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城市中心(城雕)城市设计_第1页
宁海县城市中心(城雕)城市设计_第2页
宁海县城市中心(城雕)城市设计_第3页
宁海县城市中心(城雕)城市设计_第4页
宁海县城市中心(城雕)城市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海县城市节点(城雕)设计方案 说明书 1背景概况 1 11 1 地理区位地理区位 本城市节点位于为人民路与兴宁路节点(简称城雕节点):包括 如意村、交通巡警大队用地,以及农业银行、南门村、北山村等零星 用地,用地约 4 公顷,为五路交叉形成中心城雕的交通形式。 本城市节点处于宁海县城老城区中心,是城市主要道路(中山路、 人民路与兴宁路)交汇的主节点,属旧城改造的重点地区,是老城区 向东沿人民路及沿中山路形成的公建片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南 区东西交通与视廊的交汇点,因此,在老城区的配套功能和城市空间 布局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1 12 2 现状条件及功能定位现状条件及功能定位 121 城雕节点处于旧城改造的中心区域,用地较小且不完整, 现状与周边用地、建筑关系较为复杂:西南侧为新建的银海嘉园高层 住宅,南北两侧基本上是处于旧城改造阶段的低层住宅,西北侧紧贴 用地红线是宁海县邮政总局的多层公建和邮电大楼。 122 功能定位:主要为商住用地,是新城市住宅开发和建设 的先行地段,并要求满足城市功能的配套要求,保证东西向公建片的 连续性及城市景观的完整性。 13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131 宁海县总体规划(20022020) 132 由甲方提供的宁海县城市节点设计任务书。 133 由甲方提供的实测地形图 134 由甲方提供的银海嘉园方案。 135 宁海城市建设与开发等其它相关资料。 136 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37 其它相关的国家规范与规定 2规划指导思想及构思 21 规划指导思想规划指导思想 211 综合地块区位条件和用地条件,确定用地的功能定位及 空间景观布局。 212 充分考虑周边相邻用地及己建成用地条件的制约影响因 素,结合城市景观,对地块道路交通、功能分区及空间形态进行整合, 并完善配套。 213 结合宁海县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现行开发模式的实际情 况,综合考虑各方面要求,节约用地,增强实施可操作性。 22 规划构思讨论规划构思讨论 基于该地块交通复杂,定位规模不十分明确的前提,为使方案具 有较高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城雕节点设计定位过程通过了三 个阶段的构思探讨。 221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交通结构与总体功能形态讨论交通结构与总体功能形态讨论 2211 方案一方案一 由于三块用地不完整、周边道路的多向性等因素,设计中各建筑 形态以自由方式组合,考虑各种人工构筑物如道路、建筑物等对周围 的顺应,使其成为城市环境中有机的组成部分。 功能组织: 东北侧地块较为完整,为该节点主要地块,设计将商业空间引 入地块内部,形成商业内街,使商业功能与城市交通相对分离,同时 增加商业的对外接触面,同时沿商业内街布置音乐广场、二层屋顶花 园及水景内庭院等空间要素,丰富了商业空间,提升了商业品质。北 侧安排了三幢点式高层和部分多层住宅,使功能组成更为完善。 南侧地块考虑与中山路及人民路夹角的三角地的联系,延东侧 设置一处开放性圆形广场并由人行天桥与三角地连接,低层设置商业 与圆形广场相连,使地块连成一体。 西侧地块用地狭窄,并与保留建筑(通信大楼)紧邻,设计了 一幢五层综合楼,与通信大楼的园弧相呼应,并考虑通信大楼立面改 造,与新建筑统一。 考虑旧城区改造现状,建筑层数控制在多层,建筑密度较高,空间 特点以围合为主。 交通组织: 三个地块均考虑机动车道内部联通,保证消防车道、内部车流、 人流、物流的畅通,地面留有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并考虑留有地下车 库的出入口位置及空间。 绿化景观组织: 绿化布局考虑立面层次的变化,形成高、中、低错落的绿化景观。 在配合城市行道树的同时,引入水景、植草硬地及垂直绿化等内容丰 富绿地景观。 2212 方案二方案二 交通分析: 1道路交叉口为五叉路口,且道路中心点不交叉。 2道路交通组织复杂,行人通过路口相对困难。 3道路交叉口四望景观较好,但缺乏驻足观赏点。 4道路中心转盘不能适应大交通量(1500 辆/小时)的需要。 功能分析: 地块位于宁海县城商业中心带的西端,现状主要以小型商业、宾 馆、银行、办公及住宅为主。 景观分析: 道路以山为对景,抬头见绿,景观嘉美,以现状转盘处观赏尤佳, 可惜受车辆交通干扰严重。 形态分析: 由于受道路方向影响,现状空间组织凌乱,尤其西端道路交叉口 建筑更为散乱。 构思: 重新设计道路交叉口,简化交通组织,营造街头小广场和城景观 赏点,并以此组织城市功能。 交通组织: 1通过道路线形改变,由五叉路口改为基本正交四叉路口,简化 交通。 2通过道路线形改变,将道路中心转盘转变为街头小广场,充分 体现人的主导地位。 3通过城市道路研究,规划建议中山路可以改为商业步行街。 功能组织: 1北侧地块结合街头广场,沿街布置超市及商业内街,北侧布置 小高层住宅,临兴宁路布置高层宾馆。 2南侧地块沿街布置为底商上部办公楼,内部布置为住宅楼。 3西侧地块结合保留电讯楼,布置为商务办公楼。 景观组织: 通过街头小广场的设置,构建城景观赏点,并且营造人文氛围, 提高地块价值。 形态组织: 通过道路线形变化,有利城市空间组织。西侧建筑宜低,有利将 山景引入城市空间,南北地块通过建筑高低结合,营造丰富城市空间 形态。 2213 方案三方案三 规划原则 基于城市复杂地形及轴线对位关系的城市建筑 整合现有交通体系,组织立体人行 适应宁海城市发展模式的适度住宅、商业混合开发 营建适度超前的城市建筑,形成宁海独特的城市文化 设计构思 用地分析 中山路与人民路节点为 5 条城市道路交汇口,由三块不规则用地 组成,周边新旧建筑功能形态较为复杂,交通干扰较大。 功能构成及形态组织 由于三块用地不完整、周边道路的多向性等因素,设计中将北侧 与南侧以天桥连接,并与规划中的三角形商业用地联系起来,形成完 整的商业步行体系。 北侧地块较为完整,为该节点主要地块,考虑到城市发展,设置 适度超前大型商业建筑及休闲娱乐建筑,以提高城市建筑景观,避免 千篇一律的住宅底商城市形象。 南侧地块考虑与中山路及人民路夹角的三角地的联系,由人行天 桥与三角地连接,沿天桥设置商业步行街。延兴宁路安排点式高层。 西侧地块用地狭窄,并与保留建筑(通信大楼)紧邻,设计了一 幢五层电信楼,建筑考虑适当的发展,采用异型构图,营建特有的宁 海文化。 交通流线 三个地块均考虑机动车道内部联通,保证消防车道、内部车流、 人流、物流的畅通,地面留有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并考虑留有地下车 库的出入口位置及空间。 绿地系统 绿化布局考虑立面层次的变化,形成高、中、低错落的绿化景观。 在配合城市行道树的同时,引入水景、植草硬地及垂直绿化等内容丰 富绿地景观。 2214 结论结论 交通交通 现状复杂限制较多,从城市总体看交通减为十字路口不现 实,道路沿用原交通方式。 功能功能 对西侧小地块(A 块)多层公建的布置基本认可,B、C 地块明确以高层住宅与底层商场结合为主,在各方面条件可能的前提 下,提高容积率。 222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功能形态与操作现实性讨论功能形态与操作现实性讨论 基于第一阶段的方案讨论成果,本阶段在对功能与组合形式达成 共识的 A 地块进行优化,C 地块进行分期考虑,针对 B 地块的单体组 合形式、现状保留强度和城市景观形态为主要方向进行重点讨论深化, 同样形成四个方案。四方案均 A 地块处理相同,C 地块根据现状情况 和拆迁条件分为南北两期,B 地块根据拆迁强度选择了多种组合模式。 2221 方案一方案一 B 地块内考虑全拆迁,由 5 幢点式高层围合,由 2 幢 22 层住宅形 成主楼,3 幢 18 层住宅形成辅楼,正南向错落布置,容积率 3.2。 地块编号用地性质 用地 面积(m) 总建筑 面积(m) 容积率 建筑 密度(%) 建筑 层数(层) 绿地 率(%) A-01C443355251.2531640 B-01B-01R2R2220302203071500715003.243.24444422223030 C-01R213850362482.637.51828 2222 方案二方案二 B 地块由 2 幢塔楼与一幢转角板楼组成高层片,呈南偏西扇形展开, 中心绿地与北侧共享,容积率 3.0。 地块编号用地性质 用地 面积(m) 总建筑 面积(m) 容积率 建筑 密度(%) 建筑层数 (层) 绿地 率(%) A-01C443355251.2531640 B-01B-01R2R2220302203066500665003.03.0424222223232 C-01R213850362482.637.51828 2223 方案三方案三 B 地块内考虑保留东北角约 1200 平方米的保留用地,南侧布置 2 幢 22 层、15 层与 12 至 22 层退台板楼,内院采用围合式,容积率 2.8。 地块编号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m) 总建筑面积 (m) 容积率 建筑密度 (%) 建筑层数(层) 绿地率 (%) A-01C443355251.2531640 B-01B-01R2R2208802088058500585002.82.8454522222828 C-01R213850362482.637.51828 2224 方案四方案四 地块内考虑多层、小高层、高层多种组合,B 地块由南侧布置 4 幢 11 层、2 幢 24 层与 3 幢 6 层住宅组成,并沿街角留有相应的广场绿 地,商业用房适量布置。C 地块考虑保留北侧现状建筑,以三条、三点 布置的形式错落组合。 地块编号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m) 总建筑面积 (m) 容积率 建筑密度 (%) 建筑层数(层) 绿地率 (%) A-01C443355251.2531640 B-01B-01R2R2220302203053000530002.42.4484824242525 C-01C-01R2R2138501385030830308302.222.22383811112828 2225 结论结论 方案一视觉通透性较好,但高层过多,对北侧住宅空间影响较大, 且拆迁有难度; 方案二通过扇形组合,有聚有散,丰富了体形,但体量过大,同 时户型的通风、视线不佳。 方案三板式住宅使城市空间过于局促,并影响北侧视线,同时 15 层塔楼不经济; 方案四多层较多,容积率偏低,用地不经济,且建筑密度过大, 老建筑远期保留多,不利于城市形象的塑造。 223 第三阶段 根据前两阶段的分析讨论,在各方面条件允许 的前提下,提高容积率,功能、交通、形态进一步深入优化。 A 地块基本可行。 B 地块要求保留东北角现状,以方案一为基础,综合各方案优点进 行细化。 C 地块针对现状建筑较多、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设计中通过 近、远期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期规划。 3终选方案说明终选方案说明 本节点由于处于城市的五岔路口,分为 A、B、C 三个地块,三个 地块由于用地条件不同,其功能组织和建设开发方式均有所区别。由 于老城区土地价值较高,借鉴银海嘉园成功开发模式,本节点建设开 发模式以各地块开发条件确定建设开发模式,基本以高层住宅和底商 结合为主。 31 功能形态组织 311A 地块面积最小,同时与西北侧相邻宁海县邮政总局的多 层公建间距较近,因此在平面布置和高度安排上均受到限制,同时处 理好与南侧邮电大楼的关系,也是 A 地块定位的基础。因此,综合周 边建筑间距要求,规划中布置了一幢退台式的多层商务办公楼,形态 上与邮电大楼相呼应,并适当后退舒缓现状城市空间的局促,并建议 对邮电大楼进行立面改造。 312 B 地块现状较简单,同时用地完整,为提高老城区的土 地利用率,并保证与东侧的高层建筑形成景观上的连续,设计中以高 层住宅楼和商业公建为主,在布局上考虑到北侧住宅的日照要求及城 市立面的效果,形成四幢点式高层与三层裙房组合的高层组团。 沿街公建均要求底层至局部二层架空,进深净尺寸不小于 3 米, 形成外门廊,为城市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并提供部分非机动车停放 场地。 城市景观上通过高层体量上的差异形成空间的错落和变化,三层 裙房的整体退台大曲面处理,与高层主楼形成对比,并强化了视觉连 续性,体现了城市中心应有的尺度。 313 C 地块中现状较复杂,用地属性及建筑质量差距较大, 因此,在设计上结合宁波地区的住宅建筑设计现范,通过对现状建筑质 量的评价分析,采取高层住宅分期建设的方式,使近远期结合,逐步 实施,增强方案的合理性。C 地块南侧的企业用地和建筑质量较差的区 域,先形成两个点式和两个条式高屋,远期沿北侧形成一点一条高层, 使总体布局上有良好的空间性,并满足不同实施阶段的日照要求。 32 交通组织交通组织: 三个地块均考虑机动车道内部联通,保证消防车道、内部车流、 人流、物流的畅通,地面留有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并考虑留有地下车 库的出入口位置及空间。 其中 B 地块为近期开发用地,由于容积率高,用地紧张,在现有 地面车位及底层停车位 30 个外,中心绿地下考虑为地下集中停车库, 根据用地面积可保证 200 个车位。 33 绿化景观组织:绿化景观组织: 绿化布局考虑立面层次的变化,形成高、中、低错落的绿化景观。 在配合城市行道树的同时,引入水景、植草硬地及垂直绿化等内容丰 富绿地景观。 3 34 4 建筑风格与色彩建筑风格与色彩: 考虑到现状环境中建筑质量差异较大、风格与色彩复杂不统一,完 全取至现状环境有难度,同时,本设计所涉及的建筑及组群无论从地 位与体量上均处主导地位,因此,建筑风格与色彩的设定应在适当尊 重周围环境的基本色调上,突出主体。 结合高层建筑的个性,建筑风格与色彩强调现代感:在低层近人 尺度的处理以钢、铝板和玻璃强化公建的通透外向性,体现精致细腻 的场景效果;考虑到多条主要道路良好的山体对景,建筑高层部分在 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顶部作适当处理,建筑色彩以暖灰色为主基 调,其间穿插浅色或白色块面和线条,并与裙房的冷灰色取得一定的 弱反差,同时构想的街景小品与广告的跳跃色进行点缀、活跃,对于 不同环境、不同参照物及不同区域的建筑取得互补、和谐与丰富。 4.4.用地控制指标用地控制指标 本规划所涉及的建筑后退城市道路红线距离、住宅日照间距、建筑 防火间距均基本按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设定。 41 后退城市道路红线距离 人民路:多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 5 米,高层建筑后退道 红线距离不小于 12 米。 中山路:多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 5 米,高层建筑后退道 红线距离不小于 12 米。 兴宁路:多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 5 米,11 层以下(含 11 层)高层建筑后退道红线距离不小于 7 米,11 层以上高层建筑后退 道红线距离不小于 10 米。 兴宁路与中山路转角:多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 12 米, 高层建筑后退道红线距离不小于 22 米。 42 住宅日照间距 本规划处于旧城改造地段,日照间距按 1.0 计,建筑方位偏西大于 15 度可按 0.95 折减系数换算。 高层与多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