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转让案例:父母能否把股份转让给子女_第1页
股份转让案例:父母能否把股份转让给子女_第2页
股份转让案例:父母能否把股份转让给子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股份转让案例:父母能否把股份转让给子女股份转让案例:父母能否把股份转让给子女? 摘要:股份转让案例:父母能否把股份转让给子女 未成年能否履行股东义务 ?且看小 编为您详解: 本文主要介绍股份转让案例:父母能否把股份转让给子女 未成年能否履行股东义务 ? 欢迎阅读: 法律直通车为您提供法律案件一系列问题。如果您遇到法律纠纷的问题可以找专业律 师进行律师在线咨询。 股权转让案例: 案情: 苏女士和李先生曾是一对夫妻,育有一双可爱的女儿婷婷和芳芳。2003 年 1 月,夫妻 俩和温州某房地产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上海某投资公司,注册资金 3000 万元。其中,苏女 士占有 45%股份,李先生占 30%,温州公司持股 25%。 2006 年 9 月 22 日,苏女士和李先生协议离婚,并于当天达成自愿离婚协议书。该协 议书约定,婷婷和芳芳由母亲苏女士抚养;父亲李先生同意将其持有的上海某投资公司 30% 股权无偿赠予这对女儿,两人各持股 15%。 不过,登记在温州房地产公司名下的 25%的股份,其真正的股东也是李先生。因此, 李先生决定将这 25%的股份也无偿无条件转让给妻女,其中苏女士获赠 11%,6 岁的婷婷和 5 岁的芳芳各获赠 7%。 经过“两进两出”的变化,最终苏女士母女三人成了这家投资公司的股东,其中苏女 士持股 56%、婷婷持股 22%、芳芳也持股 22%。苏女士还和李先生约定,在两女儿满 24 周 岁前,她们股权中的 30%由李先生托管,其余归苏女士托管。 诉讼 股份迟迟不转让告上法庭 由于其中 25%的股份转让涉及到温州某房地产公司,苏女士和李先生遂将离婚之事告 知了该公司。2006 年 10 月 17 日,该公司出具了同意书,称已知晓离婚协议书的内容,同 意按苏女士和李先生的要求将所占上海投资公司 25%的股份无偿无条件转让给苏女士 11%、 婷婷 7%、芳芳 7%。温州某房地产公司还在这份同意书上承诺,转让完成后,该公司不再是 上海投资公司的股东,因本转让引发的诉讼或纠纷,均在上海某投资公司所在地进行。 次日,苏女士、婷婷和芳芳与温州房地产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书,其中婷婷和芳 芳因年幼,其转让书由母亲苏女士作为监护人代签。但是,上述协议签订后,苏女士多次 与温州公司交涉,要求办理股权转让登记手续,该公司均以其负责人不在公司为由拖延。 2007 年 6 月 21 日,苏女士和她的两个女儿作为三名原告,一纸诉状将温州某房地产 公司起诉到了上海闵行法院,要求该公司履行股权转让书,将其所有的上海投资公司 25%股权无偿转让给三原告,并配合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开庭审理时,温州某房地产公司始终表示,该公司确实向苏女士及其两个女儿出具过 同意书,也和她们签署过股权转让协议书,但因该公司主要负责人经常不在公司,因此未 及时办理转让手续。 判决 未成年有权受让公司股权 按照法律规定,有限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 的人转让股权,应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本案中上海投资公司股东分别为苏女士、李先 生和温州房地产公司,现在温州公司自愿将其持有的上海某投资公司 25%股权转让给三原 告,且从苏女士和李先生的离婚协议中看,该转让行为是得到李先生同意的,因此法院认 定,温州公司向苏女士母女转让股权的行为合法有效。 法院同时认为,苏女士与李先生离婚后,两个女儿婷婷、芳芳随母亲苏女士生活,苏 女士作为两个女儿的监护人,与温州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书未违反国家法律强制性规 定,该股权转让协议书系各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对各方均有约束力。 法院因此认为,温州公司应按股权转让书的约定履行其义务,协助三原告办理股 权变更的手续。 闵行法院遂依据公司法、合同法相关规定,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苏女士受 让温州某房地产公司出让的 11%股权后,其持有上海投资公司 56%股权;婷婷和芳芳各受让 温州公司出让的 7%股权;温州公司应协助苏女士和婷婷、芳芳向工商登记机关办理上述股 东变更登记手续。 据了解,法院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双方均未提起上诉。 争议 未成年能否履行股东义务 记者了解到,这是上海法院受理的首起“未成年股东”纠纷案件。对于未成年人是否 能成为公司股东,司法实务界尚无成熟经验,理论界也存在着一定分歧。 赞成意见认为,现行公司法没有对公司股东的行为能力作限制性规定,股东的主要义 务是履行出资义务和承担投资风险,主要权利是取得收益。未成年人受让股权后,由其法 定代理人代为行使股东权利。 而反对意见则认为,股东权的内容广泛,包括自益权熤饕是财产权牶凸惨嫒 熤饕是 管理权犃酱蟛糠郑对于股东的行为能力要求应高于一般人,未成年人难以胜任。尤其是当 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同时也是公司股东时,由于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可 能出现大股东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和信息优势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未成年人由于受智 力限制,无法对公司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不应成为公司股东。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闵行法院相关人士曾就此案展开过探讨,认为上述两种意见均有 一定的合理性。 而我国公司法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 审理此案的合议庭认为,股东资格既然可以继承,应该也可以赠予。对于公司法中提 到的“合法继承人”,并未规定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则未成年人也可以受让股份。合 议庭据此作出判决,支持了苏女士及其女儿的诉讼请求。 观点 对“未成年股东”应限制投票权 对于“未成年股东”的持股纠纷,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罗培新教授指出, “未成年股东”完全可享有公司股份。因为我国民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都不禁 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单纯获利的行为。“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就是,父母去世,将财产留 给了他们的孩子,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未成年而剥夺他的继承权。” 至于这些“未成年股东”要如何行使股东的权利?罗培新教授说,虽然这些“未成年股 东”享有公司股份,但因为他们尚年幼,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所以“未成年股东”不具 有处分公司股份的权利。“在法律上,持有公司股份和执行处分股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罗培新教授指出,“未成年股东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所以他们不能在公司的重大 决策上投票,以免因为未成年股东的无知而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当然,这个问题不难解决。罗培新教授表示, “未成年股东”只要委托监护人或者专 门的证券投资人员来管理自己的股份即可,受托人必须为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尽心尽力服 务。一旦受托人在管理委托人股份的过程中,使委托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就违背了他的 信义义务,是要对委托人的损失进行赔偿的。 那么,“未成年股东”委托其他人代理行使其权利是否要经过股东大会其他股东的同 意呢?罗培新教授认为,委托行为是股东的个人行为,属于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