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文言文问答题_第1页
第六册文言文问答题_第2页
第六册文言文问答题_第3页
第六册文言文问答题_第4页
第六册文言文问答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册文言文问答题第六册文言文问答题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1.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 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 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 刿: 鲁庄公: 3.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 4.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答: 5.从选文第二段中,你发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军事才能? 答: 6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_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1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 下联: 2 2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3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 分) 答: 。 4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 品质? 答: 。 5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 。 6 “王曰善。 ”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答: 。 7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 8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他是如何讽谏的? 答: 3 。 9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答: 。 10.分析齐王和邹忌的人物形象。 答: 。 11.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但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 答: 。 12.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 答: 。 13.齐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 答: 。 1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答: 。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1.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4 A.“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了鼠目寸光。 B.本文采用神话结尾,主要是宣传轮回报应的迷信思想。 C.写智叟的“笑”,写除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而写愚公“长息“,则写出了 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 本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 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 3.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 分) 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答: 。 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5 诗经诗经两首两首 1.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 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 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 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周南。 4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5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 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 6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 7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 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答: 6 。 8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答: 。 9关雎采用了 的艺术手法,诗中大量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表达 诗人细腻的感情 10关雎中以欢快鸣叫的小鸟起兴,表明一个男青年已经看准了一个追求目标的诗句 是 。表示男子追求所爱的姑娘没有如 愿及内心焦虑的句子是 。 11关雎一诗中一会儿说伊人在“水中央”,一会儿说在 “水中央”、“水中沚”, 你对这一点怎样理解? 答: 。 12 这是一首写情诗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 。 公输公输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 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7 B. 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 个方面批驳了公输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 公输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 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 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 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2(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 的心态和精神? 答: 。 (2)公输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 的成语。 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3墨子劝服公输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 在哪里? 答: 。 4.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的是锋利巧妙的言辞?(4 分) 答: 。 5子墨子诱使公输公输盘说出“ ”之后,从“智”、 、“忠”、 、“知类”五个方面,劝阻公输公输盘攻宋,体现了 他的 的思想。 6本文与战争话题有关,联系现实,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 答: 。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1.归纳本文段意: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用原文回答: 8 答: 。 (2)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 3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答: 。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用原文回答: 答: 。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答: 。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答: 。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答: 。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答: 。 9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 10人的本心是什么? 。 11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答: 。 12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你想到 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改进其事迹。 答: 。 13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 21 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答: 。 14本文主题:论述人应当怎样对待“所欲“ 。 15“不为苟得“的原因: 。 16“有所不辟“的原因: 。 17“有甚于生者“与“有甚于死者“分别指的是什么? 。 18如果“所欲“没有超过“生“会怎样? 答: 。 19凡“所恶“没有超过“死“会怎样? 答: 。 20“凡可以求生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避患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 不用。“的原因是什么? 9 答: 。 21孟子认为在舍生取义这一点上人们的态度怎样? 答: 。 22保持本心和丧失本心指: 。 23结合实例谈谈你对“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理解。 答: 。 2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孟子孟子两章两章 1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 、 “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2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 、 “法治”的思想。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 )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 B、必有/得天时/者矣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D、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 4对“天时” “地利” “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 子回答) (2 分) 5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0 6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 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 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7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 。 (用原文回答) 8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 答: 。 9文中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 10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1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2 分)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12 “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2 分) 答: 。 13 天时不如地利一文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 庄子庄子故事两则故事两则 1 庄子坚持主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 。 2 在这场辩论中,究竟谁是胜利者? 答: 。 3 第一则,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 表达效果? 答: 。 4.庄子故事两则节选自 庄子是 及其后 学的著作集、为 家经典之一,庄子即 , 国时期宋国蒙 11 人, 家。 5. 于 发于南海( ) 于是鸱得腐鼠( ) 固 子固非鱼也(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6. 庄子见了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施,用讲故事的方法奚落他,这与直言痛斥惠子表达 效 果有什么不同? 答: 。 7.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 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答: 8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答: 。9我国古诗文意蕴丰富,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请举一例,并简要说明其 中蕴含的哲理。 名句: _ 哲理: _ 文言文问答题参考答案文言文问答题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 12 1.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2.曹刿:具有爱国思想, 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如用课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3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4答案:表现曹刿 “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5战略 上深谋远虑,作战时善于把握有利时机,战争结束后小心谨慎,不骄不躁。 6语 言描写 议论 邹忌讽齐王纳谏 1 如: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又如:臣民面刺齐王受上赏 2B 3. 人贵有自知之 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4围绕“有自知之 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 考,能正视自己。5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 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6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 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7人 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 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 “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8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 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 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9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 来朝见齐王。 10.邹忌:是一个头脑冷静,善辩,善于分析,善于观察,善 于思考的一个人,能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引出大道理,另外他是一个爱国的人, 意识到齐王受蒙蔽,国家将跟着不好,所以必须进谏,而且邹忌有智慧,讲进 谏的技巧 齐王:虚心,能听从下属的意见,有自知之明. 11.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 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 情”)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地位低 微的妾的畏怯心理。客人的答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轻,表现出 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12.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 13 有错就改的国君。 13.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14.说明齐国的政治 日益清明。 愚公移山 1A 2. 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题。在当 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 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共 3 分,分三个得分点。 (1)意思上的相同点,1 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 置疑)。 (2)情感上的不同点,2 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 1 分。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 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 不给分。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 分)。 4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诗经诗经两首两首 1(1)诗经 305 风 雅 颂 (2) 赋 比 兴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C3B 4 参考答案 略 5 参考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 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 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6 参考答案 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 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 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 ,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 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 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 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7 参考答案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 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 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 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 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 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 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14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铺垫,渲染了气氛。) 8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 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 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 的艺术境界。 9兴 重章叠句 1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11写伊人所在地方,不断变换词语,就把 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和心理形象地描绘出来,大大地拓宽了诗的意境。 12 不 一定是。因为诗中是男是女并未写明,所以,我们只能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 不一定要拘泥于恋人。当然,把它当做爱情诗也未尝不可。 公输 1.C(公输公输盘并没有“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2(1)闻、起、行、至、见。 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2)班门弄斧 墨守成规 3采取迂回战术。先不直接说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发对方亮明观 点,然后反驳。 4. 不是,除此以外,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 由于有了足够的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5.吾 义固不杀人 仁 强 非攻(反对战争) 6.让战争从地球上走开。远离战争,让和平的 阳光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珍爱生命,反对战争。用正义战争罅非正义战争。 鱼我所欲也 1.第一部分: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部分: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 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 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2.(1)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2)舍生取义、嗟来之 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6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9丧失道义。10舍生取义 11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 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提出“舍生取义”的道理。12观点:舍生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 15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如: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13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 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14 舍生取义 15所欲有甚于 生者。 16 所恶有甚于死者。17 义与不义。 18 凡可以求生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 19 凡可以避患的手段都可以使 用,但是有人不用。 20 因为他们“所欲的“所恶的“是“有甚于生者的义“和“有甚于死者的不义“。“所欲“的“义“ 与“所不欲“的“不义“。2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2 舍生取义和见利忘义。 23答案略 24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两章 1C 2D 3C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D 6 C 7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8能联系现实,言之有理,文从句顺即可。 9 天时不 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0D 11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