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word版.doc_第1页
《比尔·盖茨》word版.doc_第2页
《比尔·盖茨》word版.doc_第3页
《比尔·盖茨》word版.doc_第4页
《比尔·盖茨》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尔盖茨比尔盖茨比尔盖茨目录比尔盖茨简介比尔盖茨经历盖茨的退休声明巨人扭转乾坤的意志力比尔盖茨的主要业绩、获奖与荣誉盖茨的过去之路显示部分显示全部比尔盖茨简介威廉亨利盖茨(William Henry Gates III)昵称比尔盖茨(Bill Gates)是全球个人计算机软件的领先供应商-微软公司的创始人、前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200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盖茨的资产净值:400亿美元,重回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他和两个姐妹一起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William H.Gates II是西雅图的一名律师。他们的已故母亲Mary Gates曾任中学教师、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校务委员以及United WayInternational的女主席。比尔盖茨曾就读于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个人计算机软件的职业经历,13岁就开始编写计算机程序。1973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一年级,在那里他与Steve Ballmer住在同一楼层,后者目前是微软公司总裁。在哈佛期间,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BASIC语言是John Kemeny和Thomas Kurtz于六十年代中期在Dartmouth学院开发的一种计算机语言。三年级时,盖茨从哈佛退学,全身心投入其与童年伙伴Paul Allen一起于1975年组建的微软公司。他们深信个人计算机将是每一部办公桌面系统以及每一家庭的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并为这一信念所指引,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有关个人计算机的远见和洞察力一直是微软公司和软件业界成功的关键。盖茨积极地参与微软公司的关键管理和战略性决策,并在新产品的技术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的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会见客户和通过电子邮件与微软公司的全球雇员保持接触。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的使命是不断地提高和改进软件技术,并使人们更加轻松、更经济有效而且更有趣味地使用计算机。微软公司拥有长期的发展战略,这一点可以从本财政年度26亿美元的研究与开发投资中得到反映。1995年,盖茨编写了未来之路书,在书中,他认为信息技术将带动社会的进步。该书的作者还包括微软公司首席技术官Nathan Myhrvold以及PeterRinearson,它在纽约时报的最畅销书排名中连续7周位列第一,并在榜上停留了18周之久。未来之路在20多个国家出版,仅在中国就售出40多万册。1996年,为充分利用Internet所带来的新的商机,盖茨对微软进行了战略调整,同时,他又全面修订了未来之路,在新版本中,他认为交互式网络是人类通讯历史上一个主要里程碑。再版平装本同样荣登最畅销排行榜。盖茨将其稿费收入捐给了一个非盈利基金,用于支持全世界将计算机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师。除计算机情结之外,盖茨对生物技术也很感兴趣。他是ICOS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以及英国Chiroscience集团及其位于华盛顿州的全资子公司-Chiroscience R&D公司(前身是DarwinMolecular)的股东。他还创立了Corbis公司,该公司正在开发全球最大的可视化信息资源之一,提供全球公共与私人收藏的艺术和摄影作品的综合性数字文档。盖茨还与蜂窝电话的先驱者CraigMcCaw共同投资了Teledesic公司,该公司雄心勃勃地计划发射数百个近地轨道卫星,为全世界提供双向宽带电信服务。在微软公司上市的12年时间里,盖茨已向慈善机构捐献8亿多美元,包括向盖茨图书馆基金会捐赠2亿美元,以帮助北美的各大图书馆更好地利用信息时代带来的各种新技术。1994年,盖茨创立了William H.Gates基金会,该基金会赞助了一系列盖茨本人及其家庭感兴趣的活动。盖茨捐献的四个重点领域是:教育、世界公共卫生和人口问题、非赢利的公众艺术机构以及一个地区性的投资计划-Puget Sound。比尔盖茨经历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的一个上层家庭,父亲是当地的著名律师。盖茨是一名出色的学生,而且以极端个人主义闻名;根据他的一名高中同学的回忆,盖茨曾断言自己会在25岁时成为亿万富翁。在1970年代,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盖茨与伙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一起为Altair 8800电脑设计Altair BASIC解译器。Altair是第一台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个人电脑,而BASIC语言是一种易用易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盖茨与艾伦所开发的BASIC版本就是后来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操作系统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微软公司早期成功的关键。Microsoft Basic后来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并逐渐演变成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青年盖茨在1970年代早期,盖茨写了一封著名的致爱好者的公开信,震惊了计算机界。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不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当时的计算机界受到黑客文化影响,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共享。盖茨随后离开校园,一手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渐将软件产业化。但是盖茨的商业手法往往召至非议,其中之一就是MS-DOS的来源。在1970年代末,IBM正在计划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并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IBM个人电脑(PC)。IBM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合适的、基于英特尔x86系列处理器的操作系统。IBM在与另一家公司简短谈判后找到了微软。而微软则又在未告之自己正在与IBM谈判的情况下找到了西雅图电脑公司,以据说是5万美元的价格向该公司购买他们所开发的操作系统(微软的支持者称,当时微软与IBM有协议,规定微软不得向外界透露谈判事宜)。微软之后再授权IBM使用该操作系统(已经更名为PC-DOS)。微软还与其他电脑生产商谈判,将经过更改后的MS-DOS系统安装到每一台新电脑上。事后西雅图电脑控告微软在未告之事实的情况下以极低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产品,但是双方最终达成庭外和解。盖茨的声誉因1990年代末美国政府一系列控告微软垄断的案件而再度受损。1980年代中期盖茨对光盘作为数据储存媒介的前景感到乐观,因此积极推广CD-ROM。盖茨也被指控商业行为不检点。盖茨多次被控告在他的领导下,微软公司的很多商业行为违反了美国的法律。2000年,盖茨任命他长期的好友史蒂夫巴尔默(Steve Ballmer)为微软首席执行官,而自己则为首席软件设计师(Chief Software Architect)。在私生活方面,盖茨在1994年1月1日与琳达法兰奇(Linda French)结婚。他们育有3个孩子:珍尼佛凯瑟林盖茨(1996年)、罗里约翰盖茨(1999年)和菲比阿黛尔盖茨(2002年)。盖茨与夫人一起创办了慈善组织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批评者认为基金会的创立只是对公众负面评论微软公司垄断行为的回应。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无论动机为何,该基金会在为贫穷学生提供奖学金、艾滋病防治方面有很大贡献。2004年英国外交部宣布,比尔盖茨将被英女皇册封为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KBE),以表彰其在英国的企业发展、就业、教育和志愿事业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KBE是女皇可以授予外国公民的最高荣誉称号。盖茨的退休声明2006年6月15日,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宣布了他个人的退休计划,由技术长Ray Ozzie继任他原先担任的软件架构长一职,而他将在2008年退出微软日常运作,但仍将继续担任微软董事长。软件架构长(Chief Software Architect),是Bill Gates在2000年卸下执行官一职(由同窗好友Steve Ballmer接任)之后所发明的职务,掌管一切技术架构,产品开发等,以确保微软技术架构具竞争力。虽然宣布退休计划后微软的股价并不受多大影响,但类似Bill Gates这样在宣布退休时会引起广大讨论的人,全世界可能不多。20岁创办微软至今31年,他对全人类的影响既深且远,并不仅限于IT行业。而所有的动力都来自于他个人的信仰:想像未来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台电脑。微软在Bill Gates的意志下,自始至终都朝这个方向全力前进,从操作系统开始一直到办公室应用软件,以及其他。巨人扭转乾坤的意志力在IT行业够久的人应当都记得,1995年Netscape声势如日中天,浏览器的市占率高达90%以上。Bill Gates如梦初醒,宣示微软将大力拥抱互联网。1997年的时候,微软IE浏览器的市占率已经达四成。巨人的意志力是惊人的,只要他决心改变。当年41岁的Bill Gates主导了所有的组织变革,产品研发方向,IE 3.0版以后浏览器功能大幅革新,终于追上最后击溃以Netscape为首的竞争力量。10年前41岁的Bill Gates仍有眼角馀光看见互联网,然而10年后现在的Google可能看得比51岁的Bill Gates还清楚。关键在于上个世代的巨人能否很快的跟上脚步,将自己的视野融入全新的世代中。微软目前的问题,在于必须找到(或者能运作成)兼具有洞察力以及意志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从迎击Netscape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了Bill Gates个人意志力的展现,如果不是他,组织是不可能动起来的。如果真的找不到新的眼睛(Bill Gates目前把希望放在Ray Ozzie身上),那么起码要能让组织运作成可以让创新由下而上的环境,以群体的眼睛取代过去的个人的眼睛比尔盖茨提高工作效率的秘诀世界首富、微软公司的老板比尔盖茨先生平时工作的一天是如何过的呢?原来,他是守在三台电脑前,监控着自己的庞大帝国。比尔盖茨向CNN讲述了自己在信息流日益增长的今天成功保持很高工作效率的秘诀。他说,他的工作风格从他当年创立微软公司时起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30年来,他已经变成了一种所谓的数字化风格。比尔盖茨说,他现在工作更愿意一下子监控着3台并排而放的电脑。左边一台电脑显示的全是电子信息列表;中间一台显示的是其中一条信息的全文;右边一台是浏览器窗口。这样一来,他就能很快将看过的某段内容输入浏览器的相应地址栏,而且信息文本一直展示在眼前。比尔盖茨平时每天收到大约上百条信息,为此公司使用万能的过滤器来满足这一要求。他总是要求把信息按重要性程度分门别类,这样就不会让他忘记重要项目或最近安排的会晤。大家都感到十分方便的要事日程表,他报以反对态度,也根本不用。他利用一本通(OneNote)程序,把自己所有的记录以数字化方式保存起来。在与公司员工一起研究某个项目时,他更愿意使用SharePoint软件系统。该系统能快速展开信息站点,从而确保使用者和工作组之间的有效协作。他参加会晤或展览会总是拎着便携式电脑。他每年安排一次所谓的思考周。在这7天中他不上班,专门研究公司员工寄给他的上百份文件。这些文件所提的问题一般是关于微软公司未来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问题。巨人不死,只是逐渐凋零微软面对由Google所带来的新一轮竞争,其实是组织竞争。Google以小团体为单位的组织方式,既庞大又灵活,开发速度惊人又富创意。Google并不倚赖类似Bill Gates这样的皇帝,而是众多的技术天才。反观微软,经历数十年的发展组织日益庞大。当年曾经很骄傲于从基层员工到执行官最多四个层级的微软,已经陷入叠床架屋的困境,这才是造成产品延迟,竞争力丧失等主要因素。大刀阔斧的组织改造需要巨人的意志力,然而Bill Gates却选择在这个时候淡出,将烫手山芋留给Steve Ballmer。组织基因若不改变,产品延迟上市,或产品不符市场所需等情况,将一再出现。不论如何,没有人能够否认他的贡献。由他领头的个人电脑行业,让你的桌面上有了一台电脑,使你能看到这篇众多讨论Bill Gates功过的文章之一,进而发发牢骚或者发发思古之幽情。比尔盖茨的主要业绩、获奖与荣誉1986年进入Fortune亿万富豪榜,约3亿1千5百万美元1995年成为世界首富,约200亿美元自1996年夏天开始到1997年,微软的市场价值上升了119%,达到1580亿美元。1997年6月为止的会计年度,微软营业额为113亿美金,员工遍布58个国家,并多达2.5万人。1999年6月,微软市场价值达到4072.2亿美元,名列全球1000大企业榜首,超过了通用电气公司(3330.5亿美元)。比尔盖茨的获奖/荣誉被英国卫报评为2001年新闻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被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1999年最有权力的人物之一1999年Upside100精英第二名时代周刊1998年50名网络精英第一名体育新闻1997年体育界100名最有权力的人物首席执行官杂志1994年年度CEO昆虫学家们还将一种花虫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盖茨氏蚜蝇2004年获英国女王册封为爵士。盖茨的过去之路21世纪商业评论2008年4月吴伯凡2008年1月6日,比尔盖茨在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正式宣布,他将于从2008年7月退出微软日常管理工作,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他的慈善基金会的事业上,完成他从世界首富、软件之王向慈善之王的身份转换。事隔不到一个月,微软公司宣布,它将要以44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公司,试图完成从一家软件公司向互联网公司的转变。这是两条相映成趣的新闻。这标志着IT产业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其实这个时代早已结束,只不过微软以委婉的方式正式承认了这一点。在我19岁的时候,我窥见了未来的曙光,并把自己的事业建立在我所看到的未来之上。时间在慢慢流逝,我的决定终于被证明是正确的。比尔盖茨在功成名就之后这样解释他的成功。他一直把自己成功归结于他对于未来的洞悉。在他看来,微软之所以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就是因为它代表并引领着未来。在全球商业领袖中,盖茨是少数成就卓著而没有写自传的人。他对谈论自己过去的成功似乎一直没有多大的兴致。他出版的两本书(未来之路和未来时速)谈的都是未来。他自己乐于认可的身份,并非世界首富(首富只代表过去的业绩),而是未来世界的目击者和代言人。正如我们屡屡见到的,一个人对自己真正充满自信的东西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淡化,而他所热衷标榜、津津乐道的东西往往是他隐隐感到不自信的。回顾一下盖茨的个人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盖茨是一个对未来很不敏感的人,而且他之所以能打败他的竞争对手,恰恰在于他因对未来的不敏感而专注于眼前机会,而他的竞争对手之所以被他一一击败,常常就因为他们患上了行业远视症-在他们眼中,未来的图景清晰可见,现在的格局反而模糊不清,一心只盯着天上的月亮,却忘了脚下有六个便士,在微软严谨、务实、专注于当下的竞争策略面前节节败退。盖茨的确是一个敏感的人,但他的敏感不是表现在对未来的感知,而是表现在他能从初露端倪的技术和市场上感受到巨大的机会或巨大的威胁,并以严格的执行力把机会、威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盖茨是相当机敏的:他总是在稍纵即逝的机会和生死攸关的威胁面前当机立断。微软能从一家33年前只有3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家拥有7万人、在软件业上形成近似垄断的优势,靠的就是盖茨这种应急、应变能力,而不是什么对于未来的洞察力。微软的战略从一开始(到后来更加明显)就带有明显的跟随、被动应战和机会主义的色彩,很少是基于对于未来的判断。微软的这种战略被概括为跟随战略和落后半步,后发制人的战略。微软的产品创新,几乎都是模仿式、改良式创新。作为微软发家的根柢的MS-DOS(微软磁盘操作系统)其实并非微软原创,其最初的作者是软件天才基尔达尔,后经一个名叫帕特森的程序员改造,开发成为一个被命名为快捷而下流(Quick and Dirty)的操作系统。盖茨将帕特森的技术连同其公司一同买下,对这个操作系统再次进行了一些加工和包装,将其命名为MS-DOS。微软拥有的诸多产品,其原创权(只不过在微软之前,创作和使用软件的人都不具备版权意识)都不属于微软。微软做的都是对其加工、改良,并以超群的营销能力把它们推向市场并获得市场控制权。落后半步,后发制人的好处在于,它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研发成本,而且大大规避了研发的风险,原创者和探路者作为先烈死去的时候,正是微软收拾旧山河,从头越的时候。当微软已经取得了软件业霸主地位的时候,这种战略不仅没有被抛弃,而且被发扬光大。具备了庞大的资金、技术实力和强大的市场控制权,这种战略的威力显得更加强大。这种战略在微软阻击、剿杀网景、最终大获全胜的过程中表露无遗。尽管微软的这种做法饱受指责,甚至遭遇到法律上麻烦,但作为一种经营战略,却是一种值得借鉴、尤其是值得新兴市场企业借鉴的战略。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被尊奉为信息时代的主宰的比尔盖茨对信息产业的未来、对信息时代的商业和生活格局是缺乏基本预见力的。1981年,盖茨预言个人电脑的未来时,断言640k(即0.64兆)的个人电脑存储空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足够了,而在他宣布从微软退休的今天,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存储量为1T(即100万兆)的移动硬盘。1993年,时任微软首席技术官、有帝国军师之称的约森梅尔沃德写了一份检讨微软技术战略的报告,他断言,微软的整个技术思路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相悖的,微软终有一天会曝尸于信息高速公路旁(这位真正洞悉未来的人不久之后黯然离开了微软)。一年以后,网景突然出现,似乎应验了梅尔沃德的预言,盖茨此时才如梦初醒,才有了在1995年的珍珠港纪念日发布Windows95,著书大谈未来。成功击退网景又使盖茨感到危机已经过去,微软不仅不用担心会曝尸于信息高速路旁,而且将成为信息高路公路的建造者和领导者。在四年(从1995年至1999年)的时间里,盖茨出版了两本展望未来的书。它们的确包含了一些真知灼见,其中不乏比尔盖茨的切身感受。但在微软将继续统治未来信息产业这个内置的前提下,对于未来展望的可信性自然会大打折扣。不过,即使盖茨没有说出多少真实的东西,却也真实地说出了某些东西。或者说,这两本书暴露了盖茨对于互联网的误解和对于微软在互联网时代的角色和地位的错误预期。这些,对于微软来说是相当致命的,微软在互联网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微软今天的渐显严重的危机,都与盖茨的思想上的谬误有关。盖茨对计算机的未来最有价值的预见只有一个。这是在他与艾伦创立微软之前。1974年春天,当他从电子学杂志上得知英特尔推出了一款名叫8080的芯片(比两年前该公司推出的8008芯片的运算速度快10倍)时,他敏感地意识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会在短时间内剧增,而且体积会更小,价格会更便宜。这意味着,当时只是极少数专业人员使用的这种机器,很快将会成为人人都能买得起的必需品,那将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生产这种机器的公司,连同为这种机器提供软件的公司一定能赚到大钱。正是怀着这种预期,他在第二年创立了微软公司。让每一个家庭的每一张书桌上都有一台电脑(其潜台词是通过软件赚每一个人的钱)成为微软公司的愿景和使命。在他的眼中,这样的机器与其他工业产品一样是工具,只不过是更有用的工具。在他后来的演讲和书中,他不断地重复这种看法:计算机是一种工具,而且是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工具,借助于计算机的辅助,人们可以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他眼中的未来,无非是一个由功能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来辅助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只具有增强功能,而不会改变工作、生活和社会的形态。换言之,他预见的未来,仍然只不过是一个增强版的工业时代。以其贫乏的想象力,他根本预见不到生产者与消费者如何合一,预见不到一种不需要以货币为介质来间接交换的直接财富是如何生产和消费的,自然也预见不到免费(其实是更高形态的物物交换和交叉补贴)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