、至少有一部分药物经肾排泄而消除 B、时间 t 应带入中间时间 t0 C、所需时间比“速度法”短 D、所需时间比“速度法”长 E、必须收集全部尿量(最好 7 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 12、静脉滴注稳态血药浓度与下列何因素有关 A、ka B、k C、V D、Xu E、k0 13、静脉滴注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速度与下列何因素有关 A、ka B、k C、Cl D、t1/2 E、k0 14、利用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的尿药数据可以求得如下参数 A、ka B、k C、ke D、k E、k0 15、血药浓度经时过程方程式:C=C0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