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相比其前版《GB 11552-1989》,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1. 适用范围扩展:1999版标准可能对轿车的类型或者尺寸范围进行了更明确或拓宽的定义,以适应市场上车辆种类和设计的变化。

  2. 安全标准提升: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新标准很可能提高了对轿车内部凸出物的安全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强度、位置、形状等方面的规定,旨在减少在车辆碰撞时对乘员的伤害风险。

  3. 测试方法更新: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轿车内部凸出物的安全性能,1999版标准可能引入了新的测试方法或修改了原有测试的标准条件,包括使用更先进的测量工具和技术手段。

  4. 材料与工艺要求:鉴于材料科学的进步,新标准可能对内饰材料的选用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包括阻燃性、耐久性及环保指标,同时也可能对制造工艺给出了指导原则,以确保凸出物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人体工程学考量:随着对驾乘舒适性和人机交互重视度的提升,1999版标准可能加入了更多关于轿车内部凸出物设计需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的规定,确保不会对乘员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或不适。

  6. 标识与说明书:为增强用户对轿车内部凸出物安全性的理解和正确使用,新标准或许加强了对产品标识和用户手册内容的具体要求,确保提供充分的安全警告和使用指导信息。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1552-2009
  • 1999-11-01 颁布
  • 2000-08-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_第1页
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_第2页
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15521552汽车内部凸出物的修订版,本标准在技术内容方面是等效采用欧洲的74/60/共体各成员国关于汽车内部安装件的协议)及78/632/4/60/规制定的。编写格式按照 1. 1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法规在格式及段落上做适当调整。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录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1552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长春汽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人:陆江天、齐惠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15521552括车身附件、按钮、手操纵杆、顶盖(含活动顶盖)、座椅靠背和座椅后部零件等在凸出物方面的规定和测试方法。余M, 2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1563H 6确Sd 门头部碰撞区在静态条件下,用附录A(标准的附录)规定的测头模型)下简称基准区)头部碰撞区内对凸出物有特殊规定的区域。(基准区的确定见附录A)背门上缘)和两侧围上框架所围成的部分。15敞蓬车除前风窗支柱、顶蓬翻转支架、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外,一般在车辆侧窗下边缘以上车身结构无刚性零件的车辆。开或滑动的车辆。通常情况下是折叠的。”点(见 11563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上的车厢内部构件(侧门除外)得存有任何危险的可能导致乘员严重伤害的粗糙表面或尖棱。应认为是满足规定。国家质,技术监督局1999一们一01批准2000一08一01实施当符合附录C(标准的附录)规定的吸能性。对基准区内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构件,可不考虑吸能性:一按附录锤触及的构件位于基准区之外被测试构件距基准区外被触及的构件不足100 距离沿基准区的表面测量。任何金属支撑物不得有凸起的棱边。圆角半径不得小于19 钮等构件凸出仪表板表面的高度可按附录B(标准的附录)中凸出仪表板表面3.2 离凸出部分顶点2. 5 凸出物边缘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2.5 一直径不大于50 其土施加378 些构件应能缩回仪表板或脱落。当缩回时,其凸出高度应在9.5 脱落时,在原来位置 离凸出部分顶点不超过6. 5 门6如果安装在刚性支架上的凸出物,由低于肖氏”点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下的车厢内部构件(侧门与脚踏板除外)4. 2门除脚踏板及其固定装置以及用附录D(标准的附录)所述装置触及不到的构件外,按附录. 2所涉及的各种构件,. 其处于松开位置,即使发生正面碰撞,乘员也无触及它的可能性。否则制动杆表面应符合4. 3. 2. 3的规定。4. 2. 3设计与制造搁板或其他类似构件时,应保证其支架没有凸起的棱边。并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表面边缘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3. 2 该表面应由吸能材料覆盖或制成,检验方法按附录2用直径为110 加378 用于搁板或其他类似构件上时。这些搁板或其他类似构件应能脱落、碎裂、明显变形或缩回。在搁板的边缘,不得出现危及乘员安全的尖角。检验时作用力应施加于搁板或其他类似构件强度最大的部位上。4. 装在刚性支架上,由低于肖氏刚性支架应满足匕述各项除. 3通过后排座椅于横截面前方的其他内部安装件的规定(人体模型置于最后排座椅上)3. 2的规定适用于控制手柄、操纵杆、按钮及4. . 3. 1所述的构件布置在能够为车辆乘员所碰撞接触的位置上,则这些构件必须符合4. 3. 2. 1至4. 3. 4的规定。如果这些构件能被直径为165 前排座椅H”点以上及最后排座椅1. 2所规定的区域之外,则应满足以到一个378 其脱落或弯曲变形时,在原位置上不得留下任何危及乘员安全的凸出物。但玻璃升降器的操纵手柄,允许凸出于板面35 当手制动杆处于松开位置及变速杆处于任意前进档时,”点的水平面之下,否则其距离凸出顶点6.5 1552一1999积不得小于650 其圆角半径不得小于3. 2 3. 2. 3条的规定不适用于装在地板上的手制动杆;对这类手制动杆,当其处于松开位置时,如操纵杆任何部分的高度,高出通过前排座椅的最低“H” 的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积不得小于650 其圆角半径不得小于3.2 上述各条未包括的其他车辆构件?如座椅滑轨、座椅的水平、上下调节机构、安全带卷收器等,如果这些构件的位置低于通过每个座位H点的水平面,即使乘员有可能触及它们,也不受这些条款的限制。4. 拉手、顶棚灯、遮阳板等,这些零件符合附录软性材料制成的构件,不适用于被一个直径165 2位于乘员七方或前方的顶盖内护板上,不允许有任何向后、向下的危及乘员安全的粗糙表面或尖棱。凸出物凸出部分的宽度不得小于向下的凸出量,其棱边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5 性顶盖的拱架或加强筋,除了顶盖前后横梁及侧梁外,其向下的凸出量不得大于19 2的规定,则必须符合附录直径不得超过5 者符合附录5. 1下述规定和上述4. . 2机构表面的边缘为圆角,圆角半径不得小于5 机构应处于头部碰撞区以外。如不能满足此条件,则开启机构与操纵机构在停止位置时,应处于缩人状态;或者这些机构的设计与制造满足下列规定:当受到一个按附录头型轨迹切线的冲撞方向施加的378 附录出高度应降至距机构的安装表面25 者这些机构在力的作用下脱落,且脱落后在原位置上不得留下任何危险的凸出物。4. 6敞蓬车敞蓬车处干正常使用状态时,于乘员上方或前方的用于支撑非刚性顶盖的折叠杆件,不应有向后或向下的粗糙表面或尖棱。. 避免乘员头部与之直接接触并且在此区域内框架的圆角半径不得小于5 些部件应符合附录这些规定不适用于最后排座椅、面向车辆侧方或后方的座椅、背靠背的座椅及折叠座。如果在座椅,头枕及其支撑架的头部碰撞区内有覆盖低于肖氏软性材料的零件,其刚性零件应满足上述各项除了附录. 8其他未提及的内部安装件的规定7规定也适用于前面没有提及的但有可能为乘员所触及的内部零件。若这些零件由低于肖氏安装在刚性支架上,其刚性支架应满足上述规定1552准的附录)头部碰撞区及基准区的确定于杆的一端,杆的另一端通过模拟的人体胯关节与底座铰接从胯关节到球头模型顶部的尺寸可在736 11563)上;2放置在H”点之前127 点高度相当于座梅前移127 ”点的高度,或高于原H”点19 量装置的胯关节放翌于“H”点上。”点前凡车厢内部能用测量装置测量的所有接触点,应对从胯关节到球头模型顶部的每一个可调尺寸予以测量。将测量装置的测量臂设定在最低高度,如果当胯关节置于后排座椅“H”点时,球头模型超过了前排座椅靠背,则在此项测量中找不到接触点。通过“H”点的车辆纵向垂直面两侧尽可能接近900范围内的诸垂面内,向前和向下转动测量装置,测取所有可能接触的点。2球头模型向下的最大移动位里应限制在该模型外轮廓与位于“H”点之上25.4 头部接触点”系测量装置(球头模型)与车厢内部某一部分相接触的一个点。至最后位置,靠背的后倾角按制造厂规定。如无规定则调到最接近25,的位置上。后排座椅乘员头部碰撞区在前排座椅靠背后面的顶部,自座椅中心面向两侧各延伸100 果座椅带有头枕,则每次进行试验时头枕都应处于最低位置,冲击点取在中间。3整体式前排座椅,其头部碰撞区在每个外侧乘员中心面向两侧各延伸100 体式前排座椅每个外侧座位的中心面位里由制造厂规定。撞区应按装用这种座椅的车型中,考虑处于邃不利条件下的最靠后的位置来确定,这样确定的碰撞区认为能适用于所有其他的车型。B 与方向盘下缘相切的水平面为界。边界以与方向盘下缘相切的水平面为界。准的附录)使一个直径为165 与零件开始接触起,测取球心在垂直于板面方向的变动量Y;,在所有变化“Y”值中的最大值即为零件的凸出高度。2如果板面和零件表面覆盖有肖氏应在除去孤盖材料之后进行测量钮等构件凸出高度的测1测量仪器凸出高度测量仪:图量凸起高度的仪器由一个直径为165 中部有一直径为50 头端部平面与球头孔边缘的相对位置可通过一活动标尺在刻度尺上读出。当测量装置在被测构件上滑动时,指针就停留在最大测量值的位置上。测量程不得小于40 满足测量要求,最小分辨刻度为0. 5 使其轴线垂直于该平面。当压头平端与平面接触时,将标尺调2. 2在压头平端与支撑平面之间插人一个10 查指针所示读数是否与验规厚度一致1将压头退回,使该仪器前部形成一个中空腔,推动活动标尺使之与压头接触。不超过20 其与被侧凸出物接触,在刻度尺上读出该凸出物的凸出高度。3. 4调整球头测得最大的凸出量,并记录。15当几个操纵件能同时纳人球头模型的中空腔时,应作为一个单独的凸出物对待。当两个以上的操纵件位置接近并同时接触球头模型,以致影响对其中一件的正常测量时,应拆下其他操纵件,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测量。然后按服试验顺序,装复每个被拆除的操纵件,并逐件进行测量凸1552准的附录)果可能,最好直接在车身上进行试验。构件或者车身本体,应牢固地固定在试验台上,以免在撞击时发生移动。2如果制造厂商有要求时,构件也可安装在模拟车上固定构件的夹具上。但必须满足“构件一夹具”系统与车上真实的“构件一结构支撑件”系统具有相同的几何结构,且前者的几何刚度不低于后者,而其吸能能力又不高于后者。回转中心由球轴承支撑。摆锤的下端是一个直径为165 中心与摆锤的撞击中心重合。计算公式如下:1舰 一一 爪式中:I 摆锤总质量,摆锤重心与回转轴的距离,mm;以测定在撞击方向上的各种数据。测值的士5%范围内;频率响应:直到1 000 s 11552小于刻度最低点的5%;围内;灵敏度:。.5 km/能在0. 001 头与试验构件刚开始撞击接触的一瞬间,应标在试验记录上,用以分析试验。击方向应是附录1和4. 4. 2中所述的零件进行试验时,测量仪器的测臂应延长至与被测试零件接触为止。延长距离从胯关节到球头模型顶部之间以1 000 2中提及的不能被接触到的一切顶盖的拱架和加强筋,2的规定。但有关凸出物凸出高度的规定除外。,试验中应使摆锤撞击中心运动轨迹与球头模型碰撞方向相重合。锤头应以24. 1 km/达到这一速度,可以仅利用本身的功能。也可利用一个附助的推动装置。验中应使摆锤撞击中心运动轨迹的切线与撞击点表面法线相重合。此时摆锤的撞击速度在撞击点表面法线方向上的分量为2. 1中规定的速度。3结果要求试验中,锤头的减速度超过80 速度值应取两个加速度计读数的平均值。许采用其他等效试验方法。采用不同于叹准的附录)驾驶员膝部碰扭件的测2. 1条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在采用下述装置及测量方法时,一切能被本装置所触及的构件(开关,按钮等),均应视作有可能与乘员膝部发生碰撞的构件。1552使:该装置的面与车辆的纵向对称平面保持平行;各300的范围内转动。在进行以上试验时,应除去低于肖氏录E(提示的附录)对标准正文及附录A,B,C,做吸能试验时不应带后视镜,摆锤不应冲击后视镜的固定座。3. 3条仪表板的水平线延伸到车厢的整个宽度上,当一条铅垂线沿车辆宽度方向移动时,为该铅垂线与仪表板表面的最后切点所确定。如铅垂线与仪表板表面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切点,则应采用较低的切点来建立仪表板的水平线;如果不能用铅垂线与仪表板的切点来确定其水平线,则可用一条比前排座椅H,点高25.4 盖应自门洞上边缘开始。正常情况下,当车门打开时,顶盖两侧的界线即为剩余车身部分的底边(侧视)所形成的外廓线。在车窗上方,顶盖侧面界线为一条连续的透明线(侧窗玻璃的透光点)。对立柱来说,顶盖侧面界线为通过两边透光线之间的连线。对于如3. 5条和3. 6条定义的车辆,在车顶关闭的情况下,了测量的需要,车顶向下的翻边可忽略不考虑,而将其视为车辆侧壁的形成部分。有刚性材料非活动后车窗的轿车可视为3. 6条定义的活顶轿车。5 果凸出物的凸出高度不大于其宽度的一半,并且其边缘是圆钝的,就可以不对最小曲率半径提出规定。对于格栅零件如果满足下图及表的规定,则应视为符合规定:250. 7515致危及乘员或导致乘员1681552条这两个概念(仪表板的水平线和仪表板的下缘)可能是有区别的。但是这条规定是包含在第4. 1条内的(.在仪表板水平线之上),因此,它仅适用于这两个概念可混用的地方。在这两个概念不能混用的地方,即当仪表板的下缘位于仪表板水平线之下时,1条。假设安装在一个宽度小于50 其最大凸起高度应采用附录则,其最大凸起高度就按附录用一个直径为165 定在垂直板面方向“Y”的最大变动量。横截面积应在平行于安装该构件的表面上测定。施加378 ,如构件缩回,且其凸起高度降至3.2 果构件脱落,施加力之前测量横截面的面积)。但是,件缩回到9.5 可能更方便构件绷回到4. 5件脱落后侧众部分高度(,件橄往面的面积5650.)定仅适用于刚性支架,凸出高度的侧定仅对刚性支架。肖氏硬度的测量是在试验对象的样品本身上进行的,这样由于材料条件限制不能用肖氏硬度(A)的方法进行硬度侧量的地方,可用比较测条除了周围的金属支撑件外,脚踏板及其连杆和最靠近它的铰链可不予考虑。4. 2. 2条按下述规定确定手制动杆能否被触及1552一1999当手制动杆位于仪表板水平线上或其上面时(碰撞区内按4. 1条检验),用附录当手制动杆位于仪表板水平线以下时(此时按4. 3. 2. 3条的规定检验手制动杆)。”点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下并位于前排座椅之间的搁板如果一空腔是封闭的,可视其为杂物箱,不受这些规定的限制。3门条所规定的尺寸是指板件表面在覆盖低于肖氏4. 2. 4条)。吸能试验按附录得造成危险的断面,这点不仅适用于边框,而且也适用于车厢内朝向乘员的其他构件的边缘受力后也必须满足这一点。搁板强度最大的部位应看作是最接近固定装置的部分。此外,“明显变形”应是指在施加力的作用下,搁板的弯曲变形。在与试验圆柱最初的接触点上测量,应该是肉眼可见的折叠或变形,弹性变形是允许的试验圆柱的长度至少是50 他零件”应包括车窗锁止按钮,安全带上部的固定零件和其他位于搁脚空间与门槛上的零件。除非这些零件事先已在条款中规定豁免。4. 受4. 3规定的限制。4. .2 3条所提及的全部能被接触到的部件。作为特例,杂物箱只考虑其关闭位置,座椅安全带一般只考虑其扣紧位置,但对于任何具有固定贮藏位置的构件,则规定在其贮藏位置上,其棱边应满足3.2 . 对基准面施加20 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力。危险凸出部位的评定,由负责试验的部门决定。根据实际情况,即使凸出物原来的凸起高度小于35 可对其施加378 起高度是在施加载荷下测量的。通常使用一个直径不大于50 的纵向水平力,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则可采用其他等效方法,例如除去障碍物。4. 首先被一沿纵向水平方向移动的垂直横1552一1999截面所接触,如果变速杆或手制动杆的任何部分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