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研究_第1页
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研究_第2页
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研究_第3页
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研究_第4页
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研究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研究 时间:2012-02-15 06:47:24 摘要摘要 读者对于写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读者意识也是影响和制约写读者对于写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读者意识也是影响和制约写 作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读者意识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论述了在英语作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读者意识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论述了在英语 写作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读者意识视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提出如何培养写作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读者意识视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提出如何培养 学生的读者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学生的读者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字关键字 读者意识读者意识 英语写作英语写作 写作教学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H315H315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910095349(2012)015349(2012)010000 0202 引言引言 英语写作历来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同时也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 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互动写作论和社会建构写作论认为,写作是把自 己的论点和想法传递给读者的行为活动,若不对写作产生需求,那么就很难写 出优秀的文章。而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大部分是出于完成一项任务或作业的想 法。这种想法就反映出英语写作的一个重要缺陷缺乏“读者意识”。著名 修辞学家 Bruke(1969)曾提出,写作时,最核心的应是明确内容是写什么, 表达何种思想和观点,当明确目标后,再确定阅读对象,即写给什么读者看。 这样,写作者只需把要表达的观点、思想向理想中的读者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本文针对上述讨论,探讨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对读者意识的关注程度;研 究读者意识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力;并提出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加强学习者对读 者意识的认知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方法和思路。 一、读者意识一、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是指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读者信息需要的关注(Kirsch & Roen,1990)。早在 2000 多年前,Aristotle 就已提出演讲中应把读者视作一 个关键因素来考虑,强调为使读者更容易接受演讲者(作者)的观点,应对读 者进行分析。随着当代修辞学的发展,美国修辞学家 Burke 提出了“同一理论” ,此理论把读者放在了首要位置,他认为读者是存在于写作活动中的,是写作 者必须考虑的因素。为实现交际目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不断寻找自身与 读者在情感、思想、理智、态度等方面的统一。 语言学家 Berlin(1984)曾提出,在教师教授写作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何 种方法,都应考虑以下四个因素:(1)读者(reader);(2)作者(writer); (3)行文中的语言渊源(sources of language in written texts);(4) 写作内容的真实性(reality and truth)。可见读者在写作中的中心地位已受到 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 在写作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读者意识和认知的重要性已受到了关注。在最 初的“过程写作理论”中完全将作者看作是一个创作者,把写作看成是解决这 一问题的过程。该写作教学模式把写作分为 8 个步骤,这样表面上使写作教学 拥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此后发展起来的“互动写作理论”把写作看作是 “与读者的对话”,因为阅读文章本身就是一方与另一方的对话。教师要求学 生把他们的标题、论点、论据、文章结构清晰地展现给读者,这正是互动写作 理论显现出来的实践作用。目前的“社会建构主义写作论”认为,写作是作者 针对某一特定读者和语言环境的社会行为。因此,文章的语言、结构、形式等 都来源于差别各异的语区,而非作者自身的发明创造。如果文章作品想获得某 语区的接受和认可,那么它一定要遵循和了解该语区的表达特点,而不同的语 区正是由不同的读者构成(Ivani,1998)。从以上写作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中 可以发现,随写作理论的不断发展,对读者的关注程度也正在逐步提高。“过 程写作论”对读者的关注度较少,它把写作行为看作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写作 过程也被单元化、过程化,从而形成了以作者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方法。“互动 写作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写作论”则侧重关注读者在写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他们不仅把读者视作接受者,还视作写作过程的参与者。但是,作为和语言、 语境密切相关的读者还是时常得不到应有重视。因为读者在写作过程中并不总 处于被激活的状态,仅仅在某一特定语篇或运用某些修辞时才被想起(Kirsch & Roen,1990)。 二、写作者的读者意识二、写作者的读者意识 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通过所表达 的意向和信息来影响读者的一种行为活动(蔡基刚,2001)。从表面看,似乎 写作是由写作者决定,与读者无关,读者是被动接受的位置。实际上,文章只 是写作活动的结果,而写作活动的价值则要通过文章的可接受性和可读性来实 现。任何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拥有读者的身份,这一点作者在写作时必须要意识 到。当写作者在写作中创作语言、描述形象时,他读者的身份也会同时出来检 阅作者的创作和描述。(黎保荣,2007)。 由此可知,写作者的读者意识就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读者身份。他和 现实中的读者不同,现实读者的阅读是被动的,阅读的是已经完成的文本,而 作者的阅读身份是主动的,阅读的是未完成的文本,阅读不是写作的结束,而 是写作的进行。写作者的读者意识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特征:(1)同时性,写 作者既是作者也是读者。(2)异构性,一方面是写,另一方面是读。(3)同 质性,阅读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创作。“写”侧重生产,而“读”侧重检阅。作 者创作作品的过程同时也在阅读作品,这种阅读中形成的潜意识会在创作中来 检验和指导作品的完成,这两种阅读在写作过程中是同步的,是领悟旧阅读与 创作现时作品的融汇(黎保荣,2007)。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应对写作者的 读者意识予以重视。 三、读者意识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三、读者意识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读者是写作的动力源泉。心理学家 Edward Deci(1996)曾提出,动机分 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学习的动机是内在动机,获得他人的赞赏、认可则是 外在动机。作者通过文章表达思想、观点并与人交流是内在动机;同时通过文 章获得读者的认可、赞赏属于外在动机。培养读者意识,不仅利于激发写作的 内在动机,而且利于激发写作的外在动机。 读者意识对写作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具体可分为三步骤。第一步是 选材,树立读者意识有利于学生选取合适的写作素材,只有知道读者是谁、读 者是否了解文章的话题之后才能知道写作的目的,才能筛选出对写作有用的素 材。第二步是谋篇布局,就是将前一步中搜集到的素材组织起来,并加以合理 衔接和论述,使文章成为一个完整的逻辑整体。这一步骤,读者的思维模式会 影响文章布局、衔接、论述的逻辑顺序。如:中国读者是螺旋型思维模式,进 入主题前习惯先做铺垫;而西方读者是线型思维模式,通常会开门见山、目标 明确、直切主题。因此,在写作的谋篇布局阶段作者要充分考虑不同读者的思 维方式。英语文章所面对的读者通常是西方读者,因此,作者应该遵照西方人 的思维方式来写文章。读者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谋篇布局也起很大影响作用。 若读者对文章的题材不熟悉,作者就应该在论述要点时,进行提前说明或解释。 例如,在西方新闻写作中,对写新闻有一个遵循为读者服务的做法:读者最想 知道的最先说,想知道的接着说,还想知道的继续说,不想知道的就不说。这 些说明了服务意识对写作的有利影响。写作的第三步是修改。虽然修改是在文 章初稿完成之后进行,但此阶段在整个写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读者意识 在该阶段就是指导写作者依据读者的反应、反馈信息进行修改,即是否使读者 认同并接受你的观点,Burke(1969)曾提出,寻求并争取与读者最大程度的统 一。 四、读者意识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四、读者意识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读者意识在改进英语写作教学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中发挥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笔者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改变传统单一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加强对读者意识的理论学习(一)改变传统单一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加强对读者意识的理论学习 目前,在写作课上,教师习惯先向学生灌输写作理论,虽说这些理论不缺 乏精华之处,但老师传授理论的目的总是指向应试写作,为学生讲解应考作文 的写作对策,剖析文章结构,建立写作模板,有的甚至要求学生背诵经典范文, 进行仿写(许恒,甘文凝,2007)。其实要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读者意 识,首先要弥补相关写作理论教授的缺失,使学生能真正从理论的高度认识读 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意义与重要地位。对学生而言,读者意识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因此,教师在写作课上应加强对读者意识的理论学习,阐明培养读者意识的必 要性和重要性。读者意识实际上是一种观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观念, 并意识其重要性,教师们在教授写作时可给学生提供同一个话题文章进行论述, 但由于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而风格迥异,以此来帮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读者意 识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 (二)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扩大文章的读者群(二)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扩大文章的读者群 首先,教师应以读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写作训练,认真阅读学生的文章, 把自身的阅读体会反馈给学生,从而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值得一提的是,文 章阅读中的教师评语与读者阅读反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重在以“师者” 的身份从具体语言点和文章结构等角度对文章加以评阅和指导,而后者则重在 以“读者”的身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进行信息反馈,体现了读者与 作者间的平等交流(李莉文,2011)。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始终意识 到他背后有读者,意识到写作是他在跟读者进行心灵间的交流,从而在写作构 思中把读者因素包含进来。这样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会组织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鼓励学生发表文章,激发写作动力(三)鼓励学生发表文章,激发写作动力 缺乏读者反馈使学生体会不到写作的价值,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而 发表文章是学生面对真实读者的有效途径。发表途径可以丰富多样,教师可鼓 励学生向各类杂志报刊投稿,实现作者与读者间的真实互动。教师也可引导学 生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将文章传到自己的博客、空间、论坛,或者通过教 师把学生的文章在班上公开朗读、展示等。学生的文章一旦被公之于众,便拥 有了读者。学生普遍十分关心来自读者的肯定或批评、否定意见,这样,写作 时就会全心投入,尽量发挥自身的最佳水平,而这就是“读者效应”。让学生 置身社会这个写作的大环境中,了解读者需求,对学生树立读者意识与提高写 作水平都是大有益处的。 五、结语五、结语 读者意识的建立和运用是一个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不断 的语言学习,逐步掌握和运用深层次的语言表达特点和使用习惯。英语教师在 写作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从读者意识角度培养学生对写作的把握能力,引导 学生从读者意识的角度积累写作技能,有意识地运用读者策略,合理构思。总 之,读者意识的认识和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并为英语写作教学 提供一个实际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Bruke,K.A Rhetoric of Motives.New York:Cambidge UP,1969. 2Berkenkotter,C.&T.Huckin.Genre Knowledge in 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Cognition/Culture/Power.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1 995. 3Berlin,J.A.Writing Instruc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n Colleges.Carbondale,IL:Southern Illinois UP,1984. 4Connor,U.Contrastive Rhetoric: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language writing.Cambridge:Cambridge UP,2001. 5Corbett,J.“Contrastive Rhetoric and Resistance to Writing.”Contrastive Rhetoric Revisited and Redefined.Ed.Clayann Gilliam Panetta.Mahwah:Lawa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0:34-36. 6Edward Deci.Why We Do What We Do:Understanding Self-Motivation. New York:Penguins Books,1996. 7Ivani?,Roz.Writing and Identity.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 8Kirsch,G.&D.H.Roen.A Sense of Audience in Written Communication.Newbury Park,CA:Sage Publications,1990. 9蔡基刚.英语写作对比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