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群体成员差异性对社会网络的影响群体成员差异性对社会网络的影响: :个体及群体层次的实证个体及群体层次的实证 研究研究 摘 要:基于相似-吸引典范及社会归类理论,本研究认为群体 中人口统计变量和工作价值观的个体间差异性及组成差异性分别 对个体情感网络中心性与整体情感网络密度产生影响。本研究用 45 个工作群体(246 个个体)样本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社会互动及自我实现取向的差异性对个体情感网络中心性有显著 负向影响,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性则对个体情感网络中心性没有 显著影响;群体层次的情感网络密度假设也得到相似的验证结果。 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限制。 关键词:社会网络;关系人口统计学;组成人口统计学;工作 价值观 the impact of group members differences in demography and work values on social networks: examinations in individual-level and group- level wang zhen-yuan, dai rui-lin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abstract:based on similarity-attraction paradigm and social categorization theory, we propose that the group members dissimiliarity in demography and work values would influence his/her centrality in the affective network within the group. furthermore, we argue that the compositional diversity of the group in those variables would have impact on the density of the affective network. the empirical result with 45 groups(246 respondents)shows that the dissimiliarities of an individual i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elf-fulfill with other group members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entrality of the affective network, but the dissimilarities in demography have no impact on it. in group level, group diversities in the same variables as individual level have impact on the density of affective network. finally,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social networks; relational demography; compositional demography; work values 1 引言 社会网络及社会资本是目前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往的研 究已经证实社会网络或社会资本对个体、群体的许多结果变量有 重要的影响,例如个体及群体绩效1 、权力2 、升迁3等 等。上述研究在个体层次特别集中探讨了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位 置(如中心性)能为个体提供取得或控制信息、获取资源等优势, 进而能为个体带来效益;在群体层次则关注网络结构特性(如密 度)对群体绩效或领导效能等变量的影响。然而,这些个体为什 么会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某些群体为什么密度比较高呢?这些 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很少涉及,并没有很好地被回答4,5 。许 多学者也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并且一再呼吁未来的学者需要更多 地关注社会网络的前因变量46 ,特别是一些个体特质5,6 对社会网络的位置及结构特性的影响。 相似-吸引典范(similarity-attraction paradigm)以及社会 归类理论(social categorization theory)认为表层可观察 (如年龄、性别) 、表层不可观察(如年资、教育程度)以及深层 不可观察(如人格特质、价值观等) 7的相似性/差异性会对成 员满意度、组织承诺、人际互动等结果变量有所影响810 。因 此,本研究试图探讨人口统计变量和工作价值观的个体间差异性 如何影响个体在社会网络的位置(中心性) ,以及群体内组成差异 性如何影响整体网络的结构特性(密度) 。由于差异性/相似性对 人际交往的影响较大5,11 ,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对情感网络特 性的影响。 2 理论与假设 2.1 相似-吸引典范和社会归类理论 一般将人口统计学的研究视角分为两大类:一是在个人层次为 关系人口统计学,探讨特定个体和其他成员在人口统计背景变量 的差异性对个体行为及态度的影响;另一则是在群体层次为组成 人口统计学,探讨团队/组织组成成员在人口统计背景变量上的多 样化程度对团队层次后果变量的影响12 。此研究视角的理论基 础是相似-吸引典范和社会归类理论。 相似-吸引典范的主要论点是个体间若在某些特征上具有相似性, 则容易互相吸引及喜欢8,9 。这是由于具有相似背景的人容易 分享共同的生活经验及价值观,相处时较为自在,易于沟通,因 此,人们倾向和自己相似的人进行互动9 。社会归类理论指出, 人们会使用一些社会特征来定义心理的群体或提升自己的社会认 同8,9 。个体的社会归类通过两个机制来完成:其一是自我强 化(self-enhancement) ,指个体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某些特性的比 较来进行归类(例如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背景) ,完 成归类后将对自己所属的类别产生社会认同;另一个则是自我持 续(self-continuity) ,指个体持续和其他人进行社会比较,以 确保在社会类别内相似性及社会类别间的差异性能达到最大来维 持其自尊和对社会认同的正面评价8,9 。 riordan7提供了一个整合性的研究架构,表明年龄、种族 或性别等表层可观察的变量,是社会归类、社会认同的重要依据, 但是最易产生刻板印象、偏误。无法从表层观察到的变量(如年 资、教育程度、人格特质和价值观等)则需要成员间较长时间而 持续的互动,才能发现彼此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此时则是通过喜 欢/吸引、行为整合等机制对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 2.2 人口统计变量及价值观的个体间差异性对个体情感网络中 心性的影响 以往已有一些研究证实,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年资的相 似性会影响个体间的互动、沟通以及建立友谊关系。例如 tsui & oreilly8证实若下属和上级性别不同则上级对该下属的正 面情感会是较低的,给予绩效评分较低;上司更喜欢与其教育程 度差异小的下属;上司喜欢年资差异性小的下属,就会给予较高 绩效评价。 过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偶关系,然而本研究认为群体内彼此 的相似性/差异性将影响到个体在其中社会网络的位置。基于相似 -吸引理论,如果某一个体和其他成员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性 小,则他容易和其他成员互相吸引并且建立起连结,因此该成员 的情感网络中心性会是较高的;相反地,基于社会归类理论,如 果某一成员和其他成员在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性大,则该成员较 难和其他成员产生融洽的感觉,同时由于差异性大也不会被归类 到同一类,因此该成员和其他成员的连结就少或连结不紧密,他 的情感网络中心性就会是低的。 假设 1 个体与其他成员人口统计变量上差异性越大,其情感网 络中心性越低。 假设 1a 个体与其他成员性别差异性越大,其情感网络中心性越 低。 假设 1b 个体与其他成员年龄差异性越大,其情感网络中心性越 低。 假设 1c 个体与其他成员教育程度差异性越大,其情感网络中心 性越低。 假设 1d 个体与其他成员团队年资差异性越大,其情感网络中心 性越低。 价值观是一种持久的信念,将影响个人的偏好或厌恶,进而指 导个人的行为方式13 。价值观的相似性主要基于相似-吸引典 范制影响人际间的互动。个体和其他成员的价值观越相似,则他 们的认知处理历程相似,行为、途径及目标的选择也会较为一致, 彼此行为可预测性高,这将使得他们的行为表现、喜欢/厌恶的事 物将越相近,因此互动后容易达成共识、建立互信或友谊9 。 反之,价值观差异大的成员之间进行互动时,少了上述的机制或 历程,将使得互动的程度较差。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个体若与其 他成员在价值观上差异程度小或相似性高,则容易和其他成员建 立情感连结或人际信任,因此他的情感网络中心性会较高;反之, 该成员若是和其他成员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很大,则不容易和其他 人有好的互动,其情感网络中心性就会是比较低的。在工作价值 观方面,本研究主要关注社会互动取向、受人尊敬取向以及自我 实现取向。社会互动取向是指对在工作中良好人际互动情形的重 视程度;受人尊敬取向是指对在工作中获得自我肯定与别人尊重 的重视程度;而自我实现取向则是指对工作中能否实现人生目标、 展现个人才华的重视程度14 。 假设 2 个体与其他成员在工作价值观上的差异性越大,其情感 网络中心性越低。 假设 2a 个体与其他成员“社会互动取向”价值观差异性越大, 其情感网络中心性越低。 假设 2b 个体与其他成员“受人尊敬取向”价值观差异性越大, 其情感网络中心性越低。 假设 2c 个体与其他成员“自我实现取向”价值观差异性越大, 其情感网络中心性越低。 2.3 人口统计变量及价值观群体内组成差异性对群体情感网络 密度的影响 在群体层次,过去已有一些关于群体内部人口统计背景变量的 组成差异性(异质性、歧异性、多样性)对群体层次变量的影响的 研究,如团队凝聚力(group cohesion) 、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 。社会整合是群体成员心理上和其他成员建立连结 或和其他成员互相吸引及互动的情形,进而能追求共同的目标, 而团队凝聚力则是社会整合的感情维度10,15 。oreilly 等人 10认为社会整合包括几个因子,例如被团队吸引(凝聚力) 、 对其他成员的满意度以及成员间互动的程度。他们证实了年资的 差异性对社会整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年龄的差异性也是负向的 影响(但不显著)。smith 等人16证实高层管理团队的年资差异 性对非正式沟通的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我们认为,整个群体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工作年资的差 异性对成员彼此间的互动会有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体社会网络密 度。从相似-吸引典范来看,若群体在人口统计背景变量的组成相 似性越高,成员间的互动就会越频繁,网络密度越高。从社会归 类理论来看,工作群体内成员的人口统计背景变量相似性高,成 员间更易将自己和其他团队成员归为同一类别,同类别内建立连 结的程度是高的(网络密度高) ;反之,成员间连结程度较低(网 络密度低) 。 假设 3 群体内的人口统计变量组成差异性越大,群体的情感网 络密度将越低。 假设 3a 群体内的性别组成差异性越大,群体的情感网络密度越 低。 假设 3b 群体内的年龄组成差异性越大,群体的情感网络密度越 低。 假设 3c 群体内的教育程度组成差异性越大,群体的情感网络密 度越低。 假设 3d 群体内的团队年资组成差异性越大,群体的情感网络密 度越低。 在相似性的探讨里,以往更多的研究是有关人格特质、态度等 对群体社会整合的研究,关于群体层次价值观的组成相似性/差异 性的实证研究是比较少的15,17,18 。如同个体层次,群体内成 员在工作价值观的差异性越小或相似性越高,彼此间对工作和对 事物所持的信念越一致,彼此对事情的看法和对事物的喜恶越相 似,越容易产生共识,容易相互吸引而成为一个内团体。随着彼 此的互动增加,整个群体网络连结密度是高的。 假设 4 群体内的工作价值观组成差异性越大,群体的情感网络 密度将越低。 假设 4a 群体内的“社会互动取向”价值观组成差异性越大,群 体的情感网络密度越低。 假设 4b 群体内的“受人尊敬取向”价值观组成差异性越大,群 体的情感网络密度越低。 假设 4c 群体内的“自我实现取向”价值观组成差异性越大,群 体的情感网络密度越低。 3 研究设计 3.1 调查程序 本研究采取整体网络(whole network)的社会网络研究取向, 以立意取样获取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由于进行社 会网络研究涉及问题比较敏感,填答者可能会有拒答等情形19 。 因此,第一步,我们联系有意愿参与调查的企业或者群体,以得 到领导的同意。第二步,将人员名单录入到问卷当中,避免受访 者遗漏并缩短填答时间。第三步,在进行实地调查时,我们采用 几种手段来降低社会称许性(social desirability)或心理防卫 机制产生的偏误,如在介绍词中说明此份问卷的目的是作为研究 用途,不会单独揭露个人信息,此外,受访者在填完问卷后,可 以将问卷放入信封中并进行封口。这些做法在其他社会网络的研 究中也是经常见到的20 。 3.2 样本及其特性 本研究共发出问卷 275 份,回收 255 份。根据罗家德21的 建议,在进行整体网络的研究时,社会网络题目必须有 80%以上的 成员填答,所得出网络结构才具有可信度。经过剔除网络题目填 答率过低的组别后,本研究的有效问卷数为 246 份,其中包括 45 个群体/团队领导,201 个成员,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89.5%。每个 群体的有效回收率皆在 80%以上。 在员工分布上,29 个团队、173 个个体来自于经营床上用品的 生产及销售的 a 公司,7 个团队、34 个个体来自于某通信集团的 市级分公司的 b 公司,9 个团队、39 个个体来自于某石油化工集 团市级分公司的 c 公司。在样本特征上,女性共 157 人(占比约 63.8%);平均年龄为 32.4 岁;初中学历以下共 108 人,高中 71 人,专科 47 人,本科以上 15 人;平均团队年资为 4.6 年。 3.3 变量的测量 3.3.1 社会网络变量 情感网络是指群体内个体间交流的内容是工作之外的事项,彼 此形成信任关系、心理支持关系。本研究的社会网络题目修订自 罗家德19,21 ,包括:“我可以很放心地将私事、个人的想法 和愿望和他/她分享” 、 “我可以很自在地向他/她诉说工作上遇到 的困难,我知道他/她愿意听”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81。brass 等人6曾建议应对连结强度进行量测,因此本量 表采用李克特 6 点设计,同意程度越高表示连结强度越强。此外, 本研究将连结视为对称关系以补足网络缺失值。 本研究的网络中心性是内向程度中心性,指某特定个体被其他 个体认定有连结关系的情况1 。实际计算时,分子部分是其他 个体指向特定个体的实际强度加总,分母则是最大可能的连结强 度1,22 。密度指一个网络中个体之间连结的紧密程度,计算公 式是所有个体间实际连结强度之和除以所有个体间最大可能连结 强度之和1,19 。 3.3.2 工作价值观变量 工作价值观的定义为个体在从事工作时,用于判断工作事物、 行为或目标的持久性信念与标准。本量表题目修订自台湾学者吴 铁雄等人14 ,并用李克特 5 点量表形式,其中“1”表示非常 不重要, “5”表示非常重要。社会互动取向考察受访者对在工作 中良好的同事互动的重视程度,示范题目如:同事之间能融洽相 处等;受人尊敬取向关心的是受访者对工作中能否满足成就感、 受到他人肯定的程度,示范题目如:获得别人的肯定等;自我实 现取向则是考察受访者对工作中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展现自己才 华的重视程度,示范题目如:工作中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等14 。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维度的题目可以良好地区分,量表具有 较佳的建构效度。在内部一致性信度方面,社会互动取向 alpha 值为 0.755,受人尊敬取向为 0.810,自我实现取向为 0.781。 3.3.3 个体及群体层次差异性的计算 本研究遵循 tsui 等8,9的做法计算个体间差异,取个体和 群体内其他个体在某人口统计变量差数的平方和,除以群体人数 后开根号。公式如下(n 为群体人数,i 指特定成员,j 指其他成 员) 其中性别、教育程度是非连续变量或类别变量,属于同一类别 则差数为 0,属于不同类别则差数为 1;而年龄、团队年资及工作 价值观部分则视为连续变量,直接计算实际数字。 在群体层次差异性方面,本研究采取 blau11的异质性指数 来计算群体内性别及教育程度等类别变量的差异程度,公式如下 (p k 指 k 类成员占所有成员的比例,m 指共 m 类。该公式是用 1 减去所有类别的平方总和) 当计算群体层次的年龄、团队年资及工作价值观等连续变量的 组成差异性时,本研究依 allison23的做法将该变量的标准差 除以平均数。 4 结果 从个体层次相关分析得知,社会互动(r= 0.23,p 0.001)及 受人尊敬(r= 0.11,p 0.1)和情感网络中心性显著正相关;社 会互动差异性(r=-0.16,p0.05)及自我实现差异性 (r=0.19,p 0.01)和情感网络中心性显著负相关;人口统计 变量差异性和因变量的相关系数都不显著。 个体层次阶层式回归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结果如表 1。从模型 2 中得知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性对 情感网络中心性没有显著影响,假设 1 未得到支持。从模型 3 中 可得知整体模型是显著的(f= 1.935,p 0.05) ,增加解释力 4.6%(p 0.05) ,其中社会互动取向价值观对情感网 络中心性有显著正向影响(= 0.20,p 0.01) 。模型 4 结果 表明,模型解释力增加 5.9%(p 0.01) ,社会互动取向差异性 (=0.12,p 0.1)及自我实现取向差异性(=0.20,p 0.01)对情感网络中心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假设 2a 及 2c 得到支 持。 从群体层次相关分析结果可得知,群体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性 和情感网络密度的相关系数都不显著;而社会互动取向差异性 (r=0.38,p0.01)及自我实现取向差异性 (r=0.33,p0.01)和情感网络密度显著负相关。 群体层次阶层式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2。由于团队样本小,本研究 控制了领导的教育程度、团队年资、团队规模及公司别的影响, 领导的人口统计变量与因变量相关系数上都不显著,不予以考虑。 模型 2 整体模型及群体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性都没有达到显著水 平。假设 3 不支持。模型 3 结果表明,解释力增加 27.6%(p 0.01) ,群体在社会互动取向差异性(=0.41,p 0.05)及自 我实现取向差异性(=0.28,p 0.1)对情感网络密度有显著 的负向影响。假设 4a、4c 得到支持。 5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人口统计变量和工作价值观的个体间差异性 及群体内组成差异性的视角,探讨影响个体社会网络位置及群体 社会网络结构特性的前因变量。本研究的贡献在于推进了关于社 会网络前因变量的研究,同时扩展了关系人口统计学和组成人口 统计学的研究范围。 本研究发现:无论是个体或群体层次,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性 对社会网络中心性或密度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工作价值观的差异 性则有显著影响。此结果与 klein 等人4和 harrison 等人 17的研究是一致的。本研究认为这是因为团队成员相处的时 间久,彼此熟悉,人口统计变量影响弱化,而价值观的差异性的 作用增大,这样的解释和推论得到 harrision 等人15,17的证 实。 进一步地,在个体层次的价值观方面,klein 等人4研究发 现工作取向本身(如让自己整天保持很忙的状态)以及享乐主义 或称快乐主义(如享受生活)的相似性对成员处于友谊网络中心 性有正向显著的影响;然而,本研究表明社会互动取向本身及其 差异性和自我实现取向差异性对成员的情感网络中心性有显著的 作用。这似乎暗示着国家文化24(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在 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值得未来研究深入探索。 此外,在群体层次价值观方面,harrison 等人17研究发现 对任务结果重视程度的组成差异性对社会整合(其中涉及群体内人 际互动与对其他成员的满意度)影响最大;然而,本研究表明群体 社会取向和自我实现差异性对情感网络密度的影响最大。对任务 结果重视程度更关注于目的性、工具性、短期的外在动机,而社 会取向及自我实现取向则是目的性较弱、长期的以及是一种内在 动机。这可能也是由不同的国家文化而引起的差异,例如中国文 化受儒家思想影响,属于长期导向,而西方文化更倾向于目的导 向、短期导向24 。这也值得未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对个体及群体乃至组织的管理实践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由于每个人在价值观的各个维度有着不同的组合,因此,个体间 在价值观上某些方面是相似的,某些方面则有差异。个体应该了 解与其他成员在不同价值观上的差异情况,在“求同存异”的前 提下,扩大在相同价值观上的共性,这将有利于和其他成员互动, 进而提高其网络中心性。群体或组织在进行人员甄选时,应更看 重成员间在工作价值观上的相似情形,这将有助于成员间的互动 与凝聚力的塑造。 由于资源限制,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样本的群体规模 平均是 5.5 人,属于小群体,可能无法概括群体规模较大的情况, 建议未来学者可以扩大群体的规模重新进行研究。此外,本研究 群体样本量为 45 个,在进行群体层次分析时可能因为自由度小会 有统计稳定性差的风险。不过,由于社会网络数据收集的难度特 别高,这样的群体数量在社会网络方面的研究也是比较常见的。 尽管如此,本研究在个体及群体层次上还是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结 果可以供学术界及实务界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sparrowe r t, liden, r c, wayne, s j, et al social network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44(2): 316-325. 2 ibarra h. network centrality, power, and innovation involvement: determinants of technical and administrative rol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3, 36(3): 471-501. 3 burt r s. the contingent value of social capital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2): 339-365. 4 klein k j, lim b, saltz j l, et al how do they get there an examination of the antecedents of centrality in team network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4, 47(6): 952-963. 5 mehra a, kilduff m, brass d j. the social networks of high and low self-monitors: implications for workplace performanc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1, 46: 121-146. 6 brass d j, galaskiewicz g h r, tsai w. taking stock of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4, 47(6): 795-817. 7 riordan c. relational demography within groups: past developments, contradictions, and new directionsj. 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2000, 19: 131-173. 8 tsui a s, oreilly c a. beyond simple demographic effects: 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al demography in superior-subordinate dyad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9, 32(2): 402-423. 9 tsui a s, terri d e, oreilly c a. being different: relational demography and organizational attachment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2, 37(4): 549-579. 10 oreilly c a, caldwell d f, barnett w p. work group demography, social integration, and turnover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9, 34(1): 21-37. 11 blau p m. a macrosociological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7, 83(1): 26-54. 12 陈德荣.组织内部社会网络的形成与影响:社会资本观 点d.高雄:中山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2004. 13 rokeach m.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m. new york: free press, 1973. 14 吴铁雄,李坤崇,刘佑星,等.工作价值观之编制研究 m.台北: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1995. 15 harrison d a, price k h, bell m p. beyond relational demography: time and the effects of surface- and deep-lev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市平谷区教育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14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福建厦门市集美区海凤实验幼儿园非在编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公办中小学招聘教师92人(编制)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殡仪馆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金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金华市中医医院招聘工作人员7人(第一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湖南省郴州桂阳县龙潭街道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中医医院招聘1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福建省宁德人民医院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临沂莒南县教体系统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1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01(全国)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八讲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2025年版
- 2025-2030儿童专注力训练行业市场需求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PLC电气控制技术》课件(共九章)
- 2025年全国电力安全生产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反洗钱系统培训
- 《军品价格管理办法》
- 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课件
- 偏瘫患者业务查房课件
- JJG 1036-2022电子天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