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 平安生活 实践论文(完)_第1页
绿色城市 平安生活 实践论文(完)_第2页
绿色城市 平安生活 实践论文(完)_第3页
绿色城市 平安生活 实践论文(完)_第4页
绿色城市 平安生活 实践论文(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城市,平安生活绿色城市,平安生活Green City, Safe Life the Research and Rough Planning on Anti-disaster Green Space in Shanghai 上海防灾绿地现状调研与规划设想上海防灾绿地现状调研与规划设想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张琳 指导单位: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 指导教师:普思杰 组长:许蓉 组员:任婧 李劭杰 刘子晨 摘要:摘要: 通过对上海市大连路绿地的实地考察,以及对公园使用人群的访谈,获得 上海市区防灾绿地的建设现状及问题,了解民众对防灾绿地的看法,并且以卢 湾区为例探究其现有绿地的分布和改造的可能性,通过卢湾区内主要现有绿地 的周边条件和内部构造分析比较,选取延中绿地局部进行改造尝试,通过设施 和植物配置等手段,将普通绿地改造成兼具日常游憩和紧急避难两项功能的防 灾用地。 关键词:关键词:防灾绿地,上海市卢湾区,大连路绿地,延中绿地,现状调研,改造尝试 Summary: Case study of the Dalian Road Green-space, and the interview of the common users, give the basis of the actuality and problems in the anti-calamity green-spaces constructing in Shanghai, as well as the citizens attitude ; Wit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everal main green-spaces in Luwan District, decision of to take the Yanzhong Green-space as a rebuilding sample was made. Our goal is to transform the common urban green-space to the anti- calamity green-space, in which people can not only relax but also take sanctuary. Key words: anti- calamity green-space, Luwan District, Shanghai, the Dalian Road Green-space, the Yanzhong Green-space, actuality research , transform attempt 立项原因及项目核心立项原因及项目核心 近年世界各地频发地震、台风、火灾、泥石流等灾害事件,高层建筑的日 趋密集却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并且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密集,灾害一旦发生往往损失 惨重,城市防灾形势十分严峻。 城市密集区该如何应对灾害?如何在第一时间内尽可能减少民众生命财产 损失?国内外城市灾难的前车之鉴给我们的启示是:防灾绿地对于城市防灾减 灾以及灾后应急避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日本在规划中坚持保持足量 公园,保证避难通道两旁的绿化,并提供完善的公园防灾设施,对市民进行普 遍的防灾训练;纽约、巴黎、伦敦、柏林等国际大都市,也非常重视紧急避难 场所设计和建设。然而,我国防灾绿地的建设极不完善,没有设计标准,没有 统一的法律法规,民众对防灾绿地的概念不甚了解,城市建设发展在这一方面 的缺口,更加让我们感到,进行此项调研考察,必要而紧迫。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 从实地考察中获得上海市区防灾绿地的建设现状及问题,以卢湾区为例, 探究其现有绿地的分布和改造的可能性; 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卢湾区内现有的绿地局部进行防灾改造的 尝试,期望取得将普通绿地改造成兼具日常游憩和紧急避难两项功能的防灾用 地; 通过我们对公园使用人群的访谈,了解民众对防灾绿地的看法,通过制作 防灾绿地使用手册,增强民众对于防灾绿地的知晓度; 一块块小公园、小草地星罗棋布于城市各个角落,平时成为人们短暂休憩 的地方,遇到危急情况则成了保护生命安全的“绿岛” 。关注防灾绿地,就是关 注生命。 案例分析与群众调查案例分析与群众调查 一、大连路绿地案例分析一、大连路绿地案例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和对工程管理人员的访问,我 们获得了上海市大连路绿地建成后的使用和管理 现状,从中了解到防灾绿地的使用管理的现实问 题。 1、基本情况 大连路绿地公共可避难面积达到 20000,服务 半径为周边 500 米,作为一类的应急避难场所, 设计者将这块绿地分为了两个主要功能区:即应 急指挥工作区和临时安置区。在应急工作区,具 有应急指挥中心,物资储备,广播宣传系统,应 急车辆停放区等。临时安置区能作为一个避险避 难的场所,同时可以满足居民的短期安置,在水 源和电源部分结合了民防工程设施。 2、指示牌: 大连路绿地应急指示牌的种类有:应急避难 场所标识,应急供水装置,可以搭建帐篷的临时 棚宿区,应急简易厕所,应急出入口。 大连路绿地的指示牌基本满足了紧急提示的要求,但仍 有一些问题: 醒目的位置易于发现。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公园里的游客很少会注意到这些标牌, 对此我们应该有所反思。 图案通俗易懂有利于人们快速明白该设 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但事实情况是通过指示群 众无法找到设施的具体位置,而对于棚宿区却完 全不知道用于什么情况,如何运用。 (图片来源:风景园林网) (图片来源:大连路绿地现场拍摄)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绿色城市,平安生活 2011.8.16 上海防灾绿地现状调研与规划设想 3 使用说明应急设施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设施,在平时我们几 乎接触不到,在使用方法上我们缺乏经验。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掌握使用方 法尤为关键。配以一定的文字或图片的使用说明可以让人们快速了解并掌握使 用方法。 3、应急直升机坪: 大连路绿地的应急直升机坪在日常作为绿地的中心广场使用,兼具国歌纪 念的宣传作用。避难空间是避难者停留的场所,功能包括直升机停车坪、大型 车辆输送救援物资的作业空间,以广场结合草坪为主,配置树木以不影响其功 能为原则。救援疏散通道两侧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遮蔽率高、树干结实的树 木,以缓冲硬物落下的冲力并有效阻挡倒塌建筑物落向疏散通道,确保通道畅 通。如果遇到周边的交通道路堵塞,或者运输的能力无法快速地到达大连路绿 地的话,可以启动直升机这样的空中运输工具使得物资的到达,或者方便救援 工作的开展。 4、应急消防及供水系统: 大连路绿地内部分布有消防栓, 地下室装有消防感应喷头,其保险丝 在达到一定的温度下会断掉,喷头便 会自行喷水。同时,考虑到市政供水 管道出现问题无法供水的特殊情况下, 公园内设置的 200 米深水井便可以起 到用处。据工程人员称,深水井的水 质得到保障,市民可以直接饮用,但 日常禁止启用。上海所处的地域条件 导致,众多灾难中火灾是最容易、也 是破坏力较大的次生灾害,因此这种 设置非常符合上海高密度市区的现实特点。 5、应急供电系统: 考虑到灾害发生时,市政供电可能会发生故障,在大连路绿地下,就有柴 油发电机,能够自行发电来供给大连路绿地的用电。 6、应急逃生避难系统: 在绿地四周有 6 个人行入口使居民方便快速得到达绿地内,南北两侧设置 了两个通往地下车库的安全人性通道,在荆州路和霍山路上有 2 个通往地下车 库的机动车入口,在长阳路上,有通往地下车库的非机动入口。在地下室同样 也设置了多处与外界联系的通风口,并且有消防楼梯,可以直接从地下室爬到 地面,保障了避难时人员的紧急疏散。 (图片来源:大连路绿地现场拍摄) 7、应急避难指挥中心: 在大连路绿地的西北角,有一大片地下室,在平时,功能为国歌展示馆以 及今后会招商引资成为休闲购物中心,还有地下停车库。在地下室,设有专门 的管理用房以及对地下,地上空间的全面监控系统,能够保障在灾害发生时方 便快速的进行指导,平时也可以保障园内的安全。 8、应急广播系统: 藏匿于绿地绿化灌木丛中的小小喇叭,平时作为公园音乐播放,避难时, 可以播报及时信息。 9、物资储备用房: 在突发灾害发生,救援物资未到达时,在物资储备用房里有简易毛毯和帐 篷等救援物资供市民使用。 10、排风除湿装置: 大连路绿地吴师傅向我们详细解释了地下室天花板的管道布线,还有通风 口、逃生口的设置,在地下室的参观中我们得知大连路绿地地下一层作为日常 停车用,地下二层设有重型密封门,作为防空避难用。但吴师傅也向我们提起, 地下室的防潮措施做得不好,水气很重,导致电灯开启有走电的危险,另外结 构上还有不足之处。 同时还有滤毒隔离设备,吴师傅也表示,由于大连路绿地建成两年之久也 没有正式交付他们管理,因此很多设备都没有照管和维修,但他们也没有权限, 并且,工程部都不太清楚滤毒装置的具体使用。 左图为通风口 右图为消防楼梯 (图片来源: 大连路绿地现场拍摄) (图片来源:大连路绿地现场拍摄)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绿色城市,平安生活 2011.8.16 上海防灾绿地现状调研与规划设想 5 二、二、大连路绿地群众及管理人员访谈调查大连路绿地群众及管理人员访谈调查 在大连路绿地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在工作日随机访谈了 68 名群众,在周末 访谈了 82 名群众,还访问了 10 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 2 名业务经理、2 名工 程部师傅,6 名保安。 1 群众调查 1) 日常情况下,群众对绿地的主要使用方式调查。 0 50 饭后 散步 锻炼 身体 广场 歌舞 朋友 相聚 带孩 子 刚巧 路过 了解 防灾 设施 周末工作 日 1215254840 群群众众调调查查前前往往大大连连路路绿绿地地的的目目的的 活活动动内内 容容 人人数数 调查结果显示, 18.00% 42.00% 38.00% 2% 从没有注意过看到过不关注关注过不了解关注了解过 0.00% 50.00% 100.00% 群众调查群众调查大连路绿地标志的知晓度大连路绿地标志的知晓度 采访中了解到,绿地中的民众只 是把它当成普通的城市小公园来使用, 几乎没有居民听说过“防灾绿地” ,更 加不知道它作为上海第一家防灾绿地 的意义。 对于绿地中各处的黄色指示牌, 几乎没有人去思考他们的用处,可能 有但是也不知向何处寻求解答。 不知道这里的应急避难场所是什 (图片来源:大连路绿地现场拍摄) 29% 49% 20% 2% 没听说过 知道一点 较为了解 非常了解 群众调查群众调查防灾绿地是什么?防灾绿地是什么? 么意思,不知道应急饮水点究竟在哪儿,甚至不知道公共厕所在哪儿,更不要 说“应急厕所”了。 “也没有听谁宣传过呀?”这是我们得到的答复。可见大连路绿地在建成两 年后的实际使用中,完全埋没于普通绿地之流,甚至还不如普通绿地,因其在 设备和交通疏散上的要求,其面积太小、锻炼设施不足、绿荫量缺乏等问题, 反而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凸显放大。 2 工作人员调查 0123456 基本不知道 听说过 基本会使用 熟练掌握 防防灾灾设设备备使使用用程程度度 看好一般没实际意义 0 10 对对该该绿绿地地防防灾灾功功能能的的看看法法 调查针对该绿地的三类主要工作人员,分别是两名物业经理,负责整个绿 地物业管理;工程部的 2 名师傅,负责该绿地及其地下部分各个设施的看管和 维护;以及普通管理方面的 6 名保安。 第一类的两名物业经理对此有政策意义上的了解,但是对于其具体的使用 方法和结构体系,表示没有太多认识。 第二类的工程师傅在引导我们参观公园地下部分的管道设置以及地上的设 施时,多次提到设备的具体使用它们也不清楚,且由于该绿地并未完全交付使 用,所以在设备维护方面它们又没有权限,设备无法管理,在地下的消防管道 和消防栓都生满了锈。而对于大连路绿地的结构设计和配备也是困惑不解,如, 地下二层的防潮措施不到位,导致地下墙壁天花板都结满了水珠,部分地面还 有淤水,由于水珠的凝结,日光灯无法开启,开启会冒烟。深水井深埋于地下 200m,只有一个电动水泵通往地面,因此机械如何修复是一个问题。在地面部 分,工程师傅对通风排毒的仪器表示一无所知。这一窘境让我组成员非常惊讶 和担忧,可见在应急情况下,这块绿地的众多设备是否完好可用,究竟如何起 到防灾减灾作用,都是极大的问题。 第三类主要工作人员是保安。大连路绿地相对于上海市区其他公园绿地有 着更高的保安配备率,但是保安人员表示,他们的工作职责也仅仅在于公园维 护,与应急设备无关。他们的工作是看管绿地的民用设施如座椅等不被居民破 坏,看管草坪绿化无人践踏或采折,然而当问及黄色指示牌时,包括队长在内 的所有保安都表示不知道设施的位置,更加不清楚使用方法。在考察中就出现 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小组成员本想向工作人员了解更多专业的使用信息,结果 却变为小组向保安们解释防灾绿地以及各个指示牌的含义。工作人员均对大连 路绿地兼具防灾减灾这一功用感到异常新奇和感兴趣。然而对于他们来说,作 为管理人员却无从获得该绿地的相关信息。 三、三、现存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建议现存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建议 问题 1:防灾绿地的知晓率极低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绿色城市,平安生活 2011.8.16 上海防灾绿地现状调研与规划设想 7 虽然就在自己身边,但很多市民却对这些特殊意义场所不甚了解。一方面 是由于绿地管理部门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标志牌数量少或指示不清,如 何引导人们主动了解防灾绿地的情况成为设计者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解决方法: 在绿地中树立宣传牌来介绍防灾绿地的使用。 加大媒体宣传,电视公益广告、道路广告牌都是行之有效的选择。 通过教育渠道,把应急避难和防灾绿地的使用加入教学环节。让更多的学 校、单位来到防灾绿地参观考察,揭开防灾绿地的神秘面纱。 问题 2:通过指示牌却找不到相应的应急设施 公园管理存在疏漏,连保安都不知道应急设备在哪,标志成了有形无实的 装饰。例如在应急供水的标牌下却找不到供水设施,写着应急简易厕所,却没 有找到厕所的踪影。 解决方法:加紧绿地建造后期的设施安装和维护。这一点需要当地政府和 有关部门协作解决。 问题 3:对设施操作一无所知 不仅仅使用群众对标志的含义、仪器的用途完全不了解,连绿地管理人员 都知之甚少。绿地中“奇怪”的结构、设施、指示成为市民的困惑点,却没有 人站出来为他们解答。可想而知一旦发生灾害,绿地系统必然一片混乱,无法 起到防灾避难的功用。 解决方法:如何让人们能够快速掌握应急设施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一方 面要培训专业人员,在日常对群众进行宣传讲解,发生紧急灾害时对市民进行 指导;另一方面设计者在设计标识牌时能通过简易的说明让市民能够进行自学。 问题 4:出入口 在大连路绿地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可能用作疏散通道的路口存在的问题: a通道口目前暂时被红线拦住,不允许通行; b通道口平台距离地面有一米的高度,并不适合人行,更不具备紧急疏散的条 件; 调查分析与改造设想调查分析与改造设想 一、改造绿地样本选取条件一、改造绿地样本选取条件 通过对大连路绿地的现状分析,参考了 2011 年 8 月 1 日起实行的推荐性地 方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 ,同时结合上海市所处地域的地质气 候特点,确定上海地区防灾绿地针对的主要灾害为火灾和防空。 在选取改造绿地样本时,应考虑如下条件:(斜体字为引文) 1.安全性: 1)避难功能区要与周边高层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防止其倒塌产生威胁。 2)固定和中心避难绿地周边还须设置宽度不低于 10 米的防护绿带,所选树种 应含水率高、含油率低、遮蔽性高。当周边有高层建筑物时,防护绿带的宽度 应为建筑高度的 1/2 至 1/3,以防建筑物倒塌和高层坠物的危害。设有围墙的 公园绿地,需沿着墙壁种植乔木,缓冲墙壁倒塌的冲力。 3)为减少次生灾害的影响,公园绿地内的应急避难功能区要远离有毒气体储放 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 2.便捷性: 至少与两条城市道路连接,出入口为双向交通,还可设立临时出入口。 公园绿地的园路还要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用作避难、救援的通道要走向明晰, 使人员能够顺畅到达所有应急避难区,其路面宽度宜大于 4 米。 应急避难绿地其服务半径为周边 500 米,步行 15 分钟内可到达。 3.舒适性: 扣除公园绿地内的水域、建筑、植物等占地面积,可用于避难的区域即为有效 避难面积。滞留 2 天以下的紧急避难绿地,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应大于 1 平 方米;滞留 2 天至 10 天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 4 平方米。 4.其他考虑因素: 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动物园以及地处低洼区域、以山地为主、开敞 空间不足的公园绿地,这六类地区由于自身条件所限,不宜作为应急避难场所。 依据上述主要限制条件,本次依据上述主要限制条件,本次中心密集城区防灾绿地的选择宗旨是:中心密集城区防灾绿地的选择宗旨是: 它自身不存在改造成防灾绿地的可能性的限制。 相比较其他公园,它的周边条件决定了它更便于改造为防灾绿地。 二、卢湾区主要绿地样本分析二、卢湾区主要绿地样本分析 1延中绿地延中绿地 1)基本情况 上海延中公园原名为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绿地, 规划总面积 23 万平方米,共由 17 块地块组成, 横跨黄浦、卢湾、静安三个区。公园中的水体 共 6800 平方米,以黄陂路为界,分成两块, 池深约 11.5 米。 2) 周边功能分布 自上而下依次为:周边绿地分布,商业用 地分布,居住用地分布,总占地图,综合图。 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绿地位于静安区、卢湾 区、黄浦区三区交界处。特点:上海商业繁华 地段,交通流量大,路网纵横;由三区分散块 状绿地组合而成,由天桥沟通各块;周边附属 绿地分布,基本将附近淮海公园、人民公园、 太平桥绿地等绿地连接 成一体。商业办公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并散布 在道路两侧形成狭长带(图中未标注) ;普通 居民区(以改造后里弄为主) ,绿地率几乎为 零,如左图中神色阴影区,而高档住区位于右 图浅色阴影区,可视私密性附属绿地(非公共 性) 。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绿色城市,平安生活 2011.8.16 上海防灾绿地现状调研与规划设想 9 3) 周边交通 延中绿地位置由南北高架与延安高架呈十字 分割。 4)服务范围 所在位置东部绿地率 较高 西部大型绿地量不足 东部与人民公园、淮 海公园有服务重合区 2丽园公园丽园公园 1)基本情况 丽园公园占地面积约 1.7 万平方米。为响应市政府“居民出家 门 500 米就能见到 3000 平方米以上公共 绿地”的号召,该地块打造成为集休憩、 健身、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绿色空间。中央 的大草坪可供人们休闲活动。绿地内乔木、绿地内乔木、 草地较多,灌木较少。有利于避难时帐篷草地较多,灌木较少。有利于避难时帐篷 的按扎,增强了人们可进入活动的机会。的按扎,增强了人们可进入活动的机会。 4) 周边功能分布 丽园周边以居住区为主,南边为智造局产 业园,周边 500 米范围为有医院、学校、 体育活动场所、超市等。这些配备可以在 紧急时提供物资及医疗的便利。绿地的大 片草坪也可以供周边居民搭建临时棚宿。 然而最新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 中提及避难功能区要远离高层建筑,而丽 园北侧为高层居民楼。 5) 周边交通 南北高架、徐家汇路等与城市相连接,另 外还有轨道交通九号线马当路站就在附近。 交通比较便利,有利于车辆,人流的紧急 疏散。 6) 服务范围 附近公共绿化较少,当需要避难时,人流会较为密集。城市主要道路到达丽园 可以控制在步行 5 分钟之内。 3 南园公园南园公园 1) 基本情况 南园滨江绿地位于龙华东路 800 号,公园在黄 浦江 边,与世博园隔江相望。总体布局为:一 线、一轴、四区。一线即贯穿四区的主园路; 一轴为景观视觉通道;四区则是“新欣南园” 、 “都市绿野” 、 “工业象素”和“滨河华灯”四 个主体功能区。特殊的滨江位置,还有码头, 为海上运输物资提供便利与可能性。当发生道 路阻塞时,水上交通疏散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 用。 2) 周边功能分布 周边多为住宅小区,仅西边为绿地集团的 大楼。北侧有农工商以及餐饮店分布,东侧为 高档高层居住小区。相对于其他公园来说这里 的人口密度较低些。 3)周边交通 周边多为住宅小区,仅西边为绿地集团的大楼。 江滨路横穿南园的新老区域,游园者主要从公 园的东面和北面过来,以步行为主,东线经龙 华东路和富润路,北线经打浦路和龙华东路。 4 太平桥绿地太平桥绿地 1) 基本情况 太平桥绿地为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开放 式公园。景观有人工湖、绿地、石库 门楼、观景台、湖滨路等。碧波绿浪, 蓝天楼影,营造了太平桥商住园区良 好的生态环境。 人工湖面积 1.2 万余平方米,湖边处 水深 0.2 米,以 1 比 4 坡度向中心延 伸,最深处 2.5 米。湖水量 2 万多立 方米。为防止水质腐败和孳生蚊蚋,安装有充 气口多处和循环给水系统、喷泉系统、生化系 统、防溢系统、控制系统等,并在湖底铺设美 国天然粘土制成的防水毯。 2) 周边功能分布 太平桥绿地西侧有中共一大会址,文物保护单太平桥绿地西侧有中共一大会址,文物保护单 位不宜作为防灾绿地。位不宜作为防灾绿地。北侧是中心商业区,东 山体, 28% 水体, 22% 平地, 50% 太平桥公园各类地域面积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绿色城市,平安生活 2011.8.16 上海防灾绿地现状调研与规划设想 11 侧为老式住宅,南侧为高层住宅区,距淮海公园距离较近。 3) 周边交通 太平桥公园周边道路有吉安路、黄陂南路、湖滨路、自忠路。 4) 基础设施 在绿地南侧的人造山坡下建造有停车库, 可能可以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或地下防 空结构的改造基础, 另绿地东西两侧设置两间厕所。 5 复兴公园复兴公园 1)基本情况 复兴公园为上海唯一的法国式公园,基调为规 则式园林布局,偏西南部递变呈自然式,1985 年 8 月 5 日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纪念日落成。 因其历史原因而成为极具人文气息的公园。这 样一座富有历史价值,人文意义的公园是需要 去保护的,如果将这座公园改建成固定的紧急 避难场所可能会破坏它的保护价值,削弱甚至 毁坏它本来的价值。所以不太适宜将其进行改 造。 2)周边功能分布 复兴公园附近为商业区,居民、商业、办公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但三者人口密 度相近,且位置都相对集中。 3)周边交通 东边有南北高架,北面还有著名的淮海路商业街,西面为小片居民区,步行是 抵达复兴公的主要方式。 6淮海公园淮海公园 1)基本情况 淮海公园现面积 25641 平方米。北部为开放式前庭区,是以水景、树景、灯景 见长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绿化空间。南部为中央花园区、草坪区、山林区和游乐 服务区。淮海公园的服务设施有儿童乐园,位于西南部。多功能茶室,位于公 园中部靠西边,其也可以作舞厅及举办其他小型活动。全园修篁扶疏,花树婆 娑,绿茵如织,观赏植物多达 120 多种,木本植物总量 4 万余株,绿地率近 70%。 中央花园区内有竹、枫、桔、山茶、玉兰、紫薇、桂花、腊梅等专类花园;山 林区中高达 4 米的蜿蜒山丘上香樟、石楠、 乌桕、樱花、杜鹃等层峦叠翠。乔木与灌木 之比为 10.51,常绿树与落叶树之比为 10.5。 淮海公园除了北部的公共开放式庭园区,其 他地方在夜间会被关闭。夏季为早上五点至 夜间七点,在冬季和春秋两季,开园时间会 相应减短。这样的设置保证了园内的安全, 却不利于遇到夜间的紧急避难。不利于遇到夜间的紧急避难。 2)周边功能分布 淮海公园与延中绿地与太平桥绿地相邻得非常近,在遇到紧急状况时,人流可 以得到较好的分流周边大多为繁华的商业区,白天人口流动量大,人员较为密 集。在淮海公园的西侧有消防站,东侧有诊所。可以减少二次灾害的发生。附 近的居民区大都密集在东南侧,且有较多的里弄建筑。 3)周边交通 东为普安路,南至太仓路,西邻南市区体育馆和嵩山消防队,北临淮海中路。 分析总结:分析总结: 0 5 10 15 20 25 丽园 太平桥 公园 淮海公 园 延中绿 地卢湾 地段 复兴公 园 南园 占地面积 1.74.42.6238.891.58 绿绿地地总总占占地地面面积积统统计计 Axis Title 经分析比较得出: 1) 复兴公园历史人文价值较高,需要保护其原有价值,不宜过多改造。 2) 南园自身条件符合,且南临黄浦江,可以发展水上运输的优势,但服务范 围内人口密度较其他公园低。 3) 丽园人口密集。紧挨着高层,一旦楼体倒塌,有一定的危险性,不符合上 述选择条件。 4) 淮海公园,周边有围栏,其开放度不够,且夜间不开放,不利于夜间紧急 疏散。 5) 太平桥绿地,水面过大且水深,有效避难面积不够。绿地内部的交通不便 利。周围高楼林立。 6) 延中绿地:延中绿地面积大,与周边的高层商务写字楼保持着合适的安全 距离,独立性高,绿地面积足够大,可提供停机坪,有水源,可防火灾, 在市中心,交通便利,也利于大量人员及时避难。 综上分析结论,延中绿地较其他绿地而言,更有改造的价值和可行性。 三、延中绿地局部改造尝试三、延中绿地局部改造尝试 1.1.功能分区功能分区 设计和改造防灾绿地的第一步就是做好场地的规划和功能的分区。根据周围环 境和自身条件划分好功能区域至关重要。将指挥工作区和临时安置区分开将具 有以下几点好处: 便于统筹规划,在设计上做到科学合理; 职责和功能明确,有利于相关人员互相联系,避免人员流动陷入无组织的状 态;单独划出临时安置区,有关应急设施便可按照片区、人数以及规范配置 相应的数量,避免造成哄抢的情况,同时方便集中群众和发放物资,提高效率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绿色城市,平安生活 2011.8.16 上海防灾绿地现状调研与规划设想 13 节省时间;应急指挥中心发挥巨大作用,它是外界和临时安置区之间的桥梁, 承担紧急指挥、组织联络、发放物资、下达指令以及和外界联络的任务。 该区域利用原有地下停车场和商铺空间,在紧急情况下,将作为应急救护和卫 生防疫设施、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指挥管理中心。入口如图所示。 应急直升机坪:20m*20m。 应急棚宿区:容纳 200 张帐篷。 应急厕所分布,平时仅为窖井盖,紧急时通过建议改装后启用。 应急供水:因缺乏天然水源和储水构造设施,现况为通过市政供水来保证饮水。 2.植物配置植物配置 改造防灾绿地位于上海市中心区,防火、 避难应该为重点改造项目。 分析改造基地周边情况,东西两侧为已有 绿地,北面为高架,高架后面是居民区,南面 为高层,人群聚集区,因此防火重点应在南北 面,北面考虑到高架阻隔,因此南面为重中之 重。南面防火植物种植示意: 1. 乔木一般会选择三排交互种植; 实际种植尽量满足设计要求,设计中,黄 色对应罗汉松,绿色对应水杉,蓝色对应银杏; 三者都为较好的防火隔离树种,且罗汉松常绿, 水杉、银杏落叶,常绿落叶搭配符合防火设计 要求。 注:实际安排中,考虑到植株间隔和南面预留 的防火缓冲区,有些地方可能只安排有两排或混栽。 2.乔灌木搭配,防火绿篱; 防火绿篱的选择在设计中提供两种: 珊瑚树(适合密植) 、山茶(高燃点) ; 3.防风考虑和缓冲高空坠物的植物 设计; 上海夏季风向为东南风,所以 在绿地东南角种植了水杉林,可利用水杉高大的 体形适当减缓风速;并且东南角靠近高层,万一 遭遇火灾地震造成的楼房坍塌,可以缓冲高空坠 物下落的冲击力。 综上所述,对于该样本绿地的植物配置设置为: 1. 避难设计。 1)基地南面有高层,为人群聚集区;东、西两 面为绿地;北面为高架;因此,南面为可能 的火灾方向。 2)南面的公园范围退进一定距离,满足防火要 求。 3)南面乔木配有银杏、水杉、局部有罗汉松;银杏含水率高,可以阻隔大火; 水杉枝干挺拔,可以阻隔烟尘并防止高空坠物;罗汉松为常绿乔木。 4)南面下木部分配置高燃点的山茶。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绿色城市,平安生活 2011.8.16 上海防灾绿地现状调研与规划设想 15 5)东、西两面配置常用行道树栾树,栾树亦有防火隔离作用。 6)北面有高架,配置水杉。 7)临水范围种植有夹竹桃、柳树,兼可用防火隔离。 2. 平灾结合中心区域的种植规划比较简单 1)以草坪为主,可以提供充足的避难面积和日常休闲游憩场地,并且可供直 升飞机降落停靠;树木种植不影响防灾功能,主要选择樟树、广玉兰、雪 松等常见的,可提供树荫和观赏的公园常用树种。 2)公园入口的水塘边种植柳树,一方面美化环境,另一方面,柳树也是重要 的防火隔离树种;夹竹桃类的可作防火隔离,又开花的植物亦是好的选择。 综合植物配置图: 3.细部设计细部设计 防灾设施设计说明 1)应急厕所:外观类似 于窨井盖。使用方法如 下,先用专用工具把中 间椭圆形内的四个钉拧 出,再用工具伸入中间 的空隙处别开这两页半 椭圆形的盖。注意,里 面其实是一个圆柱形底 的大大的桶,并不是我 们想象的下水道。就是说人们的排泄物会直接落到这个大桶里,到一定量后再进 行处理。每一个厕所配有一套可拆卸的金属杆支架,用来做外部装置。如同简 易衣柜一样只要把各个金属杆嵌入并按其专用拧手固定即可。支架做好后罩上 外罩,注意这个防雨外罩与这些设备都是配套的。最后用罩上固定的绳子固定 住支架杆。地上厕所的蹲口上的交叉杆应该是为了防止小孩或小动物不慎掉进 去而设计的。 2)多功能太阳能电池路灯:太阳能发电 照明独立于城市供电系统之外,可解决 紧急灾害下的避难场所照明问题。同时 路灯还配有可旋转的喷头,和埋于地下 的饮用水储水槽相连,平时和城市供水 系统相连,进行上下水的循环,用于公 园树木花草灌溉,一旦城市供水系统遭 到破坏,则可供给 1 万人 3 天的饮水及 淋浴,此时路灯上的喷头便转换成淋浴 喷头。太阳能灯基座上还设置了一些插 座,平时是封盖封住的,紧急时就敲碎 用,类似于地铁里的紧急制动装置。 3)可变成帐篷的廊架和亭子:当你走到一个廊架下时,可以看见梁部内侧固定 着成卷的帆布,灾害时只要一拉,廊架整体就可成为一个大帐篷,可活用于避 难和救护活动。同时采用坡屋顶式廊架有利于屋顶排水。 4)多功能座椅:平时只是公园里的普通座椅,发生灾害时,则可用专用工具将 螺丝拧下,取下座椅上半部,就可以利用它的凹形基部作临时野炊。 成果推广的可能性成果推广的可能性- -防灾绿地居民使用册防灾绿地居民使用册 前文所提,防灾绿地的最大问题,并不在于设计的技术不足或者实际地域 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