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脉相承 静水流深_第1页
艺脉相承 静水流深_第2页
艺脉相承 静水流深_第3页
艺脉相承 静水流深_第4页
艺脉相承 静水流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脉相承 静水流深 导语导语 国内艺术界向来不乏“艺术伉俪”携手创作,亦有不少“艺二代”“艺三代” 在古今画坛大放异彩,那么就让我们一同来盘点下出身于“艺术世家”的名家们。 当代篇当代篇 (策划/撰稿 佟季阳) 艾青 艾轩 艾未未-中西方艺术碰撞下的艺术火花 众所周知艾青是我国著名的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以大堰河 我的保姆等诗作成名,他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 得深沉”广为流传。 在艾青青年时期有过一段在巴黎学习绘画的经历,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 代派诗歌,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回国后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 艺活动,亦创作大量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就包含其中。 虽然艾青在诗作方面的成就大于艺术,不过他的两个儿子却是深得其文艺细胞的遗传 优势,在当今艺术界赫赫有名,一个是国内写实画派的先锋人物艾轩,另一个是游走在 当代艺术前沿的艾未未,这响当当的父子三人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肖峰 宋韧 肖鲁 肖戈-保守与前卫的聚集 肖峰和宋韧这对艺术伉俪是我国颇具影响力的老一代艺术家和教育家,他们携手走过 的每一个春秋都鉴证了我国革命史和艺术史的改革变迁的过程,他们的作品透露着时代 的气息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他们的两个女儿至今活跃在艺术领域,肖鲁作为当代艺术领域里个性鲜明的女艺术 家,以其大胆前卫的行为艺术表演,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标杆性人物。自幼学画 的肖戈虽未继续艺术绘画创作,却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及策划、媒体行业做出一定成绩。 这一家四口虽艺术风格迥异,相互背离,却真正做到了传统与前卫的矛盾集合,将艺术 与生活相融合。 近现代篇近现代篇 (策划/撰稿 吕雪松) 徐悲鸿 徐庆平-艺术像镜子,观照笔墨与时代同行 说徐悲鸿是中国最伟大的现代艺术家之一绝不过分。徐悲鸿不仅是中国现代画家、艺 术巨匠,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曾先后赴日本和法国学习美术,并在法国 的八年苦学中,观摩研习了大量西方艺术作品。 由于受教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学院派艺术,徐悲鸿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 也吸收了西画的技法,兼容并蓄的融合了中西方艺术之所长,他主张并实践了对传统中 国画进行改良,从而开启了中国现代艺术创作的新篇章。然而在那个战火弥漫的社会变 革时期,徐悲鸿常常在作品中寄予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和对家国的责任与热爱。在诸多 的绘画题材中,徐悲鸿对画马情有独钟,他笔下的马形神意兼备,无一不精神抖擞。事 实上,他所画的不仅是一匹马,也是这个民族,融入了他全部的激情。 1953 年徐悲鸿先生辞世,他的儿子徐庆平继承了父业,并在绘画与美术教育中均取 得了不小成就。 与父亲一样,徐庆平也喜爱画马,但与徐悲鸿笔下孤独的、悲愤的战马和野马形象 不同的是,徐庆平的马常常是群马,画面多有一派安静祥和的气象。岁月流逝,但艺术 总是不朽,通过这对父子的画笔,我们仿佛可以看到绘画艺术在数十年的社会变迁中怎 样传承至今天。 潘天寿 潘公凯-文人气息浓厚的变革者 潘天寿、潘公凯父子可谓是现当代美术教育界的杰出代表。潘天寿先生是中国现代美 术大师、美术教育家,曾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一职。他的儿子潘公凯不仅是当代著名 画家,也是美术教育家、艺术批评家,历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这 对无论是在绘画界还是美术教育界都赫赫有名的父子,对中国画创作的探索和中国美术 教育的变革与发展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潘天寿先生诗书画印样样精通,尤擅写意花鸟与山水画,他的绘画中有广博的自然之 美和极高的审美哲思,构图独特,下笔强劲而有气势。他的作品多强调文人笔下的平淡之 意,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意境。潘公凯自称其成就与自幼受到父亲 的教育密切相关,潘天寿先生对国学与传统文学的倡导直接影响了潘公凯,也为他日后从 事的美术教育与艺术批评打下了坚实的思想与理论根基。而他的绘画创作也秉承了父亲接 续传统的理念,同时加入了西方现代艺术带有的抽象意味,完善了新写意水墨的文化概念 与结构,继父亲潘天寿先生之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弘扬者。 李可染 李小可-变革的力量在于归回现实 提到现代艺术大师李可染,总也绕不开他对于传统山水画的变革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上产生的重要影响。李可染先生学贯中西,他在绘画中借鉴了西方素描与油画的技法, 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与自然之境,同时坚持了东方的审美特征,从而更加丰富了 中国画笔墨的表现。 李可染先生曾经为变革中国画刻了两方印章,分别为“可贵者胆”和“所要者魂”。 “胆”是敢于突破传统条框的束缚,“魂”则是他所强调的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 这种意境是李可染先生笔下意象的凝聚,也是他绘画创作的灵魂。 李可染先生对艺术创作的看法和实践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儿子李小可,他曾 多次随父亲外出写生,在对绘画的探索中同样坚持把传统与自然、生活连接起来,寻求 新的水墨表现形式。与父亲一样,李小可也注重对象个性的特色表现,以开放的态度在 中国画的笔墨探索上保留继承并寻求创新,丰富了东方笔墨的个性与意境。 古代篇古代篇 (策划/撰稿 滕黎) 王羲之 王献之 王珣-王氏家族,显赫一时 “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这是乾隆皇帝在书房里挂的对联,仿佛他站在几千年历 史长河边悠思追古,澎湃的激流惹得豪情满屋。而能令他深以为稀世珍宝的有三帖,并 专门为此设“三希堂”。此三帖均出自同一个家族的手笔,分别是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王氏以能书见称于世,家学渊源,在当时可谓显赫一时。其中王羲之的成就最高, 经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后,书圣之名更是经久不衰。他的兰亭序也成为了书史中的 经典之作,那份魏晋风雅或许我们只能从兰亭里的流觞曲水中追忆几分。 而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在宋、齐年间的名声,曾一度高出其父。梁武帝萧衍也赞 言:“王献之之书,绝众超美,无人可拟。”难能可贵的是王献之并不为父亲之名所累, 而能自成一家,独树旗帜,终于与其父齐名,时称“二王”。王珣是王羲之的丛侄,他 不但文词书法称绝,并且有高尚的品德,尤为可贵。正当我们叹息因年代久远,只能从 后代的临写本来感受“二王”的书风时,幸运的是,王珣的伯远帖是“三希”中唯 一的晋人真迹! 王时敏 王原祁-祖孙二人,统领清初四王的半壁江山 当封建时期走到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的艺术也在挣扎的闪耀着最后的辉煌。受到皇室 扶植的“四王”画派,成为了画坛的正统派,他们以摹古为主旨,自然深得笔墨情趣, 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着整个清代。他们就是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四王”都出生在明代,成长在清代,画风承前启后;都是江苏人,所见所感以及 性情的流露也难免相近;都崇尚明末董其昌,追元四家之韵。但是深入了解后,会发现 他们的作品都在静默的述说着个性的不同。其中王时敏与王原祁是祖孙俩,年龄相差整 整五十岁,却共同坐镇四王的半壁江山,与另两位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长者的王 时敏,执掌着“四王”的首席,他的家世显赫,富于收藏。他从浩瀚的古书画中汲取了 太多的营养,而忘了最动人的感受来自于造化自然,但是他深厚的积淀亦形成了苍老而 又清润的艺术特色,并开创了“娄东派”。 王原祁在四王中年纪最小,创新的思想已有萌动。在笔墨韵味与设色方面下过许多 功夫,笔端有“金刚杵”之称,颇具特色。因而,张庚也在国朝画征录中称赞他的 画:“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