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检测流程_第1页
职业卫生检测流程_第2页
职业卫生检测流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卫生检测规程及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检测规程及职业卫生检测流程及注意要点检测流程及注意要点 检测方案的采样方案的编制 根据下厂采样通知单及调查写实报告中有毒有害因素 的种类、采样点数工人工作方式、工人接触时间等制定职业卫生采样方案 , 职业卫生 采样方案的内容包括:规定各采样点的采样编号范围,保证样品编号的唯一标识性;统计 空气采样仪器、空气收集器的种类和数量;工人工作方式,采样方式,及采样具体安排等相 关事宜。 1 签订职业卫生检测合同 2 现场调查 2.1 内容 工艺流程、设备、确定有毒有害因素及产生有毒有害因素的主要设备、工人工作 方式、工人接触时间、确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2.2 编写下厂采样通知单及调查写实报告 。 3 检测方案的采样方案的编制 根据下厂采样通知单及调查写实报告中有毒有害因 素的种类、采样点数工人工作方式、工人接触时间等制定职业卫生采样方案 , 职业卫 生采样方案的内容包括:规定各采样点的采样编号范围,保证样品编号的唯一标识性;统 计空气采样仪器、空气收集器的种类和数量;工人工作方式,采样方式,及采样具体安排等 相关事宜。 4 采样前的准备根据职业卫生采样方案作采样前的准备工作,各项工作应按规定认真 做好记录。 4.1 空气采样器的准备 4.1.1 所有的空气采样器都要做一般性检查:是否需要更换电池或者充电,工作是否正常。 4.1.2 大气采样器的准备所有操作步骤必须连接相应的收集器,如为吸收管采样,还应在大 气采样器和吸收瓶问连接缓冲瓶。 4.1.2.1 气密性检查; 4.1.2.2 流量校正 流量选择应根据国标方法对毒物采集流量的要求和现场初步调查的情况 确定。 4.1.2.3 时间校正; 4.1.2.4 固定流量旋钮; 4.1.3 粉尘采样器的准备 所有操作步骤必须连接粉尘滤膜。 4.1.3.1 气密性检查; 4.1.3.2 时间校正; 4.1.3.3 固定流量旋钮,流量选择应根据国际方法对毒物采集流量的要求和现场初步调查的 情况确定; 4.1.3.4 噪声测定仪的准备。 4.1.3.5 噪声仪的校正。 4.1.4 个体采样器的准备所有操作步骤必须连接相应的收集器。 4.1.4.1 气密性检查; 4.1.4.2 流量校正:流量选择应根据国际方法对毒物采集流量的要求和现场初步调查的情况 确定; 4.1.4.3 时间校正; 4.1.4.4 固定流量旋钮。 4.1.5 CO 检测仪、CO。检测仪、场强仪的准备;CO、CO 场强仪应调节零点。 4.1.6 微波测漏仪、温湿度仪、气压计、风速计、WBGT 指数仪等仪器的准备; 4.2 空气收集器的准备 4.2.1 测尘滤膜带入现场前需称重。 4.2.2 活性碳管(硅胶管、聚氨酯泡沫管等) 数量准备应考虑空白样品,需确定解吸效率。 4.2.3 吸收管数量准备应考虑空白样品,根据所测毒物,选择合适的吸收管,填充吸收液, 大小气泡吸收管、冲击式吸收管要检查气密性。 4.2.4 微孔滤膜数量准备应考虑空白样品,除消解方法外,应确定洗脱效率。 4.2.5 注射器进行气密性和润滑性检查。 4.3 其他物品准备除准备上述仪器外,还应准备硫酸纸、纱布、镊子、标签、样品袋等保 证样品真实性的物品。 5 现场采样 进入工作现场采样时,着装、使用仪器设备要满足工作现场的一般安全要求; 要.了解所处环境的基本情况,紧急疏散通道等安全信息;不得随意动用工作现场的仪器设备。 5.1 采样仪器的安装: 5.1.1 采样仪器应靠近劳动者的呼吸带; 5.1.2 采样仪器应安装在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 生涡流的地点。 5.1.3 采样仪器的进气口应迎着风向; 5.1.4 正确安装空气收集器; 5.1.5 个体采样器的佩带应便于工人携带,收集器固定在 领口附近,靠近呼吸带,应避免 收集器的进气口被衣物等堵 塞; 5.2 采样仪器的调整 5.2.1 采样前设定采样时间; 5.2.2 开始采样,并记录采样开始时间; 5.2.3 微调采样流量按钮,使流量控制在设定值; 5.3 空白样的采集 5.3.1 空白样个数的确定:定点采样每点每天应采集一个空白样品;对流动作业的工人进行 个体采样时,在工人工作的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应每天各采集一个空白样品; 5.3.2 空白样应在安装收象器的时候开始,开始采样时封闭空白样品; 5.4 样品的采集 根据 GBZ159 的要求采集空气样品 5.4.1 TWA 样品的采集时间应尽可能进行 8 小时; 5.4.2 STEL 样品的采集应选择毒物浓度最大的时间段,最好采满 15min; 5.4.3 MAC 样品的采集应选择毒物浓度最大的时间段,最好小于 15min; 5.4.4 采样时注意流量的变化,波动小时可以微调流量钮,流量变化大应记录结束时的流量 示值,回实验室后对此流量进行校正; 5.4.5 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并请陪同人确认签字; 5.4.6 更换样品时要避免样品被污染,更换 粉尘时,应将样品夹带到远离采样现场的清洁场所更换。 5.5 采样结束: 5.5.1 收好采样仪器等设备; 5.5.2 清点样品数量,分类正确存放,保证样品的真实性; 5.5.2.1 活性碳管(硅胶管、聚氨酯泡沫管等)两端套上胶帽; 5.5.2.2 滤膜样品两次对折后,用硫酸纸包好,记号编号,放入样品袋中; 5.5.2.3 吸收管的进气口、出气口用胶管相连,放人防震的箱子内,防止彼此问磕碰; 5.5.2.4 注射器封闭进气口后,垂直放置在防震的箱子内,防止彼此问磕碰; 6 分析方案的制定 6.1 样品交接采完样品回到实验室以后,将样品清点后交给质量负责人,登记样品数量, 并按不同样品的保存要求分类保管,或分发到各分析室保管或分析。 6.2 分析方案的制定 质量负责人接到采集回来的样品后,根据样品情况和检测项目,制定 分析方案样品接收和检测通知单 ,确定分析负责人和分析进度。 6.3 样品流转 下发样品接收和检测通知单 ,下发待测样品。 7 样品分析 7.1 各分析室接到样品接收和检测通知单和待测样品后,根据国家标准和操作细则准 备分析仪器和试剂,制备标准曲线,按样品接收和检测通知单的要求分析样品。 7.2 按实验室质控要求,分析空白样品和质控样品,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7.3 按实验室数据修约原则整理分析数据,正确填写原始记录。 7.4 按现场调查写实计算工人的 TWA,STEL,MAC 数值。 7.5 分析人员向质量负责人提交原始记录。 7.6 质量负责人对原始记录进行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7.7 质量负责人复核后,将原始记录提交文件档案管理员,编制卫生检测报告 。 8 结果报告 8.1 编制报告的一般要求:报告应采用统一格式,内容应打印,不准用铅笔填写;数据单位 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