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一) 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 分)分) 说明:说明:第 110 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 恰当的答案。 1. 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 进行交际的能力。 目的语 2. 对比分析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 语言理论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 结构主 义 3. 塞林克认为,导致中介语不同于目的语主要有语言的迁移、语言训练的迁移、学习策略的影 响、交际策略的影响和 五个方面的因素。语言规则的泛化 4. 可能是有目的地学会的,也有可能是由于搬迁、移民等原因自然学会了的语言, 它的外延要比“目的语”大一些。第二语言 5. 在语言教学改革的先行者中, 被认为是实践直接法的最早代表。古安 6.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 、 针对性和趣味性。实用性 7. 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被称为 。 文化休克 8.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 和教学法两部分。教学理论 9. 一些高年级的汉语学习者依然会说出“见面你” 、 “结婚他”之类的话来,是 现象。化石化 10. 十九世纪中叶,从直接法开始,主张 ,把口语课摆到了主要的位置。听说领 先 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10 分)分) 说明:说明:第 1120 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 题 1 分。 11. ( D )是自觉对比法和认知知法的本源,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 系,是最古老的教学法。 A功能发 B听说法 C直接法 D语法翻译法 12. 从评分角度来看,完成会话属于( C ) 。 A理解性试题 B综合性试题 C主观性试题 D客观性试题 13.( B )是指评估的内容是否就是教材评估所应考察的内容,也就是说评估的各项指标在多 大程度上体现了评估的目的所在。 A信度 B效度 C纬度 D知识度 14.( B )的设计者只关心考生是否能够使用目的语完成特定的任务或实现特定的目的。 A成绩测验 B水平测验 C能力倾向测验 D诊断性测验 15.听新闻学汉语属于( A )类教材。 A语言技能 B语言知识 C文化知识 D特殊用途语言 16. ( A )是两种语言中意义对应的词语因用法不同造成的偏误。 A王小二结婚了玉兰 B她恨(不喜欢)鱼 C请你开(打开)书 D这个铅笔很厚(粗) 17.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音方面的最大难点是( C ) 。 A声母教学 B韵母教学 C声调教学 D音节教学 18. 能和听懂不含生词和新语法点,长度为 500 字左右的材料,语速为每分钟 180 字左右,这属 于对外汉语的( B )的技能目标。 A初级阶段 B中级阶段 C高级阶段 D中高级阶段 19. “我一年前韩国来到北京学习”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属于( D )类型的偏误。 A错序 B重复 C添加 D遗漏 20. HSK 考试是( B ) 。 A成绩测验 B水平测验 C能力倾向测验 D诊断性测验 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5 分)分) 说明:说明:每题 2.5 分,共 5 分。 21. 言语技能 答案 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 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要通过操练才能获得。 3 22. 多媒体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原来已经构成的教学习同种增 加了新的元素,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称多媒体教学 四、简答题(四、简答题(5 分)分) 说明: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23. 对外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 , 一种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 。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23. 不要“有错必纠”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外语学 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但 不是什么错误都不纠正。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要分清失误和偏误。失误是偶 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 助纠正。 (2)对偏误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 性错误。 (3)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 不要制造紧张心理。 五、教案设计(五、教案设计(20 分)分) 说明: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 20 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要求: 1、教学步骤要清晰;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 重点分析处理。 谈论天气谈论天气 马克:你还睡着呢,我跑步都回来了,快起来吧! 山本:这么早,我正在做梦呢! 马克:都八点了,你也该醒醒了。 山本:今天是周六,起那么早干嘛? 马克:咱们去香山吧,听说香山的红叶全红了。 山本:今天天气怎么样?和昨天一样冷吗? 马克:今天是晴天,比昨天暖和多了。 山本:可我听天气预报说,今天午后晴转多云,有小雨。 马克:我看不会下的,要不咱们早点去,早去早回! 山本:万一下起雨来,在山上躲都没处躲。 马克:那就带上雨伞吧! 山本:咱们还得多穿上点儿衣服,山上风大,肯定冷。 马克:你怎么这么怕冷?好,那就多穿点儿吧! 山本:还是春天好哇,不冷也不热。 五、教案设计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掌握谈论天气状况的词的运用。 2、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 3、重点讲解汉语基本的语法功能及语言点的运用。 4、通过组词练习及情景对话,使学生能够流利的进行天气谈论。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对于生词和语言点的讲解,重点放在词义、语义以及用法上。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语 境,对重点生词和语法进行操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达到会应用的目的。 2、在课文教学中,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领读和大声朗读使学生熟悉课文。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讲解及对话练习,让同学能够流利的进行天气状况的谈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 大家都在知道在英国人见面寒暄聊天的开场白中,十之八九是从天气开始谈起,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一天下午在街上散步,迎面走来一位老先生,对他说:“Good afternoon, Mr. Shaw! Its such a lovely day, isnt it(下午好!萧先生,天气很好不是么?) ”萧伯纳幽默地 回答:“Oh, yesBut twenty people have told me about it in past two hours Thank you (哦,是啊, 但是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已经有 20 个人告诉过我了。谢谢你。 ) ”可见在英国人们是多么的喜欢谈 论天气。虽然在中国见面寒暄聊天中,大家不会去谈论天气,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天气的谈论也 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今天我要教大家一些关于天气状况的日常交流。 二、学习生词二、学习生词 1 天气预报 (名词) weather forecast 对未来某时段内某一地区或部分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所作的预测. 例:中央电视台每晚七点半都会播天气预报! 2 晴转多云 sunshine turn to cloudy 例:天气由晴天转向阴天晴转多云 3 晴天(名词) Clear sky 指晴朗的天气 例:明天如果是晴天,我想去公园玩! 4 雨(名词) rain day 5 按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6 个等级 例:大雨天我们还是呆在家里吧! 5 雨伞(名词) umbrella 例: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出门记得带雨伞。 6 风 (名词) wind 7 暖和 warm 温暖。谓不冷也不太热。 例:春天的太阳真暖和! 8 冷 cool/cold 表示温度低,与热相对 9 热 hot 表示温度高 三、讲解课文内容及语法三、讲解课文内容及语法 1. 课文的讲解 (1)领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语法 (1)都八点了。 “都了”中间加时间、数量或者表示情况的词语,意思是“已经” ,表示到 这个时候不应该像现在这样。轻读。 如: 1 都十二点半了老师还不下课。 (十二点就应该下课了。 ) 2 都到圣诞节了,还不下雪。 (一般十一月九该下雪了。 ) (2)用“比”表示比较 A 比 B+形容词+多了。 如:今天比昨天暖和多了。 北京比上海冷多了。 基本模式:A 比 B+谓语 你比我用功。 扩展模式:a. A 比 B+谓语+数量 今天只比昨天低一度。 b. A 比 B+谓语+一点/一些 今天比昨天热一点。 c. A 比 B+还/还要/更+形容词 明天比今天还要/更/热。 A 比 B+还/还要/更+形容词 B 的程度已经很高,而 A 程度比 B 更高。 注意:“比”的后面不能有程度副词“很/非常/十分”等词语 今天比昨天很暖和。 他比我工作得非常好。 “多/少,早/晚”做状语,一定要放在谓语动词前面。 我比他多吃了一个包子。 我多比他吃了一个包子。 (3)该了 表示是时候做某事了 既;Its time to do sth . 如:1 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2 十一点了,该睡觉了,明天还要上课呢。 3. 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tin q y bo( ) qng zhun du yn ( ) y sn( ) nun huo( ) qng tin ( ) (2)句子练习 A 判断对错 1 我比你很忙。 2 我比你忙多了。 3 我比你英语说得非常流利。 4 我比英语说得流利多了。 5 今天比昨天热得多。 6 今天比昨天非常热。 B 情景对话 (一):你知道明天的天气吗? (二 ):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与昨天的天气相比较) (三 ):明天会比今天冷吗? (四):你看了今天的天气预报吗?明天是晴天还是雨天? (五):天气预报说今天: C 自由对话 就今天的天气情况与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7 4. 课堂拓展 中国关于天气的谚语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有雨天边亮, 无雨顶上光。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四、课堂总结及作业布置四、课堂总结及作业布置 1、要学生多朗读课文并及时做相关的对话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2、在讲解语法点的时候不要过于僵硬,应该添加多一点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各种方 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中常见的一些语法点知识。 4. 课外作业 (1)复习课上学习的生词和句型,并朗读全文,确保流利,语言掌握运用自如! (3)要求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4)掌握所学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自如,且能用所学语言点进行交流。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二) 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 分)分) 说明:说明:第 110 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 恰当的答案。 1. 在 1999 年的第二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召开的前一年, “对外汉语教学”被归入“ ”学科。1. 应用语言学 2.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大体上有辨声练音期,声语过渡期, 和语言成熟完善期。 2. 语言形成发展期 3. 是由克拉申提出来了,包含五个假设与一些相关分析。3. 监控模式理论 4. 中介语的 使中介语在与目的语不断的接触中受到目的语的影响而最终与目的语 一致,从而最终达到目的语水平。4. 可渗透性 5. 乔姆斯基将句子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联结方式称为 。5. 语法转换 6. 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有两个基本角色,一个是交际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一 个是交际过程的引导者。 6. 交际法 7. 根据词汇与汉字大纲 ,3000 常用词是 汉语水平的词汇量界标。7. 初等 8. 第二语言教学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 四大环节。 8. 语言测 试 9. 假说认为,语言学习存在最佳年龄或时期,如果错过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 的可能性就会降低。9. 临界期 10.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 等四个方面。 10. 汉字 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10 分)分) 说明:说明:第 1120 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 题 1 分。 11.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产生于( A ) 。 A20 世纪 50 年代 B20 世纪 60 年代 C20 世纪 80 年代 D20 世纪末 12. 四项技能中的( B )是基础和核心,是语言技能综合运用的标志性技能,是其他各项技能 建立的基础。 A听 B说 C读 D写 13. ( C )不是第二语言教材的基本属性。 A工具性 B系统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14.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习者理解或掌握某个语言点,教师有时候采用一些训练方法,比如 9 用甲词说明乙词,这样会使有的学习者误以为甲词等于乙词,从而产生偏误。这种偏误产生的原因 是( B ) 。 A交际策略的影响 B语言训练的迁移 C学习策略的影响 D语言规则的泛化 15. 汉语语音教学要考虑( A ) ,因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而重点不是 语音本身。 A实用性 B实践性 C趣味性 D与其他要素的结合性 16. 日美学生往往发不好送气音因为他们的母语中没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 因是( D ) 。 A泛化 B学习策略 C训练策略 D语际迁移 17. 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最核心的单位是( C ) 。 A教案设计 B教学步骤 C教学环节 D教学技巧 18. ( D )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对教学内容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尚未掌握,以便调整教 学。 A成绩测验 B水平测验 C能力倾向测验 D诊断性测验 19. ( A )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学历教育。 A汉语言专业教育 B汉语进修教学 C汉语短期教学 D汉语速成教学 20. 一名汉语学习者在中国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如同度蜜月一般,这名学生处在( A ) 。 A观光期 B挫折期 C适应期 D复原期 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5 分)分) 说明:说明:每题 2.5 分,共 5 分。 21. 教学技巧 21. 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 人掌握。它受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 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22. 课件 (courseware) 22. 用来存储、传递、交换、解释、处理教学信息,并对它们进行选择、评价和控制的教学程序 (软件)叫课件。课件是由课件设计者根据教学要求用软件工具或计算机语言编制出的计算机教学 软件。 四、简答题(四、简答题(5 分)分) 说明: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23. 指出“戴衣服、穿帽子”和“我见面他”这两句话中的偏误分别属于偏误来源中的哪个方面, 然后改正并说明理由。 23. (1)前者属于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因各自的搭配关系不同而造成偏误,后者属于母语和 目的语的对应词因各自的用法不同而造成的偏误。 (2)前者的正确用法应为“穿衣服、戴帽子” ,后者的正确用法应为“我跟他见面” 。 (3)前者的原因是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对应词之间尽管概念意义相同,但它们各自 的词语搭配习惯不同。学习者不了解这种情况,便把母语的搭配关系套用到目的语中,以至出现偏 误。在英语中 wear(put on)的搭配词语可以是各种衣物鞋帽等,但汉语中的对应词“穿” 、 “戴”却各 有各的搭配关系, “穿衣服”和“戴帽子”是不能颠倒为“戴衣服”和“穿帽子”的。后者的原因是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系统,概念意义相同的对应词,在不同语言的结构系统中可能用法完 全不同。在英语中“to meet” (见面)是及物动词,可以直接带宾语,说成“I met him” ,但是汉语 中的“见面”却是不及物动词,要说成“我跟他见了面” 。 五、教案设计(五、教案设计(20 分)分) 说明: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 20 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要求: 1、教学步骤要清晰;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 重点分析处理。 田芳去哪儿了?田芳去哪儿了? (一)田芳去哪了? (张东打电话找田芳) 张东:喂!是田芳吗? 田芳妈:田芳不在。是东东吧。 张东:阿姨,您好!田芳去哪了? 田芳妈:她四点多就去同学家了。她中学的同学要出国,她去看看她。 张东:什么时候能回来? 田芳妈:她没说,你过一会儿再来电话吧。 11 张东:好的。 (张东又来电话了) 张东:阿姨,田芳回来了没有? 田芳妈:还没有呢。 (二)他又来电话了 田芳:妈妈,张东给我来电话了没有? 妈妈:来了,你不在,我让他一会儿再来。 (电话铃响了) 妈妈:快!他又来电话了,你去接吧。 (田芳接电话) 田芳:我是田芳。 张东:下午你呼我了吧? 田芳:呼了,你下午做什么了?怎么没给我回电话? 张东:对不起,我去踢足球了。你呼我的时候,我可能正在操场踢球呢。今天下午我们跟政法 大学代表队比赛。 田芳:你们队又输了吧? 张东:没有。这次我们赢了。 田芳:祝贺你们! 张东:谢谢!哎,你呼我有什么事吗? 田芳:我想问问你,你不是要上托福班吗?报名了没有? 张东:报了。 田芳:什么时候开始上课? 张东:下星期六。 田芳:每星期六你不是都要去学开车吗? 张东:我已经毕业了。 田芳:是吗?通过考试了? 张东:通过了。你是不是也想考托福? 田芳:对。我想明天去报名,你陪我一起去,好吗? 张东:好。 却是不及物动词,要说成“我跟他见了面” 。 五、教案设计五、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语气助词“了”及其疑问、否定形式的意义和用法。 2、副词“再”和“又”的意义和用法。 3、本课生词和课文内容,并能对打电话的功能项进行独立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语气助词“了”的意义和用法。 2、副词“再”和“又” 。 教学步骤与课时分工:教学步骤与课时分工:4 课时,两次完成。 第 1、2 课时: (1)生词 (2)语气助词“了” (3)课文(一) 第 3、4 课时: (1)副词“又”和“再” (2)课文(二) (3)课堂表演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 1、2 课时 一、导入一、导入(5 分钟左右分钟左右) 依照具体情况向学生提问。如:周末你们去哪儿了?昨天晚上你们去哪儿了?做什么了?等等。 用带“了”的正确形式重复学生的回答,并请全班同学集体重复一遍。最后引入课文:“我们今天 一起来学习第三十一课” ,请学生读课文标题。 二、生词二、生词(要求预习要求预习)(15-20 分钟分钟) 1、出示生词卡片(一面汉字一面拼音) 集体认读生词,汉字有问题看拼音;领读;学生个别认读,纠音 2、重点生词听写(请同学到黑板上写) 踢接输赢祝贺已经考试考陪 3、生词讲练:教师给出情境,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句子。 喂:打电话时的开头语 踢:踢球,踢足球 接:接电话 输:比赛输了,北京队输了(一般不说“输了比赛”) 赢:我们赢了。 祝贺:祝贺你! 13 已经:30 课我们已经学了。他已经写完作业了。我已经毕业了。 考试,考:通过考试,考大学,考听力,考汉语你考试考得怎么样? 陪:我陪你去。我陪朋友去商店。 4、读生词及其扩展形式,在集体快速认读一遍生词卡 三、课文三、课文(一一) 课文(一)的内容(10-15 分钟) 学生不看书,由教师叙述课文中的对话,学生听。(2 遍) 1、回答下列问题 这是谁给谁打的电话 田芳在家吗? 谁接的电话? 田芳下午去哪儿了?(请学生们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她去做什么?(同上) 他什么时候回来?(同上) 过了一会儿,张东又打电话了吗? 田芳回来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回答,目的是熟悉课文内容,扫清阅读障碍。 2、语法讲练(20 分钟左右) 板书:A:田芳下午去哪儿? 她去同学家。 B:田芳下午去哪儿了? 她四点就去同学家了。 请学生比较 A 组句子与 B 组句子(划横线部分)的不同点。 1)句尾的“了”表示以前的时间。 2)表示动作或事情已经发生或完成。 3)句尾有“了”的句子,说明已经说完了一个意思,后边要开始说别的内容。 练习:教师出示卡片并提问,学生用卡片上的词语回答问题,后两组由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 昨天你看球赛了吗?(去商店)(回家)(给他打电话) 你下午去哪儿了?(书店)(体育馆)(田芳家) 下午你做什么了?(去买磁带)(学太极拳)(吃饭) 否定形式用“没有” ,但是不加“了” 。 练习:请学生给出肯定和否定的回答 你报名了吗?(买晚报)(预习生词)(复习语法) 句尾有“了”的句子,正反疑问句是“了没有?” 练习:请学生把前面练习中的问题变成正反疑问句,并回答。 田芳回来了没有? 还没有呢。 有时候否定用“还没呢” ,表示要做的事现在还没做。 练习:请学生用“还没呢”回答前一个练习的问题。 补充问题: 你们来北京以后去香山了没有? 你们参加 HSK 考试了吗? 3、读课文(5-7 分钟) 教师领读,个别学生分角色读,适当纠音。 4、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5、复述课文(15-20 分钟) 给出课文提示词(小黑板),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分句整个句子;先引导学生说教师带领学 生说学生个别说);学生从头到尾集体复述一遍;个别学生分角色复述;背诵;撤掉提示词,先让 学生集体复述,然后个别同学分角色对话。 四、作业四、作业 1、读课文(一),准备 3、4 课时表演 2、预习课文(二) 3、抄写课文(一遍),下节课听写 4、书后练习 第 3、4 课时 一、复习一、复习(10-15 分钟分钟) 听写课文的句子(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写);读课文;集体读听写的句子;个别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请两位同学到前边表演课文(一) 二、课文二、课文(二二)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看图一边听。(15 分钟) 1、回答下列问题: 田芳回来以后,妈妈说什么了?(板书“我让他一会儿再来。 ”) 张东又给她来电话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板书“张东又来电话了。 ”) 田芳给张东打电话了没有?(同上) 张东给田芳回电话了吗?(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为什么? 15 足球比赛谁赢了? 张东上托福班,报名了没有?田芳知道吗?为什么?(板书“不是吗?”) 张东每星期六做什么?田芳知道吗?为什么? 田芳明天想做什么? 2、语法讲练(15-20 分钟) (1)不是吗?不需要回答,是强调说话人已经知道了。 (2)“再”和“又” 请学生看板书,教师引导他们说出“再”常常用于没发生的事;“又”常常用于已经发生的事 (应该指出, “再”也可以用于过去式,关键在于事情发生了没有)。 练习:用课本第 9 页的练习,教师给出情景,学生说句子。学生看课本,集体重复一遍刚才的 句子。 3、读课文(5-7 分钟) 4、课文复述(20 分钟) 具体过程同 1、2 课时。由于课文(二)较长,复述时可以分段进行。 三、课堂讨论三、课堂讨论(10-15 分钟分钟) 请学生三人一组,分角色练习课文的对话,然后请 1-2 组同学到前面表演。 四、作业四、作业 预习第三十二课生词和课文。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三) 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 分)分) 说明:说明:第 110 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 恰当的答案。 1.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 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 1. 表达能力 2. 外国成人留学生在中国汉语课堂掌握目的语的过程和方法是 。2. 学习 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皮亚杰 4. 是对教学原则进行实施的过程,与语言教学实践直接关联。4. 教学步骤 5. 注重学生用书、教师手册、练习本等分工合理,初中高不同阶段的衔接,这是教材编写的 原则。 5. 系统性 6. 测验都是一个个孤立的项目,没法有效地测出被试整体的语言水平,特别是综合 运用语言的能力。 6. 分立式 7. 认知法在以往教学的重视“教什么”与“怎样教”之外又增加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即 ,并把这个部分提高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7. 怎样学 8. 指一个题目对于鉴别被试的水平所起的作用有多大。8. 区分度 9. 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的交际称为 。9. 跨文化交际 10. CCAI 指的是 。10. 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10 分)分) 说明:说明:第 1120 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 题 1 分。 11. 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系统分析的理论是( B ) 。 A对比分析 B偏误分析 C中介语理论 D迁移理论 12. 在语言习得中强调后天因素的理论是(B ) 。 A习得机制 B刺激-反映论 C认知论 D监控模式理论 13. 课堂讨论属于( C ) 。 A机械性练习 B有意义练习 C交际性练习 D感知性练习 14. 学期结束后对留学生进行的考试属于(D ) 。 A水平测试 B潜能测试 C诊断测试 D成绩测试 15. 1886 年国际语音学会成立,被看成是( A )成熟的标志。 A直接法 B认知法 C功能法 D语法一翻译法 16. 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是根据( A )来划分的。 A. 言语技能 B. 语体风格 C. 语言知识内容 D. 语言材料的性质 17 17. 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D ) 。 A教材编写 B听说训练 C语法讲解 D课堂教学 18. 中国人强调辈分差异,对长辈、上级不能直呼其名的情况体现了( D )文化因素。 A词汇 B语法 C语义 D语用 19. 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在( B )不同。 A教学性质 B教学环境 C学科理论 D教学原则 20. 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的语文化适应过程的( B ) 。 A. 观光期 B. 挫折期 C. 逐渐适应期 D. 完全复原期 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5 分)分) 说明:说明:每题 2.5 分,共 5 分。 21. 习得机制()假说 21. “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 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22. 测试的反馈作用 22. 反馈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能对教学作良好的引 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而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 试服务的是消极的反馈。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测试项目、 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二是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 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简答题(四、简答题(5 分)分) 说明: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23. 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四、简答题四、简答题 23. (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 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 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 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 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 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 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 (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 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 一社团等等。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 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 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 五、教案设计(五、教案设计(20 分)分) 说明: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 20 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优化市场策略
- 信息监控安全保密规定
- 心理咨询的规范操作手册
- 园艺绿化工程的现代意义
- 小区绿地养护保养工作
- 审计信息安全items
- 夏季夜间花园灯光设计建议
- 物业服务投诉处理流程规定
- 纺织原材料安全管理方案
- 水利工程调查规划总结
- 银行现金取款申请书
- 202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6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一个人履行责任是否意味着放弃自由
- 2025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聘考试题库
- 玻璃体切除手术护理查房
-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未来农业律师大赛试题
- 人事外包招聘代理合同
- 数字经济学-课件 第3章 数字技术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热障涂层(TBC)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审批及决策流程管理制度
- 大轻质泡沫混凝土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