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平衡施肥技术_第1页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_第2页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_第3页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_第4页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营养与平衡施肥技术 小麦是咱们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最大,几乎家家 户户都有种植。但种得好与坏,小麦的产量、品质以及收益的差距那 可大了去了,有的户化肥没少用,但产量却不高,有的户虽然产量很 高、收入却没增加多少。同样的地块,同样的品种、每亩产量差一百 多千克,收入差八九十元甚至上百元的例子随处可见。之所以出现这 种情况,除了种植管理方面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施肥不合理 造成的。 现在,化肥价格居高不下,盲目施用过多的化肥,既浪费资源, 又增加成本、还降低产量、减少收入。 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就是要根据小麦需肥规律,科学合理地 进行平衡施肥。 一、小麦需肥规律 (一)小麦养分需求量。 大体来说,每生产 100 千克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3 千 克左右,磷(P2O5)1-1.5 千克,钾(K2O)2,6-4 千克,其比例约为 3:1:3。 随着产量的增加,小麦对氮、磷、钾吸收总量也总量也相应增加,但 其中氮的相对吸收量相对吸收量减少,钾的相对吸收量相对吸收量增加,磷的相对吸收量相对吸收量基 本稳定。 (二)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 小麦从种到收各生长期养分吸收的数量以及吸收强度都不一样。 2 小麦出苗到起身期,由于苗子较小,氮、磷、钾吸收量也较少,且吸 收强度低,这一阶段虽然时间上占小麦整个生育期的 2/3 以上,但植 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到总吸收量的一半;这一时期同时也是肥 料的敏感期,如果施肥不当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如果基施氮肥不足,麦苗黄弱,生长受阻,分蘖少。 施肥过量同样也不行,基肥中氮肥用量很大,很容易导致冬前小 麦旺长。小麦常常长成像这样的旺长的弱苗,在低温严冬,这样的小 麦非常容易遭受冻害;导致严重减产。 苗期是小麦磷肥的敏感期,磷肥不足同样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当 前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缺磷现象较为普遍,成为小麦中产变高产的重 要障碍,如果磷肥施用不足,出苗延迟,小麦苗期缺磷,次生根稀少, 植株矮瘦,生长迟缓。叶色暗绿,叶尖紫红色,叶鞘发紫,苗期不分 蘖或分蘖较少。 如果钾肥亏缺,小麦苗期就会缺钾,表现为麦苗新叶呈蓝绿色, 叶质柔弱并卷曲,严重时老叶由黄渐渐变成棕色以致枯死,呈烧焦状。 返青期,返青期小麦虽然开始缓慢生长,但养分需要量也不多 起身拔节期,植株生长迅速,养分需求量急剧增加,拔节期至孕 穗期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达到一生的高峰期。其中,小麦对氮素 的吸收有两个高峰期,一是拔节到抽穗,日吸收量为 140-160 克/亩, 一是开花到灌浆期,日吸收量达 170-190 克/亩。磷和钾的吸收高峰 都是在拔节至开花期,其日吸收量分别为 36-70 克/亩和 330-350 克/ 3 亩。 (表和曲线) 起身拔节期,中高产麦田氮肥使用过早、过量,就会引起小麦生 长加速、导致无效分蘖大量增多,田间郁蔽加重,小麦茎杆细弱;基 部节间伸长加快,容易导致小麦生长后期倒伏。 拔节以后小麦缺钾,表现为茎秆短而细弱,容易倒伏,成穗少而 小。容易早衰、灌浆不足,籽粒不饱满。 高产麦田土壤速效钾低于 80 毫克/千克时,应注意适当补充钾肥。 孕穗挑旗期,以后氮肥使用过晚、过量,常常会导致小麦贪青晚 熟。氮肥使用过量的麦田,后期也很容易出现倒伏。 扬花灌浆期,小麦需肥量,开始下降,越到后期由于根系吸收能 力下降,所以,高产田常常需要叶面喷肥来补充。如果养分供应跟不 上,常常会导致灌浆不足,影响粒重。 明白了小麦需肥的这些规律,对小麦平衡施肥技术也就有了基本 的了解。 二、小麦平衡施肥技术二、小麦平衡施肥技术 (一)施肥量确定 小麦的施肥量取决于目标产量和当地土壤供肥状况,精确地施肥 量要通过测土来确定, ,大家可以到当地土壤肥料工作站或者大型信 誉好的农资企业的农化服务中心咨询,亦可以请他们帮助免费测土配 方。 4 下面是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小麦推荐施肥量,供大家参考 表表 1. 小麦不同小麦不同产产量水平下的推荐施肥量量水平下的推荐施肥量 推荐施肥量公斤/亩 P205K20 土壤有效磷 m 克/公斤土壤钾 m 克/公斤 目标 产量 (公斤/亩) N 30100 35010-126-75-64-5500 40012-14876650 50013-15987865 (二)施肥方案 21,适期播种小麦 21.1 旱薄地小麦: 旱薄地小麦因不能浇水追肥,所以产量低而不稳,但有巨大的增 产潜力。 旱薄地小麦施肥尤其要有机无机肥相配合,尽量增施有机肥以培 肥地力。提高旱薄地的保水保肥能力,进而提高雨水利用率,从而达 到“以肥调水”的效果,增强小麦对水肥的利用率,提高产量。 每亩施土杂肥用量为 1500-2000 千克, 氮肥与磷肥配合,在土壤速效磷含量为ppm 的条件下,亩施纯 氮千克,磷。千克,氮,磷配合的比例近似 11,这一比例因 5 土壤含磷的丰缺而不同,速效磷含量小于ppm 黄泛平原旱薄地,氮, 磷肥比例以为好,即亩施纯氮 8 千克,磷 14-16 千克。以 后随着产量提高,逐渐减少磷肥用量,氮磷肥比例可调至 .,即亩施纯氮 8 千克,磷 4-6 千克。 采用“一炮轰“施肥法:把全部肥料用作基肥,在耕地时一次翻入 耕翻深度应达到 25-30 厘米,并通过耥耙施肥料,分布于整个耕层。 有一点应特别注意,在底墒充足,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应适当晚 播、并减少播种量,不然的话,很容易出现苗期冬前旺长,易受冻害, 来年小麦后期易出现早衰减产现象。 21.2、水浇地小麦: 常年单产低于 400 千克的中低产田,土壤养分供应与小麦正常生 长发育需求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亩穗 数不足的问题。这类麦田平衡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轻施追肥。以 达到增加冬前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保证亩穗数的效果。 具体施肥方案为:亩施农家肥千克,亩施纯 氮 12-14 千克,五氧化二磷 4-7 千克、氧化钾 3-5 千克。其中,氮肥 60%-70%作基肥,于耕地前与有机肥、全部磷、钾肥一起撒施,耕耙 混匀;余下的 30%-40%氮肥于次年春天小麦起身期追施或结合春季灌 水施用。 常年单产稳定在 400-500 千克中高产麦田,地力水平较高,养分 供应相对充足,小麦分蘖较多,分蘖成穗率较高,而进一步提高产量 的突破口在于增加穗粒重。因此,这类麦田的平衡施肥原则是:足施 6 基肥,增加追肥。以达到协调好保穗数与促穗粒重之间的关系的目的。 具体施肥方案为:亩施农家肥 3000 千克左右,纯氮 13-15 千克, 五氧化二磷 6-8 千克、氧化钾 4-6 千克。 其中的有机肥、全部磷、钾肥一次施作基肥,氮肥施用基肥、追 肥各占一半。即 50%氮肥作基肥,另外 50%于拔节期追施。 这样既利于前期培育壮苗保穗数,又利于后期增加分化小花数和 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最终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常年亩产在 500 千克-600 千克及以上的超高产麦田,具有较好的 基础肥力,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远远高出一般产量水 平的地块。 影响产量再提高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地力相对不足、苗期冻害、后 期倒伏和早衰。因此,生产上除了实行精播和适当晚播外,最重要的 就是在肥料施用上要大量增施有机肥,并采用肥水后移技术。 具体施肥方案为:亩施农家肥 4000-5000 千克。纯氮 16-18 千克、 五氧化二磷 7-9 千克、氧化钾 8-10 千克,缺锌地块亩施硫酸锌 1-2 千克。要把全部的有机肥、全部磷肥、锌肥、50%的钾肥以及 30%-50% 的氮肥施作基肥,剩下的 50%钾肥和 50%-70%氮肥作追肥,并在小麦 拔节以后使用。 超高产麦田氮肥基、追肥比例的应根据产量高低确定。产量越高, 基肥比例越小,追肥比例应越高;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至拔节 期至旗叶露尖时。其中,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追氮时期移至 7 拔节期;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移至拔节中期,土壤肥力特别高, 群体适宜时,可将追氮时期后移至旗叶露尖时。 22、晚茬麦施肥方案 晚茬麦一般亩产在 400 千克左右,晚茬麦产量提高的主要制约因 素是由于播种晚,积温不足。冬前分蘖少甚至没有分蘖。 施肥应以 增加冬前分蘖数、保大穗和增加穗粒重为主攻方向。 对晚茬麦在加 大播种量的同时,加大基肥施用量。基肥要多施农家肥、有机肥。 晚茬麦具体施肥方案为: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 4000 千克左右;或商品有机肥 150200 千克。 亩施纯氮 12-14 千克、五氧化二磷 6-8 千克、氧化钾 4-6 千克。其中, 氮肥的 50-60%作基肥,于耕地前与有机肥、磷肥、钾肥一起撒施,通 过耕、耙将肥料与土壤混匀。余下的 40-50%氮肥用作追肥,于来年春 天小麦拔节期追施 (三)施肥技术(三)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除了满足小麦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外,非常重要的作用是 对小麦合理的群体结构的调控作用,具体的施用量、施用时期要服务 于小麦合理群体结构的构建,才能取得最好的增产效果。 决定小麦产量高低的根本在于土壤肥力,施肥对增产和贡献小于 土壤基础肥力对产量的贡献。以氮肥为例,在小麦吸收的总氮量中, 来自土壤的氮占到了 2/3,来自肥料的氮仅占 1/3。所以提高产量的 基本途径是通过合理施肥来培肥地力。措施之一就是增施有机肥, 31、基肥使用 3.1.1 增施有机肥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亩产 600 千克的麦田。土嚷有机质含量要达 8 到 1.2%以上。在当前有机肥较少的情况下,实施秸秆还田,可以说是 一条既降低成本,又培肥地力,还能保护环境得好办法。 3.1.2 分层施用化肥 分层施用是指分两层施用肥料,第一次结合有机肥使用,将基施 化肥总量的 2/3 于耕前撒施。然后耕翻,深耕翻埋深度要达到 2025 厘米,并通过精细整地,耙实耙匀,使肥料分布于耕层的中下部。 第二次在播前,施用基施化肥总量的 1/3,再进行浅耙。使肥料 均匀地分布在耕层的中上部土壤中,或播种时作种肥条施,这样可使 小麦在苗期得到足够的速效养分,而翻埋到土壤中下层的肥料则能保 证小麦生长后期的需要。 这样就可以为培育壮苗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3.23.2追肥追肥 追肥应尽量采用耧播 、开沟条施,或撒施后立刻浇水的办法进 行。 冬前慎用肥水防旺长冬前慎用肥水防旺长 正常生长麦田,出苗到越冬一般不再追肥,但为了保证冬前麦田 苗匀、足、齐、壮,应注意加强田间管理。 控制合理群体,防止麦苗旺长。越冬前的合理群体是:中濉型 品种每亩总分蘖 50-60 万;大穗型品种每亩总分蘖 40-50 万。若出现 暖冬,麦苗旺长或超过合理群体量,应及时采取镇压、化控或深耘断 根措施,以控制群体,使旺苗转壮。 而对于冬前苗小、苗弱麦田,小雪前后,结合浇冬水,可追施适 量氮肥,亩用尿素 5 公斤左右。浇水后注意及时划锄,以增温保墒, 使小麦安全越冬。 返青期杜绝肥水,提温保墒促返青。返青期杜绝肥水,提温保墒促返青。 来年开春,冰雪消融,气温回升,小麦进入返青期。 9 一到返青期,人们往往在这个时候就开始追肥浇水,实际上这样 的做法对小麦的生长非常不利,一是由于浇水会使地温降低,导致小 麦不能正常返青,生长受阻,导致产量下降。二是由于返青期是小麦 的第二个分蘖高蜂期,这时施肥浇水,小麦就会由于营养充足而产生 大量新生分蘖,这些分蘖的成穗率很低,不仅与冬前成穗分蘖争夺营 养、空耗养分。小麦群体加大,影响田间通风透光,还会导致小麦起 身加快,下部节间加长,后期容易倒伏,对提高产量有害无益。 所以返青期一定不要追肥、浇水,大家一定要记住! 要做的就是及时划锄,提温保墒,促进小麦根系发育,促苗早返 青、早生长。 对因气候异常发生严重冻害的麦田,应在返青前及时清垄,每亩 追施尿素 510 千克/亩,施肥后浇水,并及时划锄,以促进小麦分 蘖和生长。 返青期,控制群体和长势至关重要,合理的群体是:每亩总分蘖: 中穗型品种为70-80万,大穗型品种60-70万。要因苗管理,促控结合。 对播种早、群体大、麦苗长势旺的麦田,及时采取化控或在起身前深 耘断根,促使旺苗转壮。 起身期看苗施肥促稳健生长,防群体过大。起身期看苗施肥促稳健生长,防群体过大。 三月中、下旬,气温进一步回升,小麦开始起身,生长速度加快。 对生长正常,群体适中的中高产麦田,起身期一般不追肥浇水, 以壮大有效分蘖、促使无效分蘖死亡,从而达到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 目的。中穗小麦最终每亩成穗 45-50 万,大穗型小麦最终每亩成穗 30-38 万。 起身期如果干旱缺水,对苗情较弱又缺肥的麦田,以及产量在 400 千克以下中低产麦田,起身期应结合浇水,追施剩余的 30%-40% 氮肥。 10 对干群体较大不缺肥的中高产麦田,只浇水不施肥。 拔节期重施肥水,促壮秆发大穗。拔节期重施肥水,促壮秆发大穗。 拔节期是肥水管理地重要时期,因为拔节期是穗分化和小花分化 的关键时期,重施肥水可促进下落穗的成穗,还能促进小穗和小花发 育,增加穗粒数,成大穗。而且可促进茎杆发育,使茎杆粗壮,能有 效地防止后期倒伏。产量在 400-500 千克的麦田、晚茬麦,追肥浇水 应在 3 月底或 4 月初小麦开始拔节前后进行,追施剩下的氮肥,施肥 后立即浇水。 对生长健壮,群体较大的产量在 500 千克以上高产麦田、剩余氮、 钾肥进行追施、浇水的时间,宜在拔节后第一节间定长时进行;对土 壤肥力较高、群体偏大的超高产田,甚至可推迟到旗叶露尖时进行。 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