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读书笔记 题目 (中文): 读脾胃论有感 (英文): Read the spleen and stomach theory of inductive 学 号: 201117450059 姓 名:王溯源 专 业:中医七年制 指导教师:无 所在院部:中医学院 完成时间: 2015 年 1 月 2 中文摘要:李东垣在其代表作脾胃论中创立了以脾胃为元气之本、 脾胃为精气升降枢纽、内伤热中治法方药等为主要内容的脾胃论学 说, 对于丰富与发展祖国医学, 作出了卓越贡献, 对后人调治疾病, 维护健康, 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他关于脏腑病机的研究及 脾胃学说的理论更为历代诸多名家所推崇, 如后世温补学派的代表 薛立斋,李中梓, 以及温病大家叶天士的胃阴学说等均在传承其学 说的基础上, 形成了各自的学术特色。 English abstract: li dongheng in his masterpiece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theory was founded with the spleen and stomach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vigour, spleen and stomach for nutrients lift hub, internal heat treatment, etc.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heory of spleen and stomach theory, the formulas for the ri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he posterity modulation disease, health maintenance,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guiding. Especially his research on pathogenesis zang-fu organs and the theory of spleen and stomach theory more past many famous artists, such as the later removing school representatives, shelly jai Li Zhongzi, and the stomach Yin theory of warm disease everyone Ye Tianshi both in succession, on the basis of its theory, formed their own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李杲,字明之,号号东垣老人,宋金时真定人,生活于金大定 二十年至南宋淳佑十一年,他精研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 作,深入探讨脾胃与元气的关系,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 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对诸多疾病从脾胃论治,创立了 脾胃学说,从生理到病理、从诊断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发, 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代表著作有脾胃论内外 伤辩惑论兰室秘藏等。 他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提出,“元气之充足, 皆由 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 饮食自倍, 则脾 胃之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说明脾胃是 元气之本, 元气是健康之本, 脾胃伤则元气衰, 元气衰则疾病生,这 是其脾胃学说的基本观点。对于脾胃所以受病, 李东垣提出 3 种常 见原因: 饮食不洁伤胃; 劳倦过度伤脾; 七情所伤。李东垣认为, 造成脾胃虚弱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则胃病, 形体劳役 则脾病, 喜怒忧恐则损耗元气, 三者在内伤脾胃病中互为因果, 相 互交错。饮食先伤胃, 胃伤之后伤及脾; 劳倦先伤脾, 脾伤之后伤 及胃; 五志七情太过则影响脾胃阴阳升降, 进而引起气机紊乱, 气 血不和而内伤脏腑经络,这是脾胃病的一般发病规律。因此, 无论是 饮食伤胃及脾还是劳役伤脾及胃, 抑或七情损耗元气, 均可造成脾 胃虚弱的病理状态, 即使是六淫外感致病也多有脾胃气虚、元气不 足的内因, 这就是李东垣倡导的升阳益气, 补脾健胃的理论依据。 他重视内因在病变中的作用, 认为无论内伤或外感发病, 均是由于 人体气虚。即疾病的形成,乃是气不足的结果, 而气之所以不足, 是 4 因脾胃损伤所致。如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曰:“真气又 名元气, 乃先身生之精气也, 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论脾胃 虚实传变论又曰:“脾胃之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而诸病之所 由生也。”可见他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源, 元气又是人身之本, 脾胃 伤则元气衰, 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因此, 必须重视脾胃,这是李东 垣脾胃学说的基本论点。 可见脾胃健运, 升则上输心肺, 降则下归肝肾与膀胱, 才能维 持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 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 肢, 浊阴归六腑的正常升降运动。若脾胃升降失常, 则内而五脏六 腑, 外而四肢九窍, 均会发生种种病变。非常重视升发脾之阳气, 在治疗时喜用升麻、柴胡之类药物, 以遂其生升之性。并由此而提 出: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胃虚, 元气 不足, 诸病所生等论点, 以强调升发脾胃之气的重要, 从而构成了 土为万物之母之说。治疗上虽然主张升发脾胃之气, 但同时也注意 潜降阴火, 二者相反相成。李杲认为方剂之中, 每一药物的气味属 性对于其在处方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提出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之 论。李杲通过升提脾气、和降胃气、清升浊降, 而使阴阳各归其位, 气机运行畅达, 内则五脏之气和顺调达, 外则顺应天地四时之气。 李东垣论治脾胃病治则特点:1 首创甘温除热法,甘温除大热 是指以味甘性温的药物为主要组成方剂, 治疗因中气不足或气虚血 亏而导致的内伤发热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 “甘温除大热”首见于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2 立足脾胃,五脏相关。3 寒温并用。东垣认为“火与元气不两立, 一胜则一负”,“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 其火则愈矣”,“热者寒之”,此清热法运用其一也; 其二,“少 火生气,壮火食气”,若一味补气升阳,恐过之为反;其三,脾胃虚 气血化生不足,气虚则阳气不升,阳热内郁,血虚阴亏则生阴火。 故升阳泻火,甘温除热,即寒温并用为东垣组方绝妙之处。配伍用 药特点临证多配风药小制其剂。分主辅,重引经,兼顾“四气” 李 氏不但重视对脾胃病基本治法的应用,而且还相当重视主辅药的配 伍及引经药的运用,与此同时又不忽视药物的“升降浮沉”。药量 轻,用风药,改散扶胃。 6 【1】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 【2】秦玉龙 尚力.中医各家学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12.8 【3】杨 威 孙明杰 于友华.脾胃论方剂配伍规律刍议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0) 【4】张佩江.脾胃论学术思想初探【J】.河南中医, 2009,29(9) 【5】方向明.脾胃论学术特点探讨【J】.安徽中医药学院 学报,2007,29(1) 【6】王玉超.脾胃论用药特点浅探【J】.甘肃中医, 2008,21(6) 【7】杨雪梅.脾胃伦与胶腑辫证【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4,23(2) 【8】崔永霞 王彩霞.从脾胃论的学术思想看李东垣论治脾胃 病的理法方药特点【J】.实用中医内科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豫北方言处所介词研究
- 发热查因病例讨论
-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活动衔接教育
- 小班健康勇敢告诉老师
- 颌下腺护理课件
- 牙体牙髓科护理
- 股骨骨折患者护理查房
- 领克品牌介绍
- 2025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招生考试数学真题试卷(真题+答案)
- 预防毒品班会课件
- 新生儿外周静脉建立与管理
- 2025-2030中国智慧政务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中考真题】2025年福建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题及答案(300题)
- 杨浦区“十五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 2025年中国氧化镁项目投资计划书
- T/CIE 186-2023业务研发安全运营一体化能力成熟度模型
- 2025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汽车服务项目投资分析及可行性报告
-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