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1102王秉1113010237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安全1102王秉1113010237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安全1102王秉1113010237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安全1102王秉1113010237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安全1102王秉1113010237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学院 工程地质课程参观实习报告工程地质课程参观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实习时间 20132013 年年 7 7 月月 5 5 日日 20132013 年年 7 7 月月 7 7 日日 30133013 年年 7 7 月月 9 9 日日 学学 院院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安全安全 11021102 学学 号号 11130102371113010237 姓姓 名名王秉王秉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祝启虎祝启虎 实习地点实习地点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南望山中国地质大学南望山 广水市临山公路广水市临山公路 程潮铁矿杨家湾尾矿程潮铁矿杨家湾尾矿 库库 - 2 - 目录 一、前言- 2 - 二、实习目的- 2 - 三、实习方法- 3 - 四、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参观- 3 - 五、南望山参观实习- 8 - 六、武汉至广水临山公路参观实习- 12 - 七、程潮铁矿杨家湾尾矿库参观实习- 13 - 八、实习体会- 16 - 八、实习总结- 16 - - 3 - 一、前言 工程地质基础对于我们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同时也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专业基础课。进行工程地质基础野外参观实 习,对于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建立基本构造现象的感性认 识,初步了解相关工程地质问题,近距离的感受地质所带给人的震撼,加深对 工程地质的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在书本和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掌握, 提高专业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实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前往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水卷 烟厂路途某处观测实习,二是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参观实习,三是中国地质大 学南望山参观实习。 二、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1、本实习的目的是配合工程地质基础课堂教学,开展野外实践教学,通过 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2、通过野外一些典型的地质构造的观察,联系课本课堂知识,达到直观的认识 和理解。 3、通过参观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近距离的感受地质所带给人的震撼,通 过近距离的观察地质构造、各种岩石的形态特征、各种稀有的矿物,加深对工 程地质的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努力掌握书本和课堂上的理论知识。 4、结合实践,进一步加深对土木工程地质学课本知识的了解;提高对地质现象 的观察感知能力,增强对地质学的敏锐性;丰富知识,开拓眼界。 5、通过实地观察,加深对工程地质问题的认识,以及对工程建设的意义与必要 性,逐步提高专业水准和素养。 三、实习方法 1.在前往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水卷烟厂路途某处主要以观看为主, 通过仔细听老师现场的讲解,从而掌握了。 2.在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采取工作人员介绍和老师讲解的方式参观实习, 近距离的感受地质所带给人的震撼,近距离的观察地质构造、各种岩石的形态 特征、各种稀有的矿物,加深对工程地质的认识。 3.在中国地质大学南望山以老师带队指导参观部分地质典型构造的方法,掌握 四、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参观 (一)实习地点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东湖之滨、南望山麓,毗邻武汉 光谷 广场,是一所以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博物 馆。陈列面积 5000 平方米,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 宝玉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综合展厅等 9 个陈列厅室,其规 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居全国大学博物馆前列,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 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4 -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已有 23 年的建馆历史。该馆馆藏各类地质标本 3 万余件,其中自然界极为罕见的 珍品近 3 千件。1998 年被命名为湖北省和武汉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 1999 年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5 年被 武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国古生物学会命名为全 国科普教育基地。 2001 年,受邵逸夫基金资助,地大新博物馆大楼建设开 始启动。2003 年底,新馆建成,成为武汉市文教事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006 年 10 月 23 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文件(旅发 200673 号),新批 准了全国 82 家旅游景区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同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 级评定委员会向全社会发布了公告( 2006 年第 3 号),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 物馆榜上有名。这是目前我国大学第一家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二)实习内容 2013 年 7 月 9 号上午,安全工程大二两个班在祝启虎老师的带领下,在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乘坐校车来到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进行为期一 上午的工程地质课程参观实习。 1.地球奥秘展厅 首先进入的是地球奥秘展厅。刚一进入,入眼的是位于展厅正中磁悬浮地 球,不知是什么原因,竟然没有悬浮起来,沿着右手边依次参观,仿制的喀 斯特地貌溶洞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冰川虽然没有现实中的广阔严寒, 却也有几分形似。然后是一些岩石样品,各种风化后的石块,一个仿制的地 动仪,矗立在模拟地震的平台旁边,被称作 “不安稳的大地”。还有一个水 晶晶洞,也是仪态万千,最后一处则是地球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通过磁悬浮地球仪、人造地震平台等现代展示手段,从独特的行星、地 球的物质组成、大自然的精华 生物圈、不安稳的大地、大自然的雕塑家 以及人与地球等方面,反映地球 46 亿年的沧桑和历史。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 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 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 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六大板块:勒皮雄在 1968 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大洋洲)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 5 - 全球火山分布版图世界上有 4 个主要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 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 东非火山带。 冰川地貌: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 有 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 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下面是参观的几张图片。 2. 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 第二个展厅是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 ,从生命起源开始,以地质历史中的 生物进化为主线安排陈列,展现 了地球生命 38 亿年的进化历程,并且突出 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其中就包括侏罗纪时代的 恐龙化石。既然是生命的起源展厅,当然少不了各种史前的生物,像三叶虫、 菊石化石,收藏了不止一件,还有像木棍似的中华震旦角石,虽然与恐龙的 吸引力相比差了不少,但是也别具特色。展厅另一侧,存放有北京猿人的头 骨,以及其他人造的电动恐龙,模拟的恐龙生存的丛林,虽然没有什么重要 的历史价值,但对于向朋友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 6 - 3. 珠宝展厅 向上一层楼,是珠宝玉石展厅,五光十色的各种珍稀宝石让人眼花缭乱,目 不暇接,虽然说珠宝玉石乃是女生钟爱之物,但是聚集如此多的珍稀玉石, 对于有点收藏爱好的我来说,那是相当羡慕。欣赏着这些宝石,我就在想什 么时候我能靠自己的能力收藏有十分之一种类的这里的玉石,我就很满足了。 那些用透明的玉石雕刻的小巧饰物,精致美观典雅,像鸡蛋大小的芙蓉石, 用玉石做的一串葡萄,象牙雕刻的勺子,贝壳雕刻的微型的小船 4. 矿物展厅 矿物岩石展厅采集了数以百计的种类齐全、特征典型、精美独特的各类 岩石标本,其中以恐龙化石珍品 黑龙江满州龙、鱼龙化石之王 梁氏 关岭鱼龙、世界海龙之王 黄果树安顺龙等化石最为珍贵,让我们真切去 了解奇妙的矿物世界和岩石天地,让历史告诉未来。 - 7 - 矿产分类:金属矿产分为: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重金属矿 产、稀有金属矿产、稀土金属矿产,以及分散元素金属矿产等。 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岩石是一定地质条件下,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 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岩浆在地下或地表冷凝后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占地壳总体积的 89%。岩浆岩根据岩浆的产状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 。侵入岩是 岩浆在地下冷凝后形成的;在地下较浅处的侵入岩为浅成岩,如花岗斑岩; 在地下较深处(一般指 3km 以下)的侵入岩为深成岩,如橄榄岩。岩浆岩根 据其化学成分,特别是 SiO2 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四类:超基性 (SiO266%)。 组成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 辉石和橄榄石。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由母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早期形成 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外力地质作用 (搬运、沉积、淋滤等 )以及成 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占地表面积的 75%,占地壳总体积的 5%。组成 沉积岩的物质成分主要有:矿物、各类岩屑、化学沉淀物、生物碎屑、有机 质、杂基和胶结物。 变质岩是原岩(岩浆岩、沉积岩或早期形成的变质岩 ),在新的特定环境 中,由于高温、高压和化学流体作用,在固态状态下使原岩发生物理化学变 化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占地壳总体积的 6%,如大理岩、蛇纹岩均为变质岩。 走进矿物岩石展厅,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岩石,有的名称虽然相同,但 是由于所含杂质的百分比有差异,外表特征并不完全相同,甚至颜色也是大 相径庭。而有的岩石可能外观相似,但是层理构造以及矿物成分却大不相同。 比如方解石的晶簇,看到好多个,但是颜色很不一样,如下面一幅图片 便是其中的一张,颜色洁白如玉,看着杂质很少,但是还有一些,同样是方 解石晶簇,却掺杂了黄色灰色的杂质。上百种岩石样品摆在眼前,不可能每 一样都细细欣赏,下面是几张岩石的图片,有斑状叠层灰岩、白云岩、石英 单晶体,虽然他们不能代表所有的岩石,但也可以作为这一次实习的纪念品 了。 斑状叠层灰岩 白云岩 - 8 - 方解石晶簇 石英单晶体 5. 矿产资源展厅 下一个是矿产资源展厅,主要摆设了矿产资源开采的模型,有陆上及海 上钻井平台,细长的输油管深深打穿岩层,深入油气层,把深埋在地底的油 气资源输送到地面。海上石油开采一直以来是我们国家的弱项,虽然有很长 的海岸线,但近海的油气资源由于我们本身技术的不足无法充分利用,虽然 我不懂油气开采,但是海上钻井平台的建立,却需要用到土木工程技术人员, 需要用到海工混凝土、钢结构,当然也需要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我想, 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意义所在,只有现在掌握好知识和技术,将来才能更好的 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 化石展厅 最后参观的是化石展厅,化石展厅竟然有两个,一个存放的是馆内以各 种方式收集的,另一个存放的是他人捐赠的。每一个化石都有一个故事,每 一个故事的发现,都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正如同展馆内的一个琥珀 化石中的小蜘蛛,不仔细看,你都无法相信,如此小的一个油脂化石中竟然 包着一直古代的蜘蛛。我猜想小学教材中的 琥珀一文中所说的琥珀化石 是不是就是地大博物馆的这一个。 五、南望山参观实习 (一)实习地区地质概况 1. 自然经济地理 研究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属于武汉市洪山区(因其境内有洪 山而得名),地理位置为 E11419,N 3033,区、乡、村各级公路在 区内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研究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无霜期 长,适宜蔬菜等农作物生长和渔牧业养殖。全年无霜期平均为 240205 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11501190 毫米,主要集中在48 月,为农业、渔业、畜 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日降雨量最 多达248 毫米,秋冬降雨较缓和,冬季时有干旱发生。一年中气温变化大, 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 29左右,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 4,存在着夏季 - 9 - 高温、冬季冷冻的特点,年均气温在 16.3,年均降雨量1163 毫米,加上 长江环绕全区东北西三面湖泊星罗棋布,地势略有起伏,故湖泊效应、垄岗 效应、城市效应明显。 研究区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 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 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 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 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 149.4 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 100 米以上 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 100 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 积。 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 质粘性重,垄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 研究区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湖泊塘堰在区内星罗棋布(东湖、喻家湖) ,是著名的“江汉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 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在岩石 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区内地下水化学 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 研究区内现已探明矿产种类有玻璃石英矿、建筑石材、砖瓦粘土、水泥 粘土及矿泉水等。研究区地处 “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东部,农业以稻谷为 主,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经济林木有油桐、板栗、枇杷、核桃、柑桔、弥 猴桃等树种,区内湖港纵横,气候温和,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优越的条 件,有浮萍、水葫芦、莲藕等水生植物,有鲤鱼、鳙鱼(胖头鱼)、鲫鱼 (喜头)、团头鲂(武昌鱼)等丰富养殖品种。 洪山区地处“湖北大通道”的重要交汇点,是国内第二大科教智力密集 区,是“武汉中国光谷”所在地。区内聚集了 18 所高等院校,20 多万 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 35 万在校大学生,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 洪山区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是武汉市重要的科工贸一体化高 新技术产业区和都市型农业生产基地,连续数年荣获湖北省 “十强区县”称 号,是湖北省首批“小康区县”之一。 2. 地层 研究区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 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 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 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 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层出露 不全,仅出露有中志留统坟头组( S2f),上泥盆统五通组( D3w),下二叠 统孤峰组(P1g)以及第四系沉积物( Q),石炭系地层未见地表出露。 地层岩性组简述如下: 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 砂岩、粉砂岩(图1);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砂岩夹粉砂质 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 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岩,偶夹白色粘 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 - 10 - 石为脉石英。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 S2f)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 触面上可见铁铝质古风化壳。 石炭系未见出露。 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图 2);下 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被覆盖。 第四系(Q)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及坡残积成因的砾石、砂粘土 等。 3. 构造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 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 EW 至NWW 向的线型褶皱, NW、NWW、NE 和近EW 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中,褶皱在本区占 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 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 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1)褶皱 本区褶皱自北向南依次有: 磨山向斜:位于磨山 113.9-116.4 高地。这是本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轴 迹呈近EW 向延伸的小型开阔向斜。该向斜核部地层由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 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组成,构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实例。向斜两翼地层 由中志留统坟头组泥质页岩、粉砂岩、砂岩组成。岩层相向倾斜,北翼产状 为1703040,南翼产状为10203050。近核部岩层倾 角变缓,一般在1520;转折端圆滑开阔,轴面近直立;枢纽在东西两 端仰起,在区域上长 20 公里,宽0.81 公里,属于直立倾伏型褶皱。 大李村背斜:位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 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 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 70 左右。区域上长40 公里,区内宽2 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未及磨 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 折端宽缓的倒转箱状背斜。 园林学校向斜:位于风筝山一喻家山之间,为大李村背斜相邻褶皱。核 部被第四系覆盖,北翼与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统五通组、 下二叠统孤峰组、中志留统坟头组,产状为 350104080,延 伸长40 公里,西至长江大桥。宽度小,表现为箱状向斜。 (2)断层 本区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近东西向的纵断层 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长,如地大 水塔断层。 纵断层组:已观察到的纵断层有磨山、风筝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条, 它们规模大小不一,走向近东西。标志为地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 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斜)断层切错。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 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动断层性质。 横(斜)断层组:野外观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 标志有地层沿走向被切错、切割纵断层、破碎带、向斜核部宽窄突变等。断 - 11 - 层面较陡,倾向或东或西。 4. 构造剥蚀地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校区至磨山一带为构造剥蚀地形,由南至北分 布有三条走向近东西向的山脊。南侧为南望山 喻家山,其主峰分别为 139 米、149.5 米。中间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风筝山及团山。北为磨山, 主峰高116.4 米。山脊之间为高程24-58 米的岗状平原。该区在 2 亿多年前 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由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 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 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褶皱。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 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方向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 的山峦地形。 据对武汉地区地貌发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见比高 10100 米的 山梁,为早第三纪末喜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准平原化)。本区在喜山 运动时期,地壳强烈上升,遭受剥蚀,早更新世早期,地壳下降,大云梦泽 形成。末期地壳又上升,剥蚀形成了云梦期夷平面。 地形除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外,也强烈反映出差异风化剥蚀的特点,即 坡度与岩性相关,抗风化力强的石英质砾岩、砂岩构成山包或山丘;灰岩、 页岩侵蚀成沟谷或地洼地带。基岩面上的疏松沉积物多为坡残积物,呈深红 色网纹红土、褐红色砂土、褐黄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砾。低洼处为红灰色、 黄灰色粘土、亚粘土。 5. 研究区地质演化简史 中志留世,研究区以沉积物堆积为主,沉积堆积速度超过了地壳沉降速 度,导致海水变浅,形成海退。中志留世后期,扬子板块抬升为陆地而接受 风化剥蚀,缺失了晚志留世至中泥盆世近 60Ma 的地质记录,形成由铁铝氧 化物及氢氧化物组成的古风化壳,这是加里东运动在本区内的具体表现。 晚泥盆世,海水由南西向北东形成海进,在黄绿色砂页岩上沉积底砾岩、 石英砂岩夹白色粘土岩,产陆生植物,代表了潮湿气候下的河湖沉积。由于 毗邻大别山边缘,岩层中偶见海相腕足类化石,说明当时沉积环境为海陆交 互过渡,在此后形成海退。 3 亿年左右,海水又广泛海进而浸没本区,不但 出现大量海生动物,如腕足类、珊瑚等,而且海水相对较深,形成了碳酸盐 岩及硅质岩,此后一直延续至 2 亿年。 中晚三叠世,地壳发生了大规模运动,本次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要特点, 地史上称为印支运动。该次构造运动使本区受到了近于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 使中志留统下三叠统地层缩短而产生褶皱。褶皱轴向近东西,并伴有走 向近东西的纵断层及其它方向的横(斜)断层。至此,结束了本区海相沉积 的历史,形成了现在的构造格局。 (注:有关实习区的自然经济地理、地质旅游资源部分资料引自相关网站) (二)实习内容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别对岩石风化现象、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现 象进行定点观察。 - 12 - 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引起岩石破坏的外界因素有温 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作用、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 褶皱构造是地壳表层中广泛发育的基本构造之一,它是岩层受构造应力强 烈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连续性的构造。构成褶皱构造中的一 个弯曲称为褶曲,它是褶皱构造的组成单位。褶曲由核部、翼、轴面、轴及枢 纽等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一般称为褶曲要素。 一般情况下,单个褶曲比较少见,多数情况都是线形的背斜与向斜相间排 列,以大体一致的走向平行延伸,有规律的组合成不同形式的褶皱构造。若褶 皱剧烈,或是在早期褶皱的情况下再次褶皱,则会形成更为复杂的褶皱构造。 - 13 - 如我国的秦岭,就是褶皱构造复杂的一座山脉。 在公路与隧道工程中,常遇到褶皱构造。因此研究地质构造复杂地区路线 的合理布局,无疑是重要的。对于隧道工程而言,一般从褶曲的翼部欧诺个过 是较安全的。在褶曲构造的轴部,不论是公路、隧道或桥梁工程,都容易遇到 工程地质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轴部是岩层倾向发生显著变化的地方,同时又是 岩层受应力作用最集中的地方。 六、武汉至广水临山公路参观实习 (一)实习地区地质地形地貌概况 广水市地处桐柏山脉南麓、大别山脉西端 , 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 低,自北而南,山地、丘陵、岗 地、沿河小块平原,依次分布。山地占总面积 的 30.1%,丘陵占 67.4%,平原占 2.5%。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部,一般 坡度为 30至 45,最高处大贵山海拨 907.8 米,相对高差在 300 至 500 米之间。 岗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及东南部,海拔一般在 100 米上下,坡度一般在 15左右。小块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西南及东南部, 海拔一般在 50 米左 右,最低处平林市 水河床海拔 37 米,地势以鄂豫边界为脊干,以低山为屏障, 丘陵岗地主体,由北向南逐渐倾斜,经横坡河的切割,形成 岭谷平行并列的地 貌景观。 (二)实习内容 由老师指导,观看公路两侧防滑坡人类工程,初步认识公路两边背斜、向 斜斜坡。 在丘陵地区修建公路,尤其要注意当地气候条件和两侧坡体结构,必要是 采取人工措施防止滑坡的发生,在路上我们遇到了消减坡体的挖掘机来减缓边 坡坡度,这是一般的也是最常用的防治措施。另外,一些坡体使用了水泥钢筋 锚杆制作成条带或格栅状支挡结构,这种工程可有效的阻止斜坡灾害发生。途 中,我们看到,不少坡体被涂上防滑油漆,坡体完善的排水系统、坡体上的植 树造林这都有效地增大了坡体的抗滑能力。 我们也观察到了两侧山体裸露出的地质结构,并详细的讨论了褶皱的形成 原理,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岩石的层面或其他的构造面发生连续弯曲变形, 从而形成褶皱。褶皱发生的地层面一般为韧性塑性的。褶皱基本形态可分为 背斜和向斜。 七、程潮铁矿杨家湾尾矿库参观实习 (一)实习地点简介 程潮铁矿杨家湾尾矿库位于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镇程潮铁矿矿部以北约 1km 处的杨家湾沟,是程潮铁矿选矿厂的第二尾矿库,其库型为山谷型尾矿库,主 要由初期坝副坝和排洪系统组成。初期坝址在朗头湾尾矿库的下游,为透水 堆石坝,坝顶标高 50m,坝高 17.4m,坝长 146.459m,坝顶宽 5m,上游坡比 1:2,下游坡比 1.3-1.75。堆积坝采用上游式筑坝法,目前子坝堆积到第 14 期, 标高 85 米。总坝高 52.4 米,坝全长 738.30 米,坝顶宽 3.0 米,内坡坡比 1:2, 外坡坡比 1:3,控制边坡坡比 1:4,子坝边坡平整,覆土植草,并布置有 3 个 - 14 - 排渗井纵横截排水沟及肩沟位移(沉降)观测点和水位观测孔。副坝为浆 砌石坝,坝顶标高 85 米,内外坡比均为 1;1.2.排水系统由钢筋混泥土排水管和 溢水塔组成。 程潮铁矿杨家湾尾矿库 (二)实习内容 早上一早我们从学校出发抵达程潮铁矿杨家湾尾矿库,负责该尾矿库的毕 业于中南大学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尾矿库是矿山企业最大的环境保护工程项 目,可以防止尾矿向江、河、湖、海沙漠及草原等处任意排放。一个矿山的选 矿厂只要有尾矿产生,就必须建有尾矿库。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程潮铁矿 杨家湾尾矿库,从 1969 年建成投入使用以后,到目前已经形成了 16 级子坝呢, 从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到坝底足足有 40 多米呢!” ,随后我们又了解到,安全生产 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并确立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和“安全发展”的指 导原则。尾矿库作为矿山企业的主要设施,是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 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山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它废渣的场所。也是矿山企 业的重大危险源之一。影响尾矿库安全因素很多,如地表塌陷汛期洪水地 震及山体滑坡等;坝体潜在的坍塌和渗漏事故;尾矿库附属构筑物损坏事故; 尾矿输送过程的事故;电气事故等等。尾矿库一旦发生溃坝,尾矿渣往往立即 液化,扩大溃坝的缺口,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沿山谷往下游倾泄,将会给周围 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给当地的经济发展 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尾矿库的安全监管,规范 尾矿库的安全管理行为,遏制尾矿库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为促进尾矿库安全 生产的长远发展而做出应有的贡献。随后在工作人员的介绍和自己的学习下, - 15 - 重点了解了程潮铁矿杨家湾尾矿库的安全检测及其尾矿库事故应急预案和相关 问题的处理措施。 1. 尾矿库安全度汛技术指标有:正常水位,实际水位,警戒水位,浸润线,紧 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