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虫养殖,养好了可以自己喂鱼、做鱼食。_第1页
红虫养殖,养好了可以自己喂鱼、做鱼食。_第2页
红虫养殖,养好了可以自己喂鱼、做鱼食。_第3页
红虫养殖,养好了可以自己喂鱼、做鱼食。_第4页
红虫养殖,养好了可以自己喂鱼、做鱼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丝蚓(红虫)人工养殖技术水丝蚓(红虫)人工养殖技术 水丝蚓俗称红虫,为淡水中常见的底栖动物,多生活在含有机质、腐殖质较多的污水沟、排水口 等处,最适生长水温为 1520,pH 值为 6.88.5。水丝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多种 维生素,是一些特种水产养殖对象在苗种阶段的优质饵料。现将水丝蚓集约化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介 绍如下: 一、养殖设施 水丝蚓的培育有小池培育和稻田、水沟培育等多种方式。 (一)小池建设 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用红砖水泥砌池,以土底为好,小池面积 1020 平方米,池深 2025 厘米,长方形,东西向排列,建好进排水系统,进水口与排水口成对角线排列,以利微流水, 进排水口要用 60 目筛绢网封拦好,严防敌害生物进入。培育池建好后,即可进行水丝蚓的培育了。 (二)稻田、水沟设施建设 选择底土比较肥沃、进排水比较方便的稻田,一般每块稻田面积以 1.32.6 公顷为宜。在田中间隔 1.52 米开挖一条排水沟,沟宽 4050 厘米,用于降水和操作,畦面用于培育 水丝蚓。也可选用田间沟、排水沟以及废旧的小河道加以改造,建好进排水系统,用来培育水丝蚓。 二、制备培养基 小型培育池,通常先在池底铺上一层甘蔗渣,每平方米 2 公斤左右,其上再铺一层 35 厘米厚的塘泥。 放苗前每平方米再撒上一层青糠、麸皮、玉米粉的混合料 0.10.5 公斤。稻田、水沟等也要施腐熟的畜 禽粪肥,每 0.067 公顷施 2 0002 500 公斤,还应在稻田底土中加入稻草或麦秆等,让其腐烂发酵为基 料。培养基铺好制成,就可放苗养殖了。 三、蚓种放养 水丝蚓种的放养一般在 9 月下旬进行。稻田、山沟等大面积培育,每 0.067 公顷可放水丝蚓种 5060 公斤,而小型水泥池每平方米可放 200300 克。放苗一般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要求放养的水丝蚓种 体质健壮,活力较强,体呈红色或红褐色。放养时,可将蚓种分批放在盆内,按 110 比例加入新鲜 淡水,用瓢或勺均匀地泼洒在培育床上,让其均匀分布,以充分利用培养基料,加快繁殖和生长。 四、日常管理 (一)水位管理 水丝蚓种放养后,培育池或培育床的水深保持在 35 厘米即可。水温偏底时,水位可浅 一些,以提高水温,促进水丝蚓生长;水温偏高时,也可将水加深 10 厘米左右,以减少阳光的直射。 同时,在整个培育期,最好保持培育池水处于微流状态,并防止水质污染,从而为水丝蚓的生长繁殖 提供一个良好的水域环境。 (二)饵料的添加 水丝蚓生长繁殖很快,一般幼蚓经 4560 天的培育就可长成成蚓了。由于其生长、繁 殖较快,消耗的饵料也多。水丝蚓的食物既有青糠、麸皮、玉米粉组成的精料,又有畜禽粪肥经发酵 形成的粗料。通常从水丝蚓种放养开始到养成,每隔 1015 天,每 0.067 公顷补投以发酵的粪肥为主、 精料为辅的混合料 2 000 公斤左右。 (三)敌害清除 水丝蚓养殖期间,培养基质表面经常会生长一层青泥苔,对水丝蚓的生长极为不利,加 之又不能用硫酸铜灭杀,故只能坚持定期用工具刮除。同时,还要防止青蛙以及肉食鱼类进入吞食。 此外,还要注意防止水丝蚓密度过大造成缺氧,引发死亡,夏秋季培育池上还要加盖遮阳物,防止太 阳直接照射,保持适宜水温。 五、成蚓捕捞 水丝蚓的寿命一般为 80 天左右,从蚓种放养到成蚓约需 4560 天,此时即可采收。小型水泥池的采收 方法比较简单,即于采收的前一天晚上断水,减少流量,使成蚓因缺氧抱团浮出水面,只要用网勺在 水面捞取即可。而稻田、水沟等大面积培育,其捕捞方法则比较复杂。首先要降低水位,让畦面露出 来,使水丝蚓集中在培养床的表层;其次,准备好网勺或木桶,用手掌或工具将培养床表面含水丝蚓 最多的 10 厘米土层,依次刮入网勺和木桶中;再次,将收集来的土层用清水冲洗,清除污泥,再将混 有杂草、粪屑的水丝蚓放入清洗池中反复清洗,使水丝蚓与杂草彻底分离,分离出来的水丝蚓可以专 池暂养,用来饲养幼体,或留作出售。( “红虫”真正的名字叫枝角类 池水开始变质时,在池中可发现大量红虫,这些红虫可以变害为宝 红虫是龟鳖养殖的好饲料 在龟 鳖养殖池中,经常会出现红色的小虫在池面、池角成团成片地游动,使池水表面形成一层红色的水华。 “红虫”真正的名字叫枝角类,它是水体中浮游动物的一个种类。它由许多浮游蚤类组成,体长平均 一毫米左右。枝角类的正常体色是灰白色的,只是在水缺氧时才会呈红色,所以“红虫”多发现在臭 水沟里。在龟鳖池中发现有大量的“红虫”时,就说明池水已经开始变质,往腐败的趋向发展,应该 赶快调节。枝角类在缺氧水体中发红的原因是血液中含有一种无脊血红朊,当水体缺氧时其含量就会 显著增加而呈红色。 枝角类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原生动物、轮虫和一些大型藻类,当然也包括细菌, 所以在养鳖水体中其数量太多时,就会大量吞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增氧的浮游藻类。而在生活中它自 己却需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这样池水就会变坏。但因枝角类同时也能吞食大量的细菌,所以保持一定 的数量还可以直到控制病原菌,预防龟鳖疾病的作用,通过试验研究,把枝角类的数量控制在每升水 15000 个以内为好,超过这个数量就应及时捞出。 捞出的枝角类是龟鳖和鱼的极好饲料,可以做为鲜 活饲料在龟鳖饲料中添加。枝角类之所以是一种好饲料,是因为枝角类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 不仅含各种鱼类所需的一切氨基酸,并且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最高,是其它饲料难以比拟的。枝角 类还含有鱼类和龟鳖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脂肪和钙质。如试验证明:当鲤鱼完全喂枝角类时,其代谢强 度可提高 100,试验研究还发现,在养殖鱼类时,如果只喂一种鲜活饲料,往往会使鱼类生长不良, 同时患各种疾病,但喂枝角类却例外,喂龟鳖也一样,当稚龟鳖单喂枝角类比例大的混合饲料时,排 出的粪便就少,水体污染就慢。而龟鳖的生长却比对照快。所以“红虫”是龟鳖的好饲料,我们养殖 龟鳖的水体,是枝角类最好的生长水体,所以它的繁殖很快,当其群体数量超过我们要求的标准时, 把它捞出来喂龟鳖,不但能有效地调节水体,使水体往好的方向转化,还可以节省很多饲料,故是一 举两得的好事。应用时先把捞出的枝角类用 2的盐水消毒洗净,然后以饲料量 58的比例拌入 饲料中投喂。如数量较多,在经过上述处理后晒干或烘干密封保存逐步添加。 红虫又称“水蚤”,俗称“鱼虫”。喜爱金鱼的人们,常常用鱼虫饲喂金鱼,使金鱼长得快,繁 殖多。鱼虫既不是鱼,又不是昆虫,它是在淡水中生活的一类浮游动物,常在水中作跳跃式运动,很 象跳蚤的行动,所以人们叫它水蚤。 怎样采集 鱼虫喜欢生活在水流缓慢的肥水中,水深一般在 0.5 米左右。每年的春末秋初,是鱼虫大量繁殖季节, 鱼虫浮游于水面,常使水面呈棕红色,人们很容易发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常年可以采到鱼虫,春秋两 季更易采得。 采集之前,要准备好采集网,网柄要长,34 米为宜,口径要小,2030 厘米为宜,网深 5060 厘 米最好。还要在网口蒙上一层塑料绿纱,绿纱的网眼刚好使鱼虫能通过。这样,在采集的时候,可以 防止水草等杂物进入网内。 采集方法:先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发现鱼虫,用采集网在水面慢慢地反复兜捕。这样反复几次, 就可以捕获大量的鱼虫,移入盛有少量水的塑料桶或塑料食品袋中。 细心观察 把鱼虫带回室以后,用吸管吸取一些鱼虫液,滴一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放在放大镜或双筒解剖镜 下观察,就可以看清鱼虫体长 13 毫米,体形侧扁,透明,全身分头和躯干两部分。头部中央有一个 能活动的复眼,在复眼在后面有一个较小的单眼;头部还有大小触角,大触角既分枝又分节,是鱼虫 的运动器官,小触角不会枝也不分节,是鱼虫的感觉器官。躯干部的腹面有 56 对胸肢,是运动的辅 助器官,并对摄食和呼吸有帮助,在躯干部的末端还有明显的壳刺。 怎样饲养 在自然环境中,鱼虫主要以细菌、酵母菌、藻类及有机物碎屑(动植物的残片)为食。人工培养鱼 虫,要事先准备好培养液。取 4.5 千克肥土(花园或菜园的泥土)和 1 千克稻草(剪成 2 厘米),一起 倒入大缸里,加水 50 千克,经充分搅拌后,在 1518的温度下放置 34 天,然后用纱布过滤,滤 液称为原液。取一定量的原液倒入另一只缸内,再加 24 倍的池水,这样,培养液就配制成了。这时 候就可以把少量鱼虫放入培养液中,水温保持在 1825,鱼虫生长很快,会大量繁殖用来饲喂金鱼 或其他鱼类。在培养鱼虫过程中,要随时补加原液,以保证鱼虫的足够的饲料。 孤雌生殖 鱼虫是雌雄异体。在温暖的季节,水里食物丰富,雌鱼虫产的卵不需要受精,每次产卵几枚至几十 枚,在母体的孵化囊里直接发育成小鱼虫,这些小“鱼虫”通常都是雌的。一只雌鱼虫可以一批一批 不断生殖,产出的小鱼虫成长后又同样生殖下一代。这种孤雌生殖方式使鱼虫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这时产的卵称作夏卵。当环境转为不利时,夏卵中会有一部分孵出雄虫。雄虫比雌虫小,体形也略不 同,这时鱼虫转入两性生殖,产出的卵称作冬卵,每次只产 12 枚,必须受精后才能发育。冬卵休眠 一段时间,度过严寒或干燥等不良环境,再继续发育,孵出的是雌虫,又进行新一代的孤雌生殖。据 试验,冬卵干燥 20 年以上仍能孵出“鱼虫”。 红虫的养殖:红虫又叫水蚯蚓,实际是摇蚊的幼虫。生活在河塘污泥之中,但要求水是流动和洁净的。 红虫是鱼类最好的饵料,含有高蛋白,也是国外近年餐桌上与蜗牛媲美的热门食品之一,设有专营养 殖场。多用米糠、锯未、香焦皮、甘蔗渣、淤泥、鸽粪等发酵后做养殖饲料。 家庭养殖少量红虫时,可将河塘污泥连同虫种一齐取回,置于瓦盆或玻璃器皿中,最好用河水泡上, 若用自来水养殖,应事先将自来水放人大盆晒 23 天,除去漂白粉和其它物质后再用。每隔一天换一 次水。(亦可将容器置电冰箱内存放)。使用时、用多少拿多少,放千净的湿润的红色布块上冬天要 防冻,放盒内保温。 若用酒喷洒一下可使保存期延长一些,但不能再养殖,千万不能再放回原养殖盆中。 红虫是雌雄异体。在温暖的季节,水里食物丰富,雌鱼虫产的卵不需要受精,每次产卵几枚至几十枚, 在母体的孵化囊里直接发育成小鱼虫,这些小“鱼虫”通常都是雌的。 一只雌鱼虫可以一批一批不断生殖,产出的小鱼虫成长后又同样生殖下一代。这种孤雌生殖方式使鱼 虫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这时产的卵称作夏卵。当环境转为不利时,夏卵中会有一部分孵出雄虫。 雄虫比雌虫小,体形也略不同,这时鱼虫转入两性生殖,产出的卵称作冬卵,每次只产 12 枚,必须 受精后才能发育。冬卵休眠一段时间,度过严寒或干燥等不良环境,再继续发育,孵出的是雌虫,又 进行新一代的孤雌生殖。 . 水蚯蚓(红虫)人工养殖技术水蚯蚓(红虫)人工养殖技术: : (1)建培养基。 (2)引种与接种。 (3)饲料与投料。 (4)擂池与水管。 (5)采收与提纯。 (6)暂养与外运。 简介 水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1)建培养基。 (2)引种与接种。 (3)饲料与投料。 (4)擂池与水管。 (5)采收与提纯。 (6)暂养与外运。 编辑本段简介 水蚯蚓:又名红丝虫、赤线虫,属环节动物中水生寡毛类,体色鲜红或青灰色。它们多 生活在江河流域的岸边或河底的污泥中,密集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生出污泥在水中 颤动,一遇到惊动,立刻缩回污泥中。水蚯蚓的营养价值极高,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它是金 鱼和锦鲤非常爱吃的饵料,也是鳗苗的主要饵料。上海的黄浦江在河水退潮后,岸边的污泥中生有大 量水蚯蚓,每年的春秋季节都会有人大量捕捞。 编辑本段水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1)建培养基。 培养基的原材料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污泥(如鱼塘淤泥、稻田肥泥、污水沟边的黑泥等)、疏松剂(如 甘蔗渣等)和有机粪肥(如牛粪、鸡粪等)三类物质。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其他疏松剂,用量是每平 方米 23 千克。随即铺上一层污泥,使总厚度达到每平方米 1012 厘米,加水淹没基面,浸泡 23 天后施牛、鸡、猪粪,每平方米 10 千克左右;接种前再在表面敷一层厚度 35 厘米的污泥,同时在泥 面上薄敷一层发酵处理的麸皮与米糠、玉米粉等的混合饲料,每平方米撒 150250 克;最后加水,使 培养基面上有 35 厘米深的水层,新建池的培养基一般可连续使用 23 年,此后则应更新。 (2)引种与接种。 每年秋季,当气温降至 28左右时即可引种入池。水蚯蚓的种源在城镇近郊的排污水沟、畜禽饲 养场及屠宰场、糖厂、食品厂排放废物的污水沟等处比较丰富,可就近采种。接种工作比较简单,即 把采回的蚓种均匀撒在蚓池的培养基面上就告完成。每平方米培养面积按 500750 克接种为宜。 (3)饲料与投料。 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味的粮食类饲料,畜禽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 工后的废弃物也是它们的优质饲料。但是所投饲料(尤其是粪肥)应充分腐熟、发酵,否则它们会在蚓池 内发酵产生高热“烧死”蚓种与幼蚓。粪肥可按常规在坑函里自然腐熟,粮食类饲料在投喂前 1620 小时加水发酵,在 20以上的室温条件下拌料,加水以手捏成团,丢下即散为度,然后铲拢成堆,拍 打结实,盖上塑料布即可。如果室温在 20以下时需加酵母片促其发酵,用量是每 12 千克干饲料加 1 片左右,在头天下午 1516 时拌料,第 2 天上午即能发酵熟化。揭开塑料布有浓郁的甜酒香即证明 可以喂蚓了。接种后至采收前每隔 1015 天,每 667 平方米追施腐熟的粪肥 200250 千克;自采收开 始,每次收后即可追施粪肥 300 千克左右,粮食类饲料适量,以促进水蚯蚓快繁速长。投喂肥料时, 应先用水稀释搅拌,除去草渣等杂物,再均匀泼洒在培养基表面,切勿撒成团块状堆积在蚓池里,投 料前不要忘了关闭进水口,以免饲料飘流散失。 (4)擂池与水管。 这是饲养管理绝对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方法是用“T”形木耙将蚓池的培 养基认真地擂动一次,有意识地将青苔、杂草擂入池里。擂池的作用,一是能防止培养基板结;二是 能将水蚯蚓的代谢废物、饲(肥)料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驱除;三是能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杂草的繁 生;四是能经常保持培养基表面平整,有利于水流平稳畅通。水深调控在 35 厘米比较适宜。早春的 晴好天气,白天池水可浅些,以利用太阳能提高池温,夜晚则适当加深,以保温防冻;盛夏高温期池 水宜深些,以减少阳光辐射,最好预先在蚓池上空搭架种植藤蔓类作物遮荫。太大的水流不仅会带走 培养基面上的营养物质和细菌,还会加剧水蚯蚓自身的体能消耗,对增产不利,但过小的流速甚至长 时间的静水状态又不利于溶氧的供给和代谢废物等有害物质的排除,从而导致水质恶化,蚓体大量死 亡。水蚯蚓对水中农药等有害物质十分敏感,工业废水、刚喷洒过农药的田水或治疗鱼病的含药池水 都不能用。 (5)采收与提纯。 水蚯蚓的繁殖能力极强,新建蚓池接种 30 天后便进入繁殖高峰期,且能一直保持长盛不衰。但水 蚯蚓的寿命不长,一般只有 80 天左右,少数能活到 120 天。因此及时收蚓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 一。采收方法是头天晚上断水或减小水流量,造成蚓池缺氧,第 2 天一早便可很方便地用聚乙烯网布 做成的小抄网舀取水中的蚓团。每次蚓体的采收量以捞光培养基面上的“蚓团”为准。这样既不影响 其群体繁殖力,也不会因采收不及时导致蚓体衰老死亡而降低产量。 为了提纯水蚯蚓,可将一桶蚓团先倒入方形滤布中在水中淘洗,除去大部分泥沙,再倒入大盆摊 平,使其厚度不超过 10 厘米,表面铺一块罗纹纱布淹水 1.52 厘米深,用盆盖盖严,密封约 2 小时后 (气温超过 28时,密闭的间要缩短,否则会闷死水蚯蚓),水蚯蚓会从纱布眼里钻上来,揭开盆盖,提 起纱布四角,即能得到与渣滓完全分离的干净水蚯蚓。此法可重复 12 次。将渣滓里的水蚯蚓再提些 出来,盆底剩下的残渣含有大量的卵茧和少许蚓体,应倒回养殖池。 (6)暂养与外运。 若当天无法用完或售尽,应进行暂养。每平方米池面暂养水蚯蚓 1020 千克,每 34 小时定时搅 动分散一次,以防结集成团缺氧死亡。需长途运输时,途中时间超出 3 小时以上,应用双层塑料膜氧 气袋包装,每袋装水蚯蚓不超过 10 千克,加清水 23 千克,充足氧气,气温较高时袋内还需加适量冰 块,确保安全运抵目的地。 鱼虫人工养殖 由于活的动物性饵料一般都要去远离城区的地方捞取,往返路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此外,近年来许多污水坑中都 撒布了灭蚊剂,活鱼食 的来源日趋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热带鱼的动物性活饵料的人工养殖,特别是对那些必须吃 活鱼食的成鱼和刚从鱼卵中孵出不久的仔鱼来说显得特别重要。下面介绍人工养殖活的动物性饵料的几种方法: (1)水蚤 水蚤的人工养殖比较简单,它有两种不同的繁殖方式,即单性繁殖和两性繁殖。单性繁殖时,雌水蚤所产 的卵叫做夏卵,它是卵黄较少、卵膜较薄的小型卵。夏卵不用受精就能在孵育囊里发育,幼蚤孵出不久便可脱离母体, 独立生活,成长后再行单性生殖,这种繁殖方法比较简单,产卵量大,因此水蚤产量很高。单性生殖进行多代以后, 雌水蚤遇到严寒、干涸、食物不足、水温降低、种群密度过大等不适环境条件时,单性繁殖所产生的夏卵,一部分发 育成雄水蚤,另一部分则发育成雌水蚤。雄水蚤和雌水蚤交配后,产生的卵叫冬卵,它是富含卵黄,卵膜很厚的大型 卵。受精的冬卵在孵 育囊内发育到囊胚阶段以后,等母体脱壳时,与壳瓣一同脱出沉到水底,冬卵能抵抗寒冷、干 旱等不良条件,脱离母体后即停止发育,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滞育期,待环境好转后,冬卵才能孵出幼蚤发育成雌水蚤。 水蚤的培养方法较多,现在介绍以下两种: (2)Banta 法 肥沃泥土 907 克 马粪 170 克过滤池水 7500 毫升把按上述配方调制的培养液放在 1518 摄氏度之处, 过几天后,用细筛绢过滤,然后使用过滤池水适当冲稀,即可应用。培养液要经常更换,以保持食物的充分供给。 3)土池培养法 准备一个 1 米深、2 米宽的土池,然后把 50 斤堆肥放到土池里,注入 50 厘米深的水,当水蚤赖以为 生的细菌和单藻类大量繁殖后,便可移入蚤种,在温度为 25 摄氏度的条件下,水蚤 34 天后即可大量繁殖,在管理 良好的环境下,15 天后便可采收,每立方米的培养液可产 800 克水蚤。在养殖水蚤时,应特别注意温度一定要严格控 制在 1825 摄氏度的范围内,PH 值应保持在 89 之间,并适量投饵,以保证水蚤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4)孑孓 饲养孑孓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设备,只要有两口大缸就行,很多人对人工孑孓养殖持强烈反对的态度,认为 这是为蚊虫的孳生大开绿灯。其实,蚊子从产卵到孑孓羽化成蚊子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只有控制好采收孑孓的 日期,人工孑孓饲养不但没有蚊虫蔓延的危险,反而是一种人工灭蚊的手段。因为蚊子就是不在你所设的饲养缸中产 卵,也会到其它水域中产卵。以水中微生物为食的孑孓生长很快,饲养多在露天进行。在两口表面积为 0.5 平方米的 大缸里注入干净水,占缸内何种的十分之八,然后放入占水总重量三十分之一的干稻草。随着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及蚊 子卵的发育,不久大量孑孓就会繁殖出来。每隔 10 天把缸中的稻草捞出,将缸里的水用捞孑孓的大网过到另一口缸 中,捞出的孑孓用水清洗后,即可用来喂鱼。每隔一个日将稻草和缸里的水重新换一次,以保证孑孓的正常生长。饲 养孑孓要特别注意严格控制捞取孑孓的天数,以防它们羽化为蚊虫。 (5)草履虫 人工养殖草履虫十分简单,以下是两种最实用的方法 (6)稻草法 把干稻草和水按 1:100 的比例放在大小不拘的容器里浸泡 10 天,这时作为草履虫食物的细菌便会大量 繁殖。把少量草履虫种虫放入饲养容器内。饲养草履虫水浊最好控制在 2024 摄氏度之间,饲养容器可放在能接受 柔光照射的地方。种虫放入培养液后便开始大量繁殖,10 天后即可使用。以后每天捞取四分之一的草履虫,并将从培 养缸中滤出的四分之一的培养液也弃之,同时注入同量如上述配制的新培养液。 (7)牛奶法 小量培养草履虫时,可把牛奶和水按 2:100 的比例混合,然后倒入准备好的饲养容器里。数日后,培 养液里便会有大量细菌繁殖,这时可把准备好的种虫放入培养液里,待到草履虫大量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