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4.6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政治 4.6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政治 4.6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政治 4.6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政治 4.6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 1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识记: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真理的含义、特点;认识的特点 理解: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 运用:运用: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最新时政热点问题,并逻辑性的准确阐释表达。 2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是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确实认识到生活、实践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 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完成重点主干知识梳理与巩固,构建本专题知识结构图。 2、联系最新时政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点,并注重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知识联系与知识整 合。 3、完成典型例题分析,高考题重新感悟,小组内合作探究完成热点话题,全面备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 2、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实践的定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教师:同学们让我们重温小时候听的这个小故事教师:同学们让我们重温小时候听的这个小故事小马过河小马过河 ,我们从中受到哪些,我们从中受到哪些 人生启示?人生启示? 小马送粮食要经过一条河,问牛大伯是否可以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过去;小马正准备过 去,松鼠大叫说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 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它认为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学生发言:高三了,学生压力很大,以此活跃气氛,让学生可说人生感悟,也可阐述本部分学生发言:高三了,学生压力很大,以此活跃气氛,让学生可说人生感悟,也可阐述本部分 知识。知识。 如: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不能只听别人的意见,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要亲身实践实践。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Real knowledge comes from practice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考情分析考情分析】 - 2 - 高考考点考情分析 高考预测 1.实践:概念、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来源、 动力、 检验标准、目的。 2010 全国 21 2012 全国 19 2013 海南 22 2014 全国 13、39; 海南 22、17 3.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反复性、无限性。 2015 全国 23、39 2014 全国 22 2013 全国 20、39 海南 20 2012 全国 22 海南 21 2011 全国 20 2010 全国 28 1. 高频考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 理的特点;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 2. 结合哲学考查特点,复习时应注意结合 文化时政材料、科技成果等进行。例如:习 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屠呦呦 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科学家首次探 测到引力波;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暗物质粒 子探测卫星等。 【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实践的概念、特点考点一:实践的概念、特点 典例分析典例分析 1 1:(2014江苏)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 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 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 表明( )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B C D 教师点拨:教师点拨: 如何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 材料强调“计划” “方案” “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 材料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 材料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 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热点话题热点话题 1 1: 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 时事背景:时事背景:2016 年 2 月 11 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媒体中心宣布:人类 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由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 ”的两台孪生引力波探 测器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存在的可靠证 据。 考向预测:考向预测: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 3 - 典例分析典例分析 2 2:(2014 全国)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 ”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 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 蛄叫,大雨到” 。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 ,但“盛夏 蝼蛄叫,大雨不会到” 。这表明( ) 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 B. C. D.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关于实践重要性的俗语、名言警句:关于实践重要性的俗语、名言警句: 实践出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毛泽东 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 小塞涅卡 才智是实验的女儿。 达芬奇 智慧因为用得过度而毁坏的不多,大多都是因为不用才生锈。 鲍乌维 误区辨析误区辨析 1 1: 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 )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 ) 4.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 ) 5.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可以作为检验人们认识真理性的 标准。 ( )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 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 标准。 客观事物?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实践?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 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 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 4 - 知识整合:知识整合: 实践(基础)认识(反作用) 关于实践的知识还有:关于实践的知识还有: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考点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考点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1 1、真理是客观的(最基本的属性)原理、原因、真理是客观的(最基本的属性)原理、原因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关于真理客观性的名言警句:关于真理客观性的名言警句: 真理象锥子,真理藏不住它的光芒。 真理不是靠喝彩造出来的,是非不是靠投票决定的。 真理不怕审判。 教师点拨:教师点拨: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的原因: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的原因: 2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原理、方法论原理、方法论 3 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热点话题热点话题 2 2: 改革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改革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时事背景:时事背景:2016 年 2 月 23 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指出, 各级党委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 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 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 。 考向预测:考向预测:从认识论角度,分析说明改革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正确性? 考点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考点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1 1、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 从客体来看: 2 2、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 3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具有上升性 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体验高考:体验高考: (2015 全国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 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 2015 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 100 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 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 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 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 - 5 - 科书,现成的博物馆” ,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 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 ,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 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10 分) 高考样卷展示:高考样卷展示: (2)原因: 真理是客观的,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记住乡愁采用纪实手 法讲述中华美德故事。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 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所以不同学者会产生不同感受。 人失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 力等的限制。 高考原答案展示:高考原答案展示: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4 分) (课本原文) 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3 分) 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 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3 分) 整改后答案展示整改后答案展示: 39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 原因。(10 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2 分)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 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 异,所以感受不同;(4 分)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 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4 分) 误区辨析误区辨析 2 2: 6.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客观的。 ( ) 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 ) 8.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 9.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 ) 10.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总是在不断推翻自己中前进。 ( ) - 6 - 热点话题热点话题 3 3: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实行 时事背景:时事背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2016 年 1 月 1 日, “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行。这意味着,从 1980 年开始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被废止,我 国人口政策迎来一次重大调整,由过去“控制”生二孩逐渐转向“鼓励”生二孩。 考向预测:考向预测: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原因。 课堂小结: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